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出家人衣食住行的问答交流贴5(转贴)
2011年01月31日
  楼上提起老鼠,又想起虫子……
      现在农民种田差不多都用农药,不喷的话庄稼会被吃光的,信佛后怎么办呢?
    ――――――――――――――――――――
    这个,本人不是种田的专业人士,实在是不懂具体的过程是如何的呢。有朋友说说耕种方面的知识吗?
    总的原则说来,这种情况,只能尽量少杀了,或者是采取预防的办法。实在不得已伤害了众生的话,还是最好念经或者念佛为它们回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阿弥陀佛!
    这个话题太沉重了。有些黯然。
  嗯,是有点沉重。
      另,现在寺院的流通处都卖佛像,经书等,法师怎么看呢?
    ――――――――――――
    呵呵,您先看看在卖的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
    那些“大人们”的事情,请不要再提了吧^_^
    除非您有能力改变,呵呵,要不,多说无益。
  +++++++++++++++++++++++++++
    在家人。不过说这些确实对自己无益,徒增烦恼。毕竟与自己关系不大
  ============================================================
    正是由于这样,所以才形成这样的事实
    我本来就烦恼,看着清静之地沦为老爷们的赚钱工具,本来就烦恼,争取是应该,不会增加我的烦恼
    还有我们应该想一下,为什么“被收票”的是佛寺而不是基督教堂和清真寺?
    不能说我们收门票的寺庙都是千年文物古董所以才这样,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话
    难到当初那些无奈接受接受这个事实的师傅们没有努力过,没有烦恼过?
    难道后人们不再会有人为此事烦恼下去?
    如果谁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不必争取了
    但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当然要争取,如果你的回答和我一样,也应该尝试一下,对吧
    如果哪天所有佛寺都对居士们免费开放了,我高兴,当初努力过的师傅们也会高兴,后来的人们也不会不高兴吧!
    如果哪天全国寺庙向所有人免费开放,或象征性的收费也好,个人觉得那是善事一件!
    会不会清静之地不清净了呢?就像现在那样在寺内按不同功能划分区域开放也很好呀!
    心里清净才是清净(我在这装一下)!
    
  火车上碰到一个和尚,闲聊中听说他每月仅仅100元零花钱。我觉得太清苦了。
    ――――
    呵呵,还好吧。。有的寺庙每个月是由几十块的单钱而已。还是在大城市呢^_^
  楼主,纯粹的门外汉想问一个问题:看了有些经典,能够理解片断的字面意思了,所以想证一下,查了些资料,唯有禅定,可是都7老8十了,要盘个腿,真不容易了,真的只能金刚坐和如意坐才能算规范入门行为吗
      空闲的时候找找五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总比一天到晚打酱油好,酱油虽然也是油,可点不亮灯,还是无明啊
    ――――――――――――
    真的只能金刚坐和如意坐才能算规范入门行为吗
    ……
    没有呢,佛法不执着坐的姿势,只是说,双跏趺坐更容易入定而已。如果有功夫的话,站着也能入定的^_^
    
    呵呵,个人明白您的意思。
    但是学佛之初最重见地,如果见地不正,就象是想去一个地方而没有找准方向,轻则走点弯路,重则是永远无法到达的呢。
    很感恩您的提醒呢^_^
    希望您继续指点,谢谢^_^
  没有呢,佛法不执着坐的姿势,只是说,双跏趺坐更容易入定而已。如果有功夫的话,站着也能入定的^_^
    +++++++++++++++++++
    请问法师,从阿含经中读到,修习禅定一般都是坐着的(不知有没有别的姿势,但总是静态的),而在不少大乘经典中,却有语默动静无不在定中的描述.进入禅定不是已经断绝外缘了么,就像释迦牟尼佛禅坐,雷电把旁边的牛击死都没有听到.该怎么理解无时不在定的说法呢?
  ――――――――――――――――――
    嗯,如果说修习禅定,最适合的是七支坐法,这是最容易入定的。所以佛在时,比丘们都是用这个方法的。座上功夫纯熟之后,就进一步在座下保持这种状态。所以有“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的说法。进入禅定后,随着所入的定不同,境界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某些定中,六根还是在作用的,只是不会随外缘起伏。就象舍利弗在入禅定的时候,被大力鬼王打了一拳,出定之后,觉得头有点痛的道理一样。
    “就像释迦牟尼佛禅坐,雷电把旁边的牛击死都没有听到”这句话是出自那里呢?请原谅个人见识浅陋,没有发现出处呢。
    无时不在定中,是佛和大菩萨的境界,如在《楞严经》中,佛陀所入的就是首楞严三昧。而在《圆觉经》中:佛陀是人三昧正受。
    呵呵,我们不能把自己理解的定去揣测佛菩萨的定境呢。^_^
    嗯,关于大乘的禅定,在《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中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解: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本人觉得 该怎么就怎么 人生如戏 好好地做自己的角色 演虫的努力吃庄家 演人的就灭了他 也算是因果循环
      有人说 所谓天谴 不是专指五雷轰顶的 比如A杀了B C又杀了A
      这就是天谴 因果 报应 X又杀C....
      
