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融基础知识

第二节 货币政策

【 知识点1】 货币政策目标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首先必须明确货币政策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即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直接引起操作目标的变动,操作目标的变动又通过一定的途径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 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化,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 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见下图:

一、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包括: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2.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大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 也有矛盾性。

(1)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存在高失业率的国家, 中央银行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 如增发货币、 扩大信用投放等途径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 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诱发或加剧通货膨胀。

(2)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稳定物价要求收紧银根、 压缩投资需求、 控制货币量与信用量, 这不利于经济增长; 要使经济有较高的增长速度, 则要求增加投资, 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又不利于物价稳定。 因此,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难以兼顾。

(3)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一国的币值和国际收支都会受到其他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 处于通货膨胀中的国家,国内利率往往比其他国家高, 容易引起外国资本的流入,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3.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在现阶段,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币值稳定既包括避免通货膨胀和防止通货紧缩, 也包括货币对内币值稳定( 国内物价稳定) 和对外币值稳定( 汇率稳定) 。 这一政策目标既规定了稳定货币的第一属性, 又明确了稳定货币的最终目的(促进经济增长) 。

二、 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1.货币政策的时滞

在具体实施货币政策时, 从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采取货币政策, 然后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 到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 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 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

为了缩短货币政策时滞, 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 需要在最终目标的框架内, 进一步确定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2.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直接影响或控制的目标变
量。 它介于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之间, 是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的传导桥
梁。 通常被采用的操作目标主要有基础货币、 存款准备金。

3.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在于: 表明货币政策实施的进度; 为中央银行提供一个追踪观测的指标; 便于中央银行调整政策工具的使用。

中介目标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它们与货币政策终极目标关系密切, 并且中央银行又可直接控制, 通过观测和控制这些指标, 就可以间接地控制终极目标。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

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
标准

( 1) 可观测性, 这种指标能够观察货币政策作用的效果和实施进
度, 反映这种指标的数据资料能够准确及时获取, 便于定量分析。

( 2) 可控性, 即中央银行能按政策意图对所选择的中介目标和操作
目标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要处于中央银行运用的政策工具的作用范
围之内。

( 3) 相关性, 这种指标既要与货币政策工具密切相关, 又要与货币

政策最终目标紧密相连。

【 知识点2】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调节经济时所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 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四类, 其中最常用的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从总量的角度, 通过对货币供应总量或信用总量的调节与控制来影响整个经济,也被称为经常性、 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 即中央银行的“三大传统法宝”。

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国内, 通过规定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 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2.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1) 在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下, 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将其存款的一定比例缴存到中央银行。 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这部分资金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 2)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部分的资金, 主要用于支付清算、 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3)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防止商业银行盲目发放贷款,保证其清偿能力, 保护客户存款的安全, 以维持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以及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 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

3.中央银行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
用机制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 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 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 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 商业银行贷款或投资将会下降, 引起派生存款的数量收缩, 导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减少。 因此,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以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为基础的, 其效果也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来实现的。

当经济处于衰退或市场货币量不足时, 可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扩大货币乘数, 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 促使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 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 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当经济扩张、 发生通货膨胀时, 可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缩小货币乘数, 迫使商业银行紧缩信贷规模, 从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 达到抑制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 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 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行为。

再贴现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 调整再贴现利率
来干预、 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2.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机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 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 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 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

如果准备金不足, 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 进而
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

随着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市场利率相应上升, 社会对货币的需求相应减少, 整个社会的投资支出减少, 经济增速放慢, 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作用过程与上述相反。

三、 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 吞吐基础货币, 以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 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盈利, 而是调控经济。

2.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 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 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 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 同时, 中央银行买入证券还可导致证券价格上涨, 市场利率下降。 反之则相反。

当经济衰退、 中央银行需要放松银根时, 就可以通过从金融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 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 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资金, 以扩大贷款规模, 达到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

当经济过热, 出现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需要紧缩银根时, 就可以通过在
金融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 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 导致银行体系的准备
金减少, 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缩小, 达到抑制过度需求、 降低经济增
长速度的作用。

3.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优点

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具有主动性、 灵活准确性、 可逆转性、 可微调、操作过程迅速、 可持续操作等优点, 成为中央银行常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四、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除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外, 中央银行还可以利用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 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控。

1.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①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②消费者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2.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

