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以下简称PCA)是最重要的降维方法之一。在数据压缩消除冗余和数据噪音消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一般我们提到降维最容易想到的算法就是PCA,下面我们就对PCA的原理做一个总结。

1. PCA的思想

    PCA顾名思义,就是找出数据里最主要的方面,用数据里最主要的方面来代替原始数据。具体的,假如我们的数据集是n维的,共有m个数据(x(1),x(2),...,x(m))(x(1),x(2),...,x(m))。我们希望将这m个数据的维度从n维降到n'维,希望这m个n'维的数据集尽可能的代表原始数据集。我们知道数据从n维降到n'维肯定会有损失,但是我们希望损失尽可能的小。那么如何让这n'维的数据尽可能表示原来的数据呢?

    我们先看看最简单的情况,也就是n=2,n'=1,也就是将数据从二维降维到一维。数据如下图。我们希望找到某一个维度方向,它可以代表这两个维度的数据。图中列了两个向量方向,u1u1和u2u2,那么哪个向量可以更好的代表原始数据集呢?从直观上也可以看出,u1u1比u2u2好。

    为什么u1u1比u2u2好呢?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样本点到这个直线的距离足够近,第二种解释是样本点在这个直线上的投影能尽可能的分开。

    假如我们把n'从1维推广到任意维,则我们的希望降维的标准为:样本点到这个超平面的距离足够近,或者说样本点在这个超平面上的投影能尽可能的分开。

    基于上面的两种标准,我们可以得到PCA的两种等价推导。

2. PCA的推导:基于小于投影距离

    我们首先看第一种解释的推导,即样本点到这个超平面的距离足够近。

    假设m个n维数据(x(1),x(2),...,x(m))(x(1),x(2),...,x(m))都已经进行了中心化,即∑i=1mx(i)=0∑i=1mx(i)=0。经过投影变换后得到的新坐标系为{w1,w2,...,wn}{w1,w2,...,wn},其中ww是标准正交基,即||w||2=1,wTiwj=0||w||2=1,wiTwj=0。

    如果我们将数据从n维降到n'维,即丢弃新坐标系中的部分坐标,则新的坐标系为{w1,w2,...,wn′}{w1,w2,...,wn′},样本点x(i)x(i)在n'维坐标系中的投影为:z(i)=(z(i)1,z(i)2,...,z(i)n′)z(i)=(z1(i),z2(i),...,zn′(i)).其中,z(i)j=wTjx(i)zj(i)=wjTx(i)是x(i)x(i)在低维坐标系里第j维的坐标。

    如果我们用z(i)z(i)来恢复原始数据x(i)x(i),则得到的恢复数据x¯¯¯(i)=∑j=1n′z(i)jwj=Wz(i)x¯(i)=∑j=1n′zj(i)wj=Wz(i),其中,W为标准正交基组成的矩阵。

    现在我们考虑整个样本集,我们希望所有的样本到这个超平面的距离足够近,即最小化下式:

∑i=1m||x¯¯¯(i)−x(i)||22∑i=1m||x¯(i)−x(i)||22

    将这个式子进行整理,可以得到:

