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毁了社交网站的?

共分享4

ahxxm发布于2014-02-08 14:48:18

作者:Nathan Mattise 文章来源:ArsTechnia

我在录取通知书中看到 2005 年时学校给的电子邮箱地址,回想起当时打开录取通知书后,我就直奔电脑前,加入了由新生组成 LiveJournal 小组,组内所有人都期待着学校给邮箱地址,不仅因为它能用作学校各项事务的身份认证,更关键的是,它能用来登录传说中的 Facebook。

时光飞逝,九年过去了,Facebook 已经十岁。Facebook 的影响力从一开始就非常大,在 Google Scholar 上输入“Facebook”进行搜索,时间范围设定为自 2006 年起,结果有 128 万篇文献,而同时期的“Physics”只返回 44.7 万篇。

然而 Facebook 已经不再是原先的 Facebook,青少年们开始离开它(《不堪忍受父母的好友请求 青少年离开 Facebook》),上面的内容质量开始变低,整个网站不再是人们沉迷的地方,也不再是有趣信息的来源。我们对此过程早有经验,精心打造了自己的网络身份,最终结果是“Facebook(社交网站)让人们更加、没有融入群居的感觉”,让我们感到不满的并不是 Facebook 的变化,而是 Facebook 曾经有过辉煌成就。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 Facebook 正在变得枯燥,包括它本身,所以 Facebook 正在转型。

为什么 Facebook 会变成这样?正是因为我们。

还记得 Randy Newman 那首歌吗

科研人员很早就对在线交友产生兴趣,直到部分研究结果发布,Facebook 才姗姗来迟。Facebook 在交友方面成就不菲,尤其是在线交友时的相互关系处理:你有多少好友,谁反过来申请加你为好友了、谁又没有,一般使用者还会头疼的是,首先应该加上哪些人。

在 Facebook 对校园外的用户开放后,上面的社交关系就迅速成为一个人真实情况的反应,科研人员抓住机会开始进行研究,检验“弱关系”等社会学理论,看社交网站对我们三次元的交流有无影响。

在一项发表于 2007 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声称,“当 Facebook 很大程度还局限于校园之间时,它对学生积累和维持社会资本就有着重要作用…学生们会用它来维持和强化线下已有的关系。”

这个结论现在听起来可能十分平淡无奇,因为 Facebook 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看到原先的室友或小时玩伴发布新状态,就像还是室友时天天看他们进出寝室一般平常。

但正是这种无需邮件、无需短信或电话就能维持联系的能力,成了 Facebook 独一无二的卖点,“Facebook 能够把潜在的关系变成弱关系,弱关系有其特殊价值:不用太亲近,也能获得一定信息和机会。”有些理想主义者认为,人们不愿意和其他人失去联系,点头之交、前男/女友、远亲,甚至是邻居。

“科技让世界变得更小,减少了生活的神秘感和浪漫,”《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维克斯(David Vecsey)写道,维克斯从社交网站上找到了远在异国的前任女友,“如果没有社交网站,我肯定做不到这件事。但是,只有在生活中完全没有她的时候,我才能感受到自己爱的深沉。”

Facebook 上的偷窥艺术

许多研究都发现了 Facebook 建设性的用途,比如建立弱关系、促进亲密关系、帮助人们认识彼此等等,但很多人把 Facebook 用于“被动地”监视别人,不论是陌生人、新认识的人还是暗恋的人,几乎都有信息留在 Facebook 上,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他们。

一例研究将这种行为称为“社会调查”,我们发展出了一系列进行社会调查的技术:不要手贱对被偷窥者的状态点赞,就算你喜欢也不要太快的点、或是在点赞人数人少的时候点,否则会让他/她起疑;不要在状态栏里输入被偷窥者的名字;把被监视者设置为“挚友”,这样你就不会错过他/她的任何一条状态;结交他们的朋友;一天检查几次被偷窥者个人主页,以免漏了什么信息。

