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的性能指标那么多,CPU 性能分析工具也是一抓一大把,如果离开专栏,换成实际的工作场景,我又该观察什么指标、选择哪个性能工具呢?

不要担心,今天我就以多年的性能优化经验,给你总结出一个“又快又准”的瓶颈定位套路,告诉你在不同场景下,指标工具怎么选,性能瓶颈怎么找。

CPU 性能指标

我们先来回顾下,描述 CPU 的性能指标都有哪些。你可以自己先找张纸,凭着记忆写一写;或者打开前面的文章,自己总结一下。

首先,最容易想到的应该是 CPU 使用率,这也是实际环境中最常见的一个性能指标。

CPU 使用率描述了非空闲时间占总 CPU 时间的百分比,根据 CPU 上运行任务的不同,又被分为用户 CPU、系统 CPU、等待 I/O CPU、软中断和硬中断等。

  • 用户 CPU 使用率,包括用户态 CPU 使用率(user)和低优先级用户态 CPU 使用率(nice),表示 CPU 在用户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用户 CPU 使用率高,通常说明有应用程序比较繁忙。
  • 系统 CPU 使用率,表示 CPU 在内核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不包括中断)。系统 CPU 使用率高,说明内核比较繁忙。
  • 等待 I/O 的 CPU 使用率,通常也称为 iowait,表示等待 I/O 的时间百分比。iowait 高,通常说明系统与硬件设备的 I/O 交互时间比较长。
  • 软中断和硬中断的 CPU 使用率,分别表示内核调用软中断处理程序、硬中断处理程序的时间百分比。它们的使用率高,通常说明系统发生了大量的中断。
  •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在虚拟化环境中会用到的窃取 CPU 使用率(steal)和客户 CPU 使用率(guest),分别表示被其他虚拟机占用的 CPU 时间百分比,和运行客户虚拟机的 CPU 时间百分比。

第二个比较容易想到的,应该是平均负载(Load Average),也就是系统的平均活跃进程数。它反应了系统的整体负载情况,主要包括三个数值,分别指过去 1 分钟、过去 5 分钟和过去 15 分钟的平均负载。

理想情况下,平均负载等于逻辑 CPU 个数,这表示每个 CPU 都恰好被充分利用。如果平均负载大于逻辑 CPU 个数,就表示负载比较重了。

第三个,也是在专栏学习前你估计不太会注意到的,进程上下文切换,包括:

  • 无法获取资源而导致的自愿上下文切换;
  • 被系统强制调度导致的非自愿上下文切换。

上下文切换,本身是保证 Linux 正常运行的一项核心功能。但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将原本运行进程的 CPU 时间,消耗在寄存器、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数据的保存和恢复上,缩短进程真正运行的时间,成为性能瓶颈。

除了上面几种,还有一个指标,CPU 缓存的命中率。由于 CPU 发展的速度远快于内存的发展,CPU 的处理速度就比内存的访问速度快得多。这样,CPU 在访问内存的时候,免不了要等待内存的响应。为了协调这两者巨大的性能差距,CPU 缓存(通常是多级缓存)就出现了。

就像上面这张图显示的,CPU 缓存的速度介于 CPU 和内存之间,缓存的是热点的内存数据。根据不断增长的热点数据,这些缓存按照大小不同分为 L1、L2、L3 等三级缓存,其中 L1 和 L2 常用在单核中, L3 则用在多核中。

从 L1 到 L3,三级缓存的大小依次增大,相应的,性能依次降低(当然比内存还是好得多)。而它们的命中率,衡量的是 CPU 缓存的复用情况,命中率越高,则表示性能越好。

