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收到一张一打开就会唱「生日快乐」歌的生日卡吗?你可能轻轻一笑就随手丢掉,却没意识到你刚抛弃的,是比一九五○年之前整个世界所存在的更强的计算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却正是所有「创新」过程的表徵。

你只要花三美元(非通货膨胀下的价格),就可买到这种由创新产生的神奇产物,里面的硬体可真令人惊奇。这种小卡片使用寿命长而体积小的电池,仰赖复杂的化学变化来提供能量与确保较长寿命。此外,触发电脑的开关体积只有一张邮票的一半。它还有音乐程式设计,以一个小型扩音器的方式呈现。这一切都由一个重量轻却很坚硬的再生纸所保固。这个再生纸可能原本是大都市报纸的封面(然後可能在本周你扔掉这张卡片之後,由垃圾堆中再被捡起来,展开第三次的废纸再生)。创造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架构在十年前并不存在,然而,这个不算昂贵的产品,却是制造精巧但简单的产品的最佳范例。

对这种卡片印象深刻吗?例子还多著呢!毕竟不论这个神奇的卡片有多棒,如何无法送到你喜欢的人手中上也没用。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忘记别人的生日,你就会需要私人快递服务-有人来你的办公室取走卡片,并且确保在一天之内就送达。如同你可能知道的,例如「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邮件联合服务」(UPS),或者「航空快捷」(Airborne Express)等公司,都会提供这种「私人」服务。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察看任何卡片被取走之後,任何时间点卡片运送到哪里,还可以打免费电话询问,甚至经由网际网路直接进入货运的电脑系统中查询。这种服务和产品(卡片)一样令人赞叹!

其实在这个新世界中,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线快速瓦解。就像砖块,若没有水泥将它们连结起来,价值就菲薄不堪。所以今日绝大多数先进的产品,都由先进的服务结合。这种结合,将例如生日卡片这种独立产品,变成完美无缺而高价值的结果。

在说完这个诱人却简单的例子之前,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日卡和快递服务只提供给有钱人,或者只有在矽谷才有。你可以从北美、南美、欧洲,或者亚洲购买和寄出这张卡片。再过一年,毫无疑问的,相同的产品将会更便宜,音乐响得更久,甚至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新的竞争世界-一种真实而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有更多有能力的竞争对手,更高的风险,和极端不同的规则。这些让我们至今乐此不疲。

在本章中,我将说明知识何以顾客价值为支配要素,以及为何这使得「创新」成为一个竞争的关键必要条件。正如你所看到的,将是由这些能够创造、发现和(或者)连结知识,更快比对手发明出新产品、服务和经销方式的人带领我们走入新的经济境界。当他们创造和连结新知识的能力传遍世界的时候,新的市场也应运而生。就是这些趋势的互动,一套有力的强化循环系统才得以建立。

知识为价值之源

公司通常向海外探险以寻找原料-或往往更需寻找廉价劳工、由於处理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原料(与转变原料的能源)变得较不重要。自一九七○年代末期开始,生产一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能源数量,平均每年下降二%。同时,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以及生产和使用产品所需要的头脑-却更形重要。矽谷的领导厂商,例如升阳(Sun Microsystem)、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现今都设定了新的标准,运用像过去找寻廉价劳工一样的热情,去找寻「廉价的知识」。

在工业时代,竞争力取决於谁能拥有得到原料的管道、廉价劳工,和进行企业转变所需的资本。大型机器体现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本身的特徵。员工被视为可以取代(由薪水支付)的一部份,如果他们不能胜任的话,也可以被取代。工作的流程,例如装配线被设计成「强迫」人类的能力,而非「运用」人类的能力。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经很挫折地问道:「为什么我想要的只是一双手,得来的却是一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联盟的产生-当你把人们视为机器时,人们就会开始反抗。论件计酬的报酬模式恰好适合一个提供更快速度「机器」,以求更多报酬的模式。但机器时代的思维模式,只适合於机器主宰的世界。

而知识性工作的背後推手,就是老板。机器需要方向,而决定方向正是老板的工作。然而,当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复杂时,老板不可能知道每件工作细节,和设备的每一部份。所以对於今日服务运作中心的技术设备或制造能力来说,这种复杂性更是无法抵挡。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比矽谷更能证明这种现象。

积沙成知识

矽谷的成功奠基於半导体。在一片经过精练,熔解沙子的八寸晶圆(wafer)上,含有上百个晶片(chips)。每一片晶片只有拇指指甲一般大小,而每一片晶片上,都由复杂的电路所构成。现今的技术可将线路宽度作到○?二五微米,仅达人类头发细粗的四分之一。随著晶片上电晶体的数量迅速攀升到上百万,这些线路变得非常难以设计、测试与设计制造程式。也就是说,每片晶片都蕴含了几百个人经年的努力和整合过的科学知识。

一座新的晶圆制造工厂的成本超过十亿,但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原料(混凝土、钢料、塑胶、铜等)并不值那么多钱,而是高成本反映了蕴藏在设备之中的科学。其实制造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是相当精细复杂的,你可以对照一般晶圆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和为了加入福特公司第一条装配线工作而搬到底特律的农夫,两者教育程度之别可见一斑。

不是所有知识都一样

为了了解「知识」在价值定义、创造和递送之间的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增进对於「知识」本身的了解。

当绝大多数人谈论知识时,他们通常指「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可以被轻易记载下来的知识。(举例来说,一个化学公式,或者工程图示)。「外显知识」就是你在电脑资料库、教科书和学术期刊上所看到的。一旦创造出来,就很容易被复制、传布和使用。虽然外显知识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技术专利-然而它的半衰期也愈来愈短。一旦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如何作,仿制或者反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就比当初少多了。

举例来说,英特尔花十亿美元,和一年多的时间创造四八六电脑的微处理器。新瑞仕(Cyrix)却以大约十八个月的时间,和一千万美元做出仿制品。苹果电脑(Apple)的雷射印表机,和惠普科技的喷墨印表机也出现相同的情形。这些产品都是首度上市,但是很快地,苹果电脑它所面临的竞争正来自惠普科技。然而,惠普也同时发现它的生意正遭受佳能(Canon)的攻击(恰巧佳能同时供应雷射印表机的引擎给苹果电脑和惠普。

你曾经收到一张一打开就会唱「生日快乐」歌的生日卡吗?你可能轻轻一笑就随手丢掉,却没意识到你刚抛弃的,是比一九五○年之前整个世界所存在的更强的计算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却正是所有「创新」过程的表徵。

你只要花三美元(非通货膨胀下的价格),就可买到这种由创新产生的神奇产物,里面的硬体可真令人惊奇。这种小卡片使用寿命长而体积小的电池,仰赖复杂的化学变化来提供能量与确保较长寿命。此外,触发电脑的开关体积只有一张邮票的一半。它还有音乐程式设计,以一个小型扩音器的方式呈现。这一切都由一个重量轻却很坚硬的再生纸所保固。这个再生纸可能原本是大都市报纸的封面(然後可能在本周你扔掉这张卡片之後,由垃圾堆中再被捡起来,展开第三次的废纸再生)。创造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架构在十年前并不存在,然而,这个不算昂贵的产品,却是制造精巧但简单的产品的最佳范例。

对这种卡片印象深刻吗?例子还多著呢!毕竟不论这个神奇的卡片有多棒,如何无法送到你喜欢的人手中上也没用。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忘记别人的生日,你就会需要私人快递服务-有人来你的办公室取走卡片,并且确保在一天之内就送达。如同你可能知道的,例如「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邮件联合服务」(UPS),或者「航空快捷」(Airborne Express)等公司,都会提供这种「私人」服务。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察看任何卡片被取走之後,任何时间点卡片运送到哪里,还可以打免费电话询问,甚至经由网际网路直接进入货运的电脑系统中查询。这种服务和产品(卡片)一样令人赞叹!