这种监视是 Facebook 功利性的用途之一,也是人们最常见的用法之一。在电影《社交网络》中,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这么做了。

在“保持联系”的基础上,Facebook 不经意间实现了更多功能,人们随时都可以获得联系人自注册以来发布的所有信息。《Digital Discourse》中写了一个典型的案例,两个青少年通过即时通讯程序聊天:

“我看到 Tanya Eisner 在你留言板上说话了,去她家吧。”

“哇,我都才看到。”

“说得像我在偷窥你似的……没错,我确实在。”

“没关系,我也看着你呢。”

但即使是无意间获得这些信息,成为 Facebook 点对点交流中的第三者,也会让人有被监视的感觉。

《Digital Discourse》作者陈述道,“当人们觉得自己成为了被偷窥、暗恋的目标时,他们感到烦恼并表达出来,甚至从道义上对监视行为进行谴责。”书中引用了另外一个青少年偷窥陌生人 Facebook 留言墙的事例,陌生人随后发布了状态:“别偷窥我的状态。”这条状态她是以开玩笑的口吻发给另外一位朋友的,但性质和对监视者直接说没什么区别。

你是众人眼中的你

2008 年一项对人们在 Facebook 行为模式的研究中写到,“互联网的发明改变了传统的身份创造过程。”

在 Facebook 出现前,人们已经有了丰富的互联网形象打造经验(编者注:BBS、MySpace 等),但由于 Facebook 要求实名,而且在推出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仅限于校园用户使用,所以研究者们好奇它能不能让人们的形象更加接近现实。

它不能,除了姓名真实以外,人们依然想表现出理想化的形象,根据状态分享范围设置制造一个或多个“可能存在的我”:不再展示自我,而是根据理想中的形象进行社交活动。

人们更愿意用多元化的文化符号来展现自我,比如电影、书籍、音乐,你也许不会直接说自己喜欢摇滚音乐,但你会在资料里写自己最喜欢的乐队是齐柏林飞船(Led Zeppelin),朋友们就可以从中推断出你的音乐口味。

这些信息也成了寻求认同感的工具,“人们会认为帐号质量和认同感挂钩:交际圈的认可、男朋友的期待……”研究者还提到,人们倾向于在网站上发布合影,就连头像也有着“社交的味道。”

研究总结到,“网络上的身份无关于个人特征、也无关于其品质,它更像是一件社会产品,在特定社会环境和这环境下的行为模式共同作用下而生的产物。”Facebook 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人们很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改变自己形象,所以 Facebook 越发不真实。

我们登录 Facebook 来查看其他人的真实情况,而实际上,所有人都认识到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而定制形象。很快,人们就开始思考应该对什么人制造一个什么形象。

害怕错过

长期以来社交网站都有一个缺点:给人们带来的负面情绪远远多余正面情绪。

从自我激励的角度来看,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一些东西获得好评,会让人感觉良好。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Facebook 都只能用来看别人发布的成就和美好时光。假设你有 300 个好友,他们身边的好事情分布均匀,那么你看到的“美好”总量就是你身边发生的 300 倍。看到朋友们活得这么好,你自己的开心就不足为道了……(编者:啥心态?)

感情的缺乏会让人寻找 Facebook,就算是假期途中、庆祝宴会和婚礼,我们可能都会打开手机检查 Facebook,与其他人的状态对比,来确认我们是否活得很好。

“这种感觉被称为 FOMO(fear of missing out)”,珍娜·沃瑟姆在《纽约时报》上写到,“当我们查看朋友的照片和新状态时,我们会担心自己做出的选择是错误的,本可以更有价值的利用自己时间……”

不论你过的多么精彩,总有人可以超越,而且 Facebook 会让你记住这些人。这种潜在的自卑可能性,使得人们不会发布蹩脚内容,人们开始自我审查,“值得发布”的门槛越来越高,发布的内容也越来越少,互动就变得更少,最终无心更新状态。