      观自在 你说 万事万物 到底有没有定数 冥冥中有没有天意 所有的都注定了吗
    ――――――――――――――
    打酱油的朋友又来了吗?呵呵,欢迎。
    嗯,我们先来看看论典怎么说的。
    《法华经玄赞要集》(续藏经第34册)卷35:
    “言亦有说言其不增长等者。古师意若三时定业。[3]决定须受。设使转者。但令转重令轻。而不轻尽。若全不受者。约本来是不定业说也。
    言金刚般若等者。证定业不可转。事须轻受。不言全免。轻贱之时。便是受罪也。
    言又贤愚等者。证重受定报而亦不轻。虽得罗汉。为现业有果。被火所烧。现身造业。现身受果。名现业有果也。
    言又说迦毗等者。琉璃王煞释种。造定因。释种被煞。受定报果。故名定因果。
    言其决定业等者。结也。古人意云。若是三时定业。佛尚不排者。佛多生造恶等。犹受此业。成佛了排不得。犹受金锵马麦难。又说佛力不排者。有人造恶业。佛通神制不得。名不排也。况受果耶。意道业尚自排不得果。灼然更排不得。”
    
    我们所说的天意注定,自有定数,其实也是遵循自己前世所造的业力去显现的呢,就象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是我们以后受报的种子。就象上面所说的例子借钱的例子一样,不过那个间隔的时间短,我们容易见到,而前后世间隔时间长,所以我们不容易知道呢。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的人缘很好,无论他做什么事情都有人帮忙,都很顺利,按因果的道理来推知,他上辈子是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所以感得别人帮助他的果报。但是,如果他因为自己事事都有人帮忙,而养成了惰性,这辈子不去帮助别人,那来生或许就会没有人帮助他了。而如果要在今生来说,如果有人经常帮助别人,那别人也会投桃报李的帮助他。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没有做太大的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比如学佛,然后按照佛法修行,造了很大的善业或恶业“比如救了许多人,或者杀了很多人”,那我们的人生轨道才会发生改变。要不,还是会按照我们的业力轨道一丝不差地走下去的。这个不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因果不是佛陀发明的,只是佛陀发现了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而已。
    
    《瑜伽集要施食仪轨》(续藏经第59册)卷1:“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无始诸障难,一切皆消灭。”
    以诸佛菩萨的慈悲愿力所致,是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的。其实我们在遵循佛陀教诲而行,也是在改变我们自己的生命轨迹了。
  想问下,平时修行的朋友如何处理事业和修为的关系?
      是沉心佛法,而不管事业发展?
      是不是修佛(真正修的朋友)都把事业上面的名利看淡了,而不去追求个人的事业发展?比如职称,晋升,薪酬?
      
      而作为社会人,社会培养一个国家有用的人才,或者干部,在他修佛期间,对事业心失去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是不是应该由佛界的师傅去教育他不要荒废了社会寄予其的重任,家庭赋予其的重担?
      