其实在这个新世界中,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线快速瓦解。就像砖块,若没有水泥将它们连结起来,价值就菲薄不堪。所以今日绝大多数先进的产品,都由先进的服务结合。这种结合,将例如生日卡片这种独立产品,变成完美无缺而高价值的结果。

在说完这个诱人却简单的例子之前,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日卡和快递服务只提供给有钱人,或者只有在矽谷才有。你可以从北美、南美、欧洲,或者亚洲购买和寄出这张卡片。再过一年,毫无疑问的,相同的产品将会更便宜,音乐响得更久,甚至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新的竞争世界-一种真实而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有更多有能力的竞争对手,更高的风险,和极端不同的规则。这些让我们至今乐此不疲。

在本章中,我将说明知识何以顾客价值为支配要素,以及为何这使得「创新」成为一个竞争的关键必要条件。正如你所看到的,将是由这些能够创造、发现和(或者)连结知识,更快比对手发明出新产品、服务和经销方式的人带领我们走入新的经济境界。当他们创造和连结新知识的能力传遍世界的时候,新的市场也应运而生。就是这些趋势的互动,一套有力的强化循环系统才得以建立。

知识为价值之源

公司通常向海外探险以寻找原料-或往往更需寻找廉价劳工、由於处理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原料(与转变原料的能源)变得较不重要。自一九七○年代末期开始,生产一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能源数量,平均每年下降二%。同时,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以及生产和使用产品所需要的头脑-却更形重要。矽谷的领导厂商,例如升阳(Sun Microsystem)、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现今都设定了新的标准,运用像过去找寻廉价劳工一样的热情,去找寻「廉价的知识」。

在工业时代,竞争力取决於谁能拥有得到原料的管道、廉价劳工,和进行企业转变所需的资本。大型机器体现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本身的特徵。员工被视为可以取代(由薪水支付)的一部份,如果他们不能胜任的话,也可以被取代。工作的流程,例如装配线被设计成「强迫」人类的能力,而非「运用」人类的能力。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经很挫折地问道:「为什么我想要的只是一双手,得来的却是一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联盟的产生-当你把人们视为机器时,人们就会开始反抗。论件计酬的报酬模式恰好适合一个提供更快速度「机器」,以求更多报酬的模式。但机器时代的思维模式,只适合於机器主宰的世界。

而知识性工作的背後推手,就是老板。机器需要方向,而决定方向正是老板的工作。然而,当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复杂时,老板不可能知道每件工作细节,和设备的每一部份。所以对於今日服务运作中心的技术设备或制造能力来说,这种复杂性更是无法抵挡。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比矽谷更能证明这种现象。

积沙成知识

矽谷的成功奠基於半导体。在一片经过精练,熔解沙子的八寸晶圆(wafer)上,含有上百个晶片(chips)。每一片晶片只有拇指指甲一般大小,而每一片晶片上,都由复杂的电路所构成。现今的技术可将线路宽度作到○?二五微米,仅达人类头发细粗的四分之一。随著晶片上电晶体的数量迅速攀升到上百万,这些线路变得非常难以设计、测试与设计制造程式。也就是说,每片晶片都蕴含了几百个人经年的努力和整合过的科学知识。

一座新的晶圆制造工厂的成本超过十亿,但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原料(混凝土、钢料、塑胶、铜等)并不值那么多钱,而是高成本反映了蕴藏在设备之中的科学。其实制造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是相当精细复杂的,你可以对照一般晶圆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和为了加入福特公司第一条装配线工作而搬到底特律的农夫,两者教育程度之别可见一斑。

不是所有知识都一样

为了了解「知识」在价值定义、创造和递送之间的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增进对於「知识」本身的了解。

当绝大多数人谈论知识时,他们通常指「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可以被轻易记载下来的知识。(举例来说,一个化学公式,或者工程图示)。「外显知识」就是你在电脑资料库、教科书和学术期刊上所看到的。一旦创造出来,就很容易被复制、传布和使用。虽然外显知识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技术专利-然而它的半衰期也愈来愈短。一旦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如何作,仿制或者反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就比当初少多了。

举例来说,英特尔花十亿美元,和一年多的时间创造四八六电脑的微处理器。新瑞仕(Cyrix)却以大约十八个月的时间,和一千万美元做出仿制品。苹果电脑(Apple)的雷射印表机,和惠普科技的喷墨印表机也出现相同的情形。这些产品都是首度上市,但是很快地,苹果电脑它所面临的竞争正来自惠普科技。然而,惠普也同时发现它的生意正遭受佳能(Canon)的攻击(恰巧佳能同时供应雷射印表机的引擎给苹果电脑和惠普。

你曾经收到一张一打开就会唱「生日快乐」歌的生日卡吗?你可能轻轻一笑就随手丢掉,却没意识到你刚抛弃的,是比一九五○年之前整个世界所存在的更强的计算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却正是所有「创新」过程的表徵。

你只要花三美元(非通货膨胀下的价格),就可买到这种由创新产生的神奇产物,里面的硬体可真令人惊奇。这种小卡片使用寿命长而体积小的电池,仰赖复杂的化学变化来提供能量与确保较长寿命。此外,触发电脑的开关体积只有一张邮票的一半。它还有音乐程式设计,以一个小型扩音器的方式呈现。这一切都由一个重量轻却很坚硬的再生纸所保固。这个再生纸可能原本是大都市报纸的封面(然後可能在本周你扔掉这张卡片之後,由垃圾堆中再被捡起来,展开第三次的废纸再生)。创造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架构在十年前并不存在,然而,这个不算昂贵的产品,却是制造精巧但简单的产品的最佳范例。

对这种卡片印象深刻吗?例子还多著呢!毕竟不论这个神奇的卡片有多棒,如何无法送到你喜欢的人手中上也没用。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忘记别人的生日,你就会需要私人快递服务-有人来你的办公室取走卡片,并且确保在一天之内就送达。如同你可能知道的,例如「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邮件联合服务」(UPS),或者「航空快捷」(Airborne Express)等公司,都会提供这种「私人」服务。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察看任何卡片被取走之後,任何时间点卡片运送到哪里,还可以打免费电话询问,甚至经由网际网路直接进入货运的电脑系统中查询。这种服务和产品(卡片)一样令人赞叹!

其实在这个新世界中,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线快速瓦解。就像砖块,若没有水泥将它们连结起来,价值就菲薄不堪。所以今日绝大多数先进的产品,都由先进的服务结合。这种结合,将例如生日卡片这种独立产品,变成完美无缺而高价值的结果。

在说完这个诱人却简单的例子之前,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日卡和快递服务只提供给有钱人,或者只有在矽谷才有。你可以从北美、南美、欧洲,或者亚洲购买和寄出这张卡片。再过一年,毫无疑问的,相同的产品将会更便宜,音乐响得更久,甚至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新的竞争世界-一种真实而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有更多有能力的竞争对手,更高的风险,和极端不同的规则。这些让我们至今乐此不疲。

在本章中,我将说明知识何以顾客价值为支配要素,以及为何这使得「创新」成为一个竞争的关键必要条件。正如你所看到的,将是由这些能够创造、发现和(或者)连结知识,更快比对手发明出新产品、服务和经销方式的人带领我们走入新的经济境界。当他们创造和连结新知识的能力传遍世界的时候,新的市场也应运而生。就是这些趋势的互动,一套有力的强化循环系统才得以建立。

知识为价值之源

公司通常向海外探险以寻找原料-或往往更需寻找廉价劳工、由於处理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原料(与转变原料的能源)变得较不重要。自一九七○年代末期开始,生产一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能源数量,平均每年下降二%。同时,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以及生产和使用产品所需要的头脑-却更形重要。矽谷的领导厂商,例如升阳(Sun Microsystem)、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现今都设定了新的标准,运用像过去找寻廉价劳工一样的热情,去找寻「廉价的知识」。

在工业时代,竞争力取决於谁能拥有得到原料的管道、廉价劳工,和进行企业转变所需的资本。大型机器体现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本身的特徵。员工被视为可以取代(由薪水支付)的一部份,如果他们不能胜任的话,也可以被取代。工作的流程,例如装配线被设计成「强迫」人类的能力,而非「运用」人类的能力。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经很挫折地问道:「为什么我想要的只是一双手,得来的却是一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联盟的产生-当你把人们视为机器时,人们就会开始反抗。论件计酬的报酬模式恰好适合一个提供更快速度「机器」,以求更多报酬的模式。但机器时代的思维模式,只适合於机器主宰的世界。

