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和处理】

【内容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说明文,内容上与实际生活能够紧密联系起来。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说明文的内容上的科学性,结构上的条理性和语言上的准确性都体现出来了,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教材的处理】

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做为教学内容来看,切入点很多,过去通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显然课文作为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利用电脑导入新课,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聆听美妙的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导入新课。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大家每天晚上都看天气预报吗?谁知道今天的天气如何?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天气预报知道天气情况,可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要想知道天气情况怎么办呢?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经验,根据天上的云彩判断天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与天气有关的知识短文《看云识天气》。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获取天气预报这一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经验判断等方面,要注意从多方面搜集信息。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提纲内容

对课前下发的预习提纲进行检查。预习提纲应该有的放矢,尤其是两个表格的概括应用好。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了解文本。老师不要讲太多,主要通过学生的读书、小组之间的讨论和教师的答疑来完成。

研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总括句、过渡句等以及说明文结构的条理性和层次性此环节解决。

三、朗读课文,读出美感

找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朗读,并说出美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把握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通过练习体会课文用词准确,说明事物生动形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课后摘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

四、统观全文,了解主要说明方法

师生共同交流。老师可以出示文中主要说明方法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对号入座,初步掌握几种主要说明方法的使用和作用。

五、学生质疑

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先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不完整的地方由教师点拨补充。

六、总结课文

先由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师再小结。

七、课堂练习(电脑展示)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

八、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查找有关资料或请教家里人及有经验的人),并解释说明。

2、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看谁预报得最准确。

这些作业,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了解自然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初步认识植物的花和果实。

2、 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教学准备:

一盆开花的植物、一盆挂满果实的植物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我们的植物一天天在长大,当枝上出现第一个花蕾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二、 新课

1、 花的记录

(1) 生交流第一次发现花蕾的日期,观察并记录花蕾的变化。

(2) 填写种植记录三。

(3) 师:一株植物一生中会开多少朵花?你有办法统计吗?

(4) 学生讨论交流,填写种植记录四。

2、 观察果实。

师:植物开花一般会怎么样?我们来观察辣椒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生观察后交流,并画出辣椒果实。

师:我们怎么统计一株植物一生中会结多少果实?

3、 比较花和果实的数量,并画出花和果实数量统计图。

4、 数种子

师:数一数,一个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

师指导学生把辣椒切开,为学生准备好镊子、手套、白纸,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数种子,以免伤害学生的皮肤和眼睛。

学生讨论:通过自己的观察数据,想到了什么。

5、 整理我们的植物种植记录

师:植物的一生要经历怎么样的过程?

讨论小结: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三、 全课小结

四、 课外作业

搜集植物一生的趣闻与同学交流。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及月球的认识;激发网上阅读、讨论、想象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的态度与能力;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增强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准备:

月球探秘网页。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0日人类终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到1972年12月,人类先后6次登上月球进行了探索研究。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学生质疑)

2、这节课,请你做一个月球探险家,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好吗?

(二)、分组自学,自主探究。

1、引导讨论,提示学法。

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

2、分组自学,指导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学法获取有关月球的知识。

网址:百度网站中的月球探秘。

3、组织讨论,课内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对月球的认识。

课文重点知识:

(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有高山、平原,还有许多环形山。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4、在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5、我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识,但人类并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月球将会有新的发现,科学家已经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人类生活基地(出示图片),如果让你设计,你看需要哪些设施(要适应月球上的自然环境)。

6、如果哪一天实现了,请你想一想,未来的月球将会是什么样的?

(三)、总结探究,延伸课外。

1、同学们想的很好,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此时,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吗?

2、科学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个未能解开的难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探索,一步一步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3、假如我们去月球旅行,应该做哪些准备?

4、作业:课后进一步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把所掌握的知识用网页、幻灯片等形式反映出来,下节课举行一个月球探秘展示评比活动。

教学后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较好。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科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要求。

2、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自主导学】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通行证(xíng) 蓬勃(pén) 提倡(chàng) 幻想(huàn)

B.遨游(áo) 猕猴(mí) 翅膀(bǎng) 网络(lu)

C.拓宽(tu) 羡慕(xiàn) 受益匪浅(fěi) 闭幕(mù)

D.编撰(zhuàn) 克隆(lóng) 如火如荼(chá) 绵羊(mi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电恼 庆幸 流传 图文并茂 B.提供 繁植 眼界 科教兴国

C.查阅 闭幕 决策 通俗易懂 D.热朝 简洁 精英 基本国策

3.序言,是 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 ”,内容多说明写作缘

由、经过、特点等。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读课文,试就下面内容筛选出相关语句。

科学的意义:。

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

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

【自主合作探究】

5.梳理脉络。

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编撰的背景、目的

从小就要爱科学 (1) ——介绍、评价

(2) ——提出希望

6.《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是什么?

7.你是如何理解科技知识的意义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8.⑴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有错,因为在他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句中“从一定角度上看”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⑵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这里的“面对……轰鸣”能否删去?为什么?)

