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条消息,帆软以软件授权部分2.33亿元的销售额,13.76%的市场份额坐上中国BI市场的第一把交椅。这个新闻源来自IDC《2017年中国BI市场跟踪报告》。

刚看到这消息是,并不觉得奇怪。在我的印象中,刚刚结束的2018年帆软智数大会,上千人参与,是中国BI厂商活动的一个创举;同时,在去年深度采访过帆软的老板,对这家公司的印象较深,除了品牌知名度较弱之外,它的产品灵活度、公司的管理制度、技术创新都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没想到这次,它的营收一举成为中国BI最大的玩家,竟然将SAP、Oracle、IBM、微软等大厂抛在了身后。这就有些意思了。这意味着,帆软不仅跑赢了自己,跑赢了中国同行,还跑赢了全球BI的老大哥们。

帆软是怎么做到的,它的这种成功模式是否能复制?答案应该是,不能。

1   根据报表数据,看BI趋势

在看这个报表时,有些有意思的数据。

IDC《2017年中国BI市场跟踪报告》数据

第一,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市场占比超过60%,其他厂商为40%,有些寡头独占的苗头。第一阵营只有两家,帆软占比13.76%,SAP占比13.23%,两者加起来约为27%。而IBM、微软和甲骨文、SAS(8%)均约为9%。可见,阵营格局已定。

第二,帆软一枝独秀。不但是国产BI的领跑者,也是全部BI厂商的领跑者,以0.53%的微弱优势领先SAP。这0.53%就是0.09亿人民币。

第三,帆软比国内同类BI厂商强太多,至少有10%的比例,大概就是1个亿左右。这也相差太大了。

第四,整个BI市场整合会不会加剧,帆软会不会继续扩大自己的优势?现在看,还很难说。至少是一个节点出现了。如果本土厂商继续努力,有可能会出现一个稳定的市场中,前几名占据70~80%的市场份额。现在看,还有待时日。

2   技术,不是领先国外厂商的原因

在上次的文章中,我们认为,帆软BI是当今云、大数据新技术领域下的新型BI的代表。它的特点是轻量化、易用性强,最重要的是结合中国本地用户的特色产生的,容易上手,不需要太多技术底蕴,让过去纯粹技术人员使用的BI成为人人都在使用的BI,极大普及的BI的适用范围。

如今我还是抱有这种观点。抛开技术不谈,技术落地、进入行业,强调场景化才是如今BI、大多 SaaS应用的趋势。技术是商业落地背后的一种推动力,而并非主要驱动力。主要动力来自用户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

其实,从大环境看,SAP、微软、甲骨文、IBM等老大哥的产品好不好?绝对好。它们基本奠定了技术的底蕴并且开创一个新品类。只从技术角度来说,这句话没毛病。如果要从易用性来说,如果过于强调技术,反而累赘,不容易上手。

没有谁能比中国人更懂中国人了。这也是洋BI逐渐走下坡路的原因,早期因为没有可替代的产品,他们在市场叱咤风云,但从根本上讲没有多少国外厂商真正从中国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国外厂商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一般只是做汉化这件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肯定是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

不单单是BI领域,在CRM、ERP等传统管理软件中,这些国外软件在国内基本都被国内同类软件所取代,SaaS领域表现的更为明显。当然,除了技术之外,还有来自对市场的理解、不一样的商业模式等造成的。

3   产品,不是高大上就能解决问题

同样的话题,为什么帆软能够跑赢同行?技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要归于帆软的自身管理水平和市场决策能力。

就如我们在观察一个公司时,要从公司不同时期的不同维度看,而不是过于强调某一个维度。比如,在迅速崛起的时期,某单一维度(尤其是产品和技术领先时),才能赢得市场,这就是通常说的产品要做到极致。但是过了扩张期,进入稳定增长期之后,则需要平均的能力,才能让公司跑的更稳。

从这个角度来说,成立12年的帆软基本是这个“路数”。刚成立时,也走过弯路,有一段时间都快发不出工资,为了生存,什么项目都接。由此可见,BI市场并非遍地金矿,进场便能赢得胜利,帆软有今天的成绩是“熬”出来的,并非是在风口中。

能活下来的帆软才会更专注。后来帆软及时调整了思路,专注于WEB报表方向,一干就是五年,这也成就了FineReport这一明星产品,并为后来进入BI领域奠定基础。

客观说,FineReport是一款企业级Web报表软件,技术含量不高,拖拖拽拽就能完成操作,使用门槛低,完全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帆软采用不断打磨、精细化产品的做法,迅速将这个产品做到市场第一。2012年,FineReport市场占有率上升到业内第一。这是对帆软认真做产品最好的回报。