∑i=1m||x¯¯¯(i)−x(i)||22=∑i=1m||Wz(i)−x(i)||22=∑i=1m(Wz(i))T(Wz(i))−2∑i=1m(Wz(i))Tx(i)+∑i=1mx(i)Tx(i)=∑i=1mz(i)Tz(i)−2∑i=1mz(i)TWTx(i)+∑i=1mx(i)Tx(i)=∑i=1mz(i)Tz(i)−2∑i=1mz(i)Tz(i)+∑i=1mx(i)Tx(i)=−∑i=1mz(i)Tz(i)+∑i=1mx(i)Tx(i)=−tr(WT(∑i=1mx(i)x(i)T)W)+∑i=1mx(i)Tx(i)=−tr(WTXXTW)+∑i=1mx(i)Tx(i)(1)(2)(3)(4)(5)(6)(7)(1)∑i=1m||x¯(i)−x(i)||22=∑i=1m||Wz(i)−x(i)||22(2)=∑i=1m(Wz(i))T(Wz(i))−2∑i=1m(Wz(i))Tx(i)+∑i=1mx(i)Tx(i)(3)=∑i=1mz(i)Tz(i)−2∑i=1mz(i)TWTx(i)+∑i=1mx(i)Tx(i)(4)=∑i=1mz(i)Tz(i)−2∑i=1mz(i)Tz(i)+∑i=1mx(i)Tx(i)(5)=−∑i=1mz(i)Tz(i)+∑i=1mx(i)Tx(i)(6)=−tr(WT(∑i=1mx(i)x(i)T)W)+∑i=1mx(i)Tx(i)(7)=−tr(WTXXTW)+∑i=1mx(i)Tx(i)

    其中第(1)步用到了x¯¯¯(i)=Wz(i)x¯(i)=Wz(i),第二步用到了平方和展开,第(3)步用到了矩阵转置公式(AB)T=BTAT(AB)T=BTAT和WTW=IWTW=I,第(4)步用到了z(i)=WTx(i)z(i)=WTx(i),第(5)步合并同类项,第(6)步用到了z(i)=WTx(i)z(i)=WTx(i)和矩阵的迹,第7步将代数和表达为矩阵形式。

    注意到∑i=1mx(i)x(i)T∑i=1mx(i)x(i)T是数据集的协方差矩阵,W的每一个向量wjwj是标准正交基。而∑i=1mx(i)Tx(i)∑i=1mx(i)Tx(i)是一个常量。最小化上式等价于:

argminW−tr(WTXXTW)s.t.WTW=Iargmin⏟W−tr(WTXXTW)s.t.WTW=I

    这个最小化不难,直接观察也可以发现最小值对应的W由协方差矩阵XXTXXT最大的n'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组成。当然用数学推导也很容易。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可以得到

J(W)=−tr(WTXXTW)+λ(WTW−I)J(W)=−tr(WTXXTW)+λ(WTW−I)

    对W求导有−XXTW+λW=0−XXTW+λW=0, 整理下即为:

XXTW=λWXXTW=λW

    这样可以更清楚的看出,W为XXTXXT的n'个特征向量组成的矩阵,而λλ为XXTXXT的特征值。当我们将数据集从n维降到n'维时,需要找到最大的n'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这n'个特征向量组成的矩阵W即为我们需要的矩阵。对于原始数据集,我们只需要用z(i)=WTx(i)z(i)=WTx(i),就可以把原始数据集降维到最小投影距离的n'维数据集。

    如果你熟悉谱聚类的优化过程,就会发现和PCA的非常类似,只不过谱聚类是求前k个最小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而PCA是求前k个最大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3. PCA的推导:基于最大投影方差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基于最大投影方差的推导。

假设m个n维数据(x(1),x(2),...,x(m))(x(1),x(2),...,x(m))都已经进行了中心化,即∑i=1mx(i)=0∑i=1mx(i)=0。经过投影变换后得到的新坐标系为{w1,w2,...,wn}{w1,w2,...,wn},其中ww是标准正交基,即||w||2=1,wTiwj=0||w||2=1,wiTwj=0。

    如果我们将数据从n维降到n'维,即丢弃新坐标系中的部分坐标,则新的坐标系为{w1,w2,...,wn′}{w1,w2,...,wn′},样本点x(i)x(i)在n'维坐标系中的投影为:z(i)=(z(i)1,z(i)2,...,z(i)n′)z(i)=(z1(i),z2(i),...,zn′(i)).其中,z(i)j=wTjx(i)zj(i)=wjTx(i)是x(i)x(i)在低维坐标系里第j维的坐标。