而知识性工作的背後推手,就是老板。机器需要方向,而决定方向正是老板的工作。然而,当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复杂时,老板不可能知道每件工作细节,和设备的每一部份。所以对於今日服务运作中心的技术设备或制造能力来说,这种复杂性更是无法抵挡。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比矽谷更能证明这种现象。

积沙成知识

矽谷的成功奠基於半导体。在一片经过精练,熔解沙子的八寸晶圆(wafer)上,含有上百个晶片(chips)。每一片晶片只有拇指指甲一般大小,而每一片晶片上,都由复杂的电路所构成。现今的技术可将线路宽度作到○?二五微米,仅达人类头发细粗的四分之一。随著晶片上电晶体的数量迅速攀升到上百万,这些线路变得非常难以设计、测试与设计制造程式。也就是说,每片晶片都蕴含了几百个人经年的努力和整合过的科学知识。

一座新的晶圆制造工厂的成本超过十亿,但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原料(混凝土、钢料、塑胶、铜等)并不值那么多钱,而是高成本反映了蕴藏在设备之中的科学。其实制造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是相当精细复杂的,你可以对照一般晶圆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和为了加入福特公司第一条装配线工作而搬到底特律的农夫,两者教育程度之别可见一斑。

不是所有知识都一样

为了了解「知识」在价值定义、创造和递送之间的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增进对於「知识」本身的了解。

当绝大多数人谈论知识时,他们通常指「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可以被轻易记载下来的知识。(举例来说,一个化学公式,或者工程图示)。「外显知识」就是你在电脑资料库、教科书和学术期刊上所看到的。一旦创造出来,就很容易被复制、传布和使用。虽然外显知识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技术专利-然而它的半衰期也愈来愈短。一旦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如何作,仿制或者反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就比当初少多了。

举例来说,英特尔花十亿美元,和一年多的时间创造四八六电脑的微处理器。新瑞仕(Cyrix)却以大约十八个月的时间,和一千万美元做出仿制品。苹果电脑(Apple)的雷射印表机,和惠普科技的喷墨印表机也出现相同的情形。这些产品都是首度上市,但是很快地,苹果电脑它所面临的竞争正来自惠普科技。然而,惠普也同时发现它的生意正遭受佳能(Canon)的攻击(恰巧佳能同时供应雷射印表机的引擎给苹果电脑和惠普。

你曾经收到一张一打开就会唱「生日快乐」歌的生日卡吗?你可能轻轻一笑就随手丢掉,却没意识到你刚抛弃的,是比一九五○年之前整个世界所存在的更强的计算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却正是所有「创新」过程的表徵。

你只要花三美元(非通货膨胀下的价格),就可买到这种由创新产生的神奇产物,里面的硬体可真令人惊奇。这种小卡片使用寿命长而体积小的电池,仰赖复杂的化学变化来提供能量与确保较长寿命。此外,触发电脑的开关体积只有一张邮票的一半。它还有音乐程式设计,以一个小型扩音器的方式呈现。这一切都由一个重量轻却很坚硬的再生纸所保固。这个再生纸可能原本是大都市报纸的封面(然後可能在本周你扔掉这张卡片之後,由垃圾堆中再被捡起来,展开第三次的废纸再生)。创造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架构在十年前并不存在,然而,这个不算昂贵的产品,却是制造精巧但简单的产品的最佳范例。

对这种卡片印象深刻吗?例子还多著呢!毕竟不论这个神奇的卡片有多棒,如何无法送到你喜欢的人手中上也没用。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忘记别人的生日,你就会需要私人快递服务-有人来你的办公室取走卡片,并且确保在一天之内就送达。如同你可能知道的,例如「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邮件联合服务」(UPS),或者「航空快捷」(Airborne Express)等公司,都会提供这种「私人」服务。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察看任何卡片被取走之後,任何时间点卡片运送到哪里,还可以打免费电话询问,甚至经由网际网路直接进入货运的电脑系统中查询。这种服务和产品(卡片)一样令人赞叹!

其实在这个新世界中,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线快速瓦解。就像砖块,若没有水泥将它们连结起来,价值就菲薄不堪。所以今日绝大多数先进的产品,都由先进的服务结合。这种结合,将例如生日卡片这种独立产品,变成完美无缺而高价值的结果。

在说完这个诱人却简单的例子之前,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日卡和快递服务只提供给有钱人,或者只有在矽谷才有。你可以从北美、南美、欧洲,或者亚洲购买和寄出这张卡片。再过一年,毫无疑问的,相同的产品将会更便宜,音乐响得更久,甚至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新的竞争世界-一种真实而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有更多有能力的竞争对手,更高的风险,和极端不同的规则。这些让我们至今乐此不疲。

在本章中,我将说明知识何以顾客价值为支配要素,以及为何这使得「创新」成为一个竞争的关键必要条件。正如你所看到的,将是由这些能够创造、发现和(或者)连结知识,更快比对手发明出新产品、服务和经销方式的人带领我们走入新的经济境界。当他们创造和连结新知识的能力传遍世界的时候,新的市场也应运而生。就是这些趋势的互动,一套有力的强化循环系统才得以建立。

知识为价值之源

公司通常向海外探险以寻找原料-或往往更需寻找廉价劳工、由於处理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原料(与转变原料的能源)变得较不重要。自一九七○年代末期开始,生产一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能源数量,平均每年下降二%。同时,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以及生产和使用产品所需要的头脑-却更形重要。矽谷的领导厂商,例如升阳(Sun Microsystem)、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现今都设定了新的标准,运用像过去找寻廉价劳工一样的热情,去找寻「廉价的知识」。

在工业时代,竞争力取决於谁能拥有得到原料的管道、廉价劳工,和进行企业转变所需的资本。大型机器体现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本身的特徵。员工被视为可以取代(由薪水支付)的一部份,如果他们不能胜任的话,也可以被取代。工作的流程,例如装配线被设计成「强迫」人类的能力,而非「运用」人类的能力。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经很挫折地问道:「为什么我想要的只是一双手,得来的却是一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联盟的产生-当你把人们视为机器时,人们就会开始反抗。论件计酬的报酬模式恰好适合一个提供更快速度「机器」,以求更多报酬的模式。但机器时代的思维模式,只适合於机器主宰的世界。

而知识性工作的背後推手,就是老板。机器需要方向,而决定方向正是老板的工作。然而,当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复杂时,老板不可能知道每件工作细节,和设备的每一部份。所以对於今日服务运作中心的技术设备或制造能力来说,这种复杂性更是无法抵挡。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比矽谷更能证明这种现象。

积沙成知识

矽谷的成功奠基於半导体。在一片经过精练,熔解沙子的八寸晶圆(wafer)上,含有上百个晶片(chips)。每一片晶片只有拇指指甲一般大小,而每一片晶片上,都由复杂的电路所构成。现今的技术可将线路宽度作到○?二五微米,仅达人类头发细粗的四分之一。随著晶片上电晶体的数量迅速攀升到上百万,这些线路变得非常难以设计、测试与设计制造程式。也就是说,每片晶片都蕴含了几百个人经年的努力和整合过的科学知识。

一座新的晶圆制造工厂的成本超过十亿,但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原料(混凝土、钢料、塑胶、铜等)并不值那么多钱,而是高成本反映了蕴藏在设备之中的科学。其实制造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是相当精细复杂的,你可以对照一般晶圆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和为了加入福特公司第一条装配线工作而搬到底特律的农夫,两者教育程度之别可见一斑。

不是所有知识都一样

为了了解「知识」在价值定义、创造和递送之间的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增进对於「知识」本身的了解。

当绝大多数人谈论知识时,他们通常指「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可以被轻易记载下来的知识。(举例来说,一个化学公式,或者工程图示)。「外显知识」就是你在电脑资料库、教科书和学术期刊上所看到的。一旦创造出来,就很容易被复制、传布和使用。虽然外显知识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技术专利-然而它的半衰期也愈来愈短。一旦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如何作,仿制或者反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就比当初少多了。

举例来说,英特尔花十亿美元,和一年多的时间创造四八六电脑的微处理器。新瑞仕(Cyrix)却以大约十八个月的时间,和一千万美元做出仿制品。苹果电脑(Apple)的雷射印表机,和惠普科技的喷墨印表机也出现相同的情形。这些产品都是首度上市,但是很快地,苹果电脑它所面临的竞争正来自惠普科技。然而,惠普也同时发现它的生意正遭受佳能(Canon)的攻击(恰巧佳能同时供应雷射印表机的引擎给苹果电脑和惠普。

