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分享在不使用路由器的情况下,使用“数据线或网线”将 MacBook 与其他设备连接在一起,获得更高效率的数据交换性能。

写在前面

最近考虑将 Mac 设备和其他的设备连在一起使用,比如之前在“廉价的家用工作站方案:前篇”或“装在笔记本里的私有云环境:K8s 集群准备”两篇文章里提到的大内存,多核心的设备与 MacBook 更高效的连通到一起,以及搭载 M1/M2 芯片的 MacBook 连接在一起。

因为目标设备都是笔记本,能够直接想到的成本比较低的方案便是使用有线或者无线路由器,将设备连通到一起。但是,借助路由器,会是传输效率最高的方案吗?或者会是成本最合理的方案吗?显然不是。

被抛弃的方案选型

单纯追求效率,首选方案中一定会有“光纤方案”的一席之位,早在 2005 年,苹果出品的 XSAN 就支持通过接入光纤方式来进行高效的数据交互操作。如果选择这个方案,我们可以选择比如 QNAP 出品的万兆雷电3转换器,支持将光纤 SFP+ 接口转换为传统的电口,这样的转换头大概 2000 元一只。忽略掉线缆、使用两个转换器直接组网,成本在 4000 元左右(可能触发优惠券)。

但是上面的方案中,我们只能覆盖 Mac 连通 Mac,或者 Mac 连通具备雷电接口的设备,当另外一个设备不支持雷电的时候,这个方案就无能为力了,比如是 AMD 芯片的设备,或者是阉割掉全功能雷电接口的某些厂商。

如果追求方便,我们或许会想到使用无线网络交换,现如今的 Mac 设备也好,新的笔记本设备也罢,基本都支持 Wi-Fi 6(非 Mac设备更换网卡成本 100 元左右),甚至 Wi-Fi 6E 规格进行数据传输,搭配一个支持 Wi-Fi 6 的无线路由器就能够得到理论千兆的传输速率。

作为第一批小米 Wi-Fi 6路由器的用户,在使用两年设备之后,就个人体验来说,如果是长时间的数据交互,还是可能遇到一些问题的。首先,延迟相比有线还是不够稳定;其次,想得到更好的传输效果,我们需要传输的设备都距离路由器比较近才能够得到好的效果。并且,在传输过程中,如果其他的设备进行下载或者上传,会影响总共可用的无线传输带宽,进而影响传输效果。

如果不用光纤、也不用无线,那么剩下的可选方案里,最经济实惠的只有使用“有线”传输了。

如果不考虑外出使用,理想状况,我们使用可选品牌和型号越来越多的2.5G、万兆(10G)交换机或者路由器,搭配雷电转万兆、USB 3(Type-C)转万兆的 USB 网卡,就能满足设备网络连接稳定,传输效率不差啦。

即使我们从长期使用角度来看,暂且忽略目前 2.5G 或者万兆设备的价格,依旧会发现两个问题:首先,雷电转万兆的 USB 网卡价格不逊前文中提到的雷电转光口的价格;其次,USB 目前市面上基本只有转 5G 速率的网卡(市面上没有 10GbE 的 USB NIC 控制器),5G 版本价格也不算便宜,在这个需求场景下显得非常鸡肋。

高性价比的数据交互、传输方案

那么,退而求其次的高性价比方案是什么呢?

考虑到我们还是会有携带设备外出的情况,所以如果组网连通依赖中心化设备(光纤终端、万兆交换机、高密或者支持 Wi-Fi 6E 的无线 AP),就不是那么好了,并且中心化设备也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

上文提到的问题,如果我们将设备类型拆开,划分为与连接“雷电”的设备与“非雷电”设备,再排除掉上文中提到的问题,那么答案就很明显啦。

与支持雷电的设备,我们使用雷电数据线进行连接组网,满足连通和数据传输需求,成本只需要一根几十块钱的数据线。

与不支持雷电的设备,我们可以借助古老的“网线”直连,为了提升效率,除了直接使用笔记本目前都搭载的千兆网卡之外,还可以使用相对便宜的 2.5G USB 网卡来完成设备的连接。相比较上文中动辄几千的成本,购置两个 2.5G USB 网卡,搭配两条七类网线,包邮到家大概 300 块左右。

下面记录一下 Mac 和其他设备使用“数据线”直连的配置过程,以及目前的传输速率,先来记录使用雷电相互连接的 Mac 设备。

使用雷电数据线直连其他 Mac 或支持雷电协议的设备

支持雷电协议的设备,能够在使用雷电数据线连接设备彼此的时候,互相协调分配可用的 IP,并保证网络连通。

当设备使用雷电数据线连接之后,我们将能看到系统网络设置中多出一个“雷劈网桥”,稍等片刻,它会完成网络地址的分配,状态将会从“无 IP 地址” 变为“自分配的 IP”。

