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交接入技术的提出是为了满足大量设备接入需求而提出的,PDMA是其中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不同用户共享资源,利用pattern的不同来解调,联合设计发射端和接收端来提高性能。
PDMA在国内由大唐公司主推,中文称为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
非正交接入技术使得多个用户共享资源,免调度传输会使得调用相同传输资源的用户传输数据时发生冲突,冲突会导致单次传输可靠性下降,增加传输时延。尤其是当网络处于重负荷状态时,冲突会使得系统无法满足5G提出的“超可靠低时延“的要求。PDMA提出的免调度传输方案,通过增加免调度资源池的大小,使得一个免调度资源快上的复用用户数成倍提升,显著降低免调度资源上用户冲突的概率,保证免调度用户的低传输时延。
PDMA技术的理论基础是考虑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联合设计,在发送端将多个用户的信号通过编码图样映射到相同的时域、频域和空域资源进行复用传输,在接收端采用广义串行干扰删除(General SIC)接收机算法进行多用户检测,实现上行和下行的非正交传输,逼近多用户信道的容量边界。基于该理论,PDMA的图样矩阵可以表示成N行M列的矩阵形式,其中行代表复用的资源单元,列代表用户的图样,且图样之间具有不等分集度的特点,这有利于减少SIC接收机的误差传播,其相对等分集度的多用户检测可以获得更优的性能。为了构造好的不等分集度特性,PDMA图样的设计准则主要考虑如下方面:(1)具有不同分集度的组数尽量多,以获得尽量高的复用能力;(2)具有相同分集度的组内的干扰尽量小,使得干扰删除时性能尽量优。基于该分集度构造准则设计的图样矩阵将具有稀疏特性,是一种稀疏编码,而稀疏编码能够构造出无环的Tanner图,利于通过低复杂度迭代检测来实现准最大似然检测的性能。在实际工程实现中,通常考虑采用性能较优的置信传播迭代译码(BP-IDD)接收机,可以获得接近最优的多用户检测性能。

PDMA通过用户在发端对发送信号采用编码、资源映射等处理,如图1所示,进一步增强了复用在相同时频资源上多用户信号的可分离特性和单用户的分集度,从而使得基站可以更好地分离不同用户的信号,同时提高单用户检测性能。
由于上行免调度传输的时频资源是多个用户共享的,则在特定的时频资源上可能出现多用户的上行传输发生碰撞,如果发端不进行处理,有可能恶化检测性能。为了提升免调度传输碰撞情况下的检测性能,PDMA非正交多址技术通过用户在发端对发送信号采用不同的图样,增强了复用在相同时频资源上多用户信号的可分离特性和单用户的分集度,从而使得基站可以更好地分离不同用户的信号,同时提高单用户检测性能。应用于免调度传输的PDMA基本传输单元是时间、频率、图样矢量、导频等资源的四元组合,如图2所示,在共享的时频资源上有28个候选的PDMA基本传输单元,0到6对应相同导频资源和不同的PDMA图样矢量, 0、7、14、21对应同一PDMA图样矢量和不同的导频资源,其他依此类推。用户进行PDMA基本传输单元映射时,考虑如下约束:基站根据部署场景下的用户数和基站处理器能力来选取PDMA图样矩阵,再根据PDMA图样矩阵的不等分集度特点,考虑终端与基站的距离远近准则,远端用户分配高分集度码字,近端用户分配低分集度码字。

PDMA免调度传输在技术方案上包含5个基本步骤:步骤1,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上行免调度关键参数,包括系统带宽、免调度和有调度的时频资源划分比例、上行免调度的PDMA基本传输单元和终端到PDMA基本传输单元的映射关系;步骤2,终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向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并成功接入基站;步骤3,基站根据路损等映射参数建立该终端与PDMA传输基本单元的映射关系,并且将该映射关系通知该终端,通过该映射关系,基站可以获取每个PDMA基本传输单元上承载的所有候选终端用户;步骤4,终端获取基站下发的自身与PDMA传输基本单元的映射关系,当有数据业务发送时,在分配的PDMA基本传输单元上多个终端可以同时发送数据和导频;步骤5,基站在每个PDMA基本传输单元上实时监测所有候选终端用户的上行信号,判断候选终端用户是否有数据发送,对于有数据发送的终端用户进行导频信道估计和数据检测。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jwmeng/p/7728426.html

PDMA(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非正交多址接入相关推荐

  1. 【论文翻译】5G的非正交多址接入:解决方案,挑战,机遇和未来研究趋势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5G: Solutions,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Future Resea5G的非正交多 ...

