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指月 https://www.lixueduan.com

原文:https://www.lixueduan.com/post/kubernetes/03-pure-layer-3-network/

本文主要介绍了 Kubernetes 中的Pure Layer 3)网络方案。其中的典型例子,莫过于 Flannel 的 host-gw 模式和 Calico 项目了。

Kubernetes

1. 概述

除了前面讲述的隧道模式之外,Kubernetes 中还有一种纯三层(Pure Layer 3)网络方案。其中的典型例子,莫过于 Flannel 的 host-gw 模式和 Calico 项目了。

当你设置 Flannel 使用 host-gw 模式之后,flanneld 会在宿主机上创建这样一条规则,以 Node 1 为例:

$ ip route
...
10.244.1.0/24 via 10.168.0.3 dev eth0

这条路由规则的含义是:目的 IP 地址属于 10.244.1.0/24 网段的 IP 包,应该经过本机的 eth0 设备发出去(即:dev eth0);并且,它下一跳地址(next-hop)是 10.168.0.3(即:via 10.168.0.3)。

所谓下一跳地址就是:如果 IP 包从主机 A 发到主机 B,需要经过路由设备 X 的中转。那么 X 的 IP 地址就应该配置为主机 A 的下一跳地址。

而从 host-gw 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下一跳地址对应的,正是我们的目的宿主机 Node 2。

一旦配置了下一跳地址,那么接下来,当 IP 包从网络层进入链路层封装成帧的时候,eth0 设备就会使用下一跳地址对应的 MAC 地址,作为该数据帧的目的 MAC 地址。显然,这个 MAC 地址,正是 Node 2 的 MAC 地址。

这样,这个数据帧就会从 Node 1 通过宿主机的二层网络顺利到达 Node 2 上。

而 Node 2 的内核网络栈从二层数据帧里拿到 IP 包后,会“看到”这个 IP 包的目的 IP 地址是 10.244.1.3,即 Infra-container-2 的 IP 地址。这时候,根据 Node 2 上的路由表,该目的地址会匹配到第二条路由规则(也就是 10.244.1.0 对应的路由规则),从而进入 cni0 网桥,进而进入到 Infra-container-2 当中。

可以看到,host-gw 模式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将每个 Flannel 子网(Flannel Subnet,比如:10.244.1.0/24)的“下一跳”,设置成了该子网对应的宿主机的 IP 地址

也就是说,这台“主机”(Host)会充当这条容器通信路径里的“网关”(Gateway)。这也正是“host-gw”的含义。

而且 Flannel 子网和主机的信息,都是保存在 Etcd 当中的。flanneld 只需要 WACTH 这些数据的变化,然后实时更新路由表即可。

而在这种模式下,容器通信的过程就免除了额外的封包和解包带来的性能损耗。根据实际的测试,host-gw 的性能损失大约在 10% 左右,而其他所有基于 VXLAN“隧道”机制的网络方案,性能损失都在 20%~30% 左右。

host-gw 模式能够正常工作的核心,就在于 IP 包在封装成帧发送出去的时候,会使用路由表里的“下一跳”来设置目的 MAC 地址。这样,它就会经过二层网络到达目的宿主机。

所以说,Flannel host-gw 模式必须要求集群宿主机之间是二层连通的

2. Calico

实际上,Calico 项目提供的网络解决方案,与 Flannel 的 host-gw 模式,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Calico 也会在每台宿主机上,添加一个格式如下所示的路由规则:

<目的容器IP地址段> via <网关的IP地址> dev eth0

其中,网关的 IP 地址,正是目的容器所在宿主机的 IP 地址。

而正如前所述,这个三层网络方案得以正常工作的核心,是为每个容器的 IP 地址,找到它所对应的、“下一跳”的网关

不过,不同于 Flannel 通过 Etcd 和宿主机上的 flanneld 来维护路由信息的做法,Calico 项目使用了一个“重型武器”来自动地在整个集群中分发路由信息

