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是SAC原作者在SAC上进行改进之后的算法。改进后的SAC在训练速度、稳定性、表现力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论文地址,点这里
TF源码,点这里
PyTorch源码,点这里

改进的方面主要是2部分:

  1. 引入自动调节的温度因子α\alphaα。
  2. 取消了原SAC中的VVV网络,只是用QQQ网络。

学习这篇论文的前提是要对原SAC有一定了解,以下默认对SAC有一定基础,需要了解第一版SAC论文的同学可参考我的另一篇论文解读:论文笔记之SAC。

该版本的SAC可作为SAC的最终版代码,相比原SAC代码,显然自动调节的α\alphaα的引入是不错的改善。另外在保证了算法稳定性的基础上,取消了VVV网络的训练,节约了计算资源。

Soft Actor-Critic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2 Related work
  • 3 Preliminaries
  • 4 From Soft Policy Iteration to Soft AC
  • 5 Automating Entropy Adjustment for Maximum Entropy RL
  • 6 Practical Algorithms
  • 7 Experiment
  • 8 Conclusion

Abstract

  1. SAC的作者对原SAC进行了修改——设计了自动调节的温度因子α\alphaα。
  2. SAC的改进有助于提升训练速度、提升Off-policy算法的稳定性。

1 Introduction

  1. 限制Model-free算法表现力的在于其采样复杂度高,即需要成百上千万steps的采样量进行学习,对于更复杂的环境,则需要更多的steps。其次,model-free算法对于超参数十分敏感,不同的值造成表现力的差异还是挺大的,因此超参数的调节也是个问题。
  2. On-policy算法一直以来都以采样效率低著称,所以Off-policy的优势更大,其采样效率高,利用率高,一般都会有个经验池D\mathcal{D}D来提供重复利用。但是这里提一下,衡量是否为Off-policy的标准是行为策略和目标策略是否一致,而不是是否有经验池。
  3. Off-policy的缺陷就是会导致算法稳定性降低,有时候较难收敛,出现过拟合现象。
  4. SAC是一种Off-policy算法,采样效率高,探索能力强,关键是作者指出对于SAC来说,reward-scaling是唯一需要调节的超参数(参考原论文第五节实验部分的Reward scale部分)。对于稳定性,SAC是一种随机性策略方法,实验表明其稳定性要高于一般的Off-policy的确定性策略算法,如DDPG。另外Target网络也可以提升算法稳定性。总之原SAC算法是一种有助于解决model-free算法缺陷的算法。
  5. SAC有一大缺陷就是对reward-scaling的调节非常敏感,这个超参数也可以转移到温度因子α\alphaα上,两者调节其一就行。作者选择了后者进行研究,设计了自动调节α\alphaα的算法。结果就是这个改进减轻了超参数调节的难度以及在表现力和采样效率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 Related work

3 Preliminaries

这部分介绍了SAC的目标函数以及最大含熵目标带来的好处,详细请看SAC原论文,故略。

4 From Soft Policy Iteration to Soft AC

这部分介绍了SAC算法理论上的策略评估和策略提升以及实践中的神经网络化处理等,除了策略评估中省去了VVV网络的优化以外,其余都没变,详细请看SAC原论文,故略。
Note:

  1. 这篇改进论文只使用了QQQ网络,而没有VVV网络,目标函数仍和之前一样使用最小二乘误差:JQ(θ)=E(st,at)∼D[12(Qθ(st,at)−(r(st,at)+γEst+1∼p[Vθˉ(st+1)]))2](5)J_Q(\theta)=\mathbb{E}_{(s_t,a_t)\sim\mathcal{D}}[\frac{1}{2}(Q_\theta(s_t,a_t)-(r(s_t,a_t)+\gamma\mathbb{E}_{s_{t+1}\sim p}[V_{\bar{\theta}}(s_{t+1})]))^2]\tag{5}JQ​(θ)=E(st​,at​)∼D​[21​(Qθ​(st​,at​)−(r(st​,at​)+γEst+1​∼p​[Vθˉ​(st+1​)]))2](5),那么单样本更新方式为:∇θJQ(θ)=∇θQθ(st,at)(Qθ(st.at)−(r(st,at)+γ(Qθˉ(st+1,at+1)−αlog⁡(πϕ(at+1∣st+1)))))(6)\nabla_\theta J_Q(\theta)=\nabla_\theta Q_\theta(s_t,a_t)(Q_\theta(s_t.a_t)-(r(s_t,a_t)+\gamma(Q_{\bar{\theta}}(s_{t+1},a_{t+1})-\alpha\log(\pi_\phi(a_{t+1}|s_{t+1})))))\tag{6}∇θ​JQ​(θ)=∇θ​Qθ​(st​,at​)(Qθ​(st​.at​)−(r(st​,at​)+γ(Qθˉ​(st+1​,at+1​)−αlog(πϕ​(at+1​∣st+1​)))))(6)

