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1.1、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1.2、科学“照妖镜” 下的学习方法
1.3、知识多不等于学习能力强

2、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
2.1、知识最终将变成条件反射
2.2、自我检测:给知识链打上记忆结
2.3、只需1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为39%
2.4、为何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3、“后刻意练习”时代的到来
3.1、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3.2、间隔练习使知识存储得更牢固
3.3、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3.4、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3.5、善用练习组合, 带来成长性思维
3.6、关于练习的几条普适性原则

4、知识的“滚雪球” 效应
4.1、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
4.2、欲求新知, 先忘旧事
4.3、越容易想起, 越不容易记住
4.4、学习中必须要做哪些“努力”
4.5、这些“良性干扰” 能提升学习效果
4.6、化解因失败带来的焦虑感
4.7、创造性源于不设限的学习
4.8、别在无法克服的困难上浪费时间

5、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前言

学习本身是一项技能,是技能就有方法,是方法就有好方法和差方法的区别。对绝大多数学习者而言,学习成绩好与坏 或 学习效果高与低 的原因至少有3个:第一个是勤奋与否,第二个原因是学习方法好坏,第三个是思维方式(因本人在这方面只有一点意识,所以只提一下)。

本人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中间从来没有意识学习方法这个概念,仅凭着感觉学习。结果是学习成绩很一般,考了一个分数垫底的本科。大学四年期间,开始有意识的去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慢慢摸索并总结学习方法。自从有这个意识并为之行动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大一时第一次考试从班上40个人的第17名,大三最后一次考试的全年级的本专业第1名,当然期间付出的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加工作之后发现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多,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分析自己在勤奋这点上已经到个人的顶点了,就给自己打90分吧(大概是一个月平均出去浪2天,周末放假每天平均学习9个小时,不加班的工作日平均学习时间2小时)。所能提高的就是学习方法了,想到既然每个人都能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有没有公认的、科学的、效果很好的学习方法呢?

答案是有的,于是经过一翻搜索和筛选找到了《认知天性》这本书,当然还有其它的书,不过先看一本再说吧,选择看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2点:
1. 作者是认知心理学家,主观认为应该这类学者应该是研究专门学习方法的学者,应该最具权威的。
2. 豆瓣评分7.8分,分数还是可以,在我看来基本在7分以上书就值得看看。

我对学习的理解是:学习的终点就是实践,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接下来的部分就是本人看书做的笔记了,私以为笔记是对书本中新的知识一个提取,以方便自己在实践时能快速找到需要的内容。对于笔记的结构和内容主要是对我个人的,可能并不适合大家,对于这类文章我的建议是跳读,看是否对自己有帮助,如果有推荐大家去看原书,这样理解的会全面也更深刻。如果没有就当筛选到了无用的信息吧。

1、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1.1、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形象的比喻: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 效果也更持久。 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 今天写上, 明天字就消失了。

低效率的学习方法?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 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 但实际上, 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 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 只是在浪费时间。

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与反复阅读这种复习方法相比, 回想事实、 概念或事件会更有效。 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练习

检索式练习会产生什么误解?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中途有间隔时间, 你会在中断期间感到稍有生疏, 或者在把两件或多件事情穿插在一起做时, 检索的难度会更大, 而且你会觉得收效不佳, 但实际上, 这样做会让学习效果更持久, 而且以后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越适合自己的的学习风格学习效果越高?NO! 如果教学形式与你习惯的学习风格相符, 你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例如习惯用视觉或听觉学习的人, 就该用相应的形式教他们, 但实证研究并不支持这种观点。 人类在学习时可以运用多种天分, 而且在“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 运用全部才能和智谋学习时, 效果要超过只用最熟悉的风格学习

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能让人理好掌握提炼技能:一旦你能熟练地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炼出基本原理, 也就是“规则” , 你就更有希望在陌生的情境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与集中练习相比, 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可以让你更好地掌握这种提炼技能。

检索式练习适用哪些场景?测验这种工具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 你可以用它来发现并巩固自己的薄弱环节, 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什么是细化?细化就是理解新知识的过程, 细化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 把它和已知联系起来。 越是能把新知识和已知关联起来, 越是能诠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 就越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 新旧知识间的关联越多, 就越有助于记忆。

什么是心智模型?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 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 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 能做到这些, 就能更好地掌握复杂的知识。 心智模型是外部现实在心理上的一种表现。

----------------------------------------------------------------------------------------------

