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df,du,fdisk,parted
  2. 磁盘挂载,磁盘卸载,增加swap.do
  3. 拓展1:MBR,GPT
  4. 拓展2:PV,VG,LV,PE的关系
  5. 拓展3:raid知识
  6. 拓展4:DAS,SAN,NAS
  7. lvm操作

一.df,du,fdisk,parted

  • 磁盘分区

扩展学习    parted分区gpt格式  http://www.apelearn.com/bbs/thread-7243-1-

  • df命令

df 显示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统计

第一列:磁盘分区的名字

第二列:磁盘的总大小,单位kb

第三列:已用多少

第四列:可用多少

第五列:已用百分比

第六列:挂载点 系统里的一个目录,linux磁盘不能直接访问,需要通过一个挂载点才能访问

  • df -h 根据磁盘大小,适当显示单位

Byte 字节 1024Byte=1kb

KB

MB

GB

TB

/dev/shm 内存,大小是物理内存的一般

  • df -i 查看Inode使用量

  • df -m 以兆为单位显示

  • du命令

du命令也是查看使用空间的,但是与df命令不同的是Linux du命令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的空间的查看,还是和df命令有一些区别的。

  • du -sh /root 查看一个文件大小或目录大小

  • du /root

  • 磁盘分区(上)

右键虚拟机设置,添加一块硬盘

  • fdisk -l 查看有没有识别到,没有 reboot重启

  • 重启之后可以识别

  • fdisk /dev/sdb fdisk加磁盘路径

mbr分区,最高支持2T,最多只有4个主分区

n 重新创建一个新分区

p 列出信息

w 报错

d 删除

输入n

p主分区 e扩展分区

步骤

n 添加分区

p 查看分区信息

1 添加1主分区

直接回车

+2M  创建一个2M的分区

步骤

d 删除一个分区

4 4分区

  • 磁盘分区(下)

删除主分区 分区号留空

删除扩展分区 分区号不留空

W  保存退出

q 不保存退出

逻辑分区从5分区号开始,1到4留给主分区和扩展分区,逻辑分区是连续的

扩展分区不支持格式化,里面装着逻辑分区,扩展分区只是个壳子,真正写数据的是逻辑分区

二.磁盘挂载,磁盘卸载,增加swap.do

  • 磁盘格式化(上)
  • mke2fs命令被用于创建磁盘分区上的“etc2/etc3”文件系统。

  • cat /etc/filesystems  查看centos7支持的文件格式

  • mount 查看当前系统文件格式

centos7 xfs

ext4 centos6

ext3 centos5

  • mke2fs -t xfs

-t 指定文件系统格式

-b 指定块大小

  • mke2fs -t ext4 /dev/sdb1 格式化成ext4格式

  • blkid /dev/sdb1 查看没有挂载的分区
  • mkfs.xfs -f /dev/sdb1 格式化成xfs格式

  • 磁盘格式化(下)
  • mkfs.ext4 等于 mke2fs -t ext4(不支持xfs,需要配置)
  • mke2fs -b 8192 /dev/sdb1 -b指定块大小
  • -m 指定分区预留的空间大小,5%预留给root用户

  • mkfs.ext4 -m 0.1 /dev/sdb1

  • mke2fs -t ext4 /dev/sdb1 4个块对应一个inodes

  • mke2fs -i 8192 -t ext4 /dev/sdb1 -i指定多少个字节指定一个inodes

  • 磁盘挂载(上)
  • mkfs.xfs /dev/sdb   格式化为xfs
  • blkid /dev/sdb   查看磁盘情况

不管有没有分区都可以格式化

  • mount /dev/sdb /mnt

  • mount

  • umount /dev/sdb 卸载挂载点

  • umount -l /dev/sdb 强制卸载挂载点

  • 磁盘挂载(下)

mount命令用于加载文件系统到指定的加载点。此命令的最常用于挂载cdrom,使我们可以访问cdrom中的数据,因为你将光盘插入cdrom中,Linux并不会自动挂载,必须使用Linux mount命令来手动完成挂载。

