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参考博客

通常的Nim游戏的定义是这样的:有若干堆石子,每堆石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合法的移动是“选择一堆石子并拿走若干颗(不能不拿)”,如果轮到某个人时所有的石子堆都已经被拿空了,则判负(因为他此刻没有任何合法的移动)。
这游戏看上去有点复杂,先从简单情况开始研究吧。如果轮到你的时候,只剩下一堆石子,那么此时的必胜策略肯定是把这堆石子全部拿完一颗也不给对手剩,然后对手就输了。如果剩下两堆不相等的石子,必胜策略是通过取多的一堆的石子将两堆石子变得相等,以后如果对手在某一堆里拿若干颗,你就可以在另一堆中拿同样多的颗数,直至胜利。如果你面对的是两堆相等的石子,那么此时你是没有任何必胜策略的,反而对手可以遵循上面的策略保证必胜。如果是三堆石子……好像已经很难分析了,看来我们必须要借助一些其它好用的(最好是程式化的)分析方法了,或者说,我们最好能够设计出一种在有必胜策略时就能找到必胜策略的算法。

定义P-position和N-position,其中P代表Previous,N代表Next。直观的说,上一次move的人有必胜策略的局面是P-position,也就是“后手可保证必胜”或者“先手必败”,现在轮到move的人有必胜策略的局面是N-position,也就是“先手可保证必胜”。更严谨的定义是:1.无法进行任何移动的局面(也就是terminal position)是P-position;2.可以移动到P-position的局面是N-position;3.所有移动都导致N-position的局面是P-position。
按照这个定义,如果局面不可能重现,或者说positions的集合可以进行拓扑排序,那么每个position或者是P-position或者是N-position,而且可以通过定义计算出来。

以Nim游戏为例来进行一下计算。比如说我刚才说当只有两堆石子且两堆石子数量相等时后手有必胜策略,也就是这是一个P-position,下面我们依靠定义证明一下(3,3)是一个P是一个P是一个P-position。首先(3,3)的子局面(也就是通过合法移动可以导致的局面)有(0,3)(1,3)(2,3)(显然交换石子堆的位置不影响其性质,所以把(x,y)和(y,x)看成同一种局面),只需要计算出这三种局面的性质就可以了。 (0,3)的子局面有(0,0)、(0,1)、(0,2),其中(0,0)显然是P-position,所以(0,3)是N-position(只要找到一个是P-position的子局面就能说明是N-position)。(1,3)的后继中(1,1)是P-position(因为(1,1)的唯一子局面(0,1)是N-position),所以(1,3)也是N-position。同样可以证明(2,3)是N-position。所以(3,3)的所有子局面都是N-position,它就是P-position。通过一点简单的数学归纳,可以严格的证明“有两堆石子时的局面是P-position当且仅当这两堆石子的数目相等”。

根据上面这个过程,可以得到一个递归的算法——对于当前的局面,递归计算它的所有子局面的性质,如果存在某个子局面是P-position,那么向这个子局面的移动就是必胜策略。当然,可能你已经敏锐地看出有大量的重叠子问题,所以可以用DP或者记忆化搜索的方法以提高效率。但问题是,利用这个算法,对于某个Nim游戏的局面(a1,a2,...,an)来说,要想判断它的性质以及找出必胜策略,需要计算O(a1*a2*...*an)个局面的性质,不管怎样记忆化都无法降低这个时间复杂度。所以我们需要更高效的判断Nim游戏的局面的性质的方法。

直接说结论好了。

(Bouton's Theorem):对于一个Nim游戏的局面(a1,a2,...,an),它是P-position当且仅当a1^a2^...^an=0,其中^表示异或(xor)运算。

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我看到它的时候也觉得很神奇,完全没有道理的和异或运算扯上了关系。但这个定理的证明却也不复杂,基本上就是按照两种position的证明来的。

根据定义,证明一种判断position的性质的方法的正确性,只需证明三个命题: 1、这个判断将所有terminal position判为P-position;2、根据这个判断被判为N-position的局面一定可以移动到某个P-position;3、根据这个判断被判为P-position的局面无法移动到某个P-position。