    对于任意一个样本x(i)x(i),在新的坐标系中的投影为WTx(i)WTx(i),在新坐标系中的投影方差为WTx(i)x(i)TWWTx(i)x(i)TW,要使所有的样本的投影方差和最大,也就是最大化∑i=1mWTx(i)x(i)TW∑i=1mWTx(i)x(i)TW,即:

argmaxuaWtr(WTXXTW)s.t.WTW=Iargmax⏟Wtr(WTXXTW)s.t.WTW=I

    观察第二节的基于最小投影距离的优化目标,可以发现完全一样,只是一个是加负号的最小化,一个是最大化。

    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可以得到

J(W)=tr(WTXXTW)+λ(WTW−I)J(W)=tr(WTXXTW)+λ(WTW−I)

    对W求导有XXTW+λW=0XXTW+λW=0, 整理下即为:

XXTW=(−λ)WXXTW=(−λ)W

    和上面一样可以看出,W为XXTXXT的n'个特征向量组成的矩阵,而−λ−λ为XXTXXT的特征值。当我们将数据集从n维降到n'维时,需要找到最大的n'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这n'个特征向量组成的矩阵W即为我们需要的矩阵。对于原始数据集,我们只需要用z(i)=WTx(i)z(i)=WTx(i),就可以把原始数据集降维到最小投影距离的n'维数据集。

4. PCA算法流程

    从上面两节我们可以看出,求样本x(i)x(i)的n'维的主成分其实就是求样本集的协方差矩阵XXTXXT的前n'个特征值对应特征向量矩阵W,然后对于每个样本x(i)x(i),做如下变换z(i)=WTx(i)z(i)=WTx(i),即达到降维的PCA目的。

    下面我们看看具体的算法流程。

    输入:n维样本集D=(x(1),x(2),...,x(m))D=(x(1),x(2),...,x(m)),要降维到的维数n'.

    输出:降维后的样本集D′D′

    1) 对所有的样本进行中心化: x(i)=x(i)−1m∑j=1mx(j)x(i)=x(i)−1m∑j=1mx(j)

    2) 计算样本的协方差矩阵XXTXXT

    3) 对矩阵XXTXXT进行特征值分解

    4)取出最大的n'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w1,w2,...,wn′)(w1,w2,...,wn′), 将所有的特征向量标准化后,组成特征向量矩阵W。

    5)对样本集中的每一个样本x(i)x(i),转化为新的样本z(i)=WTx(i)z(i)=WTx(i)

    6) 得到输出样本集D′=(z(1),z(2),...,z(m))D′=(z(1),z(2),...,z(m))

    有时候,我们不指定降维后的n'的值,而是换种方式,指定一个降维到的主成分比重阈值t。这个阈值t在(0,1]之间。假如我们的n个特征值为λ1≥λ2≥...≥λnλ1≥λ2≥...≥λn,则n'可以通过下式得到:

∑i=1n′λi∑i=1nλi≥t∑i=1n′λi∑i=1nλi≥t

5. PCA实例

    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PCA的过程。

    假设我们的数据集有10个二维数据(2.5,2.4), (0.5,0.7), (2.2,2.9), (1.9,2.2), (3.1,3.0), (2.3, 2.7), (2, 1.6), (1, 1.1), (1.5, 1.6), (1.1, 0.9),需要用PCA降到1维特征。

    首先我们对样本中心化,这里样本的均值为(1.81, 1.91),所有的样本减去这个均值后,即中心化后的数据集为(0.69, 0.49), (-1.31, -1.21), (0.39, 0.99), (0.09, 0.29), (1.29, 1.09), (0.49, 0.79), (0.19, -0.31), (-0.81, -0.81), (-0.31, -0.31), (-0.71, -1.01)。

    现在我们开始求样本的协方差矩阵,由于我们是二维的,则协方差矩阵为:

XXT=(cov(x1,x1)cov(x2,x1)cov(x1,x2)cov(x2,x2))XXT=(cov(x1,x1)cov(x1,x2)cov(x2,x1)cov(x2,x2))