你曾经收到一张一打开就会唱「生日快乐」歌的生日卡吗?你可能轻轻一笑就随手丢掉,却没意识到你刚抛弃的,是比一九五○年之前整个世界所存在的更强的计算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却正是所有「创新」过程的表徵。

你只要花三美元(非通货膨胀下的价格),就可买到这种由创新产生的神奇产物,里面的硬体可真令人惊奇。这种小卡片使用寿命长而体积小的电池,仰赖复杂的化学变化来提供能量与确保较长寿命。此外,触发电脑的开关体积只有一张邮票的一半。它还有音乐程式设计,以一个小型扩音器的方式呈现。这一切都由一个重量轻却很坚硬的再生纸所保固。这个再生纸可能原本是大都市报纸的封面(然後可能在本周你扔掉这张卡片之後,由垃圾堆中再被捡起来,展开第三次的废纸再生)。创造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架构在十年前并不存在,然而,这个不算昂贵的产品,却是制造精巧但简单的产品的最佳范例。

对这种卡片印象深刻吗?例子还多著呢!毕竟不论这个神奇的卡片有多棒,如何无法送到你喜欢的人手中上也没用。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忘记别人的生日,你就会需要私人快递服务-有人来你的办公室取走卡片,并且确保在一天之内就送达。如同你可能知道的,例如「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邮件联合服务」(UPS),或者「航空快捷」(Airborne Express)等公司,都会提供这种「私人」服务。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察看任何卡片被取走之後,任何时间点卡片运送到哪里,还可以打免费电话询问,甚至经由网际网路直接进入货运的电脑系统中查询。这种服务和产品(卡片)一样令人赞叹!

其实在这个新世界中,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线快速瓦解。就像砖块,若没有水泥将它们连结起来,价值就菲薄不堪。所以今日绝大多数先进的产品,都由先进的服务结合。这种结合,将例如生日卡片这种独立产品,变成完美无缺而高价值的结果。

在说完这个诱人却简单的例子之前,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日卡和快递服务只提供给有钱人,或者只有在矽谷才有。你可以从北美、南美、欧洲,或者亚洲购买和寄出这张卡片。再过一年,毫无疑问的,相同的产品将会更便宜,音乐响得更久,甚至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新的竞争世界-一种真实而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有更多有能力的竞争对手,更高的风险,和极端不同的规则。这些让我们至今乐此不疲。

在本章中,我将说明知识何以顾客价值为支配要素,以及为何这使得「创新」成为一个竞争的关键必要条件。正如你所看到的,将是由这些能够创造、发现和(或者)连结知识,更快比对手发明出新产品、服务和经销方式的人带领我们走入新的经济境界。当他们创造和连结新知识的能力传遍世界的时候,新的市场也应运而生。就是这些趋势的互动,一套有力的强化循环系统才得以建立。

知识为价值之源

公司通常向海外探险以寻找原料-或往往更需寻找廉价劳工、由於处理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原料(与转变原料的能源)变得较不重要。自一九七○年代末期开始,生产一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能源数量,平均每年下降二%。同时,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以及生产和使用产品所需要的头脑-却更形重要。矽谷的领导厂商,例如升阳(Sun Microsystem)、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现今都设定了新的标准,运用像过去找寻廉价劳工一样的热情,去找寻「廉价的知识」。

在工业时代,竞争力取决於谁能拥有得到原料的管道、廉价劳工,和进行企业转变所需的资本。大型机器体现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本身的特徵。员工被视为可以取代(由薪水支付)的一部份,如果他们不能胜任的话,也可以被取代。工作的流程,例如装配线被设计成「强迫」人类的能力,而非「运用」人类的能力。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经很挫折地问道:「为什么我想要的只是一双手,得来的却是一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联盟的产生-当你把人们视为机器时,人们就会开始反抗。论件计酬的报酬模式恰好适合一个提供更快速度「机器」,以求更多报酬的模式。但机器时代的思维模式,只适合於机器主宰的世界。

而知识性工作的背後推手,就是老板。机器需要方向,而决定方向正是老板的工作。然而,当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复杂时,老板不可能知道每件工作细节,和设备的每一部份。所以对於今日服务运作中心的技术设备或制造能力来说,这种复杂性更是无法抵挡。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比矽谷更能证明这种现象。

积沙成知识

矽谷的成功奠基於半导体。在一片经过精练,熔解沙子的八寸晶圆(wafer)上,含有上百个晶片(chips)。每一片晶片只有拇指指甲一般大小,而每一片晶片上,都由复杂的电路所构成。现今的技术可将线路宽度作到○?二五微米,仅达人类头发细粗的四分之一。随著晶片上电晶体的数量迅速攀升到上百万,这些线路变得非常难以设计、测试与设计制造程式。也就是说,每片晶片都蕴含了几百个人经年的努力和整合过的科学知识。

一座新的晶圆制造工厂的成本超过十亿,但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原料(混凝土、钢料、塑胶、铜等)并不值那么多钱,而是高成本反映了蕴藏在设备之中的科学。其实制造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是相当精细复杂的,你可以对照一般晶圆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和为了加入福特公司第一条装配线工作而搬到底特律的农夫,两者教育程度之别可见一斑。

不是所有知识都一样

为了了解「知识」在价值定义、创造和递送之间的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增进对於「知识」本身的了解。

当绝大多数人谈论知识时,他们通常指「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可以被轻易记载下来的知识。(举例来说,一个化学公式,或者工程图示)。「外显知识」就是你在电脑资料库、教科书和学术期刊上所看到的。一旦创造出来,就很容易被复制、传布和使用。虽然外显知识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技术专利-然而它的半衰期也愈来愈短。一旦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如何作,仿制或者反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就比当初少多了。

举例来说,英特尔花十亿美元,和一年多的时间创造四八六电脑的微处理器。新瑞仕(Cyrix)却以大约十八个月的时间,和一千万美元做出仿制品。苹果电脑(Apple)的雷射印表机,和惠普科技的喷墨印表机也出现相同的情形。这些产品都是首度上市,但是很快地,苹果电脑它所面临的竞争正来自惠普科技。然而,惠普也同时发现它的生意正遭受佳能(Canon)的攻击(恰巧佳能同时供应雷射印表机的引擎给苹果电脑和惠普。

你曾经收到一张一打开就会唱「生日快乐」歌的生日卡吗?你可能轻轻一笑就随手丢掉,却没意识到你刚抛弃的,是比一九五○年之前整个世界所存在的更强的计算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却正是所有「创新」过程的表徵。

你只要花三美元(非通货膨胀下的价格),就可买到这种由创新产生的神奇产物,里面的硬体可真令人惊奇。这种小卡片使用寿命长而体积小的电池,仰赖复杂的化学变化来提供能量与确保较长寿命。此外,触发电脑的开关体积只有一张邮票的一半。它还有音乐程式设计,以一个小型扩音器的方式呈现。这一切都由一个重量轻却很坚硬的再生纸所保固。这个再生纸可能原本是大都市报纸的封面(然後可能在本周你扔掉这张卡片之後,由垃圾堆中再被捡起来,展开第三次的废纸再生)。创造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架构在十年前并不存在,然而,这个不算昂贵的产品,却是制造精巧但简单的产品的最佳范例。

对这种卡片印象深刻吗?例子还多著呢!毕竟不论这个神奇的卡片有多棒,如何无法送到你喜欢的人手中上也没用。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忘记别人的生日,你就会需要私人快递服务-有人来你的办公室取走卡片,并且确保在一天之内就送达。如同你可能知道的,例如「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邮件联合服务」(UPS),或者「航空快捷」(Airborne Express)等公司,都会提供这种「私人」服务。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察看任何卡片被取走之後,任何时间点卡片运送到哪里,还可以打免费电话询问,甚至经由网际网路直接进入货运的电脑系统中查询。这种服务和产品(卡片)一样令人赞叹!