选择“网桥”,点击进去之后,我们将得到设备分配的 IP 地址。想要两台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我们需要使用相同的方式,打开系统设置中的网络选项卡,获得两台设备的 IP 地址。当然,也可以使用命令 arp -a,来获得使用雷电数据线连接的设备,所分配的地址:

arp -a
...
...
suyangdedahaomacbook-pro.local (169.254.190.176) at 82:e7:xx:xx:xx:1 on bridge0 [ethernet]
...
...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 iperf3 测试连接速度,如果你的 Mac 设备没有安装它,可以通过 brew install iperf3 来完成安装。然后选择其中一台作为服务器,另外一台作为客户端,来模拟数据传输下载,得到网络连接速度。

比如,我在其中一台上输入 iperf3 -s 启动测速服务端:

iperf3 -s
-----------------------------------------------------------
Server listening on 5201 (test #1)
-----------------------------------------------------------

然后接着,在另外一台设备上输入 iperf3 -c 169.254.190.176 ,设置好要测试的 IP 地址,对雷电线另外一头的设备进行压力测试:

iperf3 -c 169.254.190.176
Connecting to host 169.254.190.176, port 5201
[  5] local 169.254.13.145 port 56484 connected to 169.254.190.176 port 52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  5]   0.00-1.00   sec  1.67 GBytes  14.3 Gbits/sec
[  5]   1.00-2.00   sec  1.86 GBytes  16.0 Gbits/sec
[  5]   2.00-3.00   sec  1.84 GBytes  15.8 Gbits/sec
[  5]   3.00-4.00   sec  1.94 GBytes  16.6 Gbits/sec
[  5]   4.00-5.00   sec  1.90 GBytes  16.3 Gbits/sec
[  5]   5.00-6.00   sec  1.85 GBytes  15.9 Gbits/sec
[  5]   6.00-7.00   sec  1.78 GBytes  15.3 Gbits/sec
[  5]   7.00-8.00   sec  1.97 GBytes  16.9 Gbits/sec
[  5]   8.00-9.00   sec  1.90 GBytes  16.3 Gbits/sec
[  5]   9.00-10.00  sec  1.91 GBytes  16.4 Gbits/se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  5]   0.00-10.00  sec  18.6 GBytes  16.0 Gbits/sec                  sender
[  5]   0.00-10.00  sec  18.6 GBytes  16.0 Gbits/sec                  receiveriperf Done.

上面的输出日志中,我们得到了 16.0 Gbits 的测试结果。

但其实,我们应该稍微拉长一些测试时间,以及可以选择忽略掉前几次速度可能不够客观的数据反馈,以及适当调整下速度的计量单位,方便我们与日常使用的 MB/s 进行转换。比如,在下面的命令中,我声明要使用 “MB” 作为单位,忽略最开始的 5 次数据结果,并且将测试时间拉长至 20 s:

iperf3 -c 169.254.190.176 -f MB --omit 5 --time 20
Connecting to host 169.254.190.176, port 5201
[  5] local 169.254.13.145 port 56505 connected to 169.254.190.176 port 52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  5]   0.00-1.00   sec  1.79 GBytes  1832 MBytes/sec                  (omitted)
[  5]   1.00-2.00   sec  1.98 GBytes  2030 MBytes/sec                  (omitted)
[  5]   2.00-3.00   sec  1.97 GBytes  2016 MBytes/sec                  (omitted)
[  5]   3.00-4.00   sec  1.93 GBytes  1977 MBytes/sec                  (omitted)
[  5]   4.00-5.00   sec  1.90 GBytes  1946 MBytes/sec                  (omitted)
[  5]   0.00-1.00   sec  1.93 GBytes  1973 MBytes/sec
[  5]   1.00-2.00   sec  1.90 GBytes  1946 MBytes/sec
[  5]   2.00-3.00   sec  1.95 GBytes  1994 MBytes/sec
[  5]   3.00-4.00   sec  2.03 GBytes  2079 MBytes/sec
[  5]   4.00-5.00   sec  1.89 GBytes  1933 MBytes/sec
[  5]   5.00-6.00   sec  1.90 GBytes  1943 MBytes/sec
[  5]   6.00-7.00   sec  2.01 GBytes  2061 MBytes/sec
[  5]   7.00-8.00   sec  1.97 GBytes  2016 MBytes/sec
[  5]   8.00-9.00   sec  1.84 GBytes  1883 MBytes/sec
[  5]   9.00-10.00  sec  1.95 GBytes  1992 MBytes/sec
[  5]  10.00-11.00  sec  1.93 GBytes  1979 MBytes/sec
[  5]  11.00-12.00  sec  1.93 GBytes  1981 MBytes/sec
[  5]  12.00-13.00  sec  2.07 GBytes  2118 MBytes/sec
[  5]  13.00-14.00  sec  1.98 GBytes  2029 MBytes/sec
[  5]  14.00-15.00  sec  1.92 GBytes  1968 MBytes/sec
[  5]  15.00-16.00  sec  2.00 GBytes  2044 MBytes/sec
[  5]  16.00-17.00  sec  1.89 GBytes  1935 MBytes/sec
[  5]  17.00-18.00  sec  1.89 GBytes  1931 MBytes/sec
[  5]  18.00-19.00  sec  1.86 GBytes  1904 MBytes/sec
[  5]  19.00-20.00  sec  1.83 GBytes  1872 MBytes/se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  5]   0.00-20.00  sec  38.7 GBytes  1979 MBytes/sec                  sender
[  5]   0.00-20.00  sec  38.7 GBytes  1979 MBytes/sec                  receiveriperf Done.

