世界知名分析机构Gartner公布的2019年十大战略性技术发展趋势,这些发展趋势并非概念技术,而是已经有了关键性的突破,将发展成更广泛的应用,其高度波动性在未来五年内将达到临界点。
这些发展趋势中包含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边缘计算、量子计算、沉浸式技术、区块链、智能空间等,同时这些技术之间的关联愈来愈密切。由此可见数字孪生是当前的热门概念,在建筑领域,BIM是创建和运用“数字孪生”的工具。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全数字化的建筑样品,里边的每一个房间结构全部都是用户定制的,每根管线的衔接都堪称完美,每一个构件都精确到毫米以下……依照样品数据预制构件,再工业化组装,然后诞生出一模一样的实体建筑,装满了传感器,自动采光、自动温控、自动调节灯光。
一、什么是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的概念最初是由密西根大学的MichaelGneves教授在其200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当前,针对数字孪生的通用定义为:充分运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全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实现映射,进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生命周期全过程。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用投影的方式来阐述:数字孪生比喻为“投影­­­­”,它根据仿真技术采集现实世界中物理模型的各类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在显示屏上映射出一个和该物品一模一样的数字体。不但如此,我们还能根据这“投影”实时观测数字实体的运行状况,监控等各类运行参数,并根据大量的数据累积结合人工智能对虚拟世界进行更深一层的模拟预演,预演结果最终对现实世界反馈,这就是该技术的价值所在。
二、数字孪生建筑的特征

世界知名的未来学家ThomasFrey预测分析,到2022年,85%的物联网平台将运用某种数字孪生技术进行监控,少数城市将率先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智慧城市的管理。数字孪生建筑具备四大特性:精准映射、虚实交互、软件定义、智能干预。
1、精准映射
数字孪生建筑根据各层面的传感器布设,实现对建筑的全方位数字化模型,以及对建筑运行状态的充分感知、动态监测,形成虚拟建筑在信息维度上对实体建筑的精准信息表达和映射。
2、虚实交互
未来数字孪生建筑中,在建筑实体空间可观测各类痕迹,在建筑虚拟空间可搜索各类信息,建筑规划、建设以及民众的各类活动,不仅在实体空间,而且在虚拟空间得到极大扩充,虚实融合、虚实协同将定义建筑未来发展新模式。
3、软件定义
数字孪生建筑针对物理建筑创建相对应的虚拟模型,并以软件的方式模拟建筑人、事、物在真实环境下的行为,通过云端和边缘计算,软性指引和操控建筑的电热能源调度等。
4、智能干预
通过在“数字孪生建筑”上设计规划、模拟仿真等,将建筑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影响、矛盾冲突、潜在危险进行智能预警,并出示合理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未来视角智能干预建筑原有的发展轨迹和运行,进而指引和优化实体建筑的规划、管理,改善服务。
三、数字孪生面对的困境

整体来说,数字孪生技术还处于初期阶段,数字孪生技术需要进行全域感知、运行监测,并融合历史积累数据进行运算,还要做到快速及时地输出信息,首先是高度依赖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和信息。
在数据的感知方面,在当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在工厂中对机器的精准的全域感知仍然有难度,更不要说其他领域了。物理实体的数据不够详细,因此数字副本也会有一定的缺失,这就会导致数字副本得到的预测和判断有偏差,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芯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进步。
其次软件上,需要更为先进的算法,各类软件的融合,比如说运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更为快速的分析处理,进行可视化呈现。
当前数字孪生技术的瓶颈来源于各个方面,还难以大规模普及运用,但它能够为工业制造、未来生活带来无限的可能。伴随着其他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将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四、当前建筑行业的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建筑对建筑产业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冲击力,是整个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当然了,数字孪生建筑的推进绝不是一个企业能够完成的,这必定是一个行业多方共同构建的平台,基于数字孪生建筑平台实现整个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并最终实现未来建筑的美好愿景。
当前的BIM作为数字孪生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价值。不过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毕竟像工业这么标准化的产品,数字孪生都有着重重困难,更何况是每个复杂的建筑。不过长远来说,科技会慢慢改变建筑行业,无论是数字孪生,还是BIM,都是未来的大方向。

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详情分析相关推荐

  1. 基于BIM+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搭建绿色智慧管理系统

    摘要: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的急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所有人类活动中,建筑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尤其明显.于是,绿色施工.智慧环保.绿色建造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从设计到 ...