挂载的选项

rw 可读可写

suid 允许这个分区里的文件设置suid权限

exec 是否可执行

auto 自动挂载

nouser 是否允许普通用户挂载

sync 内存里面的数据随时写到磁盘

async 不会设置同步

remount 重新挂载

vi /etc/fstab 系统启动默认挂载那些分区的配置文件

第一列 设备号

第二列 挂载点

第三列 分区格式

第四列 挂载选项  defaults 备份文件系统

最后一列设置优先级 系统重新启动检查磁盘是否有问题

0 不检测

1级别高于2

2

  • 手动增加swap空间

dd if=/dev/zero of=/tmp/newdisk bs=1M count=100

dd 操作磁盘

id 指定从哪里读

/dev/zero linux内核doulingqi 产生源源不断的0

of 将0写到那里去

bs 指定每个块的大小

du -sh /tmp/newdisk  查看磁盘大小

mkswap /tmp/newdisk 格式化

swapon /tmp/newdisk 添加到swap

swapoff /tmp/newdisk  卸载swap

rm -f /tmp/newdisk  删除/tmp/newdisk

三.拓展1:MBR,GPT

  •  CHS(Cylinder-Head-Sector):

was an early method for giving addresses to each physical block of data on a hard disk drive.

1.1 Cylinder(柱面):

A cylinder comprises(包含,由…组成)【k?m'pra?z】 the same track number on each platter,

spanning(横跨) all such tracks across(横穿) each platter surface that is able to store data (without regard to whether or not the track is "bad").

Thus, it is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Any track comprising part of a specific cylinder can be written to and read from while the actuator assembly remains stationary,

and one way in which hard drive manufacturers have increased drive access speed has been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platters which can be read at the same time.

1.2 Head(磁头):

A device called a head reads and writes data in a hard drive by manipulating the magnetic(有磁性的) [m?g'net?k] medium that composes the surface of an associated disk platter.

一个磁头读取的最基本单位是一个Head,每个Head大小512bytes

1.3 Sector(扇区):

A sector is the smallest storage unit that is addressable(可寻址的) by a hard drive, and all information stored by the hard drive is recorded in sectors.

象切蛋糕

1.4 Track

1.5 Block

  •  磁盘在Linux中的表示

2.1 Linux所有设备都被抽象为一个文件,保存在/dev/目录下

2.2 磁盘按接口分为:(IDESATA、SAS、SCSI、USB

2.2.1 IDE磁盘名称一般为:hd【a-z】,【a-z】代表第几块磁盘;

2.2.2 SATA磁盘、SAS硬盘、SCSI硬盘、USB磁盘名称一般为:sd【a-z】,【a-z】代表第几块磁盘;

例如:第一块sata磁盘表示为:/dev/sda

第二块sata磁盘表示为/dev/sdb

底下列出几个常见的装置与其在Linux当中的档名

  • 分区概念

3.1 将一个磁盘逻辑的分为几个区,每个区当做独立磁盘,以方便使用和管理

不同分区的名称一般为:设备名称+分区号

例如:第一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叫sda1,第一块硬盘的第二个分区sda2

第二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叫sdb1,第二块硬盘的第二个分区叫sdb2

*分区并不是硬盘的物理功能,而是软件功能

*主流的分区机制分为MBR和GPT两种

MBR是PC架构计算机中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分区机制

  •  MBR

4.1 MBR(Master Boot Record)是传统的分区机制,应用于绝大多数使用BIOS引导的PC设备(苹果使用EFI的方式);很多Server服务器即支持BIOS也支持EFI的引导方式

4.2 MBR的特点

4.2.1优点:MBR支持32bit和64bit系统;

4.2.2缺点:1) MBR支持的分区数量有限制;2)MBR只支持不超过2TB的硬盘,超过2TB的硬盘只能使用2TB的空间(但是有第三方解决方法),应为MBR的寻址空间只有32bit长;

4.3 MBR结构:占用硬盘最开头的512字节

前446字节为:引导代码(Bootstrap Code Area)(引导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操作系统,引导代码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的为4个16字节:分别对应4个主分区表信息(Primary Partition Table)

最后2个字节:为启动标示(Boot Signature),永远都是55和AA;55和AA是个永久性的标示,代表这个硬盘是可启动的。

  •  MBR分区

MBR分区分为: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5.1 主分区:一块硬盘最多只能创建4个主分区(因为在MBR分区表结构中中最多可以创建4个主分区表信息,也就是4个16字节的空间,如上图)

5.2 扩展分区:一个扩展分区会占用一个主分区的位置

5.3 逻辑分区:

1)是基于扩展分区创建出来的,先有扩展分区,然后在扩展分区的基础上再创建逻辑分区;也就是说我们要使用逻辑分区,必须先要创建扩展分区;

2)扩展分区的空间是不能被直接使用的,我们必须在扩展分区的基础上去建立逻辑分区,才能够被使用;

