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我为什么读博,以及我为什么不读博?

研究生三年后,毕业生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一部分人就业,一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不同的路径,同样的都是在探索自己的生涯之路。很多人都会比较一下毕业后直接工作和读博这三年内到底有何不同?下面就彻底晒晒。

现在读博成本真是高的吓人,导致很多博士还没出去找工作呢,就已经开始惴惴不安如坐针毡,这大概是高教市场的供需情况。可是市场的供需讨论往往被批驳为“太物质”,因为还有更理想的一层观念存在。更进一步地,有人认为无论劝人读博还是不读博都是扯淡,因为个人的选择乃是及其私人的事情,同样禀赋的个人完全可能做出不同的“理性选择”,从个体经验出发的劝告毫无意义。

但我以为,虽然理想高贵,当进行自己所谓的人生规划时,只谈理想,不论现实,与其说是理想主义,不如说是中二未愈,幼稚逃避。而劝告无意义的说法,则是彻底底掉入相对主义的套路中去了,所有的哲学理论也都是哲学家个人对于世界的私人见解,绝不可说哪一种哲学思想是“绝对正确”的答案,可如此便能说明哲学家们“好为人师”么?恐怕不能。事实上,所有人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见解,都有利于开拓我们的思路,让所有困惑于此的青年们能获得另一种视角,另一种观点。如果太容易被人说服,岂不也证明自己原来坚守的价值太过脆弱?

我作为一名小硕士,自己也在读博和读博的tradeoff间徘徊,原以为自己已下定决心,又发现自己时不时地动摇。我经常问自己,你究竟在动摇什么?所以今天我打算将自己在两边摇摆的理由写下来,述说自己个体经验的过程中,也许也能让理性得到梳理这些繁杂资料的机会吧。

一、我为什么不读博

1. 就业市场的现状和未来。

非常一致地,当我咨询所有身边的青年教师时(从刚毕业到35岁之间),几乎没有一个老师认可读博并在高校当老师是正确的选择。

我不禁疑惑,难道当他们选择读博的时候,就没有抱持任何理想吗?当他们踏上这条路时,难道没有做任何理性的考量而只是随波逐流地继续读下去了而已?我不这么认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让现在的他们再选择一次,他们是否还会选择一样的道路?

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的老师都含糊其辞,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但这可能说明了:他们不认为依然选择现在的道路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或者更令人沮丧的,他们不想承认自己已经后悔了。

跟我聊过的老师们大概有这样一些情况:

老师A,全国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毕业,本校直博毕业后来我校就业,最大的感触是曾经的同学们,无论是本科同学还是硕士同学现在的日子都过的无比潇洒,而自己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却只能住一个人租的小房子,每个月工资奖金加起来不足6000元。心理最失衡的时候便是昔日同学结婚的喜宴,看着身边一个个同学安定下来生活富足,就再也无法心安理得。

老师B,我曾经的本科班主任(但他不是辅导员,而是正规编制的老师),我们入校的那一年正是他博士毕业的同一年。他在本科阶段反复强调高学历的重要性,认为本科学历就是个废,并且自己在从教4年内就评上了副教授,像吃了药一样狂发论文。但自从在国外当了一年访问学者又结婚生子之后,性情大变。

他深深感觉到他这“一代人”已经赶不上时代,学术前沿发展的太快他再也无法企及。而即便自己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也不过和妻女生活在一套租金4000多的公寓里,他月收入不过7000左右,育儿问题怎能不让他捉襟见拙。

为什么现在的青年教师过的这么惨淡?可以另举一组数据:我在北京一所985大学的经管学院学习,目前学校新招老师已经是只要海龟,国内哪怕是北大也基本不予考虑。这学期我们系招收两名新老师,而报名人数为:300多。在这么可怕的供需状况下,学校和学院有什么动力以提高教师收入的方式来吸引好的教师?哪怕现在一个青年教师的月收入不足4000,一样有人挤破了脑袋想涌进来,而我自认我们的学院并不是一个经管强院。

如果现状不好,那么我们着眼未来如何呢?很可能只能使更糟。

目前学术国际化道路空前加快,曾经有那么多人评上教授副教授无非是在一些“垃圾”期刊上发表一些论文,随便出几本书,凑足数目就够。

但如今的学术标准早非当年可比,我拿五年前刚毕业的班主任——他还是一个如此上进的人——也开始感觉到自己已经赶不上时代的潮流,可想而知未来的发展状况会是如何。

四年之前,高校只收海龟还是很难想象的事情,但如今已是稀松平常。未来为了跟国际接轨,全英文写作,国外核心期刊的发表要求势必会成为评教的重要权重,而这一切,我们真的准备好了么?

