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计算机网络知识
    • TCP的主要特点
    • UDP的主要特点
    • TCP和UDP的区别?
    • TCP三次握手
    • TCP四次挥手
    • 为什么两次握手不可以
    • 为什么不需要四次握手?
    • 为什么 TIME-WAIT 状态必须等待 2MSL 的时间呢?
    • 五层协议框架
    • 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 IP地址分类
    • TCP 和 UDP 分别对应的常见应用层协议有哪些?
      • **1. TCP 对应的应用层协议**
      • **2. UDP 对应的应用层协议**
    • UDP和TCP的数据包长度
    • 保活计时器的作用?
    • TCP 协议是如何保证可靠传输的?
    • TCP的四种拥塞控制算法
    • 什么是粘包
    • TCP 黏包是怎么产生的?
    • 怎么解决拆包和粘包?
    • HTTP状态码
    • HTTP 状态码 301 和 302 代表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 forward 和 redirect 的区别?
    • HTTP 方法有哪些?
    • HTTP报文格式
      • 请求报文
      • 响应报文
    • 说下 GET 和 POST 的区别?
    • 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地址到显示主页的过程:
    • DNS解析的过程
    • HTTP 长连接和短连接

计算机网络知识

TCP的主要特点

  1. TCP 是面向连接的。(就好像打电话一样,通话前需要先拨号建立连接,通话结束后要挂机释放连接);

  2. 每一条 TCP 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每一条 TCP 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

  3. TCP 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通过 TCP 连接传送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并且按序到达;

  4. TCP 提供全双工通信。TCP 允许通信双方的应用进程在任何时候都能发送数据。TCP 连接的两端都设有发送缓存和接收缓存,用来临时存放双方通信的数据;

  5. 面向字节流。TCP 中的“流”(Stream)指的是流入进程或从进程流出的字节序列。“面向字节流”的含义是:虽然应用程序和 TCP 的交互是一次一个数据块(大小不等),但 TCP 把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数据仅仅看成是一连串的无结构的字节流。

UDP的主要特点

  1. UDP 是无连接的;

  2. UDP 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链接状态(这里面有许多参数);

  3. UDP 是面向报文的;

  4. UDP 没有拥塞控制,因此网络出现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对实时应用很有用,如 直播,实时视频会议等);

  5. UDP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6. UDP 的首部开销小,只有 8 个字节,比 TCP 的 20 个字节的首部要短。

TCP和UDP的区别?

TCP 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在传送数据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要释放连接。TCP 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由于 TCP 要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运输服务(TCP 的可靠体现在 TCP 在传递数据之前,会有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而且在数据传递时,有确认、窗口、重传、拥塞控制机制,在数据传完后,还会断开连接用来节约系统资源),这难以避免增加了许多开销,如确认,流量控制,计时器以及连接管理等。这不仅使协议数据单元的首部增大很多,还要占用许多处理机资源。

UDP 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远地主机在收到 UDP 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虽然 UDP 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 UDP 确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一般用于即时通信),比如:QQ 语音、 QQ 视频 、直播等等。

TCP三次握手

参考文章:https://blog.csdn.net/qq_38950316/article/details/81087809

第一次握手:主机A发送位码为SYN=1,随机产生seq number=1234567的数据包到服务器,主机B由SYN=1知道,A要求建立联机;

第二次握手:主机B收到请求后要确认联机信息,向A发送ack number=(主机A的seq+1),SYN=1,ACK=1,随机产生seq=7654321的包;

第三次握手:主机A收到后检查ack number是否正确,即第一次发送的seq number+1,以及位码ACK是否为1,若正确,主机A会再发送ack number=(主机B的seq+1),ACK=1,主机B收到后确认seq值与ACK=1则连接建立成功。