    ――――――――――――――――
    呵呵,或许您不太了解佛教呢^_^如果您愿意的话,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按照佛陀的教诲,学佛的人,首先在世间法上是一个杰出的人,也就是说,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在待人接物上也是平易近人,在社会的标准上是一个好人。因为学佛的过程,是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如太虚大师所说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所以,佛法和世法是不会相违背的呢,而我们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呢^_^我们所说的修行,不仅仅是指诵经、打坐、念佛、参禅呢。我们平时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也可以在心里默念佛号,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也可以反省自己的内心,是不是比以前慈悲了,对人是不是比以前更有耐心了。是不是更能处在别人的立场多为别人考虑了。这些都是修行的一部分呢。修行,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于修行呢。当然,能够每天抽出时间来让自己沉淀一下,打打坐,念念经也是很好的静心方法呢^_^
    作为一个居士,名利可以看淡,个人得失可以看轻,但是不等于什么都不做。只是不会再去执着得失成败,并不等于不去努力做事情啊。对于佛陀对在家居士的期许,可以看看长阿含经里面的佛说善生经呢^_^下面引一段:
    《长阿含经》(大藏经第一册)卷11:“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为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当亲近之。善生。彼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是为四止非。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复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代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利益有四。云何为四。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同事有四。云何为四。一者为彼不惜身命。二者为彼不惜财宝。三者为彼济其恐怖。四者为彼屏相教诫。是为四同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世尊说是已。复作颂曰。”
    这个是佛陀教导我们的,也是佛弟子应做的事情啊^_^
    不知道您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恕我无知,我来问一问题,
      佛寺中为什么有供奉面目狰狞的金刚天王罗汉?
      我对这样的塑像不太有好感,尤其是小时候,觉得很害怕!
      还有这只汉传佛寺的特点吗?藏传佛寺和南传佛寺也是这样的吗?
      
      谢谢
    
    ――――――――
    呵呵,这个是表法的。因为众生有林林总总,有些时候慈眉善目不一定可以起到好的教导作用的时候,或许就要用一些比较金刚怒目式的教育喽。打个比方说,如果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和我们很温和的说,火会烫伤我们,让我们不要碰,我们看到父母温言软语,或许不会在意,这时,父母怕我们被烫伤,于是就用恐怖的话来吓唬我们,让我们不要去碰火。金刚天王等有时现恐怖像也是这个用意呢^_^这个并不是故意要吓小朋友的。这个,不会给您带来心灵阴影吧。
    南传的寺庙个人不太了解。而藏传的佛像中比汉传的更为厉害呢^_^呵呵,像大威德金刚的像,在文字的表述上就是相当的可怖的呢^_^只是,这个也是表法的。像的每个细节,都有各自的含义呢。
    如果您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这方面的书籍的。
    在前面的帖子里面,也有提及“金刚怒目”的原因,如果您愿意的话,不妨看看^_^
  阿弥陀佛!师傅在码字吧?
      我想问出家人如果路见不平会拔刀相助吗?(比如当街打架的,偷窃的或者乞讨的)
      还有出家后原来的爱好会舍弃吗?比如说他原先是酷爱咖啡的,茶文化应该说僧人是做出很大贡献的吧,那咖啡可以吗?古代有写诗的僧人,那现在还可以除了佛学还在其他领域研究的吗?
      大家的问题都很深奥很有水平,我的问题虽然很那什么低级,但这也是真的很想了解的。
      谢谢,合十!
    
    ――――――――――――――――――
    呵呵,通常遇到打架的,一般都会打电话报警或者远离的。因为戒律有规定呢^_^
    嗯,出家之后,一般都不会硬性规定说不能有些爱好,有时允许有些可以让我们放松的方式,但是必须是在戒律允许的范围之内的。嗯,茶和咖啡理论上也是允许的,但是经济上要允许才可以啊。
    但是,说实在的,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修行时,还恨不得可以把24小时分成48小时用,似乎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从事这些爱好呢^_^
    呵呵,最近在是为了撰写文章而在查找资料,然后看到很多朋友对佛教都有或多或少的误解,所以才忍不住发起了这个帖子。心中也有些怕怕的呢。呵呵,毕竟如果是要一一回答每一个问题,而且要对每一位发问的朋友做出负责的回答,也是很耗时间的事情呢^_^似乎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了,实在不好意思。
    呵呵,至于研究领域,如果佛学方面已经比较有功底了,是允许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的。佛陀也有说,如果内典未明,是不赞成研究外典的。就是怕知见不稳,容易被外境牵引呢^_^
  拜师父。
        曾有次做梦梦到星云大师,梦中让我看《妙法莲华经》,后来找地方借来却一直没有看。是否机缘?
        另询问:前面看到说佛像称为开光,小饰品称为加持。二者有何区别。手珠有的是15颗,有的是18颗,有的是19颗,我有串念珠是108颗,分别有何寓意?
        顶礼百拜!
    
