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为我心中不变……

偶然听到这首老歌,正值TIC大会刚刚结束,不得不说歌词实在很符合UCloud的“六年心路”。

六年前,UCloud仅仅是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未来的一切还有太多未知……

六年里,在云市场的摸爬滚打中,它频频谢绝巨头们递过来的橄榄枝,一度被戏称为“没有爸爸站台”的小朋友……

六年后,在巨头们“挥金如土”的岁月里,在他们“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情势下,它依旧可以手握“中立”大旗,一骑绝尘,成长为如今服务用户超过8万的云服务商,不得不说是一件神奇的事儿。

谈到UCloud发展的这六年,CEO季昕华似乎提供给了我们一个“解释神奇”的答案,什么?

变与不变,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样。客户变了,但是为客户服务的心态却始终未变!

谈及“变化”,季昕华总结道,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应该是这些年客户类型的不断更迭。

早期,基于公司体量与当下行业发展情况,UCloud接触的大部分是互联网创业公司。

但随着企业本身的变化以及科技热点的推陈出新,2012年以及2013年,UCloud主要支持游戏领域的客户;到2013年-2014年,服务的移动电商类型的客户相对较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O2O、直播以及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客户量也逐年增长起来,每年都有一个新变化被认为是“常态”!

“我们的目标客户变了,内部的人员组成以及沟通习惯也有了相应的调整。简单说,接触互联网领域的客户,我们的穿着相对随意;但如果碰到了政府类、传统医疗行业的用户,那就一定要换个模式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交流无碍!”季昕华补充道。

其实,不单单是与客户的沟通方式,UCloud更看重的还是自身在云服务上下的功夫!

辨形势才能说举措,以传统企业“转云”为例,企业到底在“转云”的路上走的如何?

对此,UCloud副总裁贺祥龙则认为,其实“转云”这件事儿还没有大规模开始。

到底哪些企业开始行动了呢?

贺祥龙分析,真正开始着手的企业,主要还是因为所处行业面临较大变化,希望通过云手段来解决之前的技术架构完全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依旧是王道”!

当传统安防碰到实力强劲的AI时 ,比不过怎么办?上云可以减缓业务冲击。

当银行互金业务与支付宝同场PK 时,想要占据有利局势怎么做?上云可以加快交易速度。

当传统车企需要布局“疯长”的电动车业务,原有的IT能力根本“不对路”要如何是好?还是需要“上云”这条路来解决。

过去,传统车企“精雕细琢”后两年才出一款车;如今,每年都要出电动车新款123,还生怕不‘赶趟儿,计算能力的提升自然需要借助云手段。

当然,还有一种企业也具备迫切上云的诉求。

通过“云”刺激自身业务的增长,凭借强悍的销售渠道进行“云贩卖”!

这么看,上不上云,要依照企业需要,用哪朵云更需要企业认真权衡,形成“机场云”与“现场云”的强烈反差,那就不好了!

图片来源于:http://dl.pconline.com.cn/download/882225.html

机场云=智能大脑、量子计算、奥林匹克、企业生态与赋能……

现场云=不是这样的、怎么不对呢、不懂不懂就不懂……

额……满屏的纠结与尴尬“齐飞”!所以,重点来了,其实UCloud有自己的一套关于企业上云的“测评”!

同样是上云,但本质并不相同。

对于技术能力弱,用云量少,主要还缺人的企业,可暂时归为初创企业的范畴,无非在“上云”的过程中需要主机、带宽以及IP。

对于此类用户,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产品,而是缺人、缺工具,所以更看重的是服务商的运维能力。只要保证几个有效运维的关键点,例如变更、部署、故障处理、发布等,就可以华丽丽解决问题。如果再帮助提供运维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用以缓解缺人手问题,那企业就会“甜到心里”。

还有一类用户,他们的技术能力很强,需求量也很大但只能算是中等,并且已经具备了成熟的运维团队,研发人员通常在100人左右浮动,有关云上的消费情况基本达到每月几十万到一百万人民币之间,作为“典范”级别的中型互联网企业,还需要什么?就是“适配”问题!

在实践中,UCloud总结出,这类用户迫切需要在一定极致的环境下,产生聚焦需求的产品,也就是需要云服务商的提供的PaaS来适配自己的使用习惯以及场景,例如,替代Redis的产品,以及优化DBA的工作等,所以只要针对这类问题提供相应产品基本可以收获此类用户的“芳心”。

此外,还有第三类用户,他们的特征更加显著,就是用云量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且技术能力比较强悍。如果仔细分析后会发现,月销超过1000万,肯定会有一部分固定的用量,是不需要删除的。

所以出于为用户保全资产的目的,也不需要将之前的数据“丢掉”,只需要采用托管业务,将弹性业务放在公有云上即可,也就不会再出现“用弹性业务的花费去为固定业务买单”的情况!