TCP四次挥手


1)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释放数据报文首部,FIN=1,其序列号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
2)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ACK=1,ack=u+1,并且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v,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TCP服务器通知高层的应用进程,客户端向服务器的方向就释放了,这时候处于半关闭状态,即客户端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端依然要接受。这个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整个CLOSE-WAIT状态持续的时间。
3)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在这之前还需要接受服务器发送的最后的数据)
4)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FIN=1,ack=u+1,由于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很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假定此时的序列号为seq=w,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5)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ack=w+1,而自己的序列号是seq=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后,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6)服务器只要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确认,立即进入CLOSED状态。同样,撤销TCB后,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可以看到,服务器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客户端早一些。

为什么两次握手不可以

为了防止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 B,因而产生错误。比如下面这种情况:A 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网路结点长时间滞留了,以致于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段才到达 B。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是 B 收到此失效的链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 A 又发出一次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 A 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

对于上面这种情况,如果不进行第三次握手,B 发出确认后就认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了,并一直等待 A 发来数据。B 的许多资源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如果采用了三次握手,由于 A 实际上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请求,所以不会理睬 B 的确认,也不会向 B 发送数据。B 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 A 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为什么不需要四次握手?

有人可能会说 A 发出第三次握手的信息后在没有接收到 B 的请求就已经进入了连接状态,那如果 A 的这个确认包丢失或者滞留了怎么办?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完全可靠的通信协议是不存在的。在经过三次握手之后,客户端和服务端已经可以确认之前的通信状况,都收到了确认信息。所以即便再增加握手次数也不能保证后面的通信完全可靠,所以是没有必要的。

为什么 TIME-WAIT 状态必须等待 2MSL 的时间呢?

2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 (最大分节生命周期),这是一个IP数据包在互联网上生存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IP数据包将在网络中消失,MSL 在 RFC 1122上建议是2分钟,而源自berkeley的TCP实现传统上使用30秒。

  1. 为了保证 A 发送的最后一个 ACK 报文段能够到达 B。这个 ACK 报文段有可能丢失,因而使处在 LAST-ACK 状态的 B 收不到对已发送的 FIN + ACK 报文段的确认。B 会超时重传这个 FIN+ACK 报文段,而 A 就能在 2MSL 时间内(超时 + 1MSL 传输)收到这个重传的 FIN+ACK 报文段。接着 A 重传一次确认,重新启动 2MSL 计时器。最后,A 和 B 都正常进入到 CLOSED 状态。如果 A 在 TIME-WAIT 状态不等待一段时间,而是在发送完 ACK 报文段后立即释放连接,那么就无法收到 B 重传的 FIN + ACK 报文段,因而也不会再发送一次确认报文段,这样,B 就无法按照正常步骤进入 CLOSED 状态。

  2. 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出现在本连接中。A 在发送完最后一个 ACK 报文段后,再经过时间 2MSL,就可以使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段都从网络中消失。这样就可以使下一个连接中不会出现这种旧的连接请求报文段。

五层协议框架

计算机五层网络体系中涉及的协议非常多,下面就常用的做了列举:

物理层: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点对点的比特流透明传输

数据链路层: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总是在一段一段的链路上传输的,这就需要使用专门的链路层协议

网络层: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节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

传输层:主要任务就是向两台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功能:完成了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

具体实现:首先,每台主机都会在自己的 ARP 缓冲区中建立一个 ARP 列表,以表示 IP 地址和 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当源主机需要将一个数据包要发送到目的主机时,会首先检查自己 ARP 列表中是否存在该 IP 地址对应的 MAC 地址:如果有,就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这个 MAC 地址;如果没有,就向本地网段发起一个 ARP 请求的广播包,查询此目的主机对应的 MAC 地址。此 ARP 请求数据包里包括源主机的 IP 地址、硬件地址、以及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网络中所有的主机收到这个 ARP 请求后,会检查数据包中的目的 IP 是否和自己的 IP 地址一致。如果不相同就忽略此数据包;如果相同,该主机首先将发送端的 MAC 地址和 IP 地址添加到自己的 ARP 列表中,如果 ARP 表中已经存在该 IP 的信息,则将其覆盖,然后给源主机发送一个 ARP 响应数据包,告诉对方自己是它需要查找的 MAC 地址;源主机收到这个 ARP 响应数据包后,将得到的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和 MAC 地址添加到自己的 ARP 列表中,并利用此信息开始数据的传输。如果源主机一直没有收到 ARP 响应数据包,表示 ARP 查询失败。