2. 个人的潜力与资质。

老实说,读大学之前我从没想到所谓的“经济”学科竟是如此模样。

本人从小立志读文,可自打跳入“经济学”这火坑,我越来越发现自己不再是个文科生,而各种数学模型的应用,真的是我所擅长的么?

人们已经普遍发现,要在经济这类学科上有所造诣,本科最好应该去学数学、物理这样的专业,打好逻辑思维和数学工具的基础,而经济学思想的磨练,从研究生开始也不迟。

事实上,也已经有无数的大牛,大量的经济学老师通过此种渠道获得了成功,而他们也无疑占据了某种优势,这种优势,我拥有么?

所以,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学科要求的是什么样的能力么?你真的知道自己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么?你真的确定你能够掌握那些技能并为这一学科做出真正的贡献么?

当我看到大一大二的学生们现在已经不学高数和线代,改学数分、高代、泛函、随机过程了的时候,我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禀赋”,能够支持自己走这样一条“现代化道路”么?

3. 就我是不是真的喜欢做学术。

这个问题应该分两步走。

第一是,我是否喜欢学术这件事情?

第二,我是否真的喜欢在本专业内做学术?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有志于读博的人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YES!若非喜欢看书写文章,不是喜欢大学里的生活节奏,谁又乐意熬到年近30才开始职业道路?但如果再问的深入一点,这个喜欢是哪种程度的“喜欢”?

我究竟是喜欢一种闲云野鹤的生活,喜欢不停地获取知识,还是真的喜欢在艰深的思考中渡过每一天,喜欢每天精疲力竭地倒在书桌前?到这里我们需要进入第二个问题。

那么,我是否真的喜欢我所在的这个学科?这种喜欢究竟是什么程度的喜欢?我曾经以为我很喜欢自己的学科,但当我知道有人真的每个月都观察统计局的宏观经济数据,每天看国外知名学者的博客,订阅好几本核心期刊一期不落的时候,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真是那么“喜爱”这个学科。

不可怀疑的是,的确有人像我关注NBA一样地关心经济数据和经济学观点,他们不是把这当做一种工作,而是由衷的乐趣。我可以异常准确地告诉告诉别人哪一天的比赛中勒布朗得到了几分几板几助攻,而相同的热情却被其他人用到了专业学习中。

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己的天赋远算不上优秀,那么我又如何能够与别人比拼经济学的直觉与经验呢?在别人每天有如此多不自觉的积累之下?

我想每一个在大学期间参加过辩论赛的人都知道准备一场比赛需要耗费多少心力,我们往往需要一整周的时间,每天晚上讨论辩题,在最后几天甚至不分昼夜。我们会想到无数个分论点,再根据它们构建一个又一个逻辑框架。多少的讨论资料原本被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最后有被弃置而多少以为确凿无疑的立场最后又产生了严重的动摇。

但我们这些曾经精心准备辩论赛的人可曾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究竟有没有像准备一场辩论赛一样准备我们自己的论文?哪怕是毕业论文?起码我自己就从来没有,我们在阅读前人文献并构思自己观点的时候相比与辩论赛是那么的囫囵吞枣,稍微有一点新颖的“创见”就急不可耐地把全文的重点都压在它上面。

我几乎没有在论文的撰写中出现过任何思路的崩塌,我绝不认为那是因为我考虑的比辩论中更仔细,而往往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考虑过更深入的问题。为什么当辩论时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而在写论文的时候常常感到文思枯竭?为什么我极少在写论文时感到一股喷薄的倾诉欲?

我想这大多是因为热情,我似乎无法从论文中攫取有如辩论一样的那么多热情,因而哪怕我思考的问题本身再有价值,我也无法比思考一个愚蠢的辩题时表现的更聪明一点。

所以我真的热爱学术吗?按照这样的标准,有多少立志读博的人热爱学术呢?

二、我为什么读博

写到这里似乎我马上就要精疲力竭了,因为不断的自我否定后似乎只剩下空虚和自我厌弃。但我仍然想老调重弹地提起一点读博的理由,然后尝试着反驳他们,看看自己所谓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

1.我喜欢做学术的生活方式,自由地思考,更少的竞争,并且不需屈从于权势让我身心愉快。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我究竟喜欢的是“学术的生活方式”,还仅仅是懒散的生活方式?声称自己喜欢校园的环境是否仅仅是逃避就业,逃避竞争的借口?

