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一下,按照传统的定义,我还真不是数据分析高手,各种关联算法,只会最简单的一种(话说不少场合还算管用);各种挖掘技术,基本上一窍不通;各种牛逼的数据分析工具,除了最简单的几个免费统计平台之外,基本上一个都不会用。所以,各种高手高高手请随意BS,或自行忽略。这里说点高手不说的。

从微博段子说起,微博上关于数据分析有两个段子,我经常当作案例讲,第一个段子,说某投资商对某企业所属行业有兴趣,要做背景调查,甲是技术流,一周分析各种网上数据,四处寻找行业材料,天天熬夜,终于写出一份报告;乙是人脉流,和对方高管喝了次酒,请对方核心人员吃了顿饭,所有内幕数据全搞定,问谁的方法是对的;第二个段子,某电商发现竞争对手淘宝店,周收入突然下降了30%,但是隔周后又自然恢复,中间毫无其他异常现象,于是老板让分析师分析,苦逼的分析师辛苦数日,做各种数学模型,总算找到勉强的理由自圆其说,老板读毕,虽说不能让人信服,却也没有更合理的解释,某日,见对手老板,闲聊此事,“你们某段时间怎么突然收入下降?”“嗨,别提了,丈母娘去世了,回家奔丧,公司放羊了。”老板恍然大悟。

两个段子,第一个段子,微博上一边倒的说,苦逼分析没有人脉有用;第二个段子类似,一边倒的认为,人脉的消息比苦逼分析管用多了。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解读绝对是错的!

先说第一个段子,其实网络不乏这种“人脉达人”,特别是媒体圈,一些所谓的“IT名记”或者“著名评论家、分析师”和各种互联网大佬称兄道弟,天天秘闻不断,但是呢?他们从不研究产品,不分析用户,所以,他们知道了数据,却不懂数据背后是什么,更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我有时会批评身边这样的朋友,别天天觉得自己知道几个互联网大佬的花边新闻,就当自己是资深业内人士了,正因为掌握这些东西又觉得炫耀,才反而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有价值的数据。这就是为什么混网络媒体的,见过市面的各种达人,在互联网创业浪潮里,几乎没有成功几率的真实原因,自以为人脉广泛,无所不知,其实正因为缺乏最基本的数据背景分析,所以才是看上去什么都懂,细究下其实什么都不懂。请记住一点,除非你是富二代,官二代,衔着金钥匙出生,那不在我的讨论范围里,否则,没有苦逼的经历,就没有牛逼的成就。

我常订阅一些著名分析师的微博,他们透露的数据往往是很有价值的(这是我订阅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解读通常是惨不忍睹的,这就是只看表象的恶果,而且随便翻看一下他们的数据解读,可以说他们的数据感和数据认知贫乏到可笑,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校核和考证的能力,他们拿到了某公司核心数据又怎样?没经历过苦逼的分析,他们其实什么都看不到。

第二个段子同理,如果不是持续有效的数据跟踪,怎么能得出下降30%的结论,这一数据结论与人脉得到的消息相互验证,才会得到完整真实的结果,否则仅仅是闲聊,你怎能知道对方企业管理对业绩影响的范畴,苦逼的分析也许一时没有人脉的消息管用,但是你所得到的对数据的认知和积累,是人脉永远不会给你的。

所以,再次强调,基本的数据跟踪和日常的数据感养成,绝不是可以忽略和无视的。人脉情报可以成为数据解读重要的信息来源,但是绝不能喧宾夺主,替代基本的数据分析工作。

下面说一下数据感,什么是数据感?就是别人说一个数据出来,你会琢磨一下这个是否符合常理,与你日常的数据观测经验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么可能的理由是哪些? 比如12306号称一天几十亿次点击,如果你有数据感,第一眼就会质疑这个“点击”定义的合理性;比如曾经有人说某国内图片分享网站一天多少亿访问量,第一眼就知道这个“访问量”定义是有歧义的,(事后官方解释是图片加载量,这个和访问量差异几十倍。) 数据感需要不断的培养,和基本的逻辑(比如你应该知道中国有多少网民,每天有多少人上网,一个大概什么类型,什么排名的网站会覆盖网民的比例是多少),以及善于利用各种工具,我以前在巨头公司,得益于公司巨大的数据资源,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的核心数据;但是离开后,才发现,其实互联网上公开可获取的数据途径是非常多的,而且善于利用的话非常有效。每天去查询一些感兴趣的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积累,想没有数据感都难。