精华总结: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误以为已经掌握了知识,并且会花费大量时间,但是不会产生持久记忆。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会使人觉得学习起来困难,但是会提高学习效果,并且会产生持久记忆。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几乎适用所有场景。

心得体验:因本人从事Java开发,学习新知识是家常便饭,并且面试的时候这些知识至关重要,大到能影响到人生轨迹。但是知识遗忘的速度会让我怀疑人生。结合本书中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生活当中,以下是我想到能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法。

实践方案1
1、个人平常学习会把学习过的文章总结起来,形成自己风格的文章,此时可以在文章前面加入一些面试题(小测试),这样就融入了测试的环节。
2、学习阶段:整理一篇相关知识点的文章,并在文章前部分整理一部分面试题。复习阶段:先做一次面试题,做完面试题再看文章内容,看完文章之后再做一次面试题。面试阶段:的再按复习阶段的流程过一遍。
3、做面试题的方法,用一张白纸,把知道的写下来,不知道的再用力想一想,这样的测试即检测出自己是否掌握该知识,又能强化记忆。

1.2、科学“照妖镜” 下的学习方法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理解心理活动方式的基础科学, 依靠实证研究来考察人类感知、 记忆, 以及思考的方式。

人们一般认为, 只要在某件事上花的时间足够长——例如长时间背诵课本中的段落, 或是不断重复八年级生物课上的诸多术语——就可以把它们牢牢地烙在记忆深处, 但事实并非如此。 许多教师相信, 只要让学生学起来更快、 更轻松, 学习效果就更好, 而大量研究却证明事实恰恰相反: 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 记忆才更为长久、 牢固。 教师、 培训者, 以及教练普遍认为, 要想掌握一项新技能, 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项技能上, 坚持不懈地一遍遍练习, 直到记住为止。 人们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 原因是多数人在学习的集中练习阶段成效显著。 但从研究得出的结果看,通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明显是短暂的, 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却

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一般人,上高中时我有过这样一种感觉,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现在呢(灵魂拷问)?除了玩手机,废人一个?

反复阅读有哪些不足? 浪费时间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 而且往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随着对所阅读的文本越发熟悉, 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 花好几个小时反复阅读, 看起来是很刻苦, 但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用来衡量掌握的程度。

如何记得更牢?当事关重大时,当抽象的事务被形象化时,当事情和个人息息相关时,你就会把学到的东西记得更牢。

重复阅读制造的假象?如果重复阅读基本没有效果, 那么为什么学生们还愿意用这种方法呢? 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一直在接受糟糕的学习建议。 不过还有一个前面提到过的原因, 导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使用了这种复习方法: 对一段文字越熟悉, 越能流畅阅读, 就会造成一种假象, 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阅读的内容。

什么是元认知?所谓元认知, 就是指我们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 能准确判断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 这对于做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即便是最努力的学生也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

-----------------------------------------------------------------------------------------------

精华总结:认清反复阅读带来已经掌握内容的错觉,并且浪费大量时间。使用自测来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并花更多时间来提高。

心得体验:我想一般人都有重复阅读带来已经掌握了内容的这个感觉。我亦是如此,从小到大都是这种主动学习的方法,默读、重复背诵,被动考试。现在应该要试着改变这种状态,把主动自测加入到自己的学习中。

实践方案1
1、在学习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一定要背下来的,比如:解决hash冲突的方法有哪些?第一步:对概念提出问题。第二步:根据问题自己检索出答题。第三步:隔一天之后再次检索一次。

1.3、知识多不等于学习能力强

成为大师的过程:从厨艺到棋技,再到脑外科手术,不管在什么领域,想要成为大师,就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概念性的理解、判断,以及技能要靠慢慢积累才能获得。只有在练习新技能的同时付出努力、展开思考,并在心里演练,成果才会显现。记忆知识点就像往建筑工地上运料,之后才能盖起房子。盖房子不仅要求工人了解众多建筑材料与配件,还要对物料组合有概念,例如知道屋架或过梁的承重能力,或是能量传递与转化原理,这样才能在保证室内温暖的同时又让房顶凉爽,以免业主半年后打电话来抱怨屋顶结冰。精通一件事情,既需要掌握已知,又需要清楚如何运用已知。

1.4、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有两大好处:一是这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加以改进;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你在今后进行回忆。检索,也就是考试,可以有效地中止遗忘。

