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每天列出计划。

无论是开会还是和别人交接工作,都要养成用纸笔记录的习惯。

每天的工作量刚刚能完成是最合适的,会给你带来强大的成就感。

将过时的文件资料打包存档,专门找个地方存放。

随时将不要的东西清理掉。

电脑里重要的工作要定期备份。

事实上,所有"思考型"的工作都是随时随地在进行的。8小时内,我们在思考,而8小时外呢?工作我们固然可以停止了,但思考却不能停止。吃饭时想,睡不着觉的时候想,在路上想,上卫生间的时候想……你会发现,成果会如泉水一般,不用费力,就会自动汩汩而来,你要做的无非是用"事务型"的工作对它们进行记录和整理。
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扮演的角色是否重要,关键就看他主要负责的是"事务型"的工作还是"思考型"的工作;能力的高低,也主要从他所完成的"思考型"工作的成绩如何来判定。埋头于事务的员工,肯定是低层次员工,他只要做好上级分配给他的,方向甚至方法都已经明确了的工作就可以了。也许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许他们工作熟练、态度认真,但他们只能成为一项工作所要求配备的"人手",而不是能够有效掌控工作,更好完成工作,乃至于引领和开创工作新局面的"人才"。
这二者的区别是本质上的。"人手"被别人要求如何工作,被工作所牵引和掌控,他们不过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人才"却能够从日常做熟的工作中分析利弊、总结经验、提出方法、解决问题,他们是工作的灵魂,是工作完成与否、完成好坏的关键。
述职需要准守的几条原则:
1.把思路理清楚,有条理地写下纪要
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思路不清,自然就不知道从何说起,再好的口才也会词不达意。
2.学会"揣摩上意"
在这里,"揣摩上意"并非是投机取巧,也不是以虚掩实,而是说,我们应该先考虑清楚,你的工作思路,是不是和上面要求的一致?

3.准备实在的"干货"
有功劳的人,应该用一些确切的数据、表格、实例等作为证据来说明自己的成绩。任何动听的语言,都比不上事实更有说服力。一次成功的述职,不是口才表演,也不是喊口号式的表决心,更不是王婆卖瓜式的自夸。大家想听到的是干货而不是水货。"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是我们述职成功的基础。

要得到领导的青睐,有两件事情一定要记住:一是时刻在观察和思考,有条件就去了解公司的业务、老板的思想及许多背后事情,业务能力会提高很快。二是时刻准备着,公司职位有空缺时,老板首先想到的是随时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并且为他解决问题的人。当你的学历、后台都不比你的同事们强的时候,凭什么就能够抢到机会脱颖而出?就凭你时刻在进行观察思考,时刻在准备解决问题,对你正在做的工作如是,对你想要得到的工作亦如是。

由小见大,一个主动找活干,主动为公司考虑的人,没有工作经验,他会主动去学习、积累的。也许刚开始他工作起来不如那些已经做熟了的老员工,可是几个月后呢?一年后呢?"眼里有活"的人比那些吃老本、享现成的人经受的锻炼要多得多,进步也要快得多。

"眼里有活"是因为"脑中想事",在工作的时候,只要你愿意花心思去思考,总会发现自己其实还有很多事没有做,还有很多事做得不够好。没有哪个集体是愿意养庸人、闲人的,让自己的脑袋和手脚不断地去忙碌,在忙碌中进步,把工作做得更好,一切都不会白费的。

我曾经招聘过一位编辑,从他的学历来看,重点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可谓"根正苗红",从专业能力上来看,文字基础不错,一篇论文写得四平八稳。可是来上班有一个月了,单位二十来个同事他只认识本部门的几个人,每天只管闷着头看上面分给他的稿子,至于这稿子的来龙去脉完全不问,公司里行政、财务、发行、排版、印制等工作他完全懵然无知,最好笑的是,有一天他居然在QQ上问我,咱们单位的名字叫什么?