5 Automating Entropy Adjustment for Maximum Entropy RL

这一节才是改论文要讲的重点(3-4节、附录和SAC论文一模一样,感觉像凑字数)。

作者改变了原SAC的最大含熵目标函数,将熵项提到外面作为一项约束处理(entropy-constrained),然后最大化期望累计奖励:
max⁡π0:TEρπ[∑t=0Tr(st,at)]s.t.E(st,at)∼ρπ[−log⁡(πt(at∣st))]≥H,∀t(11)\max_{\pi_{0:T}}\mathbb{E}_{\rho^\pi}[\sum^T_{t=0}r(s_t,a_t)]\\ s.t.\,\,\mathbb{E}_{(s_t,a_t)\sim\rho^\pi}[-\log(\pi_t(a_t|s_t))]\ge\mathcal{H},\,\,\,\forall t\tag{11} π0:T​max​Eρπ​[t=0∑T​r(st​,at​)]s.t.E(st​,at​)∼ρπ​[−log(πt​(at​∣st​))]≥H,∀t(11)对于含约束项的极值问题,我们一般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来解决。然后这个优化问题需要转为原问题与其对偶问题来解决。关于对偶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参考西瓜书附录里的介绍。
Note:

  1. 式(11)中的H\mathcal{H}H是个常数,是个可以预先设置的最小熵。

具体优化过程的推导如下:

Note:

  1. 最终优化结果:αt∗=arg min⁡αtEρt∗[−αtlog⁡πt∗(at∣st)−αtHˉ](17)\alpha^*_t=\argmin_{\alpha_t}\mathbb{E}_{\rho^*_t}[-\alpha_t\log\pi_t^*(a_t|s_t)-\alpha_t\bar{\mathcal{H}}]\tag{17}αt∗​=αt​argmin​Eρt∗​​[−αt​logπt∗​(at​∣st​)−αt​Hˉ](17)其中Hˉ\bar{\mathcal{H}}Hˉ就是上面说的最小熵常量。ρt∗\rho^*_tρt∗​表示当前(最优)策略π\piπ经历的状态动作对,所以也可以写成论文中的at∼πt(st)a_t\sim\pi_t(s_t)at​∼πt​(st​)。
  2. 可以看出αt\alpha_tαt​的优化是对以每一个step而言的。
  3. 算法的优化是将温度因子α\alphaα看成是对偶变量λ\lambdaλ。因为拉格朗日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就是对偶变量的最优值λ∗\lambda^*λ∗,这样的话我们的问题优化出来的就是α∗\alpha^*α∗。
  4. 以上虽然只推到了2个steps,但足以说明一般化了,之后只要继续往回不断递归,就可以成功解决式(11)的优化问题。
  5.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由于αt\alpha_tαt​随着时间步变化(自变量就是时间步ttt),这和我们的Qt(st,at)Q_t(s_t,a_t)Qt​(st​,at​)的优化是一样,如下面的优化结果所示:πT−1∗=arg max⁡πT−1{EρπT−1[QT−1∗(sT−1,aT−1)−αT−1log⁡π(aT−1∣sT−1)−αT−1Hˉ]}αT−1∗=arg min⁡αT≥0{EρπT−1∗[−αT−1log⁡πT−1∗(aT−1∣sT−1)−αT−1Hˉ]}\pi^*_{T-1}=\argmax_{\pi_{T-1}}\{\mathbb{E}_{\rho^{\pi_{T-1}}}[Q^*_{T-1}(s_{T-1},a_{T-1})-\alpha_{T-1}\log\pi(a_{T-1}|s_{T-1})-\alpha_{T-1}\bar{\mathcal{H}}]\}\\\alpha_{T-1}^*=\argmin_{\alpha_T\ge0}\{\mathbb{E}_{\rho^{\pi^*_{T-1}}}[-\alpha_{T-1}\log\pi^*_{T-1}(a_{T-1}|s_{T-1})-\alpha_{T-1}\bar{\mathcal{H}}]\}πT−1∗​=πT−1​argmax​{EρπT−1​​[QT−1∗​(sT−1​,aT−1​)−αT−1​logπ(aT−1​∣sT−1​)−αT−1​Hˉ]}αT−1∗​=αT​≥0argmin​{EρπT−1∗​​[−αT−1​logπT−1∗​(aT−1​∣sT−1​)−αT−1​Hˉ]}虽然一开始的α∗\alpha^*α∗都更新的不是很准确,因为π∗\pi^*π∗也是不准确的,但是慢慢地到后来,随着时间步增大,随着episodes增多就会准确起来。α\alphaα的这种递归方法就是动态规划(DP)算法,我们求QQQ也是从DP开始的。观察式(17),所求α\alphaα是优化目标的参数,有期望——因此综上所述,完全可以把α\alphaα当成和QQQ一样对待:①对α\alphaα设置网络。②对式(17)实行随机梯度更新α\alphaα。具体如下:J(α)=Eat∼πt[−αtlog⁡πt(at∣st)−αHˉ]α←α−η⋅∇αJ(α)(18)J(\alpha)=\mathbb{E}_{a_t\sim\pi_t}[-\alpha_t\log\pi_t(a_t|s_t)-\alpha\bar{\mathcal{H}}]\\\alpha\gets\alpha-\eta\cdot\nabla_\alpha J(\alpha)\tag{18}J(α)=Eat​∼πt​​[−αt​logπt​(at​∣st​)−αHˉ]α←α−η⋅∇α​J(α)(18)这里ata_tat​采样于当前策略π(st)\pi(s_t)π(st​),sts_tst​采样于经验池的mini-batch个经验。
  6. 最小熵(entropy target)设置为Hˉ=−dim(A)\bar{\mathcal{H}}=-dim(\mathcal{A})Hˉ=−dim(A),及动作空间维度的相反数。