2、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

2.1、知识最终将变成条件反射

通过不断演练操作,达到不假思索,在条件反射的驱动下采取行动。

2.2、自我检测:给知识链打上记忆结

练习效应:我们从实证研究中得知,练习检索可以将知识学得更扎实,效果要远好于重复接触最初的资料。这就是测验效应,也被称作检索——练习效应。

达到条件反射的效果?必须重复多次检索,而且检索之间要有间隔。这样才能让人努力达成认知,回忆才不会变成无意识的背诵。重复进行回忆似乎有助于巩固记忆,让大脑中的信息结合得更紧密,同时增加并强化头脑中用于检索知识的神经回路。埃伯索尔德,还有经验丰富的四分卫、喷气机驾驶员、爱发短信的年轻人都知道,重复检索能把知识和技能深嵌在头脑中,使其成为条件反射,也就是大脑不需要刻意思考就可以做出反应

2.3、只需1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为39%

一个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测验选择了艾奥瓦州3000多名六年级学生。参与测验的孩子先研读几篇含600词的文章,然后在两个月里参加多次测验,最后进行一次大考。实验的结果颇为有趣:第一次测验延迟的时间越长,遗忘情况就越严重。另外,学生只要参加一次测验,就几乎不再遗忘了,而且后续测验的分数几乎不会下降。

集中式学习与检索式学习实验对比:研究人员在1978年发现,集中学习(填鸭式学习)能让人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和检索式学习相比,集中学习遗忘得更快。对于集中学习的人来说,在第一次考试后时隔两天再考一次,他们就已经忘掉了第一次考试时所记住东西的50%;而同期进行了检索练习的人,遗忘的信息量只占前次考试时的13%。

一项多次测验对人的长期记忆有何影响的研究。研究人员让学生们听一段故事,里面涉及60个实物的名称。学生在首次接触这些实物的名称后立刻参加测验,之后便可以记起首次测验中53%的内容,一周之后,这一比例便下降到39%。另一组学生学习同样的资料,但完全不参加测验,他们在一周后只能想起28%的内容。这样看来,进行一次测验就可以把一周后的成绩提高11%。如果立刻进行3次测验,而非1次,那么效果如何呢?还有一组学生在首次学习后参与了3次测验,一周后他们也能回忆起53%的物品名称——与其间只接受1次考试的学生成绩相同。实际上,接受3次考试的学生和接受1次考试的学生相比,已经对遗忘产生了“免疫”,而测验1次的学生又比初次接触资料后没有测验的学生记得多。所以说,多次检索练习的效果一般都要好于只检索一次,尤其是有间隔地进行测验

2.4、为何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对测验的错误答案给出反馈对学习产生的影响?研究显示,与单单进行测验相比,给出反馈更能增强记忆。而且有意思的是,有证据显示,稍微把反馈延迟一段时间会产生比立刻反馈更好的长期学习效果。

哪些检索练习更能产生长期性的好处呢?需要学习者作答的测验,例如写一篇短文或者给出简短回答的考试,或是只用抽认卡来进行练习,似乎都会比选择题、是非题这类简单辨识型的测验更有效。从总体来看,任何一种检索练习都有助于学习,但深究起来似乎可以发现,检索时付出的认知努力越大,记忆效果就越好

接受测验会对后续的学习有何影响呢?在一次测验后,学生们会花更多的时间重新学习那些生疏的资料。与只重复学习但没有接受测验的同学相比,前者会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强调重复阅读但不自测的学生,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知识水平。相比来看,进行过小测验的学生有双重优势:他们不仅能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已知和未知,还能从检索练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经常进行的低权重的课上测验还有没有其他间接的好处呢?除了能强化学习与记忆效果,测验制度还能改善学生的出勤情况,能让学生预习(因为他们知道有小测验在等着),在课后安排测验还能增加学生们在课上的注意力,并且能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哪里需要加把力气温习。这种测验还是一剂解药,可以解决误把重复阅读产生的流利感当成精通知识的问题。经常性的低权重测验有助于缓解学生们对测验的焦虑,因为这样是从更大的范围上分担成绩,考试不再是“一锤子买卖”。另外,这种测验可以让授课者发现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调整授课方式。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网络授课中,低权重的测验都具备这些优点。