其实在这个新世界中,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线快速瓦解。就像砖块,若没有水泥将它们连结起来,价值就菲薄不堪。所以今日绝大多数先进的产品,都由先进的服务结合。这种结合,将例如生日卡片这种独立产品,变成完美无缺而高价值的结果。

在说完这个诱人却简单的例子之前,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日卡和快递服务只提供给有钱人,或者只有在矽谷才有。你可以从北美、南美、欧洲,或者亚洲购买和寄出这张卡片。再过一年,毫无疑问的,相同的产品将会更便宜,音乐响得更久,甚至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新的竞争世界-一种真实而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有更多有能力的竞争对手,更高的风险,和极端不同的规则。这些让我们至今乐此不疲。

在本章中,我将说明知识何以顾客价值为支配要素,以及为何这使得「创新」成为一个竞争的关键必要条件。正如你所看到的,将是由这些能够创造、发现和(或者)连结知识,更快比对手发明出新产品、服务和经销方式的人带领我们走入新的经济境界。当他们创造和连结新知识的能力传遍世界的时候,新的市场也应运而生。就是这些趋势的互动,一套有力的强化循环系统才得以建立。

知识为价值之源

公司通常向海外探险以寻找原料-或往往更需寻找廉价劳工、由於处理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原料(与转变原料的能源)变得较不重要。自一九七○年代末期开始,生产一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能源数量,平均每年下降二%。同时,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以及生产和使用产品所需要的头脑-却更形重要。矽谷的领导厂商,例如升阳(Sun Microsystem)、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现今都设定了新的标准,运用像过去找寻廉价劳工一样的热情,去找寻「廉价的知识」。

在工业时代,竞争力取决於谁能拥有得到原料的管道、廉价劳工,和进行企业转变所需的资本。大型机器体现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本身的特徵。员工被视为可以取代(由薪水支付)的一部份,如果他们不能胜任的话,也可以被取代。工作的流程,例如装配线被设计成「强迫」人类的能力,而非「运用」人类的能力。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经很挫折地问道:「为什么我想要的只是一双手,得来的却是一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联盟的产生-当你把人们视为机器时,人们就会开始反抗。论件计酬的报酬模式恰好适合一个提供更快速度「机器」,以求更多报酬的模式。但机器时代的思维模式,只适合於机器主宰的世界。

而知识性工作的背後推手,就是老板。机器需要方向,而决定方向正是老板的工作。然而,当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复杂时,老板不可能知道每件工作细节,和设备的每一部份。所以对於今日服务运作中心的技术设备或制造能力来说,这种复杂性更是无法抵挡。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比矽谷更能证明这种现象。

积沙成知识

矽谷的成功奠基於半导体。在一片经过精练,熔解沙子的八寸晶圆(wafer)上,含有上百个晶片(chips)。每一片晶片只有拇指指甲一般大小,而每一片晶片上,都由复杂的电路所构成。现今的技术可将线路宽度作到○?二五微米,仅达人类头发细粗的四分之一。随著晶片上电晶体的数量迅速攀升到上百万,这些线路变得非常难以设计、测试与设计制造程式。也就是说,每片晶片都蕴含了几百个人经年的努力和整合过的科学知识。

一座新的晶圆制造工厂的成本超过十亿,但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原料(混凝土、钢料、塑胶、铜等)并不值那么多钱,而是高成本反映了蕴藏在设备之中的科学。其实制造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是相当精细复杂的,你可以对照一般晶圆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和为了加入福特公司第一条装配线工作而搬到底特律的农夫,两者教育程度之别可见一斑。

不是所有知识都一样

为了了解「知识」在价值定义、创造和递送之间的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增进对於「知识」本身的了解。

当绝大多数人谈论知识时,他们通常指「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可以被轻易记载下来的知识。(举例来说,一个化学公式,或者工程图示)。「外显知识」就是你在电脑资料库、教科书和学术期刊上所看到的。一旦创造出来,就很容易被复制、传布和使用。虽然外显知识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技术专利-然而它的半衰期也愈来愈短。一旦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如何作,仿制或者反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就比当初少多了。

举例来说,英特尔花十亿美元,和一年多的时间创造四八六电脑的微处理器。新瑞仕(Cyrix)却以大约十八个月的时间,和一千万美元做出仿制品。苹果电脑(Apple)的雷射印表机,和惠普科技的喷墨印表机也出现相同的情形。这些产品都是首度上市,但是很快地,苹果电脑它所面临的竞争正来自惠普科技。然而,惠普也同时发现它的生意正遭受佳能(Canon)的攻击(恰巧佳能同时供应雷射印表机的引擎给苹果电脑和惠普。

你曾经收到一张一打开就会唱「生日快乐」歌的生日卡吗?你可能轻轻一笑就随手丢掉,却没意识到你刚抛弃的,是比一九五○年之前整个世界所存在的更强的计算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却正是所有「创新」过程的表徵。

你只要花三美元(非通货膨胀下的价格),就可买到这种由创新产生的神奇产物,里面的硬体可真令人惊奇。这种小卡片使用寿命长而体积小的电池,仰赖复杂的化学变化来提供能量与确保较长寿命。此外,触发电脑的开关体积只有一张邮票的一半。它还有音乐程式设计,以一个小型扩音器的方式呈现。这一切都由一个重量轻却很坚硬的再生纸所保固。这个再生纸可能原本是大都市报纸的封面(然後可能在本周你扔掉这张卡片之後,由垃圾堆中再被捡起来,展开第三次的废纸再生)。创造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架构在十年前并不存在,然而,这个不算昂贵的产品,却是制造精巧但简单的产品的最佳范例。

对这种卡片印象深刻吗?例子还多著呢!毕竟不论这个神奇的卡片有多棒,如何无法送到你喜欢的人手中上也没用。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忘记别人的生日,你就会需要私人快递服务-有人来你的办公室取走卡片,并且确保在一天之内就送达。如同你可能知道的,例如「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邮件联合服务」(UPS),或者「航空快捷」(Airborne Express)等公司,都会提供这种「私人」服务。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察看任何卡片被取走之後,任何时间点卡片运送到哪里,还可以打免费电话询问,甚至经由网际网路直接进入货运的电脑系统中查询。这种服务和产品(卡片)一样令人赞叹!

其实在这个新世界中,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线快速瓦解。就像砖块,若没有水泥将它们连结起来,价值就菲薄不堪。所以今日绝大多数先进的产品,都由先进的服务结合。这种结合,将例如生日卡片这种独立产品,变成完美无缺而高价值的结果。

在说完这个诱人却简单的例子之前,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日卡和快递服务只提供给有钱人,或者只有在矽谷才有。你可以从北美、南美、欧洲,或者亚洲购买和寄出这张卡片。再过一年,毫无疑问的,相同的产品将会更便宜,音乐响得更久,甚至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新的竞争世界-一种真实而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有更多有能力的竞争对手,更高的风险,和极端不同的规则。这些让我们至今乐此不疲。

在本章中,我将说明知识何以顾客价值为支配要素,以及为何这使得「创新」成为一个竞争的关键必要条件。正如你所看到的,将是由这些能够创造、发现和(或者)连结知识,更快比对手发明出新产品、服务和经销方式的人带领我们走入新的经济境界。当他们创造和连结新知识的能力传遍世界的时候,新的市场也应运而生。就是这些趋势的互动,一套有力的强化循环系统才得以建立。

知识为价值之源

公司通常向海外探险以寻找原料-或往往更需寻找廉价劳工、由於处理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原料(与转变原料的能源)变得较不重要。自一九七○年代末期开始,生产一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能源数量,平均每年下降二%。同时,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以及生产和使用产品所需要的头脑-却更形重要。矽谷的领导厂商,例如升阳(Sun Microsystem)、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现今都设定了新的标准,运用像过去找寻廉价劳工一样的热情,去找寻「廉价的知识」。

在工业时代,竞争力取决於谁能拥有得到原料的管道、廉价劳工,和进行企业转变所需的资本。大型机器体现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本身的特徵。员工被视为可以取代(由薪水支付)的一部份,如果他们不能胜任的话,也可以被取代。工作的流程,例如装配线被设计成「强迫」人类的能力,而非「运用」人类的能力。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经很挫折地问道:「为什么我想要的只是一双手,得来的却是一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联盟的产生-当你把人们视为机器时,人们就会开始反抗。论件计酬的报酬模式恰好适合一个提供更快速度「机器」,以求更多报酬的模式。但机器时代的思维模式,只适合於机器主宰的世界。

