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 免疫生物学考试复习重点:
考试内容:往年 本科生、研究生同卷子
(1) 英文试卷,可中文、英文作答
(2)选择题会蛮细,50道左右,50分,这个是复习的关键
(3)名词解释(50个抽10个)、简答、问答都是原题,一般都能答出来,相当于送分

复习重点:

重点内容资源版入口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43337249/66918718?spm=1003.2166.3001.6637.1

免疫生物学考试复习重点

  1. What specialized feature of the skin, lung, and intestines are useful in keeping microbes at bay?
    (皮肤、肺、小肠的哪些特殊的特征能够有效的对病原菌产生反应?)
    答:固有免疫系统内的机体表皮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而机体表皮会提供三道屏障:机械屏障、化学屏障、以及微生物屏障。以下分别以皮肤、肺、肠道为例。
    A.皮肤:机械:上皮细胞紧密排列,空气的流动防止微生物附着
    化学:表皮多层次角质形成细胞分泌:抗菌肽如β-防御素,而这些物质被纳入分泌型细胞器——板层小体,进而被分泌至细胞间隙,形成含有抗菌活性的防水脂层。
    微生物:寄生在皮肤的正常菌群与病原体竞争结合上皮细胞,争夺营养物质等资源。
    B.肺:机械:上皮细胞紧密排列,纤毛定向摆动、纤毛的摆动会使杯状细胞(绿色)分泌的连续的粘液流向外移动,捕获并排出潜在的病原体。
    化学:肺泡Ⅱ型细胞分泌抗菌防御素
    微生物:暂无
    C.肠道:机械:上皮细胞紧密排列,流体的流动防止病原体附着
    化学:低PH环境以及含有的酶如胃蛋白酶,能起到杀菌抑菌作用;潘氏细胞分泌:α-防御素、抗微生物凝集素等。
    微生物:正常菌群与病原菌竞争资源,以及肠道益生菌的作用。
    皮肤:
    物理屏障:上皮细胞紧密排列,空气流动防止微生物附着
    化学屏障:多层角质形成细胞分泌β-防御素和cathelicidins,这些物质被纳入分泌型细胞器-板层小体中,进而被分泌到细胞间隙,形成含有抗菌活性的防水脂层。
    微生物屏障:寄生在皮肤的正常菌群可以与病原体竞争结合上皮细胞,争夺营养物质等资源。
    肺:
    物理屏障:上皮细胞紧密排列,纤毛定向摆动,使得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连续外流,捕获并排除潜在病原体。
    化学屏障: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II型上皮细胞产生和分泌抗菌防御素和Cathelicidin;
    肠道:
    物理屏障:上皮细胞紧密排列,流动的液体防止病原体附着
    化学屏障:低PH环境以及含有的酶(胃蛋白酶)起到杀菌作用;潘氏细胞分泌α-防御素、抗微生物凝集素(RegIII)、Cathelicidins
    微生物屏障:正常菌群与病原微生物竞争资源,以及肠道益生菌的作用。

  2. Complement proteins are present in the blood plasma in healthy people. Why does complement only become activated in the presence of infection.
    题:补体蛋白存在于健康人的血浆中,为什么只有在有侵染的存在下补体蛋白才会 被激活?
    答: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体内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而补体系统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由补体分子、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等30余种糖蛋白组成。补体蛋白基本属于蛋白酶原,因此其本身并没有活性,但是在人体内会自发的缓慢的水解为蛋白酶。因此还需要补体调控蛋白来进行补体蛋白失活以及活化的调控
    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的细胞表面存在一些补体调解蛋白能够调控补体使补体处于非活化状态:
    DAF作为加速衰变因子促进正常情况下补体蛋白的衰变,CR1可以通过结合C3b从而抑制C3转化酶的形成,I因子可以将C3b切割成没有活性的iC3b,同时MCP分子辅助这一过程,最终导致C3转化酶的形成被抑制,H因子加速C3转化酶的水解,CD59可以防止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1> CR1、DAF、H因子、MCP可以取代Bb与C3b结合,抑制C3bBb C3转化酶的形成,还会招募I因子裂解C3b形成无活性的iC3b,抑制补体激活过程。
    2> C1抑制物C1INH与活化的C1r、C1s结合,使其与C1q分离,抑制C1复合物的形成。
    3> DAF、C4BP、CR1取代C2a与C4b结合,抑制C4b2a的形成,并招募I因子裂解C4b形成无活性的iC4b。
    4> CD59抑制膜攻击复合物MAC的形成。
    在感染情况下,通过级联酶促反应被激活,产生生物学活性产物,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激活补体系统
    (1)经典途径
    (2)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3)C3替代途径
    由于主要是酶促反应,因此会级联放大,一旦有病原体入侵,补体系统被激活,能够活化出大量的补体,同时在补体系统的激活中P因子起着稳定C5转化酶及提高C3转化酶切割C3的能力,正常促进补体的激活,最终通过补体的作用应对侵染。

补体蛋白基本都属于蛋白酶原,因此其本身并没有活性,但是在人体中会缓慢地水解为蛋白酶,因此还需要补体调控蛋白来进行补体蛋白的失活及活化的调控。
正常情况下:机体会产生一些补体调控蛋白,补体蛋白相互作用,使补体处于非活化状态,如:
(1)C1-INH C1抑制物C1INH与活化的C1r、C1s结合,使其与C1q分离,抑制C1复合物的形成
(2)C3转换酶形成的调节:CR1、DAF、H因子、MCP可以和C3b结合,防止C3b与Bb结合形成转化酶,还会招募I因子裂解C3b成无活性的iC3b;C4BP DAF CR1取代C2a与C4b结合,抑制C4b2a的形成,并招募I因子裂解C4b形成iC4b
(3)C5转化酶形成的调节 CR1、H因子取代C3b,并辅助I抑制裂解C3b
(4)膜攻击复合物的调节:CD59抑制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感染情况下:L通过3条途径来激活补体系统
(1)经典途径:
(2)MBL途径
(3)C3替代途径
通过酶促反应级联放大,一旦有病原体入侵,补体系统会被激活,能够活化出大量补体
补体系统激活种P因子起着稳定C5转化酶以及提高C3转化酶切割C3的能力,正常促进补体的激活,通过补体作用应对侵染。

3.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uses two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identify pathogens: recognition of nonself and recognition of self. (a) Give examples of each and discuss how each example contributes to the ability of the organism to protect itself from infection. (b) 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se different strategies?