测试结束后,我们能够看到数据传输速度的结果是 1979 MBytes,除以 8 ,得到差不多 247 MB/s 的速度。

在完成基础测试之后,我们使用日常数据传输命令 scp 来进行一个简单的额外测试。

想要完成 scp 的数据拷贝,我们需要在系统设置中的“通用”菜单里找到“共享”,然后在“共享”中打开“远程登录”。

接着,使用常规命令,不指定传输数据使用的加密算法,从另外一台设备下载“Ubuntu 22.04”的系统镜像到本地:

scp 169.254.13.145:~/linktest/ubuntu-22.04.1-live-server-amd64.iso .
(soulteary@169.254.13.145) Password:
ubuntu-22.04.1-live-server-amd64.iso        100% 1407MB 204.9MB/s   00:06

可以看到传输速度在 200MB/s 出头,应该是加密算法影响了传输效率,这里我们将加密算法指定为计算量比较低的方法,再进行尝试:

scp -c aes128-ctr 169.254.13.145:~/linktest/ubuntu-22.04.1-live-server-amd64.iso .
(soulteary@169.254.13.145) Password:
ubuntu-22.04.1-live-server-amd64.iso        100% 1407MB 234.2MB/s   00:06scp -c aes128-ctr 169.254.13.145:~/linktest/ubuntu-22.04.1-live-server-amd64.iso .
(soulteary@169.254.13.145) Password:
ubuntu-22.04.1-live-server-amd64.iso        100% 1407MB 234.1MB/s   00:06

可以看到传输速度到达了 234MB/s 左右,接近我们使用 iperf3 测试的结果。

相比较使用中心化设备,我们只需要一根数据线,就能随时随地的进行至少 200MB/s 的数据传输了,比多数环境中的千兆网络满载速率要高一倍,是不是还挺不错的?

使用网线与其他设备直接连接

因为我的 2.5G 网卡还在路上,所以我先使用普通的千兆网卡完成本文的配置部分,等待网卡到位,我在更新/补充数据部分。

这里,我使用 Mac 来与一台 AMD CPU 的 Ubuntu 笔记本进行连接,当我们使用网线插上两台设备后,此时设备并不能够直接使用,还需要进行额外的设置。

还是在系统设置中,打开网络设置,然后选择“管理虚拟接口”。

接着,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新建桥接器”。

选择要桥接的设备为我们的 USB 网卡,然后起个名字,按“创建”按钮。点击创建,和上文中使用雷电数据线连接设备一样,我们将能够看到一个黄色的小圆点,以及网桥状态显示为“自分配的 IP”。

进入创建好的网桥的详细设置中,先选择“TCP/IP”,然后选择“手动指定 IP 地址”,在 IP 地址中填写一个合适的地址,例如:192.168.199.2

设置完毕,我们返回网络列表,可以看到“黄色的小圆点”变成了“绿色的小圆点”。

这里,我们也需要设置网线连着的另外一台机器,如果你的系统不支持设置网桥,并且那台设备也不需要直接联网,可以直接修改该设备网卡中的 IP 地址,将 IP 地址的网段和网络掩码修改的和 Mac 设备一致即可,比如 192.168.199.3255.255.0.0