这些指标都很有用,需要我们熟练掌握,所以我总结成了一张图,帮你分类和记忆。你可以保存打印下来,随时查看复习,也可以当成 CPU 性能分析的“指标筛选”清单。

性能工具

掌握了 CPU 的性能指标,我们还需要知道,怎样去获取这些指标,也就是工具的使用。

你还记得前面案例都用了哪些工具吗?这里我们也一起回顾一下 CPU 性能工具。

  1. 首先,平均负载的案例。我们先用 uptime, 查看了系统的平均负载;而在平均负载升高后,又用 mpstat 和 pidstat ,分别观察了每个 CPU 和每个进程 CPU 的使用情况,进而找出了导致平均负载升高的进程,也就是我们的压测工具 stress。
  2. 第二个,上下文切换的案例。我们先用 vmstat ,查看了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和中断次数;然后通过 pidstat ,观察了进程的自愿上下文切换和非自愿上下文切换情况;最后通过 pidstat ,观察了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情况,找出了上下文切换次数增多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基准测试工具 sysbench。
  3. 第三个,进程 CPU 使用率升高的案例。我们先用 top ,查看了系统和进程的 CPU 使用情况,发现 CPU 使用率升高的进程是 php-fpm;再用 perf top ,观察 php-fpm 的调用链,最终找出 CPU 升高的根源,也就是库函数 sqrt() 。
  4. 第四个,系统的 CPU 使用率升高的案例。我们先用 top 观察到了系统 CPU 升高,但通过 top 和 pidstat ,却找不出高 CPU 使用率的进程。于是,我们重新审视 top 的输出,又从 CPU 使用率不高但处于 Running 状态的进程入手,找出了可疑之处,最终通过 perf record 和 perf report ,发现原来是短时进程在捣鬼。
  5. 另外,对于短时进程,我还介绍了一个专门的工具 execsnoop,它可以实时监控进程调用的外部命令。
  6. 第五个,不可中断进程和僵尸进程的案例。我们先用 top 观察到了 iowait 升高的问题,并发现了大量的不可中断进程和僵尸进程;接着我们用 dstat 发现是这是由磁盘读导致的,于是又通过 pidstat 找出了相关的进程。但我们用 strace 查看进程系统调用却失败了,最终还是用 perf 分析进程调用链,才发现根源在于磁盘直接 I/O 。
  7. 最后一个,软中断的案例。我们通过 top 观察到,系统的软中断 CPU 使用率升高;接着查看 /proc/softirqs, 找到了几种变化速率较快的软中断;然后通过 sar 命令,发现是网络小包的问题,最后再用 tcpdump ,找出网络帧的类型和来源,确定是一个 SYN FLOOD 攻击导致的。

到这里,估计你已经晕了吧,原来短短几个案例,我们已经用过十几种 CPU 性能工具了,而且每种工具的适用场景还不同呢!这么多的工具要怎么区分呢?在实际的性能分析中,又该怎么选择呢?

我的经验是,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理解它们,做到活学活用。

活学活用,把性能指标和性能工具联系起来

第一个维度,从 CPU 的性能指标出发。也就是说,当你要查看某个性能指标时,要清楚知道哪些工具可以做到。

根据不同的性能指标,对提供指标的性能工具进行分类和理解。这样,在实际排查性能问题时,你就可以清楚知道,什么工具可以提供你想要的指标,而不是毫无根据地挨个尝试,撞运气。

其实,我在前面的案例中已经多次用到了这个思路。比如用 top 发现了软中断 CPU 使用率高后,下一步自然就想知道具体的软中断类型。那在哪里可以观察各类软中断的运行情况呢?当然是 proc 文件系统中的 /proc/softirqs 这个文件。

紧接着,比如说,我们找到的软中断类型是网络接收,那就要继续往网络接收方向思考。系统的网络接收情况是什么样的?什么工具可以查到网络接收情况呢?在我们案例中,用的正是 dstat。

虽然你不需要把所有工具背下来,但如果能理解每个指标对应的工具的特性,一定更高效、更灵活地使用。这里,我把提供 CPU 性能指标的工具做成了一个表格,方便你梳理关系和理解记忆,当然,你也可以当成一个“指标工具”指南来使用。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从工具出发。也就是当你已经安装了某个工具后,要知道这个工具能提供哪些指标。

这在实际环境特别是生产环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情况下,你并没有权限安装新的工具包,只能最大化地利用好系统中已经安装好的工具,这就需要你对它们有足够的了解。

具体到每个工具的使用方法,一般都支持丰富的配置选项。不过不用担心,这些配置选项并不用背下来。你只要知道有哪些工具、以及这些工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就够了。真正要用到的时候, 通过 man 命令,查它们的使用手册就可以了。

同样的,我也将这些常用工具汇总成了一个表格,方便你区分和理解,自然,你也可以当成一个“工具指标”指南使用,需要时查表即可。

如何迅速分析 CPU 的性能瓶颈

我相信到这一步,你对 CPU 的性能指标已经非常熟悉,也清楚每种性能指标分别能用什么工具来获取。

那是不是说,每次碰到 CPU 的性能问题,你都要把上面这些工具全跑一遍,然后再把所有的 CPU 性能指标全分析一遍呢?