(a)
1)识别“非己”:消灭外来病原体,保护宿主
固有免疫分子
1.固有免疫分子
a溶菌酶:上皮细胞或吞噬细胞分泌,存在于细胞分泌液中,如唾液,鼻粘液,乳汁中,水解细菌肽聚糖中的乙酰基,从而暴露脂类双分子层,细菌溶解,尤其对G+细菌有效。
b抗菌肽:上皮细胞或吞噬细胞分泌在组织中,以无活性状态存在,在机体受到感染时,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成为有活性的抗菌肽。分为三种类型:Defensins,Cathedicidins,Histatinsc.
模式识别受体
2.模式识别受体(PRR):
对病原体表面的PAMP的识别,进而引发各种效应如信号转导等。eg.吞噬细胞表面表达TLR样受体,TLR样受体识别病原体PAMP,如TLR4识别LPS,激活NFkB、IRF、AP-1等转录因子,进而诱导炎性因子、I型IFN的表达,杀伤病原体,保护宿主。
a.可溶性受体sPRR:如甘露聚糖凝集素、C反应蛋白、脂多糖结合蛋白LBP
b.膜结合吞噬型受体:PRR(清道夫受体、补体受体、Fc受体,fMLP受体)
c.膜结合信号型受体:TLR Toll样受体:识别PAMP/DAMP传递活化信号。TLR3识别双链RNA,TLR-7,8识别ssRNA,TLR-9识别CpGDNA;
d.胞浆信号受体:1.NLRs :NOD样受体 NOD1/2诱导细胞因子产生,二聚化招募RIPK2,活化NFKB;NLRP3还可以导致pro caspase-1 自激活而发生细胞焦亡 2.RLRs:RIG-I样受体:RIG-I感知ssRNA,MDA-5感知dsRNA,cGAS感知dsDNA,
NK细胞的活化性受体:
MHC-1分子不存在细胞表面时,NK细胞的活化性信号占优势,进而发挥杀伤功能,诱导NK细胞分泌颗粒物质诱导凋亡。处于损伤或应激状态的细胞会又到自身配体的表达,使NK细胞活化性信号增强,活化NK细胞,发挥杀伤功能。
2)识别“自己”: 可以保证在不杀伤自体正常细胞的前提下,有效的杀伤外来病原体。

  1. NK细胞抑制性受体:宿主细胞表面存在MHC-1分子时,当NK细胞上抑制性受体与MHC-I分子结合时,抑制了活化受体,抑制NK细胞的功能,不损伤宿主细胞
  2. 补体调控蛋白:如对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调节。当补体分子结合自身正常细胞后会有相关补体调控蛋白阻止补体系统对自身正常细胞的伤害。eg.补体的关键组分是血清蛋白C3,能够粘附在自体和微生物细胞上,进一步发挥其效应功能。当C3转化酶出现在自体细胞上时, DAF、CR1、H因子、I因子的补体调控蛋白,抑制 C3转化酶的形成,并将C3b降解为无活性的。进而抑制补体激活过程,保护宿主细胞。

答案:
a膜结合吞噬型受体:巨噬细胞通过甘露糖受体,补体受体,脂质受体等识别细菌表面,介导捕获和呈递抗原。
b.TLR:Toll样受体,仅识别表达在病原微生物上高度保守的结构基序,通过识别结合PAMPs/DAMPs,传递活化信号,诱导表达。例如TLR识别dsRNA,诱导IFN基因表达。
c.NLRs :NOD1/2诱导细胞因子产生,二聚化招募RIPK2,活化NFKB。
d.RLRs:检测胞质中的RNA(dsRNA,ssRNA)
h.NK细胞的活化性受体:MHC-1分子不存在细胞表面时,NK细胞的活化性信号占优势,进而发挥杀伤功能,诱导NK细胞分泌颗粒物质诱导凋亡。处于损伤或应激状态的细胞会又到自身配体的表达,使NK细胞活化性信号增强,活化NK细胞,发挥杀伤功能。

2)识别“自己”: 可以保证在不杀伤自体正常细胞的前提下,有效的杀伤外来病原体。

  1. NK细胞抑制性受体:宿主细胞表面存在MHC-1分子时,当NK细胞上抑制性受体与MHC-I分子结合时,抑制了活化受体,抑制NK细胞的功能,不损伤宿主细胞

  2. 补体调控蛋白:如对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调节。当补体分子结合自身正常细胞后会有相关补体调控蛋白阻止补体系统对自身正常细胞的伤害。eg.补体的关键组分是血清蛋白C3,能够粘附在自体和微生物细胞上,进一步发挥其效应功能。当C3转化酶出现在自体细胞上时, DAF、CR1、H因子、I因子的补体调控蛋白,抑制 C3转化酶的形成,并将C3b降解为无活性的。进而抑制补体激活过程,保护宿主细胞。
    Disadvantage:
    1、识别的局限性 :固有免疫应答中PRR对PAMP的识别是非特异性的,且识别种类和多样性有限。当病原体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获得编码宿主自身标志的基因后,可保护他们不受宿主的识别和破坏。
    PAMPs是病原体表面上非特异的结构,固有免疫识别不具有特异性,其攻击性较弱,免疫应答有局限。已发现很多"盗窃身份"的例子,病原体可以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获得编码宿主自身标志的基因,从而保护它们自己不被宿主细胞识别和破坏。
    2、机体的交叉反应性 :识别非己与识别自己过程相互交叉,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将机体的正常细胞当作异己成分,对其进行攻击导致正常细胞的死亡,例如自身免疫病,发生交叉反应对自身造成杀伤。
    3、机体本身的突变:宿主细胞或病原体发生突变,表达会引起对自身的免疫应答或者免疫应答低下。突变主要集中在1)补体调控蛋白的突变,可能是表达异常或缺陷。2)MHC-I类分子表达异常或缺陷。识别非我的分子突变,则会导致不能够有效的识别病原体,造成免疫系统的缺陷。识别自我的分子突变,则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将可能攻击自身。