而知识性工作的背後推手,就是老板。机器需要方向,而决定方向正是老板的工作。然而,当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复杂时,老板不可能知道每件工作细节,和设备的每一部份。所以对於今日服务运作中心的技术设备或制造能力来说,这种复杂性更是无法抵挡。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比矽谷更能证明这种现象。

积沙成知识

矽谷的成功奠基於半导体。在一片经过精练,熔解沙子的八寸晶圆(wafer)上,含有上百个晶片(chips)。每一片晶片只有拇指指甲一般大小,而每一片晶片上,都由复杂的电路所构成。现今的技术可将线路宽度作到○?二五微米,仅达人类头发细粗的四分之一。随著晶片上电晶体的数量迅速攀升到上百万,这些线路变得非常难以设计、测试与设计制造程式。也就是说,每片晶片都蕴含了几百个人经年的努力和整合过的科学知识。

一座新的晶圆制造工厂的成本超过十亿,但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原料(混凝土、钢料、塑胶、铜等)并不值那么多钱,而是高成本反映了蕴藏在设备之中的科学。其实制造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是相当精细复杂的,你可以对照一般晶圆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和为了加入福特公司第一条装配线工作而搬到底特律的农夫,两者教育程度之别可见一斑。

不是所有知识都一样

为了了解「知识」在价值定义、创造和递送之间的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增进对於「知识」本身的了解。

当绝大多数人谈论知识时,他们通常指「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可以被轻易记载下来的知识。(举例来说,一个化学公式,或者工程图示)。「外显知识」就是你在电脑资料库、教科书和学术期刊上所看到的。一旦创造出来,就很容易被复制、传布和使用。虽然外显知识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技术专利-然而它的半衰期也愈来愈短。一旦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如何作,仿制或者反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就比当初少多了。

举例来说,英特尔花十亿美元,和一年多的时间创造四八六电脑的微处理器。新瑞仕(Cyrix)却以大约十八个月的时间,和一千万美元做出仿制品。苹果电脑(Apple)的雷射印表机,和惠普科技的喷墨印表机也出现相同的情形。这些产品都是首度上市,但是很快地,苹果电脑它所面临的竞争正来自惠普科技。然而,惠普也同时发现它的生意正遭受佳能(Canon)的攻击(恰巧佳能同时供应雷射印表机的引擎给苹果电脑和惠普。

你曾经收到一张一打开就会唱「生日快乐」歌的生日卡吗?你可能轻轻一笑就随手丢掉,却没意识到你刚抛弃的,是比一九五○年之前整个世界所存在的更强的计算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却正是所有「创新」过程的表徵。

你只要花三美元(非通货膨胀下的价格),就可买到这种由创新产生的神奇产物,里面的硬体可真令人惊奇。这种小卡片使用寿命长而体积小的电池,仰赖复杂的化学变化来提供能量与确保较长寿命。此外,触发电脑的开关体积只有一张邮票的一半。它还有音乐程式设计,以一个小型扩音器的方式呈现。这一切都由一个重量轻却很坚硬的再生纸所保固。这个再生纸可能原本是大都市报纸的封面(然後可能在本周你扔掉这张卡片之後,由垃圾堆中再被捡起来,展开第三次的废纸再生)。创造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架构在十年前并不存在,然而,这个不算昂贵的产品,却是制造精巧但简单的产品的最佳范例。

对这种卡片印象深刻吗?例子还多著呢!毕竟不论这个神奇的卡片有多棒,如何无法送到你喜欢的人手中上也没用。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忘记别人的生日,你就会需要私人快递服务-有人来你的办公室取走卡片,并且确保在一天之内就送达。如同你可能知道的,例如「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邮件联合服务」(UPS),或者「航空快捷」(Airborne Express)等公司,都会提供这种「私人」服务。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察看任何卡片被取走之後,任何时间点卡片运送到哪里,还可以打免费电话询问,甚至经由网际网路直接进入货运的电脑系统中查询。这种服务和产品(卡片)一样令人赞叹!

其实在这个新世界中,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线快速瓦解。就像砖块,若没有水泥将它们连结起来,价值就菲薄不堪。所以今日绝大多数先进的产品,都由先进的服务结合。这种结合,将例如生日卡片这种独立产品,变成完美无缺而高价值的结果。

在说完这个诱人却简单的例子之前,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日卡和快递服务只提供给有钱人,或者只有在矽谷才有。你可以从北美、南美、欧洲,或者亚洲购买和寄出这张卡片。再过一年,毫无疑问的,相同的产品将会更便宜,音乐响得更久,甚至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新的竞争世界-一种真实而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有更多有能力的竞争对手,更高的风险,和极端不同的规则。这些让我们至今乐此不疲。

在本章中,我将说明知识何以顾客价值为支配要素,以及为何这使得「创新」成为一个竞争的关键必要条件。正如你所看到的,将是由这些能够创造、发现和(或者)连结知识,更快比对手发明出新产品、服务和经销方式的人带领我们走入新的经济境界。当他们创造和连结新知识的能力传遍世界的时候,新的市场也应运而生。就是这些趋势的互动,一套有力的强化循环系统才得以建立。

知识为价值之源

公司通常向海外探险以寻找原料-或往往更需寻找廉价劳工、由於处理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原料(与转变原料的能源)变得较不重要。自一九七○年代末期开始,生产一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能源数量,平均每年下降二%。同时,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以及生产和使用产品所需要的头脑-却更形重要。矽谷的领导厂商,例如升阳(Sun Microsystem)、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现今都设定了新的标准,运用像过去找寻廉价劳工一样的热情,去找寻「廉价的知识」。

在工业时代,竞争力取决於谁能拥有得到原料的管道、廉价劳工,和进行企业转变所需的资本。大型机器体现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本身的特徵。员工被视为可以取代(由薪水支付)的一部份,如果他们不能胜任的话,也可以被取代。工作的流程,例如装配线被设计成「强迫」人类的能力,而非「运用」人类的能力。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经很挫折地问道:「为什么我想要的只是一双手,得来的却是一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联盟的产生-当你把人们视为机器时,人们就会开始反抗。论件计酬的报酬模式恰好适合一个提供更快速度「机器」,以求更多报酬的模式。但机器时代的思维模式,只适合於机器主宰的世界。

而知识性工作的背後推手,就是老板。机器需要方向,而决定方向正是老板的工作。然而,当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复杂时,老板不可能知道每件工作细节,和设备的每一部份。所以对於今日服务运作中心的技术设备或制造能力来说,这种复杂性更是无法抵挡。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比矽谷更能证明这种现象。

积沙成知识

矽谷的成功奠基於半导体。在一片经过精练,熔解沙子的八寸晶圆(wafer)上,含有上百个晶片(chips)。每一片晶片只有拇指指甲一般大小,而每一片晶片上,都由复杂的电路所构成。现今的技术可将线路宽度作到○?二五微米,仅达人类头发细粗的四分之一。随著晶片上电晶体的数量迅速攀升到上百万,这些线路变得非常难以设计、测试与设计制造程式。也就是说,每片晶片都蕴含了几百个人经年的努力和整合过的科学知识。

一座新的晶圆制造工厂的成本超过十亿,但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原料(混凝土、钢料、塑胶、铜等)并不值那么多钱,而是高成本反映了蕴藏在设备之中的科学。其实制造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是相当精细复杂的,你可以对照一般晶圆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和为了加入福特公司第一条装配线工作而搬到底特律的农夫,两者教育程度之别可见一斑。

不是所有知识都一样

为了了解「知识」在价值定义、创造和递送之间的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增进对於「知识」本身的了解。

当绝大多数人谈论知识时,他们通常指「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可以被轻易记载下来的知识。(举例来说,一个化学公式,或者工程图示)。「外显知识」就是你在电脑资料库、教科书和学术期刊上所看到的。一旦创造出来,就很容易被复制、传布和使用。虽然外显知识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技术专利-然而它的半衰期也愈来愈短。一旦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如何作,仿制或者反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就比当初少多了。