第一个命题显然,terminal position只有一个,就是全0,异或仍然是0。

第二个命题,对于某个局面(a1,a2,...,an),若a1^a2^...^an!=0,一定存在某个合法的移动,将ai改变成ai'后满足a1^a2^...^ai'^...^an=0。不妨设a1^a2^...^an=k,则一定存在某个ai,它的二进制表示在k的最高位上是1(否则k的最高位那个1是怎么得到的)。这时ai^k<ai一定成立。则我们可以将ai改变成ai'=ai^k,此时a1^a2^...^ai'^...^an=a1^a2^...^an^k=0。

第三个命题,对于某个局面(a1,a2,...,an),若a1^a2^...^an=0,一定不存在某个合法的移动,将ai改变成ai'后满足a1^a2^...^ai'^...^an=0。因为异或运算满足消去率,由a1^a2^...^an=a1^a2^...^ai'^...^an可以得到ai=ai'。所以将ai改变成ai'不是一个合法的移动。证毕。

根据这个定理,我们可以在O(n)的时间内判断一个Nim的局面的性质,且如果它是N-position,也可以在O(n)的时间内找到所有的必胜策略。Nim问题就这样基本上完美的解决了。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Nim游戏的形象具体论述:

Nim取子游戏是由两个人面对若干堆硬币(或石子)进行的游戏。设有k>=1堆硬币,各堆分别含有N1,N2,……NK枚硬币。游戏的目的就是选择最后剩下的硬币。游戏法则如下:

1.两个游戏人交替进行游戏(游戏人I和游戏人II);

2.当轮到每个游戏人取子时,选择这些堆中的一堆,并从所选的堆中取走至少一枚硬币(游戏人可以取走他所选堆中的全部硬币);

3.当所有的堆都变成空堆时,最后取子的游戏人即为胜者。

这个游戏中的变量是堆数k和各堆的硬币数N1,N2,……Nk。对应的组合问题是,确定游戏人I获胜还是游戏人II获胜以及两个游戏人应该如何取子才能保证自己获胜(获胜策略)。

为了进一步理解Nim取子游戏,我们考查某些特殊情况。如果游戏开始时只有一堆硬币,游戏人I则通过取走所有的硬币而获胜。现在设有2堆硬币,且硬币数量分别为N1和N2。游戏人取得胜利并不在于N1和N2的值具体是多少,而是取决于它们是否相等。设N1!=N2,游戏人I从大堆中取走的硬币使得两堆硬币数量相等,于是,游戏人I以后每次取子的数量与游戏人II相等而最终获胜。但是如果N1= N2,则:游戏人II只要按着游戏人I取子的数量在另一堆中取相等数量的硬币,最终获胜者将会是游戏人II。这样,两堆的取子获胜策略就已经找到了。

现在我们如何从两堆的取子策略扩展到任意堆数中呢?

首先来回忆一下,每个正整数都有对应的一个二进制数,例如:57(10)à 111001(2) ,即:57(10)=25+24+23+20。于是,我们可以认为每一堆硬币数由2的幂数的子堆组成。这样,含有57枚硬币大堆就能看成是分别由数量为25、24、23、20的各个子堆组成。

现在考虑各大堆大小分别为N1,N2,……Nk的一般的Nim取子游戏。将每一个数Ni表示为其二进制数(数的位数相等,不等时在前面补0):

N1 = as…a1a0

N2 = bs…b1b0

……

Nk = ms…m1m0

如果每一种大小的子堆的个数都是偶数,我们就称Nim取子游戏是平衡的,而对应位相加是偶数的称为平衡位,否则称为非平衡位。因此,Nim取子游戏是平衡的,当且仅当:

as + bs + … + ms 是偶数

……

a1 + b1 + … + m1 是偶数

a0 + b0 + … + m0是偶数

于是,我们就能得出获胜策略:

游戏人I能够在非平衡取子游戏中取胜,而游戏人II能够在平衡的取子游戏中取胜。

我们以一个两堆硬币的Nim取子游戏作为试验。设游戏开始时游戏处于非平衡状态。这样,游戏人I就能通过一种取子方式使得他取子后留给游戏人II的是一个平衡状态下的游戏,接着无论游戏人II如何取子,再留给游戏人I的一定是一个非平衡状态游戏,如此反复进行,当游戏人II在最后一次平衡状态下取子后,游戏人I便能一次性取走所有的硬币而获胜。而如果游戏开始时游戏牌平衡状态,那根据上述方式取子,最终游戏人II能获胜。