最后要说说第四种用户。这是一批技术能力相对薄弱,但是对云的诉求比较迫切并拒绝使用公有云的群体,典型的是传统大型企业,例如大型国企。

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不太“喜欢”公有云,因为数据安全与服务的顾虑,也有传统企业供应商的缘故。针对这类用户,UCloud想出一个“好办法”,简单说就是去企业内部做专有云的服务,这项解决方案被称为UStack。

怎么突然想做这个了?难道是预先想好要解决国企上云痛点吗?

对此,贺祥龙告诉小编,其实UCloud着手专有云很早,早在2015年就与大型国企展开了合作。

“经过长期合作,我们发现其实国企额诉求还是比较特殊的。他们有很强大的营销渠道,其实是想要售卖云业务,但由于自身的研发能力比较弱,一直都没有把合格的云平台搭建起来,所以希望通过合作的方式达成最初的目标。”贺祥龙说。

从贺祥龙的表达中可以得知,这款名为UStack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并不是“预先”就被提上日程的,而是在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方案经过市场考验那是妥妥的。

据悉,就在去年,某大型国企采用了UStack解决方案之后,收入增长了3-10倍,对云服务商的整体认知都得到了改观。

“靠谱”两个字被大大地写在了脸上的节奏!

那UStack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让大型国企如此“买的放心、用的舒心”?

其实小编最初看到有关UStack的部分资料,还有很多疑惑的地方,例如,既然是提供给大型国企使用的云解决方案,为什么还会出现仅有6个节点的情况?

这个专有云解决方案脱胎于UCloud底层技术架构,支持6-6000节点的弹性伸缩。但是鉴于大型国有企业对初始投入都比较谨慎的原则,通过6台服务器就可以搭建云相对容易接受一些。

尽管服务器数量比较少,但确实可以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是弹性规模,所以在后期如果大规模添加服务器也是支持的。

从搭建方式考量,贺祥龙表示,这个方式比较灵活。

在搭建过程中,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机房,也可以采用UCloud提供的机房,还可以选取提供机房的部分来使用。

但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要做到使用UStack的体验与公有云相一致,就要保证同步性,需要实时的更新以及发布来保证版本的一致性。

此外,在与这类用户沟通的过程中,贺祥龙感觉到企业对CRM以及计费机制都有要求,作为公有云的“裁剪版”以及具体客户的配套产品,这些情况均需要考虑。

在交谈中,贺祥龙一再强调,“云”必须通过海量用户的“磨炼”,才能成长为一朵合格的公有云。

谈及UStack中关于大数据分析、AI 训练以及部署的PaaS产品服务, 其实UCloud并不聚焦算法层面,只是提供简单的接口调用,无需考虑GPU,类似AI Service,这也是一直坚持的产品理念,基础能力的提供者。

如果深入一点,目前以AI 为技术核心的企业,在上云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据了解,如今的AI 企业是否具备上云的诉求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甲方的支配,此外,这类公司更担心自己的上云的过程中,算法底层会有一些人为的干扰,对安全性要求较高。

其实在TIC大会上,与英特尔的合作也是一个巨大亮点,更是UCloud“变”的体现。

与英特尔的合作,对于UCloud一直有之。

聚焦安全屋的产品,其核心理念就是数据的流通与融合,流通即会有信息泄露的危险,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流通并不被拿走?例如采用区块链技术?

2016年,UCloud开始运作区块链,但只是作为业务场景而不是发币。

为此,UCloud采用了Intel最新的SGX技术,打造安全屋可信的、安全的数据计算环境,本质上就是在安全容器内做计算,只有用户方才可以看到数据。

据悉,这次合作还涉及AI 方面的合作。

“如今,很多数据公司都需要底层的AI能力做支持,所以我们与英特尔在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全国AI的校园行活动,一起通过英特尔的AI能力,帮助我们来让学生和梦想者去学习AI。”季昕华深入说。

除了风头正盛的区块链以及AI 技术,UCloud未来在存储以及智能网络上还会进行“计算的分散化”这样一个实践。

计算多元化,本身意味着更加靠近原始的数据,例如在网络、网卡上会有计算,在存储上也会有计算,数据和计算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

过去,在存储上进行数据处理,对带宽的要求就很高。现在随着计算的多元化,存储由CPU逐渐延伸到GPU、FPGA、TPU、APU等,多元化的存储要求也会越发迫切。

基于此,UCloud 与英特尔在存储方面的优化,主要是将计算能力加入到存储的芯片中,让存储展现更智能的模式。

"云行业分为两种云,一种是从来不与用户竞争的云,一种则是经常与用户发生竞争的云,我们就是前者。”季昕华在TIC 2018大会上的这句话让人耳前一亮。

尽管没有强大的资本能力以及庞大的生态架构,但所幸凭借着“变与不变”这个信条,UCloud依旧打造了除BAT以外的“平行空间”,所谓“尽管你光芒万丈,但也没有掩盖我的辉煌”就是这个道理。

UCloud:变还是不变?相关推荐

  1. UCloud首尔机房整体热迁移是这样炼成的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2018年下半年,UCloud首尔数据中心因外部原因无法继续使用,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将机房全部迁走.为了不影响用户现网业务,我们 ...

