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程序中,有时候可能需要推迟一些高开销的对象初始化操作,并且只有在使用这些对象时才进行初始化。此时程序员可能会采用延迟初始化。但要正确实现线程安全的延迟初始化需要一些技巧,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下面是非线程安全的延迟初始化对象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UnsafeLazyInitialization {
private static Instance instance;
public static Instance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1:A线程执行
instance = new Instance(); //2:B线程执行
return instance;
}
}

在UnsafeLazyInitialization中,假设A线程执行代码1的同时,B线程执行代码2。此时,线程A可能会看到instance引用的对象还没有完成初始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见后文的“问题的根源”)。

对于UnsafeLazyInitialization,我们可以对getInstance()做同步处理来实现线程安全的延迟初始化。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afeLazyInitialization {private static Instance instance;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Instance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instance = new Instance();return instance;}
}

由于对getInstance()做了同步处理,synchronized将导致性能开销。如果getInstance()被多个线程频繁的调用,将会导致程序执行性能的下降。反之,如果getInstance()不会被多个线程频繁的调用,那么这个延迟初始化方案将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性能。

在早期的JVM中,synchronized(甚至是无竞争的synchronized)存在这巨大的性能开销。因此,人们想出了一个“聪明”的技巧:双重检查锁定(double-checked locking)。人们想通过双重检查锁定来降低同步的开销。下面是使用双重检查锁定来实现延迟初始化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DoubleCheckedLocking {                 //1private static Instance instance;                    //2public static Instance getInstance() {               //3if (instance == null) {                          //4:第一次检查synchronized (DoubleCheckedLocking.class) {  //5:加锁if (instance == null)                    //6:第二次检查instance = new Instance();           //7:问题的根源出在这里}                                            //8}                                                //9return instance;                                 //10}                                                    //11
}                                                        //12

如上面代码所示,如果第一次检查instance不为null,那么就不需要执行下面的加锁和初始化操作。因此可以大幅降低synchronized带来的性能开销。上面代码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两全其美:

  • 在多个线程试图在同一时间创建对象时,会通过加锁来保证只有一个线程能创建对象。
  • 在对象创建好之后,执行getInstance()将不需要获取锁,直接返回已创建好的对象。

双重检查锁定看起来似乎很完美,但这是一个错误的优化!在线程执行到第4行代码读取到instance不为null时,instance引用的对象有可能还没有完成初始化。

问题的根源

前面的双重检查锁定示例代码的第7行(instance = new Singleton();)创建一个对象。这一行代码可以分解为如下的三行伪代码:

memory = allocate();   //1:分配对象的内存空间
ctorInstance(memory);  //2:初始化对象
instance = memory;     //3:设置instance指向刚分配的内存地址

上面三行伪代码中的2和3之间,可能会被重排序(在一些JIT编译器上,这种重排序是真实发生的,详情见参考文献1的“Out-of-order writes”部分)。2和3之间重排序之后的执行时序如下:

memory = allocate();   //1:分配对象的内存空间
instance = memory;     //3:设置instance指向刚分配的内存地址//注意,此时对象还没有被初始化!
ctorInstance(memory);  //2:初始化对象

根据《The Java Language Specification, Java SE 7 Edition》(后文简称为java语言规范),所有线程在执行java程序时必须要遵守intra-thread semantics。intra-thread semantics保证重排序不会改变单线程内的程序执行结果。换句话来说,intra-thread semantics允许那些在单线程内,不会改变单线程程序执行结果的重排序。上面三行伪代码的2和3之间虽然被重排序了,但这个重排序并不会违反intra-thread semantics。这个重排序在没有改变单线程程序的执行结果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性能。

为了更好的理解intra-thread semantics,请看下面的示意图(假设一个线程A在构造对象后,立即访问这个对象):

如上图所示,只要保证2排在4的前面,即使2和3之间重排序了,也不会违反intra-thread semantics。

下面,再让我们看看多线程并发执行的时候的情况。请看下面的示意图:

由于单线程内要遵守intra-thread semantics,从而能保证A线程的程序执行结果不会被改变。但是当线程A和B按上图的时序执行时,B线程将看到一个还没有被初始化的对象。

※注:本文统一用红色的虚箭线标识错误的读操作,用绿色的虚箭线标识正确的读操作。

回到本文的主题,DoubleCheckedLocking示例代码的第7行(instance = new Singleton();)如果发生重排序,另一个并发执行的线程B就有可能在第4行判断instance不为null。线程B接下来将访问instance所引用的对象,但此时这个对象可能还没有被A线程初始化!下面是这个场景的具体执行时序:

