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有两类:

经典以太网:经典以太网是以太网的原始形式,运行速度从3~10 Mbps不等;而交换式以太网正是广泛应用的以太网,可运行在100、1000和10000Mbps那样的高速率,分别以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的形式呈现。

交换式以太网:使用了一种称为交换机的设备连接不同的计算机。

经典以太网

经典以太网用一个长电缆蜿蜒围绕着建筑物,这根电缆连接着所有的计算机。经典以太网的体系结构如下图《以太网》所示:

以太网

物理层

以太网的每个版本都有电缆的最大长度限制(即无须放大的长度),这个范围内的信号可以正常传播,超过这个范围信号将无法传播。为了允许建设更大的网络,可以用中继器把多条电缆连接起来。中继器是一个物理层设备,它能接收、放大并在两个方向上重发信号。

在这些电缆上,信息的发送使用曼彻斯特编码。

MAC子层

经典以太网使用1-坚持CSMA/CD算法,即当站有帧要发送时要侦听介质,一旦介质变为空闲便立即发送。在它们发送的同时监测信道上是否有冲突。如果有冲突,则立即终止传输,并发出一个短冲突加强信号,再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重发。

交换式以太网

以太网的发展很快,从单根长电缆的典型以太网结构开始演变。单根电缆存在的问题,比如找出断裂或者松动位置等连接相关的问题,驱使人们开发出一种不同类型的布线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每个站都有一条专用电线连接到一个中央集线器。集线器只是在电气上简单地连接所有连接线,就像把它们焊接在一起。集线器不能增加容量,因为它们逻辑上等同于单根电缆的经典以太网。随着越来越多的站加入,每个站获得的固定容量共享份额下降。最终,LAN将饱和。

还有另一条出路可以处理不断增长的负载:即交换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的核心是一个交换机,它包含一块连接所有端口的高速背板。从外面看交换机很像集线器,它们都是一个盒子,通常拥有4-48个端口,每个端口都有一个标准的RJ-45连接器用来连接双绞电缆。交换机只把帧输出到该帧想去的端口。通过简单的插入或者拔出电缆就能完成添加或者删除一台机器,而且由于片状电缆或者端口通常只影响到一台机器,因此大多数错误都很容易被发现。这种配置模式仍然存在一个共享组件出现故障的问题,即交换机本身的故障:如果所有站都失去了网络连接,则IT人员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更换整个交换机。

交换式以太网体系结构如下:

以太网结构

拓展:以太网_百度百科 (baidu.com)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减少冲突,将能提高的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用交换机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如此一来,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即载波多重访问/碰撞侦测)的总线技术。

以太网实现了网络上无线电系统多个节点发送信息的想法,每个节点必须获取电缆或者信道的才能传送信息,有时也叫作以太(Ether)。(这个名字来源于19世纪的物理学家假设的电磁辐射媒体-光以太。后来的研究证明光以太不存在。) 每一个节点有全球唯一的48位地址也就是制造商分配给网卡的MAC地址,以保证以太网上所有节点能互相鉴别。由于以太网十分普遍,许多制造商把以太网卡直接集成进计算机主板。

早期的以太网

兆比特以太网

  • 施乐以太网(Xerox Ethernet,又称“施乐以太网”)──是以太网的雏型。最初的2.94Mbit/s以太网仅在施乐公司里内部使用。而在1982年,Xerox与DEC及Intel组成DIX联盟,并共同发表了Ethernet Version 2(EV2)的规格,并将它投入商场市场,且被普遍使用。而EV2的网络就是受IEEE承认的10BASE5。