自我毁灭

以上并不是说 Facebook 是某种可怕的黑洞,无论从纯粹的用户数量或是流量来看,它的使用率仍然很高。但 Facebook 是其他社交媒体的先驱,它的变化展示了社交媒体自我毁灭的倾向。它吸引人们在一起,然后让人们貌合神离。

Facebook 可以让人相互联系,也可以让人疏远,它把人们各自安置在隐秘的角落,默默地看着别人,自己不说话。这样做很难被发现,只要能克制自己点赞等互动的欲望,风险就很小。

这种情况首先出现于工作交际圈,然后扩大到整个 Facebook,人们不再使用社交网络的“网络”。

向前看:社交和网络,所占比例会如何呢?

如上所述,自从 Facebook 在 2009 年开放给所有人使用后,一个人发布的内容不仅朋友看得到,“公众”也看得到,从那时起,我们便开始不能完全相信人们在 Facebook 上的形象了。

Facebook 也明白这一点,观察到人们在状态栏和评论区打字,然后删掉没有发送出去,可以认为人们使用 Facebook 时感到了做一件事有压力。(《Facebook 正在追踪你在网站上想做而未做的事情》)社交网站上发表的言论观众数量太多是一大原因,当 Fox 新闻台发布消息时你可能想说些什么,但看到朋友们意见不一,你就沉默了。(《Facebook 对于政治讨论的影响》)

前文所说的“身份创造”也是一大原因,Facebook 给了人们机会用于展现自己最好一面,然而旅游、升职、得奖这种事并不时常发生,所以很多时候都只剩下……“好无聊,今晚你们在做什么呢?”

不发表状态并不代表没有交流,就算我们没东西可写,我们还是会期待朋友能提供谈资。

这样一来,Facebook 就从“个人资料的储藏室”,变成了“个人理想展览室”。

我们想和人交流,但每次仅限于少数几个人

对于 Facebook 上进行自我审查的研究表明,如果知道某条状态会收到哪些人关注,人们就更愿意发布它,并进行交流。除了对于愿意发表“广播”、对聊天对向生冷不忌的人,社交网站并不是个分享事情的好地方,尤其是 Facebook 这种好友圈扩张迅速的社交网站。

作为一个社交平台,Facebook 对多数人都显得令人生畏,很难保证某条状态会有正面回应,毫无回应都很有可能。发表了一条状态却没有获得赞和评论,是很令人尴尬的事情。

所以我们转移了战场,开始在即时通讯程序中分享信息,(《2013 年是聊天程序大战的一年》)战场上有多种多样的程序,它们为不同的国家和用户群体设计:阅后即焚的 Snapchat,WhatsApp,GroupMe,中国的微信,韩国的 Line……这是几个最吸引眼球的,Facebook Messanger 并没有显得很火热,但实际上它确实吸引了不少人使用。

虽然青少年们不用 Facebook Messanger,Facebook 工程师还是开始把这其中传递的消息利用起来。例如对私聊中的链接也会被当作“赞”,累计进入一些品牌的主页点赞数目(《Facebook 被起诉:把私聊消息变成公开的“赞”》),这做法让一些用户感到失望。

“移动端”是 Web 2.0 时代的公司最敏感的词汇之一,也是即时通讯重要性和普遍性的体现。包括 Facebook 在内的所有公司都试图通过手机用户赚钱,而手机(特别是智能机)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就是聊天,安装一个即时通讯程序很简单,所以这类通过手机流量聊天的程序竞争非常激烈。

Facebook 为此曾设想推出 @Facebook.com 邮箱,不过最终推出的是名为 Poke 的程序,中文译名叫“戳一下”,模仿 Snapchat 而制——

iPhone 專用戳一下應用是和朋友打招呼,簡單而有趣的方式。您可以用訊息、相片和影片戳一下朋友或一大群朋友。‏當您傳送訊息、相片和影片戳一下時,您可以選擇朋友可以查看的時間,最長可達 10 秒。在那之後,訊息就會從應用程式消失。

