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自:吴式太极论坛 真太极之只言片语 (续)
原文摘自:吴式太极论坛

太极拳论说腰为主宰,主宰是要有主动性;有控制能力的。不能是被动的作为支点或轴,这点很多拳友不很明白。所以我不太主张用放松这个词,松开应该比较好,全身由腰控制使至松开,这样一定会尝试到触之而灵动的感受,这实际是入太极之径,懂劲之门。

章鱼无骨,八爪却能无微不至,力大无穷。显然可以说明力量来之高度的控制力,而不是支撑或杠杆力。

三寸嫩芽是指你通过全身挺在腰上的运动,渐渐会发现形成一个能指挥全身的灵动的一段,位于命门下。若真能如此,内家拳有望了。

腰的感觉是此段腰间将全身拎空之感,时时不能丢失。练拳不论弓腿坐腿都不能坐实。腿坐实就是腰泄劲的表现,设想此时安有灵动之趣?腰挺时应该是灵动的挺, 不求挺实之挺。牙紧应是此病。

杨老先生早年的照片,尚在练功阶段,非常可贵,因为一般拳家不会将尚未成功的照片资料公开,但其中的练拳痕迹反而明显。看此杨老照片,身形挺 拔,要旨是在挺拔中渐渐松开才是功夫,决不能去尝试缩小的去松,再看杨老挺腰如沙场将军态,这些都是初练者必须注意的。

气聚于顶是一病,表现为下僵上满与轻灵相反。

踨之于膝是在蓄势之后放劲之时膝在腰的指挥下的一种配合。决不是以膝之踨来指挥腰之发。切记!

腰不拎是不可能松胯的,腰拎起时,胯之下松沉,才能使腰胯之间松开而不使腰受牵制而失中正。挺腰一定是先向前,有成后拎腰,如杨老照片。向后鼓外面说得很 多,不知依据是什么,我认为是错的,并且误了许多人。

真腰未生之前,及已生之后是已生而力不充之时,还不能完全靠此腰使全身通透,需要用挺掌和坐腕相助使全身松开。而当腰力已充就必须将掌松开,若不能也是一病。

真腰生成初在命门下一段,此时命门之下与整个腰是直的,不受胯之牵制,真腰生起当威力更大,自觉如沙场上将,对敌如入草稿之兵甚对。,若腰 力已充可不挺掌,但腰力充也甚难,望不要自己轻许。

一般练太极拳容易将松与软相混,筋骨拉开才能使内部松开和流动,而在软的状态也是不流通的,且泄软的状态是不能练成知觉反应。挺腰先在命门处一截。
松是在劲力拉开的状态下,使里面通透的状态,所以是决不矛盾的。里面有不通透处,通过挺腰和拎腰使他渐渐通透。所以松是拎松不是放松。

练拳时脚趾冰冷是体质寒性的缘故,身上寒气甚重,练拳时就会有此现象,有的是脚冷,有的是手冷各有不同,你必须停食冷饮;大闸蟹等寒物。练拳量要增大, 必须大汗。肩,胸口等处僵劲明显,要把这些僵劲通过腰把他拎松,使里面先有松动感,渐渐会完全化开,只要全身化开,方能谈整劲和 周身一家。

沾是引,是方法;粘是带动,是内劲。

过去我们练拳老师就要求禁食寒物及烟酒。 腰力充沛是物止境的,至少浑身无处不在腰的照顾中和指挥中,且能不费力,不着意。心一动浑身上下包括极细微处无不自然而动,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

拎腰只求能将全身拎松,不要管这么多,上下一线是练成真腰一段后渐渐长成的,不是能摆成的。

练拳早期一定要户外进行,桩要低一点,要有运动量,功夫是不能打折的。

练拳时间长短都是要自然,不要强求,早期乱划会较快,有些意境身体跟不上会较慢,身心纯熟后会快些。各人境界不同不必强求。

在腰能做主宰的前提下尽量要低一些,练拳的过程是强度和均匀互进的过程,当腰能将全身拎空成均匀后,再放低架子打破均匀再练均匀。李雅轩先生是杨老先生中 真正学到东西的几位前辈之一,一下要练到他的样子是不可能的,要渐渐而至。唯不可降低要求以求架低。也不可尖裆一定要开胯园裆。