  • 10BROAD36──已经过时。一个早期的支持长距离以太网的标准。它在同轴电缆上使用,以一种类似线缆调制解调器系统的宽带调制技术。

  • 1BASE5──也称为星型局域网,速率是1Mbit/s。在商业上很失败,但同时也是双绞线的第一次使用。

10Mbps以太网

  • 10BASE5(又称粗缆(Thick Ethernet)或黄色电缆)──最早实现10 Mbit/s以太网。早期IEEE标准,使用单根RG-11同轴电缆,最大距离为500米,并最多可以连接100台计算机的收发器,而缆线两端必须接上50欧姆的终端电阻。接收端透过所谓的“插入式分接头”插入电缆的内芯和屏蔽层。在电缆终结处使用N型连接器。尽管由于早期的大量布设,到现在还有一些系统在使用,这一标准实际上被10BASE2取代。

  • 10BASE2(又称细缆(Thin Ethernet)或模拟网上)── 10BASE5后的产品,使用RG-58同轴电缆,最长转输距离约200米(实际为185米),仅能连接30台计算器,计算器使用T型适配器连接到带有BNC连接器的网卡,而线路两头需要50欧姆的终结器。虽然在能力、规格上不及10BASE5,但是因为其线材较细、布线方便、成本也便宜,所以得到更广泛的使用,淘汰了10BASE5。由于双绞线的普及,它也被各式的双绞线网络取代。

  • StarLAN──第一个双绞线上实现的以太网上标准10 Mbit/s。后发展成10BASE-T。

  • 10BASE-T──使用3类双绞线、4类双绞线、5类双绞线的4根线(两对双绞线)100米。以太网集线器或以太网交换机位于中间连接所有节点。

  • FOIRL ──光纤中继器链路。光纤以太网上原始版本。

  • 10BASE-F ── 10Mbps以太网光纤标准通称,2公里。只有10BASE-FL应用比较广泛。

    • 10BASE-FL ── FOIRL标准一种升级。

    • 10BASE-FB ──用于连接多个Hub或者交换机的骨干网技术,已废弃。

    • 10BASE-FP ──无中继被动星型网,没有实际应用的案例。

100Mbps以太网(快速以太网)

参见:百兆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为IEEE在1995年发表的网上标准,能提供达100Mbps的传输速度。

  • 100BASE-T-- 下面三个100 Mbit/s双绞线标准通称,最远100米。

    • 100BASE-TX-- 类似于星型结构的10BASE-T。使用2对电缆,但是需要5类电缆以达到100Mbit/s。

    • 100BASE-T4 -- 使用3类电缆,使用所有4对线,半双工。由于5类线普及,已废弃。

    • 100BASE-T2 -- 无产品。使用3类电缆。支持全双工使用2对线,功能等效100BASE-TX,但支持旧电缆。

  • 100BASE-FX-- 使用多模光纤,最远支持400米,半双工连接 (保证冲突检测),2km全双工。

  • 100VG AnyLAN -- 只有惠普支持,VG最早出现在市场上。需要4对三类电缆。也有人怀疑VG不是以太网。 [2]

1Gbps以太网

  • 1000BASE-T-- 1 Gbit/s介质超五类双绞线或6类双绞线。

  • 1000BASE-SX-- 1 Gbit/s多模光纤(取决于频率以及光纤半径,使用多模光纤时最长距离在220M至550M之间)。

  • 1000BASE-LX-- 1 Gbit/s多模光纤(小于550M)、单模光纤(小于5000M)。

  • 1000BASE-LX10-- 1 Gbit/s单模光纤(小于10KM)。长距离方案

  • 1000BASE-LHX--1 Gbit/s单模光纤(10KM至40KM)。长距离方案

  • 1000BASE-ZX--1 Gbit/s单模光纤(40KM至70KM)。长距离方案

  • 1000BASE-CX-- 铜缆上达到1Gbps的短距离(小于25 m)方案。早于1000BASE-T,已废弃。

10Gbps以太网

参见:10吉比特以太网

新的万兆以太网标准包含7种不同类型,分别适用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使用附加标准IEEE 802.3ae,将来会合并进IEEE 802.3标准。

