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阮一峰

W = 王建硕

时间:2010年4月15日

R:建硕,我知道你有两个Blog,一个是英文的,另一个是中文的。但是,你更新英文Blog的频率,远远高于更新中文 Blog,这是为什么?

W:这其实是一种机缘巧合。

2000 年,我在微软做工程师,习惯阅读一种叫做KB(知识库)的文章(比如这篇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216206)。我就模仿这样的格式和写法,写了一些关于浦东机场的英文介绍,结果排在Google搜索Pudong Airport的第一条结果,可见当时互联网上关于中国的英文内容非常少。

2002年,我开始用Movable Type架blog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应该写一些能提供价值的东西。为来华的外国旅行者撰写英文介绍,就是一个很独特、而且我做得到的事情。

此后的8年,我在blog上记录的事情,不过只是一些日常生活。如果用中文写,本地的读者可能没兴趣,不觉得这样的文章有任何价值。比如,上海的公交车票 2块钱一张,上海的火警电话是119、不是911等等,这种鸡毛蒜皮的话题,本地读者司空见惯,但对于英文读者,却是其他地方很难得到的信息。我的中文 blog也在写,不过内容主要是IT评论,更新频率就慢一些。

R:我觉得,你说出了写作Blog的正确做法,那就是为读者创造价值。如果有人想要建立一个受欢迎的、有影响力的blog,那么这一点是他必须牢记的。只有你的文章对他人有价值,你才会有读者。我其实一直想建立一个英文blog,但是就是因为找不到我能够写的、并且西方读者也会感兴趣的内容,所以迟迟没有动手。

当然,除了创造价值,Blog还有另一个作用----沟通媒介。通过Blog,别人能够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怎么想,每一篇 Blog都是一个与他人沟通的机会。所以,你较少写中文blog,我觉得挺遗憾的,因为这样一来,你与其他同业的沟通、你在国内业界的影响力就少了一个重要渠道,毕竟你的事业还是在国内。不过,我现在对这一点也不是很确定了,blog的沟通功能也许并不重要。上个月,Joel宣布不在网志上谈论软件了,因为他发现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够通过写Blog获得成功。

所以,我就想问你第二个问题,写作Blog与个人职业之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因为我发现,你很少在网志上谈到你的公司,尤其很少谈到公司的产品?

W:其实在微软的时候,我是有意避免谈论公司的。

两个原因。第一,我不太能区分哪些是公开信息,哪些不是,分起来很累。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blog是我个人的表达,不是传播公司信息的渠道。微软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它的名声和光环是属于它自己的,不是属于我的,我只是一个微软的普通员工。

我觉得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建立起来的,哪些是公司带给你的。你之所以拥有后者,很可能仅仅是因为运气好,是公司的成功,而不是你的成功。所以,我不太会写到公司。

后来在百姓网,我同样延续了这种方式,把公司和自己分开。自己就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人,在需要代表公司的时候,我会扮演那个角色,而在 blog上,是自己。

R:看来你把blog和公司分得很开。确实如你所说,个人blog不是宣传公司的窗口。事实上,很少人有动力,无偿为公司做宣传,这也是为什么商业公司的 Blog大多不成功的原因。但是,如果公司是你自己的,你会不会在Blog上写自己的公司?我的问题其实是,创业者应不应该利用Blog,作为宣传自己的工具?

W: 即使是自己的公司,我希望在blog上面分享的更多的是运行公司过程中的心得,尤其是失误和教训,来帮助其他的创业者。这部分是我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他人分享我的想法,不是在做宣传。

我更多地把读者当做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我要发展的客户。我从来不想在家人和朋友面前炫耀公司,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心得。每个人写blog的原因千差万别,有人写blog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公司或者自己,这个动机无可厚非,只是这不是我写blog的目的。

R:如果我创业的话,肯定会在blog上宣传,因为我需要更多的人帮我。所以,我还是挺看重网站流量的。你写作blog的立足点是分享心得,对流量大概就不是很重视了。你的Blog流量目前是多少?