站桩和练拳一样要挺腰,开胯园裆,拎松全身,纯熟后再在运动中锻炼不丢失就是拳架,唯站桩是催长功力的一种好方法。

"五趾抓地,气通涌泉",这还是腰不能做主宰的表现,当你练之脚如生在腰上时会如腰在空中而立两脚微踏于地。

练完一套拳呼吸应该更加深长,喘气应该不会。练拳速度快慢按程度不同而不同,应按其自然。

转换是指一切的多,折叠是方法。

后天呼吸在于鼻,应该深长,但同时口要放松,因为蓄发之间鼻之息不足以吐纳必借于口,不然易结气于胸。

明白儒家浩然之气而入门更好。最好是明白佛法本意后返观太极之理则更好,但佛法无明理之人指路极易错路。

实际上太极拳之开合不能从某一处练起,必须全身一开合,功夫练到细微处,浑身上下处处都开合,若无开合处必是僵劲未化。

挺腰时要有空灵之意,尽量不要挺死,多用精神少用骨肉。

周身一家一定要如液体状决不是软布一块状。

我练拳是从师门24桩入门。

每次站桩若高桩应该30分钟以上,若低桩就要到支持不住为止。每天至少3次。

憋气不对,憋气就是在胸口,这时应该是腹式呼吸。不是屏气。

站桩时要穿平底布鞋,不要穿有跟之皮鞋,挺腰,两腿要挂在腰上,不要全身放松下沉。要找如踏空中的感觉。

是园裆不是撑裆

腰能灵动已经脱离了脊椎的骨肉范围,以后应该体会他一呼一息一吞一吐(不是流动)能带动全身吞吐蓄发,一转一化无不是他主宰,假以时间一定会练成知己的功夫,知人的功夫就必须明太极的哲学之理,并有所相应才能练得。不过知己的功夫是第一关。

以心行气是要用心不用识,识是以思想分别为体,心是遇境直接生起,此点我认为是能否在太极上登堂入室的关键。可是不太易懂。 拎起腰脊是以腰拎起全身的状态;并非拎腰一段之意。 蓄劲时顺时针转,发劲时逆时针转。

腰与丹田是主宰和宾辅的关系,有腰无丹田难得大用,有丹田无腰如三岁童儿舞大锤,且腰成如鼎火,是练精化气的成因,然后知直养而丹田自会有成。

要先练腰,有腰以后丹田之气方能入骨,无腰的丹田满则易泄,难以升华。

敛气入骨和佛家白骨观不同,实际上敛气于骨并非真的敛在物质的骨头里,实际上就是提起精神,接劲时用心(不是脑识思想)听的状态。以求将身运化成精神的一部分。佛家白骨观是为欲重之众生而起一方便观想,是断习气之良药,不是世间法可比较。

神气为主就可以说是内家拳了,实际上和什么动作是没有太大关系的,所以练陈式当然可以这样练,若按我说的那样去站桩,什么桩都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是建议站中低桩.

关于佛教经典中把识,心分开的莫过于(大佛顶首楞严经),但初涉佛法者不易懂,听说有位大德所讲的(首楞严经行法释要)今年将要出版,此书若能得看,真是法宝.

什么时候你把这身骨头忘掉了就有出息了!(玩笑).