  2.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与层分复用(LDM)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最近几年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受到了广泛关注.从多用户信息论的角度看NOMA相比正交多址接入(OMA)有着更高的频谱效率/可达(和)速率.但由于其主动引入了用户间干扰(即破坏了用 ...

  3. 【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和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的性能对比附matlab代码

    1 内容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急剧增长,频谱资源开始日益缺乏,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加大,而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中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NOMA技术中, ...

  4. 【雷达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和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的性能对比matlab源码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今天,频谱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紧张了.同时,为了满足飞速增长的移动业务需求,人们已经开始在寻找既能满足用户体验需求又能提高频谱效率的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提出了非正交多址技 ...

  5.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背景、优势、技术方案、未来研究方向

    技术引入背景:在传统的蜂窝通信系统中,主要用的是正交多址接入技术OMA,使用OMA可以在低复杂度的情况下轻松分离出不同用户信号所携带的信息.但是,OMA的一个缺陷是支持的用户数量受到可用正交资源数量的 ...

  6.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

    正交多址技术(OMA): 只能为一个用户分配单一的无线资源,例如按频率分割或按时间分割,而NOMA方式可将一个资源分配给多个用户. 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不同于传统的正交传输,在发送端采用非正交 ...

  7. 5G无线关键技术 —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目录 1.技术原理 2.主要功能与优势 3.技术方案 4.应用场景

  8. 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基础知识

    参考文章: 5G: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MA) 5G: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的性能优势 5G: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与串行干扰删除(SIC) 5G: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会被采用吗?亦或 ...

  9. 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

    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的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采用非正交发送,主动引入干扰信息,在接收端通过串行干扰删除(SIC)接收机实现正确解调.虽然,采用SIC技术的接收机复杂度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可以很好地提高 ...

最新文章

  1. 批处理taskkill运行结束不掉程序以及停留问题
  2. android 之自定义Adapter的用法
  3. 2019中韩版权研讨会举行 网络成版权保护主战场
  4. mfc通过信号量保证线程同步
  5. Oracle分析函数、多维函数和Model函数简要说明,主要针对BI报表统计
  6. 邮件服务器拦截与反垃圾邮箱的相关方法
  7. “狮”口逃生!长颈鹿勇斗狮群 4小时后脱身
  8. 银行业如何搭建自服务的数据平台?
  9. GT Transceiver中的重要时钟及其关系(1)GT Transceiver参考时钟
  10. chrony时间同步配置
  11. easyui基本布局
  12. win10系统重装步骤详解
  13. JimuReport积木报表 — SQL数据源报表制作
  14. 游戏逆向 修改植物大战僵尸阳光值
  15. 使用太乐地图下载器下载cesium适用瓦片
  16. 什么是 IT 基础架构管理
  17. linux蓝牙书籍,Linux蓝牙从入门到精通(BR/EDR)Baseband Introduction(一)General Description...
  18.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Classic 中文版
  19. AI人才创新发展联盟(AIHIA)执行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20. 抓adg端口防封最详细教程(已更新)

热门文章

  1. repo命令添加bin_Linux shell中getopts命令学习--实现一个添加yum源的脚本
  2. 将element-plus 默认的使用英语改成其他语言设置
  3. Python Unittest ddt数据驱动
  4. 访金山云CTO杨刚:开源改进PK自主研发,技术驱动前行
  5. 购买有权属争议的域名有什么后果
  6. android 8.0模拟点击,安卓8.0能用的模拟器
  7. 天旦发布DevOps实践应用指南,助力数字化转型
  8. 面试为什么需要了解JVM
  9. 20个免费和开源数据可视化工具
  10. php常用几种设计模式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