W:刚才看了下,远没有以前多,大概每个月25万(只是以前的1/4)。可见现在关于上海的英文信息越来越多,我的blog 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这是好事情。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订阅Feed来看Blog,不再访问网站了。

R:我的流量比你少,现在一个月的独立IP访问者,大概10多万。而且已经一年了,一直稳定在这个数量,没有明显增长。所以,我怀疑Blog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工具,到了一定程度,流量就上不去了。

当然,非商业性的个人Blog,不用太在乎流量。但我也不觉得流量减少是好事情,因为读者反馈也会相应减少。如果长期没有足够的读者留言,对我写文章的积极性是有打击的。老实说,我确实希望每篇文章的读者留言能够多一点。

说到读者留言,那就引出了下面一个问题,写作Blog的意义到底何在?有些人很不理解,认为写作Blog无偿给他人阅读,是一种很傻的行为,既赚不到钱,又浪费时间。我当然不同意这种看法,但是我想先问问你,坚持不断写网志,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W:促进思考。

每天写作blog,帮助自己养成了更多观察、更多探究的习惯。看到地铁开通,或者其他有趣的事情,我总是习惯性地去关心,这就是多年blogging让我养成的习惯。每天晚上,我都要问自己:今天有什么特别?我应该写点什么?......你知道一件事情,与你要表达一件事情,这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写作,你能帮助自己更清楚地理解问题。

另一方面,全世界读者的留言,是我从blog收获的最大财富。每天与不同的观点对话,会让自己更全面地看待这个世界。

R:说得好!写作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思想。blog其实是一种理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很多时候我们写作 blog,就是在做这种训练。我写作的时候,有时会尝试不同的表达方法,看看怎么写最容易看懂、最容易被他人接受。每当有读者留言批评我的观点,我就知道了我的思维和表达在什么地方还有欠缺。Joel说过,写作能力是区分领袖和普通程序员的标志。我们不一定要当领袖,但是能够说服他人认同你的观点,这绝对是不容忽视的能力,而blog就是获取这种能力的一种卓越训练方法。

此外,写作blog还有一个最大理由。我记得,你在网志中写过一件事,有人问:"你为什么写blog?"你反问道:"你为什么打电话?"我简直要为这个回答拍案叫绝。我们需要与人交流,渴望了解全部的世界,blog帮助我们遇到那些其他方式无法遇到的人。

不过,写作blog的代价,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你每天要在Blog上用掉多少时间?

W:平均每天半个小时。

R:这就是我佩服你的地方。你用英语写,经常有1000词以上的长文,而且写得很清晰易读,却只需要半个小时。这意味着,你基本上没有把时间花在苦苦构思和反复修改上面,属于一次成文。我用汉语写,也做不到这一点。

我的每一篇文章,通常需要2小时~6小时的写作时间。有时候写完以后,觉得特别累,都不想干别的事情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是值得的。回过头看,我幸亏把时间花在写作blog上面,否则那些时间就白白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印记。

我现在怀疑的就是,我能不能把这种写作热情保持下去。你能保持吗?相比十年前,你对于Blog是否还有同样的热情,或者说同等程度的通过文字、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愿望?

W:我依然热情不减。我的blog最重要的读者,就是我自己。如果碰巧帮助了别人,那是额外的收获。即使没有人读,我觉得我也会继续,因为它帮助自己思考。

R:这一点,我与你不同。blog就好像一个人在自说自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想要说出自己见解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了,也不是那么在乎,能不能获得外界的承认了。如果有一天,我觉得自己想说的东西,都已经说完了,可能就不写blog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结束语,我印象很深。他说:"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不过,我的这一天,还要等很久才会到来。

你想过这个问题吗?觉得自己还会坚持Blogging多久?forever?

W:我觉得只要这还是一种可以帮助自己思考、帮助自己记录的好办法,我就会继续。但是如果不是了,我并没有永远blog下去的预设的目标。

R:好了,我们谈Blog,已经谈了很久了。现在换个话题,能不能谈谈百姓网?

W:这个我们还是私下谈吧。我希望人们关注的,不是运营百姓网的公司,而是网站本身。作为公司,我们宁愿保持低调。

R:我能理解你的谨慎。那么我能不能问一下,百姓网的后台数据库和编程语言是什么?

W:MySQL和PHP。

R:果然与我猜想的一样。我想你肯定对这两个软件,有很多使用心得,我也很有兴趣探讨,如何用它们架设大型网站。但是,这个话题太专业,而且一谈下去,就没完了,让我们留到以后再谈吧。

我的下一个问题是,你现在是否还编程?你最熟练的编程语言是什么?

W:是的,我一直没有停止编程。

大学的时候是C++,在微软是ASP,VBA(不是VB,因为那个时候我在Office组)和C#。现在是PHP。语言很有趣,很长时间(我是说超过5 年)不写,就很生疏,甚至不觉得会用了,语法还懂,但就是函数记不得了。

R:我没想到,你已经完全用PHP编程了,你在blog上根本没有提到啊。我很好奇,像你这样典型的Windows程序员,切换到Linux平台,是什么感受?你对这两个平台的优劣怎么评价?