IP地址分类

功能: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IP 地址编址方案将 IP 地址空间划分为 A、B、C、D、E 五类,其中 A、B、C 是基本类,D、E 类作为多播和保留使用,为特殊地址。

每个 IP 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 ID 和主机 ID。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 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 ID 与其对应。A~E 类地址的特点如下:

A 类地址:以 0 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0~127;

B 类地址:以 10 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128~191;

C 类地址:以 110 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192~223;

D 类地址:以 1110 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为 224~239;

E 类地址:以 1111 开头,保留地址

TCP 和 UDP 分别对应的常见应用层协议有哪些?

1. TCP 对应的应用层协议

FTP:定义了文件传输协议,使用 21 端口。常说某某计算机开了 FTP 服务便是启动了文件传输服务。下载文件,上传主页,都要用到 FTP 服务。

Telnet:它是一种用于远程登陆的端口,用户可以以自己的身份远程连接到计算机上,通过这种端口可以提供一种基于 DOS 模式下的通信服务。如以前的 BBS 是-纯字符界面的,支持 BBS 的服务器将 23 端口打开,对外提供服务。

SMTP:定义了简单邮件传送协议,现在很多邮件服务器都用的是这个协议,用于发送邮件。如常见的免费邮件服务中用的就是这个邮件服务端口,所以在电子邮件设置-中常看到有这么 SMTP 端口设置这个栏,服务器开放的是 25 号端口。

POP3:它是和 SMTP 对应,POP3 用于接收邮件。通常情况下,POP3 协议所用的是 110 端口。也是说,只要你有相应的使用 POP3 协议的程序(例如 Fo-xmail 或 Outlook),就可以不以 Web 方式登陆进邮箱界面,直接用邮件程序就可以收到邮件(如是163 邮箱就没有必要先进入网易网站,再进入自己的邮-箱来收信)。

HTTP:从 Web 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2. UDP 对应的应用层协议

DNS:用于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地址转换为 IP 地址。DNS 用的是 53 号端口。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使用 161 号端口,是用来管理网络设备的。由于网络设备很多,无连接的服务就体现出其优势。

TFTP(Trival File Transfer Protoca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该协议在熟知端口 69 上使用 UDP 服务。

UDP和TCP的数据包长度

在应用程序中我们用到的Data的长度最大是多少,直接取决于底层的限制。   
我们从下到上分析一下:   
1.在链路层,由以太网的物理特性决定了数据帧的长度为(46+18)-(1500+18),其中的18是数据帧的头和尾,也就是说数据帧的内容最大为1500(不包括帧头和帧尾),即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为1500;  
2.在网络层,因为IP包的首部要占用20字节,所以这的MTU为1500-20=1480; 
3.在传输层,对于UDP包的首部要占用8字节,所以这的MTU为1480-8=1472;  TCP 包的大小就应该是 1500 - IP头(20) - TCP头(20) = 1460 (Bytes) 
所以,在应用层,你的Data最大长度为1472。当我们的UDP包中的数据多于MTU(1472)时,发送方的IP层需要分片fragmentation进行传输,而在接收方IP层则需要进行数据报重组,由于UDP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如果分片丢失导致重组失败,将导致UDP数据包被丢弃。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在普通的局域网环境下,UDP的数据最大为1472字节最好(避免分片重组)。   
但在网络编程中,Internet中的路由器可能有设置成不同的值(小于默认值),Internet上的标准MTU值为576,所以Internet的UDP编程时数据长度最好在576-20-8=548字节以内。

  • MTU: Maxitum Transmission Unit 最大传输单元
  • MSS: Maxitum Segment Size 最大分段大小,MSS就是TCP数据包每次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分段。