时间

线程A

线程B

t1

A1:分配对象的内存空间

 

t2

A3:设置instance指向内存空间

 

t3

 

B1:判断instance是否为空

t4

 

B2:由于instance不为null,线程B将访问instance引用的对象

t5

A2:初始化对象

 

t6

A4:访问instance引用的对象

 

这里A2和A3虽然重排序了,但java内存模型的intra-thread semantics将确保A2一定会排在A4前面执行。因此线程A的intra-thread semantics没有改变。但A2和A3的重排序,将导致线程B在B1处判断出instance不为空,线程B接下来将访问instance引用的对象。此时,线程B将会访问到一个还未初始化的对象。

在知晓了问题发生的根源之后,我们可以想出两个办法来实现线程安全的延迟初始化:

  1. 不允许2和3重排序;
  2. 允许2和3重排序,但不允许其他线程“看到”这个重排序。

后文介绍的两个解决方案,分别对应于上面这两点。

基于volatile的双重检查锁定的解决方案

对于前面的基于双重检查锁定来实现延迟初始化的方案(指DoubleCheckedLocking示例代码),我们只需要做一点小的修改(把instance声明为volatile型),就可以实现线程安全的延迟初始化。请看下面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SafeDoubleCheckedLocking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Instance instance;public static Instance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 {synchronized (SafeDoubleCheckedLocking.class) {if (instance == null)instance = new Instance();//instance为volatile,现在没问题了}}return instance;}
}

注意,这个解决方案需要JDK5或更高版本(因为从JDK5开始使用新的JSR-133内存模型规范,这个规范增强了volatile的语义)。

当声明对象的引用为volatile后,“问题的根源”的三行伪代码中的2和3之间的重排序,在多线程环境中将会被禁止。上面示例代码将按如下的时序执行:

这个方案本质上是通过禁止上图中的2和3之间的重排序,来保证线程安全的延迟初始化。

基于类初始化的解决方案

JVM在类的初始化阶段(即在Class被加载后,且被线程使用之前),会执行类的初始化。在执行类的初始化期间,JVM会去获取一个锁。这个锁可以同步多个线程对同一个类的初始化。

基于这个特性,可以实现另一种线程安全的延迟初始化方案(这个方案被称之为Initialization On Demand Holder idiom):

public class InstanceFactory {private static class InstanceHolder {public static Instance instance = new Instance();}public static Instance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Holder.instance ;  //这里将导致InstanceHolder类被初始化}
}

假设两个线程并发执行getInstance(),下面是执行的示意图:

这个方案的实质是:允许“问题的根源”的三行伪代码中的2和3重排序,但不允许非构造线程(这里指线程B)“看到”这个重排序。

初始化一个类,包括执行这个类的静态初始化和初始化在这个类中声明的静态字段。根据java语言规范,在首次发生下列任意一种情况时,一个类或接口类型T将被立即初始化:

  • T是一个类,而且一个T类型的实例被创建;
  • T是一个类,且T中声明的一个静态方法被调用;
  • T中声明的一个静态字段被赋值;
  • T中声明的一个静态字段被使用,而且这个字段不是一个常量字段;
  • T是一个顶级类(top level class,见java语言规范的§7.6),而且一个断言语句嵌套在T内部被执行。

在InstanceFactory示例代码中,首次执行getInstance()的线程将导致InstanceHolder类被初始化(符合情况4)。

由于java语言是多线程的,多个线程可能在同一时间尝试去初始化同一个类或接口(比如这里多个线程可能在同一时刻调用getInstance()来初始化InstanceHolder类)。因此在java中初始化一个类或者接口时,需要做细致的同步处理。

Java语言规范规定,对于每一个类或接口C,都有一个唯一的初始化锁LC与之对应。从C到LC的映射,由JVM的具体实现去自由实现。JVM在类初始化期间会获取这个初始化锁,并且每个线程至少获取一次锁来确保这个类已经被初始化过了(事实上,java语言规范允许JVM的具体实现在这里做一些优化,见后文的说明)。

对于类或接口的初始化,java语言规范制定了精巧而复杂的类初始化处理过程。java初始化一个类或接口的处理过程如下(这里对类初始化处理过程的说明,省略了与本文无关的部分;同时为了更好的说明类初始化过程中的同步处理机制,笔者人为的把类初始化的处理过程分为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在Class对象上同步(即获取Class对象的初始化锁),来控制类或接口的初始化。这个获取锁的线程会一直等待,直到当前线程能够获取到这个初始化锁。