3、“后刻意练习”时代的到来

3.1、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多数人认为, 一心一意学某样东西, 学习效果会更好:“练习, 练习, 再练习” 就是要让人牢牢记住一项技能。 信奉专注的力量, 在一段时间里反复练习一件事情, 直到真正掌握。这是教师、 运动员、 企业培训人员, 以及学生普遍持有的一种看法。 研究人员将其称为“集中式的” 练习。 我们之所以相信这种做法,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能看到效果。

学习的定义:如果把学习定义为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 以及能够在以后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 那么你获得某项知识或技能的速度只是整个学习中的一个环节。

穿插练习带来的误会:研究证明, 只有当练习被分散安排在有间隔的培训里的时候, 才更为有效。 集中练习可以快速收效, 这一点往往表现得很明显, 但随后而至的快速遗忘却不被人们注意。 有间隔的练习, 穿插安排其他的学习内容, 加上多样化的练习,会让你把学到的东西掌握得更牢固, 记忆得更长久, 而且更为实用。 但这些好处是有代价的: 当练习有间隔、 与其他内容有穿插且多样化的时候, 你花费的努力也就越多。 你会觉得花了更多精力, 但收效却不划算。 这种练习会让你感到学习收效来得更慢了, 而且以前靠集中练习获得的快速改善以及确定感都不见了。

3.2、间隔练习使知识存储得更牢固

为什么间隔练习比集中练习更为有效呢? 大概是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记忆痕迹( 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 得到加深, 被赋予含义, 并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 甚至数天。 快速频繁的练习会产生短期记忆, 持久记忆则需要花时间进行心理演练以及其他巩固过程, 因此有间隔的练习更为有效。 出现了一些遗忘后, 再检索所学的东西, 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 这会重新触发巩固过程, 进一步强化记忆。

3.3、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穿插练习带来的误会:从感觉上说, 用穿插安排内容的方式学习, 效果要比集中练习来得慢。 教师与学生能体会到这两者的差异。 他们发觉, 用了穿插练习, 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就要慢得多, 而保持长期记忆的优势并不是那么明显。 结果就造成穿插练习的方法并不受欢迎, 而且很少被使用。 教师们不喜欢它是因为见效太慢, 学生们则认为这样做会导致混淆: 他们刚刚对新资料有点儿了解, 还没有熟练掌握的感觉, 就要被迫转换到其他方面。 但研究清楚地显示, 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上看, 穿插练习远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3.4、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多样化练习带来的好处:大量证据证明, 掷沙包实验结论背后的原理也适用于认知性的学习。 这里的核心概念是, 多样化练习——在不同的距离上把沙包扔进篮子里就是一个例子——能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 能把在一种情景下学到的东西, 成功地应用到其他情景中

3.5、善用练习组合, 带来成长性思维

多样化练习的优点:与集中练习相比, 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的一个显著优点是, 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如何评估背景, 以及辨识问题间的差异, 从一系列可选的答案中选择并应用正确的解决方案。在生活中, 实际问题往往是被混在一起出现的: 我们在不经意间就会遇到问题与机遇, 没有任何顺序。 由于学习必须要有实际价值, 所以我们必须能辨别出“这属于哪一类问题? ” , 这样才能选择并应用恰当的解决方案。

3.6、关于练习的几条普适性原则

打橄榄球比赛
(1)球员要不停地练基本功,不能停,这样才能保持状态,不然就会生疏。
(2)在训练中有所变化,因为重复太多次会让人感到厌烦。
(3)训练球员如何打比赛。每位球员都要熟悉比赛战术,还要有特殊的策略。
(4)需要真刀真枪地打一场模拟赛。
(5)球员要把战术带回家,在头脑中复习演练。需要从头到尾演练一遍。
(6)复习比赛战术,从头到尾在心里过一遍。进攻教练可以就假想的比赛制订各种方案

4、知识的“滚雪球” 效应

4.1、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

编码:大脑是把感官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大脑中的这种新表征称为记忆痕迹, 它就好比我们摘记的笔记或便签上的几句话, 是短期记忆

巩固:把记忆痕迹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叫巩固。新学到的东西并不稳固: 其含义并未完全形成, 因此会被轻易改变。 在巩固过程中, 大脑会识别并稳定记忆痕迹, 这可能会需要数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而且涉及对新资料的深层次处理。 睡眠似乎有助于巩固记忆。

检索:想让学习成果牢固可靠, 我们要做两件事情。首先,在把短期记忆重新编码并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 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做扎实。 其次,我们必须把这些资料与不同种类的线索联系起来