3、TCP、UDP数据包最小值的确定

在用UDP局域网通信时,经常发生“Hello World”来进行测试,但是“Hello World”并不满足最小有效数据(64-46)的要求,为什么小于18个字节,对方仍然可用收到呢?因为在链路层的MAC子层中会进行数据补齐,不足18个字节的用0补齐。但当服务器在公网,客户端在内网,发生小于18个字节的数据,就会出现接收端收不到数据的情况。

以太网EthernetII规定,以太网帧数据域部分最小为46字节,也就是以太网帧最小是6+6+2+46+4=64。除去4个字节的FCS,因此,抓包时就是60字节。当数据字段的长度小于46字节时,MAC子层就会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填充以满足数据帧长不小于64字节。由于填充数据是由MAC子层负责,也就是设备驱动程序。不同的抓包程序和设备驱动程序所处的优先层次可能不同,抓包程序的优先级可能比设备驱动程序更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抓包程序可能在设备驱动程序还没有填充不到64字节的帧的时候,抓包程序已经捕获了数据。因此不同的抓包工具抓到的数据帧的大小可能不同。下列是本人分别用wireshark和sniffer抓包的结果,对于TCP 的ACK确认帧的大小一个是54字节,一个是60字节,wireshark抓取时没有填充数据段,sniffer抓取时有填充数据段。

4、实际应用

用UDP协议发送时,用sendto函数最大能发送数据的长度为:65535- IP头(20) - UDP头(8)=65507字节。用sendto函数发送数据时,如果发送数据长度大于该值,则函数会返回错误。

用TCP协议发送时,由于TCP是数据流协议,因此不存在包大小的限制(暂不考虑缓冲区的大小),这是指在用send函数时,数据长度参数不受限制。而实际上,所指定的这段数据并不一定会一次性发送出去,如果这段数据比较长,会被分段发送,如果比较短,可能会等待和下一次数据一起发送。

保活计时器的作用?

除时间等待计时器外,TCP 还有一个保活计时器(keepalive timer)。设想这样的场景:客户已主动与服务器建立了 TCP 连接。但后来客户端的主机突然发生故障。显然,服务器以后就不能再收到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因此,应当有措施使服务器不要再白白等待下去。这就需要使用保活计时器了。

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的数据,就重新设置保活计时器,时间的设置通常是两个小时。若两个小时都没有收到客户端的数据,服务端就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则每隔 75 秒钟发送一次。若连续发送 10个 探测报文段后仍然无客户端的响应,服务端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这个连接。

TCP 协议是如何保证可靠传输的?

  1. 数据包校验:目的是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任何变化,若校验出包有错,则丢弃报文段并且不给出响应,这时 TCP 发送数据端超时后会重发数据;

  2. 对失序数据包重排序:既然 TCP 报文段作为 IP 数据报来传输,而 IP 数据报的到达可能会失序,因此 TCP 报文段的到达也可能会失序。TCP 将对失序数据进行重新排序,然后才交给应用层;

  3. 丢弃重复数据:对于重复数据,能够丢弃重复数据;

  4. 应答机制:当 TCP 收到发自 TCP 连接另一端的数据,它将发送一个确认。这个确认不是立即发送,通常将推迟几分之一秒;

  5. 超时重发:当 TCP 发出一个段后,它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目的端确认收到这个报文段。如果不能及时收到一个确认,将重发这个报文段;

  6. 流量控制:TCP 连接的每一方都有固定大小的缓冲空间。TCP 的接收端只允许另一端发送接收端缓冲区所能接纳的数据,这可以防止较快主机致使较慢主机的缓冲区溢出,这就是流量控制。TCP 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TCP的四种拥塞控制算法