作为公司或团队负责人,怎么培养员工的数据感,我其实也有一个建议,平时可以搞一些小的竞猜,比如团队集体竞猜新产品或产品改版上线后的日活跃用户,或者pv数字,或者收入数据,等等;然后看谁的最准,一种是惩罚制,最不准的请最准的喝奶茶,吃冰淇淋;另一种不惩罚,最准的累计积分后公司可以发一些奖品鼓励,这样下去大家的数据感就会在日常培养起来,而且对团队的气氛培养也有帮助。

数据感之后,谈数据分析的方法,我的建议是,不炫技,不苛求技术复杂度,最简单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往往是最有价值的,而很多人恰恰这一步都没做好,就总想着弄一堆挖掘算法;数据的价值在于正确的解读,而不是处理算法的复杂度,切不可喧宾夺主。 大公司的kpi制度,往往会产生偏差,比如技术工程师的评定,要讲究“技术复杂度”、“技术领先性”,直接导致简单的事情没人肯做,最基本的工作不认真做!所以往往是大公司的分析工程师,为了评高级工程师,非要简单问题复杂化,四则运算就搞定的事情一定要弄一套诡异的算法,最终非但浪费了资源,消耗了时间,而且往往由于工程师对业务理解的漠视,对应的产品人员又对算法的陌生,导致了严重的理解歧义,从而出现各种误读。

下面说关键,数据解读,正确的数据解读,是所有数据分析工作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错了,前面的所有努力都是白搭,然后,往往很多人简单的以为“数据会说话”,他们认为把数据处理完一摆就ok了,所以我看到很多知名分析师拿着正确的数据信口胡诌;而更有甚者,显然是故意的行为,一个非常非常著名的、口碑极佳的跨国企业,曾经就同一份很酷的数据,在不同的场合下,为了市场公关的需求,做出不同的解读;这简直就是道德问题了。

数据解读,不能是为了迎合谁,要遵循数据的本质,要遵循科学的逻辑,要有想象力(配合求证),可能有时候也需要依赖人脉关系所获得的情报,(这个也有很多典型范例),这个具体再怎么说可能我也说不清楚,说几个反面例子也许更容易理解。

1、因果关联错误,或忽略关键因素,A和B的数据高度相关,有人就片面认为A影响了B,或者B影响了A;但是,有时候真实原因是C同时影响了A和B,有时候C被忽略掉了。

2、忽略沉默的大多数,特别是网上投票,调查,极易产生这种偏差,参与者往往有一定的共同诉求,而未参与者往往才是主流用户。

3、数据定义错误,或理解歧义,在技术与市场、产品人员沟通中产生信息歧义,直接导致所处理的数据和所需求的数据有偏差,结果显著不正确。

4、强行匹配;不同公司,不同领域的数据定义可能不一致,在同一个公司内或领域内做对比,往往没有问题,大家对此都很习惯,却有评论家不懂装懂,强行将不同定义的数据放在一起对比做结论,显著失真;海外著名金融机构在分析中国页游和端游市场就连续犯这类错误。

5、忽略前提;有些数据结论是基于某种前提,符合某种特定场景下得出的,但是解读者有意或无意忽略前提,将结论扩大化,显著误读。

6、忽略交互;在商业模式改造和产品改进,往往都会出这类问题,最简单说,你游戏中的道具降价,对收入的影响是增还是减?如果忽略交互,仅仅依赖于数据推算,当然是减,但是实际呢?做运营的都知道。