  • 10GBASE-CX4 -- 短距离铜缆方案用于InfiniBand4x连接器和CX4电缆,最大长度15米。

  • 10GBASE-SR -- 用于短距离多模光纤,根据电缆类型能达到26-82米,使用新型2GHz多模光纤可以达到300米。

  • 10GBASE-LX4 -- 使用波分复用支持多模光纤240-300米,单模光纤超过10公里。

  • 10GBASE-LR和10GBASE-ER -- 透过单模光纤分别支持10公里和40公里

  • 10GBASE-SW、10GBASE-LW、10GBASE-EW。用于广域网PHY、OC-192 / STM-64同步光纤网/SDH设备。物理层分别对应10GBASE-SR、10GBASE-LR和10GBASE-ER,因此使用相同光纤支持距离也一致。(无广域网PHY标准)

  • 10GBASE-T-- 使用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使用CAT-6A类线至少支持100米传输。CAT-6类线也在较短的距离上支持10GBASE-T。

100Gbps以太网

参见:100G以太网

新的40G/100G以太网标准在2010年中制定完成,包含若干种不同的节制类型。使用附加标准IEEE 802.3ba。

  • 40GBASE-KR4 -- 背板方案,最少距离1米。

  • 40GBASE-CR4 / 100GBASE-CR10 -- 短距离铜缆方案,最大长度大约7米。

  • 40GBASE-SR4 / 100GBASE-SR10 -- 用于短距离多模光纤,长度至少在100米以上。

  • 40GBASE-LR4 / 100GBASE-LR10 -- 使用单模光纤,距离超过10公里。

  • 100GBASE-ER4 -- 使用单模光纤,距离超过40公里。 [2]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技术

测试项目

性能指标使用专用的以太网测试仪器进行测试,这些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还可以评估LAN系统是否满足验收要求。从GBT21671-2008“基于以太网的LAN系统验收评估规范”可以了解到局域网还可以通过测量诸如网络吞吐量,传输延迟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来判断性能。以太网测试仪是一 款适合现场使用的坚固耐用的测试平台。它具有完整的以太网测试功能,双光口和双电口,以太网服务接口模块,HST-3000支持多种数据流测试。包括10/100/1000M以太网链路的流量生成和故障排除,它可以测试高达1Gbit/s的电气和光纤端口链路。由于验收检查中的各种条件的限制,可以支持点对点或路由网络的测试以用于交换机的例行测试。 [3]

存在的问题

现代测试仪器的整体特性是高可靠性,高性能和高适用性。因此,国内测试产品与国外产品之间的差距反映在这方面。虽然国内某些测试设备在一定的性能指标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具有达到国际标准的综合设备性能指标的产品普遍较少。此外,国内测试仪器大多是常见的规格,不能满足某些特殊环境下的测试工作。低度自动化测试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3]

交换机测试技术

如今,交换机以应用需求为向导对交换机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网络综合服务、安全性、智能化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协议测试时一种基本交换机测试技术,网络协议是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和沟通的有效性提出的为了保障通信的规则。在网络通信日益膨胀的年代,网络协议也必不可少,网络协议的基本要求是功能正确、互通性好和性能优越。协议测试最初的原型为软件测试,主要的分类有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3]

存在的问题

吞吐量是以太网测试的一项重要指标。很多工程师认为以太网交换吞吐量应该为其线速率,即100%流量下不能出现丢包,并且认为以太网帧间隔IFG小于96bits是非法的。但在以太网交换吞吐量及丢包率测试中,经常在线速条件下长时间误码测试会出现少量的丢包,究其原因为以太网跨时钟域架构所导致的。 [4]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同时,伴随出现了大量的网络问题。根据西门子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网络通信故障率占70%以上,网络设备故障率不足30%。网络故障导致系统停机后,故障诊断和定位所需的时间占系统停机总时间的80%以上,而维护措施所占时间不足20%。因此网络流量实时监控和分析是工业以太网发展 和应用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实时监控和分析工业以太网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和定位网络问题对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车载以太网