  3. There are two kinds of MHC molecules: class I and class II. (a) What role do MHC molecules have in the activation of antigen-specific T cells? (b) Explain how the peptide-binding region of MHC class I and class II molecules can be so similar, even though one if encoded by a single gene and the other is encoded by two different genes. © Beside interactions with the T-cell receptors, which additional interactions made by MHC molecules with T cells help to functionally distinguish between antigens presented by MHC class I and MHC class II molecules?
    (有两种MHC分子:I类和II类。(A)MHC分子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中起什么作用?(B)解释MHC I类和II类分子的肽结合区如何如此相似,即使一个是由单个基因编码的,而另一个是由两个不同的基因编码的。©除了与T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外,MHC分子与T细胞的哪些额外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在功能上区分MHC I类分子和MHC II类分子呈递的抗原?)
    (a)在活化T细胞的过程中,MHC分子负载抗原肽呈递给TCR,并与共受体相结合,作为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b)MHC-I由α1、α2、α3、β2m4个结构域组成,α1/α2形成肽结合槽,α3/β2m形成lg样结构域。MHC-II由α,β链4个结构域组成异二聚体,α1/β1形成肽结合槽,α2/β2形成lg样结构域。Lg样结构域只起到支架作用,不参与肽段的结合。TCR只与肽结合槽相互作用,而每个MHC分子的肽结合槽由8条反向平行的β折叠链与2条平行的α螺旋组成。所以MHC I类和II类分子的肽结合区非常相似。
    (c)不同类型的MHC分子结合不同的共受体, MHC-I类分子结合CD8分子,激活MHC-II分子结合CD4分子。

5.Mutation produced during affinity maturation are initially generated randomly by the action of AID, and yet eventually amino acid changes to the antibody are clustered to the three CDRs in the V regions. (a)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tion of the CDRs and the V(D)J junctions? (b) How might randomly generated mutations in DNA lead to an enrichment of mutations that are restricted to the CDRs after an immune response?
(a)H chain V(variable)基因片段(VH): 编码H chain V区CDR1和CDR2。
H chain D(diversity)基因片段(DH): 编码 H chain V区大部分CDR3,仅存在于重链基因中。
H chain J (joining )基因片段(JH):是连接V和C基因的片段, 编码H chain CDR3中除DH编码外的13个氨基酸和第四FR。
Ig H chain C (constant)区基因(CH):位于J基因片段的下游。
Ig L chain V 区基因
Igκ链基因(Vκ):编码V区CDR1、CDR2和部分CDR3
Igλ链基因(Vλ):编码V区CDR1、CDR2和部分CDR3
(b)框架区(FR)是高度保守,而在CDR区(也叫高变区)是多变的。CDR区为抗原结合区,为了识别多样抗原,发生大量的突变。在识别抗原时,V区(CDR区)导入点突变,具体:AID是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酸脱氨酶,仅表达于B细胞,它通过在DNA上产生U:G错配,将位于单链DNA上的C转变成U,触发Ig类别转换、基因转换和体细胞高频突变。免疫应答后,VH和VL基因重排,然后在热点区域发生突变,增强抗原结合性的突变会被选择,进而改变蛋白质结构,更好地结合抗原,这些突变B细胞更易产生亲和力成熟。这些高频突变位点在CDR中趋于成簇,而那些沉默突变则分散在整个V区。
(b)框架区(FR)是高度保守,而在CDR区(也叫高变区)是氨基酸多变的。CDR区为抗原结合区,为了识别多样抗原,发生大量的突变。在识别抗原时,V区(CDR区)导入点突变,具体:AID是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酸脱氨酶,仅表达于B细胞,它通过在DNA上产生U:G错配,将位于单链DNA上的C转变成U,触发Ig类别转换、基因转换和体细胞高频突变。免疫应答后,VH和VL基因重排,然后在热点区域发生突变,增强抗原结合性的突变会被选择,进而改变蛋白质结构,更好地结合抗原,这些突变B细胞更易产生亲和力成熟。这些高频突变位点在CDR中趋于成簇,而那些沉默突变则分散在整个V区。

6.Many of the proteins encoded within the MHC exist in the population in multiple forms, or allelic variants. (a) What genetic events give rise to this variation and what are its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b) In some cases, particular combinations of alleles of the different MHC genes are found to be present at a far higher frequency than chance would predict. What a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that might explain this finding?
(a)MHC分子具有多基因性,多态性以及共显性的特征,多基因型是指MHC复合体含有多个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基因,这些基因联系在一起;多态性是指在基因水平上一个物种内某个基因具有多种变异体,即具有多个等位基因。MHC 复合体是迄今已知人体最复杂的基因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因此,多基因性和多态性共同决定了MHC分子的高度多样性。共显性则是指一个个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相同座位上的两个等位基因都能在表现型中表达,因此增加了MHC分子的多样性。
功能:MHC分子的高度多样性是对付病原体的免疫逃逸的策略。MHC分子的多样性扩大了细胞所能呈递的抗原肽种类。在进化过程中物种可以应对不同病原体的袭击,不同的MHC分子可以呈递病原体不同的多肽,个体对病原体的敏感性不同,使得某个群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提高,不会发生所有个体都易感同一种病原体的情况,有利于生存和进化。多态性的优势是提高人群整体对感染 的抵抗力,阻止感染在全人群中扩散。多基因和共显性则进一步扩大了个体免疫应答的范围