我每周就都会召集一个碰头会,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提出的问题商量解决,对本周的工作进行安排……我发现,总是我在滔滔不绝地说,而他们却很少发言;我要求他们提出方案,全体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甚至,我问大家在工作上有没有什么疑问或需要帮助解决的难题,他们也都是摇头。我只好把工作草草指派一下,宣布散会。

问题就在于他们开会前没有准备。他们拿着笔,揣着记录本,在会议桌旁正襟危坐,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似的。其实呢,他们的脑子里空空如也。他们在会前不思考会议所要讨论的题目;会中不积极互动,碰撞出解决问题的智慧火花;会后不进行总结和反思。他们连问题都提不出来,不是因为真的没有问题,而是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事实上,一次成功的会议,对于每一个积极参与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用处,也有益处的。当我们在会前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会中才会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而对于别人提出的问题、意见,积极互动,思辨论证,互为借鉴,用此智慧去撞击彼智慧,常常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困境得以突破,甚至,让自己的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一个员工能力上的提高,经验上的丰富,往往也得益于这样的会议。

"只要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成功者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并非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他们的区别在于一些小小的行动上: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多思考一点,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如此而已。

所谓多看一点,就是不要只看事物的表面,而要看到被表面覆盖住的东西。比如,别人看到一个破盆子,以为那不过是个喂狗的食盆,你却能够一眼看出在泥灰的包裹下,有几道不为人所注意的黄色印痕,由此看出这是一个黄金打造的脸盆,是前朝某位皇帝的御用之物。而多想一点,就是不要只想当下的这点事情,也不要只想周边的这些事情,而要想到将来、过去。

台湾《Smart智富》杂志曾经在全岛做过一次大规模调查,最后结果显示,一般民众有六大观念与成功人士不一样,其中的四大差异便是:
一、一般人不想积极地认识他人,而成功人士则是积极接触他人并善于学习;

二、一般民众选择家庭生活优先,而成功人士大都是家庭与事业同样兼顾,可能更偏重于事业;

三、一般民众会先考虑风险,宁可不做也不愿意承担风险,而成功人士总是先看见机会;

四、除非是老板的压力,一般人工作结束后便不会再考虑跟工作相关的事情,而成功人士会主动思考,他们很容易把生活中的一些际遇和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新的机会。

这四个差异虽各有角度侧重,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一般民众和成功人士的差异就在于一点--成功人士看得多,想得多,做得多,而一般民众不。他们被动、懒散,怕事多麻烦,宁肯什么都不干,就这么呆着;他们很腼腆,追求平静安逸的生活,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不希望有更多的打扰;他们谨小慎微,不惹事,可也不想事;他们家庭观念很重,任何工作如果和家庭生活相冲突,他们牺牲的是工作。

谨小慎微之人,缺少的是一种大视野、大气魄、大格局,"守成"尚且勉强,"开创"几无可能。

在我们身边,谨小慎微的"老好人"比比皆是。他们在生活中安分守己、规规矩矩,在工作上唯唯诺诺、任劳任怨。可是毫无原则地退让、和稀泥,不但害人,而且害己。

我们不是为了老板工作,也不是为了区区一点薪水而工作,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可能主动去思考工作,并持之以恒地把工作做好。薪水,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是所有报酬的形式之一而已。我们从工作中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譬如,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

比尔·盖茨曾经说:"如果只把工作当做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在进行一项工作之前,你首先要弄清楚,你的工作目的究竟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常常陷于工作的本身而模糊了焦点。也因此,他们拘泥于自己惯常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不去思考,也不去总结,就像一台没有生命的机器,虽然轰轰隆隆地运转着,却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目的在哪里。

很多人在工作中只管按照以前的惯例埋头去做,却从来不想想,是不是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了?目标是不是已经有了修正?做的这个工作意义何在?是否符合别人的希望和要求?

事实上,想比做往往更重要。想清楚了自己要做什么,你才会做对,做得更好。没有哪个上级会喜欢那种搞不清状况瞎忙活的员工,因为到头来,他还得帮你擦屁股。

一件事情能不能做成功,时间的把握往往最关键。

有的时候,繁忙并不代表你的效率最高,只有学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你才是最有收获的!