  • 慢开始
  • 拥塞避免
  • 快重传
  • 快恢复

TCP发送方一开始使用 慢开始 算法,让拥塞窗口cwnd的值从1开始指数增长,当拥塞窗口cwnd的值增长到初始的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值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转而执行拥塞避免算法,拥塞避免算法让cwnd的值按线性增长,当发生超时重传时,就判断网络可能出现了拥塞,这是会将慢开始门限值更新到当前拥塞窗口值cwnd的一半,并将cwnd的值置为1,重新开始慢开始算法,和拥塞避免算法。

注意:慢开始是指一开始向网络中注入的报文段少,并不是指拥塞窗口cwnd增长速度慢

拥塞避免并非指完全能够避免拥塞,而是指在拥塞避免阶段将拥塞窗口控制在线性规律增长,使网络不容易出现拥塞。

有时网络中只是个别报文段会在网络中丢失,但实际上网络并未发生拥塞,这将导致发送方超时重传,并误认为网络发生了拥塞;发送发错误地启动了慢开始算法,并把拥塞窗口的cwnd值设置为1,因而降低了传输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

TCP发送方一开始使用 慢开始 算法,让拥塞窗口cwnd的值从1开始指数增长,当拥塞窗口cwnd的值增长到初始的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值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转而执行拥塞避免算法,拥塞避免算法让cwnd的值按线性增长,当发生超时重传时,就判断网络可能出现了拥塞,这是会将慢开始门限值更新到当前拥塞窗口值cwnd的一半,并将cwnd的值置为1,重新开始慢开始算法,让拥塞窗口cwnd的值从1开始指数增长,当拥塞窗口cwnd的值增长到新的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值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转而执行拥塞避免算法,拥塞避免算法让cwnd的值按线性增长。这时如果网络中出现了个别保文的丢失,并收到三个重复确认时,就执行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将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值和拥塞窗口cwnd值调整为当前窗口一半,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

什么是粘包

在进行 Java NIO 学习时,可能会发现:如果客户端连续不断的向服务端发送数据包时,服务端接收的数据会出现两个数据包粘在一起的情况。

  1. TCP 是基于字节流的

  2. TCP 的首部没有表示数据长度的字段。

一个数据包中包含了发送端发送的两个数据包的信息,这种现象即为粘包。

接收端收到了两个数据包,但是这两个数据包要么是不完整的,要么就是多出来一块,这种情况即发生了拆包和粘包。拆包和粘包的问题导致接收端在处理的时候会非常困难,因为无法区分一个完整的数据包。

TCP 黏包是怎么产生的?

  • 发送方产生粘包

采用 TCP 协议传输数据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经常是保持一个长连接的状态(一次连接发一次数据不存在粘包),双方在连接不断开的情况下,可以一直传输数据。但当发送的数据包过于的小时,那么 TCP 协议默认的会启用 Nagle 算法,将这些较小的数据包进行合并发送(缓冲区数据发送是一个堆压的过程);这个合并过程就是在发送缓冲区中进行的,也就是说数据发送出来它已经是粘包的状态了。

  • 接收方产生粘包

接收方采用 TCP 协议接收数据时的过程是这样的:数据到接收方,从网络模型的下方传递至传输层,传输层的 TCP 协议处理是将其放置接收缓冲区,然后由应用层来主动获取(C 语言用 recv、read 等函数);这时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程序中调用的读取数据函数不能及时的把缓冲区中的数据拿出来,而下一个数据又到来并有一部分放入的缓冲区末尾,等我们读取数据时就是一个粘包。(放数据的速度 > 应用层拿数据速度)

怎么解决拆包和粘包?