假设Class对象当前还没有被初始化(初始化状态state此时被标记为state = noInitialization),且有两个线程A和B试图同时初始化这个Class对象。下面是对应的示意图:

下面是这个示意图的说明:

时间

线程A

线程B

t1

A1:尝试获取Class对象的初始化锁。这里假设线程A获取到了初始化锁

B1:尝试获取Class对象的初始化锁,由于线程A获取到了锁,线程B将一直等待获取初始化锁

t2

A2:线程A看到线程还未被初始化(因为读取到state == noInitialization),线程设置state = initializing

 

t3

A3:线程A释放初始化锁

 

第二阶段:线程A执行类的初始化,同时线程B在初始化锁对应的condition上等待:

下面是这个示意图的说明:

时间

线程A

线程B

t1

A1:执行类的静态初始化和初始化类中声明的静态字段

B1:获取到初始化锁

t2

 

B2:读取到state == initializing

t3

 

B3:释放初始化锁

t4

 

B4:在初始化锁的condition中等待

第三阶段:线程A设置state = initialized,然后唤醒在condition中等待的所有线程:

下面是这个示意图的说明:

时间

线程A

t1

A1:获取初始化锁

t2

A2:设置state = initialized

t3

A3:唤醒在condition中等待的所有线程

t4

A4:释放初始化锁

t5

A5:线程A的初始化处理过程完成

第四阶段:线程B结束类的初始化处理:

下面是这个示意图的说明:

时间

线程B

t1

B1:获取初始化锁

t2

B2:读取到state == initialized

t3

B3:释放初始化锁

t4

B4:线程B的类初始化处理过程完成

线程A在第二阶段的A1执行类的初始化,并在第三阶段的A4释放初始化锁;线程B在第四阶段的B1获取同一个初始化锁,并在第四阶段的B4之后才开始访问这个类。根据java内存模型规范的锁规则,这里将存在如下的happens-before关系:

这个happens-before关系将保证:线程A执行类的初始化时的写入操作(执行类的静态初始化和初始化类中声明的静态字段),线程B一定能看到。

第五阶段:线程C执行类的初始化的处理:

下面是这个示意图的说明:

时间

线程B

t1

C1:获取初始化锁

t2

C2:读取到state == initialized

t3

C3:释放初始化锁

t4

C4:线程C的类初始化处理过程完成

在第三阶段之后,类已经完成了初始化。因此线程C在第五阶段的类初始化处理过程相对简单一些(前面的线程A和B的类初始化处理过程都经历了两次锁获取-锁释放,而线程C的类初始化处理只需要经历一次锁获取-锁释放)。

线程A在第二阶段的A1执行类的初始化,并在第三阶段的A4释放锁;线程C在第五阶段的C1获取同一个锁,并在在第五阶段的C4之后才开始访问这个类。根据java内存模型规范的锁规则,这里将存在如下的happens-before关系:

这个happens-before关系将保证:线程A执行类的初始化时的写入操作,线程C一定能看到。

※注1:这里的condition和state标记是本文虚构出来的。Java语言规范并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使用condition和state标记。JVM的具体实现只要实现类似功能即可。

※注2:Java语言规范允许Java的具体实现,优化类的初始化处理过程(对这里的第五阶段做优化),具体细节参见java语言规范的12.4.2章。

通过对比基于volatile的双重检查锁定的方案和基于类初始化的方案,我们会发现基于类初始化的方案的实现代码更简洁。但基于volatile的双重检查锁定的方案有一个额外的优势:除了可以对静态字段实现延迟初始化外,还可以对实例字段实现延迟初始化。

总结

延迟初始化降低了初始化类或创建实例的开销,但增加了访问被延迟初始化的字段的开销。在大多数时候,正常的初始化要优于延迟初始化。如果确实需要对实例字段使用线程安全的延迟初始化,请使用上面介绍的基于volatile的延迟初始化的方案;如果确实需要对静态字段使用线程安全的延迟初始化,请使用上面介绍的基于类初始化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Double-checked locking and the Singleton pattern
  2. The Java Language Specification, Java SE 7 Edition
  3. JSR-133: Java Memory Model and Thread Specification
  4. Java Concurrency in Practice
  5. Effective Java (2nd Edition)
  6. JSR 133 (Java Memory Model) FAQ
  7. The JSR-133 Cookbook for Compiler Writers
  8. Java theory and practice: Fixing the Java Memory Model, Part 2
From: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double-checked-locking-with-delay-initialization

单例-双重检查锁定与延迟初始化相关推荐

  1. JAVA 双重检查锁定和延迟初始化

    双重检查锁定的由来 在Java程序中,有时需要推迟一些高开销的对象的初始化操作,并且只有在真正使用到这个对象的时候,才进行初始化,此时,就需要延迟初始化技术. 延迟初始化的正确实现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否 ...

