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简单选择排序

1.1,简单选择排序思想

1.2,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1.3,简单选择排序代码实现

2,堆排序

2.1,什么是堆排序

2.2,堆排序的思想

2.3,堆排序时间复杂度分析

2.4,代码实现


1,简单选择排序

1.1,简单选择排序思想

  1.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2. 简单选择排序算法的比较次数和初始的序列排列顺序无关。
  3. 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在未排序的数列中找到最小(or最大)元素,然后将其存放到数列的起始位置;接着,再从剩余未排序的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or最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是基于选择的思想,注意,这里要和冒泡排序区分开,冒泡排序元素的交换次数远远大于选择排序,冒泡排序的一趟总是基于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不符合条件就发生交换,但是选择排序,是每次比较中,都记录最小元素的下标,遍历完数组后,每一趟只有一个元素交换。
  • 简单选择排序的算法过程

1.2,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1. 选择排序的复杂度分析。第一次内循环比较N - 1次,然后是N-2次,N-3次,……,最后一次内循环比较1次。共比较的次数是 (N - 1) + (N - 2) + ... + 1,求等差数列和,得 (N - 1 + 1)* N / 2 =。舍去最高项系数,其时间复杂度为 O()
  2. 虽然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一样,但实际上,选择排序进行的交换操作很少,最多会发生 N - 1次交换(也就是说每一趟排序都发生一次交换)。而冒泡排序最坏的情况下要发生交换操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换排序的性能略优于冒泡排序。而且,交换排序比冒泡排序的思想更加直观。
  3. 数组的初始状态不会影响比较选择排序的比较次数,

1.3,简单选择排序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electSort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ay[]={4,11,9,12,13,7,5,6,8};SelectSort(array,9);}/***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 @param arr 待排序的数组* @param n 数组中元素的个数*/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int []arr,int n){int minIndex=0;int temp=-1;int count=0;for(int i=0;i<n-1;i++){minIndex=i;for(int j=i+1;j<n;j++){if(arr[minIndex]>arr[j]){minIndex=j;}count++;}if(minIndex != i){temp=arr[i];arr[i]=arr[minIndex];arr[minIndex]=temp;}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System.out.println(count);}/*** 简单选择算法改进* @param arr 待排序数组* @param n 数组中元素个数*/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edPlus(int []arr,int n){int maxIndex=-1;int max=-1;int count=0;for(int i=n-1;i>0;i--){maxIndex=i;for(int j=0;j<=i;j++){if(arr[j]>arr[maxIndex]){maxIndex=j;}count++;}if(maxIndex != i){max=arr[maxIndex];arr[maxIndex]=arr[i];arr[i]=max;}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System.out.println(count);}
}

2,堆排序

2.1,什么是堆排序

  1. 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它的最坏,最好,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它也是不稳定排序。
  2. 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 注意 : 没有要求结点的左孩子的值和右孩子的值的大小关系。注意和二叉排序树区分开。
  3. 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
  • 大顶堆

上面的二叉树是一个大顶堆的实例,我们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也就是二叉树的顺序存储。

大顶堆特点:对二叉树从根节点向下编号,根节点索引是0.

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 i 对应第几个节点,i从0开始编号
  • 小顶堆

小顶堆的特点:

小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 i 对应第几个节点,i从0开始编号

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2.2,堆排序的思想

  •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

    • 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
    • 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
    • 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
    • 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 可以看到在构建大顶堆的过程中,元素的个数逐渐减少,最后就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 堆排序的过程演示:
    • 步骤一 构造初始堆。将给定无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 原始的数组 [4, 6, 8, 5, 9]
  • 假定给定的无序序列如下:

  • 此时我们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叶结点自然不用调整,第一个非叶子结点arr.length/2-1=5/2-1=1,也就是下面的 6 结点),从左至右,从下至上进行调整。

  • 找到第二个非叶节点 4,由于[4,9,8]中 9 元素最大,4 和 9 交换。

  • 这时,交换导致了子根[4,5,6]结构混乱,继续调整,[4,5,6]中 6 最大,交换 4 和 6。

  • 此时,我们就将一个无序序列构造成了一个大顶堆,注意这是一趟的调整过程。

步骤二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使末尾元素最大。然后继续调整堆,再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如此反复进行交换、重建、交换。

  • 将堆顶元素 9 和末尾元素 4 进行交换

  • 重新调整结构,使其继续满足堆定义

  • 再将堆顶元素 8 与末尾元素 5 进行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 8.

  • 后续过程,继续进行调整,交换,如此反复进行,最终使得整个序列有序

  1. 再简单总结下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1. 将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2.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3. 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 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2.3,堆排序时间复杂度分析

  1.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在初始化堆过程和每次选取最大数后重新建堆的过程;

    1. 初始化建堆过程时间:O(n)
    2. 更改堆元素后重建堆时间:O(nlogn)
  2. 循环  n -1 次,每次都是从根节点往下循环查找,所以每一次时间是 logn,总时间:logn(n-1) = nlogn  - logn ;
  3. 所以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4. 因为堆排序是就地排序,空间复杂度为常数:O(1)