分包机制一般有两个通用的解决方法:

  1. 特殊字符控制;

  2. 在包头首都添加数据包的长度。

如果使用 netty 的话,就有专门的编码器和解码器解决拆包和粘包问题了。

tips:UDP 没有粘包问题,但是有丢包和乱序。不完整的包是不会有的,收到的都是完全正确的包。传送的数据单位协议是 UDP 报文或用户数据报,发送的时候既不合并,也不拆分。

HTTP状态码

  • 1XX 信息
  1. 100 Continue :表明到目前为止都很正常,客户端可以继续发送请求或者忽略这个响应。
  • 2XX 成功
  1. 200 OK

  2. 204 No Content :请求已经成功处理,但是返回的响应报文不包含实体的主体部分。一般在只需要从客户端往服务器发送信息,而不需要返回数据时使用。

  3. 206 Partial Content :表示客户端进行了范围请求,响应报文包含由 Content-Range 指定范围的实体内容。

  • 3XX 重定向
  1. 301 Moved Permanently :永久性重定向;

  2. 302 Found :临时性重定向;

  3. 303 See Other :和 302 有着相同的功能,但是 303 明确要求客户端应该采用 GET 方法获取资源。

  4. 304 Not Modified :如果请求报文首部包含一些条件,例如:If-Match,If-Modified-Since,If-None-Match,If-Range,If-Unmodified-Since,如果不满足条件,则服务器会返回 304 状态码。

  5. 307 Temporary Redirect :临时重定向,与 302 的含义类似,但是 307 要求浏览器不会把重定向请求的 POST 方法改成 GET 方法。

  • 4XX 客户端错误
  1. 400 Bad Request :请求报文中存在语法错误。

  2. 401 Unauthorized :该状态码表示发送的请求需要有认证信息(BASIC 认证、DIGEST 认证)。如果之前已进行过一次请求,则表示用户认证失败。

  3. 403 Forbidden :请求被拒绝。

  4. 404 Not Found

  • 5XX 服务器错误
  1.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正在执行请求时发生错误;

  2.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服务器暂时处于超负载或正在进行停机维护,现在无法处理请求。

HTTP 状态码 301 和 302 代表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301,302 都是 HTTP 状态的编码,都代表着某个 URL 发生了转移。

  • 区别:

301 redirect: 301 代表永久性转移(Permanently Moved)

302 redirect: 302 代表暂时性转移(Temporarily Moved)

forward 和 redirect 的区别?

Forward 和 Redirect 代表了两种请求转发方式:直接转发和间接转发。

直接转发方式(Forward):客户端和浏览器只发出一次请求,Servlet、HTML、JSP 或其它信息资源,由第二个信息资源响应该请求,在请求对象 request 中,保存的对象对于每个信息资源是共享的。

间接转发方式(Redirect):实际是两次 HTTP 请求,服务器端在响应第一次请求的时候,让浏览器再向另外一个 URL 发出请求,从而达到转发的目的。

  • 举个通俗的例子:

直接转发就相当于:“A 找 B 借钱,B 说没有,B 去找 C 借,借到借不到都会把消息传递给 A”;

间接转发就相当于:“A 找 B 借钱,B 说没有,让 A 去找 C 借”。

HTTP 方法有哪些?

客户端发送的 请求报文 第一行为请求行,包含了方法字段。

  1. GET:获取资源,当前网络中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 GET;
  2. HEAD:获取报文首部,和 GET 方法类似,但是不返回报文实体主体部分;
  3. POST:传输实体主体
  4. PUT:上传文件,由于自身不带验证机制,任何人都可以上传文件,因此存在安全性问题,一般不使用该方法。
  5. PATCH:对资源进行部分修改。PUT 也可以用于修改资源,但是只能完全替代原始资源,PATCH 允许部分修改。
  6. OPTIONS:查询指定的 URL 支持的方法;
  7. CONNECT:要求在与代理服务器通信时建立隧道。使用 SSL(Secure Sockets Layer,安全套接层)和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传输层安全)协议把通信内容加密后经网络隧道传输。
  8. TRACE:追踪路径。服务器会将通信路径返回给客户端。发送请求时,在 Max-Forwards 首部字段中填入数值,每经过一个服务器就会减 1,当数值为 0 时就停止传输。通常不会使用 TRACE,并且它容易受到 XST 攻击(Cross-Site Tracing,跨站追踪)。

HTTP报文格式

请求报文

  • 请求行:请求方法 url 版本号

  • 请求头:

       Host:接收请求的服务器地址,可以是ip也可以是端口号User-Agent:发送请求的应用程序名称Connection:指定与连接相关的属性,Connection:Keep-AliveAccept-Charset:指定可接收的编码格式Accept-Encoding:指定可接收的数据压缩格式Accept-Language:指定可以接收的语言
    
  • 空行:表示请求头结束

  • 请求正文:可选,get就没有请求正文

响应报文

  • 响应行:协议版、状态码,状态描述

  • 响应头:

       Content-Type:相应正文的类型(是图片还是二进制)Content-Length:相应正文的长度Content-Charset:相应正文的使用编码Content-Encoding:相应正文使用的数据压缩格式Content-Language:相应正文使用的语言
    
  • 空行:表示响应头结束

  • 响应正文:

说下 GET 和 POST 的区别?

GET 和 POST 本质都是 HTTP 请求,只不过对它们的作用做了界定和适配,并且让他们适应各自的场景。

本质区别:GET 只是一次 HTTP请求,POST 先发请求头再发请求体,实际上是两次请求。

  1. 从功能上讲,GET 一般用来从服务器上获取资源,POST 一般用来更新服务器上的资源;

  2. 从 REST 服务角度上说,GET 是幂等的,即读取同一个资源,总是得到相同的数据,而 POST 不是幂等的,因为每次请求对资源的改变并不是相同的;进一步地,GET 不会改变服务器上的资源,而 POST 会对服务器资源进行改变;

  3. 从请求参数形式上看,GET 请求的数据会附在 URL 之后,即将请求数据放置在 HTTP 报文的 请求头 中,以 ? 分割 URL 和传输数据,参数之间以 & 相连。特别地,如果数据是英文字母/数字,原样发送;否则,会将其编码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MIME 字符串(如果是空格,转换为+,如果是中文/其他字符,则直接把字符串用 BASE64 加密,得出如:%E4%BD%A0%E5%A5%BD,其中 %XX 中的 XX 为该符号以 16 进制表示的 ASCII);而 POST 请求会把提交的数据则放置在是 HTTP 请求报文的 请求体 中;

  4. 就安全性而言,POST 的安全性要比 GET 的安全性高,因为 GET 请求提交的数据将明文出现在 URL 上,而且 POST 请求参数则被包装到请求体中,相对更安全;

  5. 从请求的大小看,GET 请求的长度受限于浏览器或服务器对 URL 长度的限制,允许发送的数据量比较小,而 POST 请求则是没有大小限制的。

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地址到显示主页的过程:

DNS解析------->TCP链接--------->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HTTP报文------->浏览器解析报文并渲染页面--------->连接结束

1.根据域名到DNS中找到IP

2.根据IP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

3.连接建立成功发起http请求

4.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

5.浏览器解析HTML代码并请求html中的静态资源(js,css)

6.关闭TCP连接(四次挥手)

7.浏览器渲染页面

过程中使用到的协议:UDP协议,TCP协议,IP协议,ARP协议,SOFP协议

DNS解析的过程

以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域名m.xyz.com的主机想知道另一个主机y.abc.com的IP地址.那么DNS解析过程如下:

1.首先主机先向本地域名服务器发起查询

2.若本地域名服务器没有缓存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则向根域名服务器查询

3.根域名服务器告诉本地服务器,应该向哪一个顶级域名服务器去查询

4.然后本地域名服务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发起查询

5.顶级域名服务器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下一步应该查询的权限服务器的IP地址

6.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权限域名服务器发起查询

7.权限域名服务器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所查询网址的IP地址

8.本地域名服务器将该IP发送给主机。

HTTP 长连接和短连接

Connection:keep-alive

【基础知识①】计算机网络知识相关推荐

  1. 最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梳理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前言: 第一阶段:单个网络Arpanet 第二阶段:三级结构网络 第三阶段:多层ISP(网络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主干--地区--局域) 二.中国的发展简史: 1980互联网 ...