Poke 失败了,扎克伯格现在也当笑话来谈论它。就像 Facebook 其他功能一样,公司可以视数据和效果判断是否成功。只要私聊消息中可以投放广告,消息内容也可以当作匿名的“赞”,Facebook 就不愁没有业务可做。

Facebook Messanger 很难像其他即时通讯程序一样获得关注,它并不需要吸引用户,它需要做的是留住用户。如果不是暴露了,Facebook Messanger 大可以利用聊天中透露的信息来提升广告效果。

出版商进入社交网络

除了公开贴文和用户状态外,Facebook 用户页面还有一大片空白,那都是各种品牌想要占领的地方。他们并不需要自己创造内容,正在打造互联网身份的用户们会用发布的链接和状态来创造。

“粉丝主页”出现于 2007 年,但就像即时通讯程序一样,用于品牌、大型活动甚至概念的粉丝主页,真正成形于 2010 年(注:作者可能没用过 QQ)。粉丝主页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群组的概念,作为 Facebook 上的信息传播传播渠道,成为了公司管理的一部分。

回头看时我们可以发现,这是 Facebook 成为非普通用户的分享平台的第一步,这并不意味着 Facebook 重心不再是普通人,而是它已经意识到自己路走歪了,应当做出适当改变。

最近 Facebook 发布了 Paper,更加完善了这一转变,“Paper 将聚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内容以及来自用户 Facebook 账户的状态更新。Paper 页面设计模拟纸质书籍阅读体验。Paper 是 Facebook 信息流团队努力数年的结果。Facebook 信息流,也就是 News Feed,聚合用户好友的状态更新、新闻故事、付费广告等内容。”

Paper 不是 Facebook App 的替代品,但有人认为它应该是。

束手无策

网上偷窥的兴趣慢慢退出舞台,Facebook 看见了这一点,展开了新的计划。社交网络的变化几乎是可以预测的:

新功能吸引人加入——在 Facebook 案例中,“新功能”指的是实名身份——我们兴奋地打造着自己的网络形象,邀请朋友们也加入,然后进行分享。

Facebook 给了人们展现真实自我的机会,但很不幸,我们没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用来分享,最终还是陷入了社交网络的原有节奏,成为了“一个自己理想中的人”。我们不能对分享保持长久兴趣,所以 Facebook 开始用品牌填补我们的空虚。

对我来说 Facebook 的新鲜感早已过去,只有朋友生日时候才会去他留言墙祝福,我不在其他人的状态下发表任何评论,自己也从不发表状态。不少人认为在 Facebook 上关注别人行踪动态很繁琐。人们不再像原先一样互相关注,而且想要知道某个人的活动,其他方式也非常方便。再加上状态更新频率下降,Facebook 个人资料能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少了。

在 Facebook 细心设计的功能,和人们那些意料之中的行为,共同作用之下,Facebook 不再是相互联系的工具了,偷窥、监视、自我审查,人们亲手把自己建立好的圈子打碎,上面的人脸(Face)越发显得无聊,唯一有价值的就是私聊和小规模分享。

未来的 Facebook,会如何让人们摒弃心目中它的固有形象,重新产生新鲜感呢?

标签:Facebook社交网站自我审查身份创造弱关系

我们是怎样毁了社交网站的?相关推荐

  1. 作者免费分享自己论文也不行,知名学术社交网站被判侵权,此前已下架20万余篇论文...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丨量子位 编辑丨极市平台 导读 知名学术社交网站Research ...

  2. 全球第五大社交网站,二号员工离职创业,自爆心酸历程!想做10亿美元规模?先活着!...

    大表姐导读:创业者不易,创业故事更加珍贵.美国Pinterest,全球第五大社交网站,图片版Twitter,工号第2号员工从0到1出来创业.自爆心酸历程.从昔日的明星创业公司沦落到公司只剩他一人.资产 ...

