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配电网重构文章解决了如何利用基本环方法实现配电网重构,解决了智能算法求解配电网重构的断开线路组合难题,大大提高了重构运算效率,但是对于环网检测和孤岛判断并没有深入分析,这篇文章主要通过配电网分层方法、环岛检测和孤岛判断进一步深入分析。

一、分层方法和孤岛、环网检测

首先根据支路参数矩阵很方便求取节点关联矩阵,假设配电网节点数量为N,那么该节点关联矩阵维度为N*N,定义该节点中元素值:

通过节点关联矩阵,很容易复原一个配电网络的拓扑结构,在这里可以采用两个矩阵来分层确定网络状态,设节点分层矩阵为LN,上层节点矩阵为UN。

分层矩阵LN就是按照从平衡节点到末梢节点的顺序逐步确定配电网络层次结构,UN矩阵为1*N的矩阵,是每个节点上层节点信息。

具体详细实例可以参见文章《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与配电网重构》(关万琳),同时实例更能清楚掌握配电网分层步骤和理论方法。

将一个配电网络从初始节点至末梢节点逐步分层后,就得到了每个节点对应的上层节点,也就是上层节点矩阵UN。

当上层节点矩阵UN除平衡节点外,其余节点对应的上层节点均不为0,一般来说,UN矩阵除第一个元素为0外,其余元素均不为0就说明没有形成孤岛,只要有一个元素为0就说明网络是存在孤岛的,这就是孤岛检测方法。

以33节点为例,假设利用基本环方法得到的配网系统断开线路变量Swarm=[4,12,9,7,26](这个变量之前被留言私信询问多次),则得到网络节点关联矩阵为:

上层节点矩阵为:

因为UN矩阵中第567列元素为0,所以可以得到该网络存在孤岛,也就是存在不可行解,在智能算法计算中可以通过罚函数的形式避免此类问题出现。

结合上一篇所讲,环网检测方法即通过判定断开开关不存在重复线路,也就是每个环网断开不同的开关,配电网就不存在环网。

二、不可行解判断步骤

 三、matlab程序实例

%该为智能算法程序计算子函数,加入不可行解判断程序(在指定节点处加入DG)
b=32;
k=1;
n=33;
LL=5;           %联络开关数  z
Sb=10;          %MW
Vb=12.66;       %KV
Zb=Vb^2/Sb;     %ohm
check=1;
checkhl=1;
checkgd=1;
H=[ 2  3   4   5   6   7   33  20  19  18  0   0   0   0   0   0   0   0   0   0   09  10  11  12  13  14  3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2  3   4   5   6   7   8   9   10  11  35  21  20  19  18  0   0   0   0   0   0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6  32  31  30  29  28  27  26  253 4   5   25  26  27  28  37  24  23  22  0   0   0   0   0   0   0   0   0   0];%由函数matrixH生成for i1=1:LLa(1,i1)=H(i1,Swarm1(1,i1));end
%  NodeM(:,2)=NodeM(:,2)+SDG;
%1、判断是否形成环路,F为支路环路关联矩阵(行表示回路,列表示断开开关,若任意两行相同,则表示形成了环路)
F=zeros(5);
for i1=1:LL  %回路for i2=1:LL   %断开开关if max(a(1,i2)==H(i1,:))F(i1,i2)=1;endend
end
for i1=1:LL-1for i2=i1+1:LLif min(F(:,i1)==F(:,i2))checkhl=0;                %disp('出现环路')%出现环路时guan=10000;endend
end
for i1=1:LL          %按照断开开关矩阵,剔除Z矩阵中的断开支路j=i1-1;for i2=1:b+LL-jif BranchM(i2,1)==a(1,i1)BranchM(i2,:)=[];breakendend
end
NodeN=zeros(n);   %节点-节点关联矩阵A
for i1=1:bNodeN(BranchM(i1,2),BranchM(i1,3))=1;NodeN(BranchM(i1,3),BranchM(i1,2))=1;
endLayerM=[1];      %节点分层矩阵,电源节点号记“1”
NU=zeros(1,n);   %上层节点矩阵(有33列的行矩阵)while(checkhl==1)%以下用循环求取矩阵LayerM和NUwhile(checkgd==1)h=1;
while(min(NU(2:33)~=0)==0) %NU矩阵的2-最后都有上层节点了,表示循环结束了
m=max(find(LayerM(:,h)));  %m为矩阵LayerM第h列非零元素的个数k=1;
for i1=1:m     g=LayerM(i1,h);           %LayerM的第i1行第h列元素ss=find(NodeN(g,:)==1);for i2=1:length(ss)if LayerM~=ss(1,i2)   %排除相同节点LayerM(k,h+1)=ss(1,i2);NU(1,ss(1,i2))=g;k=k+1;             %k表示第h层含有的节点数endend
end
h=h+1;                     %h表示网络分层的层数
if length(LayerM(1,:))==h-1  %如果网络分层矩阵没有搜索到下层节点,说明形成了断点,后边网络形成了孤岛,与电源节点没有连通回路checkgd=0;        %disp('形成孤岛')guan=10000;check=0;break       %结束循环end
end
if min(NU(2:33)~=0)  %若解可行,已经计算完LayerM,则让其跳出最外层while循环checkgd=0;%disp('可行解')end
endwhile(check==1)
BranchM(:,4)=BranchM(:,4)/Zb; %阻抗标幺化
NodeM(:,2)=NodeM(:,2)/Sb; %功率标幺化
%下面进行分层前推回代法潮流计算
V=ones(n,1);               %节点电压
J=zeros(n,1);              %支路电流
k=1;                        %记录迭代次数
V0=zeros(n,1);
t=0;
while(max(abs(V-V0))>1e-3) %判断收敛性(收敛精度设为1e-6)
V0=V;                      %记录上一次迭代的电压值
%1、回代求支路电流矩阵J
I=conj(NodeM(:,2)./V);     %节点注入电流
for i1=h:-1:2ss=find(LayerM(:,i1)~=0);for i2=1:length(ss)if min(LayerM(i2,i1)==NU)J(LayerM(i2,i1))=I(LayerM(i2,i1));elsesumJ=0;gx=find(NU==LayerM(i2,i1));  %求得节点LayerM(i2,i1)的下层节点矩阵(大小不定)for i3=1:length(gx)sumJ=sumJ+J(gx(1,i3));endJ(LayerM(i2,i1))=I(LayerM(i2,i1))+sumJ;endend
end
%2、前推求节点电压矩阵V
Z=zeros(n,1);   %支路阻抗
for i1=2:hss=find(LayerM(:,i1)~=0);for i2=1:length(ss)m1=NU(1,LayerM(i2,i1));       %首节点  n1=LayerM(i2,i1);             %尾节点for i3=1:b   %从BranchM中搜寻得到各支路阻抗矩阵if (BranchM(i3,2)==m1&&BranchM(i3,3)==n1)||(BranchM(i3,2)==n1&&BranchM(i3,3)==m1)Z(n1,1)=BranchM(i3,4);endendV(n1,1)=V(m1,1)-Z(n1,1)*J(n1,1);end
end
k=k+1;  %迭代次数k
if k>20guan=10000;break
end
end
%%
Vby=abs(V);
V=V*Vb;         %反标幺
Vm=abs(V);      %节点电压幅值
%————————————————————————————————
%节点电压上下限约束(排除a=[7 9 2 12 3];这种状况)
%if min(Vm)<Vb*0.9||min(Vm)>Vb%guan=10000;
%end
%————————————————————————————————
Va=angle(V);    %节点电压弧度
%下面计算有功网损fploss
Sloss=zeros(n,1);
Z=zeros(n,1);   %支路阻抗for i1=2:h      %!!!此for循环程序段是为了搜寻网络各支路的首末节点与支路阻抗,应对网络拓扑变化,造成的潮流流向变化ss=find(LayerM(:,i1)~=0);for i2=1:length(ss)m1=NU(1,LayerM(i2,i1));       %首节点  n1=LayerM(i2,i1);             %尾节点for i3=1:b   %从BranchM中搜寻得到各支路阻抗矩阵if (BranchM(i3,2)==m1&&BranchM(i3,3)==n1)||(BranchM(i3,2)==n1&&BranchM(i3,3)==m1)Z(n1,1)=BranchM(i3,4);endendSloss(n1)=(abs(V(m1)-V(n1)))^2/conj(Z(n1,1)*Zb)*1000;  %各支路的功率损耗(单位为kW)end
end
Ploss=real(Sloss);   %有功损耗
Qloss=imag(Sloss);   %无功损耗
fPloss=sum(Ploss);   %系统的总有功损耗
guan=fPloss;
check=0;
end
checkhl=0;end
if k>20guan=10000;
end

(因篇幅所限,部分参数未展出,即为IEEE33网络节点和支路参数)

完整粒子群算法的重构程序代码链接:

考虑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重构优化程序matlab_基于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重构优化程序-Matlab文档类资源-CSDN下载配网重构中,很重要的一个约束条件为配网应随时保持开环、辐射的状态:配电网系统是属于闭环设计但是开环基于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重构优化程序更多下载资源、学习资料请访问CSDN下载频道.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zhangxd212489/73526211

配电网重构知识及matlab实现(2)相关推荐

  1. 【配电网重构】基于matlab负荷平衡的配电网重构【含Matlab源码 2180期】

    ⛄一. 负荷平衡的配电网重构 1 引言 配电网网络重构是指在正常或非正常运行条件下通过改变开关的开关状态来改变网络的拓扑结构.配电网故障恢复供电是指配电网发生故障后,在故障已被定位和隔离的基础上,研究 ...