下面应用此获胜策略来考虑4-堆的Nim取子游戏。其中各堆的大小分别为7,9,12,15枚硬币。用二进制表示各数分别为:0111,1001,1100和1111。于是可得到如下一表:

 

23 = 8

22 = 4

21 = 2

20 = 1

大小为7的堆

0

1

1

1

大小为9的堆

1

0

0

1

大小为12的堆

1

1

0

0

大小为15的堆

1

1

1

1

由Nim取子游戏的平衡条件可知,此游戏是一个非平衡状态的取子游戏,因此,游戏人I在按获胜策略进行取子游戏下将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具体做法有多种,游戏人I可以从大小为12的堆中取走11枚硬币,使得游戏达到平衡(如下表),

 

23 = 8

22 = 4

21 = 2

20 = 1

大小为7的堆

0

1

1

1

大小为9的堆

1

0

0

1

大小为12的堆

0

0

0

1

大小为15的堆

1

1

1

1

之后,无论游戏人II如何取子,游戏人I在取子后仍使得游戏达到平衡。

同样的道理,游戏人I也可以选择大小为9的堆并取走5枚硬币而剩下4枚,或者,游戏人I从大小为15的堆中取走13枚而留下2枚。

关于如何取硬币,设某堆有d枚,若d^sg<=d,即可取走(d-d^sg)枚硬币给后手留下平衡态

归根结底,Nim取子游戏的关键在于游戏开始时游戏处于何种状态(平衡或非平衡)和第一个游戏人是否能够按照取子游戏的获胜策略来进行游戏。

优秀博客(SG函数)

SG函数(grundy数)

上一期的文章里我们仔细研究了Nim游戏,并且了解了找出必胜策略的方法。但如果把Nim的规则略加改变,你还能很快找出必胜策略吗?比如说:有n堆石子,每次可以从第1堆石子里取1颗、2颗或3颗,可以从第2堆石子里取奇数颗,可以从第3堆及以后石子里取任意颗……这时看上去问题复杂了很多,但相信你如果掌握了本节的内容,类似的千变万化的问题都是不成问题的。

(begin百度)

满足以下条件的游戏是ICG(可能不太严谨):1、有两名选手;2、两名选手交替对游戏进行移动(move),每次一步,选手可以在(一般而言)有限的合法移动集合中任选一种进行移动;3、对于游戏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局面,合法的移动集合只取决于这个局面本身,不取决于轮到哪名选手操作、以前的任何操作、骰子的点数或者其它什么因素; 4、如果轮到某名选手移动,且这个局面的合法的移动集合为空(也就是说此时无法进行移动),则这名选手负。根据这个定义,很多日常的游戏并非ICG。例如象棋就不满足条件3,因为红方只能移动红子,黑方只能移动黑子,合法的移动集合取决于轮到哪名选手操作

(end百度)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看上去似乎更为一般的游戏:给定一个有向无环图和一个起始顶点上的一枚棋子,两名选手交替的将这枚棋子沿有向边进行移动,无法移动者判负。事实上,这个游戏可以认为是所有Impartial Combinatorial Games的抽象模型。也就是说,任何一个ICG都可以通过把每个局面看成一个顶点,对每个局面和它的子局面连一条有向边来抽象成这个“有向图游戏”。下面我们就在有向无环图的顶点上定义Sprague-Garundy函数。

首先定义mex(minimal excludant)运算,这是施加于一个集合的运算,表示最小的不属于这个集合的非负整数。例如mex{0,1,2,4}=3、mex{2,3,5}=0、mex{}=0。

对于一个给定的有向无环图,定义关于图的每个顶点的Sprague-Garundy函数g如下:g(x)=mex{ g(y) | y是x的后继 }。

来看一下SG函数的性质。首先,所有的terminal position所对应的顶点,也就是没有出边的顶点,其SG值为0,因为它的后继集合是空集。然后对于一个g(x)=0的顶点x,它的所有后继y都满足g(y)!=0。对于一个g(x)!=0的顶点,必定存在一个后继y满足g(y)=0。

以上这三句话表明,顶点x所代表的postion是P-position当且仅当g(x)=0(跟P-positioin/N-position的定义的那三句话是完全对应的)。我们通过计算有向无环图的每个顶点的SG值,就可以对每种局面找到必胜策略了。但SG函数的用途远没有这样简单。如果将有向图游戏变复杂一点,比如说,有向图上并不是只有一枚棋子,而是有n枚棋子,每次可以任选一颗进行移动,这时,怎样找到必胜策略呢?