为了完成性能验证,我们和上面一样,首先需要选择一台设备执行 iperf3 -s 启动测试服务端。

然后在另外一台设备上输入命令,来完成测试:

iperf3 -c 192.168.199.2 -4 -f MB --omit 5 --time 20
Connecting to host 192.168.199.2, port 5201
[  5] local 192.168.199.3 port 50140 connected to 192.168.199.2 port 52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Retr  Cwnd
[  5]   0.00-1.00   sec   114 MBytes   114 MBytes/sec    0    431 KBytes       (omitted)
[  5]   1.00-2.00   sec   113 MBytes   113 MBytes/sec    0    499 KBytes       (omitted)
[  5]   2.00-3.00   sec   112 MBytes   112 MBytes/sec    0    523 KBytes       (omitted)
[  5]   3.00-4.00   sec   112 MBytes   112 MBytes/sec    0    602 KBytes       (omitted)
[  5]   4.00-5.00   sec   111 MBytes   111 MBytes/sec    0    602 KBytes       (omitted)
[  5]   0.00-1.00   sec   113 MBytes   113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1.00-2.00   sec   112 MBytes   112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2.00-3.00   sec   113 MBytes   113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3.00-4.00   sec   112 MBytes   112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4.00-5.00   sec   112 MBytes   112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5.00-6.00   sec   112 MBytes   112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6.00-7.00   sec   113 MBytes   113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7.00-8.00   sec   112 MBytes   112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8.00-9.00   sec   112 MBytes   112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9.00-10.00  sec   113 MBytes   113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10.00-11.00  sec   111 MBytes   111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11.00-12.00  sec   113 MBytes   113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12.00-13.00  sec   112 MBytes   112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13.00-14.00  sec   113 MBytes   113 MBytes/sec    0    602 KBytes
[  5]  14.00-15.00  sec   112 MBytes   112 MBytes/sec    0    950 KBytes
[  5]  15.00-16.00  sec   112 MBytes   113 MBytes/sec    0    950 KBytes
[  5]  16.00-17.00  sec   112 MBytes   113 MBytes/sec    0    950 KBytes
[  5]  17.00-18.00  sec   112 MBytes   112 MBytes/sec    0    950 KBytes
[  5]  18.00-19.00  sec   111 MBytes   111 MBytes/sec    0   1.38 MBytes
[  5]  19.00-20.00  sec   112 MBytes   113 MBytes/sec    0   1.38 MByt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Retr
[  5]   0.00-20.00  sec  2.19 GBytes   112 MBytes/sec    0             sender
[  5]   0.00-20.00  sec  2.19 GBytes   112 MBytes/sec                  receiveriperf Done.

可以看到,使用千兆网线和网卡连接的两台设备,能够跑到 110MB/s 的满速。

同样的,使用 scp 进行速度测试,因为上限是 100MB/s ,所以我们就不指定传输加密算法了,设备性能足够高,怎么都能跑满这个千兆带宽:

scp -P 55555 ./ubuntu-22.04.1-live-server-amd64.iso 192.168.199.3:/app/linktest/
ubuntu-22.04.1-live-server-amd64.iso        100% 1407MB 110.2MB/s   00:12scp -P 55555 192.168.199.3:/app/linktest/ubuntu-22.04.1-live-server-amd64.iso .
ubuntu-22.04.1-live-server-amd64.iso        100% 1407MB 110.7MB/s   00:12

最后

这篇内容就先到写到这里啦。

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要更高效率完成数据交互、传输,但是同样不希望增加太多成本的你,新年快乐。

–EOF


如果你觉得内容还算实用,欢迎点赞分享给你的朋友,在此谢过。

如果你想更快的看到后续内容的更新,请戳 “点赞”、“分享”、“喜欢” ,这些免费的鼓励将会影响后续有关内容的更新速度。


我们有一个小小的折腾群,里面聚集了几百位喜欢折腾的小伙伴。

在不发广告的情况下,我们在里面会一起聊聊软硬件、HomeLab、编程上的一些问题,也会在群里不定期的分享一些技术沙龙的资料。

喜欢折腾的小伙伴欢迎扫码添加好友。(添加好友,请备注实名,注明来源和目的,否则不会通过审核)

关于折腾群入群的那些事


本文使用「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许可协议,欢迎转载、或重新修改使用,但需要注明来源。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本文作者: 苏洋

创建时间: 2023年01月01日
统计字数: 9077字
阅读时间: 19分钟阅读
本文链接: https://soulteary.com/2023/01/01/low-cost-high-performance-data-transfer-solution-for-macbook-and-other-devices.html

MacBook 与其他设备的低成本高性能数据传输方案相关推荐

  1. xmos驱动_XMOS推出了Xcore.ai处理器,单个设备中提供高性能AI,DSP,控制和IO,价格从1美元起!...

