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入门极简教程(一)

摘要: 当你和女朋友在路边手拉手一起约会的时候,你可曾想,你们之间早已碰撞出了一种神秘的智慧–深度学习。恋爱容易,相处不易,不断磨合,打造你们的默契,最终才能决定你们是否在一起。深度学习也一样,输入各种不同的参数,进行训练拟合,最后输出拟合结果。 恋爱又不易,且学且珍惜!

导言: 目前人工智能非常火爆,而深度学习则是引领这一火爆现场的“火箭”。于是,有关“深度学习”的论文、书籍和网络博客汗牛充栋,但大多数这类文章都具备“高不成低不就”的特征。对于高手来说,自然是没有问题,他们本身已经具备非常“深度”的学习能力,如果他们想学习有关深度学习的技术,直接找来最新的研究论文阅读就好了。但是,对于低手(初学者)而言,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他们基础相对薄弱,通常看不太懂。
于是,我们推出深度学习的入门系列。在这个系列文章中,我们力图用最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带你入门深度学习。我们都知道,高手从来都是自学出来的。所以,这个深度学习的入门系列,能带给你的是“从入门到精通”,还是“从入门到放弃”,一切都取决你个人的认知。成就你自己的,永远都是你自己,是吧?
好了,言归正传,下面开始我们的正题。

1. 什么是学习?

说到深度学习,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学习。
著名学者赫伯特·西蒙教授(Herbert Simon,1975年图灵奖获得者、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对“学习”给了一个定义:“如果一个系统,能够通过执行某个过程,就此改进了它的性能,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学习”。
大牛就是大牛,永远都是那么言简意赅,一针见血。从西蒙教授的观点可以看出,学习的核心目的,就是改善性能
其实对于人而言,这个定义也是适用的。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学习“深度学习”的知识,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在机器学习上的认知水平。如果我们仅仅是低层次的重复性学习,而没有达到认知升级的目的,那么即使表面看起来非常勤奋,其实我们也仅仅是个“伪学习者”, 因为我们没有改善性能。

2. 什么是机器学习?

遵循西蒙教授的观点,对于计算机系统而言,通过运用数据及某种特定的方法(比如统计的方法或推理的方法),来提升机器系统的性能,就是机器学习。
英雄所见略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Tom Mitchell教授,在他的名作《机器学习》一书中,也给出了更为具体(其实也很抽象)的定义:

对于某类任务(Task,简称T)和某项性能评价准则(Performance,简称P),如果一个计算机程序在T上,以P作为性能的度量,随着很多经验(Experience,简称E)不断自我完善,那么我们称这个计算机程序在从经验E中学习了。

比如说,对于学习围棋的程序AlphaGo,它可以通过和自己下棋获取经验,那么它的任务T就是“参与围棋对弈”;它的性能P就是用“赢得比赛的百分比”来度量。“类似地,学生的任务T就是“上课看书写作业”;它的性能P就是用“期末成绩”来度量”
因此,Mitchell教授认为,对于一个学习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三个特征:任务的类型,衡量任务性能提升的标准以及获取经验的来源。

3. 学习的4个象限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提到,一般说来,人类的知识在两个维度上可分成四类。即从可统计与否上来看,可分为:可统计的和不可统计的。从能否推理上看,可分为:可推理的和不可推理的

在横向方向上,对于可推理的,我们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最终可以完成这个推理。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就是试图找到可举一反三的方法,向可推理但不可统计的象限进发(象限Ⅱ)。目前看来,这个象限的研究工作(即基于推理的机器学习)陷入了不温不火的境地,能不能峰回路转,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而在纵向上,对于可统计的、但不可推理的(即象限Ⅲ),可通过神经网络这种特定的机器学习方法,以期望达到性能提升的目的。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棋类博弈(阿尔法狗)、计算机视觉(猫狗识别)、自动驾驶等等,其实都是在这个象限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
从图可知,深度学习属于统计学习的范畴。用李航博士的话来说,统计机器学习的对象,其实就是数据。这是因为,对于计算机系统而言,所有的“经验”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的。作为学习的对象,数据的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各种数字、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也可以是它们的各种组合。
统计机器学习,就是从数据出发,提取数据的特征(由谁来提取,是个大是大非问题,下面将给予介绍),抽象出数据的模型,发现数据中的知识,最后又回到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当中去。