所谓 BGP,就是在大规模网络中实现节点路由信息共享的一种协议

BGP 在每个边界网关(路由器)上运行,彼此之间通信更新路由表信息。而 BGP 的这个能力,正好可以取代 Flannel 维护主机上路由表的功能。

而且,BGP 这种原生就是为大规模网络环境而实现的协议,其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远非 Flannel 自己的方案可比。

Calico 由三个部分组成:

  • 1)Calico 的 CNI 插件。这就是 Calico 与 Kubernetes 对接的部分。
  • 2)Felix。它是一个 DaemonSet,负责在宿主机上插入路由规则(即:写入 Linux 内核的 FIB 转发信息库),以及维护 Calico 所需的网络设备等工作。
  • 3)BIRD。它就是 BGP 的客户端,专门负责在集群里分发路由规则信息。

除了对路由信息的维护方式之外,Calico 项目与 Flannel 的 host-gw 模式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它不会在宿主机上创建任何网桥设备

Calico 的 CNI 插件会为每个容器设置一个 Veth Pair 设备,然后把其中的一端放置在宿主机上(它的名字以 cali 前缀开头)。

此外,由于 Calico 没有使用 CNI 的网桥模式,Calico 的 CNI 插件还需要在宿主机上为每个容器的 Veth Pair 设备配置一条路由规则,用于接收传入的 IP 包。比如,宿主机 Node 2 上的 Container 4 对应的路由规则,如下所示:

10.233.2.3 dev cali5863f3 scope link

即:发往 10.233.2.3 的 IP 包,应该进入 cali5863f3 设备。

基于上述原因,Calico 项目在宿主机上设置的路由规则,肯定要比 Flannel 项目多得多。

不过,Flannel host-gw 模式使用 CNI 网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为了跟 VXLAN 模式保持一致。否则的话,Flannel 就需要维护两套 CNI 插件了。

有了这样的 Veth Pair 设备之后,容器发出的 IP 包就会经过 Veth Pair 设备出现在宿主机上。然后,宿主机网络栈就会根据路由规则的下一跳 IP 地址,把它们转发给正确的网关。接下来的流程就跟 Flannel host-gw 模式完全一致了。

其中,这里最核心的“下一跳”路由规则,就是由 Calico 的 Felix 进程负责维护的。这些路由规则信息,则是通过 BGP Client 也就是 BIRD 组件,使用 BGP 协议传输而来的。

Calico 项目实际上将集群里的所有节点,都当作是边界路由器来处理,它们一起组成了一个全连通的网络,互相之间通过 BGP 协议交换路由规则。这些节点,我们称为 BGP Peer

需要注意的是,Calico 维护的网络在默认配置下,是一个被称为“Node-to-Node Mesh”的模式。这时候,每台宿主机上的 BGP Client 都需要跟其他所有节点的 BGP Client 进行通信以便交换路由信息。但是,随着节点数量 N 的增加,这些连接的数量就会以 N²的规模快速增长,从而给集群本身的网络带来巨大的压力。

所以,Node-to-Node Mesh 模式一般推荐用在少于 100 个节点的集群里。而在更大规模的集群中,你需要用到的是一个叫作 Route Reflector 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Calico 会指定一个或者几个专门的节点,来负责跟所有节点建立 BGP 连接从而学习到全局的路由规则。而其他节点,只需要跟这几个专门的节点交换路由信息,就可以获得整个集群的路由规则信息了。

3. IPIP 模式

对于 Calico 来说,同样要求集群宿主机之间是二层连通的。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有两台处于不同子网的宿主机 Node 1 和 Node 2,对应的 IP 地址分别是 192.168.1.2 和 192.168.2.2。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台机器通过路由器实现了三层转发,所以这两个 IP 地址之间是可以相互通信的。

而我们现在的需求,还是 Container 1 要访问 Container 4。

按照我们前面的讲述,Calico 会尝试在 Node 1 上添加如下所示的一条路由规则:

10.233.2.0/16 via 192.168.2.2 eth0

上面这条规则里的下一跳地址是 192.168.2.2,可是它对应的 Node 2 跟 Node 1 却根本不在一个子网里,没办法通过二层网络把 IP 包发送到下一跳地址。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为 Calico 打开 IPIP 模式