①利率限制; ②信用配额;

③直接干预; ④流动性比率等。

3.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

①窗口指导; ②道义劝告;

③金融检查; ④公开宣传等。

五、 我国中央银行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目前, 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除使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外, 还使用创新型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控。

我国中央银行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 主要包括回购交易、 央行票据和国库现金管理) 、 中央银行贷款( 包括再贴现和再贷款) 。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完善, 我国中央银行还创设了多种新型政策工具, 包括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 、 临时流动性便利(TLF) 、 常备借贷便利(SLF) 、 中期借贷便利(MLF) 、 抵押补充贷款(PSL) , 用以管理中短期利率水平。

1.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是为应对近年来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供求的波动性加大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短期资金缺口问题而创设的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是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 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 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以7天期以内短期逆回购或正回购为主, 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具有系统重要性、 资产状况良好、 政策传导能力强的部分金融机构。

2.临时流动性便利(TLF)

临时流动性便利是我国中央银行为保障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 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大型商业银行提供的临时流动性支持。 操作期限28天, 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 这一操作可通过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实现流动性的传导。

3.常备借贷便利(SLF)

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 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 期限比短期流动性调节长, 最长为3个月, 以1-3个月期操作为主。 常备借贷便利主要以抵押方式发放, 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

4.中期借贷便利(MLF)

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 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中期借贷便利采取质押方式发放, 金融机构提供国债、 央行票据、 政策性金融债、 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 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 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 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中期借贷便利期限为3个月或6个月, 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 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 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中期借贷便利与常备借贷便利的相比区别不大, 只不过前者期限更长一些, 作为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 更能稳定市场的预期。

5.抵押补充贷款(PSL)

抵押补充贷款是中央银行长期基础货币的投放工具, 其创设的初衷是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 支持“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提供长期稳定、 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抵押补充贷款采取质押方式发放, 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 在实际操作中, 央行还对其他若干家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城商行投放抵押补充贷款, 主要功能是为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 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

6.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

2018年12月, 为加大对小微企业、 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 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 民营企业贷款增长情况, 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定向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大型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如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 符合宏观审慎要求、 资本较为充足、 资产质量健康、 获得央行资金后具备进一步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潜力, 可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其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情况, 并结合其需求, 确定提供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的金额。

大型银行对支持小微企业、 民营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能够为其提供较为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 增强对小微企业、 民营企业的信贷供给能力, 降低融资成本, 还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 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 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叙做两次, 这样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资金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3年, 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优惠。

六、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

近年来, 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 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逐步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1.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侧重于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 基础货币、 货币供应量) 的工具, 在我国,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 再贷款等。

货币政策的变化主要是政策工具总量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如通过对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从而影响主要经济变量, 调控宏观经济。

2.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侧重于间接调控的工具, 在我国,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利率、 汇率等价格变量。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通过资产价格变化, 影响微观主体的财务成本和收入预期, 使微观主体根据宏观调控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 通常借助于金融市场的长短期利率期限结构来影响市场预期和经济个体行为, 由此导致金融市场价格波动, 进一步通过财富效应、 资产负债表效应、 托宾效应等影响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

【 知识点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进行传导, 进而影响企业和家庭的生产、 投资和消费等行为, 最终对总需求和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过程。

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提出了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其传导渠道主要有利率渠道、 信贷渠道、 资产价格渠道、 汇率渠道等。

一、 传统的利率渠道

利率渠道是指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降低利率, 借贷成本下降, 进而会促使企业增加投资支出和消费者增加对耐用品的消费支出。 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从而导致总产出的增加。

二、 信贷渠道

信贷渠道是指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 影响到银行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从而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 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减少, 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 贷款随之下降。 依赖银行贷款的企业不得不减少投资支出, 最终是产出下降, 反之则作用相反。

三、 资产价格渠道

资产价格渠道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引起资产价格的变化, 进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渠道主要有两种:

1) 基于托宾q理论的“托宾效应”

q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的重置成本之比, q同投资支出存在正相关关系。 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 货币供应量增加, 股票价格
上涨, q值增大, 企业愿意增加投资, 全社会总产出增加。
 

( 2) 莫迪利安尼的“消费财富效应”