伪代码如下:

总体而言和原SAC基本相似,下面写一下不同之处
Note:

  1. 第一处就是设置了自动调节的温度因子α\alphaα。
  2. 取消了TargetVVV网络,只使用QQQ网络。虽然SQL论文中也没有VVV网络,但却和本文的不同:Qsoftθˉ(st,at)=r(st,at)+γEst+1∼p[Vθˉ(st+1)]Vθˉ(st)=Eat∼π[Qθˉ(st,at)−log⁡π(at∣st)]Q^{\bar{\theta}}_{soft}(s_t,a_t)=r(s_t,a_t)+\gamma\mathbb{E}_{s_{t+1}\sim p}[V^{\bar{\theta}}(s_{t+1})]\\V^{\bar{\theta}}(s_t)=\mathbb{E}_{a_t\sim\pi}[Q^{\bar{\theta}}(s_t,a_t)-\log\pi(a_t|s_t)]Qsoftθˉ​(st​,at​)=r(st​,at​)+γEst+1​∼p​[Vθˉ(st+1​)]Vθˉ(st​)=Eat​∼π​[Qθˉ(st​,at​)−logπ(at​∣st​)]可以看出,本文的做法其实相当于忽略了VVV函数。而SQL中是通过公式V=αlog⁡∫Aexp⁡(1αQsoft(st,a))daV=\alpha\log\int_{\mathcal{A}}\exp(\frac{1}{\alpha}Q_{soft}(s_t,a))\mathrm{d}aV=αlog∫A​exp(α1​Qsoft​(st​,a))da来实现的(具体优化方式见上面的第4节)。另外,上述公式的ppp实际中就是采样过程中的经验,即同轨策略分布ρ\rhoρ,实际中我们通过采样来近似。
  3. 可以看出,伪代码和原SAC的代码并没有设置Actor的Target网络,只有SQL里面设置了。

6 Practical Algorithms

这里上述都讲过了,几个小技巧:

  1. 采用双Q消除过估计
  2. 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更新自动调节的温度因子α\alphaα。

7 Experiment

8 Conclusion

  1. 个人认为SAC一个比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在设置了自动调节的因子之后,几乎就不需要调节任何超参数。
  2. 引入自动调节的温度因子α\alphaα,为什么要引入呢?实际上由于reward的不断变化,采用固定的α\alphaα并不合理,会让整个训练不稳定,因此,有必要能够自动调节这个α\alphaα。当policy探索到新的区域时,最优的action还不清楚,应该提高α\alphaα去探索更多的空间。当某一个区域已经探索得差不多,最优的action基本确定了,那么就减小这个温度因子。
  3. 因此这样变化的温度因子可以平衡探索与利用,以来不会陷入局部最优,而来不会因为α\alphaα太大导致无法利用,Agent学不到东西。
  4. 取消了VVV网络,采用和SQL里类似的使用QθˉQ^{\bar{\theta}}Qθˉ来对QQQ值更新。

论文笔记之SAC提升算法相关推荐

  1. 细粒度图像识别算法Mask-CNN 论文笔记

    细粒度图像识别算法Mask-CNN 论文笔记 原文:Mask-CNN: Localizing Parts and Selecting Descriptors for Fine-Grained Imag ...