在 Calico 的 IPIP 模式下,Felix 进程在 Node 1 上添加的路由规则,会稍微不同,如下所示:

10.233.2.0/24 via 192.168.2.2 tunl0

这一次,要负责将 IP 包发出去的设备,变成了 tunl0,Calico 使用的这个 tunl0 设备,是一个 IP 隧道(IP tunnel)设备。

P 包进入 IP 隧道设备之后,就会被 Linux 内核的 IPIP 驱动接管。IPIP 驱动会将这个 IP 包直接封装在一个宿主机网络的 IP 包中,如下所示:

其中,经过封装后的新的 IP 包的目的地址(图中的 Outer IP Header 部分),正是原 IP 包的下一跳地址,即 Node 2 的 IP 地址:192.168.2.2。

而原 IP 包本身,则会被直接封装成新 IP 包的 Payload。

这样,原先从容器到 Node 2 的 IP 包,就被伪装成了一个从 Node 1 到 Node 2 的 IP 包

由于宿主机之间已经使用路由器配置了三层转发,也就是设置了宿主机之间的“下一跳”。所以这个 IP 包在离开 Node 1 之后,就可以经过路由器,最终“跳”到 Node 2 上。

这时,Node 2 的网络内核栈会使用 IPIP 驱动进行解包,从而拿到原始的 IP 包。然后,原始 IP 包就会经过路由规则和 Veth Pair 设备到达目的容器内部。

以上,就是 Calico 项目主要的工作原理了。

额外的封包和解包工作会导致集群网络性能下降,在实际测试中,Calico IPIP 模式与 Flannel VXLAN 模式的性能大致相当。

4. 小结

三层网络主要通过维护路由规则,将数据包直接转发到对应的宿主机上

  • Flannel host-gw 主要通过 etcd 中的子网信息来维护路由规则;

  • Calico 则通过 BGP 协议收集路由信息,由 Felix进程来维护;

  • 隧道模式主要通过在 IP 包外再封装一层 MAC 包头来实现。

使用场景

在大规模集群里,三层网络方案在宿主机上的路由规则可能会非常多,这会导致错误排查变得困难。此外,在系统故障的时候,路由规则出现重叠冲突的概率也会变大。

  • 1)如果是在公有云上,由于宿主机网络本身比较“直白”,一般推荐更加简单的 Flannel host-gw 模式。
  • 2)但不难看到,在私有部署环境里,Calico 项目才能够覆盖更多的场景,并为你提供更加可靠的组网方案和架构思路。

三层和隧道的异同

相同之处是都实现了跨主机容器的三层互通,而且都是通过对目的 MAC 地址的操作来实现的;不同之处是三层通过配置下一条主机的路由规则来实现互通,隧道则是通过通过在 IP 包外再封装一层 MAC 包头来实现。

  • 三层的优点:少了封包和解包的过程,性能肯定是更高的。
  • 三层的缺点:需要自己想办法维护路由规则。
  • 隧道的优点:简单,原因是大部分工作都是由 Linux 内核的模块实现了,应用层面工作量较少。
  • 隧道的缺点:主要的问题就是性能低。

5. 参考

https://kubernetes.io/docs/concepts/cluster-administration/networking/

深入剖析Kubernetes

https://blog.laputa.io/kubernetes-flannel-networking-6a1cb1f8ec7c

https://feisky.gitbooks.io/kubernetes/content/network/flannel/flannel.html

Kubernetes系列教程(三)---纯三层网络方案相关推荐

  1. Kubernetes系列教程(二)---集群网络之Flannel核心原理

    来自:指月 https://www.lixueduan.com 原文:https://www.lixueduan.com/post/kubernetes/02-cluster-network/ 本文主 ...

  2. 树莓派4B系列教程三 :优化配置

    树莓派4B系列教程三 :优化配置 写在前面 树莓派4B内存增加 CPU温度控制 显存优化 Chromuim缓存转移 优化自启程序 Chromium插件安装 离线安装插件时遇到的问题 结语 写在前面 不 ...