莫迪利安尼的“消费财富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股票价格, 使公众持有的以股票市值计算的个人财富变动, 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 这里的消费取决于消费者毕生的财富, 而不是取决于消费者的当期收入。 所以, 只有股市持续较长时间的上涨, 才会增加消费者整体的“毕生财富”, 这时才具有财富效应。

四、 汇率渠道

汇率渠道也称国际贸易渠道, 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动通过货币供给量影响汇率, 进而对净出口产生影响的过程。
  这种渠道的作用过程如下: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 会导致本国的利率下降, 从而对本国货币的需求也将下降,由此影响本国货币贬值, 使净出口增加, 商品需求增加, 最终导致总产出的增加。

第三节 利息与利率

【 知识点1】 利息和利率的概念

一、 利息的概念

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 也就是资金的价格。

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 是从属于信用活动的经济范畴。 从本质上看, 利息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利息反映所处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

二、 利率的概念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收入同本金之间的比率, 它是计量借贷资本增值程度的数量指标。

【 知识点2】 利息率的主要种类

一、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业务发生时, 由借贷双方商定的利率, 在整个借贷合同期内, 利率不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或其他因素而变化。

固定利率便于计算成本和收益, 但在期限较长、 市场利率变化较多的情况下, 借贷双方都可能会承担利率波动的风险。

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银行借贷业务发生时, 由借贷双方共同商定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 更好地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 由于能够根据资金供求随时调整利率水平, 有利于缩小利率市场波动所造成的风险, 对于借贷双方都比较合理, 但浮动利率不便于计算与预测成本和收益。

二、 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本金的比率。
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存款人的利息收益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 对金融机构集中社会资金的数量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 存款利率越高, 存款人的利息收入越多, 银行的融资成本越高, 金融机构集中的社会资金数量越多。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

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和借款人的筹资成本, 影响着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

贷款利率越高, 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越多, 借款人的筹资成本越高。

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即为存贷利差。 存贷利差是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经济效益, 对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和货币流通也有重要影响。

三、 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

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通常是由一个国家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和调整、 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利率, 基准利率一旦发生变动, 金融市场其他利率也相应地同向变动。

在市场经济国家基准利率主要指再贴现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 可以理解为我国目前的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有两重含义:
(1) 基准利率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利率水平, 是金融机构系统制定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有价证券利率的依据;

(2) 基准利率表明中央银行对于当期金融市场货币供求关系的总体判断, 基准利率的变化趋势引导着一个国家利率的总体变化方向。

市场利率

市场利率通常是指借贷双方在金融市场上通过竞争所形成的反映一定时期金融市场货币供求关系的利率。

市场利率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 市场利率受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左右, 基准利率的调整影响市场利率的总体水平;

(2) 市场利率是按市场规律变动的利率, 能较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及资金运用的风险状况, 是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变化的指示器。 由于影响资金供求状况的因素比较复杂, 因此市场利率的变化十分频繁和灵敏。

四、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对物价变动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 通常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社会公布的挂牌利率。
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扣除当期通货膨胀率之后的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 名义利率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对利息的影响, 而实际利率考虑通货膨胀风险因素的补偿。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 实际利率是不易被直接观察到的, 反映借款成本和贷款收益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五、 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

官定利率 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需要所确定和调整的
利率。 官定利率是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和市场利率变动趋势加以确定, 代表了政府调节经济的意向, 反映了非市场力量对利率的强制干预, 要求国内所有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
行, 不能随意变动和自主调整。
官定利率有两类:
(1) 在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 官定利率是指由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的国内金融资产的所有利率, 包
括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 国债利率、 公司债券利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 再贴现利率、 再贷款利率等, 是政府官方意志在金融领域中的体现。
(2) 在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 官定利率是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的基准利率, 主要是再贴现
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等。
公定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银行公会( 同业协会) 等金融机构行业组织所确定的利率。 公定
利率由同业协会组织的绝大多数成员共同商定和遵守, 主要是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公定利率对
该组织的全体会员有约束性, 如果某家金融机构违反了公定利率, 擅自提高或降低利率开展金融
业务, 将受到行业组织的严厉斥责和惩罚, 遭到其他金融机构的共同排挤。 所以, 在金融同业协
会健全的国家, 公定利率的权威性不容挑战。
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非市场力量对利率形成的干预, 官定利率主要代表国家政府的经济发展意志和对金融市场的判断; 公定利率主要反映整个金融机构在某一时期的平均利润水平, 以及对金融市场借贷关系的总体分析和认识。