2.4,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HeapSorted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4,6,8,5,9};HeapSorted(arr);}/*** 堆排序* @param arr 待排序的数组*/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ed(int []arr){int temp=0;
//        初建大顶堆for(int i=arr.length/2-1;i>=0;i--){adjustHeap(arr,i,arr.length);}
//        上面循环是对以i为根的子树进行调整,但是最终的最大值还没有被放在最终的位置
//        下面将调整的最大值和数组的末尾元素进行交换,然后再次调整堆
//        每做一次调整,就要和末尾的元素做一次交换工作
//对大顶堆进行调整for(int j=arr.length-1;j>0;j--){temp=arr[j];arr[j]=arr[0];arr[0]=temp;
//            每次调整过后都有一个元素被放入正确位置,所以每一次调整都减少一个元素adjustHeap(arr,0,j);}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完成对以i为非叶子结点的堆进行调整为大顶堆* @param arr 待调整的堆* @param i 标示非叶子节点在数组中的下标,也就是从哪一个元素开始调整* @param length 数组的长度,因为每一次的调整,都有一个元素被放到最终的位置*/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 ,int i ,int length){
//        先取出第i个位置的元素,也就是待调整的元素int temp=arr[i];
//        调整的时候,先和非叶子结点i的左子节点调整
//        k=2*k+1标示每一次都和左子节点进行比较调整for(int k=2*i+1;k<length;k=2*k+1){
//            比较左右子节点的大小if(k+1<length && arr[k] < arr[k+1]){k++;//k指向右子节点}
//            找出来的最大值和temp进行比较if(arr[k] > temp){arr[i]=arr[k];//最大值交给当前节点i=k;//i每一次都指向当前的节点}else {
//                为什么这里使用break,因为此函数每一次都对以i为根节点的子树进行调整
//                向下调整,也就是向数组索引变大的方向调整
//                因为上面循环判断了k是否超出数组,所以这里可以直接退出break;}}
//        当for循环结束后,那么以i为根节点的这一棵树已经将最大值放入根节点arr[i]=temp;}
}

数据结构-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相关推荐

  1. 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Simple Selection Sort)

    基本思想: 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选出最小(或者最大)的一个数与第1个位置的数交换:然后在剩下的数当中再找最小(或者最大)的与第2个位置的数交换,依次类推,直到第n-1个元素(倒数第二个数)和第n个元素 ...

  2. C语言实现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算法

    C语言实现简单选择排序 文章目录 C语言实现简单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算法 1.交换操作 2.简单选择排序算法实现 项目完整代码 运行效果图 简单选择排序算法 1.交换操作 //交换实现 void s ...

  3. C++实现各种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void SelectSort(int *a, int len) {//数组下标 ...

  4. 20180321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前置知识 selection sort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从待排序的序列中选出最大值(最小值),交换该元素与待排序序列头部元 ...

  5. c语言用sort函数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Simple Selection Sort)的C语言实现

    简单选择排序(Simple Selection Sort)的核心思想是每次选择无序序列最小的数放在有序序列最后 演示实例: C语言实现(编译器Dev-c++5.4.0,源代码后缀.cpp) 原创文章, ...

  6. 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选择排序. #include<stdio.h> void selectSeletSort(int a[],int n) {     int i,j,k;     ...

  7. 排序-------简单选择实现(Java实现)

    一.算法思想 第一趟简单选择排序时,从第一个记录开始,通过n-1次关键字的比较,从 n 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 最小的 记录,并和 第一个记录 进行交换. 第二趟简单选择排序时,从第二个记录开始,通过 n ...

  8. DS排序--简单选择排序

    题目描述 给出一个数据序列,使用简单选择排序算法进行升序排序 输入 第一行输入t,表示有t个测试示例 第二行输入n,表示第一个示例有n个数据(n>1) 第三行输入n个数据,都是正整数,数据之间用 ...

  9. 七种排序------简单选择排序(Simple Selection Sort)

    简单选择排序法就是通过 n - i 次关键字间的比较,从 n - i + 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和第 i 个记录交换. 代码如下: void SelectSort(SqList *L) { ...

  10. 数据结构/排序/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

    原理 介绍: 原理:每趟排序记录最小记录的索引后交换 类比:猴子搬苞谷,喜欢更大的苞谷.猴子经过1排苞谷,每经过1个苞谷就与心中的苞谷对比,更大就记录当前苞谷的位置,走完这一排苞谷,心中的那个苞谷就是 ...

最新文章

  1. MAC 默认python3
  2. Cell颠覆性发现:中脑神经元的新作用
  3. 104-string和StringBuilder的区别
  4. 002_Java日志
  5. [转] 深入浅出 妙用Javascript中apply、call、bind
  6. 【Flink】Flink时间之internalTimerService初始化
  7. C++ 全局变量 静态变量 全局函数 静态函数
  8. 野哥点评了Facebook、Amazon、Google、微软和苹果
  9. python查询千万级数据库_在一个千万级的数据库查寻中,如何提高查询效率?
  10. 使用yarn dev报错 vue-cli-service外部命令
  11. android sqlite数据库 emoji表情,Android的Emoji表情
  12.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读后感
  13. Component MSCOMCTL.OCX or one of its dependencies not currently registered
  14. 怎么设置wifi网页认证——时讯企业wifi
  15. HTML哪个单位是角度,html5 CSS角度单位:deg、grad、rad、turn --------transform用法
  16. Scheduling
  17. MATLAB快速获取二维图像/矩阵最大值和位置
  18. 嵌入式系统考试题库(CSU)
  19. HNUCM 1544:XP的宝藏
  20. 【Autoware】Ubuntu 18.04 ssdcaffe安装与Autoware 检测节点运行

热门文章

  1. 悼念!蒙特卡洛Metropolis算法贡献者之一Arianna Rosenbluth逝世
  2. ERP是一个集成立方体(转)
  3. 大数据架构PK:Hadoop与MPP的区别
  4. VC2008如何生成及使用DLL
  5. Android单元测试系列(1)-开篇
  6. java math pow_Java Math pow() 使用方法及示例
  7. 语言争霸VS魔兽争霸 :: IT世界VS魔兽世界
  8. 【IOT】阿里开放平台区别:Link Develop平台、飞燕平台、物联网平台
  9. 在Dash上使用d3.js
  10. 图片显示不出来的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