3)Linux最多支持63个IDE分区和15个SCSI分区

PEL:Primary Partition;Extended Partition;Logical Partition

  •  GPT

GPT(GUID Partition Table):是一个较新的分区机制,解决了MBR的很多缺点

1)支持超过2TB的磁盘:GPT有64bit寻址空间;而MBR对硬盘空间地址寻址最多只支持32bit,2的32次方,硬盘空间是以地址方式来被识别的,所以MBR只支持容量为2TB以内的磁盘

2)向后兼容MBR

3)但是底层硬件必须支持UEFI(Intel提出的取代BIOS的新一代的引导系统)才能使用,也就是底层硬件必须使用UEFI

4)必须使用64位操作系统

5)Mac、LInux系统都能支持GPT分区格式

6)Windows 7 64bit、Windows Server2008 64bit支持GPT

四.拓展2:PV,VG,LV,PE的关系

五.拓展3:raid知识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优点

  • 提高传输速率。
  • 通过数据校验提供容错功能。

缺点

RAID0没有冗余功能,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无法使用。

RAID1磁盘的利用率最高只能达到50%(使用两块盘的情况下),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的。

RAID0+1以理解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中方案。RAID 0+1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 Mirror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Mirror高。

  • RAID级别
  1. RAID 0

RAID 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RAID 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但实现成本是最低的。

RAID 0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把N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创建一个大的卷集。在使用中电脑数据依次写入到各块硬盘中,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整倍的提高硬盘的容量。如使用了三块80GB的硬盘组建成RAID 0模式,那么磁盘容量就会是240GB。其速度方面,各单独一块硬盘的速度完全相同。最大的缺点在于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仅为单独一块硬盘的1/N。

2、RAID 1

RA

RAID 1示意图

ID 1称为磁盘镜像,原理是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也就是说数据在写入一块磁盘的同时,会在另一块闲置的磁盘上生成镜像文件,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当一块硬盘失效时,系统会忽略该硬盘,转而使用剩余的镜像盘读写数据,具备很好的磁盘冗余能力。虽然这样对数据来讲绝对安全,但是成本也会明显增加,磁盘利用率为50%,以四块80GB容量的硬盘来讲,可利用的磁盘空间仅为160GB。另外,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不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因此,RAID 1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

RAID 1主要是通过二次读写实现磁盘镜像,所以磁盘控制器的负载也相当大,尤其是在需要频繁写入数据的环境中。为了避免出现性能瓶颈,使用多个磁盘控制器就显得很有必要。

3、RAID0+1

从RA

RAID0+1示意图

ID 0+1名称上我们便可以看出是RAID0与RAID1的结合体。在我们单独使用RAID 1也会出现类似单独使用RAID 0那样的问题,即

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向一块磁盘写入数据,不能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因为这

种配置方式综合了带区集和镜像的优势,所以被称为RAID 0+1。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4、RAID 2

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并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汉明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

5、RAID 3

它同RAID 2非常类似,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区别在于RAID 3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来说,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6、RAID 4

RAID 4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这时奇偶校验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因此RAID 4在商业环境中也很少使用。

7、RAID 5

RAID 5不单独指定的奇偶盘,而是在所有磁盘上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在RAID 5上,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RAID 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和随机读写的数据。RAID 3与RAID 5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 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并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六.拓展4:DAS,SAN,NAS

  • 随着主机、磁盘、网络等技术的发展,数据存储的方式和架构也在一直不停改变,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主流的存储架构。
  • 存储的分类
  • 根据服务器类型分为:​​​​​​

封闭系统的存储(封闭系统主要指大型机)

开放系统的存储(开放系统指基于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开放系统的存储分为:内置存储和外挂存储;

外挂存储根据连接的方式分为: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 Storage,简称DAS)和网络化存储(Fabric-Attached Storage,简称FAS);网络化存储根据传输协议又分为:网络接入存储(Network-Attached Storage,简称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看下图,可以清晰的理解刚才的描述。

常见三种存储架构 DAS、NAS、SAN比较,区别说明:

  • DAS存储 (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 Storage)

DAS存储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应用中,DAS是最主要的应用模式,存储系统被直连到应用的服务器中,在中小企业中,许多的数据应用是必须安装在直连的DAS存储器上。

DAS存储更多的依赖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的IO读写和存储维护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要求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包括CPU、系统IO等),数据流需要回流主机再到服务器连接着的磁带机(库),数据备份通常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20-30%,因此许多企业用户的日常数据备份常常在深夜或业务系统不繁忙时进行,以免影响正常业务系统的运行。直连式存储的数据量越大,备份和恢复的时间就越长,对服务器硬件的依赖性和影响就越大。

