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耀的科技观察

读懂科技,赢取未来!

《跨越鸿沟》的作者杰弗里·摩尔在1991年曾提出过“技术采纳生命周期”的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很多新技术进入市场时,需要面对一个早期的市场,而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将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最终成败,也决定着新技术是否能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

同样,在今天政企智能加速升级的背景下,依然存在着技术鸿沟。比如,政企逐步成为上云的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连接、网络问题等挑战。此外,云原生目前已进入现象级创新爆发的新阶段,但在生态、架构以及应用与资源协同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技术短板,让企业无法充分享受云原生带来的价值。

不仅如此,如今云、大数据、AI等正在加速融合,政企智能升级不应仅仅只是实现单纯的数据汇集过程,而是需要将各种应用、数据和算法能力在整个链路中进行灵活调用,由此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政企的智能变革。

为此,在华为全联接2020的第二天,华为云宣布推出KYON企业级云网络、并正式发布云原生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新一代智能数据湖FusionInsight、可信智能计算服务等全新产品,不仅为政企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最佳的数字基础设施,也更好地帮助了政企行业跨越技术鸿沟,加速了政企智能化升级。

开启政企极简上云新方式

毫无疑问,随着政企上云的进一步发展,跨网络部署成为首要的挑战。正如华为云CTO张宇昕所说:“大型政企在19年公有云中占比28%,对比18年增长27%,但很多政企客户在混合云部署的过程中,主要的顾虑就集中在网络问题上。”

华为云CTO张宇昕

而基于对企业网络市场的深刻理解,华为云推出了KYON企业级云网络解决方案,将华为在政企客户的经验和能力复制到公有云上,帮助政企客户缩小云和IDC的网络环境差异,以“极简上云”的方式,化解了政企上云难的“痛点”。

一是,极简规划方面,华为云KYON独创私网NAT网关,支持客户保留原有组网上云、无需重新规划,极大简化了IDC上云的网络规划和管理;二是,敏捷迁移方面,华为云KYON独创L2CG,独家实现云上云下二层互通体验,支持企业携带私网IP直接上云,让业务敏捷迁移,大幅降低企业上云的复杂度和成本;三是,无缝融合方面,华为云提供VPC Endpoint服务,实现云下IDC访问云上高阶服务,减少了在本地部署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而IP Target功能,可同时挂载云上和企业数据中心的虚拟机,实现了单点接入和统一负载,使得云上云下可共同承接业务浪涌。

事实上,这种“极简上云”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华为云KYON企业级云网络解决方案上,在企业核心数据上云和低延时高安全业务上云等方面,华为云也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创新。

在张宇昕看来:“企业级客户的核心数据上云,无疑是最敏感、最牵扯客户心神的领域。”其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数据库繁杂的类型造成选型难与核心数据业务强绑定特性,使得不影响业务为客户首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客户上层应用与业务的改造范围希望尽量小,且成本在客户可接受范围内;此外,上云后的核心数据是否好管理、好运维也是其主要的顾虑。

基于此,华为云提供全场景、全开放的数据库生态选择,帮助政企客户选得安心,并正式发布GaussDB(openGauss)云数据库,满足客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数据库需求。在此基础上,华为云还为政企客户“量身打造”了一站式的数据库架构+应用+数据一体化迁移方案,帮助客户迁移放心,让客户使用省心。

而针对智能制造、车路协同等应用场景需要极致的低时延,而政府、金融等行业则有着严格的合规要求等诉求,华为云全新发布了智能边缘小站IES,让上云更简单、更安全。

客观的说,华为云所推出的一系列的“极简上云”的解决方案,背后体现的不仅是华为云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相信华为云未来的不断创新与实践,一定会为政企上云按下“加速键”。

打造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

当然,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正确理解数字化,长期坚持推进数字化,更要通过上云来实现从浅层次数字化迈向深层次的数字化,但迈向深层次的数字化过程中,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以云原生为例,Cloud Native 1.0时代的云原生技术,在生态、架构以及应用与资源协同方面,仍存在着一些技术短板,让企业无法充分享受云原生带来的价值。在Cloud Native 2.0时代,云原生必须与基础设施深度融为一体。

这届全联接大会上,华为云正式发布云原生基础设施,并在能力上做了三大升级:在应用定义基础设施层,华为云可以实现基于应用SLA来灵活调度算力,根据应用IO的不同,动态分配网络带宽,根据应用粒度大小,自动分配不同的存储;在天然多云架构层,可以实现应用跨云灵活调度,实现“Run Anywhere”;除此之外,华为云构建了丰富的云原生应用生态,让企业可以快速构建更多的创新型业务。

