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物理学天空的“乌云”

  物理学发展到19世纪末期,一切物理现象似乎都能够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满意的回答。以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三大支柱的经典物理大厦已经建成,而且基础牢固,宏伟壮观。在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他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同时,他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却若有所思地讲道:“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
  第一朵乌云源于1887年著名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不论地球运动的方向同光的射向一致或相反,测出的光速都相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
  第二朵乌云源于黑体辐射研究中的“紫外灾难”。从瑞利——金斯公式推出,在短波区(紫外光区)随着波长的变短,辐射强度可以无止境地增加,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无可怀疑地表明经典物理学理论在黑体辐射问题上的失败,所以这也是整个经典物理学的“灾难”。
  实际上,“乌云”并非只有两朵。
  1859年,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解释了太阳光谱中暗线的含义,开创了光谱分析方法,拉开了近代原子物理学研究的序幕。但是,当时科学家们还无法解释物质特征谱线产生的原因。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光电现象。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
  这些都是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

物理学革命

  1900年,普朗克为解决黑体辐射实验结果同经典理论的矛盾,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在辐射的发射或吸收过程中,能量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个最小的单元,即量子。以此为指导,他推导的数学公式和实验结果完美吻合,“紫外灾难”得以解决。
  1905年,爱因斯坦于创立的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否定了作为牛顿力学理论基础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概念,否定了作为一切电磁现象和光学现象载体的“以太”的存在,驱散了由迈克耳逊-莫雷实验所带来的困恼。狭义相对论把古典力学定律全部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于低速运动的极限情况。
  1915年,爱因斯坦进一步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间、时间不是离开物质独立存在的,时空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分布;物理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曲率表现为引力。1917年,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考察整个宇宙空间,开创了现代宇宙学。他提出的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后来发展成为宇宙膨胀理论和大爆炸理论。这是继哥白尼之后对天文学宇宙观的又一次革命。
  1916年,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5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观测到了引力波信号,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从20世纪初开始,在由马克斯·普朗克、尼尔斯·玻尔、沃纳·海森堡、埃尔温·薛定谔、沃尔夫冈·泡利、路易·德布罗意、马克斯·玻恩、恩里科·费米、保罗·狄拉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康普顿等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努力下,量子力学于1920年代后期建立。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物质的理论,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许多物理学理论和科学如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的基础)、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以及其它相关的学科都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所进行的。
  量子场论(QFT)结合了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和场的概念,把所有基本粒子描述为存在于宇宙时空各处基本场中的不同振动模式。它是基本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理论框架。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组织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证实了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的存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最后一环被补齐。量子场论现在已经能够将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通过标准模型理论统一起来,但是没有包括引力相互作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相关推荐

  1. 第三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

    目录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就业方向 需要学习的课程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算法实现的智能化系统,使计算机能 ...

  2. 2008年,永动机启动第四次科技革命

    2008年,永动机启动第四次科技革命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以能量为突破口的永动机理论和制造技术全面诞生,真正的以永动机能源为基础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在今年开始启动,这次科技革命将比前三次科技革 ...

  3. 计算机网络第一次革命,强国挑战答题答案:计算机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的第()次科技革命。...

    相关题目与解析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历的科技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由计算机发起的.() 以()的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技 ...

  4. 计算机工业革命是,计算机工业革命是第几次科技革命

    计算机工业革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 ...

  5. 【ChatGPT】科技革命促生互联网时代 ChatGPT浪潮打乱时代布局 人工智能新时代下的发展前景

    目录 科技革命促生互联网时代 科技进步伴随着大国崛起 科技革命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ChatGPT浪潮来袭 资本市场当前的热潮 人工智能新时代下我们何去何从 开放注册两个月用户数破亿,ChatGP ...

  6. 收入与未来就业2—科技革命的力量

    作者  |  杨丽敏 编辑  |  Dave  董雯雪 视觉  |  任染 这是 「禾穗HERS女性商学院」的第  0123 篇原创 科技带给人无限的想象和便利,科技改变着全世界的人们.同时,科技也会 ...

  7. 倪光南:下一次科技革命集中在人工智能等三方面

    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90329/4937969.shtml 人民网博鳌3月29日电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3月26-2 ...

  8. 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三大“猜想

    16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大致发生了五次革命(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包括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电力和运输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等:世界经济大致发生了三次产业革命,包括 ...

  9. 第一章 新科技革命引发产业革命

    1.1 认识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 引言 科技革命: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科学革命:主要是指科学理论,方法,思维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突破进展,也就是科学的理论范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技术革命:指技术体 ...

  10.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2021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 2021)上,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张亚勤带来了< ...

最新文章

  1. linux驱动设备树
  2. 我的2020电视机选购
  3. 关于${ctx}拿不到值的问题
  4. 服务器端的根目录放置文件,放置在网站根目录下
  5. 用Python处理图片九宫格
  6. leetcode 283. 移动零(Java版)
  7. r语言合并多个csv文件_PDF合并怎么做?分享多个PDF文件合并的方法
  8. 树莓派安装win10arm linux,在树莓派3B 上安装 Windows 10 ARM 版的方法
  9. 信息与数据科学国际会议征文通知
  10. CloudStack4.10+GlusterFS4.10测试
  11. 杀掉查询的死锁的mysql的链接
  12. 深入理解字符,字符集,gbk,utf8
  13. mysql主库从库在同一台服务器_通过两种方式增加从库——不停止mysql服务
  14. Atitit 管理体制 编号制 1.数字编码有何好处 数字编码有何好处 1、归档整理方便,特别在电子管理系统中; 2、数字编码更容易进行管理,无论谁进行的编码都是一样,管理方便,人员无论怎么换,程序
  15. 音乐网站Spotify将融资4亿美元,估值84亿美元
  16. VC++6.0下编译xvidcore1.1.0
  17. pandas用法-全网最详细教程
  18. 代码获取DEP按钮及获取DEP控件
  19. CTFshow-萌新
  20. 基于伽马变换自适应修正的全景首尾融合算法

热门文章

  1. FPGA基础入门【14】开发板VGA视频输出控制
  2. Web前端计算FPS:使用原生requestAnimationFrame API
  3. Schölkopf 、Bengio等新作解读:因果表征学习——连接因果和机器学习的桥梁
  4. MR 眼镜会取代手机成为下一代终端,中国产业有机会领先世界
  5. iconfont图标
  6. javaweb学习笔记(XML基础)
  7. 西工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2020考研34所院校就业情况解读:西北工业大学...
  8. java下拉刷新上拉加载_使用PullToRefresh实现下拉刷新和上拉加载
  9. AHP(层次分析法)学习笔记及多层权重Python实践
  10. win10专业版/企业版怎样永久激活并查看激活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