直连式存储与服务器主机之间的连接通道通常采用SCSI连接,随着服务器CPU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存储硬盘空间越来越大,阵列的硬盘数量越来越多,SCSI通道将会成为IO瓶颈;服务器主机SCSI ID资源有限,能够建立的SCSI通道连接有限。

无论直连式存储还是服务器主机的扩展,从一台服务器扩展为多台服务器组成的群集(Cluster),或存储阵列容量的扩展,都会造成业务系统的停机,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于银行、电信、传媒等行业7×24小时服务的关键业务系统,这是不可接受的。并且直连式存储或服务器主机的升级扩展,只能由原设备厂商提供,往往受原设备厂商限制。

  • NAS存储 (网络接入存储Network-Attached Storage)

NAS存储也通常被称为附加存储,顾名思义,就是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以太网)添加到一群计算机上。NAS是文件级的存储方法,它的重点在于帮助工作组和部门级机构解决迅速增加存储容量的需求。如今用户采用NAS较多的功能是用来文档共享、图片共享、电影共享等等,而且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一些NAS厂商也推出了云存储功能,大大方便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使用。

NAS产品是真正即插即用的产品。NAS设备一般支持多计算机平台,用户通过网络支持协议可进入相同的文档,因而NAS设备无需改造即可用于混合Unix/Windows NT局域网内,同时NAS的应用非常灵活。

但NAS又一个关键性问题,即备份过程中的带宽消耗。与将备份数据流从LAN中转移出去的存储区域网(SAN)不同,NAS仍使用网络进行备份和恢复。NAS 的一个缺点是它将存储事务由并行SCSI连接转移到了网络上。这就是说LAN除了必须处理正常的最终用户传输流外,还必须处理包括备份操作的存储磁盘请求。

  • SAN存储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存储区域网络,从名字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是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存储阵列和服务器主机,最后成为一个专用的存储网络。SAN经过十多年历史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成为业界的事实标准(但各个厂商的光纤交换技术不完全相同,其服务器和SAN存储有兼容性的要求)。

SAN提供了一种与现有LAN连接的简易方法,并且通过同一物理通道支持广泛使用的SCSI和IP协议。SAN不受现今主流的、基于SCSI存储结构的布局限制。特别重要的是,随着存储容量的爆炸性增长,SAN允许企业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SAN的结构允许任何服务器连接到任何存储阵列,这样不管数据置放在那里,服务器都可直接存取所需的数据。因为采用了光纤接口,SAN还具有更高的带宽。

如今的SAN解决方案通常会采取以下两种形式:光纤信道以及iSCSI或者基于IP的SAN,也就是FC SAN和IP SAN。光纤信道是SAN解决方案中大家最熟悉的类型,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基于iSCSI的SAN解决方案开始大量出现在市场上,与光纤通道技术相比较而言,这种技术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价格低廉。

SAN真正的综合了DAS和NAS两种存储解决方案的优势。例如,在一个很好的SAN解决方案实现中,你可以得到一个完全冗余的存储网络,这个存储网络具有不同寻常的扩展性,确切地说,你可以得到只有NAS存储解决方案才能得到的几百T字节的存储空间,但是你还可以得到块级数据访问功能,而这些功能只能在DAS解决方案中才能得到。对于数据访问来说,你还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速度,对于那些要求大量磁盘访问的操作来说,SAN显得具有更好的性能。利用SAN解决方案,你还可以实现存储的集中管理,从而能够充分利用那些处于空闲状态的空间。更有优势的一点是,在某些实现中,你甚至可以将服务器配置为没有内部存储空间的服务器,要求所有的系统都直接从SAN(只能在光纤通道模式下实现)引导。这也是一种即插即用技术。

SAN确实具有这些伟大的优点,那么,SAN的缺陷在哪里?SAN有两个较大的缺陷:成本和复杂性,特别是在光纤信道中这些缺陷尤其明显。使用光纤信道的情况下,合理的成本大约是1TB或者2TB大概需要五万到六万美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新推出的基于iSCSI的SAN解决方案大约只需要两万到三万美金,但是其性能却无法和光纤信道相比较。在价格上的差别主要是由于iSCSI技术使用的是现在已经大量生产的吉比特以太网硬件,而光纤通道技术要求特定的价格昂贵的设备。