4.2、欲求新知, 先忘旧事

检索能力的限制:只要能把所学和已知联系起来, 我们就能学无穷多的知识。 事实上, 由于新学问是以旧学问为基础的, 我们所学越多, 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越多。 不过, 我们的检索能力是相当有限的。

在日常生活中, 你经常需要忘记一些矛盾的、 与旧记忆相关的记忆线索, 这样才能把记忆线索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中国内陆开车是靠右行驶的,但是在中国香港开车是靠左行驶的。

4.3、越容易想起, 越不容易记住

检索的难易与记忆的深浅关系:检索练习是强化所学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家发现, 这种方法的难易程度和它的效果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反比关系。 知识或技能越容易被检索, 就越不容易被记住。 相反, 你在检索知识或技能上花费的努力越多, 检索练习就越能深化这种记忆。

两条学习的经验:首先, 让练习增加一些难度, 让人们做更多的努力, 启用有间隔的、 穿插安排的、 多样化的练习, 让表面上的成果来得慢一些。 虽然这样做在当时会让人觉得收效不明显, 但在之后却可以让学习成果更牢固、 更准确, 而且更持久。 其次, 我们在判断什么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时候, 通常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会受到自以为精通的错觉的影响。

4.4、学习中必须要做哪些“努力”

重新巩固记忆:以间隔练习中的努力回忆为例, 这种做法需要你用新的方式“重新下载” 或重新构建长期记忆中的技能或资料的组成元素, 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短期记忆中重复它们。 [14]在这种专注的、 花费力气的回忆过程中, 学到的东西会重新变得具有可塑性: 知识中最显著的特点会变得更清晰, 而且随之进行的再巩固有助于加强你对其含义的理解强化其与已知的联系深化用于回忆这些学问的心理线索和检索路径, 并弱化那些相抵触的检索路径

打造心智模型:下足了功夫练习, 就会使彼此相关的复杂理论或是连续的运动技能融合为个有意义的整体。 这就是心智模型。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大脑里的一款“应用程序”。开车这项技能就需要同时进行很多动作。 在学习这些动作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全神贯注, 又要灵活机动。 假以时日, 相关的认知技能与运动技能就会变成一套与驾车相关的心智模型, 在我们的头脑中落地生根。 例如侧方位停车和换挡需要观察什么, 如何操作。 心智模型就是被牢牢记住并熟练应用的技能( 能够发现并处理弧线球) 或知识结构( 被记得滚瓜烂熟的象棋棋路) 。

举一反三:在不同时机、 不同环境下多次进行检索练习, 其间穿插不同的学习资料, 这样做有助于给这些资料建立新的联系。 这个过程建立了彼此关联的知识网络, 这种知识网络强化了你对自己专业的精通程度。 这个过程还可以增加检索线索的数量, 让它们能够充分适应今后各种应用场合。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会把背景、 其他知识及技能与相关的新资料结合起来, 让我们的心智模型能被更加广泛地使用, 使我们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更多场景中。

构建概念学习:人类是如何学习概念的, 例如如何区分猫和狗? 方法是随机接触不同的样例——吉娃娃、 虎斑猫、 大丹狗、 纯色猫、 三色猫、 威尔士梗犬。 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是靠有间隔地、 穿插式地接触样例来下定义的。 这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因为这种接触强化了辨析和归纳这两种技能。 前者是留意特点的过程( 乌龟要露头换气, 鱼则不会) , 后者是推测一般规律( 鱼是在水里呼吸的) 。

学习迁移:是指在新环境下运用所学的一种能力。 在棒球队的击球训练实验中, 不同类型的投球带来了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所进行的活动, 归纳总结了更多心理过程, 可以区分挑战的本质。 这就如同建立了一份内容更丰富的“词汇表”( 例如投手要投什么球) , 同时还可以从中选出可能的应对方案, 而集中的、 无变化的训练经验激发的心理活动会少得多。

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若是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自行寻找解决方案, 你就能更好地理解答案, 也能把它记得更牢。

4.5、这些“良性干扰” 能提升学习效果

改变正常的表达形式会带来困难——干扰了学习的流畅性——但这种困难会让学习者更努力地构建一种合理的解读。 多下的那番功夫加强了人们对资料的理解与学习效果。

什么是生成?尝试解答一道题目或是解决一个问题, 而不是坐等信息或解决方案出现, 这种行为被称为“生成” 。

思考更多,效果更好?即便是拿熟悉的资料来考你, 就算是简单的填空也可以强化你对资料的记忆, 增强你在以后回忆它们的能力。 在测验中, 想出一个答案要比从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答案更有利于学习。 强迫自己写一篇短文还会让资料被记得更牢固。 克服这类小困难, 是主动学习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形式中, 学生们进行的是更高层次的思考任务,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提供的知识。