W:我毫不掩饰对Linux和PHP的喜爱。这个系统和语言太棒了。我是98年进入微软实习开始就挥别了 Linux的世界,直到几年前重新回来。我也同样不掩饰我对微软系统的喜爱。微软的架构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架构,无论是不同的产品和平台之间的配合,还是在一种编程语言之内的。我们用PHP完成的很多组件,其实是受微软的ASP.NET的启发(比如,Datagrid和 Datasource的绑定,Event体系,DAO的封装等等)。这些组件所有的编程语言都可以做,但是微软提供了现成的东西给你用,非常方便。虽然对于铁杆程序员来说,可能并没有自己写的顺手。

如果只在微软的世界遨游,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其实也是件幸福的事情。微软的成功,是支持商业的技术的成功。微软的杀手锏,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为了"生产力",为了用户的商业成功而追求技术。喜欢微软的人,除了办公室里需要加班赶出明天的演讲稿、或者财务报表的白领,还有希望赚更多钱的小业主和面临巨大上线时间压力的CTO。微软的技术像快餐一样,虽不美味,不够精致,但是对于填饱一个个刚刚开始尝到IT甜头的中小企业的肚子,还是实惠的。我们在挑剔它的同时,不能忽视它让全球多少的企业开始使用电脑提高生产力所做的贡献。

Linux的世界是程序员的世界,是对计算机技术充满爱好的geek的世界,也是一批数量很小、但是影响很大的互联网公司的世界。能够轻松的在几十台服务器上面分布web服务,能够有海量的开源工具来用,能够在miliseconds(毫秒)和 terrabytes(万亿比特)之间游刃有余,Linux能更加轻松地做到。

很多技术论坛上面,关于Linux和Windows哪个更好的争论,10年过去了还没有平息的迹象,就像上海好还是北京好那种经典辩论帖一样越来越红火,我很是不解。难道我们只能爱一样吗?难道我们不能爱在北京呆着,也喜欢上海的生活吗?当我们真正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正确答案的时候,我们离了解这个世界或许更近了一步。

R:你比较有包容性,这一点比我好,我比较偏执,有时会独尊一家,贬低他人。我发现,你对微软的理解很深刻。我也同意微软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我会把自己的未来都赌在Linux和自由软件上面。

虽然你现在还在编程,但是你的主要角色,已经变成了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做一个管理者与做一个程序员,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你喜欢哪一种角色?

W: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角色。

程序员是一个Individual Contributor,是和程序的世界打交道。管理者是People Manager 和 Business Manager,打交道的是人和业务,需要完全不同的技能。

很难说更喜欢哪种。我曾经做了很久的程序员,轻车熟路,而管理者是比较新的话题,需要时间去学。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会很舒服,能体会到那种宁静的感觉,但有可能不够兴奋;而在不那么熟悉的地方,会比较纠结,会犯错误,但是会接触到新的东西。如果一定让我选择,我会选新的。

R:我关心这个问题,因为它是国内程序员的普遍问题。你知道的,在国内的环境中,你不太可能一辈子编程的。程序员到了一定阶段,就面临转型的问题,要么升级成为项目经理,要么自己去创业。无论哪种情况,他都要变成一个管理者的角色,从与机器打交道,变为与人、与市场、与政府打交道。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管理岗位的。

我现在想的比较多的是,如果程序员创业,除了编程之外,他应该做哪些事情?怎么做?注意事项是什么?让我们聊聊创业方面的话题吧。我先问一个问题,你现在最频繁使用的三个网站是什么?

W:Google的全线产品。

R:嗯,好像这是大家的共同回答。我其实想听到Google以外的答案,但是好像很难。Google占据了我们网络生活的中心位置。这是不是意味着,其他网站的成长空间已经变得很有限了?因为它们不可能挤进互联网的中心地带,只能在边缘争夺一些注意力?

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新人身上。过去一年中,你有没有很看好的互联网初创项目?