当我把学术生活想象的如此美好的时候,也许我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在今后的生涯中未必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研究,而很可能不得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研究”。并且今后的高校系统中只可能存在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就如同我的老师一样,一不小心就已经落在了时代的后头再也赶不上来。

在学院里,不知有多少30~40岁的老师再也评不上副教授,高校中的残酷竞争与企业中的激烈程度无异,不同的可能只是等待自己的是更慢性的死亡,因为很可能让自己在办公室喝茶思考时,时代已经不声不响地将我抛在身后。

2. 我喜欢读书,摄取知识是对我效用最高的娱乐手段。

读书当然是学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同时需要思考的是,我是否同时还喜欢创作呢?

一名学术工作者的工作远不仅仅是摄取知识那么简单,而如果一个人并没有将自己脑海中的知识重新整理并再倾泻而出的爱好的话,也许他最好的职业是做一辈子学生,而不是大学教师。

3. 教师的生活条件有充分保障,所以不会让人大富大贵但也绝对不差。

果真如此吗?那么多文章讨论的焦点正在于,目前许多青年教师的生活水平只能将将达到温饱而已,并且前途渺茫,铁饭碗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

想到曾经有老师说哪怕只在国内读一个很一般的博士,去北京城市学院之类的学校教书也不是一个太差的选择。

可姑且无论我是否能受得了那里各种奇葩的学生们,10年之后大学扩招的教育资源仍在,学生人数却可能极度萎缩,当大陆的高等教育供给在数十年后成为台湾那样的光景时,还有几个城市学院能够屹立不倒?

4. 我喜欢探索未知的真理,学术创新让我的心灵颤动不已。

学术发现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有志于踏上学术的道路的人们是否也要做出一种思想准备:我可能永远无法做出那些伟大人物的贡献。而如果我做不出这样的贡献,我是否还会义无返顾地献身于学术?

除了学术成果之外,学术过程本身是否也能给我带来愉悦?如果我将所有治学的过程都当做是高考前的三年苦读,只为等待最终一刻的荣耀的话,也许我应该三思而后行。

5. 我喜欢当老师。

不得不说,现在大学老师的天职早已不是教师而是研究者了,但人当然能够为了自己崇高的愿望继续做好教书育人这一重要的工作,并且直接从中达到快乐,但同时也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相比之科研好而教学烂的老师来说,将教学神圣化的工作态度很可能将颗粒无收。

我知道,说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理由,最后却比不上一句话:“因为从事学术研究是我的理想。”

这让我想起在美剧《老友记》中,当Rachel向Ross表白后,Ross在好友们的建议下拿起了一张白纸开始划分起了现任女朋友和Rachel对比。Ross可以列举出Rachel无数的缺点,也可以想起现任女友无穷多的优点,可当好友们问起Ross现任女友的缺点是,Ross却只能低下头去,低声说道:因为她不是Rachel。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学术就如同Ross一只以来心驰神往的初恋一样,无论时过境迁之后我们通过理性可以做出多么客观的判断,支持理想的理由无论多么薄弱却总能与现实分庭抗礼。

往往,我们还会认为这是一种荣耀,因为我们尚未完全被现实所驯服,没有被世俗压得抬不起头来,我们仍然有坚持理想的动力,而这似乎证明了我们依然纯真的内心。

但是,准备好迎接接下来的问题:理想就一定是高尚的,就一定是值得追求的么?Ross的理想如果是追求一种他只见过一面的可爱王妃,人们还会为他的坚持喝彩么?也许有一天我的理想就是去过一种慵懒的、贵族式的生活,或者我的理想干脆就是好吃懒做,我的理想可以是这世上不负责任的一切行为。所以我们应该斩钉截铁地说:理想不是挡箭牌,更可以说:哦理想!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行事!

这并非说理想是邪恶的,而只是指出所谓理想,并非是应该战胜一切的绝对力量。我们仍然需要甄别“需要坚持的理想”和“荒谬的理想”。

我本科班主任的话也许能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他认为学术生活本身就是,并且应该是一种贵族式的生活,18、19世纪那么多学者科学家,有几个不是贵族?正因为不需要为生活的俗事操心,不需要时刻规划着自己未来的人生走向,学者才可以全身心沉浸在思考之中,日复一日地挖掘世间的真理。

然后他问我:你是贵族吗?你有资格有能力过一种贵族式的生活吗?如果你的家境不足以提供你这样的思考环境,你能保证当自己坐在电脑前时,就马上把自己孩子的奶粉抛到九霄云外,认真地思考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吗?