  2. 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知识

    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程序,都会牵涉到网络通信.因此,了解计算机基础网络知识,对每一个程序员来说都是异常重要的.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些基础网络知识. OSI参考模型 第7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 ...

  3. 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整理

    三大类: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个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网络吧许多计算机连接到一起,而互连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到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称为主机. ​ ...

  4. 第26节 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26节 计算机网络知识 计算机网络知识 1[单项选择题]Internet上的域名解析服务(DNS)完成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翻译.执行域名服务的服务器被称为DNS 服务器.小张在Internet的某主 ...

  5. 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由基础到深入常用知识集锦!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益处,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故障也时有发生.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网络问题及计算机网络维护方法,保证计算机网络运行稳定. 在日常使用过程 ...

  6. 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精选.ppt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精选 习题演练 1,WAN的中文含义是(). A. 局域网 B. 城域网 C. 广域网 D. 增值网 2,LAN的中文含义是(). A. 局域网 B. 城域网 C. 广域网 D. ...

  7.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可分为,电子商务员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电子商务员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分类:电子商务师 | 更新时间:2016-07-07| 来源:转载 1.按分布距离分类 计算机网络按分布距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 ...

  8. 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层

    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层 1 应用层协议原理 1.1 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1.2 进程通信 1.3 应用层协议 1.4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服务(运输服务) 1.5 因特网运输协议提供的服务 2 We ...

  9. 计算机基础知识表格加密管理,【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网络知识:数据加密技术之密钥管理...

    [导语]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习向来是考生复习备考阶段的一大重点,其中中公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习为考生提供知识点梳理,帮助考生备考! 对于私用密钥加密和公开密钥加密系统来讲.并不强调对加 ...

  10. 计算机网络软考基础知识,软考基础知识专题5:计算机网络知识

    全国计算机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复习资料 专题五:计算机网络知识 1.计算机网络知识 1.1计算机网络知识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就是采用通信手段,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各自具备自主功能的 ...

最新文章

  1. 值得收藏的45个Python优质资源(附链接)
  2. [转]ANT技术研究--与VSS整合自动获取源码进行编译
  3. .NET开发的一些积累
  4. 新手怎么读懂一个中型的Django项目
  5. 谈谈你对云计算技术的看法
  6. asp.net中通过HyperLinkField传值
  7. android 设置drawable大小,在Android中调整Drawable大小
  8. linux的基本命令tail,Linux基本命令(示例代码)
  9. Ubuntu 16.04下安装 PCL简单方法
  10. oracle指数函数,2.1 标准 Fortran 95 的通用内函数
  11. Windows 10原创知识题(第四版)
  12. 如何将时间字体LED化(类似电子表)显示
  13. C# 选择文件(读取文件时)、选择路径(保存文件时)
  14. zint编译配置整理
  15. (Spline)三次样条求解
  16. 正则表达式匹配中文及符号、英文及符号数字空格换行符及常用正则表达式
  17. lgv20刷twrp_LG V30+ 日版 L-01K 刷机解锁BL 刷入TWR 回复日版基带
  18. 新致新知 | ChatGPT+企业知识图谱
  19. 耗电更少,苹果 M1 编译代码速度与 2019 年 Mac Pro 一样快
  20. 旅游行业“春来早”,走着瞧旅行云南踏青游正火爆

热门文章

  1. 历史的味道(美国人拍摄的1974-1978年中国)
  2. Transformer+异常检测论文解读
  3. IT痴汉的工作现状23-乡关何处
  4. excel打开密码忘记了_行李箱密码忘记了怎么办?教你3招轻松打开
  5. 微软技术探究之FASTER
  6. 不想用win11了怎么办?一分钟教你win11退回到win10系统
  7. 初入神经网络剪枝量化5(大白话)
  8. MT【305】丹德林双球
  9. 【P5385】【Cnoi2019】须臾幻境(LCT)
  10. Lizard 的第一篇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