(b)多样性可能的机制:环境压力诱导可以操纵MHC分子的分布,在某一些人群中某种MHC分子会特别高表达,而某一些人群中的MHC分子的表达特别低。例如在潜在致死性疟疾中存活下来的人与其具有的HLA-B53等位基因是密切相关的,HLA-B53一个促进疟疾康复的基因,这种基因在多发疟疾的西非人群中非常普遍,而在疟疾少发的其他地方则很少。

  1. 描述磷脂酶C-y如何被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激活。
    1)早期活化—TCR交联
    TCR结合抗原肽—TCR构象变化—钙离子浓度升高—PTK激活
    2)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化和级联反应
    ①PTK活化:
    ②PLC-γ活化:
    ③DAG引起PKC激活和转录因子的活化

8.B-cell development in the bone marrow shares many features with T-cell development in the thymus. (a) What are the two major goals of lymphocyte development? (b)Discuss the ordered steps of receptor rearrangement in B and T cells, drawing the parallels between the two cell types. ©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pre-B-cell receptor and the pre-T-cell receptor? (d) Why do T cells develop in the thymus and B cells develop in the bone marrow?

(a)淋巴细胞发育的主要目标:自身耐受性;抗原特异性。
B cell:

T cell:

c) pre-BCR:抑制另一条重链基因的重排(等位基因排斥),确保每个细胞只表达一种特异性抗体。促进B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刺激轻链基因的重排。
pre-TCR:抑制另一条β链基因的重排(等位基因排斥),促进T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刺激α链基因的重排。是调控TCR基因表达及CD4和CD8表达的重要原件
d)T细胞在胸腺发育的原因:
1.胸腺为T细胞提供了发育的场所和组织微环境,并胸腺的信号因子相互作用,例如大量的淋巴样祖细胞在胸腺中接受Notch信号,发育成T细胞系,而不能向B细胞系发育。
2.T细胞具有双识别限制性,这决定了T细胞只有在胸腺中才能发育成熟。因为胸腺的上皮细胞提供了MHC class II 和 MHC class I 分子并提呈了自身抗原肽,由于T细胞的双识别,只有与这些分子作用的T淋巴细胞才能存活,对于自身耐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3.胸腺髓质的细胞表达Aire基因,在其作用下,只限制在组织中表达的基因也可以在髓质中表达,介导了T细胞的阴性选择,凡能以其TCR识别胸腺基质细胞表面MHC : self-peptide并显示高亲和力(strong)的Tcell 克隆,可发生细胞凋亡而导致克隆删除,只有那些与MHC : self-peptide呈现低亲和力的T cell克隆才能被留下,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T cells,是机体免疫系统不致于与自身肽段起反应的一个保护性机制。
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的原因:
1.骨髓的基质细胞可以分泌粘附因子与发育中的淋巴细胞前体发生作用,指导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2.趋化因子CXCL12可以吸引淋巴样祖细胞骨髓基质。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分泌一些可溶的或者是膜结合型的细胞因子或者是趋化因子使得B细胞可以在骨髓中进行增殖。
3.骨髓中只有与自身抗原呈较弱的B细胞才可以被保留下来增殖分化。
以上原因决定了B细胞只能在骨髓中发育,T细胞只能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9.Discuss the process of positive selection of T cells in the thymus. (a) Where does it take place? (b) What are the ligands? © When (at what stage) during T-cell development does positive selection occur? (d) Describe how the choice between expression of the co-receptor-CD4 or CD8-occurs, and identify any known regulators of this process.
a)T cell 是在胸腺的皮质区(皮髓交界处进行阳性选择的)
b) self-peptide: self-MHC complex
c) 发生在CD4、CD8双阳性T细胞阶段。
d) 进入阳性选择期,T细胞同时表达CD4CD8协同受体分子,成为双阳性T细胞。双阳性T细胞成功与胸腺基质细胞呈递抗原肽-MHC复合物结合后,双阳性T细胞首先转化为CD4+CD8low的细胞,如果与T细胞结合的是MHC2-抗体肽复合物,T细胞将会进一步表达CD4而停止表达CD8成为CD4T细胞,如果与T细胞结合的是MHC1-抗原肽复合物,T细胞将会重新表达CD8从而成为CD8阳性的T细胞。
调节这一过程主要的调节因子有Thpok,RunX3,FoxP3。
Thpok,RunX3是转录因子,T细胞受体信号对CD4和CD8的调控选择是通过控制两个转录因子,ThPOK和Runx3的表达来实现的。ThPOK在双阳性淋巴细胞中不表达,但发育过程中CD4+CD8low阶段时的强T细胞受体信号会诱导它的表达。ThPOK反过来抑制Runx3的表达,
如果TCR信号较强,持续时间较长,Thpok转录因子在CD4+CD8low是转录,CD4表达上升CD8表达下降,形成CD4阳性细胞,并表达相应细胞因子。
如果TCR signal信号不长,持续时间较短,ThPOK不被诱导,Runx3得以表达,CD8表达上升CD4表达下降,形成CD8阳性细胞,介导杀伤作用。
如果TCR信号很强(大于CD4细胞形成信号),但是又未引起删除,则诱导FoxP3的表达,最终形成Treg细胞。

  1. T-cell activation requires that the naïve T cell find and interact with an antigen-presenting cell:(a) What different molecules are involved in these processes? (b) What consequences would you expect if these molecules were deficient in an individual? ©What scope do these molecules offer for the design of anti-inflammatory or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a)黏附分子:TC表面的黏附分子与APC表面分子相互作用,二者紧密结合起始TC的活化。
    三个信号:
    (1)TCR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作为第一信号活化TC;
    (2)共刺激信号:APC表面的B7分子与T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受体CD28结合提供第二信号,促进TC的生存;
    (3)APC分泌细胞因子如IL-6, IL-12, IL-4, TGF-β作为第三信号,刺激TC分化称为不同的效应TC
    (b)What consequences would you expect if these molecules were deficient in an individual?
    (1)黏附分子缺失:TC与APC之间不能形成细胞突触,无法起始TC的活化;
    (2)MHC分子或者TCR缺失:TC失去特异性,无效应功能
    (3)共刺激信号缺失:失活的无能TC
    (4)细胞因子缺失:TC不能分化成正常的亚群
    (c)用抗体或小分子来阻断黏附分子,如LFA-1;阻断共刺激信号B7,如CTLA-4与B7竞争CD28中和炎性细胞因子,阻止TC的活化。