    对于我们的数据,求出协方差矩阵为:

XXT=(0.6165555560.6154444440.6154444440.716555556)XXT=(0.6165555560.6154444440.6154444440.716555556)

    求出特征值为(0.490833989, 1.28402771),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别为:(0.735178656,0.677873399)T(−0.677873399,−0.735178656)T(0.735178656,0.677873399)T(−0.677873399,−0.735178656)T,由于最大的k=1个特征值为1.28402771,对于的k=1个特征向量为(−0.677873399,−0.735178656)T(−0.677873399,−0.735178656)T. 则我们的W=(−0.677873399,−0.735178656)T(−0.677873399,−0.735178656)T

    我们对所有的数据集进行投影z(i)=WTx(i)z(i)=WTx(i),得到PCA降维后的10个一维数据集为:(-0.827970186, 1.77758033, -0.992197494, -0.274210416, -1.67580142, -0.912949103, 0.0991094375, 1.14457216, 0.438046137, 1.22382056)

6. 核主成分分析KPCA介绍

    在上面的PCA算法中,我们假设存在一个线性的超平面,可以让我们对数据进行投影。但是有些时候,数据不是线性的,不能直接进行PCA降维。这里就需要用到和支持向量机一样的核函数的思想,先把数据集从n维映射到线性可分的高维N>n,然后再从N维降维到一个低维度n', 这里的维度之间满足n'<n<N。

    使用了核函数的主成分分析一般称之为核主成分分析(Kernelized PCA, 以下简称KPCA。假设高维空间的数据是由n维空间的数据通过映射ϕϕ产生。

    则对于n维空间的特征分解:

∑i=1mx(i)x(i)TW=λW∑i=1mx(i)x(i)TW=λW

    映射为:

∑i=1mϕ(x(i))ϕ(x(i))TW=λW∑i=1mϕ(x(i))ϕ(x(i))TW=λW

    通过在高维空间进行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分解,然后用和PCA一样的方法进行降维。一般来说,映射ϕϕ不用显式的计算,而是在需要计算的时候通过核函数完成。由于KPCA需要核函数的运算,因此它的计算量要比PCA大很多。

7. PCA算法总结

    这里对PCA算法做一个总结。作为一个非监督学习的降维方法,它只需要特征值分解,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压缩,去噪。因此在实际场景应用很广泛。为了克服PCA的一些缺点,出现了很多PCA的变种,比如第六节的为解决非线性降维的KPCA,还有解决内存限制的增量PCA方法Incremental PCA,以及解决稀疏数据降维的PCA方法Sparse PCA等。

    PCA算法的主要优点有:

    1)仅仅需要以方差衡量信息量,不受数据集以外的因素影响。 

    2)各主成分之间正交,可消除原始数据成分间的相互影响的因素。

    3)计算方法简单,主要运算是特征值分解,易于实现。

    PCA算法的主要缺点有:

    1)主成分各个特征维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不如原始样本特征的解释性强。

2)方差小的非主成分也可能含有对样本差异的重要信息,因降维丢弃可能对后续数据处理有影响。

https://www.cnblogs.com/pinard/p/6239403.html

主成分分析(PCA)原理与推导相关推荐

  1. 主成分分析(PCA)原理及推导

    转载请声明出处http://blog.csdn.net/zhongkejingwang/article/details/42264479 什么是PCA? 在数据挖掘或者图像处理等领域经常会用到主成分分 ...

  2. 主成分分析(PCA)原理分析Python实现

    目录 1 引言 2 PCA的意义 3 PCA的实现步骤 4 弄懂PCA要回答的问题 5 PCA原理 5.1 如何降维? 5.2 如何量化投影以后样本点之间的区分度? 5.3 求取k维坐标系 5.3.1 ...