  3. 基于java的社交网站毕业设计_软件工程毕业设计_社交网站.pdf

    河北农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 设计 ) 题 目: 社交网站 摘 要 所谓社交网站,全称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 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 ...

  4. 社交网站将推动手游发展

    手机游戏市场去年出人意料地出现下滑,游戏开发商将其归咎于电信运营商对于投资游戏营销缺乏兴趣.现在,它们已经将目光转向炙手可热的社交网站,希望通过这些新渠道推广和销售自己的游戏. 例如,手游交易平台Di ...

  5. node.js学习笔记14—微型社交网站

    node.js学习笔记14-微型社交网站 1.功能分析 微博是以用户为中心,因此需要有注册和登录功能. 微博最核心的功能是信息的发表,这个功能包括许多方面,包括:数据库访问,前端显示等. 一个完整的微 ...

  6. 超赞!12套你没见过的社交媒体 社交网站图标

    如今,社交网络成为我们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很多网站都有把内容分享到社交媒体的功能.社交媒体图标作为向用户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不管是在网页还是 Web 应用程序中都非常需要.今天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

  7. 旅游社交网站 游范儿

    为什么80%的码农都做不了架构师?>>>    应用名称:旅游社交网站 游范儿 应用URL地址:http://tumi.cloudfoundry.com/ 应用说明及使用场景: 用于 ...

  8. 6款国内外SNS开源软件 搭建社交网站利器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有时称为社交网络,有时称为社会化网络,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如果对SNS概念还很模糊,说到人人网.开心网你就明白了. ...

  9. 社交网站与网民隐私安全报告(2009)

    社交网站与网民隐私安全报告(2009)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主要内容来自瑞星客户服务中心和瑞星互联网攻防实验室的调查和研究成果,部分数据来自来自瑞星"云安全"系统,仅针对网民在使 ...

最新文章

  1. codeforces432D[kmp的next数组的运用]
  2. python psycopg2_Ubuntu 安装 PostgreSQL 和 python-psycopg2基础教程(以及错误解决)
  3. SUMO输出车辆相关参数
  4. 独家发布 | 产品经理生存现状
  5. python算法与数据结构-冒泡排序算法
  6. GEMM算法及优化流程详解
  7. MIPS 汇编指令学习
  8. java mapreduce api_Hadoop实战-初级部分 之 Hadoop MapReduce JAVA API
  9. RegistryBoostry2010/2011/2012的破解方法
  10. 程序流程图生成器 程序源代码生成/转换成流程图 函数调用关系图
  11. 大数据推荐系统(4)推荐算法
  12. OPPO a1刷机包下载_OPPOA1密码忘记了?来这里搞定
  13. php AES加解密
  14. 情商 智商 逆商,哪个最重要?
  15. 想转行UI设计师,学习方向是啥,都应该学习什么内容
  16. 区块链投资人李明轩:区块链通过多中心化机制解决传统互联网问题|筱静观察
  17. 恶魔猎手(Demon Hunter)尤迪安(Illidan)的点点滴滴
  18. ADS使用教程(持续更新)
  19. 9.杂项讨论 Miscellany
  20. 闭包的形成,闭包的优点和缺点,闭包有哪些作用?

热门文章

  1. react native TextInput输入限制字数长度在安卓和iOS设备上部分系统键盘输入问题
  2. linux 卸载libtiff5,【转】centos卸载系统与环境部署
  3. HackerRank python练习——Chocolate Feast
  4. 2017下半年优质文章合集:前端篇
  5. /dev/kmem /proc/kallsyms
  6. 按键精灵--函数-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图
  7. VS每次都重复编译的问题
  8. 安装SQL Server提示“重叠的IO操作正在进行”解决
  9. 线性单功能PEG试剂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酰胺,mPEG-Acrylamide,mPEG-ACA
  10. 修改echarts的x轴y轴的刻度和刻度线文本颜色和xy轴的轴线颜色和标题title的字体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