再后来帆软又陆续开发出了FineBI商业智能、FineMobile移动分析、大屏数据可视化等产品。看似产品分类多,其实核心没变,就是让中国用户用最简单的方法使用最复杂的数据,让“数据成为生产力”。

4   销售,不是盲目做市场

那么好了,产品好,技术好,如何将市场最大化,这也是帆软值得观察的一个方面。

帆软采用的最古老也最有效的方式“口碑式营销”。这个词经常见,很多企业都这么提,但是鲜有企业能做到。没有过硬的产品,口碑式营销就是一句空话。这里说几个细节。

  • 在帆软的官网上,有一个投诉电话,而这个投诉电话是帆软创始人之一薛宝的个人电话。也就是说,不管用户投诉什么内容,公司高层都是第一个知道的人。

  • 每年的12月,帆软基本就停止签单了,而会全力号召回款。因为如果客户签单超预期太多,对应服务资源跟不上,对双方而言是双输。

  • 不管客户大小,直接按规则匹配到一线销售。如果项目遇到困难,是帆软自身造成的,将无限制投入,都不需要CEO审批。

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当把一件件小事串联起来后,用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信任。这总体构建了“以用户为核心”的销售思路。帆软应该有具体的销售方式和文化,从外界察觉的是,这是“有温度有态度”的销售,而不是仅仅归于各类销售方法论和销售套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口碑式营销”。

翻开帆软的官方页面,可以看到有数百个细分行业超过7000家企业客户的信息;还能看到在中国软件企业100强中,有69家是帆软的合作伙伴;中国企业100强有62家选择了帆软的产品;《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100家上市企业中有52家与帆软合作;在全国244 家一级系统集成商中,有 142 家与其合作。

帆软强不强?销售厉害不厉害?自然有答案。

5   文化,不是强调标新立异

说了这么多关于产品、技术和销售的事情,最后要看的是,这家的企业文化,或者是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从“野蛮成长”的第一阶段走到“均衡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也是能保持公司走的更远的一个因素。

企业文化是精神,企业管理则是做事原则。

扁平化管理、无限发展空间、各种培训、充分授权、公平透明,这些企业管理的词汇估计都熟悉。如何落地,如何执行,这始终是一个问题。帆软如何做好的,以下是细节故事。

1、拿说最敏感的销售部来说,帆软营收收入全员公布;合作客户名单及联系方式,相关部门全部透明;销售、项目组的绩效工资全透明。

2、知乎有一条帖子“帆软软件这家公司怎么样啊?”下面有条匿名回答“正在帆软实习,坐在我后边一个家伙天天跟别人远程视频,吵来吵去的,都影响我码砖节奏了,一个星期后我发现原来那家伙就是公司老大。”够不够扁平?

3、公司平均年龄不到27岁,年轻但能力一点都不差,帆软坚持校招,绝大部分员工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从最初因为招不起人到最后形成自己的招人文化。帆软正在形成自己的文化,很独特。

4、帆软到今天依旧没有融资,这在今天的市场似乎有些不可理解。原因也很单纯,帆软没想好融资做什么,自己能养活自己。

细节来说,帆软的文化和管理特立独行。如今帆软已经是一家拥有超过700名员工的中型企业了,管理文化一定还会变化的。但只要有踏实,才能走的更远。

6   观察:如何评论帆软的成长?

不知道看完本文,你对帆软有什么印象。其实,很难用一篇文章把一个发展了十几年的企业完全介绍清楚,有太多的故事可讲。这里,只是尽可能多呈现细节,因为细节是最能体现一个人、一个企业深层次内涵。

其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用户的无微不至、对市场的敬畏,以及经营企业的种种理念,所有这些拼接起来,其实就是帆软的实力。帆软要做的是长远的事,所以拿下中国第一只是对过往努力、过往坚持的一种认可,这么做是没问题的。帆软的愿景是在数据领域持续给用户带去价值,成为全球数据分析领域第一的企业,这才是终极目标。

这个目标从今天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对帆软有信心,从名不见经传到击败国际巨头,帆软只用了10多年的时间,又有谁能小瞧它未来的潜力。期待它的下一个第一,当然不是指中国第一,因为接下来的很多年,不出意外,帆软都将占据中国BI榜首的位置。

期待它能走的更远,为用户带来更大价值。

帆软成为BI市场第一不奇怪,它的模式没办法学相关推荐

  1. 国产BI工具大比拼,帆软Fine BI和观远BI到底该怎么选型?

    之前写了一篇关于BI如何选型的文章<「BI选型秘诀」BI工具不知道怎么选择?这张选型评分表你一定要收藏!>. 文章发布后,不少朋友私信我,想要我出个国产BI工具的测评,今天就开始第一期:帆 ...