举例来说,英特尔花十亿美元,和一年多的时间创造四八六电脑的微处理器。新瑞仕(Cyrix)却以大约十八个月的时间,和一千万美元做出仿制品。苹果电脑(Apple)的雷射印表机,和惠普科技的喷墨印表机也出现相同的情形。这些产品都是首度上市,但是很快地,苹果电脑它所面临的竞争正来自惠普科技。然而,惠普也同时发现它的生意正遭受佳能(Canon)的攻击(恰巧佳能同时供应雷射印表机的引擎给苹果电脑和惠普。

你曾经收到一张一打开就会唱「生日快乐」歌的生日卡吗?你可能轻轻一笑就随手丢掉,却没意识到你刚抛弃的,是比一九五○年之前整个世界所存在的更强的计算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却正是所有「创新」过程的表徵。

你只要花三美元(非通货膨胀下的价格),就可买到这种由创新产生的神奇产物,里面的硬体可真令人惊奇。这种小卡片使用寿命长而体积小的电池,仰赖复杂的化学变化来提供能量与确保较长寿命。此外,触发电脑的开关体积只有一张邮票的一半。它还有音乐程式设计,以一个小型扩音器的方式呈现。这一切都由一个重量轻却很坚硬的再生纸所保固。这个再生纸可能原本是大都市报纸的封面(然後可能在本周你扔掉这张卡片之後,由垃圾堆中再被捡起来,展开第三次的废纸再生)。创造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架构在十年前并不存在,然而,这个不算昂贵的产品,却是制造精巧但简单的产品的最佳范例。

对这种卡片印象深刻吗?例子还多著呢!毕竟不论这个神奇的卡片有多棒,如何无法送到你喜欢的人手中上也没用。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忘记别人的生日,你就会需要私人快递服务-有人来你的办公室取走卡片,并且确保在一天之内就送达。如同你可能知道的,例如「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邮件联合服务」(UPS),或者「航空快捷」(Airborne Express)等公司,都会提供这种「私人」服务。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察看任何卡片被取走之後,任何时间点卡片运送到哪里,还可以打免费电话询问,甚至经由网际网路直接进入货运的电脑系统中查询。这种服务和产品(卡片)一样令人赞叹!

其实在这个新世界中,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线快速瓦解。就像砖块,若没有水泥将它们连结起来,价值就菲薄不堪。所以今日绝大多数先进的产品,都由先进的服务结合。这种结合,将例如生日卡片这种独立产品,变成完美无缺而高价值的结果。

在说完这个诱人却简单的例子之前,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日卡和快递服务只提供给有钱人,或者只有在矽谷才有。你可以从北美、南美、欧洲,或者亚洲购买和寄出这张卡片。再过一年,毫无疑问的,相同的产品将会更便宜,音乐响得更久,甚至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新的竞争世界-一种真实而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有更多有能力的竞争对手,更高的风险,和极端不同的规则。这些让我们至今乐此不疲。

在本章中,我将说明知识何以顾客价值为支配要素,以及为何这使得「创新」成为一个竞争的关键必要条件。正如你所看到的,将是由这些能够创造、发现和(或者)连结知识,更快比对手发明出新产品、服务和经销方式的人带领我们走入新的经济境界。当他们创造和连结新知识的能力传遍世界的时候,新的市场也应运而生。就是这些趋势的互动,一套有力的强化循环系统才得以建立。

知识为价值之源

公司通常向海外探险以寻找原料-或往往更需寻找廉价劳工、由於处理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原料(与转变原料的能源)变得较不重要。自一九七○年代末期开始,生产一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能源数量,平均每年下降二%。同时,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以及生产和使用产品所需要的头脑-却更形重要。矽谷的领导厂商,例如升阳(Sun Microsystem)、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现今都设定了新的标准,运用像过去找寻廉价劳工一样的热情,去找寻「廉价的知识」。

在工业时代,竞争力取决於谁能拥有得到原料的管道、廉价劳工,和进行企业转变所需的资本。大型机器体现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本身的特徵。员工被视为可以取代(由薪水支付)的一部份,如果他们不能胜任的话,也可以被取代。工作的流程,例如装配线被设计成「强迫」人类的能力,而非「运用」人类的能力。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经很挫折地问道:「为什么我想要的只是一双手,得来的却是一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联盟的产生-当你把人们视为机器时,人们就会开始反抗。论件计酬的报酬模式恰好适合一个提供更快速度「机器」,以求更多报酬的模式。但机器时代的思维模式,只适合於机器主宰的世界。

而知识性工作的背後推手,就是老板。机器需要方向,而决定方向正是老板的工作。然而,当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复杂时,老板不可能知道每件工作细节,和设备的每一部份。所以对於今日服务运作中心的技术设备或制造能力来说,这种复杂性更是无法抵挡。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比矽谷更能证明这种现象。

积沙成知识

矽谷的成功奠基於半导体。在一片经过精练,熔解沙子的八寸晶圆(wafer)上,含有上百个晶片(chips)。每一片晶片只有拇指指甲一般大小,而每一片晶片上,都由复杂的电路所构成。现今的技术可将线路宽度作到○?二五微米,仅达人类头发细粗的四分之一。随著晶片上电晶体的数量迅速攀升到上百万,这些线路变得非常难以设计、测试与设计制造程式。也就是说,每片晶片都蕴含了几百个人经年的努力和整合过的科学知识。

一座新的晶圆制造工厂的成本超过十亿,但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原料(混凝土、钢料、塑胶、铜等)并不值那么多钱,而是高成本反映了蕴藏在设备之中的科学。其实制造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是相当精细复杂的,你可以对照一般晶圆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和为了加入福特公司第一条装配线工作而搬到底特律的农夫,两者教育程度之别可见一斑。

不是所有知识都一样

为了了解「知识」在价值定义、创造和递送之间的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增进对於「知识」本身的了解。

当绝大多数人谈论知识时,他们通常指「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可以被轻易记载下来的知识。(举例来说,一个化学公式,或者工程图示)。「外显知识」就是你在电脑资料库、教科书和学术期刊上所看到的。一旦创造出来,就很容易被复制、传布和使用。虽然外显知识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技术专利-然而它的半衰期也愈来愈短。一旦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如何作,仿制或者反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就比当初少多了。

举例来说,英特尔花十亿美元,和一年多的时间创造四八六电脑的微处理器。新瑞仕(Cyrix)却以大约十八个月的时间,和一千万美元做出仿制品。苹果电脑(Apple)的雷射印表机,和惠普科技的喷墨印表机也出现相同的情形。这些产品都是首度上市,但是很快地,苹果电脑它所面临的竞争正来自惠普科技。然而,惠普也同时发现它的生意正遭受佳能(Canon)的攻击(恰巧佳能同时供应雷射印表机的引擎给苹果电脑和惠普。

你曾经收到一张一打开就会唱「生日快乐」歌的生日卡吗?你可能轻轻一笑就随手丢掉,却没意识到你刚抛弃的,是比一九五○年之前整个世界所存在的更强的计算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却正是所有「创新」过程的表徵。

你只要花三美元(非通货膨胀下的价格),就可买到这种由创新产生的神奇产物,里面的硬体可真令人惊奇。这种小卡片使用寿命长而体积小的电池,仰赖复杂的化学变化来提供能量与确保较长寿命。此外,触发电脑的开关体积只有一张邮票的一半。它还有音乐程式设计,以一个小型扩音器的方式呈现。这一切都由一个重量轻却很坚硬的再生纸所保固。这个再生纸可能原本是大都市报纸的封面(然後可能在本周你扔掉这张卡片之後,由垃圾堆中再被捡起来,展开第三次的废纸再生)。创造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架构在十年前并不存在,然而,这个不算昂贵的产品,却是制造精巧但简单的产品的最佳范例。

对这种卡片印象深刻吗?例子还多著呢!毕竟不论这个神奇的卡片有多棒,如何无法送到你喜欢的人手中上也没用。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忘记别人的生日,你就会需要私人快递服务-有人来你的办公室取走卡片,并且确保在一天之内就送达。如同你可能知道的,例如「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邮件联合服务」(UPS),或者「航空快捷」(Airborne Express)等公司,都会提供这种「私人」服务。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察看任何卡片被取走之後,任何时间点卡片运送到哪里,还可以打免费电话询问,甚至经由网际网路直接进入货运的电脑系统中查询。这种服务和产品(卡片)一样令人赞叹!