划分不同的时间段;寻找最好的时机,在开始一项重要的工作前尽量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激发内心的热情;丰富自我,提高潜能发挥。

工作不要随意进行,在进行之前,你必须考虑好最佳的处理时机。"坐言起行"是说我们不能光想不做、光说不练,但在我们决定开始一件事情时,又必须"三思而后行",选择在一个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捕猎中,聪明的狮子会先想好从何处下手;攻城时,睿智的将军会事先选好敌人的突破口;工作中,我们同样要学会思考从哪里开始,才是最正确、最省力、最有效、最能够保证一切顺利进行的。不想清楚这个问题,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

记住,对于任何事情,我们最好想清楚从何处着手后再去做,有备而来往往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机会也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在进行一项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开动自己的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们在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避免我们少走弯路,少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我们也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暂时对付过去。

我们应该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在工作中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说起来很简单,但大家很多时候是在凭直觉做事,很容易把问"为什么"的过程省略。也就是说我们往往做不到充分的理性,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性不过是以往经验的结果。

在问为什么的过程中,我们至少能达到两个目的:第一,知道什么是已知的;第二,知道什么是未知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通过已知去解决未知,达到我们的既定目标,取得发展和成功。

我们总是在强调怎样超越自己、超越对手,比别人跑得快,比别人做得好。其实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比别人想的更周详、更细致,比别人更加理性。别人想到一,我们就要想到三。我们平时就应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与习惯,这样的习惯促进我们勤于动脑,促进我们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积极发现推进工作的根本方法,再通过有力的执行去实现它,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事实上,大多数的人做工作,做完了也就完了,很少去考虑究竟做得怎么样了?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怎样改进?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经验教训?

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问一个员工他对于自己做的工作有什么感想,他会不确定地说:"还行吧。"或者无所谓地说:"就那样呗。"工作做得究竟怎么样?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追究责任,也不是为了自鸣得意,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客观的评价。没有一个评价,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结果,只能说明你自己并不看重这份工作,你也并没有想要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

把工作做好,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能力,更取决于你的态度。我们常说要敬业,什么是敬业?我们就像一个信徒对待神灵那样,做之前如履薄冰,做之时全情投入,做之后反躬自省,抱着这样一个态度去工作,业才会容你。那些工作做得好的员工,能力强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们时刻在自我问责--"我做得究竟怎么样?"他们常常会在这样的反躬自省中敏锐地发现自己遗忘的工作、没有发现的漏洞,从而能够及时地进行弥补。

在工作进行中和工作完成后,既不要逃避自我问责,更不要害怕别人问责。别人的评价更客观,更能够反映出你工作的效果,你也才可能真正知道事情这样做合不合适,下次应该怎么处理。即使面对别人"鸡蛋里面挑骨头",你也应该用一种坦然甚至是感恩的心态来对待。挑不出骨头来,正好为你证明了清白,起到了宣传的作用;挑得出骨头来,不管这块骨头的大小如何,起码说明了你的工作确实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么,你就又获得了一些认识,并且在改进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反过来,如果你责怪别人不理解,并不能让自己显得多高明,更不能解决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做工作,就必然有问责,上级有权利知道你做得究竟怎么样,你自己也应该对工作成效心中有谱。连自己都没谱的工作,一般来说也肯定是有问题的。既然如此,又何必逃避问责呢?相反,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求别人尤其是上级的问责。在这样的问责中,我们常常能够寻求到支持,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且,还能够给你的上级留下一个主动思考、努力工作的好印象。

很多当老板或上司的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员工缺乏独立工作能力和工作主动性,像机器人一样,按按钮才动,按一下就动一下;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就像婴儿需要别人把饭喂到嘴里才会咀嚼一样,他们需要别人把各种条件都准备到位了才会工作;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宁肯不升职,也不愿意为公司承担更多的责任;对公司的状况漠不关心,也没有忠诚感,打好了公司垮台便另谋高就的算盘……

很多年轻人的职业心态不够成熟,他们的职业素养也存在着不小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1.主动学习的精神不够

2.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3.主动担当重任的意愿不够
4.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不够
5.需要有人伺候,仿佛他才是老板
6.少爷脾气或小姐脾气
7.工作习惯不好
不好的工作习惯,如闲聊,偷懒,散播是非,东西乱放等,不好的工作习惯也给领导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的人,会让领导觉得不放心、不可靠,重要的工作不会交给她们,需要提拔某人到某岗位时,也不会想到他们。

成熟点,别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进入社会,不但要求你在生理上是个成年人,更需要你在心理上是个成年人。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iuhaoyu/p/7219888.html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相关推荐

  1. yyyymmddhhmmss时间格式12小时制24小时制区别

    yyyymmddhhmmss时间格式12小时制24小时制区别,直接看代码:注意字母的大小写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1 = fo ...

  2. mysql时间12小时制_mysql 12小时和24小时转换

    1.12小时显示 SimpleDateFormat dateFormat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String ...

