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中肯定离开不MAC和PHY,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下以太网中一些常见术语与接口。

MAC和PHY结构

从硬件角度来看以太网是由CPU,MAC,PHY三部分组成的,如下图示意:


上图中DMA集成在CPU,CPU,MAC,PHY并不是集成在同一个芯片内,由于PHY包含大量模拟器件,而MAC是典型的数字电路,考虑到芯片面积及模拟/数字混合架构的原因,将MAC集成进CPU而将PHY留在片外,这种结构是最常见的。 下图是网络接口内部结构图,虚框表示CPU,MAC集成在CPU中,PHY芯片通过MII接口与CPU上的MAC连接:


以上是以太网结构大框架,下面分别介绍各个部分。


MAC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即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MAC由硬件控制器及MAC通信协议构成。该协议位于OSI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分,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MAC硬件框图如下图所示:

在发送数据的时候,MAC协议可以事先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如果可以发送将给数据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最终将数据以及控制信息以规定的格式发送到物理层;在接收数据的时候,MAC协议首先判断输入的信息并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去掉控制信息发送至LLC(逻辑链路控制)层。该层协议是以太网MAC由IEEE-802. 3以太网标准定义。一般以太网MAC芯片的一端连接PCI总线,另一端连接PHY芯片上通过MII接口连接。


PHY

PHY(Physical Layer)是IEEE802.3中定义的一个标准模块,STA(Station Management Entity,管理实体,一般为MAC或CPU)通过MIIM(MII Manage Interface)对PHY的行为、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而具体管理和控制动作是通过读写PHY内部的寄存器实现的。PHY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PHY在发送数据的时候,收到MAC过来的数据(对PHY来说,没有帧的概念,对它来说,都是数据)然后把并行数据转化为串行流数据,再按照物理层的编码规则把数据编码,再变为模拟信号把数据送出去,收数据时的流程反之。
PHY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CSMA/CD的部分功能,它可以检测到网络上是否有数据在传送,如果有数据在传送中就等待,一旦检测到网络空闲,再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将送数据出去.如果两个碰巧同时送出了数据,那样必将造成冲突,这时候冲突检测机构可以检测到冲突,然后各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重新发送数据。

PHY寄存器的地址空间为5位,从0到31最多可以定义32个寄存器(随着芯片功能不断增加,很多PHY芯片采用分页技术来扩展地址空间以定义更多的寄存器),IEEE802.3定义了地址为0-15这16个寄存器的功能,地址16-31的寄存器留给芯片制造商自由定义,如下表所示:

注:

  1. 上图B和E表示在特定接口下,寄存器是基本的还是扩展的。例如:MII接口下只有0和1寄存器是基本的,其它的是扩展的。所为扩展是指留给IEEE以后的扩展特性用,不是给PHY厂商的扩展,PHY厂商自定义的只能是16~31号寄存器 。
  2. 在IEEE标准文档及某些PHY手册中,某寄存器的比特(bit)用X.y表示,如0.15表示第0寄存器的第15位。

MII

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即介质无关接口,它是IEEE-802.3定义的行业标准,是MAC与PHY之间的接口。MII数据接口包含16个信号和2个管理接口信号,如下图所示:


信号定义如下:

信号名称 描述 方向
TX_CLK 发送时钟 PHY → MAC
TX_ER 发送数据错误 MAC → PHY
TX_EN 发送使能 MAC → PHY
TXD0 发送数据位0(最先传输) MAC → PHY
TXD1 发送数据位1 MAC → PHY
TXD2 发送数据位2 MAC → PHY
TXD3 发送数据位3 MAC → PHY
RX_CLK 接收时钟 PHY → MAC
RX_DV 接收数据有效 PHY → MAC
RX_ER 接收数据错误 PHY → MAC
RXD0 接收数据位0(最先传输) PHY → MAC
RXD1 接收数据位1 PHY → MAC
RXD2 接收数据位2 PHY → MAC
RXD3 接收数据位3 PHY → MAC
CRS 载波监测 PHY → MAC
COL 冲突碰撞监测 PHY → MAC
MDIO 管理数据 双向
MDC 管理数据时钟 MAC → PHY

MAC 通过MIIM 接口读取PHY 状态寄存器以得知目前PHY 的状态。例如连接速度、双工的能力等。也可以通过 MIIM设置PHY的寄存器达到控制的目的。例如流控的打开关闭、自协商模式还是强制模式等。MII以4位半字节方式传送数据双向传输,时钟速率25MHz。其工作速率可达100Mb/s。当时钟频率为2.5MHz时,对应速率为10Mb/s。MII接口虽然很灵活但由于信号线太多限制多接口网口的发展,后续又衍生出RMII,SMII等。