  2. 论文笔记 A Spatial-Temporal Decomposition Based Deep Neural Network for TimeSeries Forecasting

    0 abstract 空间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出现在广泛的应用中,如环境和交通问题.由于存在特定的空间.短期和长期模式,以及维度的诅咒,这些问题具有挑战性.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用于大规模空间时间序列 ...

  3. Deep Learning论文笔记之(八)Deep Learning最新综述

    Deep Learning论文笔记之(八)Deep Learning最新综述 zouxy09@qq.com http://blog.csdn.net/zouxy09 自己平时看了一些论文,但老感觉看完 ...

  4. Focal Loss 论文笔记

    论文:<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1708.02002 代码地址: 官方 gith ...

  5. 论文笔记 | Counterfactual Samples Synthesizing for Robust VQA

    论文笔记整理:窦春柳,天津大学硕士. 来源:CVPR 2020 链接: 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ontent_CVPR_2020/papers/Chen_Coun ...

  6. 经验 | 深度学习中从基础综述、论文笔记到工程经验、训练技巧

    点上方蓝字计算机视觉联盟获取更多干货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与你不见不散 仅作学术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于:本文授权转自知乎作者跑者小越,https://zhuanla ...

  7. 论文笔记 -- Communication Lower Bound in Convolution Accelerators 卷积加速器中的通信下界

    论文笔记 – Communication Lower Bound in Convolution Accelerators 卷积加速器中的通信下界 @(论文笔记) 文章目录 论文笔记 -- Commun ...

  8. Balanced Multimodal Learning via On-the-fly Gradient Modulation论文笔记

    Balanced Multimodal Learning via On-the-fly Gradient Modulation论文笔记 引言 多输入模态有望提高模型性能,但我们实际上发现即使多模态模型 ...

  9. 论文笔记:CLIP:Learning Transferable Visual Models From Natural Language Supervision详解

    paper:https://arxiv.org/abs/2103.00020 代码:GitHub - openai/CLIP: 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 ...

最新文章

  1. 工作中遇到的懒加载问题
  2. WordPress整站轻松开启HTTPS
  3. Python基础教程:strip 函数踩坑
  4. T-SQL查询高级—SQL Server索引中的碎片和填充因子
  5. Hbase的shell命令学习
  6. 除了沉迷酒色之外,你还做过什么?
  7. spgwr | R语言与地理加权回归(Ⅰ-1):线性地理加权回归
  8. TensorFlow2.0:维度变换
  9. C# Winform开发框架源码 Winform系统开发 图书借阅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说明文档齐全
  10. 中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业十四五投资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8年版
  11. 新消费业内人说不出口的10个问题
  12. 迪文屏程序制作。通讯
  13. 对组件、模块、子系统、系统、框架、架构 定义浅析
  14. Origin 导入数据画图使用经验总结
  15. django 常用static\media\邮箱\富文本编辑器配置(备忘)
  16. 图像的二维频谱图的理解 20170622
  17. 跟风用Matlab画一棵圣诞树
  18. Ubuntu系统Vscode安装以及配置C++环境(一条龙服务)
  19. 苹果计算机的桌面图是什么情况,苹果电脑开机后,只能显示电脑桌面,桌面图标都不能显示。怎么办?...
  20. java模拟excel排序_Apache-POI在excel中排序行

热门文章

  1. LiveUpdate出错SEP无法更新的解决方法
  2. Python爬虫之利用xpath爬取ip代理网站的代理ip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doc...
  4. 车载以太网线束测试接口的种类以及各自特点?---HFM
  5. 3650m5服务器内存选择 ibm_重返荣耀 联想System x3650 M5服务器评测
  6. html页面怎么加锚点,html页面添加锚点
  7. ubifs性能优化分析
  8. 2018的穿肠毒药和2019的心灵鸡汤
  9. 数据湖08:Apache Iceberg原理和功能介绍
  10. 解决docker容器因报错无法启动的问题,检查、修复容器错误并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