让我们再来考虑一下顶点的SG值的意义。当g(x)=k时,表明对于任意一个0<=i<k,都存在x的一个后继y满足g(y)=i。也就是说,当某枚棋子的SG值是k时,我们可以把它变成0、变成1、……、变成k-1,但绝对不能保持k不变。不知道你能不能根据这个联想到Nim游戏,Nim游戏的规则就是:每次选择一堆数量为k的石子,可以把它变成0、变成1、……、变成k-1,但绝对不能保持k不变。这表明,如果将n枚棋子所在的顶点的SG值看作n堆相应数量的石子,那么这个Nim游戏的每个必胜策略都对应于原来这n枚棋子的必胜策略!

对于n个棋子,设它们对应的顶点的SG值分别为(a1,a2,...,an),再设局面(a1,a2,...,an)时的Nim游戏的一种必胜策略是把ai变成k,那么原游戏的一种必胜策略就是把第i枚棋子移动到一个SG值为k的顶点。这听上去有点过于神奇——怎么绕了一圈又回到Nim游戏上了。

其实我们还是只要证明这种多棋子的有向图游戏的局面是P-position当且仅当所有棋子所在的位置的SG函数的异或为0。这个证明与上节的Bouton's Theorem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只需要适当的改几个名词就行了。

刚才,我为了使问题看上去更容易一些,认为n枚棋子是在一个有向图上移动。但如果不是在一个有向图上,而是每个棋子在一个有向图上,每次可以任选一个棋子(也就是任选一个有向图)进行移动,这样也不会给结论带来任何变化。

所以我们可以定义有向图游戏的和(Sum of Graph Games):设G1、G2、……、Gn是n个有向图游戏,定义游戏G是G1、G2、……、Gn的和(Sum),游戏G的移动规则是:任选一个子游戏Gi并移动上面的棋子。Sprague-Grundy Theorem就是:g(G)=g(G1)^g(G2)^...^g(Gn)。也就是说,游戏的和的SG函数值是它的所有子游戏的SG函数值的异或。

再考虑在本文一开头的一句话:任何一个ICG都可以抽象成一个有向图游戏。所以“SG函数”和“游戏的和”的概念就不是局限于有向图游戏。我们给每个ICG的每个position定义SG值,也可以定义n个ICG的和。所以说当我们面对由n个游戏组合成的一个游戏时,只需对于每个游戏找出求它的每个局面的SG值的方法,就可以把这些SG值全部看成Nim的石子堆,然后依照找Nim的必胜策略的方法来找这个游戏的必胜策略了!

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有n堆石子,每次可以从第1堆石子里取1颗、2颗或3颗,可以从第2堆石子里取奇数颗,可以从第3堆及以后石子里取任意颗……我们可以把它看作3个子游戏,第1个子游戏只有一堆石子,每次可以取1、2、3颗,很容易看出x颗石子的局面的SG值是x%4。第2个子游戏也是只有一堆石子,每次可以取奇数颗,经过简单的画图可以知道这个游戏有x颗石子时的SG值是x%2。第3个游戏有n-2堆石子,就是一个Nim游戏。对于原游戏的每个局面,把三个子游戏的SG值异或一下就得到了整个游戏的SG值,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个SG值判断是否有必胜策略以及做出决策了。其实看作3个子游戏还是保守了些,干脆看作n个子游戏,其中第1、2个子游戏如上所述,第3个及以后的子游戏都是“1堆石子,每次取几颗都可以”,称为“任取石子游戏”,这个超简单的游戏有x颗石子的SG值显然就是x。其实,n堆石子的Nim游戏本身不就是n个“任取石子游戏”的和吗?