    作者:XMOS,排版整理:晓宇 微信公众号:芯片之家(ID:chiphome-dy) 近日,英国半导体科技公司XMOS宣布推出Xcore.ai ,它是一款面向AIoT市场的超强性能跨界处理器,该处理器 ...

  2. 截断骨干用于检测,YOLO-ReT开源:边缘GPU设备上的高性能检测器

    作者丨happy 编辑丨极市平台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110.13713.pdf 代码链接:https://github.com/prakharg24/yolore ...

  3. AIR3.0针对移动设备的高性能渲染方案

    AIR 3.0针对移动设备的高性能渲染方案 转自:http://blog.domlib.com/articles/242.html 当我们一边正在等待Stage3D的发布时,很多开发者似乎还停留在这个 ...

  4. 触觉智能分享-低成本高性能的厨电解决方案

    每个热爱生活的人,一日三餐四季,柴米油盐这点小事,都值得去享受,可如何学会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对厨房小白来说可不是易事,智能菜谱的出现,将做菜的烹饪过程进行了分步拆解,同时将专业大厨的做菜手艺&qu ...

  5. 低成本高性能 USB2.0 扩展器,可通过 USB 电缆提供信号传输扩展

    1. 描述 LT8312 是一款具有 DeMUX 的低成本高性能 USB2.0 扩展器,可通过 USB 电缆提供信号传输扩展,并且还支持信号旁路.LT8312 符合 USB2.0 规范,支持 USB2 ...

  6. 阿里云超算:高性能容器方案实战之Singularity

    云栖君导读:除了自动化整合IaaS层硬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云上HPC集群外,E-HPC还致力于巩固云上HPC服务的高可用性,先后推出了"集谛多维性能监控"."低成本断点续算& ...

  7. C8051F 30x单片机低成本射频读卡器方案

    C8051F 30x单片机低成本射频读卡器方案 时间:2009-02-26 09:56:48 来源:edmchina 作者: 该方案采用超低功耗SOC型单片机C8051F30X,流水线指令结构,70% ...

  8. mysql 高效备份_Mysql高性能备份方案解决数据不间断访问(LVM快照方式备份)

    Mysql高性能备份方案解决数据不间断访问(LVM快照方式备份) mysql LVM快照备份特点: 1.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方式几乎算得上是热备.它无需关闭服务,只需要设置只读或者类似这样的限制. 2 ...

  9. 计算机设备替换方案,500元不到的低成本笔记本电脑升级方案,东芝TR200替换机械硬盘带来性...

    原标题:500元不到的低成本笔记本电脑升级方案,东芝TR200替换机械硬盘带来性 今年PC硬件市场真的是风起云涌,过山车般的显卡狂潮.牙膏厂的供需矛盾,一个个神剧本让各位吃瓜群众眼花缭乱,等等党(包括 ...

最新文章

  1. 滴滴AI语音团队获国际顶尖智能对话系统竞赛世界第一
  2. 云计算带来企业管理的革命
  3. git bash、eclipse中git插件提交出现冲突以及解决办法
  4. The 30 CSS Selectors you Must Memorize
  5. 企业云存储:为什么中大型企业偏爱自建私有云?
  6. 两个不同网段的局域网如何互通_不同网段之间如何通信?
  7. React开发(263):react中处理时间的判断
  8. Problem b(BZOJ-2301/HAOI-2011)
  9. 模型优化秘诀:从数据的角度分析,零代码也可以提升精度
  10. SparkSQL案例-图书信息分析
  11. java开发简单BBS论坛系统(源码)
  12. h5自我介绍作品_自我介绍h5模板
  13. 淄博市区地图最新版_淄博地图全图高清版下载|
  14. [蓝桥杯]打水问题、夺宝奇兵、调手表(c++详解)
  15. 数字音频:音频采样率和位深度
  16. 先验概率 后验概率 贝叶斯法则 贝叶斯公式
  17. 一名菜鸟程序猿对前端的简单理解及介绍
  18. flv.js php,flv.js的使用详解
  19. Maven插件仓库地址
  20. Latex中将Fig.1改为Fig.S1

热门文章

  1. 新手村丨零基础入门MySQL数据库
  2. 如何才能做好一个盲盒APP
  3. 局域网内实现打印机共享
  4. oracle ping 超时_对于tnsping的连接超时的功能补充
  5. C++ CSF地面点滤波(插件)
  6. 【Matlab作业】MATLAB数据可视化
  7. jupyter notebook重命名失败修复方法
  8. 什么是渗透测试?| 什么是渗透测试?
  9. 创新案例|Amazon如何打造增长飞轮保持每年20%以上的营收增速
  10. linux 环境套件,环境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