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脑细胞在培养皿中“打游戏”

今年 9 月,Neuron 发表了这样一项有趣的研究:体外神经元在模拟游戏世界中能够学习并表现出感知能力。在这项研究中,Kagan 和他的团队开发了 DishBrain 系统 (一种在结构化环境中能利用神经元固有的自适应计算能力的系统)。

研究者们将 hiPSC 或 E15.5 小鼠胚胎的原代皮层细胞中提取的神经元电镀到高密度多电极阵列 (HD-MEAs) 芯片上,并通过 DishBrain 系统嵌入到类似街机游戏的 “Pong” 中。DishBrain 系统可以从神经培养中 “读取” 信息 (记录神经元在培养中的电活动),又能将感官数据 “写入” 到神经培养中 (即给神经元提供非侵入性的 “感觉” 电刺激)。并通过改变感官信息的模式,创造了不同的 “DishBrain” 环境,使神经元做出不同的响应 (类似于神经元网络中活动产生的动作电位)。

图 1. DishBrain 系统和实验方案示意图[1]

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个 DishBrain 系统,人类和小鼠的神经元在一个碟子里学会了玩电子游戏 “Pong” 。皮质神经元可以自我组织活动,在模拟游戏世界中显示智力和有 “感觉” 的行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它们的行为。这项研究在扩展当前对大脑如何工作、智力如何产生的理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图 2. DishBrain 中的神经细胞阵列正在工作[2]

不同颜色标志着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及其组成成分。图片来源:皮质实验室

对于 “脑” 的研究,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上述研究让 #首次证明人脑细胞在体外也有智力#、#人脑细胞在培养皿中打游戏# 等词条一度火上微博热搜。

就在前几天,Nature 于 10 月 12 日在线发表的题为 Maturation and circuit integration of transplanted human cortical organoids 的研究性文章,更是打开 “脑” 研究的新纪元。

“人鼠脑” 融合,脑疾病研究新途径

  • 关于 “人鼠融合脑”

在这里,首先复习下什么是类器官:由原代组织、ESCs 或 iPSCs 衍生而来的体外 3D 细胞簇,它们具有自我更新和自组织能力,并表现出与起源组织相似的器官功能 (可戳前文:类器官——从 2D 到 3D 的进阶)。从多能干细胞生成层压的大脑皮层样结构,称为人类皮质球体 (hCSs)。hCSs 包含来自深层和浅表皮质层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电生理上成熟,能表现出自发活动,被非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包围并形成功能性突触。皮质神经元参与神经网络活动并产生复杂的突触事件[3]。

hCSs 在培养皿中 (体外) 大概长下面这样~

图 3. 人类皮质球体[3]体外培养第 13 天、第 26 天和第 61 天后 hCSs 的形态和大小

  • 成功移植人类皮质球体 (hCS) 至鼠脑

这个研究中,作者团队将类器官 “玩” 出了新花样:首先将完整的体外 3D 人类皮层类器官 (human cortical organoids, hCO) 立体定向移植到出生后 3-7 天的早期无胸腺大鼠的 S1 区 (初级体感皮层 S1 区,特异性投射系统的高级神经中枢;该区域可以接收来自鼠感觉器官的信号,然后将它们传递到大脑区域) (图 4a),整合为 t-hCO (transplanted hCO)。移植后约 2 个月,在 81% 的移植动物中鉴定到了 t-hCO (n=72),并且有 87% 位于大脑皮层 (图 4b)。核磁共振成像 (MRI) 结果表明,t-hCO 在 3 个月内体积增加了 9 倍 (图 4d),并且移植后 12 个月,移植动物的存活率也很高 (74%)。

小 M 偷偷感叹:大制作啊,且不说技术牛轰轰,光是实验造模的时间都体现出了对科研的热爱~

图 4. 在发育中的大鼠皮质中移植人类皮质类器官[4]

a. 实验设计原理图。b. 移植2个月后 S1 区 t-hCO 的 MRI 图像。c. hiPS 细胞系移植成功率的量化。

d. 3 个月后的冠状位 MRI 图像。

  • t-hCO 的细胞结构和细胞组成

移植成功的 t-hCO 的细胞组成具体是什么呢?体内生长的 t-hCO 又与体外的 t-hCO 有何不同?