【 专栏】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oan Prime Rate,LPR) 是指由各报价行根据其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 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 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得出并发布的利率。 各银行实际发放的贷款利率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 考虑抵押、 期限、 利率浮动方式和类型等要素, 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基础上加减点确定。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改革而来。 贷款基础利率是指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 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2013年10月, 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

2019年8月, 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 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 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 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 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LPR报价行现由18家商业银行组成, 报价行应于每月20日( 遇节假日顺延) 9时前, 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 加点形成的方式, 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的方式计算得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目前, LPR包括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期限品种。

为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代表性,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类型在原有的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

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 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 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加强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监督管理, 对报价行的报价质量进行考核, 督促各银行运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

【 知识点3】 利率市场化

一、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形成机制及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是指在市场经济中, 利率水平及其结构由经济主体自主决定的过
程。 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 使反映资金价格的利率在供
求关系的影响下达到均衡, 以期实现对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
2.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作用 (1)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深化发展;
(4) 有利于完善金融调控体系;
(5) 有利于促进相关改革协调推进。
目前, 全球除了少数国家和地区外, 绝大部分都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
3.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至少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
( 1) 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 2) 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为核心的利率调控机制;
( 3) 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市场定价能力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4.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近年来,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无论是贷款还是存款利率管制都已经取消,
金融机构都有了利率的自主定价权。 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中, 包括股票市场、 债券市
场、 信托及租赁融资等非贷款类融资业务实现了定价市场化, 利率体系中的银行间同
业拆借利率、 债券利率、 贴现利率、 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等都已经实现了由市场主体
自主定价, 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

二、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 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影响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 尤其对国内银行高度依
赖利息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造成冲击;
(2) 把定价权交给了市场, 对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3) 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等一系列风险;
(4) 改变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 影响银行业的竞争格局, 使竞争日益激烈;
(5) 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增加了资本管理难度。
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机遇 (1)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 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产
品创新;
(2)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创造更加自由的经营环境, 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
配置;
(3) 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商业银行主动匹配资产与负债的手段。
3.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 (1) 向综合化经营模式转变, 调整盈利模式及收入结构, 积极开展产品创新, 加快中间业务发展, 摆脱利差利润的限制;
(2) 建立科学的产品定价体系, 提升自身的定价能力;
(3) 调整存贷款的客户结构、 产品结构,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降低经营成本;
(4) 完善信用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方法和相关制度,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避免信用风险增加带来的潜在危机;
(5) 丰富和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方法和水平, 完善管理体制, 为银行取得收益提供保障。

第四节 外汇与汇率

【 知识点1】 外汇与汇率概述

一、 外汇的概念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做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 货币机构、 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 以银行存款、 财政部国库券、 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包括外国货币、 外币存款、 外币有价证券( 政府公债、 国库券、 公司债券、 股票等) 、 外币支付凭证( 票据、 银行存款凭证、 邮政储蓄凭证等) 。

2.我国2008年8月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明确规定:

“本条例所称外汇, 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做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一) 外币现钞, 包括纸币、 铸币;
(二) 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 包括票据、 银行存款凭证、 银行卡等;
(三) 外币有价证券, 包括债券、 股票等;
(四) 特别提款权;
(五) 其他外汇资产。 ”

3.外汇一般常指自由外汇, 作为自由外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特征:

(1) 以外币表示的外国金融资产;

(2) 在国外能够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

(3) 可以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二、 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的折算比率, 是以一国货币来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在确定两种不同的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时, 两种货币都可以作为计算对方货币价格的标准。 根据采用哪一种货币作为标准的不同, 汇率有不同的标价方法。 最通常使用的是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 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作为标准, 来计算应付多少本币的标价方法, 又称为应付标价法, 也
就是外汇汇率。
在直接标价法下, 外币的数额作为标准保持固定不变, 应付本币金额随着外币和本币币值的
变化而变动。 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成的本币数量比原来增多, 说明外币汇率上升或本币汇
率下跌, 即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 反之亦然。
目前,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我国人民币汇率也采用这种标价方法。
2.间接标价法 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作为标准, 来计算应付多少外币的标价方法, 又称为应收标价法, 也
就是本币汇率。
在间接标价法下, 本币的数额作为标准保持固定不变, 应收外币金额随着本币和外币币值的
变化而变动。 一定单位的本币折算成的外币数额比原来增多, 说明本币汇率上升或外币汇
率下跌, 即本币升值或者外币贬值。 反之亦然。
目前, 只有少数国家的货币如英国和美国等采用间接标价法。