  2. 电力行业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白皮书(2022)

    白皮书从产学研用多视角出发,结合电力行业的特性,分析阐述了数字孪生概念.核心技术.应用价值以及数字孪生电网标准体系:从数字感知.混合建模.高效仿真.可视化和虚实迭代等不同方面介绍了数字孪生的支撑技术以 ...

  3. 结合行业浅谈一下数字孪生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近些年数字孪生这个概念随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崛起,进入大众视角,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 人们在了解数字孪生这一概念的同时也不禁发出疑问?为什么随处都可以看到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未来发展方向又会是怎样 ...

  4. 数字孪生技术,可视化系统?

    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经济提供基础设施;二是电子化.智能化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三是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配套应用设施;四是城际高速铁路等补短板基建. 数字孪生白皮书 数字 ...

  5. 数字孪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伴随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实现能源变革的必然趋势,成为电力行业的时代使命.数字孪生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为智能电网.智慧电厂赋能,提供更加实时.高效.智能的服务 ...

  6.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使医疗行业快速进入,“元宇宙”

    本文为读者介绍数字孪生的概念与特征,以及该技术与元宇宙的关系,并对当下数字孪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进行总结. "元宇宙"指代一种持久化的在线虚拟世界,被誉为"互联网世界的 ...

  7. 数字孪生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技术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目前国内市场仍有64.5%的石油依赖进口.其中,技术创新不足是阻碍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此影响石油化工产品生产时面临资源浪费.环 ...

  8. 简述现代化数字孪生技术如何打造智能化建筑

    数字孪生的理念早在02年就已经出现了,而现如今伴随着科技信息的持续发展,数字孪生技术也获得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可以说是智能建筑的核心.接下来,我们就更深入些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才是数字孪生 Digit ...

  9. 行业前沿 | 数字孪生技术发展研究

    随着无人机作业自主性.智能化.多任务等方面要求的提高,无人机从单机作业发展到集群作业,针对无人机集群协同算法开发过程中如何将集群协同算法从仿真环境迁移至真实环境且保证算法可靠性,一直是无人系统方向研究 ...

最新文章

  1. 对order by的理解
  2. React 服务端渲染方案完美的解决方案
  3. Matlab中与复数有关的函数abs()、angle()
  4. js html 转换为富文本,如何将富文本得到的html转换为pdf?
  5. 【Python开发】Python中的class继承
  6. GIT版本管理异常总结001---copssh安装后登录异常The authenticity of host '127.0.0.1 (127.0.0.1)' can't be established.
  7. UBNT Bullet M2说明书
  8. 用简单易懂的例子解释隐马尔可夫模型
  9. 计算机统计硕士排名,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士统计学专业排名务必稳重的去看
  10. C++语言分号的使用
  11. Canvas Scaler 的3种模式
  12. 达梦MPP 环境搭建
  13. 《计算机视觉工程师养成计划》·开篇
  14. Sentiment Polarity Detection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15. visio取消英文首字母大写
  16.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数据库 数据仓库
  17. BIGEMAP如何将高程数据转成南方CASS的DAT格式
  18. 布袋除尘器过滤风速多少_布袋除尘器过滤风速一般多大?
  19. 制作一个简单的轮播图
  20. 视频剪裁尺寸和裁剪时间

热门文章

  1. 把视频嵌入到图片中,图片添加视频的方法
  2. 自定义微信公众号客服,微信客服1.0(及时通信)
  3. 【一起学习输入法】华宇拼音输入法开源版本解析(4)
  4. 通信中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pdf
  5. Python基于Django的汽车销售网站
  6. php pdo模仿mysql函数_GitHub - frankie-huang/PDO_MYSQL_MODEL: PHP/PDO操作MySQL行为封装(使用语法仿TP3)...
  7. 6kW-10kW UPS原理图PCB,AD原文件
  8. 『记录,暂且记录,后面整理』AAC相关
  9. mysqlsql怎么比较当前月与去年的这个月的同比_【头条】11月CPI同比上涨4.5%,猪肉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10. Kafka API的运用(Producer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