但是现在我仍然没有做出决定,从小就抱有的梦要那么轻易地抛弃,实在是太困难了。而且我承认并且希望,追求理想的动力可以一点一点地克服上面所说的所有困难,我絮絮叨叨的所有的困难虽然都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山,但并非是绝对不可逾越的。

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看不见它,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看见它却熟视无睹,然后像堂吉诃德一样带着理想的骑士精神向它发起“勇敢”的冲锋。

我想我们所有人都行走在黑暗之中,我们都曾以为理想是唯一能救赎我们的,就如同黑暗中唯一的光亮。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那并非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权衡脚下分叉的道路,我们始终需要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做曾经所蔑视的现实考量,也许唯一通向光明出口的路上有大风,会在你离开黑暗前吹灭那盏微弱的灯。

这篇文章的问句或许真是太多了,但谁能说当我们开始考虑任何一个重大的决定时,不就已经面临着一连串残酷的问题呢?所以我想所有的人,在考虑读博之前,都一定要思考这几个问题:

1. 我真的喜欢学术吗?我喜欢做本专业的学术吗?真是如痴如醉的喜欢吗?

2. 我具备从事学术的能力和资质吗?我能够保证自己能够给这一学科带来真正的贡献吗?如果不能,我是否依然能从治学本身中得到快乐?

3. 我能够确定从事学术这一“理想”,是真正的带有责任感的理想,而并非仅仅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社会压力的逃避吗?

4. 我能够忍受学术道路给我带来的巨大落差吗?我能够安然看待其他同学都已经娶妻生子,有房有车,而自己仍然无怨无悔吗?

我想,最可怕的,莫过于选择了学术道路并在未来后悔,乃至憎恨起学术来。我不希望任何人选择错误的人生后将所有的愤怒倾泻于他原本向往的理想中。

因为我知道,有无数的犬儒主义者,无数的愤世嫉俗的人,曾经正是最高尚的理想主义家。我希望不再有任何人以为理想抛弃了自己而变本加厉地背弃理想。在我眼里也许学术太高尚了,以至于我无法忍受有一天我将会憎恨它的可能性。

下载1:OpenCV-Contrib扩展模块中文版教程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扩展模块中文教程即可下载全网第一份OpenCV扩展模块教程中文版,涵盖扩展模块安装、SFM算法、立体视觉、目标跟踪、生物视觉、超分辨率处理等二十多章内容。

下载2:Python视觉实战项目52讲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Python视觉实战项目即可下载包括图像分割、口罩检测、车道线检测、车辆计数、添加眼线、车牌识别、字符识别、情绪检测、文本内容提取、面部识别等31个视觉实战项目,助力快速学校计算机视觉。

下载3:OpenCV实战项目20讲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OpenCV实战项目20讲即可下载含有20个基于OpenCV实现20个实战项目,实现OpenCV学习进阶。

交流群

欢迎加入公众号读者群一起和同行交流,目前有SLAM、三维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计算摄影、检测、分割、识别、医学影像、GAN、算法竞赛等微信群(以后会逐渐细分),请扫描下面微信号加群,备注:”昵称+学校/公司+研究方向“,例如:”张三 + 上海交大 + 视觉SLAM“。请按照格式备注,否则不予通过。添加成功后会根据研究方向邀请进入相关微信群。请勿在群内发送广告,否则会请出群,谢谢理解~

我为什么读博, 以及我为什么不读博?这是个问题!相关推荐

  1. 【学术相关】现阶段硕士的困境:读博没信心,不读还闹心

    1 找工作好难 偶然间听人感慨:为什么找工作这么 TM 难? 估计这是个世纪难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大家也都差不多,遇不到合适的岗位. 昨天一个同学和我说:我准备读博了,申请已经提交了,和他多聊了一会, ...

  2. 读博和不读博的理由是什么?

    是否读博.读博有多难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最近,一个 reddit 热帖再次点燃了大家的讨(tu)论(cao)热情. >>>> 为什么不应该读博? 这位博士生分享了他在「博士之旅 ...

  3. unix c线程同步的三种方法:互斥量、读写锁以及条件变-xhb8413-ChinaUnix博客

    unix c线程同步的三种方法:互斥量.读写锁以及条件变-xhb8413-ChinaUnix博客 unix c线程同步的三种方法:互斥量.读写锁以及条件变 2012-03-30 14:42:38 分类 ...