三、 汇率的种类

1.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 是指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 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由官方
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
浮动汇率 是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不由官方制定, 而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可以自由浮
动, 官方在汇率出现过度波动时才干预市场。 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汇
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自由浮动、 管理浮动、 联合浮动、 钉住浮动等。

2.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 也称为现汇汇率, 是指买卖外汇双方成交当天或两天以内进行交割的汇率。
远期汇率 是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交割, 而事先由买卖双方签订合同、 达成协议的汇率。 到了交割日期, 由协议双方按预定的汇率、 金额进行钱汇两清。

3.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官方汇率 是外汇管制较严格的国家授权其外汇管理当局制定并公布的本国货币与其他各种货币之间的外汇牌价。
市场汇率 是外汇管制较松的国家在自由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交易的汇率。

4.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 是由官方公布的或在市场上通行、 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实际汇率 是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

【 知识点2】 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1.汇率决定的基础

( 1) 在金本位制度下, 铸币平价(不同货币各自的含金量之比) 是两国汇率决定的基础。

( 2) 在当今不规定含金量的纸币制度下, 货币购买力平价(即货币购买力的对比) 是两国汇率决定的基础。

2.在纸币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 1) 国际收支
——影响汇率变动的最重要因素
当一国存在较大国际收支逆差时, 说明本国外汇收入比外汇支出少, 对外
汇的需求大于外汇供给, 会造成外汇汇率上涨, 本币对外贬值; 反之, 当
一国处于国际收支顺差时, 说明本国出口增加、 外汇收入增加, 而进口减
少、 外汇支付减少, 这时, 外汇供给大于支出, 从而造成本币对外升值, 外汇汇率下跌。
( 2) 利率水平 当一国提高利率水平或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时, 会引起资本流入, 由此对
本国货币需求增大, 使本币升值, 外汇贬值; 反之, 当一国降低利率或本国
利率低于外国利率时, 会引起资本从本国流出, 由此对外汇需求增大, 外
汇升值, 本币贬值。
( 3) 通货膨胀因素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 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 是根据各自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决定的。 因此, 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 其实际购买力也随之下降, 于是其对外币比价同样趋于下跌, 即外汇升值, 本币贬值。
(4) 政府干预 各国政府为了稳定外汇市场, 或者使汇率的变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通常要对外汇市场
进行干预。 这种干预的形式主要是直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 买进外汇,
外币升值, 本币贬值) , 以改变外汇供求关系, 促使汇率发生变化。 其影响汇率变动
的能力, 取决于该国金融当局持有的外汇储备的多少。
( 5) 一国
经济实力
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是奠定其货币汇率高低的基础。 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稳定、 通货膨胀水平
低、 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良好、 外汇储备充足、 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合理, 则标志着一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这既形成本币币值稳定和坚挺的物质基础, 也会增强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的信心,
从而导致本币对外不断升值。 反之, 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缓慢、 通货膨胀率高、 国际收支巨额逆
差、 外汇储备短缺、 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失衡, 则往往标志着一国经济实力比较弱, 使本币
失去稳定的物质基础, 人们对其信心下降, 从而导致本币对外不断贬值。 与其他因素相比较,
一国经济实力强弱对汇率变化的影响是长期的。
( 6) 其他因素 一些非经济因素、 非市场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波及外汇市场。 比如一国政局不稳、 有关国
家领导人更替、 战争爆发等, 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有关国家的经济政策、 经济秩序和经济前景, 从而造成外汇市场上人们的心理恐慌, 人们或者寻求资金安全保值, 或者进行投机获
利, 都会引起外汇市场行情的波动。 另外黄金市场、 股票市场、 石油市场等其他投资品市场
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引致外汇市场汇率波动。
总结 外币升值, 本币贬值情况: 国际收支逆差; 利率相对较低; 通货膨胀相对较高; 政府买
进外汇; 经济实力比较弱( 经济增长缓慢, 外汇储备短缺, 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失衡
等) ; 其他因素。

【 知识点3】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汇率变动对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影响。