    
    ――――――――――――――
    阿弥陀佛^_^呵呵,那是自己的喜好问题呢。当初学佛的时候,请了一部法华经,结果它在书柜了一呆就是一年多,后来是因为恩师喜欢读法华,受恩师影响,所以才随着开始读法华的呢^_^后来读到陀罗尼品的时候,觉得咒语很拗口,于是有段时间在读经之后还专持陀罗尼品七遍,终于把咒语背下来了。^_^
    关于开光和加持的区别,您有兴趣可以先看看以下的资料:
    开光:http://baike.baidu.com/view/112.htm?fr=ala0_1_1
    加持: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0454195.html
    
    而念珠的相关的知识如下: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珠念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
    佛珠的种类
    佛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也是我们目录中所分的手珠, 持珠及挂珠。
      手珠 -- 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 -- 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 -- 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我们为了方便介绍, 所有百零八颗的念珠也称为挂珠, 但一些较细的不一定可以戴在颈上, 敬请留意。
    佛珠的颗数
    佛珠的颗数各本佛经所记戴也有不同, 现举其中最常引述的供参考:
      1.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1080, 108, 54, 27 颗
      2. 木[木患]子经 108 颗
      3. 陀罗尼集经 108, 54, 42, 21 颗
      4. 数珠功德经 108, 54, 27, 14 颗
      5. 文殊仪轨经 1080, 108, 54, 36, 27, 18 颗
      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现将常见的颗数意义简述如下:
      1080 颗 --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 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 颗 -- 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 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 --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三份。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六份。
      14 颗 --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念珠常附有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一般母珠是一颗 (亦有二颗), 母珠又称达磨珠。数取 (亦叫隔珠, 间珠) 用以分隔一定颗数的佛珠。记子又称弟子珠, 是串在母珠之另一端, 多以十颗为一小串, 表示十波罗蜜, 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次时即拨动一记子以为纪数。如在记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 (一般用水晶) 称为助明、净明、维摩、补处菩萨。记子留是指每串记子之末端所附的珠子
  知道吗?物联网时代将要来临了!
      