7、缺乏常识;如果对一些重要的纪念日,节日,或者网购节不了解,那去处理有关数据显然就不知所云了。做行业报告更是如此,很难想像对行业不了解的人能做出怎样的报告。

8、无视样本偏差;我们通常做数据调研,是基于样本数据,而采样过程本身很难做到完全的公平和分散,样本偏差要控制在合理范畴内,即便无法控制,在结论中也需要标注;这才是严谨的数据解读,对样本偏差视而不见,甚至为了某种宣传目的刻意寻找偏差的样本,都不可能做出好的数据结论。

那么, 数据处理也多说一点,虽说是个技术活,但是有些不那么技术的事情,也必须做到位才行;很多时候,我看到一个数据,不符合我的预期,我第一反应,是了解数据来源和处理逻辑,我们通常面对的数据,包括大量的干扰,噪音数据,以及一些识别上容易产生歧义甚至误判的数据,这都是需要处理的,很多时候工程师只关心算法层面、效率层面,不愿意也不关心这些东西,所得出的数据结论失真度就非常高,越是大公司,这种情况越普遍;在我效力的巨头公司时,这样的范例非常多,处理方法其实很简单,多看看源数据,对中间的噪音和干扰数据正确识别标注,对容易误判的数据进行二次判定,全是苦力活,没啥技术含量,但是这是必须的。

最后,很多人想知道我怎么看数据,或者想问我,他们每天看很多数据,不知道怎么去看,我其实有很简单的三板斧,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对常见的数据场景,可解决绝大部分日常需求。 简单说就是“对比,细分,溯源” 六字真言,没了。

对比,数据放在那里,是没意义的,你说你游戏周流失率80%,啥情况?不知道,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对比起来才知道。

一是横比,你拿出50款游戏来比,别人平均流失率90%,你80%,你游戏还不错勒,别人要平均流失65%,你80%,这就有问题了。

二是纵比,和自己时间轴比,你两个月前1.0版本流失率90%,你现在80%,有进步么,你要是两个月前是50%,现在80%,好好反思喽。

所以,我特别强调,在通常企业数据监控,显示一大屏数据的界面上,对比特征要最大体现,比如所有同比下降超过多少比例的一概红色体现,所有上升多少比例的一概绿色体现,公司运营状况一目了然。

细分,数据出现对比异常,你当然想知道原因,那就需要细分了。

细分先分维度,再分粒度,什么是维度?你按照时间去分,就是时间维度,按照地区去分,就是地区维度,按照来路去分,就是来路维度,按照受访去分,就是受访维度;你说今天网站访问量涨了5%,咋回事不知道,你细分一看,大部分网页都没涨,某个频道某个活动页涨了300%,这就清楚了,这就是细分最简单的范例,其实很多领域都通用。 粒度是什么,你时间维度,是按照天,还是按照小时?这就是粒度差异,你来路维度,是来路的网站,还是来路的url,这就是粒度的差异;这样可以将对比的差异值逐级锁定,寻找原因。

溯源,有时候我对比,细分锁定到具体维度,具体粒度了,依然没有结论,怎么办,溯源,依据锁定的这个维度和粒度作为搜索条件,查询所涉及的源日志,源记录,然后基于此分析和反思用户的行为,往往会有惊人的发现,我们正是基于这一逻辑发现过产品的一些缺陷,而且你不断通过这个方式分析数据,对用户行为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

其实,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延伸,比如,如何看一个年轻人有没有数据分析潜质;以及如何培养数据分析和产品分析人才,等等,不过,就这样吧。今天说的不少了,我水平有限,吃饭的就这几招,而且又老又笨,大家都会了我离下岗也不远了,您就凑活看吧。

感谢诸多网友反馈提到的错误用词,纬度修改为维度,特此标注。

还有这个人品大爆发,连续被名人推荐,受宠若惊,其实,这个,愧不敢当。

caoz:数据分析这点事相关推荐

  1. 全网最强的数据可视化秘诀:学会这个工具,数据分析不是事

    前言 对于数据分析师来说,数据可视化永远是一门不过时的学问,不仅因为上到企业领导.下到业务分析都要用到可视化,更因为它是分析师手中的优秀工具,它向我们揭示了数据背后的规律. 但很多人又会问,自己做的数 ...