当外币汇率上升、 本币汇率下跌时, 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比以前下降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将刺激出口增加。 同时由于本币贬值, 进口的相对价格上升, 进口将减少, 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本币汇率上升时, 情况将恰好相反。

2.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当外币汇率上升、 本币汇率下跌时, 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为避免货币贬值的损失会流向国外。 反之亦然。

3.汇率变动对国际储备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储备的影响, 可以表现为对国际储备存量和增量的影响。

( 1) 从对国际储备存量的影响来看, 一国外汇储备中, 如果储备货币的汇率上升, 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增加。 反之, 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减少。
( 2) 从国际储备的增量来看,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如果本币贬值, 将刺激出口, 使外汇收入和外汇储备增加。 反之, 情况恰好相反。

4.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汇率变动可以通过影响货币币值和物价影响通货膨胀。 本币贬值可能使出口增加, 如果国内商品因出口增加而供不应求的话, 物价可能上涨; 而由于出口增加可能引起外汇收入增加, 使国内货币供应扩张, 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当本币汇率上升时, 情况相反。

5.汇率变动对国际债务的影响。
  对一国来说, 如果债务货币汇率上升, 将使国际债务的实际价值增加, 从而加重该国的债务负担。 反之,将可能减轻该国的债务负担。

6.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 金融关系产生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 个别货币汇率的大幅度涨跌, 会使国际资产中以该货币计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发生变动, 造成世界财富的再分配。 同时, 个别货币汇率的变动有可能引发竞争性的货币贬值, 使国际金融秩序产生混乱。 另外, 各金融市场汇率间的差异也使金融投机日益猖獗, 使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剧烈动荡, 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7.汇率变动还会对旅游、 侨汇、 国内经济增长与就业及国内利率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 知识点4】 汇率制度

一、 汇率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 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其货币汇率的变动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的统称。

汇率制度作为有关汇率的一种基本原则, 通常具有普遍适用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一种汇率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的内容:

(1) 规定确定汇率的依据;
(2) 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
(3) 规定维持汇率应采取的措施;
(4) 规定汇率应怎样调整。

二、 汇率制度的分类

汇率制度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各国货币的交换价值按照某些共同接受的价值为参照物, 形成汇率之间的固定比值,货币当局把汇率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汇率制度。 充当参照物的可以是黄金, 也可以是某一种货币或某一组货币, 当一国政府把本国货币固定在某一组货币上时, 我们就称该货币钉住在一篮子货币上或钉住在货币篮子上。
  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时, 政府可以对汇率水平进行调整, 所以, 固定汇率通常表现为可调整的钉住制度。 这种制度下的汇率是在货币当局调控之下, 在法定幅度内进行波动, 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

2.浮动汇率制度
( 1)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不再规定其货币的金平价及现实汇率的波动幅度, 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 而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决定货币汇率水平的汇率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 外汇完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种特殊商品, 汇率成为买卖这种商品的价格。

(2) 鉴于各国对浮动汇率的管理方式和宽松程度不一样, 该制度又有诸多分类:
①按政府是否干预, 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②按浮动形式, 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③按被盯住的货币不同, 可分为盯住单一货币浮动以及盯住合成货币。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汇率并不是纯粹的自由浮动, 政府在必要的时候会对汇率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

( 3) 目前,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 发挥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

②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 发挥“有管理”的优势;

③参考一篮子货币, 即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 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

《银行法律法规》一、经济金融基础知识——2、金融基础知识相关推荐

  1. 知识图谱基础知识之四——知识图谱的典型应用

    我们构建知识图谱的目的,在于利用知识图谱来做一些事情.有效利用知识图谱,就是要考虑知识图谱的具备的能力,知识图谱具有哪些能力呢,首先我们知道知识图谱包含了海量的数据,是一个超级知识库,所以我们可以依赖 ...

  2. 知识图谱·概念与技术--第1章学习笔记--知识图谱概述--知识图谱的概念,与传统语义网络的区别

    知识图谱·概念与技术--第1章学习笔记--知识图谱概述--知识图谱的概念,与传统语义网络的区别 知识图谱的概念,与传统语义网络的区别 狭义概念 作为语义网络的内涵 与传统语义网络的区别 优点 缺点 与 ...

  3. 让知识构建未来—知识图谱技术与应用 | AI TIME-3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I TIME欢迎每一位AI爱好者的加入! 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获得巨大进展,但深度学习的不可解释性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障碍,"理解"与"解释&q ...