什么是反思?花几分钟, 复习一下从一段经历中( 或是最近的一堂课上) 学到了什么, 再拿一些问题考考自己, 这种活动被称作“反思” 。

如何反思?在完成一节课或一次阅读作业后,你可以问问自己, 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哪些是相关的例子? 如何把这些内容和我的已知联系起来? 在练习过新知识或新技能后, 你可以问自己, 哪些是做得好的? 哪些还可以做得更好? 要想进一步精通, 我需要做些什么, 或者下次我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4.6、化解因失败带来的焦虑感

不要害怕犯错误:要是允许犯错, 学生就会学到错误的东西。这是一种误导。 当学生们犯错并获得纠正性反馈时, 学到的绝不是错误。 即便是那些极有可能导致错误发生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某人如何解决问题前, 先让他自行寻找答案, 这也比被动的学习方法更能让人学到并记住正确的信息——只要能提供纠正性反馈。

什么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 是指你在解决一个问题时, 尤其是在有干扰的时候, 头脑中能够保存的信息量。 每个人的工作记忆都相当有限, 有的人多些, 有的人少些, 更大的工作记忆容量意味着智商更高。

工作记忆对学习的影响:对失败的恐惧会导致学生厌恶尝试新事物, 讨厌下功夫冒险, 或是导致他们在面临测验等压力下表现不佳, 这都会影响学习。 就以测验为例, 那些非常害怕在考试中犯错的学生, 成绩可能真的会更糟糕, 原因就是他们感到了焦虑。 为什么会这样?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把很大一部分工作记忆容量都浪费在监测自己的表现上了( 我做得好不好? 我是不是犯错了? ) , 而分配给测验中解答问题的记忆容量则较少。

4.7、创造性源于不设限的学习

在没有被教导的前提下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被称作生成性学习, 意思是学习者是在生成答案, 而不是回忆答案。 生成就是试错

不要害怕迷茫:迷茫意味着要在想清楚如何实施计划前就行动, 要在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之前就行动。 对于我来说, 知道自己会卷入什么困境是有风险的, 这个风险就是把一切了解清楚之后, 便会有巨大的心理负担, 永远无法着手去做这件事。

4.8、别在无法克服的困难上浪费时间

发明了“合意困难” 这个词的比约克夫妇写道, 困难之所以必要, 是因为“它们能触发编码和检索过程, 从而支持学习、 理解, 以及记忆。 然而, 如果学习者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或技能来顺利处理困难, 它们就会变成不合意的”。

什么是不合适的困难?无法克服的困难就是不合意的。 对于缺乏阅读技巧, 或是对语言不够熟练的学习者来说, 他们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调整好思绪, 理顺课本与授课大纲中不一致的地方, 那么这种不一致对于他们来说就不是合意困难。 如果你的课本是用立陶宛文写的, 而你又不懂这门语言, 那么这很难称得上是合意困难。 想要让困难是合意的, 必须确保困难是学习者加大努力就能克服的

5、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效率的本质取决于我们领悟周围世界的能力, 以及衡量自己表现的能力。 我们总是在判断自己知道什么、 不知道什么, 以及是否有能力处理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我们会关注自己, 在进步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或行动。

更新中。。。。。。。

学生的认知风格类型有哪些_《认知天性》读书笔记相关推荐

  1. 学生的认知风格类型有哪些_认知风格的四种类型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其特征是持久性与一致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知风格的类型差异. 根据场定向的不同,分为场独立与场依存.场独立的学生是内部定向者.对 ...

  2. 宏观经济学gdp计算方法_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一):GDP、通胀率、失业率...

    最近在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作读书笔记如下,欢迎批评指正.这个系列的笔记会边读边写.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用于衡量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 ...

  3. java布尔类型的调用_【Java学习笔记之八】JavaBean中布尔类型使用注意事项

    JavaBean是一个标准,遵循标准的Bean是一个带有属性和getters/setters方法的Java类. JavaBean的定义很简单,但是还有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例如Bean中含有boolea ...