      物联网就是指对地球上的每一颗大米都编上一个唯一的ID(也就相当于身份证),这颗大米在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移动过程,都将一一记录在案,通过互联网及移动通讯技术随时供全球人查询及追溯。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其核心就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物联网一旦实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注佛教的同仁,也别忘了科技的发展啊。要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靠全民成佛来提高社会生产力吗?未免太过荒唐!!!
    ――――――――――――――――――
    呵呵,谢谢您提供的信息呢^_^也谢谢您的提醒
    只是想说明一下,信佛和科学从来不相违背,一个是研究自己外面的世界,一个是研究自己的身心世界^_^没有冲突的呢,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证明了佛陀的话是真实不虚的呢^_^
    而且,学佛可以改善我们的身心,更能让大家有活力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呢。
    从来都没有人说过要靠全民成佛来提高社会生产力这句话噢,这似乎是您说的呢^_^
    欢迎您提供科学方面的信息,但是在关心外在世界的同时,也请您多留意自己的内心世界呢^_^
  我是佛你是佛人人是佛
    ――――――
    阿弥陀佛^_^
    众生是未悟的佛^_^
    众生本有佛性,只要努力修行都可以成佛。但是佛不是众生呢,如果说佛是众生,那我们又何必如此努力呢?呵呵。
  师父:
      今日遇到一衣着如出家人模样的人,往我手中塞一个东西,说是佛像开过光的,因为外面套着红色套子,当时看得不是很清楚。接着就向我化缘,并拿出一个本子要我写下名字等。我拒绝了,因为看了师父前面的贴子,因为真正的出家人已经不化缘了,所谓的开光也是假的。但是事后想想有些忐忑,我是不是太着相了?不论他真假,当时应该随便布施几个,况且人家送佛像给我也不该拒绝是吧?
    ――――――――
    呵呵,这些的确是假冒的。身为出家人,贩卖佛像是与戒律相违的。如果您不愿意,可以不布施,因为不能纵容这些人。甚至如果您愿意可以报警,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属于欺诈的行为了。
    说一件个人很尴尬的事情吧,个人曾经在网上购书,是货到付款的那种。后来送快递的小伙子来了,个人通常有和别人结缘佛像照片的习惯,在付款的同时,就送他一张佛像,他居然愣了一下,问个人是什么意思(潜台词是问个人是不是管他要钱),个人笑了笑说是送给他,他才接过来,很高兴地走了。个人无语良久,唉,就是因为在街上冒充出家人骗人的人太多了,造成真正出家人赠送别人佛像还要被怀疑,的确是很让人无奈的事情。
  前面有人问到一些关系到科学知识的话题,楼主您没有回答,看来我也不必问此类问题了,毕竟每个人所学所知范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知识都通晓。
    ――――――
    谢谢您的体谅。日后如果有必要(比如需要和学习科学的朋友交流),个人也会涉猎科学方面的书籍。不过,现在暂时不纳在修学范围之内。
  我本人不信佛,但喜欢佛,这个说法可能是奇怪了点。不信不是我不愿意信,是达不到师傅你那种虔诚的状态。
    ――――――――
    呵呵,这个不奇怪,因为纵使能够听到佛字都需要前世种下甚深的种子呢。有许多人,甚至终其一生都没有听过佛字呢。^_^
    
    不过总归起来,个人感觉佛教最经典的两部经还是《楞严经》《金刚经》这两部。
    ――――――――――――――
    呵呵,楞严经是大唐高官房融润笔的,文字很是优美呢^_^而金刚经是罗什大师所译,他的译本采取意译的方式更适合国人的好简的心意呢。
    
    比较奇怪的是,虽然我相信有这些东西,可我却没法相信轮回往生之类的。
    ――――――――――
    呵呵,信不信无所谓,只要是机缘到了,自然也就明白了。毕竟这个不是佛陀硬要强迫我们相信的道理,而是世间的一个事实,到了那个时候(死亡的时候),自然就会体会到了呢^_^信不信关系不大呢。只是说,如果知道了这个事实,做好预防,那应对的时候就会更为从容呢。
    
     也因此,对佛跟道都比较有兴趣,个人总结是,道家修身,强调外在气质,刚健冲虚,而佛家修性,强调内省观照,慈悲充盈,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比较微妙的互补关系。
    ――――――――――――――――
    嗯,个人对道家的没有涉猎,所以不好发表意见呢^_^
    
    另外说一些,我个人觉得佛教接引世人,方法是不是有些过于单一了呢?
    ――――――――
    呵呵,这个慢慢来吧,因为历史的原因,佛法的传承一度受到影响,很多好的东西都没有流传下来。
    而且现在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出家人也不可能走出寺庙去弘法,甚至有些时候想要弘法,也是困难重重的。
    遥想当年长安盛景,大德云集,法筵常开,每个人都可以闻法,也愿意闻法,那是一种社会形成的共同氛围。现在哪怕是大型一点的讲经活动也要左申请右申请。您不是个中人,不知道个中事啊。
    您能够体会到,我们走在大街上,被别人用看待稀有动物一样的眼光看着的心情吗?您能体会到,我们在外面的时候,被别人和尚尼姑的叫着的心情吗?您能体会到,看到很多朋友在网上说苦无引导,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佛时,我们既无奈又没法帮助他们时心里悲叹的感觉吗?如果遇到有人问佛法的问题,而对方又是真心相询,不回答是违背自己所受的菩萨戒的,这种煎熬的心情您是否又能体会呢?每每想到弘法的艰难,心中泪流不止。但是选择了这条路,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个人也会坚持到底的。这是身为佛子的责任。写到这里,忍不住泪流了。
    不好意思,说的有些沉重了。
    谢谢您的提醒,现在弘法,的确是存在不足的地方。身为出家人,我们也很无奈。但是,佛法不是只靠出家人的,佛门之中,有四众弟子,是包括出家男女二众和在家男女二众的。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发心,一起将佛法弘扬开去。不为别的,只是希望,这个多苦的世间能多一些欢笑,世人心中能少些痛苦。个人与愿足矣。
    不好意思,心中难以自抑,不觉已经泪下。
    谢谢大家一直的支持。
  刚才我看了一个帖子,里面谈到如来藏的问题,我知道第七识是末那,第八识是阿赖耶识,帖子里提到,如来藏不曾灭过““它”依然清晰记得往昔的种种事迹,因为它从来都是持种不失”
      