对于任取,那么可转移到0,1,2,...,x-1,第一个未出现的非负数是x自己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SG函数与“游戏的和”的概念不是让我们去组合、制造稀奇古怪的游戏,而是把遇到的看上去有些复杂的游戏试图分成若干个子游戏,对于每个比原游戏简化很多的子游戏找出它的SG函数,然后全部异或起来就得到了原游戏的SG函数,就可以解决原游戏了。这种“分而治之”的思想在下一节介绍的“翻硬币游戏”中将被应用得淋漓尽致。还是敬请期待。

【博弈论】找出游戏的必胜策略相关推荐

  1. 找出游戏的必胜的策略(博弈论的学习)

    题目:硬币游戏1,Alice和Bob在玩这样一个游戏.给定k个数字a1,a2,···ak. 一开始,有x枚硬币,Alice和Bob轮流取硬币.每次所取硬币的枚数 一定要在a1,a2···,ak当中.A ...

  2. 1823.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约瑟夫环问题 )

    文章目录 Question Ideas 1.Answer( Java ) Code 2.Answer( Java ) Code 3.Answer( Java ) Code Question 1823. ...

  3. 约瑟夫环——递推公式详解(leetcode 1823.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约瑟夫环--递推公式详解(leetcode 1823.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约瑟夫环问题 约瑟夫环(约瑟夫问题)是一个数学的应用问题:已知 n 个人(以编号1,2,3-n分别表示)围坐在一张圆桌周围. ...

  4. LeetCode 1823.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LeetCode 1823.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文章目录 LeetCode 1823.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题目描述 一.解题关键词 二.解题报告 1.思路分析 2.时间复杂度 3.代码示例 2.知识点 ...

  5. golang力扣leetcode 1823.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1823.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1823.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题解 代码 1823.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1823.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题解 题目:n个位围成一个环,每次删除第k个人,求最后一个人是谁 思路:约瑟 ...

  6. 力扣每日一题2022-05-04中等题: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题目描述 思路 数学 C++实现 Java实现 Python实现 题目描述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思路 数学 第一轮删掉第k个人,问题就变为n-1个人进行这个游戏.假设知道f(n-1, ...

  7. 0504|1823.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0504|1823.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这道题使用队列也可以. 遍历 quene 时,从队尾拿出一个成员,然后再从对头插入.如此循环. 这里使用的是链表: var findTheWinner = fu ...

  8. 约瑟夫环问题- leetcode 1823.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1823.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 使用链表模拟 class Solution {// 模拟public int findTheWinner(int n, int k) { List<Integer& ...

  9.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java)

    问题描述:(约瑟夫环) 样例输入: 代码如下:使用链表模拟法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FindTheWinner {//找出游戏的获胜者//1 & ...

最新文章

  1. 射频MOS管和三极管优缺点对比
  2. puppet kick 功能
  3. JQuery + jquery插件
  4. [译]C语言实现一个简易的Hash table(3)
  5. 如何在MyBatis中优雅的使用枚举
  6. 微型计算机十号功能,青岛理工大学练习题微机原理(10页)-原创力文档
  7. ICCV 2019 Oral 端到端任意形状场景文字识别
  8. python完全支持面向对象编程思想_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和Python的继承和多态,特殊方法,引用计数...
  9. TOP 10 开源的推荐系统简介
  10. 微信支付将推双面屏;库克谈收购英特尔基带业务;Chrome 76 稳定版发布 | 极客头条...
  11. mybatis增加数据后,获取增加数据的主键Id
  12. Git学习笔记(九) 历史穿梭
  13. Eclipse —— 官网下载地址
  14. 在RHEL6上针对rm命令做审计
  15. Tableau画地图
  16. 电子竞技作为一项全新的竞技体育项目,近年来发展迅猛,未来发展趋势
  17. SpringMVC的数据请求
  18. 龙格现象及分段线性插值
  19. ubuntu下修改终端字体颜色以及terminator字体美化
  20. 真心话大冒险的暴强回复

热门文章

  1. appium+mitmdump+夜神模拟器抓取抖音app
  2. Autojs - 打开或关闭系统代理
  3. 【锐普PPT教程】用powerpoint2010实现PPT转视频方法介绍
  4. 细说FL Studio中的Wasp合成器功能
  5. HTTP 状态码查询大全
  6. 最新伦敦金行情分析技巧:由小变大 循序渐进
  7. 太吾绘卷第一世攻略_太吾绘卷第一世无修改通关7剑冢攻略 太吾绘卷怎么通关剑冢...
  8. 光电测径仪测头工作原理方式
  9. 供应链管理计算机二级,计算机二级考试真题-Word-林楚楠-供应链管理论文
  10. 施工员证书怎么考?施工员考试多少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