  2. 2019年技术盘点云数据库篇(一):UCloud专家谈云数据库:千锤百炼 云之重器

    作者 | 刘丹 出品 | CSDN云计算(ID:CSDNcloud) 公有云逐渐成为企业运行 IT 设施的新趋势,那么作为企业最核心的系统-数据库,数据上云也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对企业来说,数据 ...

  3. UCloud基于Linux内核新特性的下一代外网网关设计及相关开源工作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UCloud外网网关是为了承载外网IP.负载均衡等产品的外网出入向流量,当前基于Linux内核的OVS/GRE tunnel/ ...

  4. 数据说话!UCloud「硬刚」腾讯云,高性能 AMD 云主机哪家强?

    5月25日,网络上有两家 IT 自媒体分别发布了一篇关于云主机能力的开发者测评文章,分别为<腾讯云 vs Azure vs UCloud:基于AMD EPYC™ ROME云主机选型指南>和 ...

  5. UCloud科创板上市获受理,相关文件披露重要经营信息

    UCloud上市科创板相关文件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股权结构.主要财务指标.上市标准及未来战略全数公开. 近日,UCloud上市科创板相关文件已经正式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拟融资金额47.48亿元, ...

  6. 谈谈UCloud保障数据安全的七种“武器”

    当前,数据安全受到多方面的威胁.有来自系统软硬件的非人为故障,有运维工程师的误操作,甚至是黑客或内部人员的恶意删除.2017年1月31日,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服务平台Gitlab由于工程师的误操作,删除 ...

  7. 从Google Maglev到UCloud Vortex,如何造一个牛逼的负载均衡?

    Maglev是谷歌为自己的数据中心研发的解决方案,并于2008开始用于生产环境.在第十三届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USENIX研讨会(NSDI '16)上, 来自谷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paceX公司的 ...

  8. 阿里云、腾讯云、UCloud和AWS的云主机测评

    前言 云计算和大数据早已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各大云服务商近年来也相继推出了覆盖广泛的各类新鲜云服务.其中云主机和云存储应该算得上是使用最普遍的业务了. 由于每家云服务商采用的硬件型号.架构和优化技术都 ...

  9. UCloud优刻得与RT-Thread睿赛德达成战略合作,全面共建物联网生态

    3月11日,UCloud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UCloud")与RT-Thread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赛德科技")达成全面战略合 ...

最新文章

  1. 图论分析方法gretna_基于磁共振的多模态分析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网络的研究...
  2. linux 下挂载光盘
  3. Silverlight4实现三维企业网站
  4. golang-flag的问题
  5. mysql 开放远程连接权限连不上
  6. IOUtils工具类复制输入输出流示例
  7. docker集群管理
  8. windows_xp_sp3下的php环境安装配置
  9. u深度重装系统详细教程_U深度U盘安装原版win7系统的图文教程
  10. java邮件发送 qq与163邮箱互发和qq和163邮箱发送其他邮箱实例
  11. 简单的学生网页作业源码 基于web在线餐饮网站的设计与实现——蛋糕甜品店铺(html css javascript)
  12. webp格式图片转化为常见的png格式图片
  13. jzxx2600野猫过生日
  14. 靖哥哥教你如何用java做爬虫抓取网站美女图片(详解步骤)
  15. 安排几款实用的内网穿透工具+教程
  16. bottom sheets_使用Sheetson建立由Google Sheets支持的免费电子邮件列表
  17. 【笔经攒人品】上海农商银行
  18. Eclipse配置svn(入门)
  19. Leaving...Hard resetting via RTS pin...
  20. C++学习需要看的书籍

热门文章

  1. JVET H.266编码技术amp;JEM编码平台关键技术整理分析
  2. APP软件项目的费用
  3. java期末作业_JAVA期末大作业 中国跳棋
  4. 基于色度或其他彩色属性设计一个简单的肤色检测器
  5. 双麦阵列拾音束降噪模块A-68连接应用说明和强噪音下测试效果
  6. 模拟橄榄山合并轴线项目
  7. 好烦啊,IDEA输入中文时输入法候选词框不跟随光标
  8. 频分/时分/波分/码分多路复用简介
  9. 不动点迭代法求方程根
  10. 矩形窗函数的频谱图_【鼎阳硬件智库原创︱频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应用解惑之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