  4. 计算机硕博连读最快几年,硕博连读读几年才能毕业

    一.硕博连读读几年 硕博连读一般为5年,前两年为硕士学习,后三年为博士阶段. 硕博连读是指从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遴选出具备条件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后,确定为博士生的方式. 二 ...

  5. 经济学硕士读计算机博士,纠结留美申博士还是读硕士?多专业硕博同申,9所大学来了offer...

    原标题:纠结留美申博士还是读硕士?多专业硕博同申,9所大学来了offer 申请博士对软件背景极为看重,只有优异的硬件条件也不能保证能得到教授们的青睐,所以申请难度一般比较搭.今天的案例就是学子跨专业申 ...

  6. 博客秘诀:超人气博客是怎样炼成的(提升博客人气不可不用的绝招)

    博客秘诀:超人气博客是怎样炼成的(提升博客人气不可不用的绝招) 基本信息 原书名: ProBlogger: Secrets for Blogging Your Way to a Six-Figure ...

  7. 树木根际微生物、树木-真菌互作研究方向博后和出站博后

    文章目录 树木根际微生物.树木-真菌互作研究方向博后和出站博后招聘 一.研究方向 二.应聘条件 三.提交材料 四.工资待遇 五.平台优势 六.交通优势和文化氛围 七.研究概况及成果 八.联系方式 猜你 ...

  8. linux pdf 宋宝华,51CTO博客-专业IT技术博客创作平台-技术成就梦想

    原创 宋宝华 Linux阅码场 2018-04-10 前言 网上关于BIO和块设备读写流程的文章何止千万,但是能够让你彻底读懂读明白的文章实在难找,可以说是越读越糊涂!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 ...

  9. 南航计算机学院考博难么,考博难不难?考博难不是考研难?

    近年以来,随着本科.硕士研究生不断扩招的缘故,越来越多的博士研究生反应--考博越来越难了. 为什么考博会那么难,考博士到底难不难,又难在哪里? 这是许多准考博士学位的考生心里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 那么 ...

  10. 各家博客比较——CSDN、博客园、简书、知乎专栏、Github Page、个人建站

    有一种论调是程序员都应该写一些博客.那么作为转行的小白当然是按照前辈们的尊尊教诲来实行.那么就有会疑问,写博客到底有什么用处.哪些人需要写博客呢? 写博客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们从三个角度看待问题,博主. ...

最新文章

  1. Tensorrt一些优化技术介绍
  2. golang类型断言的使用(Type Assertion)
  3. 单例模式下的懒汉和饿汉模式
  4. 静态变量读取属性文件_一种通过变量插值读取属性的方法
  5. 知识工场 | CN-DBpedia 漫游指南
  6. 诗和远方:无题(五十二)- 写给认识的一个老姐的两只猫
  7. android parcel空指针,android - intent.hasExtra(“ meta”)抛出错误的可包裹异常 - 堆栈内存溢出...
  8. python123测验答案测验3_知到app数学分析3-3测验答案查询服务
  9. 俄罗斯黑客被指攻击本国的工业组织机构
  10. mysql 性能问题_mysql 性能问题
  11. python turtle绘图
  12. 黑群晖docker清理缓存_群晖Docker半洗白 不关机快速修改sn/mac方法
  13. 软考 - 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证好处、报考流程及知识体系
  14. 电脑主板元件判断方法
  15. JS特效一:图片轮播图(JS必须掌握的特效)
  16. namesilo如何使用BTC支付:
  17. 从315晚会曝光网秦谈企业社会责任
  18. java实现消息队列以及延迟消息(队列DelayQueue)
  19. 【共阳极高辉度无频闪调光IC方案FP7125】耐压100V10A LED降压恒流PWM调光芯片 汽车大灯车灯照明/调光电源应用
  20. ( 转)三星有多大?来见识一下三星的另一面

热门文章

  1. 还在使用手写笔记?又或者使用TXT、Word做笔记?NoNoNo,你需要一款合适的电子笔记!
  2. 计算机flash听课记录范文,Flash之《遮罩动画》听课记录
  3. c#_工大租车小系统
  4. MPQ文件系统优化(续)
  5. 网页地址栏?和的意义
  6. 教你设置QQ空间个性签名档
  7. FFmpeg指令行打开usb摄像头(windows)
  8. Softmax回归是什么?(多元逻辑回归)
  9. TI | TM4C123Gx单片机之---ADC笔记
  10. 2014年腾讯实习生招聘最后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