免疫染色结果显示 IBA1 的染色 (小胶质细胞) 充满整个移植物,此外 t-hCO 中不仅存在大鼠小胶质细胞 (图 5a),还存在皮质祖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祖细胞。研究者们还确定了 t-hCO 中主要表达皮质细胞类别的簇,包括深层和表层谷氨酸能神经元、循环祖细胞等细胞 (图 5b)。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还发现 t-hCO 神经元成熟相关的基因组的上调 (例如突触信号传导、树突定位和电压门控通道活性) (图 5c)。

小知识:谷氨酸能神经元是一类能释放兴奋性递质谷氨酸 (Glutamate) 到突触间隙,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元。

图 5. t-hCO 的细胞结构和细胞组成[4]

a. t-hCO的代表性免疫细胞化学图像;PPP1R17 (皮质祖细胞),NeuN (神经元),SOX9 和 GFAP (胶质细胞) 或 PDGFRα (少突胶质细胞)。b. snRNA-seq。c. 基因本体论术语 (GO terms) 富集分析。突触 (Synapse)、树突 (Dendrite)、突触信号 (Synaptic signaling) 为显著富集的前三个 terms。

研究者们还发现,t-hCO 神经元相当大,总树突长度比体外 hCO 增加六倍,树突棘密度也显著高于 hCO 神经元 (图 6a-b)。此外,t-hCO 的谷氨酸能神经元簇与成人 L2/3、L5 和 L6 神经元亚类重叠,例如,与体外 hCO 神经元相比,灵长类动物特异性活性调节基因 (BDNF18、SCG2 和 OSTN) 在 t-hCO 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加,这表明 t-hCO 具有人类皮层神经元高级形态和功能特征。

图 6. t-hCO 与体外的 hCO 并不相同[4]

a. hCO 和 t-hCO 神经元的 3D 重建。b. 形态特征的量化。c. 分化 8 个月时,hCO 和 t-hCO 的 3D 重建树突状分支。d. hCO 和 t-hCO 神经元中的自发 EPSCs。

  • t-hCO 适用于揭示人类疾病

既然 t-hCO 能够重现人类皮层神经元高级形态和功能特征的能力,那么 t-hCO 是否可用于揭示疾病表型? 以蒂莫西综合征 (Timothy Syndrome, TS) 为例,研究者们将 TS 患者和对照参与者的来源的 hCO,移植至大鼠 (图 7a),与对照相比,TS hCO 树突形态发生了改变,具有异常的树突分支模式 (图 7b),这种分支异常的模式,与作者团队以前关于 TS 疾病的研究结果一致。而且这种异常的分支模式,在类似分化阶段的体外 TS hCO 中没有表现出来 (图 7c)。由此可见,通过将人脑组织植入大鼠体内来揭示疾病表型,十分可行。

图 7. t-hCO 中的高级神经元特征揭示了人类皮层神经元中活动依赖性疾病表型[4]

a. 将对照和 TS hiPS 细胞系产生的 hCO 移植到新生大鼠体内。b. 对照组和 TS 组 t-hCO 神经元的三维重建。c. hCO 和 t-hCO 中 TS 和对照神经元的 shell 分析。

  • t-hCO 在大鼠体内的成功融合

那么 t-hCO 细胞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了大鼠 S1?以及 t-hCO 是否可以在活体环境下被感官刺激激活? 用改造的腺相关病毒 rabies-dG-GFP/AAV-G 感染 hCO,并移植到大鼠 S1 中。在移植后 7-14 天,可以在鼠脑观察到同侧 S1 和腹基底核神经元中密集的绿色荧光蛋白 (GFP) 表达 (图 8b-c)。为了评估在 t-hCO 细胞中是否可以引起突触反应,电流刺激大鼠 S1、内囊、白质、t-hCO 中附近的纤维,可诱发 t-hCO 神经元中的短潜伏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事件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 events, EPSCs),且 AMPA 受体拮抗剂 NBQX 可将其阻断 (图 8f-g)。这表明 t-hCO 在解剖学上成功整合到大鼠大脑中,成为了它的一部分!