  4. 知识变现海哥|知识变现五大赛道,你选哪一道?

    知识变现的方式和渠道很多,很多人想开始自己的知识变现之路,不知道如何开始操作.看别人通过知识变现赚了钱,也想加入知识变现行业,却不知如何开始起步? 开始知识变现之前,第一步,就要明确适合自身优势的变现 ...

  5. 知识付费与知识焦虑症

    知识焦虑症 知识焦虑症也叫信息焦虑综合,是一种精神病学疾病.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呈平方数增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远没有高速到接受自如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 ...

  6. 吊打老师!我论证了:为什么说“白嫖知识”是合理的?为什么说知识付费等同于知识关税,不利于社会进步?

    文:GentlemanTsao 每篇一格言: 如果你不想一死就被忘记,要么写点值得读的东西,要么做点值得写的事情. --本杰明·富兰克林 文章目录 前言 1.免费分享知识,凭啥? 2.知识的三大特征 ...

  7. 【知识图谱】知识图谱火了,但你知道它的发展历史吗?

    作者|尼克 编辑|Emily AI 前线导读:知识图谱火了,但你知道它的发展历史吗?本文节选自<人工智能简史>第 3 章,从第一个专家系统 DENDRAL 到语义网再到谷歌的开源知识图谱, ...

  8. 如何将企业知识价值最大化?知识管理不可或缺

    编辑按:本文介绍了企业知识价值的意义,分析了知识管理对于实现企业知识价值最大化的作用,并进一步介绍了天翎KMS是知识管理的功能这块是如何实践的. 概要: 企业知识价值的意义 知识管理系统的作用 知识管 ...

  9. 计算机wrod初级考试题及答案,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基础知识+Excel基础知识试题答案解析.doc...

    文档介绍: 计算机基础知识+ Word基础知识+ Excel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取名为(    ). A.UNIVAC    B.EDSAC    C.E ...

  10. 报名 | “AI Time”系列论道知识图谱:知识赋能智能与智能产生知识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各行各业纷纷踏上智能化升级与转型的道路,各类智能化应用需求大量涌现.知识图谱作为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的知识表示方式之一,为机器语言认知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使得机器语言认知成为 ...

最新文章

  1. MySQL创建函数,报错;SQL Error (1418)
  2. VTK:PolyData之ResampleAppendedPolyData
  3. Android-使用AIDL进程间通信
  4. PyTorch - torchvision - datasets
  5. 针对sqoop1.99.6 从jdbc向hdfs中抽取数据的几点感想
  6. SAP License:HP面试手记
  7. maven学习笔记第一节一-maven install 模块之间相互引用
  8. 《AlwaysRun!》第五次作业:项目需求分析改进与系统设计
  9. “智慧城市”如火如荼 与“数字城市”又有何差别?
  10. jsp管理系统页面模板_Jsp+Ssh2+Mysql实现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11. keytool 使用
  12. SCI论文配色-matplotlib分类柱状图绘制
  13. 使用python解析pdf文件
  14. 树莓派(Raspberry )开机自动启动Python程序
  15. 小案例:王者荣耀战力查询系统(免费调用外部接口
  16. java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物流仓储系统 uniapp 小程序
  17. java丶对数组值按首字母进行排序
  18. 《Windows游戏编程大师技巧》(第二版)第1章(下)
  19.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期末,四川大学软件工程期末复习ppt
  20. telnet连接工具无法连接到地址端口,报错无法打开到主机的连接。 在端口 23: 连接失败

热门文章

  1. Linux查询安装的软件所在目录
  2. 宿州学院对口招生计算机试卷题目,宿州学院2017年对口招生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
  3. Android 再次探究Fragment在各种情况下的onResume与onPause
  4. SolidWorks Simulation 2016 结构 疲劳 优化 散热 变形有限元分析视频教程
  5. ubuntu 16.04 启用root用户方法
  6. 基于Web的CAD一张图协同在线制图更新轻量级解决方案[示例已开源]
  7. Ngnix 实现Oracle数据库端口转发
  8. 逐渐消失的Item! —— RecyclerView隐藏与渐变的实现
  9. 针对提出的意见的改进
  10. 美术鉴赏课的体会和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美术鉴赏学习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