4. 机器学习的方法论

这里稍早说明的一点的是,在深度学习中,经常有“end-to-end(端到端)”学习的提法,与之相对应的传统机器学习是“Divide and Conquer(分而治之)”。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
“end-to-end”(端到端)说的是,输入的是原始数据(始端),然后输出的直接就是最终目标(末端),中间过程不可知,因此也难以知。比如说,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系统,输入端是图片的像素数据,而输出端直接就是或猫或狗的判定。这个端到端就是:像素–>判定。
再比如说,“end-to-end”的自动驾驶系统,输入的是前置摄像头的视频信号(其实也就是像素),而输出的直接就是控制车辆行驶指令(方向盘的旋转角度)。这个端到端就是:像素–>指令。
就此,有人批评深度学习就是一个黑箱(Black Box)系统,其性能很好,却不知道为何而好,也就是说,缺乏解释性。其实,这是由于深度学习所处的知识象限决定的。从图1可以看出,深度学习,在本质上,属于可统计不可推理的范畴。“可统计”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说,对于同类数据,它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是一切统计学习的基本假设。那“不可推理”又是什么概念?其实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非线性状态了。

在哲学上讲,这种非线性状态,是具备了整体性的“复杂系统”,属于复杂性科学范畴。复杂性科学认为,构成复杂系统的各个要素,自成体系,但阡陌纵横,其内部结构难以分割。简单来说,对于复杂系统,1+1≠2,也就是说,一个简单系统,加上另外一个简单系统,其效果绝不是两个系统的简单累加效应,而可能是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上认识这样的复杂系统。于是,在认知上,就有了从一个系统或状态(end)直接整体变迁到另外一个系统或状态(end)的形态。这就是深度学习背后的方法论。
与之对应的是“Divide and Conquer(分而治之)”,其理念正好相反,在哲学它属于“还原主义(reductionism,或称还原论)”。在这种方法论中,有一种“追本溯源”的蕴意包含其内,即一个系统(或理论)无论多复杂,都可以分解、分解、再分解,直到能够还原到逻辑原点。
在意象上,还原主义就是“1+1=2”,也就是说,一个复杂的系统,都可以由简单的系统简单叠加而成(可以理解为线性系统),如果各个简单系统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整体的问题也就得以解决。比如说,很多的经典力学问题,不论形式有多复杂,通过不断的分解和还原,最后都可以通过牛顿的三大定律得以解决。
经典机器学习(位于第Ⅱ象限),在哲学上,在某种程度上,就可归属于还原主义。传统的机器学习方式,通常是用人类的先验知识,把原始数据预处理成各种特征(feature),然后对特征进行分类。
然而,这种分类的效果,高度取决于特征选取的好坏。传统的机器学习专家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如何寻找更加合适的特征上。因此,早期的机器学习专家们非常苦逼,故此,传统的机器学习,其实可以有个更合适的称呼——特征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
但这种苦逼,也是有好处的。这是因为,这些特征是由人找出来的,自然也就为人所能理解,性能好坏,机器学习专家们可以“冷暖自知”,灵活调整。

5. 什么是深度学习

再后来,机器学习的专家们发现,可以让神经网络自己学习如何抓取数据的特征,这种学习的方式,效果更佳。于是兴起了特征表示学习(featur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的风潮。这种学习方式,对数据的拟合也更加的灵活好用。于是,人们终于从自寻“特征”的苦逼生活中解脱出来。
但这种解脱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机器自己学习出来的特征,它们存在于机器空间,完全超越了人类理解的范畴,对人而言,这就是一个黑盒世界。为了让神经网络的学习性能,表现得更好一些,人们只能依据经验,不断地尝试性地进行大量重复的网络参数调整,同样是“苦不堪言”。于是,“人工智能”领域就有这样的调侃:“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
因此,你可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麻烦守恒定律”:麻烦不会减少,只会转移。
再后来,网络进一步加深,出现了多层次的“表示学习”,它把学习的性能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这种学习的层次多了,其实也就是套路“深了”。于是,人们就给它取了个特别的名称——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学习对象同样是数据。与传统机器学习所不同的是,它需要大量的数据,也就是“大数据(Big Data)”。
有一个观点,在工业界一度很流行,那就是在大数据条件下,简单的学习模型会比复杂模型更加有效。而简单的模型,最后会趋向于无模型,也就是无理论。例如,早在2008年,美国 《连线》(Wired)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就曾发出“理论的终结(The End of Theory)”的惊人断言:“海量数据已经让科学方法成为过去时(The Data Deluge Makes the Scientific Method Obsolete)”。
但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副院长)余凯先生认为,深度学习的惊人进展,是时候促使我们要重新思考这个观点了。也就是说,他认为“大数据+复杂模型”或许能更好地提升学习系统的性能。