  2. Describe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activation of naive B cells by a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By what mechanisms do T cells provide help to B cells in the humoral response?
    (1)胸腺依赖的抗原使BC活化需要两个条件:
    ①Bc与ThC识别相同的抗原不同表位;
    ②Tc会产生膜结合型和分泌型的细胞因子传递信号活化Bc。
    (2)
    ①Th细胞与B细胞识别同一抗原的不同表位,Th细胞向B细胞提供抗原信号;②Th表面CD40 ligand和Bc表面的CD40相互作用,产生共刺激信号;
    ③Th会分泌一些效应性分子活化:IL-4
    ④Th辅助Bc发生亚型转换,分泌抗体。

  3. What is meant by the term linked recognition?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process for immune tolerance?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for specificity?
    (1)连锁识别:Th细胞和B细胞必须识别同一抗原的不同表位,这样Th细胞可以激活B细胞,称连锁识别。
    (2)保证自身耐受性,由于连锁识别,只有在自身反应性Tc和自身反应性Bc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够引起免疫应答,而这种概率极低。
    (3)增强了特异性,只有识别同一抗原的Th细胞,才能辅助Bc活化,发生亚型转换,而不同的Th细胞,不能辅助Bc活化。

名词解释50个
Immunology: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Jenner 1796年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举世闻名的牛痘疫苗接种实验,标志着免疫学的开始。机体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自身免疫病。免疫学派生出许多独立的分支学科,例如分子免疫学、免疫生物学和免疫遗传学等。

Immunobiology:免疫生物学,研究免疫现象的生物学基础的免疫学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研究生物种系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的确定、结构和功能,探索免疫系统及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效应,以及免疫调节机制的学科,是用生物学规律解释免疫现象。免疫生物学与多个生物学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互相交叉、渗透,进一步推动了免疫生物学的发展。

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淋巴循环网络组成。免疫细胞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前往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人体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自身稳定。

Immune response:免疫应答,是免疫细胞和分子针对外源生物性物质所产生的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免疫系统各部分生理功能的综合体现,包括了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通过有效的免疫应答,机体得以维护内环境的稳定。分为两大类型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又称之为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具有,针对病原的入侵迅速应答,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因与病原微生物的反复接触而改变。特点: 1、遗传性,2、迅速应答,3、无记忆,4、泛特异性。组成:固有免疫系统由物理、生物和化学屏障、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的体液分子和固有免疫细胞组成。

adaptive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又称之为获得性免疫 或特异性免疫.机体在被外来抗原免疫后所获得的抗原特异性免疫状态。当机体再次遇到该抗体时将能做出更为迅速而有效的免疫应答。特点:1、抗原特异性;2、机体获得性,特异性;3、多样性;4、记忆性。组成:组成细胞是T和B细胞。

Cell-mediated immunity:细胞介导的免疫,或称之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是指任何有抗原特异性T细胞发挥主要作用的获得性免疫应答。通常是指不能通过血清抗体转移给未免疫个体的所有获得性免疫,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对应于体液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细介导的胞免疫主要参与对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及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等调节。

Humoral Immune Response:体液免疫应答,是指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可以通过转移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而进入未免疫的个体体内。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B细胞介导,B细胞分泌的抗体执行。B细胞应答的第一步是BCR对抗原的特异识别及两者的结合,启动B细胞激活信号。此信号被传导入胞内,在协同刺激分子产生的第二信号的作用下诱导细胞激活、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或记忆细胞。体液免疫应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重要机制。

C-reactive protein (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与磷酸胆碱结合的急性期蛋白,磷酸胆碱是肺炎链球菌C型多糖的组成成分,因此称为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可以与多种不同的细菌结合,并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并且C反应蛋白不结合在哺乳动物的组织上,故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Opsonization:调理作用,又称调理素作用,即通过改变病原体或其他颗粒的表面,从而使其易被吞噬细胞摄取。抗体和补体是胞外菌发生调理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的破坏作用。调理素(如抗体和补体成分)与病原体或其他颗粒抗原结合,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Fc受体或补体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调理吞噬作用可能是机体抵御全身性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机制之一。

Phagocytosis:吞噬作用,即由细胞对颗粒性物质的内化作用。一般来说,吞噬细胞是指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或DC,而颗粒物质则是它们摄入并破坏的细菌。这些被吞入的物质是包含在囊泡中的,即吞噬小体,随后吞噬小体与一个或多个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破坏病原体并将其降解为小分子。溶酶体的吞噬作用可保护细胞免受细菌与病毒等的侵染, 是细胞的防御功能所必需的。

Inflammatory response:炎症反应,一般是指机体损伤、受感染或发生局部免疫应答时引起的组织液、血浆蛋白和白细胞向受损部位的积聚,具有诱导凝血,促进损伤修复功能,也称为炎症。症状:红,肿,热,痛。通常来说,炎症是机体的一种抗病反应,是对机体有利的,例如炎性充血,能使表面组织得到较多的氧、营养物质和守卫物质,但有时也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PAMPs/PRRs: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是用来定义那些与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结合的受体。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是一类或一群特定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且对病原体生存和致病性必要的分子结构,不存在于人类。其可被固有免疫细胞所识别,是宿主固有免疫识别的分子基础,病原体的标志,代表着对机体的威胁,因此又被称为“危险信号”。模式识别受体是一类主要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非克隆性分布、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的识别分子。是免疫系统用于PAMPs的配体。PRR与PAMP结合后引起迅速的反应,进入效应阶段。