图 8. 移植的 hCO 接收与感觉相关的输入[4]

a. Rabies-tracing 实验示意图。b. t-hCO 和大鼠皮层之间的 GFP 和人 STEM121 表达。c. GFP 表达细胞的定量。d-e. t-hCO 中 Netrin G1+ 丘脑末端。f-g. 大鼠 S1 或者内囊电刺激后 t-hCO 神经元的电流痕迹。

  • t-hCO 激活大鼠神经元以驱动大鼠寻求奖励的行为

那么,t-hCO 是否可以在活体环境下被感官刺激激活?最最最惊险的部分来了!

为了研究了 t-hCO 是否可以激活大鼠的神经电路来驱动行为,研究者将表达 hChR2-EYFP 的 hCO 移植到 S1 中,将光纤植入 t-hCO 中进行光传输。然后,对大鼠进行改良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范式训练 (图 9a)。将动物放入行为测试室并随机交错呈现蓝色和红色激光刺激。如果动物在蓝光刺激期间舔舐,动物会获得水奖励,但如果它们在红光刺激期间舔舐则不会。

在训练的第一天,无论是蓝光还是红光刺激,动物的舔舐行为都没有差异。然而,在第 15 天!大鼠学会了把蓝光刺激和喝水联系了起来。移植了表达 hChR2-EYFP 的 hCO 的动物在蓝光刺激期间表现出更多的舔舐。移植了表达对照荧光团的 hCO 的对照动物中未观察到这些舔行为的变化 (学习成功率:hChR2 89%,EYFP 0%,图 9b-e)。这表明植入的人脑类器官已经真正参与了大鼠大脑的工作,t-hCO 细胞可以激活大鼠神经元以驱动寻求奖励的行为。

图 9. 移植的 hCO 在大鼠神经元上

建立功能性连接并调节行为[4]

a. 行为任务的示意图。b. 实验动物在训练第 1/15 天的表现 (红蓝光试验累积舔舐次数)。c-d. 移植 t-hCO 表达 hChR2-EYFP 荧光团的的行为表现。e. 偏好评分的演化。

总结

这项研究建立了人脑类器官与实验动物连接的新模型,与单纯的体外培养或构造动物疾病模型相比相比,利用老鼠脑内环境培育的人类器官更能还原疾病环境、更贴合实际疾病的情况,这让后续模拟实验变得更准确,进而帮助人们研究与治疗自闭症等神经类疾病。

相关产品

EGF

表皮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表皮细胞增殖,可用于脑类器官培养。

FGF-2/bFGF

一种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有效有丝分裂原,有着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有丝分裂发生、细胞存活、转移形成等,常用于类器官的培养。

BDNF

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能够与 TrkB 受体结合,调节神经发育过程,包括神经元的存活,分化,及突触可塑性。

Neurotrophin-3

在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Neurotrophin-3 在不同病变模型中可减少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元再生。

MCE 的所有产品仅用作科学研究或药证申报,我们不为任何个人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Brett J Kagan, Andy C Kitchen, Nhi T Tran, et al. In vitro neurons learn and exhibit sentience when embodied in a simulated game-world. Neuron. 2022 Sep 20; S0896-6273(22)00806-6.

2. Heidi Ledford. Neurons in a dish learn to play Pong — what’s next? Nature News. 12 October 2022.

3. Anca M Paşca,1,13 Steven A Sloan, Stephen J Smith, et al. Functional cortical neurons and astrocytes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3D culture. Nat Methods. 2015 Jul;12(7):671-8.

4. Omer Revah, Felicity Gore, Kevin W Kelley, et al. Maturation and circuit integration of transplanted human cortical organoids. Nature. 2022 Oct;610(7931):319-326.

Nature 重磅: 3D 人类皮层类器官(hCO) 与在体鼠脑的成功融合!- MedChemExpress相关推荐

  1. Nature:揭示人大脑类器官为何缺乏正常人脑特有的细胞亚型和复杂回路

    来源:生物谷 作为在实验室中通常利用人类干细胞培育出的大脑样组织三维球体,大脑类器官被吹捧为有潜力让科学家们在受控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大脑回路的形成.关于大脑类器官的讨论非常热闹,一些科学家认为它们将使 ...