  3. 主成分分析(PCA)原理及R语言实现及分析实例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数据降维技巧,它能将大量相关变量转化为一组很少的不相关变量,这些无关变量称为主成分.最近我们被客户要求撰写关于主成分分析(PCA)的研究报告,包括一些图形和统计输出.例如,使 ...

  4. 基于特征向量的主成分分析(PCA)原理解释

    引子 首先看一下如何对一维向量的进行分解,我们知道,一个 nnn 维向量 aaa 可以由 nnn 个正交向量线性 vi,i=1,2,...,nv_i,i=1,2,...,nvi​,i=1,2,..., ...

  5. 清风数学建模学习笔记——主成分分析(PCA)原理详解及案例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本文将介绍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算法,它能将多个指标转换为少数几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其能反映出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一般 ...

  6. PCA(主成分分析)-------原理,推导,步骤、实例、代码

    最近一直在学习主成分分析(PCA),所以想把最近学的一点知识整理一下,如果有不对的还请大家帮忙指正,共同学习. 一.PCA简介 1.概念:主成分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通过正交变换将一组可能存在相关性的变 ...

  7. pca主成分分析结果解释_主成分分析(PCA)原理精讲 | 统计学专题

    引言:当数据维度较高时,我们很难通过普通的方法做图,更不能分析样本间的关系.故我们接下来学习降维度.可视化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1.何时使 ...

  8. 主成分分析(PCA)原理详解_转载

    一.PCA简介 1. 相关背景 在许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中,往往需要对反映事物的多个变量进行大量的观测,收集大量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多变量大样本无疑会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 ...

  9. 主成分分析计算机如何实现,主成分分析(PCA)原理及R语言实现及分析实例

    评价美国法官评分中要保留的主成分个数.碎石图(直线与x符号).特征值大于1准则(水平线)和100次模拟的平行分析(虚线)都表明保留一个主成分即可 可以看出只有左上交Component Number为1 ...

  10. 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原理

    PCA在很多方面均有应用,但是之前没有仔细探究过,最近看了一些博客和论文,做一下总结.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是一种统计方法.通过正交变换将 ...

最新文章

  1. python error_python error整理
  2. 设置VSS2005使支持通过Internet访问(转)
  3.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含手续费
  4. rdd后面[]中的数字是啥意思
  5. 厦门理工C语言实验报告8,厦门理工c语言数据结构实验
  6. jq之无callback,有 alert hide
  7. GAN ——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
  8. 深度相机---(4)三种方案对比
  9. android学习笔记---39_采用Service实现电话监控器,刻录打电话者的声音后通过socket上传到服务端
  10. 自然语言处理python代码_《自然语言处理入门 Python/Java双代码实现(图灵出品)》(何晗)【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11. 14套黑马程序员课程打包【资料全部完整】
  12. python 函数注释出现 :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13. Cloning into ‘vue-element-admin‘... fatal: unable to access ‘https://github.com/PanJiaChen/vue-eleme
  14. android软件多版本共存,1. android studio 多版本共存(2.2 and 3.3)
  15. MATLAB图像分割的GUI设计
  16. 树木根际微生物、树木-真菌互作研究方向博后和出站博后
  17. 基于SYN7318 语音识别的智能家居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18. mysql配置文件生效测试
  19. 结合锚点利用滚动条监听跳转
  20. nodejs中使用ioredis库操作redis

热门文章

  1. Win10配置环境变量path详解
  2. 用java统计网站在线人数
  3. 钉钉账号未激活怎么办
  4. 基于JAVA疗养院管理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数据库+lw文档+系统+部署
  5. 重启计算机一直转圈圈,Win10系统开机一直转圈圈进不了系统解决方法
  6. java pptx_java学习ppt-第一章-java环境及配置.pptx
  7. cesium加载山东天地图
  8. Windows 自带画图工具 mspaint.exe
  9. 设计原则-七大设计原则
  10. python socket ICMP 进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