  4.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文章目录 开发心智模型,树立强者心态 执行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 学习时: 学习要主动参与,多感官参与 学习时间:间隔学习 学习内容:穿插,多样化 笔记:记录并添加检索 学习后: 记忆:检索记忆,乱序记忆 ...

  5. java开头流程_【java读书笔记】——java开篇宏观把控 + HelloWorld

    学完java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做对应的总结,总认为有一种缺憾.从这篇博客開始,将自己平时的学习笔记进行总结归纳,分享给大家. 这篇博客主要简单的介绍一下java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目的是扫盲.原来仅 ...

  6. 功利主义穆勒思维导图_穆勒功利主义读书笔记

    穆勒功利主义读书笔记 [篇一:从<功利主义>看穆勒之幸福论] 从<功利主义>看穆勒之幸福论 摘要:围绕穆勒<功利主义>关于幸福的论证,论文对功利主义幸 福论之逻辑进 ...

  7. 《控制系统设计指南》_George Ellis著_部分章节读书笔记

    Attention: 强烈建议做控制的同学先通读一遍这本书 这本书写得有点像科普文的感觉,但又不失严谨和实验论证.感慨作者太强了!完全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用一个一个的例子去说明概念,读完后感觉自己以前控制 ...

  8. .net框架读书笔记---类型成员及其访问限定(一)

    接上一篇.net框架读书笔记---通用对象操作(三),开始学习类型以及每个类型的所有实例都具有的一组通用操作. 一.类型成员 一个类型可以定义零个或多个以下成员 常数,常数是一个表示恒定不变的数值的符 ...

  9. minio存储类型 归档管理页面_软件定义存储,看这一篇就够了

    minio存储类型 归档管理页面_软件定义存储,看这一篇就够了_婷婷与li的博客-CSDN博客 请看链接 文章来源于TaoCloud ,作者刘爱贵 1.SDS科普 SDS(Software Defin ...

  10. 认知空间是什么意思_为什么很多女生都是“路痴”| 男女的空间认知有什么差异...

    路痴,这个词会在很多女生口中出现.女生大多对路线不敏感,甚至很弱智.从前,不相信有人真的是路痴,也不相信有人会连简单的方位都搞不清楚.如果有女生说自己是路痴,我会觉得她大概是自谦或者说着玩的吧,也许为 ...

最新文章

  1. AAAI 2021 最「严」一届发榜,1692 篇论文中选,录取率仅为 21%
  2. iOS中关于NSTimer使用知多少
  3. Kotlin应用开发初体验
  4. CCAI 2020 | 史元春:走出AI伦理困境「演讲回顾」
  5. O029、教你看懂OpenStack日志
  6. matlab 滤波_MATLAB之简单卡尔曼滤波
  7. RHEL5.X 重启网卡出现./network-functions: line 78: .: ifcfg-eth0: file not found
  8.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动画与解析,看我就够了!(配代码完全版)
  9. 在Windows下如何安装Tomcat服务器搭建
  10. ASP.NET 2.0 数据绑定高级技巧
  11. 关于ENSP1.2.00.510安装过程中的一点心得
  12. VHDL 四选一数据选择器
  13. Java工程师成神之路【转】
  14. Java设计模式--生成器模式
  15. java邮件服务器搭建_邮件服务器+javamail(仅包括发送)搭建
  16. 程序员必读:摸清hash表的脾性
  17. 神经网络提取图片特征,神经网络算法识别图像
  18. 写在35岁,过去现在和未来
  19. HashMap遍历方法和实现原理分析
  20. 全网最全面工作流引擎Flowable完整教程之多实例会签

热门文章

  1. 独家:为了永不停机的计算服务 - 四月月刊 | 凌云时刻
  2. 组织化视角的智慧城市
  3. mysql5.7下载镜像_docker重新打包MySQL5.7镜像
  4. 【时间序列预测】基于matlab RBF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含Matlab源码 1336期】
  5. 【交通流预测】基于matlab BP神经网络短时交通流预测【含Matlab源码 687期】
  6. 【数字信号】基于matlab GUI虚拟信号发生器(各种波形)【含Matlab源码 271期】
  7. 【人民币识别】基于matlab GUI RGB和BP神经网络的人民币识别系统【含Matlab源码 097期】
  8. 机器学习算法:马尔可夫链
  9. 极速火箭网络助手怎么用_在检测火箭队方面,神经网络比灰烬更好吗? 如果是这样,如何?...
  10. gulp编译html中的less,使用插件less-plugin-functions让gulp-less支持自定义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