其实在这个新世界中,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线快速瓦解。就像砖块,若没有水泥将它们连结起来,价值就菲薄不堪。所以今日绝大多数先进的产品,都由先进的服务结合。这种结合,将例如生日卡片这种独立产品,变成完美无缺而高价值的结果。

在说完这个诱人却简单的例子之前,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日卡和快递服务只提供给有钱人,或者只有在矽谷才有。你可以从北美、南美、欧洲,或者亚洲购买和寄出这张卡片。再过一年,毫无疑问的,相同的产品将会更便宜,音乐响得更久,甚至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新的竞争世界-一种真实而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有更多有能力的竞争对手,更高的风险,和极端不同的规则。这些让我们至今乐此不疲。

在本章中,我将说明知识何以顾客价值为支配要素,以及为何这使得「创新」成为一个竞争的关键必要条件。正如你所看到的,将是由这些能够创造、发现和(或者)连结知识,更快比对手发明出新产品、服务和经销方式的人带领我们走入新的经济境界。当他们创造和连结新知识的能力传遍世界的时候,新的市场也应运而生。就是这些趋势的互动,一套有力的强化循环系统才得以建立。

知识为价值之源

公司通常向海外探险以寻找原料-或往往更需寻找廉价劳工、由於处理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原料(与转变原料的能源)变得较不重要。自一九七○年代末期开始,生产一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能源数量,平均每年下降二%。同时,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以及生产和使用产品所需要的头脑-却更形重要。矽谷的领导厂商,例如升阳(Sun Microsystem)、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现今都设定了新的标准,运用像过去找寻廉价劳工一样的热情,去找寻「廉价的知识」。

在工业时代,竞争力取决於谁能拥有得到原料的管道、廉价劳工,和进行企业转变所需的资本。大型机器体现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本身的特徵。员工被视为可以取代(由薪水支付)的一部份,如果他们不能胜任的话,也可以被取代。工作的流程,例如装配线被设计成「强迫」人类的能力,而非「运用」人类的能力。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经很挫折地问道:「为什么我想要的只是一双手,得来的却是一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了联盟的产生-当你把人们视为机器时,人们就会开始反抗。论件计酬的报酬模式恰好适合一个提供更快速度「机器」,以求更多报酬的模式。但机器时代的思维模式,只适合於机器主宰的世界。

而知识性工作的背後推手,就是老板。机器需要方向,而决定方向正是老板的工作。然而,当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复杂时,老板不可能知道每件工作细节,和设备的每一部份。所以对於今日服务运作中心的技术设备或制造能力来说,这种复杂性更是无法抵挡。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比矽谷更能证明这种现象。

积沙成知识

矽谷的成功奠基於半导体。在一片经过精练,熔解沙子的八寸晶圆(wafer)上,含有上百个晶片(chips)。每一片晶片只有拇指指甲一般大小,而每一片晶片上,都由复杂的电路所构成。现今的技术可将线路宽度作到○?二五微米,仅达人类头发细粗的四分之一。随著晶片上电晶体的数量迅速攀升到上百万,这些线路变得非常难以设计、测试与设计制造程式。也就是说,每片晶片都蕴含了几百个人经年的努力和整合过的科学知识。

一座新的晶圆制造工厂的成本超过十亿,但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原料(混凝土、钢料、塑胶、铜等)并不值那么多钱,而是高成本反映了蕴藏在设备之中的科学。其实制造设备所需要的技术是相当精细复杂的,你可以对照一般晶圆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和为了加入福特公司第一条装配线工作而搬到底特律的农夫,两者教育程度之别可见一斑。

不是所有知识都一样

为了了解「知识」在价值定义、创造和递送之间的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增进对於「知识」本身的了解。

当绝大多数人谈论知识时,他们通常指「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可以被轻易记载下来的知识。(举例来说,一个化学公式,或者工程图示)。「外显知识」就是你在电脑资料库、教科书和学术期刊上所看到的。一旦创造出来,就很容易被复制、传布和使用。虽然外显知识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技术专利-然而它的半衰期也愈来愈短。一旦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如何作,仿制或者反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就比当初少多了。

举例来说,英特尔花十亿美元,和一年多的时间创造四八六电脑的微处理器。新瑞仕(Cyrix)却以大约十八个月的时间,和一千万美元做出仿制品。苹果电脑(Apple)的雷射印表机,和惠普科技的喷墨印表机也出现相同的情形。这些产品都是首度上市,但是很快地,苹果电脑它所面临的竞争正来自惠普科技。然而,惠普也同时发现它的生意正遭受佳能(Canon)的攻击(恰巧佳能同时供应雷射印表机的引擎给苹果电脑和惠普。

知识:财富的丰富源泉相关推荐

  1. 知识管理中的矛盾分析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企业越来越看重知识的作用,对员工的学历.经验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对于员工所拥有的知识的管理也越来越困难,因为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重要性,而有意识的加以保护.频繁的跳槽,不 ...

  2. 技术动态 | 知识图谱构建的研究已走入下半场,但大规模落地应用仍需时间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AI前线. 作者 | 李冬梅 采访嘉宾 | 唐杰 知识图谱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已广泛应用在金融.电商.医疗.政务等众多领域,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热度依旧不减 ...

  3. 【书评】《软价值》:量子时代的财富创造规律

    作者:滕泰,著名经济学家,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和软价值理论的创立者,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万博兄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著有<新财富论>< ...

  4. 从内容创业到知识付费项目 每一步都极其重要

    知识付费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其本质在于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同时,知识付费还有较为广义的定义 ...

  5. 知识付费:优质内容是价值核心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互联网知识经济已逐渐成为一波大浪潮. 据新华网报道,自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在国内互联网行业迅速兴起,成为业界追逐的新风口,多家互联网平台纷纷布局知识付 ...

  6. 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为才,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分享.ppt

    计算机辅助设计;1.1 CAD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为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Dra ...

  7. 计算机基础学到了哪些知识,计算机基础学习心得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阅读! 篇1 为了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管理业务素质,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于 ...

  8. 创造的发动机-知识的网络

    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并且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 --TOHRU MOTO-OKA 为了为组装机突破做准备,社会必须学会更快地学习.事实论坛将有帮助,而新技术将有更大的帮助.通过它 ...

  9. 6本最值得观看的,企业知识管理书籍清单出炉,附带工具推荐!

    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知识管理,将知识管理放在企业的战略计划之内,那身为知识管理工作者该如何进行自己的工作?下文是小编整理收集的6本知识管理的书单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知识管理并提升在企业实践知识管理时所 ...

最新文章

  1. Django实战之美化页面
  2. PRML-github code使用两个小攻略
  3. React Native开发环境搭建记录
  4. 【语音识别】基于matlab MFCC GMM语音识别【含Matlab源码 535期】
  5.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计算题(三点估算)
  6. 【读书笔记】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 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和架构实战
  7. installshield脚本入门
  8. 字符编码-带你走出Unicode与UTF-8的误区
  9. java读取word目录
  10. Java并发常见面试题(二)
  11. 分立式数码管循环显示数字0到9.
  12. flink学习思维导图
  13. 微信小程序 | 一键生成万圣节头像框工具
  14. 推荐一个老外的spring HATEOAS的demo
  15. 集散控制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集散控制系统概述
  16. ACL2021 | 关键词生成任务新范式 - 把关键词生成看成集合预测问题
  17. 话费充值API接口源码文档
  18. SteamVR 2.x UGUI交互系统(7)
  19. 计算机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计算机在职研究生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0. 踏浪点神:5.21 恒指黄金原油早盘分析及最新资讯

热门文章

  1. 视频转文字提取的软件有哪些?这份软件合集推荐你
  2. 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基础知识
  3. Java可变参数类型实例
  4. 【校招VIP】校招投递上百份简历还是没回复,告诉你3个小技巧!
  5. 如何查看linux重启时间,Linux系统怎么查看最后重启时间
  6. php vue博客,新建一个vue项目
  7. loewe测试软件,实测Loewe Puzzle 拿着它相
  8. VS 2019找不到程序集
  9. IDEA常用快捷键及修改快捷键
  10. 2023最新SSM计算机毕业设计选题大全(附源码+LW)之java超市管理系统ztn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