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CCM DC-DC建模流程
  • 平均模型
    • 模型
    • 验证
  • 交流小信号模型
    • 模型
    • 验证
  • 传递函数
  • 右半平面零点(RHPZ)

CCM boost建模和右半平面零点(RHPZ)

CCM DC-DC建模流程

经过上次buck建模,感觉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方便直观的。

  1. 用受控源代替开关和二极管,获得平均模型

    • 开关:求电流的开关周期平均,等效为受控电流源

    • 二极管:求电压的开关周期平均,等效为受控电压源

  2. 受控源存在耦合项(比如占空比和电感电流D(t)*iL(t)),进行全微分后,分解成多个线性的受控源,获得交流小信号模型

  3. 根据交流小信号模型

    • 通过KCL和KVL,获得各个传递函数:输入到输出、控制(占空比)到输出
    • 通过仿真,获得开环波特图

这次再以CCM boost为例,主要看下传递函数怎么写。

平均模型

模型

把MOS电流和二极管电压做开关周期平均:

(包含了二极管的正向压降Vd,假设为恒定值)
iMOS=D(t)iL(t)vdiode=−D(t)Vo(t)+(1−D)Vdi_{MOS} = D(t)i_L(t) \\ v_{diode} = -D(t)V_o(t) + (1-D)V_d iMOS​=D(t)iL​(t)vdiode​=−D(t)Vo​(t)+(1−D)Vd​

对应的模型:

验证

输入电压跳变时,开关模型和平均模型的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暂态过程基本一致。

交流小信号模型

模型

受控源存在耦合项,进行全微分后,分解成多个线性的受控源,获得交流小信号模型
ΔiMOS=DΔiL(t)+ILΔd(t)Δvdiode=−(Vo−Vd)Δd(t)−DΔvo(t)\Delta i_{MOS} = D\Delta i_L(t) + I_L \Delta d(t) \\ \Delta v_{diode} = -(V_o-V_d) \Delta d(t) - D\Delta v_o(t) ΔiMOS​=DΔiL​(t)+IL​Δd(t)Δvdiode​=−(Vo​−Vd​)Δd(t)−DΔvo​(t)
其中,考虑二极管压降Vd,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为,
Vo=Vi1−D−VdIL=Io1−D=VoRL(1−D)V_o = \frac{V_i}{1-D}-V_d \\ I_L = \frac{I_o}{1-D} = \frac{V_o}{R_L(1-D)} Vo​=1−DVi​​−Vd​IL​=1−DIo​​=RL​(1−D)Vo​​

模型为:

验证

占空比只能变化很小范围(例如10%以内),范围变大就不准确了。

例如,占空比在0.3和0.33之间跳变。开关模型和交流小信号模型的电感电流对比。

尝试减去直流偏置后,形状是基本一致的。

传递函数

基于交流小信号模型,用KVL和KCL写电感和电容的方程(s域):
sLiL(s)=vi(s)−(1−D)vo(s)+(Vo+Vd)d(s)sCvo(s)=(1−D)iL(s)−ILd(s)−vo(s)/RsLi_L(s) = v_i(s) - (1-D)v_o(s) + (V_o+V_d)d(s) \\ sCv_o(s) = (1-D)i_L(s) - I_L d(s) - v_o(s) / R sLiL​(s)=vi​(s)−(1−D)vo​(s)+(Vo​+Vd​)d(s)sCvo​(s)=(1−D)iL​(s)−IL​d(s)−vo​(s)/R
例如,求控制到输出的传递函数 vo(s)/d(s)v_o(s)/d(s)vo​(s)/d(s)时,令vi(s)=0v_i(s)=0vi​(s)=0,消去iL(s)i_L(s)iL​(s):

vo(s)d(s)=(Vo+Vd)(1−D)−ILLsLCs2+LRs+(1−D)2=Vi−ILLsLCs2+LRs+(1−D)2\frac{v_o(s)}{d(s)}=\frac{(V_o+V_d)(1-D)-I_L Ls}{LCs^2+\frac{L}{R}s+(1-D)^2}=\frac{V_i-I_L Ls}{LCs^2+\frac{L}{R}s+(1-D)^2} d(s)vo​(s)​=LCs2+RL​s+(1−D)2(Vo​+Vd​)(1−D)−IL​Ls​=LCs2+RL​s+(1−D)2Vi​−IL​Ls​