      请问阿赖耶识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是什么关系?和末那识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的这个阿赖耶识是否就是灵魂呢?它是否是永远存在的呢?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并不实际存在,完全是阿赖耶识引导我们一切的行为思想吗?
    ――――――――――――――――――――
    关于阿赖耶识,个人引一段讲解,您看看是不是可以了解:
    【阿赖耶识】
      为梵语 alaya 之音译。唯识宗立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此即八识之一。又作阿黎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种子而不失不坏。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起万法的种子,故亦称种子识。在“三能变”中,此称为“初能变识”。
      《大乘广五蕴论》称:“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又摄藏我慢相故,又能缘身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识,执持身故。”如论文所言,阿赖耶识摄藏一切种子,生起万法,故称之为宇宙人生本源。阿赖耶识义译为藏识。藏有三义,曰能藏、所藏、执藏。能藏者,此识贮藏万法种子,此识是能藏,种子是所藏;所藏者,种子起现行,受七转识熏习,受熏的新种子再藏入此识,此时新种子是能藏,此识是所藏;执藏者,第七识妄执第八识见分为“我”,就第七识执持此识来说,称为执藏,亦称我爱执藏。阿赖耶识摄持万法种子,生起万法,此称之为“赖耶缘起”。事实上,所谓识者,祗是一种功能。此功能在潜伏状态时,不称识而称种子,当种子发生作用,生起“现行”时,不称种子而称识。种子是潜在的功能,识是此潜在功能发生作用的名称。种子生现行,生出阿赖耶识的识体,这在识变中称为“因能变”;因能变的同时,阿赖耶识生出前七识,同时各各识体上生起相见二分,这在识变中称为“果能变”。相分是宇宙万法的差别相状,见分是主观的认识作用。由主观的认识作用的见分,去认识客观的万法相状的相分,此时始有所谓宇宙人生。这种阿赖耶识中的万法种子、仗因托缘生起现象世界的作用,就是阿赖耶缘起。
    
    总的说来,六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这八个识是根据作用不同而安立的名相而已,而它们本身还是一个整体,就如同水与波的关系一样,当水涌起的时候,就形成了浪,不能说浪就不是水了。我们不能将八个识割裂开来,唯识的典籍里面是为了方便陈述,所以立了8个不同的名相而已。把握这个大前提来看,就会容易一些。
  108颗念珠应该是出自《楞伽经》开头佛的108问吧但是有的念珠是110颗讲究一个圆满吧。
    ――――――
    呵呵,在我们看来,念珠只是计数的工具之一,也不是太过于执着的。要不如果太执着于念珠的质材,反而失去了念珠的本来的意义。
    一般我们念佛,有时是散念,因为有时也需要劳动做些事情,打扫卫生之类的,不能手持念珠。有时就是拿着念珠念,只是为了计数而已。有时如果自己一下子忘记了念佛,念珠能够提醒我们,因为一看到念珠的第一反应就是佛号呢^_^

关于佛教出家人衣食住行的问答交流贴5(转贴)相关推荐

  1. 关于佛教出家人衣食住行的问答交流贴19(转贴)

    关于佛教出家人衣食住行的问答交流贴19(转贴) 2011年02月11日 请问师父是否有佛学院的经历?如有则可否介绍一下佛学院的课程设置.是否分不同宗而设置不同"专业"?抑或初期先有 ...