因为SAN解决方案是从基本功能剥离出存储功能,所以运行备份操作就无需考虑它们对网络总体性能的影响。SAN方案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实现简化,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群在一起的时候。最后一点,光纤接口提供了10公里的连接长度,这使得实现物理上分离的、不在机房的存储变得非常容易。

总结:最后概括一下就是,DAS存储一般应用在中小企业,与计算机采用直连方式,NAS存储则通过以太网添加到计算机上,SAN存储则使用FC接口,提供性能更加的存储。

  • SAN与NAS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操作系统在什么位置,如下图所示:

如今,随着移动计算时代的来临,更多的非结构化数据产生,这对NAS和SAN都是一个挑战,NAS+SAN将是未来主要的存储解决方案,也就是目前比较热门的统一存储。既然是一个集中化的磁盘阵列,那么就支持主机系统通过IP网络进行文件级别的数据访问,或通过光纤协议在SAN网络进行块级别的数据访问。同样,iSCSI亦是一种非常通用的IP协议,只是其提供块级别的数据访问。这种磁盘阵列配置多端口的存储控制器和一个管理接口,允许存储管理员按需创建存储池或空间,并将其提供给不同访问类型的主机系统。

统一存储系统:前端主机接口可支持FC 8Gb、iSCSI 1Gb和iSCSI 10Gb,后端具备SAS 6Gb硬盘扩展接口,可支持SAS、SATA硬盘及SSD固态硬盘具备极佳的扩展能力。实现FC SAN与IP SAN、各类存储介质的完美融合,有效整合用户现有存储网络架构,实现高性能SAN网络的统一部署和集中管理,以适应业务和应用变化的动态需求。主机接口及硬盘接口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更换主机接口或硬盘扩展接口,无须更换固件,可大大简化升级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

  • 应用场景

DAS虽然比较古老了,但是还是很适用于那些数据量不大,对磁盘访问速度要求较高的中小企业;

NAS多适用于文件服务器,用来存储非结构化数据,虽然受限于以太网的速度,但是部署灵活,成本低;

SAN则适用于大型应用或数据库系统,缺点是成本高、较复杂。

七.lvm操作

  • LVM讲解(扩容缩容)

概念:LVM是logical volume manager的缩写(逻辑分区),方便对于对圈组、逻辑卷的大小进行调整,更进一步调整文件系统的大小。 优点:在使用很多硬盘的大系统中,使用LVM主要是方便管理、增加了系统的扩展性。

  • 准备磁盘分区,先把硬盘umount
  • 第一步:

添加硬盘进行分区: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

  • 第二步:创建三个新分区,分别是1G, n
  • 第三步:-t 改变分区类型为8e(LVM),只有这样才可以做物理卷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t

分区号 (1,2,默认 2):1

Hex 代码(输入 L 列出所有代码):8e

.

设备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2099199 1048576 8e Linux LVM

/dev/sdb2 2099200 4196351 1048576 8e Linux LVM

/dev/sdb3 4196352 6293503 1048576 8e Linux LVM

  • 接下来准备物理卷
  • 安装个命令 pvcreate(创建物理卷、列出当卡物理卷、删除物理卷)
  • 如果在这里你知道这个命令,但是你安装不了这个包,那就使用如下命令安装,利用通配的命令安装

[root@localhost ~]# yum provides "/*/pvcreate" 根下所有文件里面pvcreate的命令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y lvm2 #ok,依赖包都安装完毕

  • 如果创建完分区后,目录下并没有这个路径,使用 partprobe添加进去

[root@localhost ~]# ls /dev/sdb1

ls: cannot access /dev/sdb1: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root@localhost ~]# partprobe 添加分区的路径,自动生成