  3. 【PTA】5-2 下列程序读入时间数值,将其加1秒后输出,时间格式为:hh: mm: ss,即“小时:分钟:秒”,当小时等于24小时,置为0。

    5-2 下列程序读入时间数值,将其加1秒后输出,时间格式为:hh: mm: ss,即"小时:分钟:秒",当小时等于24小时,置为0. #include <stdio.h> ...

  4. mysql日期转换12小时和24小时_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转换(转)

    首先想到的是TDateTimePicker控件有没有属性来实现这一功能的转换,因为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知.在我看了TDateTimePicker. TCommonCalendar这两个类的源码后得出了结 ...

  5. python24小时12小时转换_python将时间从12小时转换为24小时格式

    给出12小时AM / PM格式的时间,将其转换为军事(24小时)时间. 注意:午夜是12小时制的凌晨12:00:00和24小时制的00:00:00.中午是12小时制的12:00:00 PM和24小时制 ...

  6. IOS- 时间格式转换问题(12小时和24小时的区别)

    IOS时间格式区别 问题:使用NSDateFormatter 进行NSString和NSDate对象转换时,格式字符串中使用"hh",在iOS设备 日期与时间设置项中24小时制设置 ...

  7. SimpleDateFormat日期转换之12小时和24小时制

    从数据库存的是24小时制的date型,即数据库时间是2015-01-01 18:30:22,而取出来之后转换date型将其以String型输出,则用了 SimpleDateFormat("y ...

  8. IOS 字符串转时间时12小时制24小时制的处理。

    如果手机设置的是12小时制时间(hh),而转换时间和格式为24小时制(HH),那么得到的时间为nil 所以要判断当前手机时间格式再转换 下面两种情况获得的date 都为nil //1.如果手机是12 ...

  9. Android 12小时制/24小时制获取方式及转换

    获取当前系统小时制式 ContentResolver cv = this.getContentResolver(); // 获取当前系统设置 String strTimeFormat = androi ...

  10. python24小时12小时转换_Python程序将时间从12小时转换为24小时格式

    给定一个12小时AM/PM格式的时间,将其转换为军用(24小时)时间. 注意:午夜是12小时制的12:00:00 AM和24小时制的00:00:00.中午是12小时制的12:00:00 PM和24小时 ...

最新文章

  1. google浏览器的地址栏(url)和文本框中英文字母都是全角
  2. Widget创建过程(将RemoteViews发给WidgetHost)
  3. 高性能Javascript 用局部变量缓存集合元素
  4. 进程线程及堆栈关系的总结
  5. OpenCV-标准霍夫变换cv::HoughLines
  6. 微信开发者服务器是什么意思,详解微信开发者文档——2接入服务器至微信开发平台...
  7. Composer报错: require(): Failed opening required ‘.../markbaker/matrix/.../functions/adjoint.php‘
  8. swiper半圆形旋转
  9. 今日知识资源干货分享
  10. java毕业设计多少钱?不如自己尝试做一下
  11. R语言-坐标轴画法要旨
  12. 天龙八部元宝兑换代码 1
  13. mysql 导入大于2m_用phpmyadmin导入大于2M的数据,导入大量数据的方法
  14. Vivado 2016.4安装Digilent Board Files支持
  15. bcache / 如何使用bcache构建LVM,软RAID / 如何优化bcache
  16. Linux 与 Python编程2021 顺序与选择结构 educoder实训
  17. android迁移androidx、极光推送(v4.9.0)配置
  18. spss和python比较_SPSS各版本的特性比较
  19. 瞪羚优化算法(Gazel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GOA)
  20. 程序员进阶!读完我这份《Android开发核心源码精编解析》面试至少多要3K!已拿到offer

热门文章

  1. 【ffmpeg】ffmpeg命令工具的使用
  2. 《信息简史》听书笔记
  3. 素数判定(素数筛法)(欧拉)
  4. python3网络爬虫开发实战pdf 崔庆才 百度网盘分享
  5. 数字电路学习笔记(一)
  6. SI14T触摸按键芯片兼容替代TMS12
  7. 需求管理软件(TC Requirement)介绍
  8. pdf插入页码方法介绍
  9. 银行数据资产的理解及盘点
  10. 吹牛皮系列之搭建专属程序员的Linux系统开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