6. “恋爱”中的深度学习

法国科技哲学家伯纳德﹒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认为,人们以自己的技术和各种物化的工具,作为自己“额外”的器官,不断的成就自己。按照这个观点,其实,在很多场景下,计算机都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物化形式。换句话说,计算机的思维(比如说各种电子算法),都能找到人类生活实践的影子。
比如说,现在火热的深度学习,与人们的恋爱过程也有相通之处。在知乎上,就有人(jacky yang)以恋爱为例来说明深度学习的思想,倒也非常传神。我们知道,男女恋爱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恋期,相当于深度学习的输入层。妹子吸引你,肯定是有很多因素,比如说脸蛋、身高、身材、性格、学历等等,这些都是输入层的参数。对不同喜好的人,他们对输出结果的期望是不同的,自然他们对这些参数设置的权重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人是奔着结婚去的,那么他们对妹子的性格可能给予更高的权重。否则,脸蛋的权重可能会更高。

第二阶段热恋期,对应于深度学习的隐藏层。在这个期间,恋爱双方都要经历各种历练和磨合。清朝湖南湘潭人张灿写了一首七绝: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 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首诗说的就是,在过日子的洗礼中,各种生活琐事的变迁。恋爱是过日子的一部分,其实也是如此,也需要双方不断磨合。这种磨合中的权重取舍平衡,就相等于深度学习中隐藏层的参数调整,它们需要不断地训练和修正!恋爱双方相处,磨合是非常重要的。要怎么磨合呢?光说“520(我爱你)”,是廉价的。这就给我们程序猿(媛)提个醒,爱她(他),就要多陪陪她(他)。陪陪她(他),就增加了参数调整的机会。参数调整得好,输出的结果才能是你想要的。
第三阶段稳定期,自然相当于深度学习的输出层。输出结果是否合适,是否达到预期,高度取决于“隐藏层”的参数 “磨合”得怎么样。

7. 小结

在本小节,我们回顾了“机器学习”的核心要素,那就是通过对数据运用,依据统计或推理的方法,让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得到提升。而深度学习,则是把由人工选取对象特征,变更为通过神经网络自己选取特征,为了提升学习的性能,神经网络的表示学习的层次较多(较深)。
以上仅仅给出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概念性描述,在下一个小结中,我们将给出机器学习的形式化表示,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以及到底什么是神经网络等。

8. 请你思考

  • 在大数据时代,你是赞同科技编辑出生的克里斯﹒安德森的观点呢(仅需简单模型甚至无模型),还是更认可工业界大神余凯先生的观点呢(还是需要复杂模型)?为什么?
  • 你认为用“恋爱”的例子比拟“深度学习”贴切吗?为什么?
  • 为什么非要用“深度”学习,“浅度”不行吗?

深度学习入门极简教程(一)相关推荐

  1. 深度学习入门极简教程(二)

    深度学习入门极简教程(二) 摘要: 现在的人工智能,大致就是用"硅基大脑"模拟或重现"碳基大脑的过程".那么,在未来会不会出现"碳硅合一"的 ...

  2. Qt入门极简教程(二)

    <QMainWindow_菜单栏和工具栏> QMainWindow:菜单栏(menu bar).多个工具栏(tool bars).多个铆接部件(浮动窗口dock widgets).中心部件 ...

  3. CentOS安装使用.netcore极简教程(免费提供学习服务器)

    本文目标是指引从未使用过Linux的.Neter,如何在CentOS7上安装.Net Core环境,以及部署.Net Core应用. 仅针对CentOS,其它Linux系统类似,命令环节稍加调整: 需 ...