  2. 问答交流4:多普勒效应对通信的影响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7279093 有需要的小伙伴点击链接前往原作者的文章,这里复制过来,没有图和公式 你若在阅读我的<陈老湿·通信MATLAB仿真&g ...

  3. 计算机毕业设计-问答交流论坛小程序系统【代码讲解+安装调试+文档指导】

  4. 从立项到发布仅三个月,开源技术问答社区 Answer 是如何诞生的?

    在祁宁家里,有一套完整的赛车模拟器,他甚至还请人到国外代购了最新的 VR 设备.作为沉浸式赛车游戏发烧友,除了享受速度与激情带来的愉悦感,祁宁在玩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将技术能力进行产品化的问题. ...

  5. 最全的十大计算机交流论坛和社区

    1.GitHub GitHub 同时,GitHub拥有超过140多万开发者用户,开源项目众多,资料也最新,最全,最多.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转移到了云上,GitHub 已经成为了管理软件开发以及发现已 ...

  6. 佛教文化的本质:一念放下,万般自由

    导读:佛教文化的本质:一念放下,万般自由 佛经文化,是指围绕佛教这一精神体系和一系列经典文献形成的文化现象.其本质表现为承载着人们对于生命.道德.宗教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并透过文字的传承与交流,形成独 ...

  7. 免费开源!新学期必收藏的AI学习资源,从课件、工具到源码都齐了

    (图片付费下载于视觉中国) 整理 | Jane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2019 年 3 月 28 日,教育部公布了 2018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 ...

  8. 【第四期】如何用Leangoo领歌快速搭建敏捷研发体系分享会

    活动概要 为了助力企业更快地在企业内部搭建高效的敏捷研发体系,快速提升企业研发效能,加速商业价值交付,Leangoo推出了<Leangoo领歌敏捷开发指南>.本活动是围绕<Leang ...

  9. 【第三期】如何用Leangoo领歌快速搭建敏捷研发体系分享会

    概要 为了助力企业更快地在企业内部搭建高效的敏捷研发体系,快速提升企业研发效能,加速商业价值交付,Leangoo推出了<Leangoo领歌敏捷开发指南>.本活动是围绕<Leangoo ...

最新文章

  1. oracle伪客户端的安装(oracle不安装客户端)
  2. html-webpack-plugin插件 根据模板生成多页面
  3. 一个不错的CSS DIV布局,DIV高度自适应
  4. C语言十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附完整源码)
  5. notepad++显示所有字符的方法(针对隐藏的回车换行空格)
  6. 清空数据库错误:因为该表正由 FOREIGN KEY 约束引用 解决办法
  7. 缺省参数-指定函数缺省参数的默认值
  8. 具有GlassFish和一致性的高性能JPA –第3部分
  9. Mybatis动态代理模式实现CRUD
  10. C#串口通信工作笔记0001---嵌入式_串口通信_数据发送
  11. mysql 从库升级为主库的步骤
  12. Oracle中Sequence序列的使用
  13. Eclipse安装Tomcat插件全攻略
  14. 1074 Reversing Linked List (25)(25 分)
  15. 几款经典的免费小软件 -- 白领的左右手
  16. Spring和MyBatis框架整合的小案例
  17. OpenJDK构建工具IcedTea 1.7发布
  18. 计算机应用毕业班主任鉴定,大学毕业的班主任评语
  19. 外星人 AW3423DWF 评测
  20. linux桌面lxde 安装_archlinux下lxde安装与配置教程

热门文章

  1. Python操作MySQL(十一)
  2. 好虐!一张图看懂程序员和测试之间的关系!
  3. 年薪33-48万澳元起|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实验室招博后研究员
  4. Linux系统搭建Solr和Redis集群详细步骤
  5. Epipolar Recitification 极线校正/立体校正
  6. 解决Atom下载插件遇到的failed问题!!!
  7. 传说中的护眼灯真的能护眼吗?护眼台灯怎么样选择比较好
  8. css3全屏遮罩层,css3 引导遮罩层
  9. CSS计数器(序列数字字符自动递增)详解———张鑫旭
  10. 通联支付相关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