  2. 有关“双重检查锁定失效”的说明

    双重检查锁定(以下称为DCL)已被广泛当做多线程环境下延迟初始化的一种高效手段. 遗憾的是,在Java中,如果没有额外的同步,它并不可靠.在其它语言中,如c++,实现DCL,需要依赖于处理器的内存模型 ...

  3. C++和双重检查锁定模式(DCLP)的风险

    转自: http://blog.jobbole.com/86392/ 多线程其实就是指两个任务一前一后或者同时发生. 1 简介 当你在网上搜索设计模式的相关资料时,你一定会找到最常被提及的一个模式:单 ...

  4. 单例模式“双重检查锁定Double-Checked Locking”线程安全问题

    几篇合集. 1 单例模式"双重检查锁定Double-Checked Locking"线程安全问题 https://blog.csdn.net/wabiaozia/article/d ...

  5. C++ 从双重检查锁定问题 到 内存屏障的一些思考

    文章目录 1. 问题描述 2. DCLP 的问题 和 指令执行顺序 2.1 Volatile 关键字 2.2 C++11 的内存模型 3. C++11内存模型 解决DCLP问题 3.1 内存屏障和获得 ...

  6. Java中的双重检查锁定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在RxJava中创建Singleton对象的一些技术. 最重要的是,我们将学习Java中的双重检查锁定 . Java中的Singleton模式是一种创新模式.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 ...

  7. java 双重检查锁_Java中可怕的双重检查锁定习惯用法

    java 双重检查锁 本文讨论的问题不是新问题,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也仍然很棘手. 单例模式是常见的编程习惯用法. 但是,当与多个线程一起使用时,必须进行某种类型的同步,以免破坏代码. 在相关文 ...

  8. Java中可怕的双重检查锁定成语

    本文讨论的问题不是新问题,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也仍然很棘手. 单例模式是常见的编程习惯. 但是,当与多个线程一起使用时,必须进行某种类型的同步,以免破坏代码. Khangaonkar报告中的 J ...

  9. Java盲点:双重检查锁定及单例模式

    时间:2009-08-11 19:20    来源:未知    作者:Peter Haggar 核心提示:Peter Haggar , 高级软件工程师, IBM 2004 年 5 月 01 日 所有的 ...

最新文章

  1. java 二进制报文头_转自:java 文件格式二进制头文件校验
  2. QT中利用Qlabel显示当前的时间:年-月-日-时-分-秒-星期
  3. Nginx配置实例-动静分离实例:搭建静态资源服务器
  4. 计算机用的机械硬盘的工作原理,为啥一震就坏?机械硬盘的构造原理是什么?...
  5. Android Day05-网络编程之文件上传
  6. java集合的功能_功能性Java集合
  7. SQL Server读写分离之发布订阅
  8. [css] z-index有时不起作用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9. 第八届蓝桥杯-日期问题
  10. nohup执行的jar 怎么kill_使用Shell脚本如何启动/停止Java的jar程序
  11. 安卓-内部存储、外部存储目录
  12. LIO-SAM探秘第三章之代码解析(五) --- imuPreintegration.cpp
  13. 判断数组中是否包含某一项 indexof 重复的判断不准_「JavaScript」: 老生常谈,数组类型...
  14. Vue中部署百度富文本编辑器UEditor及其自带的后端,并加入秀米插件
  15. 判断二极管导通例题_如何判断开关电源变压器的好坏
  16. webp图片介绍及用法总结
  17. Java模拟物流快递系统程序设计(此题仅仅实现类的继承与多态,后续增加接口部分)
  18. Linux重定向console口控制台,Linux重定向console口控制台(Fedora)
  19. 计蒜客2018 ICPC SouthEastern European E. Fishermen
  20. pe联想服务器装系统教程视频,演示联想电脑u盘重装系统xp教程

热门文章

  1. Linux下恢复误删文件:思路+实践
  2. VisualStudio.gitignore git 忽略
  3. UVAlive 7041 The Problem to Slow Down You(回文树)
  4. 数据库工具Navicat for MySQL
  5. 带有静态方法的类(java中的math类)
  6. 看几道JQuery试题后总结(下篇)
  7. s3c44b0x开发板之BOOT ROM配置
  8. 获取某年某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Sql Server函数
  9. Android支持横行滚动的ListView控件
  10. java 中的 Sc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