传统以太网协议由于采用的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因此,在数据包延时、排序和可靠性上达不到车载网络实时性要求,所以,常见的车载局域网仍是基于CAN的实时现场总线协议。但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爆发式发展,ECU数量不断增长,影音娱乐信号也纳入车内通信,这使得高实时、低带宽的传统车载总线开始不适应汽车电 子发展趋势。 [6]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经过长期研究在2016年批准了第一个车载以太网标准 “100BASE-T1”,其基于博通公司的BroadR.Reach 解决方案,在物理层用单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采用更加优化的扰码算法来减弱信号相关性增加实时性,可在车内提供100Mbps高实时带宽。 [6]

高速以太网在汽车干扰环境下的通信质量是 需要重点考查的问题。特别对于100BASE.T1网络采用的是非屏蔽的电缆,更容易受到电流浪涌、电磁干扰的影响,导致其性能不稳定甚至功能失效。有基于以太网物理层的一致性测试方法,用于测试信号发射设备的回波损耗、定时抖动和最大输出跌落等性能;RFC2544标准提供了以太网时延、吞吐量和丢包率等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但这些常见方法都是基于传统以太网,不支持 100BASE-TI车载以太网,并且没有考虑到车载环境的干扰特征。

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技术源自于以太网技术,但是其本身和普通的 以太网技术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区别。工业以太网技术本身进行了适应性方面的调整,同时结合工业生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需求,增加了相应的控制应用功能,提出了符合特定工业应用场所需求的相应的解决方案。工业以太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工业生产高效性、稳定性、实时性、经济性、智能性、扩展性等多方面的需求,可以真正延伸到实际企业生产过程中现场设备的控制层面,并结合其技术应用的特点,给予实际企业工业生产过程的全方位控制和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7]

工业以太网技术应用的优势分析如下:

第一,工业以太网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以太网技术本身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其本身能够兼容多种不同的编程语言。例如,常见的JAVA、C++等编程语言都支持以太网方面的应用开发。 [7]

第二,工业以太网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经济性。相对于以往传统工业生产当中现场总线网卡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以太网的网卡成本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在当前以太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整体以太网技术的设计、应用方面已经十分成熟。在具体技术开发方面,有着很多现有的资源和设计案例进行应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开发和推广成本,同时也让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有效率。可以说,经济性强、成本低廉、应用效率高、过渡短、方案成熟,这是工业以太网技术的一个显著优势特征。 [7]

第三,工业以太网技术具有较高的通信速率。相对现场总线来说,工业以太网的通信速率较高,1Gb/s的技术应用也变得十分成熟。在当前不断增长的工业控制网络性能吞吐需求的前提下,这种速率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的带宽标准,是新时期现代工业生产网络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相对上也控制网络来说,工业控制网络内部不同节点的实时数据了相对较少,但是其对于传输的实时性方面要求很高。以太网技术本身的网络负载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这也让整个通信过程的实时性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良好的通信速率标准,可以进一步降低网络负荷,减少网络传输延时,从而最大限度规避忘了碰撞的概率,保障工业生产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7]

第四,工业以太网技术具有良好的共享能力。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化,整个互联网体系变得更加成熟,任何一个接入到网络当中的计算机,都可以实现对工业控制现场相关数据的浏览和调用,这对于远程管控应用来说具有良好的优势,同时这也超越了以往现场总线管理模式的便利性,是实现现代化工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性依据。 [7]

第五,工业以太网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通过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整个工业网络控制系统本身会具备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在后续技术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中,以太网技术能够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这种扩展性方面的优势相比于现场总线技术来说是十分明显的。与此同时,在当前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发展的环境下,网络通信质量和效率本身的标准更高,很多新通信协议的应用,这也需要工业以太网技术给予相应的支持。

(13)主流以太网类型及各层的主要功能相关推荐

  1. EtherType :以太网类型字段及值

    Ethernet II即DIX 2.0:Xerox与DEC.Intel在1982年制定的以太网标准帧格式.Cisco名称为:ARPA Ethernet II类型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64字节(6+6+2 ...