W:不知道。

因为项目的好坏固然重要,但是团队的执行更重要,甚至运气都能决定最后的成败。太多因素参杂在一起,你根本无法判断创业能否成功。另一方面,我自己接触的不多,在媒体上看到的又都是只言片语的介绍,无从判断。

R:真是奇怪。前几年,我们很容易发现让人眼前一亮的网站,比如2002年是Wikipedia,2003年是 Flickr,2004年是youtube,后面是Facebook、twitter等等。但是,这两年这种感觉就消失了,似乎缺少重大的创新,只有一些技术上的提高。

国内的情况尤其糟糕。中国这么大的互联网市场,去年一年居然没有任何一个值得一提的网站创新项目。大家都在忙着做网络游戏和社会化网络,再加上电子商务。虽然这与恶劣的政策环境有关系,但是网站创新的可能性,似乎本身就处在衰竭中。

我想问你,Web 2.0之后,你觉得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W:在中国,我觉得接下来的重点,在于已有的网站如何可以从"不work",到"work"。比如电子商务网站,下了单,可以方便安全的付款,可以快速可靠的收到货,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现在的很多网站的问题,不是没有新的功能,而是最最基本的功能还不是那么好用,不总"work"。再比如支付,如果一个人想付钱,就可以付钱,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但现在很多时候,就是卡在某些环节(比如银行的认证等等),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方便的支付。这些问题,是网站从小众走向大众的道路。

R:你说的这些,都属于网络功能的深化、配套和完善,并不是模式上的变化。

我说一下我的思考,我觉得Web Service是下一个阶段的重点,也就是所谓的"云端"。互联网上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服务,下一步是把它们融合起来。越来越多的网站开放了API,你可以做到一些以前根本无法想像的事情。最大的商业机会,可能会出现在移动通信和物联网这两个领域。手持设备马上就会超过PC,成为最大的终端平台。而物联网的想像空间更大,如果超市里的每一件商品,城市里的每一扇门,街上的每一辆汽车,都被分配到一个IP地址,那会发生什么事?

不过还是先看眼前的商业机会吧。前不久,你在文章中曾经说,未来10年中国的二线城市有很好的机会,能否详细谈一下这个观点?

W:这是拉和推两种力量造成的。

中国巨大的快速交通网络正在搭建。和美国媲美的高速公里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从上海出发的G40直达西安,G50直通重庆,G60到达昆明,G15连接沈阳和海口。在我的老家洛阳,G30横贯中国东西,G55纵观南北。开车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变得更加简单。高速铁路也帮助很多像成都,长沙,武汉,郑州这样的城市成为真正的区域中心。这些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在郑州交叉,过去50年对郑州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大约十几个城市会陆续开通地铁。地铁对于一个城市的促进作用,在北京、上海这些地铁开通很久的城市的居民,一定深有体会。

说到推的力量,其实是大城市高企的生活成本以及相对变小的机会,让很多在大城市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技能的人,会愿意尝试回到家乡,去探索更多的机会。如果说,5年前,我的很多在上海的朋友聊起干脆卖了房子回家去的想法时,还仅仅是一句气话,一个想法。那么5年后,已经开始是一种行动。杨萌观察到的他的同学回长沙创业的现象,和我看到的很一致。未来还会有很多的年轻人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读书,并且留下来工作一段时间,但掌握了足够的技能以后,回去利用自己获得的这些"超前"的技能回到更广阔的二三线城市,绝对是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就像80年代的出国潮和最近的回国潮很像。

我最近自己到成都,郑州这样的城市,发现资金,人才,政策等已经在那里聚合了。

R:你知道吗?我被你的这个观点打动了。我早就不想待在上海了,也许我应该加快行动,搬到其他城市去了,哈哈。

最后一个问题,你对10年后的自己,期望是什么?

W:我一直追求的:幸福和智慧。

R:其实,我期望听到一些更具体的回答。不过还是祝愿你,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至于我,我希望未来10年,能够比过去10年有更大的成果,不要再错过机会了,也不要像过去10年过得那样艰苦了。

谢谢你回答了我这么多问题,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聊。

(完)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 原文网址: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0/04/talk_with_wangjianshuo.html
* 最后修改时间:2010年4月29日 03:18

阮一峰与王建硕的对话相关推荐

  1. 阮一峰和王建硕的对话

    与王建硕的对话 R = 阮一峰 W = 王建硕 时间:2010年4月15日 R:建硕,我知道你有两个Blog,一个是英文的,另一个是中文的.但是,你更新英文Blog的频率,远远高于更新中文 Blog, ...

  2. 与王建硕的对话:写Blog促进思考,喜爱Linux和PHP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四月初,建硕约我见面聊天. 我就建议做一个访谈,我来提问,他来回答.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把封闭式交流(close talk)变成开放式交流(open talk),让外界听到我们 ...