其中,根据之前的结果,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为:
Vo=Vi1−D−VdIL=Io1−D=VoRL(1−D)=Vi−(1−D)VdRL(1−D)2V_o = \frac{V_i}{1-D}-V_d \\ I_L = \frac{I_o}{1-D} = \frac{V_o}{R_L(1-D)} = \frac{V_i-(1-D)V_d}{R_L(1-D)^2} Vo​=1−DVi​​−Vd​IL​=1−DIo​​=RL​(1−D)Vo​​=RL​(1−D)2Vi​−(1−D)Vd​​

代入后,

vo(s)d(s)=(Vo+Vd)(1−D)−ILLsLCs2+LRs+(1−D)2=Vi−Vi−(1−D)VdR(1−D)2LsLCs2+LRs+(1−D)2\frac{v_o(s)}{d(s)}=\frac{(V_o+V_d)(1-D)-I_L Ls}{LCs^2+\frac{L}{R}s+(1-D)^2}=\frac{V_i-\frac{V_i-(1-D)V_d}{R(1-D)^2}Ls}{LCs^2+\frac{L}{R}s+(1-D)^2} d(s)vo​(s)​=LCs2+RL​s+(1−D)2(Vo​+Vd​)(1−D)−IL​Ls​=LCs2+RL​s+(1−D)2Vi​−R(1−D)2Vi​−(1−D)Vd​​Ls​

如果忽略二极管压降Vd=0V_d=0Vd​=0,理想情况下的控制到输出传递函数:
vo(s)d(s)=(Vo+Vd)(1−D)−ILLsLCs2+LRs+(1−D)2=Vi(1−1R(1−D)2Ls)LCs2+LRs+(1−D)2\frac{v_o(s)}{d(s)}=\frac{(V_o+V_d)(1-D)-I_L Ls}{LCs^2+\frac{L}{R}s+(1-D)^2}=\frac{V_i\left(1-\frac{1}{R(1-D)^2}Ls \right)}{LCs^2+\frac{L}{R}s+(1-D)^2} d(s)vo​(s)​=LCs2+RL​s+(1−D)2(Vo​+Vd​)(1−D)−IL​Ls​=LCs2+RL​s+(1−D)2Vi​(1−R(1−D)21​Ls)​

可以看到传递函数有一个右半平面零点s=R(1−D)2Ls=\frac{R(1-D)^2}{L}s=LR(1−D)2​。

右半平面零点(RHPZ)

右半平面零点Right Half Plane Zero (RHPZ)。RHPZ的幅频特性与一般的左半平面零点相同,但是相频特性与极点相同,给系统引入了-90°相位,恶化了相位裕量。一般开环增益的穿越频率需要设置为小于RHPZ所在频率。

对这篇博文中搭建的boost模型,在占空比较大时更容易观察到这个现象。比如占空比在0.5和0.55跳变:

从boost二极管电流的角度直观理解一下这个现象。看D从0.8突变到0.5的情况,电阻负载。

  • D=0.8时,输出电压高,电感电流I(L1)和负载电流都较大。
  • D突变为0.5时,理论输出电压低于D=0.8的情况,因此最终电感电流和负载电流都会减小。
  • 电感电流需要一定时间下降,而在这段时间里,因为(1-D)从0.2增大为0.5,实际上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反而增大了,给输出电容充电,电压上升。因此在这段时间内,输出电压会先上升,再下降。

类似的RHPZ现象发生在变比与(1-D)有关的变换器中(或者说,在开关断开期间向输出侧传输能量),如buck-boost、flyback等。

CCM DC-DC变换器建模(2): boost,传递函数,右半平面零点(RHPZ)相关推荐

  1. CCM DC-DC变换器建模(3): 反激变换器flyback converter

    CCM DC-DC变换器建模(3): 反激变换器flyback converter 前文: CCM DC-DC变换器建模(1):buck变换器的平均模型和小信号模型 CCM DC-DC变换器建模(2) ...

  2. BUCK型DC/DC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BUCK型DC/DC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摘要 1 文献调研 1.1 研究背景 1.2 Buck电路的应用场合 2 原理分析 2.1 模型介绍 2.2 模型分析 2.3 频域和时域响应 2.4 参数指标 ...