  2. 以太网类型码(Ethernet type codes)

    以太网类型码(Ethernet type codes) Ethernet Exp. Ethernet Description decimal Hex decimal octal 0000 0000-0 ...

  3. 网络基础2(分层模型,通信过程,以太网,ARP协议格式和具体功能详解)

    分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 OSI模型 1 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 ...

  4. OSI七层模型的功能及协议

    OSI七层模型的功能 1.应用层   这是OSI的最高层.这一层的协议直接为用户服务,提供分布式处理环境.应用层管理开放系统的互连,包括系统的启动.维持和终止,并保持应用进程间建立连接所需的数据记录, ...

  5.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和协议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和协议: -传输层位于OSI参考模型正中间,具有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它是OSI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一层,是唯一负责总体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的一层.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交换数据的机制,传输 ...

  6. OSI七层模型的功能以及设备

    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服务说明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接口说明上一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而协议涉及如何实现本层的服务:这样各层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使网络的 ...

  7. pdcp层的作用_pdcp层的主要功能

    PDCP 层接收上行数 据/发送下行数据的业务总时长指标导致无法统计 QCI1 业务上/下行平均吞吐率,QCI1 业务上行平均吞 吐率的定义为:QCI 为 1 时 PDCP 层所...... PDCP ...

  8. 苹果工具条_苹果iOS 13.4大版本更新正式推送!新功能+新表情登场

    近日,苹果发布了iOS 13.4的第二个公测版本,与之前版本相比,此次的新版本增添了不少的亮眼功能,同时在设计方面也有所更改并且修复了一些bug. 话不多说,看一下iOS 13.4有没有你期待的变化与 ...

  9. 大彩串口屏物联型EW10.1寸可配置以太网通信,实现物联网远程升级功能

    大彩串口屏物联型EW10.1寸新品发布!该产品拥有10.1寸液晶屏,分辨率有1024*600,支持电容触摸.电阻触摸.拥有炫酷的动画效果,页面切换流畅.使用立体声喇叭,可以播放语音.视频:可配置以太网 ...

最新文章

  1. 【SCOI 2009】生日快乐
  2. 在.net下使用WebBrower控件时屏蔽弹出新窗口
  3. SQL语言之DQL语言学习(三)排序查询
  4. MySQL聚簇索引:叶子保存主键或unique字段+data 非聚簇保存索引字段
  5. Lua 文件 I/O
  6. mybatis插入数据后返回自增主键ID详解
  7. 理解Javascript_02_理解undefined和null
  8. X光肺炎检测竞赛上线!
  9. 嵌入式Linux之文件系统启动分析【原创】
  10. html flex 的高度,html – css:flexbox的最后一行有两倍的高度
  11. vue前台导出zip文件_在vue.js中使用JSZip实现在前端解压文件的方法
  12. 每天二十分钟学习python_每天 3 分钟,小闫带你学 Python(二十五)
  13. mysql正则表达式教学视频教程_MySQL正则表达式入门教程
  14. WIN32 汇编 工具栏的使用
  15. 电子签名市场,CA、混合云、SaaS三路混战
  16. 台达DVP系列PLC以太网通讯方案
  17. 设计模式 - 抽象工厂模式案例
  18. 查看mysql汉字占用的字节数_一个汉字在数据库占几个字节
  19. RMAN-06004 RMAN-20003
  20. Django DTL 加减乘除求余

热门文章

  1. fieldset居中 如何实现
  2. 映像文件处理——PowerISO v4.7 中文版
  3. 20140102-lua binder另一只轮子的雏形
  4. python 将带数字的拼音转换为带声调的拼音
  5. 为什么酒店业需要背景调查
  6. Type mismatch 问题
  7. Springboot集成beetl模板
  8. linux路由软件quagga安装
  9. 跟着鬼哥学PyQt Part.1
  10. opencv学习 Resize and C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