[root@localhost ~]# ls /dev/sdb1 查看分区是否存在

/dev/sdb1

  • 接下来把三个分区,全部改成物理卷

[root@localhost ~]# pvcreate /dev/sdb1

Physical volume "/dev/sdb1" successfully created. #已成功创建物理卷

[root@localhost ~]# pvcreate /dev/sdb2

Physical volume "/dev/sdb2" successfully created. #已成功创建物理卷

[root@localhost ~]# pvcreate /dev/sdb3

Physical volume "/dev/sdb3" successfully created. #已成功创建物理卷

  • **物理机创建完成以后,用pvdisplay查看一下物理卷**

[root@localhost ~]# pvdisplay

或者root@localhost ~]# pvs

  • 创建卷组vgcreate vg1 /dev/sdb1 /dev/sdb2,vg1是卷组的名字

[root@localhost ~]# vgcreate vg1 /dev/sdb1 /dev/sdb2

Volume group "vg1" successfully created #创建成功

  • 查看卷组的信息 vgdisplay或者vgs

[root@localhost ~]# vgs

VG #PV #LV #SN Attr VSize VFree

vg1 2 0 0 wz--n- 1.99g 1.99g

  • vgremove 删除卷组的命令
  • 创建逻辑卷

[root@localhost ~]# lvcreate -L 100M -n lv1 vg1

Logical volume "lv1" created. #创建成功

  • lvcreate创建逻辑卷,-L 100M指定大小,-n lv1 逻辑卷的名字,vg1从卷组里面调用出来
  • 格式化成mkfs.ext4,适合做扩容

[root@localhost ~]# mkfs.ext4 /dev/vg1/lv1

  • 挂载逻辑卷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vg1/lv1 /mnt/ #挂载到/mnt/下

[root@localhost ~]# df -h #查看挂载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3 18G 1.1G 17G 7% /

devtmpfs 483M 0 483M 0% /dev

tmpfs 493M 0 493M 0% /dev/shm

tmpfs 493M 6.8M 486M 2% /run

tmpfs 493M 0 493M 0% /sys/fs/cgroup

/dev/sda1 197M 97M 100M 50% /boot

tmpfs 99M 0 99M 0% /run/user/0

/dev/mapper/vg1-lv1 93M 1.6M 85M 2% /mnt #这里名字怎么跟挂载的不一样呢,下面会解释

  • 用ls -l 查看一下这俩个路径的依赖关系。

  • 实际上这俩个路径都指向了一个文件
  • 下面来做一下扩容的操作,先创建个目录和文件

[root@localhost ~]# mkdir /mnt/111 #创建个目录

[root@localhost ~]# touch /mnt/222.txt #创建个文件

[root@localhost ~]# echo "123123123" > /mnt/222.txt #给文件里追加文字

  • 扩容逻辑卷
  • 重新设置卷大小,先umount

[root@localhost ~]# lvresize -L 200M /dev/vg1/lv1

  • 检查磁盘错误 (ext4执行)

[root@localhost ~]# e2fsck -f /dev/vg1/lv1

e2fsck 1.42.9 (28-Dec-2013)

Pass 1: Checking inodes, blocks, and sizes #检查inodes,块和大小

Pass 2: Checking directory structure #检查目录结构

Pass 3: Checking directory connectivity #检查目录链接

Pass 4: Checking reference counts #检查引用计数

Pass 5: Checking group summary information #检查组摘要信息

/dev/vg1/lv1: 13/25688 files (7.7% non-contiguous), 8899/102400 blocks

  • 更新逻辑卷信息,如果不更新,再挂载的时候无法更新新的大小(ext4执行)

[root@localhost ~]# resize2fs /dev/vg1/lv1

resize2fs 1.42.9 (28-Dec-2013)

Resizing the filesystem on /dev/vg1/lv1 to 204800 (1k) blocks. #调整文件系统到204800(1K)块的大小

The filesystem on /dev/vg1/lv1 is now 204800 blocks long. #文件系统上 现在是204800大小。

  • 挂载,在查看文件大小

[root@localhost ~]# !mount

mount /dev/vg1/lv1 /mnt/

[root@localhost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3 18G 1.1G 17G 7% /

devtmpfs 483M 0 483M 0% /dev

tmpfs 493M 0 493M 0% /dev/shm

tmpfs 493M 6.8M 486M 2% /run

tmpfs 493M 0 493M 0% /sys/fs/cgroup

/dev/sda1 197M 97M 100M 50% /boot

tmpfs 99M 0 99M 0% /run/user/0

/dev/mapper/vg1-lv1 190M 1.6M 175M 1% /mnt #注意这一行,容量是190M,已使用1.6M,可用175M. 修改完成。

  • 再看看刚才创建的文件还存在吗

[root@localhost ~]# ls /mnt/

111 222.txt lost+found

[root@localhost ~]# cat /mnt/222.txt

123123123

  • 缩减逻辑卷(xfs不支持)
  • 先umount 不挂载

[root@localhost ~]# umount /mnt/

  • 检查磁盘错误

[root@localhost ~]# e2fsck -f /dev/vg1/lv1

e2fsck 1.42.9 (28-Dec-2013)

Pass 1: Checking inodes, blocks, and sizes #检查inodes,块和大小

Pass 2: Checking directory structure #检查目录结构

Pass 3: Checking directory connectivity #检查目录链接

Pass 4: Checking reference counts #检查引用计数

Pass 5: Checking group summary information #检查组摘要信息

/dev/vg1/lv1: 13/25688 files (7.7% non-contiguous), 8899/102400 blocks

  • 更新逻辑卷信息

[root@localhost ~]# resize2fs /dev/vg1/lv1 100M

resize2fs 1.42.9 (28-Dec-2013)

Resizing the filesystem on /dev/vg1/lv1 to 102400 (1k) blocks.