draining lymph nodes:引流淋巴结,指所有位于感染部位下游的淋巴结,因而可以通过淋巴系统接受来自感染部位的抗原和微生物,是抗原反应部位,第一个接触抗原的淋巴结,小结状包膜化的淋巴组织。由于在免疫反应中扩大,可以被触诊,因此最初被叫做 swollen glands.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携带有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该受体识别包被在靶细胞表面的抗体恒定区,从而杀伤细胞。大多数ADCC有NK细胞介导,其细胞表面表达有Fc受体FcγRIII或CD16分子,分泌穿膜素杀死细胞。在抗体介导的ADCC作用的发生过程中,抗体只能与靶细胞上的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而NK细胞等效应细胞可杀伤任何已与抗体结合的靶细胞,故抗体与靶细胞上的抗原结合是特异性的,NK细胞等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Fc receptors:Fc受体,是免疫球蛋白同种型Fc段的受体,细胞膜表面能与IgFc片段结合的受体,主要结合抗体活化NK细胞,杀死靶细胞。可结合IgG、IgA、IgE的Fc片段的受体分别称为FcγR、FcαR和FcεR. 具有捕捉抗原,为免疫反应调节的细胞而发挥作用以及帮助肥大细胞释放出引起“即发型”过敏症因子等作用。具有Fc受体细胞一般有B细胞、杀伤细胞、巨噬细胞。

Chemokines:能使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小分子细胞因子,统称为趋化性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目前已知的趋化因子有50余种,几乎所有的趋化因子均含有4个半光氨酸并形成2个内部的二硫键。主要功能是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感染部位,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趋化运动是指细胞向高浓度刺激物方向的定向运动。分为四类:C,CC,CXC,CX3C.

CKs:)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各自特异性的受体影响自身及其他细胞的行为, 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免疫应答、诱导细胞凋亡、参与炎症反应等功能,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三种作用方式:自分泌方式,旁分泌方式和类分泌方式。

CAMs:细胞粘附分子,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附着的分子的总称。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粘素.特点:CAM大多为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表面。以配体-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导致细胞与细胞间、细
胞与基质间或细胞-基质-细胞之间的粘附,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活化和信号转导过程,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的伸展与运动有关;参与炎症、血栓形成、肿瘤转移、创伤愈合等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

CD:血细胞发育分化和免疫细胞的标志分子,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表达于白细胞、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细胞膜表面的一类跨膜糖蛋白,含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还广泛分布于非造血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McAb所识别的膜分子交叉比较之后统一命名,统称为CD。

Somatic hypermutation:体细胞高频突变,B细胞在对抗原产生应答时,其重链和轻链的V区DNA序列要发生体细胞高频的点突变,从而产生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其中有些是与抗原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的。这也增强了抗体应答的亲和力这些突变只影响体细胞,不会通过胚系细胞遗传给后代。具有突变频率特别高,点突变的位置不局限于CDR,但在CDR中多见,出现于次级淋巴器官的生发中心,主要发生于二次免疫应答等特点。
TD antigens:胸腺依赖性抗原,某些抗原只能在具有T细胞的个体中诱导产生应答,这些
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或TD抗原。如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TD抗原。 TD-Ag 活化成熟的 B 细胞,诱导产生 lgG 类抗体,能引起回忆应答。同时也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先天性胸腺缺陷和后天性T细胞功能缺陷的个体,TD-Ag诱导其产生抗体的能力明显下降。

Isotype switching:同种型转换或称Ig类别转换是指一个BC克隆在分化过程中VH基因(VDJ)保持不变,而按一定规律与不同的CH基因片段分别发生重排。即最初的重链C区被另外同种型重链区置换,改变了改变了产生抗体所介导的效应功能,即抗体的效应活性,但抗原特异性不变。

Alloreactivity:同种反应性,描述T细胞受到非己MHC分子刺激,可以对识别的同种异体MHC分子产生应答。MLR研究显示大约有占T细胞总数1-10%的T细胞将对从另外一个无关的、同种族的个体的刺激有反应。这种类型的T细胞可对异基因MHC分子等位基因直接识别,称为同种反应性T细胞,其应答被称为同种反应性。

Polygenic:多基因,指MHC包含多个结构和功能相似的I类基因和II类基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既具有多基因性,即功能相同的蛋白质有多个编码的基因位点;又具有多态性,即每个基因位点上都存在多个等位基因。

Polymorphism:多态性,指的是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形态。生物多态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在基因水平上是指一个物种内某个基因具有多种变异体,即具有多个等位基因。MHC复合体是迄今已知人体最复杂的基因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分为MHC-1类基因多态性和MHC-2类基因多态性.

MHC restriction:MHC限制性,是指一个特定T细胞只有当它与特殊的MHC分子结合时才能识别其上的抗原肽。正常情况下,T细胞只有在自身MHC分子存在的前提下,才能识别与自身MHC分子结合的多肽并活化。

Antigen Presentation:抗原呈递,即抗原以抗原肽片段与MHC分子结合的形式展示于细胞表面,然后有T细胞识别以这种方式呈递的抗原。分为外源性抗原呈递过程和内源性抗原呈递过程。外源性抗原呈递过程表达于APC表面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可被相应CD4+T细胞识别结合。内源性抗原呈递过程是指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由CD8+T细胞识别结合。

Positive selection:阳性选择,发育中的DP的T细胞表达的TCR在胸腺皮质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自身肽与自身MHC复合体相互作用,其TCR能识别MHC class I、II : 自身肽,并能与之相互作用的T细胞克隆被选择,分化为SP的T细胞,此即阳性选择。若DP的T细胞的TCR在表面的胸腺皮质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自身肽-自身MHC复合体相互作用以高亲和力结合或不能结合,则DP的T细胞在胸腺皮质中发生凋亡而被克隆清除。阳性选择的生物学意义:赋予成熟的T细胞具有识别、结合self-MHC的能力,使T细胞在识别抗原时显示MHC限制性。