蓄劲时顺转,发劲时逆转这在腰能指挥全身后必须的一个锻炼内容,实际上中间还有一个S调头,使蓄劲时顺转鼓荡而开,至对方落空时我劲方为蓄成。S调头 后逆转神气相会而合。能合之劲成倍于不合之劲。功夫成后,此过程渐渐淡化,终归无形。但无形之中一样也不缺。就是至一触而发也不出此。

定步推手决不是打轮,绷;捋;挤;按要认真,此四处是最难保持在太极的原理下完成的。此关一过自然能应付散推,要记住千变万化都是从规矩中化来的,不是学来的,但规矩一定要明师教,规矩一错,背道而驰。拳架所练成的习惯在推手及散手中实践,不自在处,问题必在拳架,这要过来人常在身边指点。

力由脊发,实际上是由能指挥全身的中线,此线是借脊集气而成,成后自然能拎空全身,主宰全身。两腿是被中线(腰)拎这,不是身体放在脚上,劲是由脚升起不是 从脚撑起。平时练拳千万不要坐死在腿脚上。一借地,就腰不作主宰了,但腰拎又不能将身体拎硬,要像在游泳时,两脚不能踏实,腰自然控制全身。久久自然腰为 主宰,人也有腾挪之意。自然步随身换,心动而身不灵,必是腰的能力未充。但腰力又决不是腰的力量,时指腰对全身的控制力。实在太难口述,先理解试试,希望 不要弄错。这个对了,就有希望了。不然练个十年还不如练三年摔交或拳击。真正内家入门,一日千里,懒懒的练也比别的方法努力的练要快,这才叫好的方法,不 然内家好在哪里?得此坐着和空中都能发力自如无有疑惑了。

打人能跋根这在实力悬殊的状态下,有很多人会表现出来,但是否是和神气一动,彼如弹丸而出,是质的区别还是量的区别?若是量的差别那你离内家不远;若虽能将人跋根击出,但仍很吃力,胸口若憋不畅,浑身力量不通透,那最多是撞击劲,离内家拳尚远。 我的前辈师长有一句话:太极借天不借地,借地始终艺不高。请各位细细品尝。

腰是向前微挺而拎起,不是后凸。拎腰只能是命门之下一段约一寸,拎至浑身轻灵状,过分就反而身体变硬。中气不能提上檀中穴。 对的感觉如人可踏于空中,身形自在,肢体如白云,心意如秋风,心动身自随。不应是头重脚轻而失控状。
实际上太极拳发人用跋根两字很不妥,应该是在擎;引之中对方已经落空,发放之时哪里还有根可拔?若对方未起根而要硬打,已犯顶抗之病。

练拳先要体会人我天地为一体的状态,这样慢慢会体会到人与万物相容而轻,但腾起之中自然有沉厚之意,不是先下钻再弹起的状态。这就是借天不借地的开始。

S调头之事,应该是练至腰为主宰,命门之下一段能擎起全身后,练习神气调度的方法,可能必须口传方妥,说出来要搞错的。且有了S就是有了8字调头,没有两种,千万练拳不要复杂化。

如未到腰为主宰的地步,S调头只是扭腰而已,当然也可练,只是没有实质作用熏陶而已.

普通的可说是对方落空时,就是我调头处。

练拳必须以腰为主宰,其他都是工具而已。四正手必须按规矩合起来练,实际上绷;捋;挤;按四手是在四正之中清清楚楚的,哪像外面的打圈?真是哭笑不得!不过电视上教拳的也常是错的,最好请一个正统的老师教一下四正手,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身体的感觉各不一样,完全不理也是不可能的,但一去追逐就会走上歧途,最好的方法是注意根本的原则,了知一切觉受都是过程,不要有稀奇感,也不要追逐体味。这样就比较好一点。

真太极之只言片语 (续)相关推荐

  1. 真太极 太极拳之大概

    原文摘自: 吴式太极论坛 真太极 太极拳之大概 原文摘自:吴式太极论坛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太极拳亦然.或见懂劲者举重若轻,出手神妙,遂谓太极劲奥秘艰深,绝无踪迹,好之者探讨一世,人称画鬼.实干 ...

  2. “真太极”先生论太极拳录

    原文摘自:吴式太极论坛 "真太极"先生论太极拳录 原文摘自:吴式太极论坛 腰的作用对初学者来说是无法忽视的,当然当功夫有成,你可不去着意在腰间.练拳先要将全身的指挥权统一起来,起初 ...