你估计觉得这种简单查找的方式,就像是在傻找。不过,别笑话,因为最早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把所有的指标都查出来再统一分析,当然是可以的,也很可能找到系统的潜在瓶颈。

但是这种方法的效率真的太低了!耗时耗力不说,在庞大的指标体系面前,你一不小心可能就忽略了某个细节,导致白干一场。我就吃过好多次这样的苦。

所以,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我们通常都希望尽可能快地定位系统的瓶颈,然后尽可能快地优化性能,也就是要又快又准地解决性能问题。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又快又准找出系统瓶颈呢?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 CPU 的性能指标比较多,但要知道,既然都是描述系统的 CPU 性能,它们就不会是完全孤立的,很多指标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想弄清楚性能指标的关联性,就要通晓每种性能指标的工作原理。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介绍每个性能指标时,都要穿插讲解相关的系统原理,希望你能记住这一点。

举个例子,用户 CPU 使用率高,我们应该去排查进程的用户态而不是内核态。因为用户 CPU 使用率反映的就是用户态的 CPU 使用情况,而内核态的 CPU 使用情况只会反映到系统 CPU 使用率上。

你看,有这样的基本认识,我们就可以缩小排查的范围,省时省力。

所以,为了缩小排查范围,我通常会先运行几个支持指标较多的工具,如 top、vmstat 和 pidstat 。为什么是这三个工具呢?仔细看看下面这张图,你就清楚了。

这张图里,我列出了 top、vmstat 和 pidstat 分别提供的重要的 CPU 指标,并用虚线表示关联关系,对应出了性能分析下一步的方向。

通过这张图你可以发现,这三个命令,几乎包含了所有重要的 CPU 性能指标,比如:

  • 从 top 的输出可以得到各种 CPU 使用率以及僵尸进程和平均负载等信息。
  • 从 vmstat 的输出可以得到上下文切换次数、中断次数、运行状态和不可中断状态的进程数。
  • 从 pidstat 的输出可以得到进程的用户 CPU 使用率、系统 CPU 使用率、以及自愿上下文切换和非自愿上下文切换情况。

另外,这三个工具输出的很多指标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我也用虚线表示了它们的关联关系,举几个例子你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第一个例子,pidstat 输出的进程用户 CPU 使用率升高,会导致 top 输出的用户 CPU 使用率升高。所以,当发现 top 输出的用户 CPU 使用率有问题时,可以跟 pidstat 的输出做对比,观察是否是某个进程导致的问题。

而找出导致性能问题的进程后,就要用进程分析工具来分析进程的行为,比如使用 strace 分析系统调用情况,以及使用 perf 分析调用链中各级函数的执行情况。

第二个例子,top 输出的平均负载升高,可以跟 vmstat 输出的运行状态和不可中断状态的进程数做对比,观察是哪种进程导致的负载升高。

  • 如果是不可中断进程数增多了,那么就需要做 I/O 的分析,也就是用 dstat 或 sar 等工具,进一步分析 I/O 的情况。
  • 如果是运行状态进程数增多了,那就需要回到 top 和 pidstat,找出这些处于运行状态的到底是什么进程,然后再用进程分析工具,做进一步分析。

最后一个例子,当发现 top 输出的软中断 CPU 使用率升高时,可以查看 /proc/softirqs 文件中各种类型软中断的变化情况,确定到底是哪种软中断出的问题。比如,发现是网络接收中断导致的问题,那就可以继续用网络分析工具 sar 和 tcpdump 来分析。

注意,我在这个图中只列出了最核心的几个性能工具,并没有列出所有。这么做,一方面是不想用大量的工具列表吓到你。在学习之初就接触所有或核心或小众的工具,不见得是好事。另一方面,是希望你能先把重心放在核心工具上,毕竟熟练掌握它们,就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

所以,你可以保存下这张图,作为 CPU 性能分析的思路图谱。从最核心的这几个工具开始,通过我提供的那些案例,自己在真实环境里实践,拿下它们。

小结

今天,我带你回忆了常见的 CPU 性能指标,梳理了常见的 CPU 性能观测工具,最后还总结了快速分析 CPU 性能问题的思路。

虽然 CPU 的性能指标很多,相应的性能分析工具也很多,但熟悉了各种指标的含义之后,你就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有一定的关联。顺着这个思路,掌握常用的分析套路并不难。

11 | 套路篇:如何迅速分析出系统CPU的瓶颈在哪里?相关推荐

  1. 如何迅速分析出系统CPU的瓶颈在哪里?

    内容出自极客时间专栏<Linux 性能优化实战> CPU 的性能指标那么多,CPU 性能分析工具一抓一大把,换成实际的工作场景,该观察什么指标.选择哪个性能工具呢? 不要担心,今天我就以多 ...