Negative selection:阴性选择, 经过阳性选择的CD4T细胞或CD8T细胞,既包括识别异己抗原的特异克隆,也包括自身反应性克隆,在胸腺中再次经历选择。凡能以其TCR识别胸腺基质细胞表面MHC : 自身肽并显示高亲和力的T细胞克隆,可发生细胞凋亡而导致克隆清除,只有那些与MHC : 自身肽呈现低亲和力的T细胞克隆才能被留下,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即阴性选择。生物学意义: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又称种树耐受,使机体免疫系统不致于与自身组织和自身抗原起反应的一个保护性机制。

Affinity maturation:亲和力成熟,发生高频突变的子代B细胞中,是机体正常存在的一种免疫功能状态,是指在体液免疫应答进程中,针对特异性抗原产生的抗体出现亲和力增强的现象。尤其是再次免疫和以后的免疫中更为突出,平均亲和力高于初次免疫应答。机体的这种功能状态是长期进化和对外界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对机体防御和维持自身免疫监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TI antigens: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一些抗原在T细胞缺陷的个体中能够诱导产生抗体,即在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 T 细胞辅助,这种抗原称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或TI抗原。TI抗原分为两类:TI-I抗原和TI-2抗原。其中TI-1抗原具有固有的B细胞激活作用,而TI-2抗原似乎是通过其表面重复的相同表位与B细胞受体结合并使其交联从而激活B细胞。

Clonal anergy:克隆无能,胚胎期和新生期个体尚未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如果可识别可溶性自身抗原,mIgM-BCR发生较弱的交联,则mIgM表达下降,mIgD表达正常,该B细胞克隆虽进入外周,但对抗原刺激不产生应答。

Clonal deletion:克隆清除,即清除与自身抗原结合的未成熟淋巴细胞,以形成对自身的耐受状态,这是克隆选择学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胚胎期和新生期个体尚未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如果可识别自身多价抗原,mIgM-BCR发生较强的交联,细胞凋亡被清除。克隆清除是中枢耐受形成的主要机制,同时也在外周耐受中存在。

Neutralization:中和作用,特异性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决定簇结合,能够抑制病毒的感染或者抑制毒素分子的毒性,使毒素失去毒性、病毒失去感染敏感细胞能力、毒性酶失去酶活性等,防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这就是所谓的中和,而这种抗体被称为中和抗体,这种失活的过程称为中和作用,在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Central tolerance:中枢耐受,淋巴细胞(T 和B 淋巴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胸腺和骨髓)发育过程中, 尚未成熟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细胞克隆被清除,形成的对某种抗原的无应答状态,当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表现为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性,称为中枢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synapse:免疫突触,T细胞与APC表面粘附分子之间通过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得以紧密接触,形成了一个瞬时性结构,该结构以TCR-MHC-抗原肽三元结构为簇状中心,周围环形分布着粘附分子,称之为免疫突触。免疫突触的形成有助于TC分辨潜在的抗原,提高了TCR 与MHC-抗原肽复合物之间的亲和力,从而启动了TC抗原识别与活化。

Hapten:半抗原,只能被TCR或BCR识别但不能独立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小于T细胞抗原或者B细胞抗原。虽然缺乏免疫原性,但能够作为表位的一部分(或者独立地)与TCR 或者BCR特异结合。半抗原与蛋白质类物质(称为载体)结合可具有免疫原性即成为完全抗原。

Acute-phase response:急性期应答,是感染早期发生在血液中的一系列变化,它包括急性期蛋白的产生以及其他细胞的产生。发生在感染和炎症早期的应答。在TNF-α、IL-1和IL-6等细胞因子作用下,血中出现多种急性期蛋白,且某些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为后面的应答具有一定作用。

Receptor editing:受体编辑,胚胎期和新生期个体骨髓未成熟BC的IgM-BCR与
骨髓细胞膜型自身抗原结合,IgM发生较强的交联,可通过内源性轻链基因重排
的过程而改变其BCR的特性,避免对自身抗原的识别而产生免疫耐受,该过程称
为“受体编辑”。

Allelic exclusion:等位基因排斥,是指在一个杂合子的个体中,对于单个B细胞和一个免疫球蛋白分子来说,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轻链或重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得到表达,这种现象称为等位基因排斥。它也普遍用来描述那些可以表达两种或两种以后说那个受体的细胞只表达一种特异性受体的情况。

Co-stimulatory molecules:共刺激分子,淋巴细胞的增殖不仅需要与抗原结合,而且还需要协同刺激信号。协同刺激信号是与抗原称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B7.1和B7.2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的结合而传递给T细胞。B细胞共刺激分信号则来自于共同病原体组分如LPS、补体片段或表达与抗原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D40配体等。

Gene conversion:基因转换,在鸟类和家兔中,免疫球蛋白受体多样性的主要产生方式是基因转换,即同源的V区假基因(无活性的V基因片段)与一个有活性的、重排的V区基因交换短的核苷序列,产生了额外的抗体特异性。基因转换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在MHC多态性以及免疫球蛋白多样性的产生中比较常见。

Antigen processing:抗原加工,APC首先在感染或炎症局部摄取抗原,然后在细胞内降解抗原并将其加工处理成抗原多肽片段,在以抗原肽-MHC复合物形式表达于APC细胞表面,然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除了多肽以外的所有抗原都必须被加工成多肽段后才能被MHC分子呈递。

Priming:致敏,抗原特异性初始淋巴细胞的致敏发生在抗原以免疫原形式呈递给这些细胞的时候;致敏的细胞将会分化为效应细胞或记忆细胞,后者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以不足以使生物系统产生反应的少量刺激物作用于该系统,却能使其对特定的刺激物产生更为强大的生理响应的现象。如小剂量的脂质炎症因子提高炎细胞对炎症介质的敏感性,从而增强了炎性细胞的浸润和吞噬等功能。