The filesystem on /dev/vg1/lv1 is now 102400 blocks long.

  • 重新设置卷大小

[root@localhost ~]# lvresize -L 100M /dev/vg1/lv1

WARNING: Reducing active logical volume to 100.00 MiB.

THIS MAY DESTROY YOUR DATA (filesystem etc.)

Do you really want to reduce vg1/lv1? [y/n]: y #这里询问可能会对文件造成数据丢失,是否还需要执行,测试就选y就可以了

Size of logical volume vg1/lv1 changed from 200.00 MiB (50 extents) to 100.00 MiB (25 extents).#逻辑卷已从200M缩减成100M

Logical volume vg1/lv1 successfully resized. #调整大小成功**

  • 然后lvs看一下逻辑卷大小是否修改完成

  • 接下来挂载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vg1/lv1 /mnt/

↑↑↑↑↑ 如上内容只针对etf4、3、2 ↑↑↑↑↑

.

  • xfs文件扩容
  • 首先 更新逻辑卷信息,需取消挂载umount

[root@localhost ~]# mkfs.xfs -f /dev/vg1/lv1

  • 再次挂载,查看里面是否有文件(因为是空的,正常是没有) 创建个文件和目录

[root@localhost ~]# !mount #挂载

mount /dev/vg1/lv1 /mnt/

[root@localhost ~]# ls /mnt/ #查看挂载目录里是否有东西

[root@localhost ~]# mkdir /mnt/123 #创建目录123

[root@localhost ~]# touch /mnt/222.txt #创建文件222.txt

[root@localhost ~]# echo "213aa" > /mnt/222.txt 给文件222.txt追加内容

[root@localhost ~]# ls /mnt/ #查看目录下的文件及目录

123 222.txt

[root@localhost ~]# cat /mnt/222.txt #查看文件内容

213aa

  • lvs查看现在有多大

[root@localhost ~]# lvs

LV VG Attr LSize Pool Origin Data% Meta% Move Log Cpy%Sync Convert

lv1 vg1 -wi-ao---- 100.00m #现有100M

注:xfs不需要卸载,直接添加大小即可,跟ext不一样。

  • 扩容大小300M

[root@localhost ~]# xfs_growfs -L 300M /dev/vg1/lv1

现在查看 大小还没有变

xfs文件系统需要执行 xfs_growfs /dev/vg1/lv1

df -h 看挂载大小是否成功

ok,成功,300M

.

  • 扩展卷组

查看现在的卷组大小 vgs

[root@localhost ~]# vgs

VG #PV #LV #SN Attr VSize VFree

vg1 2 1 0 wz--n- 1.99g <1.70g

之前分区分了3个,还有一个没有用,先扩容卷组

[root@localhost ~]# vgextend vg1 /dev/sdb3

Volume group "vg1" successfully extended

查看现在多大

[root@localhost ~]# vgs

VG #PV #LV #SN Attr VSize VFree

vg1 3 1 0 wz--n- <2.99g <2.70g

现在是3个G了

  • 再重新设置卷大小

[root@localhost ~]# lvresize -L 100M /dev/vg1/lv1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3912766/blog/1922740

2018.8.4日,直播笔记相关推荐

  1. 2018.10.15 直播笔记

    1 直播课不允许无故迟到.早退,有事请假,签到由大家自行截图,并发到有道云笔记中,最后把有道云笔记链接发到专贴. 截图需要分4部分,课前5分钟内.下课前5分钟内.中途休息时以及随机不定时截图,要求把上 ...

  2.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英飞凌AURIXTM培训--应用篇 : 3月30日直播

    ⊙3月30日直播预告: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英飞凌AURIXTM培训 (应用篇) 英飞凌 陈全球 / 乾勤科技 乐志梅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感谢您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使用英飞凌32位 ...

  3. 鸿蒙os2.0发布回放,华为HarmonyOS 2.0系统发布会内容大全 鸿蒙os6月2日直播回放地址入口...