RMII

RMII(Reduced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精简MII接口,节省了一半的数据线。RMII收发使用2位数据进行传输,收发时钟均采用50MHz时钟源。信号定义如下:

信号名称 描述 方向
REF_CLK 参考时钟 MAC→PHY或由外部时钟源提供
TX_EN 发送数据使能 MAC → PHY
TXD0 发送数据位0(最先传输) MAC → PHY
TXD1 发送数据位1 MAC → PHY
RX_ER 接收错误 PHY → MAC
RXD0 接收数据位0(最先传输) PHY → MAC
RXD1 接收数据1 PHY → MAC
CRS_DV 载波和接收数据有效 PHY → MAC
MDIO 管理数据 双向
MDC 管理数据时钟 MAC → PHY

其中CRS_DV是MII中RX_DV和CRS两个信号的合并,当物理层接收到载波信号后CRS_DV变得有效,将数据发送给RXD。当载波信号消失后,CRS_DV会变为无效。在100M以太网速率中,MAC层每个时钟采样一次RXD[1:0]上的数据,在10M以太网速率中,MAC层每10个时钟采样一次RXD[1:0]上的数据,此时物理层接收的每个数据会在RXD[1:0]保留10个时钟。


SMII

SMII(Serial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串行MII接口。它包括TXD,RXD,SYNC三个信号线,共用一个时钟信号,此时钟信号是125MHz,信号线与此时钟同步。信号定义如下:

信号名称 描述 方向
REF_CLK 参考时钟 外部时钟源提供125MHz
TXD 发送数据 MAC → PHY
RXD 接收数据 PHY → MAC
SYNC 同步信号 -
MDIO 管理数据 双向
MDC 管理数据时钟 MAC → PHY

SYNC是数据收发的同步信号,每10个时钟同步置高一次电平,表示同步。TXD和RXD上的数据和控制信息,以10bit为一组。发送部分波形如下:

从波形可以看出,SYNC变高后的10个时钟周期内,TXD依次输出一组10bit的数据即TX_ER,TX_EN,TXD[0:7],这些控制信息和MII接口含义相同。在100M速率中,每一组的内容都是变换的,在10M速率中,每一组数据需要重复10次,采样任一一组都可以。


GMII

GMII(Gigabit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千兆MII接口。GMII采用8位接口数据,工作时钟125MHz,因此传输速率可达1000Mbps。同时兼容MII所规定的10/100 Mbps工作方式。GMII接口数据结构符合IEEE以太网标准,该接口定义见IEEE 802.3-2000。信号定义如下:

信号名称 描述 方向
GTX_CLK 1000M发送时钟 MAC → PHY
TX_CLK 100/10M发送时钟 MAC → PHY
TX_ER 发送数据错误 MAC → PHY
TX_EN 发送使能 MAC → PHY
TX_[7:0] 发送数据8bit MAC → PHY
RX_CLK 接收时钟 PHY → MAC
RX_DV 接收数据有效 PHY → MAC
RX_ER 接收数据错误 PHY → MAC
RX_[7:0] 接收数据8bit PHY → MAC
CRS 载波监测 PHY → MAC
COL 冲突碰撞监测 PHY → MAC
MDIO 管理数据 双向
MDC 管理数据时钟 MAC → PHY

RGMII

RGMII(Reduced Gigabit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精简GMII接口。相对于GMII相比,RGMII具有如下特征:

  • 发送/接收数据线由8条改为4条
  • TX_ER和TX_EN复用,通过TX_CTL传送
  • RX_ER与RX_DV复用,通过RX_CTL传送
  • 1 Gbit/s速率下,时钟频率为125MHz
  • 100 Mbit/s速率下,时钟频率为25MHz
  • 10 Mbit/s速率下,时钟频率为2.5MHz

信号定义如下:

信号名称 描述 方向
TXC 发送时钟 MAC→PHY
TX_CTL 发送数据控制 MAC → PHY
TXD[3:0] 发送数据4bit MAC → PHY
RXC 接收时钟 PHY → MAC
RX_CTL 接收数据控制 PHY → MAC
RXD[3:0] 接收数据4bit PHY → MAC
MDIO 管理数据 双向
MDC 管理数据时钟 MAC → PHY

虽然RGMII信号线减半,但TXC/RXC时钟仍为125Mhz,为了达到1000Mbit的传输速率,TXD/RXD信号线在时钟上升沿发送接收GMII接口中的TXD[3:0]/RXD[3:0],在时钟下降沿发送接收TXD[7:4]/RXD[7:4],并且信号TX_CTL反应了TX_EN和TX_ER状态,即在TXC上升沿发送TX_EN,下降沿发送TX_ER,同样的道理试用于RX_CTL,下图为发送接收的时序:



参考

  1. Media-independent interface From Wikipedia
  2. Ethernet(以太网)之 详解 MAC、MII、PHY

以太网详解(一)-MAC/PHY/MII/RMII/GMII/RGMII基本介绍相关推荐

  1. MII,RMII,GMII接口详细介绍

    MII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介质无关接口)或称为媒体独立接口,它是IEEE-802.3定义的以太网行业标准.它包括一个数据接口和一个MAC和PHY之间的管理接口. ...