Immunological ignorance:免疫忽视,是一种自身耐受状态,胚胎期和新生期个体尚未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如果可识别可溶性自身抗原,但BCR未发生交联,mIgM继续表达,该BC克隆进入外周具有表达正常的mIgM和mIgD,且与相应的自身组织抗原共存,不引起自身免疫应答。

linked recognition:连接识别,能被B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必须是来源与相同的的抗原(即物理上表位必须是相连的),这样辅助性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确保了自身耐受。BC和Th细胞必须识别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表位( B表位和T表位)才能相互作用。T、B细胞分别识别载体和半抗原,通过相互作用诱导抗体产生。

MLR:混合淋巴反应,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两个无关个体功能正常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时,由于HLAⅡ类抗原不同,由于相互刺激而产生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是判断T细胞功能的一个体外实验模型。在器官移植中,常用于从功能上评价供者与受者间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程度,为选择供者提供依据。

Gene rearrangement:Ig的基因片段在胚系基因中成簇存在,要编码完整的功能性的Ig多肽链必须在这些成簇存在的基因中选择某些基因片段重新进行组合,这一过程称为基因重排.基因重排为抗体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机体能处理不同病原体提供了保证。

lymphocyte homing: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的再循环过程中,淋巴细胞可借助精细的调节机制与正常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回到淋巴和非淋巴组织的过程。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淋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归巢,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如皮肤,肠道粘膜和关节滑膜等炎症部位)迁移.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表面称之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相应的血管地址素的相互作用.

2020中科大免疫生物学复习重点相关推荐

  1. 2020中科大计算机分数线,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录取分数线,中国科大强基计划笔试、面试...

    2020年是强基计划首年,国家教育部取消自主招生,转而将目光投向更具体的基础学科领域,聚集36所双一流高校开展强基计划招生,选拔优秀学生作为人才储备,并辅以细致入微的培养方案,对入选者进行深造培养,以 ...

  2. 2020中科大软件学院linux操作系统分析期末考试题

    前言:csdn上有关中科大孟老师linux操作系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居然是一片空白,考试前两天才知道考试题型,哎,我就填补一下这个空白吧,此试题为回忆版,并无答案. 第一题填空题20分: 如图所示,给了 ...

  3. linux+6.2+期末考试题,2020中科大软件学院linux操作系统分析期末考试题

    前言:csdn上有关中科大孟老师linux操作系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居然是一片空白,考试前两天才知道考试题型,哎,我就填补一下这个空白吧,此试题为回忆版,并无答案. 第一题填空题20分: 如图所示,给了 ...

  4. 2020中科大计算机分数线,2020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中国科技大学是许多学子都向往的大学,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吗?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欢迎阅读参考! 2017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由于2017年中 ...

  5. 中科大DIA复习内容

    DIA复习 第2章 图像数字化 可分离和正交图像变换 图像变换 成像过程:视觉过程.成像变换.成像亮度.视觉系统 采样和量化 空间分辨率越低,区域边界出现方块 图像幅度分辨率越低,图像出现虚假轮廓 量 ...

  6. 科大奥锐实验报告霍尔效应_中科大929半导体物理专业课高分学长考研经验

    推送会和你一起进步哒,记得右上角把我设为星标哦~ 考研经验 3 August 2020 中科大上岸学长 考研途中最重要的是选择 本人参加了2020中科大929半导体物理考研,分数137. 关于半导体物 ...

  7. 中国量子计算再突破!复旦联合中科大给出拓扑量子计算新方法

    10月17日凌晨,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发表在<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杂志上.该研究利用自主创新研发的随机绝热法,首次 ...

  8. 数字图像分析 中科大 2019回忆版考题及复习重点

    本人在考数字图像分析之前,发现一篇博客:数字图像分析 中科大 2017回忆版考题及复习重点 这篇博客对我帮助较大,自己以及身边的小伙伴们都按照这上面的重点进行复习 今天我也考完了这门课,所以也进行一波 ...

  9. 【2021年】中科大研究生-考试题、复习资料汇总(往年真题+复习资料)

    前言 这里主要针对中科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期末考,列表里的资料来自对往年的整理及平时的笔记,有些资料来自老师的答疑,同时参考了3个人的笔记(包括考试题的记录)因此内容还是比较全面的,因为需要排 ...

最新文章

  1. 曾大战LeCun的谷歌女性科学家,刚刚被Jeff Dean开除了!
  2. 动态取得当前程序的版本号
  3. CSS自适应宽度圆角按钮
  4. QNX设置开机启动命令来修改IP地址
  5. 八皇后(信息学奥赛一本通-T1214)
  6. THREEJS - 获取场景中模型数据
  7. 解决磁盘IO紧张的一种方法
  8. FastAPI用户安全性解决方案
  9.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数字IC中的进制问题(原码,反码,补码以及各进制的转换)
  10. winform日历控件
  11. 学习通信原理之——什么是傅立叶级数
  12. Grub Rescue恢复
  13. java换行转义字符串_回车,换行,转义字符“\r”,“\n”是什么关系?
  14. 绵阳现在买房怕房价跌,不买又怕房价涨!到底是跌是涨?
  15. 【Parsec + ZeroTier】校园网内免费远程桌面(支持游戏)
  16. ‘A’与”A”的区别
  17. 全网最全抖音运营攻略
  18. 零伽壹链改案例:区块链赋能供应链应用 新电商逆袭成长
  19. 提问:QQ音乐客户端如何通过访问网址获取内容
  20. 天气预报,邮箱推送,提前预警,告别炎炎夏日下的束手无策

热门文章

  1. 微信小程序】仿京东商品分类界面
  2. php 取整 ceil,php取整函数ceil、floor、round、intval用法区别
  3. Compose - 主题 Theme
  4. iMeta | Sangerbox: 交互式整合临床生信分析平台
  5. 使用过滤器实现自动登录(过滤器filter)
  6. 二、哈希算法和Merkle Tree
  7. logging模块学习
  8. Vue框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怎么用
  9. gradle-8.0-all 快速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10. python转码方法_004-python基础-字符编码与转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