  2. 【配电网重构】基于matlab粒子群算法33节点配电网重构【含Matlab源码 1829期】

    ⛄一.配电网重构简介 1 配电网重构的数学模型 1.1 配电网重构的目标函数 配电网重构的数学模型实质就是多目标多约束的最优解问题, 配网重构的目标一般由以下几类: (1) 配电网最小网损为目标; ( ...

  3. 基于遗传算法的配电网重构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4. 智能软开关 配电网重构matlab 二阶锥 以33节点为研究对象,编制配电网故障重构模型

    智能软开关 配电网重构matlab 二阶锥 编程方法:matlab+yalmip(cplex为求解器) 基本内容:以33节点为研究对象,编制配电网故障重构模型,采用图论知识保证配电网的连通性和辐射性, ...

  5. 基于改进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重构(matlab实现)

    目录 一.引言 1.问题背景 2.二进制粒子群算法 2.1简介 2.2 S i g m o i d Sigmoid Sigmoid函数 2.3二进制粒子群算法 2.4算法的改进 二.配电网重构模型 1 ...

  6. 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MISOCP)的配电网重构(附matlab代码)

    参考资料:主动配电网网络分析与运行调控 (sciencereading.cn) 配电网重构是指在满足配电网运行基本约束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配电网中一个或多个开关的状态对配电网中一个或多个指标进行优化.通 ...

  7. 【配电网重构】基于粒子群算法实现配电网重构含Matlab源码

    1 简介 随着大规模,跨区域的配电网不断发展,对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在配电网发生大范围停电事故后,需要对配电网的拓扑结构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恢复供电的目的,这个重新组合配电网拓扑 ...

  8. 配电网故障重构(含matlab代码)

    之前分享了配电网重构的相关知识和代码,有智能算法(粒子群)和二阶锥算法的,具体内容可翻看往期文章,最近有很多同学在私信咨询粒子群算法的故障重构的程序,本期就这个专题进行分享. 一.故障重构和优化重构的 ...

  9.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重构研究matlab程序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重构研究matlab程序 参考文献: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重构研究 (本文未考虑分布式电源) 摘要:使用基本环矩阵编码的智能优化算法在处理配电网重构问题中,通常使用 ...

最新文章

  1. openstack neutron-fwaas 中的几个概念
  2. C语言经典例79-字符串排序
  3. VTK修炼之道18:图像基本操作_图像信息的访问与修改(vtkImageChangeInformation)
  4. C语言中编译、生成、调试、运行的区别
  5. 检查坏道右键单击盘符/属性/工具中的查错。
  6. CF 1635 D. Infinite Set 思维 + 二进制
  7. 截取地址栏URL参数
  8. python 取模是什么意思_编程语言中,取余和取模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9. Linux 运行.exe程序
  10. svm对未知数据的分类_SVM多分类之一对一与一对多
  11. 实操:(附环摄数据及三维模型)如何利用Smart3D将二维照片转换成三维模型?
  12. [RE]如何调整堆栈平衡
  13. 应聘软件测试岗位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面试常考内容)
  14. MagicBookPro-2019-Intel版BIOS降级教程
  15. WOE编码和IV信息量
  16. 对称算法与非对称算法
  17. Laravel 中 查询构造器 where 中拼接 wherein 或者orWhere 的写法
  18. STM32开发 | AD7606并行多路采集数据
  19. 二叉树的后序遍历(递归和非递归)
  20. 深入浅出,一篇超棒的机器学习入门文章

热门文章

  1. Linux命令-按照与使用(10)linux清空历史命令(history)
  2. CopyFile()的使用方法
  3. Python长征路--反射
  4. c++11 std::enable_if在模板偏特化的妙用
  5. 关于LM324比较器和跟随器的应用
  6. Bootstrap_03_(全局CSS之表单按钮图片辅助类响应式工具)
  7. 使用Android API最佳实践 Retrofit OKHttp GSON
  8. 利用R语言通过holtwinters模型进行预测
  9. Java图片进行画框
  10. 疯狂的VR,热闹的内容,Cocos推动VR内容生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