通过以上三大升级,华为云云原生基础施将更充分地发挥云原生的优势,为用户打造未来无忧的数字基础设施基石,这也宣告云原生进入了Cloud Native 2.0时代。

与此同时,未来全球网络视频流量占比将急剧上升,视频内容数据的创建和存储的位置会由端向云、边迁移。

这种全新的变化无疑给媒体网络带来三大挑战,体现在“烟囱化”林立,实时音视频网络、CDN和监控视频网络分别独立建设,体验差别大,资源无法复用;同时碎片化严重,各行业场景碎片化,当前媒体网络无法很好满足不同行业场景的不同体验、带宽、可靠性要求;再加上固化的星型结构,也让媒体处理集中在高位置的关键节点,故障率高,业务时延大。

为此,华为提供一张新时代媒体网络,以及面向未来的实时音视频、VR/AR/MR业务,推动新的视频技术革命,重新定义“5G+X”的新时代,这张媒体网络具备扁平化、全场景、广覆盖、全业务、多连接、超体验等六大特征,使能其实现视频化、智能化、数字化。

由此可见,无论是华为云云原生基础施,还是新时代的媒体网络,这些面向未来升级的关键基础设施,都让华为云展现出的价值“不止于现在,更关乎未”,也让华为云在后疫情、新基建时代,为中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夯实更为坚实的基础。

云数智融合创造行业价值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经济和用户的形态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更进一步放大了政企上云的紧迫性。因此,通过推动各行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难题的关键之举。

在此背景下,华为云在“赋能应用、使能数据、加速AI落地”三个方面也做了进一步的技术创新,通过为政企提供完整的云数智融合的服务,进一步加速了政企智能化升级。

首先,在赋能应用方面,华为云提供云应用平台ROMA,该平台源自华为自身实践,可实现应用“一张网”,服务数字经济使能行业数字化高效创新。其中针对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ROMA Factory负责开发、运行、运维;而ROMA Connect具备强大的应用和数据集成能力;ROMA Exchange则把企业的应用资产集中起来,再以服务化方式对外输出甚至变现;ROMA Service Core聚焦重点行业场景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的合集,可帮助客户和伙伴高效构建精品应用和解决方案。

其次,在使能数据方面,华为云发布了新一代智能数据湖FusionInsight,助力政企客户实现“一云一湖”,通过HetuEngine计算引擎和CarbonData存储引擎,FusionInsight的双擎驱动可实现数据秒级用数;通过DAYU的数据治理与运营平台实现数据标准化,帮助客户持续沉淀数据资产,而采用“一云一湖”两引擎,则能够使能数据治理和运营,释放海量数据价值。

此外,华为云还推出了Data+近数据计算,可以大幅提升数据产后处理效率,让数据处理化繁为简,它可以零代码快速集成华为云和第三方的数据服务能力,并让开发周期缩短到1周以内。

最后,在加速AI落地方面,华为云面向政企行业推出可信智能计算服务(TICS),可打破跨行业的数据孤岛,实现行业内部、跨行业之间在数据隐私保护下的多方数据联合分析和联邦计算能力,推动跨行业的可信数据融合和协同。

此外,华为云宣布开源HiLens的核心部件HiLens Framework,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开发工具,包括音视频输入、媒体处理(MPP+OpenCV)、模型推理、资源管理、输出管理、日志系统和EI服务接口等,让开发者不必重复制造轮子,直接调用相关模块的API。

一直以来,华为云致力于构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并希望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应用在“黑土地”上长得最茁壮、产量最高。那么,华为云通过在“赋能应用、使能数据、加速AI落地”的创新,可以说真正让云数智能力实现了融合,这也为未来政企客户的业务价值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跨越鸿沟》一书中曾写道:“和诺曼底登陆一样,跨越鸿沟首先要找到那块滩头阵地,竭尽全力获得整个市场绝对领导权,最终掌握更加广阔的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站在政企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关口,华为云始终通过技术创新助力政企行业轻松跨越技术鸿沟,让政企客户更好地聚焦于业务创新之上,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基础设施的选择、升级的纠结和烦恼之中,而这也正是在后疫情、新基建时代,华为云之于政企智能升级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华为云技术创新!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8年企业级媒体工作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观察】华为云:跨越技术落地鸿沟,加速政企智能升级相关推荐

  1. 华为云+AI+5G,点燃2020政企智能升级

    2019年11月1日,中国进入5G商用第一天.这一天,全国首批50个城市迎来5G落地.市场研究公司Jefferies预测,到2022年中国的5G用户将达5.883亿,而5G也将进一步打开智能互联的产业 ...