  3. 女人也真不容易(续)——37度男人

    摘自:http://lady.163.com/05/1002/12/1V2F45I900261IEB_3.html 37℃男人当然不是男人中的极品,但是嫁给他们,女人会很舒心.省心.放心. 在这个多元 ...

  4. 什么牌子蓝牙耳机续航高?2021五款高性价比真无线蓝牙耳机推荐

    如今的蓝牙耳机市场产品琳琅满目,大部分手机厂商都为了开辟更大市场也纷纷推出与自家产品配套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如何找一个时尚.有个性的TWS真无线蓝牙耳机挺不容易的,想要在耳机里听出HIFI音质,耳机配置 ...

  5. 玛雅预言--真还是假,近期地震火山,接连不断(续)

    如此推算,这好像是最后一个时间周期了.这对应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应该是最后一个历史时期了.这是一个最短的历史发展时期,只有67年之短. 这个只有67年人类历史阶段始于何时?回顾人类的近代文明史,有什么巨 ...

  6. [转摘]太极拳精义述真

    太极拳不是神拳.玄拳,亦不是"棉拳"柔术,更不是"舞术"健身操.太极拳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是内功拳.是内外兼修.健身为基.修心为法.练身为用的武术. 天下没有不打 ...

  7. Copilot 真会砸了程序员的饭碗?

    作者 | 马超 责编 | 孙胜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最近OpenAI与GitHub联合构建的AI自动编程工具Copilot正式登场!Copilot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模型GPT- ...

  8. 专访小书作者刘传君:练太极的“读书机器”

    访谈嘉宾:刘传君 刘传君,创过业.做过产品.一个爱读书,喜欢分享的程序员.先后在图灵社区出版了<HTTP小书><Git小书><Vue.js小书><Swift ...

  9. AI 复活已故漫画家手冢治虫,出版新作续写传奇

    点击上方"AI遇见机器学习",选择"星标"公众号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场景描述:被誉为漫画之神的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已经离世 30 年,成为了很多人永远的回 ...

最新文章

  1. Ajax请求全局配置
  2. 一次gitlab无法使用ssh登录的问题解决
  3. 用 LaTeX 排版编程技术书籍的一些个人经验
  4. 图马尔可夫网络:融合统计关系学习与图神经网络
  5. ffplay.c学习-5-视频输出和尺⼨变换
  6. 肺癌图片识别相关的资料调研
  7. 未命名语句块中的声明
  8. 【计算机组成原理】磁盘存储器
  9. Current HIVE_LIB is not valid, please export HIVE_LIB='YOUR_LOCAL_HIVE_LIB'
  10. iPhone X 弹出输入框隐藏后页面上移不回位问题的解决办法
  11. String.format()用法
  12. 未来一年,多个Windows版本将退出舞台
  13. Visio 流程图的箭头 设置
  14. 原生JS实现addclass
  15. pvs安装配置_配置警告下一代插件以与PVS-Studio集成
  16. 22一战上岸首师大电子信息经验分享|低成本获得大收益|电子信息
  17. 硬仗荣获旧金山烈酒大赛(SFWSC)双金奖殊荣,硬仗酒蜚声海内外
  18. 【机器学习网络】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6 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 DNN)
  19. C语言 分数加减法(输出最简形式)
  20. 让大数据落地的正确姿势

热门文章

  1. win10在编写python程序时,问题出现权限不足的问题
  2. Redis的数据结构(全)
  3. 鸿蒙首推机型,华为Mate 40成首载鸿蒙机型,花粉终于如愿所偿!
  4. opencv之图像矩 image moments
  5. python数学知识_【数学知识】高一的集合知识的Python编程实现
  6. 中国版的FamFrnh因模型了解一下
  7. 《UNIX网络编程》配置unp.h头文件
  8.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9. 01.swagger
  10. 直连模式,PAC模式,全局模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