  4. 深度学习入门教程UFLDL学习实验笔记三:主成分分析PCA与白化whitening

     深度学习入门教程UFLDL学习实验笔记三:主成分分析PCA与白化whitening 主成分分析与白化是在做深度学习训练时最常见的两种预处理的方法,主成分分析是一种我们用的很多的降维的一种手段,通 ...

  5. 深度学习入门教程UFLDL学习实验笔记一:稀疏自编码器

     深度学习入门教程UFLDL学习实验笔记一:稀疏自编码器 UFLDL即(unsupervised feature learning & deep learning).这是斯坦福网站上的一篇 ...

  6. caffe linux 教程,Caffe 深度学习入门教程 - 安装配置Ubuntu14.04+CUDA7.5+Caffe+cuDNN_Linux教程_Linux公社-Linux系统门户网站...

    安装配置Ubuntu14.04+CUDA7.5+Caffe+cuDNN 一.版本 Linux系统:Ubuntu 14.04 (64位) 显卡:Nvidia K20c cuda: cuda_7.5.18 ...

  7. 转g代码教程_图深度学习入门教程(九)——图滤波神经网络模型

    本教程是一个系列免费教程,争取每月更新2到4篇.(由于精力有限,近期停止了一段时间,在此向大家道个歉). 主要是基于图深度学习的入门内容.讲述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深度学习.数学.图神经网络等相关 ...

  8. 给深度学习入门者的Python快速教程 - 番外篇之Python-OpenCV

    转载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24425116 本篇是前面两篇教程:给深度学习入门者的Python快速教程 - 基础篇 给深度学习入门者的Python快速教程 - ...

  9. 给深度学习入门者的Python快速教程 - numpy和Matplotlib篇

    转载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24309547 本篇部分代码的下载地址: https://github.com/frombeijingwithlove/dlcv_f ...

  10. 第1讲 快速入门 《Kotlin 极简教程 》

    第1讲 快速入门 <Kotlin 极简教程 > 投影片01.jpg 投影片02.jpg 投影片03.jpg 投影片04.jpg 投影片05.jpg 投影片06.jpg 投影片07.jpg ...

最新文章

  1. 图的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2. FreePBX SIP Trunk
  3. Git 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
  4. boost::make_tuple用法的测试程序
  5. 关于IE6下CSS选择器失效的问题
  6. app inventor调用图像识别_+AI场景,3步懂图像识别产品
  7. khoury计算机科学学院,2021年美国东北大学计算机研究生专业有哪些?入学要求高吗?...
  8. 用虚拟机VMware安装雪豹提示:当前主机无法支持64位操作系统
  9. android统计库,android jacoco 统计多模块
  10. 彻底搞清 Flink 中的 Window 机制
  11. 《Python简明教程》
  12. 二叉树非递归遍历(先序、中序、后序)(C++)
  13. 博客线下推广的小技巧
  14. 基于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之威胁建模
  15. oracle数据库学习笔记(二)(创建表、DDL、DML、单行插入数据、多行插入数据)
  16. 笔记本开机黑屏只有鼠标显示
  17. 如何在PPT中插入校徽等Logo并修改颜色(无需下载任何软件)
  18. MATLAB调用python文件以及调用.exe文件方法
  19. 二见钟情之SQL语句嵌套查询
  20. Adobe LiveCycle Designer

热门文章

  1. 《电脑音乐制作实战指南:伴奏、录歌、MTV全攻略》——第1篇 获取伴奏篇 第1章 MIDI音乐伴奏的获取与制作 1.1 电脑MIDI音乐与设备的介绍...
  2. java多线程下载美女图片
  3. B站左程云算法视频中级班01
  4. echarts柱状图铺满_echarts 柱状图多种样式设置
  5. 计算机几何 - 如何判断一个多边形是凸多边形还是凹多边形
  6. linux下配置nginx+rtmp+obs推流
  7. Office KMS主机搭建
  8. 常见的宏观经济指标介绍
  9. 关于PMSM的弱磁与MTPA结合控制超详细分析
  10. Windows系统删除文件时提示找不到该项目,无法删除时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