  2. KubeCon直击 | 华为云以技术布道“云边端芯”

    [6月24-26日,中国,上海] 今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技术专家.开发者齐聚上海滩,只为一场云原生技术盛会:KubeCon+CloudNativeCon+OpenSourceSummit(以下简称& ...

  3. 《第四期(2021-2022)传统行业云原生技术落地调研报告——金融篇》正式发布

    一.前言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来临,以容器.微服务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开发.交付.迭代企业应用,重塑着传统行业的业务体系,加速着企业自身.以及产业生态的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云原生技 ...

  4. 灵雀云第三期(2020-2021)传统行业云原生技术落地调研报告

    引言 如果说2019年是"云原生技术商业化元年",那么2020年就是"云原生技术成为新常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云原生技术正在快速开拓新的技术边界,支持新的应用 ...

  5. 华为云CDN为芒果TV加速,打造丝滑“追剧观综”的观看体验

    华为云CDN为芒果TV加速,打造丝滑"追剧观综"的观看体验 芒果,不仅在水果类中怎么爱都不嫌多,在综艺界的名头也是响当当.作为全国综艺的扛把子-芒果TV, 芒果TV坐拥过亿注册用户 ...

  6. 第五期(2022-2023)传统行业云原生技术落地调研报告——金融篇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来临,云原生技术正在改变着各行各业,通过IT变革驱动业务创新发展,促进企业自身以及产业生态的转型升级. 因此,灵雀云联合云原生技术实践联盟(CNBPA)和行业内头部厂商F5,共同发起了 ...

  7. 【华为云专家技术公开课】7月4日直播,报名观看赢取好礼

    [导语]新手大咖齐相聚,畅谈云端新科技.2019年7月4日,华为云专家技术公开课直播将在云视界进行线上直播,本期华为云MVP.敏捷创新教练王立杰将就<敏捷项目管理的关键点>进行深入讲解,让 ...

  8. 技术沙龙 | 云时代下的架构演进—企业云及云原生技术落地实践

    云改变了IT行业的形态和市场格局,催生了应用的发展.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演进,作为一名优秀的架构师,必须深入了解云计算平台的特点及架构设计,包括构建数据库.大规模落地微服务.Service Mesh和 ...

  9. 亮剑政企智能升级 | 华为云铸就“新七剑”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2017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已是群雄逐鹿,诸方争霸.忽然斜刺里,一支"华家军"猛然杀出,其势磅礴,欲演绎后来者居上之传奇. 转眼三年,其势仍盛,且功力日渐深厚,近 ...

最新文章

  1. python 管道游戏_Python实现超级玛丽游戏系列教程05添加地面,管道和阶梯冲突检测...
  2. Spring Cloud Alibaba 之 服务治理:Nacos 如何实现微服务服务治理
  3. oracle 游标小例
  4. 来自于参赛队伍所反映的总决赛落选之后的建议
  5. css cursor 的可选值(鼠标的各种样式)
  6. ubuntu100%快速安装搜狗输入法
  7. Net学习日记_ASP.Net_MVC_新语法笔记
  8. 七、内存、寄存器数据的传送
  9. Windows8之hyper-v探索
  10. kingbase7获取唯一索引和子分区键的view
  11. vmware vSphere 7 Candidate候选版本
  12. Javascript多线程引擎(五)
  13. 软件界面布局调整推荐
  14. 【华为机试题 HJ91】走方格的方案数
  15. 城域网光纤、拨号光纤与ADSL的区别
  16. ERP系统与MRP系统
  17. android中自定义 toast,Android自定义Toast
  18. Elf精灵飞控系统V1.0-太空工程师
  19. mysql占用cpu特别高的解决_mysql占用CPU过高的解决办法
  20. 平安居家养老服务上市

热门文章

  1. arp命令linux上,arp命令 - Linux命令大全 | linux教程
  2. 简易版java的安装
  3. 力扣 729. 我的日程安排表 I
  4. ArcGIS for Desktop入门教程_第五章_ArcCatalog使用 - ArcGIS知乎-新一代ArcGIS问答社区
  5. 202212-1-现值计算
  6. 神经网络训练过程详解,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
  7. 分享一个算法,计算能在任何背景色上清晰显示的前景色
  8. 二进制反汇编工具 retdec(Windows)
  9. 小学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管理制度,小学多媒体教室管理规章制度.doc
  10. excel之find与substitute函数的联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