  2. 30 | 套路篇:如何迅速分析出系统I/O的瓶颈在哪里?

    前几节学习中,我们通过几个案例,分析了各种常见的 I/O 性能问题.通过这些实战操作,你应该已经熟悉了 I/O 性能问题的分析和定位思路,也掌握了很多 I/O 性能分析的工具. 不过,我想你可能还是会 ...

  3. Linux性能优化实战: 套路篇-分析性能问题的一般步骤(55)

    一.上节回顾 上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应用程序监控的基本思路,先简单回顾一下.应用程序的监控,可以分为指标监控和日志监控两大块. 指标监控,主要是对一定时间段内的性能指标进行测量,然后再通过时间序列的 ...

  4. 应用与系统稳定性第一篇---ANR问题分析的一般套路

    image.png ANR(App Not Responding)基本上99%的App都有,即使是系统,也有system_anr,我相信虽然ANR问题这样的普遍,还是有很多人对ANR问题即熟悉又陌生的 ...

  5. 3.为方便旅客,某航空公司拟开发一个机票预订系统。写出问题定义并分析此系统的可行性。

    3.为方便旅客,某航空公司拟开发一个机票预订系统.旅行社把预订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等)输入进该系统,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印出取票通知和账单,旅客在飞机 ...

  6. v42.05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中断切换) | 系统因中断活力四射 | 百篇博客分析鸿蒙源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篇 百篇博客系列篇.本篇为: v42.xx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中断切换篇) | 系统因中断活力四射 硬件架构相关 ...

  7. 日志分析篇---Linux日志分析

    日志分析篇-Linux日志分析 文章目录 日志分析篇---Linux日志分析 前言 一.日志简介 二.日志分析技巧 1.常用的shell命令 2.日志分析技巧 三.我的公众号 前言 Linux系统拥有 ...

  8. 射频毫米波芯片设计11:基于奇偶模法分析设计射频微波Wilkinson功分器

    <射频微波芯片设计>专栏适用于具备一定微波基础知识的高校学生.在职射频工程师.高校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本系列文章掌握射频到毫米波的芯片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要点以及最新的射频/毫米波前端 ...

  9. Linux性能优化实战: 套路篇-优化性能问题的一般方法(56)

    一.上节回顾 上一节,我带你一起梳理了,性能问题分析的一般步骤.先带你简单回顾一下. 我们可以从系统资源瓶颈和应用程序瓶颈,这两个角度来分析性能问题的根源. 从系统资源瓶颈的角度来说,USE 法是最为 ...

最新文章

  1. 博为峰JavaEE技术文章 ——MyBatis 注解
  2. 全文搜索技术—Lucene
  3. Python之再说编码
  4. 从零开始学 Java - Spring 使用 Quartz 任务调度定时器
  5. CodeSandbox v3 发布,Web 项目的在线开发
  6. 转使用Moq让单元测试变得更简单
  7. mysql1241 错误,[Err] 1241 - Operand should contain 1 column(s)错误解析
  8. centos7-安装redis-教程190923-精准版
  9. python开发mes系统_MES系统开发
  10. 再讨论下webdriver
  11. 过拟合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
  12. erp软件涉及哪些计算机技术?,ERP软件应该学习哪些内容?
  13. 基于无线发射接收物体远离报警器的设计
  14. touchmove 长按_「jQuery实现移动端长按事件」- 海风纷飞Blog
  15. 总线收发器是干什么的_总线耦合器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16. java压缩文件夹下所有文件
  17. win7使用笔记本做wifi热点
  18. ne_products 表
  19. 雷泰RAYR3I2MSCL3+高温红外测温仪的参数指标
  20. 使用 Windows XP 的外观风格

热门文章

  1. python中比较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数_python中的运算和运算符
  2. python全栈工程_Python全栈工程师(编码)
  3. c语言判断一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_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7.2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微课视频 | 练习...
  4. core和node开发小程序_成都小程序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要多少钱?
  5. tcp接口测试工具_你不了解的,完整“接口测试”与服务虚拟化
  6. 有关数据库MySQL的演讲_有关Mysql数据库编程的文章推荐10篇
  7. influxdb无法实现关联表_双汇:从棘手的InfluxDB+Redis到TDengine
  8. 大学校运会计算机专业方阵,校运动会方阵策划案
  9. putty保存用户名和密码_使用PuTTY远程登录软件登录 Linux 实例
  10. Spark SQL使用window进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