  2. 地产IT人福利:帆软地产BI解决方案全解析

    解决方案下载地址 帆软大型地产集团项目解决方案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pJGeqKF 帆软地产BI解决方案之KPI考核系统 下载地址:http://pan.baid ...

  3. Quick BI、帆软Fine BI等BI产品,优势详细介绍

    数据价值成为诸多企业越发关注的重点价值,在此背景下助力企业挖掘数据价值的嗯一系列商业BI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市面上涌现出诸多名目繁多的商业BI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当属Quic ...

  4. 帆软认证BI工程师题库

    帆软考试报名地址: https://bbs.fanruan.com/FCRA 题库 判断题 FineBI的数据图表之间可以不通过设置直接自动联动.(得分:0分 满分:2分) √ 时间控件只能放置时间类 ...

  5. 一文详解:Quick BI、帆软Fine BI等主流BI软件,各有哪些特点

    近几年,随着数据价值被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商业智能工具市场也迎来了全面大爆发.一时间,市面上各种BI工具层出不穷,导致很多企业在选择BI供应商的时候没了方向,不知道从何决策. 很多人说,实在不知道选啥 ...

  6. 国产智能BI产品崛起,帆软Fine BI、瓴羊Quick BI等应该如何选择

    国内大数据火热,商业智能BI工具受到企业广泛追捧,企业应用这些商业智能BI工具可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但琳琅满目的商业智能BI工具也让诸多企业犯了难,应该如何选择适配性较高的商业智能BI工具呢? 起 ...

  7. 帆软认证BI工程师(FCBA)部分考试题目及答案

    判断题 1.安装32位系统的FineBI,最多只能支持2G内存. 正确 2.FineBI产品目前不支持vertical大数据平台. 错误 3.FineBI可以和FineReport两款产品进行整合使用 ...

  8. 帆软获取上月的第一天与最后一天_《原神》岩港打工第一天怎么玩 岩港打工第一天玩法攻略...

    <原神>在11月2日开启了岩港奇珍行记,玩家可以在璃月港进行打工了,可能有的小伙伴还不清楚第一天的打工要怎么做,所以小编这次就为大家带来了<原神>岩港打工第一天玩法攻略,感兴趣 ...

  9. 帆软获取上月的第一天与最后一天_【游戏攻略】第三天功力提升汇总,教你获取家具图纸,3倍绑点赚取不看即亏!...

    观众老爷们,天刀大嘴巴今日起开始更新,很多小伙伴都是大嘴巴的老朋友们了,在这里我将会为你们持续更新关于天刀手游的一系列玩法攻略和各种你想知道的东西! 1.常见问题Q&A Q:今天开放了42副本 ...

最新文章

  1. Revit二次开发之“取得所选元素的族名称”
  2. MFC 类库结构 总结
  3. C# Winform 出现异常:无法将顶级控件添加到控件,解决方案如下:
  4. [vue] 你了解什么是高阶组件吗?可否举个例子说明下?
  5. mongoose 联表、及联查询 使用populate
  6. 小程序支付成功后跳转页面失败
  7. 过滤Android工程中多余的资源文件
  8. BZOJ 1040 [ZJOI2008]骑士
  9. 【软件分析与挖掘】An Empirical Study of Bugs in Build Process
  10. Height、offsetWidth、ClientHeight 区别
  11. 【微服务架构】SpringCloud组件和概念介绍(一)
  12. GlideDemo【Glide3.7.0版本的简单使用以及圆角功能】
  13. android activity 通知 service,android activity和service通信问题
  14. css 跳转电脑分辨率
  15. H3C下一代防火墙介绍及开局指导培训答疑汇总
  16. 协同办公OA业务系统数据集成(4)-前端业务流程数据接口调用
  17. SPOJ 4487 Splay 基本操作
  18. 笔记本电脑上的以太网消失或者无法识别问题
  19. java小明摘苹果_Java实现 洛谷 P1487 陶陶摘苹果(升级版)
  20. USACO-Controlling Companies

热门文章

  1. 计算机压缩文件上传无法打开,电脑打不开zip文件怎么解决并打开
  2. QT中connect函数的几种用法详解总结
  3. 【python】标准库(第六讲)
  4. 《程序员生存定律》读后感
  5. 歌谱子计算机,计算机歌曲谱大全数字 | 手游网游页游攻略大全
  6. Linux网络与进程管理
  7. 宏转录组方法_最后一周|高级转录组分析和R语言数据可视化第十二期 (线上线下同时开课)...
  8. 一个路由器配置多台不同网段的PC,使PC间能够互通
  9. mysql按中文拼音字母顺序排序
  10. HAL库之485+DMA通信(STM32F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