  2. MII RMII GMII RGMII网口接口调试

    最近一段时间都在调试上述这四种接口的网络接口,使用的是FPGA(microblaze+ethernet),移植xilinx官方的xapp1026的方案,使用了两款PHY芯片,DP83867IR(MII ...

  3. 以太网PHY接口:MII RMII GMII RGMII SGMII

    1. MII/GMII(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1.1 MII/GMII signal

  4. 以太网详解(二)-物理介质(100base-TX等)介绍

    转载原文:https://blog.csdn.net/ZCShouCSDN/article/details/80208596 在搞网络这一块的时候,看到了100Base-T.100Base-TX等这些 ...

  5. win10分辨率不能调整_大师为你详解 win10系统photoshop制作金属字的方法介绍 -win10使用教程...

    电脑作为一款日常使用工具,用的时间长了,就会遇到各种事情,譬如win10系统photoshop制作金属字的状况,谁也不想在使用电脑的时候遇到win10系统photoshop制作金属字这样的问题,到底要 ...

  6. Network 之二 Ethernet(以太网)中的 MAC、MII、PHY 详解

    结构   从硬件的角度看,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 MAC(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 PHY(Physical Layer,PHY)两大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 ...

  7. 以太网详解(四)-网口硬件测试指南

    测试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如下: Tektronix DSA71254B 示波器 Tektronix 3.5GHz 差分探头(型号P7330) 示波器自带夹具(TC6) 测试夹具连接示意如下: 测试项目: ...

  8. php.ini配置文件详解(mac nginx1.8.0 php5.6 )持续更新中

    软硬件环境 mac ox10.11 nginx1.8.0 php5.6 不了解的部分 ;;;;;;;;;;;;;;;;;;;; ; php.ini Options ; ;;;;;;;;;;;;;;;; ...

  9.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以及以太网详解!!!

    在广域网中,针对用户连接ISP进行上网时,使用点对点的链路,用到的协议就是PPP点对点协议. 在局域网中,针对使用总线和Hub形成的局域网,则使用的是广播信道,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协议是CSMA/CD( ...

  10. wpsmac和pc版的区别_WPS Mac 版和Microsoft到底选择谁?!详解WPS Mac版和Microsoft区别...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职场萌新,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工作内容,办公软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个好的办公软件对于我这种不太会使用电脑的职场萌新来说真的太太太重要了!那么使用苹果系统的小伙伴们,在WPS Ma ...

最新文章

  1. 命名实体识别训练集汇总(一直更新)
  2. 从DataView中生成Excel报表的方案(C#)
  3. android浮动文本,android – 如何将文本添加到浮动操作按钮?
  4. c语言中的关于数学问题的编程,C语言中具有代表性几种数学问题编程技巧探索.doc...
  5. python进度条 pyqt_Python高级进阶#015 pyqt5进度条QProgressBar结合使用qbasictimer
  6. Ookla speedtest网速测试算法实现
  7. 判断 iframe 是否加载完成的完美方法
  8. MySQL数据库-笔记06【SQL的4种连接查询、事务】
  9. 什么是CharSequence
  10. 教育部最新公布!2019年高校新增和撤销了这些本科专业
  11. redis入门笔记(1)
  12. linux 用户管理和帮助命令
  13. android+1m的大小,android raw读取超过1M文件的方法
  14. MySQL二进制包安装简略过程
  15. 智能替换DataTable.Select中会导致错误的单引号 的另一种算法实现.
  16. rfc2544_tput_test脚本中增加丢包率功能
  17. Docker容器监控cAdvisor
  18. Python 第二章 字典
  19. Travelling not wandering
  20. 有趣的23000词根

热门文章

  1. 个人计算机之前,很久之前的个人pc机 文曲星,是什么档次,jrs还有印象么?
  2. dweep_极度好玩智力游戏
  3. leapFTP上传网页到服务器,leapftp登录ftp服务器
  4. 数据可视化大屏案例系列 1
  5. 123页6万字XX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
  6. Xposed框架分析
  7. 小米手机与计算机如何连接网络连接,小米手机如何连接电脑?如何传输文件至电脑?...
  8. Java后台日常学习环境搭建
  9. Scrum敏捷开发实战分享(上篇):方法介绍、敏捷团队和敏捷流程
  10. 如何选择安全可靠的即时通讯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