  2. 曹政谈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这点事

    整理自:http://hi.baidu.com/ncaoz/item/564975db8fcd6495260ae79e 先声明一下,按照传统的定义,我还真不是数据分析高手,各种关联算法,只会最简单的一 ...

  3. 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了,数据分析的年度工作计划,你知道该怎么写吗?

    2020年已经结束了,一年的工作总结和下一年的工作计划该怎么写.作为数据分析师,如何制定自己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到底数据分析工作计划该咋写?  1 .工作计划常见坑点 如果让其他部门写工作计划,大概率是 ...

  4. 思维模型篇:数据分析的本质是什么?

    数据分析的本质是什么? 当你做数据分析,或者想去做数据分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数据分析的本质是什么? 谈到数据分析的本质,我们先回顾一部网红据<长安十二辰>,里面有一种独创的算法&quo ...

  5.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数据分析)

    大家好,我是Z哥. 首先说明一下,今天不卖课程哈,就单纯聊聊我在做数据分析时的一些经验. 在如今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面对大量的数据扑面而来. 如果有较好的数据分析能力, ...

  6. 数据分析实战:数据分析的5大关键环节

    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使用移动终端的人无时无刻不在生产数据,而作为互联网服务提供的产品来说,也在持续不断的积累数据.数据如同人工智能一样,往往能表现出更为客观.理性的一面,数据可以让人更加直观 ...

  7. 数据分析5大关键环节

               数据分析流程主要分为五个关键环节:明确数据分析目的.明确数据源及数据口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输出. 一.明确数据分析目的 任何一件事在做之前都是有目的性的,数据分析也是如此,在 ...

  8. 每日一课 | 数据分析的本质是什么?

    Python大本营每日一课 大家好,本期7日专栏内容,营长将为大家分享新的内容知识,"数据分析",营长邀请的是宿永杰,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数据挖掘工程师,小伙伴们别忘记打卡哦. 数据分 ...

  9. 数据分析的年度工作计划,这样制定才合理!

    公众号后台回复"图书",了解更多号主新书内容 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 来源:接地气学堂 又是一年年底,企业都在制定2021年工作计划.一提数据分析的工作计划,很多同学纠结的直挠头.到 ...

最新文章

  1. python爬虫案例-Python爬虫案例集合
  2. 【hdu5285】wyh2000 and pupil
  3. erlang/thrift快速安装
  4. GCC编译选项 -OX[转]
  5. linux查看杀死进程
  6. 你见过哪些操蛋的代码?
  7. a标签鼠标放上去变色_一切为了集齐一套装备:杜伽LEO600游戏鼠标和P300鼠标垫简评...
  8. 详解iOS开发之自定义View
  9. size函数 matlab 含义,size()函数的使用
  10. 基于R语言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实践技术
  11. 解决eclipse桌面快捷方式打不开的问题
  12. 恩信ERP7.10安装、定制和二次开发
  13. 【webGoat】Path traversal
  14. GEE基础-大影像下载
  15. [USACO 1.2.1] Milking Cows
  16. DPU-PYNQ使用笔记
  17. Egret白鹭H5开发-围住神经猫
  18. setTimeout()的返回值
  19. pcie gen3 bios设置_u盘pe设置联想台式机lenovo BIOS从u盘启动教程
  20. 数据分析小实验(下)

热门文章

  1. python3 excel样式_python3my使用python.pandas修改excel样式
  2. GoldenGate自动归档discard文件
  3. 埃里森:甲骨文将向亚马逊发起云价格战
  4. linux tee作用,linux tee 命令使用详解(大量实例)
  5. 微信公众号开发者自动回复php,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者模式的启用并自动回复
  6. Mac配置JAVA_HOME环境变量
  7. crontab - 长期性计划
  8. 任务T1、T2、T3并发执行,最后执行任务T4的实现方法
  9. CSS设置样式的三种方式
  10. 断点运行的参数_断点回归设计(RDD)及其在STATA软件的实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