    华为鸿蒙os6月2日直播回放在哪里看?华为HarmonyOS 2系统发布会说了些啥?HarmonyOS 2系统在6月2日正式发布了,之前预约过的小伙伴现在就可以更新体验了,这次发布将会对安卓系统一个重 ...

  4. 华为鸿蒙几点开发布会,华为鸿蒙发布会6月2日直播几点开始?附直播观看入口...

    华为鸿蒙发布会6月2日直播几点开始?附直播观看入口 wxin 发布  时间:2021-06-02 17:35 6月2日,鸿蒙操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即将发布!终于等到啦!直播几点开始?在哪看直播?直播 ...

  5. 8月2日Pytorch笔记——梯度、全连接层、GPU加速、Visdom

    文章目录 前言 一.常见函数的梯度 二.激活函数及其梯度 1.Sigmoid 2.Tanh 3.ReLU 三.Loss 函数及其梯度 1.Mean Squared Error(MSE) 2.Softm ...

  6.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矢泽久雄[日] - 读书笔记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矢泽久雄[日]  读书笔记,详细建议阅读原版图书学习 一 CPU是什么 1 程序由指令与数据组成,是指示计算机每一步动作的一组指令,机器语言指的是CPU可以直接识别并 ...

  7. 海贼班 胡船长第一次直播笔记 运算符重载 工程开发规范 编程范式 编译链接 谷歌测试框架

    海贼班 胡船长第一次直播笔记 运算符重载 工程开发规范 编程范式 编译&链接 谷歌测试框架 我个人觉得讲到的点都讲得挺清楚的 运算符重载 工程开发规范 # include <iostre ...

  8. 0326 预习直播笔记

    vim文本编辑工具 vim本文编辑工具 1.常用的三种模式 1.一般模式 移动光标命令: 复制.删除.粘贴命令: 2.编辑模式 3.命令模式 2.vim 实践 直播笔记 vim本文编辑工具 yum i ...

  9. 0323预习笔记和直播笔记

    linux 磁盘管理 4.1 df 4.2 du 命令 4.3 磁盘分区 4.4 fdisk命令 4.5-4.6 磁盘格式化 4.7-4.8 磁盘挂载 mount 挂载分区 blkid 命令 umou ...

  10. 鸿蒙os系统发布会录像,鸿蒙os6月2日直播回放地址入口 鸿蒙2.0发布会直播回放 华为鸿蒙发布会完整视频...

    核心提示:鸿蒙os6月2日直播回放地址入口 鸿蒙2.0发布会直播回放 华为鸿蒙发布会完整视频.华为HarmonyOS 2系统发布会说了些啥?HarmonyOS 2系统在6月2日正式发布了,之前预约过的 ...

最新文章

  1. Django源码分析10:makemigrations命令概述
  2. 《人工智能北京共识》发布,全文公开
  3. 中天亮剑——打击网络风暴侵袭
  4. Ant Design使用方法
  5. android 录屏自动运行,app自动化--Android通过adb录屏
  6. VS2010 + OpenCV 2.4.1 环境配置
  7. python递归函数讲解_带你深入学习Python——Python递归详解!
  8. KVM 创建虚拟机时,--os-variant参数这样填写
  9. Canvas入门03-绘制弧线和圆
  10. 自动注册gmail邮箱构想
  11. 政府行业数据保护方案
  12. CPAN | 配置阿里源
  13. 暗影精灵三 英伟达显卡 Ubuntu16.04 安装网卡驱动连接wifi
  14. xposed 框架学习
  15. x86架构学习笔记实模式
  16. iOS:UITableView实现飘带动画
  17. 漫画 | 妹子让我写个程序,我却搞砸了...
  18. maven依赖asm_maven 导入asm的依赖 、 简单入门
  19. mongodb 服务器性能监控,mongodb监控 | mongodb数据库监控 - ManageEngine Applications Manager...
  20. 对口升学计算机学校录取分,中职对口升学本科第一批院校录取分数线划定

热门文章

  1. 自动检测文本文件编码是否为GB2312(简体中文),并转换为UTF8编码,附一个GB2312全区对应的utf8编码码表
  2. ISRC活动来袭,快来领福利!
  3. 实用新型申请的时间、流程、费用是怎样的?
  4. 51单片机(三)数码管(超详细、必会!)
  5. 数学建模论文(国赛)写作建议
  6. 在线聊天室的消息单聊的实现——springboot整合WebSocket(二)
  7. Linux 中/etc/sysctl.conf
  8. 说说throw和throws关键字的区别?
  9. 如何用Qt抠一个圆形头像出来
  10. 亚马逊上传报告报错常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