  2. Nature重磅:人鼠混合大脑问世,‘大脑类器官’研究再添新进展

    一句"我思故我在"解释了大脑的重要性.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老年痴呆"."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更是和 ...

  3. 《细胞》重磅!科学家培育全球首个人类自组织心脏类器官,可自主跳动能自我修复...

    来源:学术头条本文约1900字,建议阅读5分钟本文介绍了最新研究出的可使用人类多能干细胞成功培养出全球首个体外自组织心脏类器官模型,该模型可自发形成空腔,自主跳动,无需支架支持. 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精 ...

  4. 《细胞》重磅!科学家成功培育全球首个人类自组织心脏类器官,可自主跳动且能自我修复...

    来源|学术头条 文|ZS 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精密的器官有哪些呢?心脏绝对算得上其中之一.心脏结构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长期以来,科学家成功在体外培养出了多种器官的类器官模型,却在心脏类器官上进展缓 ...

  5. 视网膜类器官3D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引起的光感受器细胞损伤会导致患者视力受损,出现进行性视野缩小.视野缺损等临床症状.由于视网膜的免疫赦免特性,异体光感受器移植成为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方法,但光感受器的组织 ...

  6. 类器官、单细胞分析技术、MAPK信号通路

    听说"类器官"和"单细胞分析"技术比较火,小编也来凑个热闹.最近,Nature Cell Biology 刊登的题为 Quantifying single-ce ...

  7. 结肠癌个性化治疗新手段——基于类器官的Cas9筛选平台 | Cell Press 青促会述评...

    生命科学 Life science 作为世界领先的全科学领域学术出版社,细胞出版社特与"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合作开设"青促会述评"专栏,以期增进学术互动, ...

  8. 类器官——从 2D 到 3D 的进阶

    类器官技术"爆红"的背后,是"赶时髦"科研还是有"真材实料"呢? 类器官不是器官 一直以来,"类器官"一词被宽泛地用于所 ...

  9. Nature重磅:软硬分离、图灵完备,清华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

    来源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校友会 北京时间10月14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计算机系")张悠慧团队.精密仪器系(以下简称"精仪系")施路平团队 ...

最新文章

  1. 关于版本号:alpha、beta、rc、stable
  2. 老手机能升级华为鸿蒙,华为正式发布鸿蒙2.0!实现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共用一套代码!...
  3. JS生成动态表格并为每个单元格添加单击事件的方法
  4. 使用标准库函数对象的例子
  5. Setting the Background Image for a List Control
  6. spark压缩和序列化相关
  7. 计算机科学概论文正,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硕导介绍-李文正
  8. java长按底栏_java - 如何在导航抽屉物品中添加长按功能? - SO中文参考 - www.soinside.com...
  9. UnityWebRequest下载文件
  10. VB2010(17)_消息对话框MessageBox
  11. 最详细的Quartus + Modesim完整波形仿真过程
  12. python获取标准的北京时间的源码
  13. bilibiliC++25程序流程结构-选择结构-多行ifi语句
  14. 腾讯6W月薪架构师能力曝光!微信架构为什么是史上最值钱的IM架构?
  15. pmv计算c语言软件,晨光暖通计算工具
  16. 用Disk Genius检测和修复硬盘坏道
  17. oracle给用户授权存储过程
  18. javascript小技巧
  19. 自举开关为啥用NMOS管,不用PMOS管
  20. JAVA基础作业练习—自定义异常之模拟ATM

热门文章

  1. 永远对不完的数,我们怎样才能早点下班?
  2. java 环境变量 linux_怎么配置java环境变量 linux
  3. python之类的封装,继承,多态
  4. java水浒征兵回合制_跨服神兵 Q版回合制网游 竞技新篇章——《大话水浒》官方网站——超梦幻回合制网游...
  5. Python讯飞语音转文字保存到文件
  6. 轻松学会jQuery选择器的用法
  7. 阿比路架子鼓音源合集 Native Instruments Abbey Road Drummer Collection
  8. idea中代码不提示报错
  9. 57个国家A类竞赛 大学生最具含金量竞赛 全国性赛事A类 A类学科竞赛 大学生推荐参加竞赛
  10. 《软件工程(第4版?修订版)》—第2章2.6节实时系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