  3. dc dc变换器的建模及matlab仿真,基于Matlab的AC/DC变换器的系统建模和仿真.pdf

    基于Matlab的AC/DC变换器的系统建模和仿真 Research.Developmentl 基于 Matlab的AC/DC变换器的 系统建模和仿真 1'lleM odelingand Simula ...

  4. 半桥dcdc变换器matlab,450W多路DC/DC变换器设计方案

    1 概述 450W多路DC/ DC 变换器是一种直流变换开关电源,其输入电压为直流27V ,电源输出分别为直流±20V 10A 和5V 10A 三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电源的输入与输出隔离,且输出电源的± ...

  5. 两级交错升压 DC/DC 转换器中传导 EMI 噪声的建模和预测

    作者:Amir Tahavorgar 发表于:2014年第16届谐波与电能质量国际会议(ICHQP) 摘要: 本文研究了 2 级交错式 DC/DC 升压转换器的传导电磁干扰 (EMI) 噪声.研究了差 ...

  6. DC / DC boost电路带闭环控制

    DC / DC Boost变换器可用于维持DC输出电压稳定,控制器有PI,里面有详细的描述,实现了200v转为350v,100v转为220v. 更多详情请见附件: http://www.apolloc ...

  7. Simulink仿真:基于DC DC双向变换器的多电池主动均衡技术

    Simulink仿真:基于DC DC双向变换器的多电池主动均衡技术 关键词:锂电池:不一致性:模糊控制理论:DC DC双向主动均衡:荷电状态(SOC):均值-差值法 参考文献:基于DC DC双向变换器 ...

  8. 非隔离双向DC DC变换器 buck-boost变换器仿真 输入侧为直流电压源,输出侧接蓄电池

    非隔离双向DC DC变换器 buck-boost变换器仿真 输入侧为直流电压源,输出侧接蓄电池 模型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方式 正向运行时电压源给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反向运行时电池放电维持直流 ...

  9. 储能系统下垂控制,蓄电池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并联负载

    储能系统下垂控制,蓄电池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并联负载,变换器输出电流按虚拟电阻比例分配,并补偿有下垂系数带来的母线压降. 附文献. YID:6850669798604588就喜欢小男

最新文章

  1. 异常宕机 Ora-00600 [Kccpb_sanity_check_2] 错误解决方法
  2. 体验产品一 | 悦动圈VS咕咚竞品分析报告
  3. WINDOWS上KAFKA运行环境安装
  4. 项目优化之:GPU编程
  5. python字典获取关联值_【Python实战12】使用字典关联数据
  6. salt java 日志 乱码_Saltstack执行cmd.run重启tomcat后出现日志乱码(15)
  7. Django学习之十一:真正理解Django的路由分发和反解url原理
  8. oracle更新数据没反应,ORACLE更新数据时如果有就更新没有就插入
  9. C++ ifstream 读取文件大小和读取所有内容
  10. 计算机知识体系图谱总结
  11. JAVA EE 开发中 常用的API包
  12. VS2008 Web Application和Web Site的区别[转]
  13. 扫描局域网IP和MAC的有力工具BPSNMPUtil
  14. 深度学习笔记_搭建一个简单网络(完整版)_手写数字识别MNIST
  15. Python春节特训营03:打倒拦路虎,学会键盘打字
  16. 残差灰色模型matlab,数学建模+灰色预测模型+MATLAB详解.doc
  17. html获取屏幕的高度,js如何获取屏幕高度
  18. oracle数据库基本语句
  19. MTK6589平台——“长按powerkey重启”feature不工作问题的解决
  20. SSL生成证书的几种方式

热门文章

  1. Windows server 2012 R2服务器上的SqlServer数据库无法用公网IP远程访问
  2. 7-15 十进制转十六进制
  3. $(window).load、$()与window.onload
  4. Python 获取目录下的文件列表,并自然排序
  5. 嵌入式linux .net core,嵌入式Linux+NetCore 笔记一
  6. 基于Small及Weex的定制化APP方案
  7. Android自定义闹钟
  8. 2021年你读了哪些觉得比较好的计算机书籍?
  9. Andriod Preference在电话设置的使用
  10. 计算机怎么设置本地硬盘启动不了,电脑硬盘启动不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