  3. Fastify 系列教程三 (验证、序列化和生命周期)

    Fastify 系列教程: Fastify 系列教程一 (路由和日志) Fastify 系列教程二 (中间件.钩子函数和装饰器) Fastify 系列教程三 (验证.序列化和生命周期) Fastify ...

  4. 汇川技术小型PLC梯形图编程系列教程(三):PLC系统程序与用户程序介绍

    原文链接:汇川技术小型PLC梯形图编程系列教程(三):PLC系统程序与用户程序介绍 PLC的定义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 ...

  5. Redis系列教程(三):如何解决Redis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并发等5大难题

    Java相关的面试都会问到缓存的问题:史上最全Redis面试49题(含答案):哨兵+复制+事务+集群+持久化等,除此之外还会问到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预热.缓存更新.缓存降级等不常见的问题,但却是非 ...

  6. ClickHouse系列教程三:MergeTree引擎分析

    ClickHouse系列教程: ClickHouse系列教程 Clickhouse之MergeTree引擎分析 CRUD Clickhouse支持查询(select)和增加(insert),但是不直接 ...

  7. ROS系列教程三:roslaunch文件及参数服务器

    一.标签简介 1.<launch> ... </launch> : 根标签,一般写在整个launch文件的头尾,斜杠/代表结束: 2.<node> :启动节点,如果 ...

  8. ASP .NET Core Web MVC系列教程三:添加视图

    系列文章目录:ASP .NET Core Web MVC系列教程:使用ASP .NET Core创建MVC Web应用程序 上一个教程:ASP .NET Core Web MVC系列教程二:添加控制器 ...

  9. ASP .NET Core Web Razor Pages系列教程三:自动生成Razor Pages (CRUD)

    系列文章目录:系列教程:使用ASP.NET Core创建Razor Pages Web应用程序 - zhangpeterx的博客 系列教程代码的GitHub地址:ASP .Net Core Razor ...

最新文章

  1. Ubuntu 64位系统安装flash player
  2. 其他系统 对外接口设计_设计模式分类及设计原则
  3. Eclipse调试Debug技巧
  4. php 汉字的首字母
  5. [Android实例] 同一Activity的实例被多次重复创建
  6. struts2核心配置
  7. 理论基础 —— 索引 —— 倒排索引
  8. spark的ContextCleaner清理
  9. [转]Vmware ESX 4上虚拟机 Redhat 5.2(CentOS 5.2)启动在Starting udev 停几个小时
  10. 多进程参数args元组方式与kwargs字典方式
  11. 故宫网站遭“围攻”!
  12. 植物大战僵尸的java源代码_植物大战僵尸java源码
  13. adadelta算法_(学习率自适应的梯度下降算法)ADADELTA: AN ADAPTIVE LEARNING RATE METHOD(2012)...
  14. Origin中多峰拟合方法
  15. python 对 文件内容 搜索_python 文件查找及内容匹配方法
  16. 计算机运行慢提速小技巧,电脑运行慢?这样设置瞬间提速75%!
  17. SpringBoot邮件发送
  18. Head First Design Mode(2)-设计模式入门(策略模式)
  19. 10-STM32F1-RTC and BKP
  20. laravel 请求出现 post The page has expired due to inactivity.

热门文章

  1. 2023需要重点关注的四大AI方向
  2. 本人亲自整理的极客时间设计模式之美的硬核笔记
  3. Windows服务器怎么连接?远程连接服务器命令
  4. android的word默认字体大小设置,更改Microsoft Word文档的默认字体大小和样式 | MOS86...
  5. 批处理文件bat 语法备忘
  6. 并发编程——线程协作
  7. Java获取中文拼音、中文首字母缩写和中文首字母
  8. 安恒月赛2020元旦场Writeup
  9. 太阳能基站光照跟随追光逐日PLC控制系统
  10. PDF to Word Document Converter for Mac(PDF文档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