  3. 阮一峰:为什么要写博客(转)

    作者简介:阮一峰,70年代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同时也是程序员,个人博客访问量过千万,译有<黑客与画家>.<软件随想录>.目前供职于一所上海本地高校.本文为 ...

  4. 阮一峰:炫耀从来不是我的动机,好奇才是

    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译者.出处,并保留本文的原始链接: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177578 维克多•雨果曾说过:"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 ...

  5. 书籍_《未来世界的幸存者》阮一峰--2/5

      阮一峰的个人网站:  传送门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传送门 书籍_<未来世界的幸存者>阮一峰--1/5 传送门 书籍_<未来世界的幸存者>阮一峰--2/5 传送 ...

  6. 阮一峰:炫耀从来不是我的动机,好奇才是(图灵访谈)

    维克多•雨果曾说过:"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对各种事物都有着深刻好奇心和善于考据的思维方式的阮一峰,无疑是一个思想的人,一位对一切美好事物及感情充满向往的真正意义 ...

  7. 阮一峰: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一 几年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些美国人在讨论历史上最奇怪的十部美国电影,几乎所有人的提名中都有<成为马尔科维奇>(Being John Malkovich,1999).后来,我有幸看到了这部电 ...

  8. HTTPS阮一峰博客总结

    HTTPS 为什么需要HTTPS?? 窃听风险:第三方获知通信内容 篡改风险:第三方可以修改通信内容 冒充风险:第三方可以冒充他人身份参与通信 SSL/TLS协议作用 所有信息加密传播 校验机制,一旦 ...

  9. linux 网络配置 阮一峰,计算机是怎样启动的?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pdf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 首页 » 档案 分类: IT 技 上一篇:纪录片 <TPB AFK 分类: IT 技 上一篇:纪录片 <TPB AFK 术 下一篇:玉门人家照相馆 术 下一篇:玉门人 ...

最新文章

  1. 利用外部知识增加QA答案自然程度,这是阿里的问答模型新思路丨EMNLP
  2. python中对集合的操作
  3. mysql 实现按首字母字典序排序以及根据字段汉字首字母搜索
  4. 聊聊 Java 的几把 JVM 级锁
  5. mysql语句 查询前5个_MySQL 查询语句--------------进阶5:分组查询
  6. wcl怀旧服网站中文查服务器fb进度,魔兽世界怀旧服wa插件字符串分享 WCL评分和服务器排行查询...
  7. 有原创保护能力的公众帐号可申请页面模版功能和图文消息正文插入历史群发链接...
  8. bool类型_C语言编程第11讲——C语言的布尔类型
  9. (转)Spring Boot(九):定时任务
  10. 工作一年了,从新拾起写博客的道路
  11. linux麒麟安装磁盘分区,一种中标麒麟系统根分区扩容的实现方法技术方案
  12. 关于DNF的多媒体包NPK文件的那些事儿(10) - SPK文件
  13. ucore Lab1
  14. 撤消 git rebase
  15. 《深入理解Linux内核》-3.3. 进程切换
  16. 20200213ubuntu20.04下的笔记本USB摄像头的相关资料
  17. 完美立方数生理周期假币问题熄灯问题阶乘汉诺塔N皇后问题
  18. 英文seo发外链的方法技巧
  19. 在centos上连接sftp服务器
  20. Bugku-杂项部分题目WP

热门文章

  1. linux操作系统下部署thinkphp5项目
  2. 分享内容:推荐大家一个靠谱的论文检测平台。重复的部分有详细出处以及具体修改意见,能直接在文章上做修改,全部改完一键下载就搞定了。怕麻烦的话,还能用它自带的降重功能。哦对了,他们现在正在做毕业季活动,
  3. 有刷与无刷电机的原理
  4. matlab rsi,【每日一策】Matlab量化交易策略之 RSI择时
  5. STM32 Keil新建工程报错“Loading PDSC Debug Description Failed for STMicroelectronics STM32Lxxxxxxx”
  6. 实验 c语言作用域实验,关于《C语言深度解剖》一些例程的实验和感悟——关键字static...
  7. 【第3版emWin教程】第30章 emWin6.x的SIF格式全字库生成和使用方法(Unicode编码,QSPI Flash方案)
  8. 网络爬虫之BeautifulSoup和lxml
  9. 阿里百川sdk用法 php,阿里百川电商SDK安全图片的使用和踩坑
  10. WordPress开源主题模板之追格企业主题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