⑶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今天扫除“科盲”,也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在这两个句子中,“如果……那么……”表示的是什么关系?试作简要分析。)

9.文盲,是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是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请就“文盲与科盲”的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0.在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使自己具备科学素质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反馈检测】(14分)

10.填字组词.(4分)

图文并( ) 高( )猛进 如火如( ) 受益( )浅

11.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是 ( ) (4分)

①今天________“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

们的迫切要求。

②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________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

________了眼界和思路。

③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

伟大的祖国________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A.排除 提供 拓展 创作 B.排除 提倡 拓展 创造

C.扫除 提供 拓宽 创造 D.扫除 提倡 拓宽 创作.

1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⑴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该书文字简介

⑵该书文字简洁……小读者们阅读后会受益匪浅。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种子的外形、颜色、结构及如何变成芽。

2.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的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重 点:种子如何变成芽。

难 点:让学生了解种子变成芽的过程。

教 具:蚕豆、毛豆、玉米、稻谷、麦的种子、放大镜、镊子; 事先教师播种花苗。

方 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如果老师问一粒种子种进土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大家怎样回答?会发芽、会长高、会开花、会结果 …… 很好。但这只是一般的回答,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所以要实际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 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二、观察种子

1. 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 观察与描述其他种子的外形特征。

3. 为什么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

4. 教师或学生演示解剖方法。

5. 学生观察凤仙花、黄豆、小麦、玉米等四种种子(或其他种子)的内部结构。

6. 讨论和交流四种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三、播种活动

1. 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哪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

2.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 花盆中 戳个洞 1厘米 芽朝上 每天1勺水 沙中 撒在表面 表面 任何方向 保持湿润

3. 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播种,并做好标记。

4. 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让学生按方法进行播种,做好标记。

5. 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的选择情况地栽或盆栽)。

6. 预测种子在一周内的变化。

7. 在科学文件夹上记录播种的日期。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探究活动:测量和获取实验数据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这是说的变异现象。

学生举例,踊跃发言。

讨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

学生整理数据、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平均数。

学生思考,分析原因。

大小不同的花生应该是基因不同导致的。

大花生(小花生)中有大有小,可能是环境引起的。

看书上第44页的图片 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

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下面我们对一种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地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应尽量减少误差。

与学生一起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为什么都是花生却有大有小?

大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样。得出结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引导学生分析性状是受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差异可以由基因不同引起,也可以由环境不同引起。

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有关。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变异。

引导学生分析高产奶牛的选择繁育、小麦的杂交育种、甜椒的太空育种的原理。

出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图片或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科技造福人类的实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

学生:这说的是变异现象。

教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板书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

学生:比如金鱼有许多种,菊花有许多颜色和形态,狗有很多品种。

教师:说得很好。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教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下面我们对一种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地探究。(板书 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教师: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份大花生,一份小花生,请你选择适当的工具,来测量每个花生的长度。注意怎样测才能使误差降到最小?同时作好记录。

学生:讨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

教师:把你数据进行整理,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看着差不多的花生却有大有小。

教师:是的,这下你就认识到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板书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为什么都是花生却有大有小?大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样有长有短,为什么?

学生:学生思考,分析原因。

教师:生物的一些相对性状表现出的是数量差异(如大小花生的果实大小)。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学生:哦,是的,我画的曲线图就显示了这种情况。比较这类相对性状的差异,应该比较它们的数量的平均值。你们计算的平均值有什么差异?

学生:大花生的大,小花生的小。

教师: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讨论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环境引起的,有的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教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两种变异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生: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应该可以遗传,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教师:是的。(板书 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教师:人们在了解了遗传变异的原理后可以把它应用在培育新品种上,请同学们来看书上的例子。(板书 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学生:看图片,思考其中的道理。

教师: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通过繁育,后代还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教师:大家再来看看小麦的杂交育种是怎么回事?

学生:通过杂交,把好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即后代既高产又抗倒伏。

教师:同学们判断正确。那太空椒又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

教师: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学生:就是基因突变吧?

教师:对,基因突变可以引起生物的变异。还有染色体的改变也可以引起变异。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还有许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一起交流。

教师:出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图片或有关录像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科学家的伟大和科技造福人类的实例。

教学点评:

该教学案例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分析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层层深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教案7篇】相关文章:

用计算机做实验教案,科学教案7篇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组成原理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总结(共9篇).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总结(共9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总结(共9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 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 ...

  2. 用计算机做科学实验心得体会,做实验的心得体会3篇

    生物学是一门以做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做实验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做实验的心得体会一: 实验教学是电工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工知识的讲授离不开实 ...

  3.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计算机做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精选 ...

  4. 用计算机做科学实验课件教案,中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5. 幼儿园科学教案计算机,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_大班科学教案_幼教网

    有趣的排序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并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 2.用自己的的方式大胆表达操作的结果. 3.感受规则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美感. 二.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等 ...

  6. 幼儿园科学教案计算机,大班科学教案4篇

    大班科学教案4篇 大班科学教案1:有趣的藕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数数.玩玩中感知藕的一些基本特征,体验藕中有孔这一有趣的现象. 2.乐于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 3.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藕的有趣性 ...

  7. 乐高 计算机泡泡龙教案,小班科学教案:泡泡龙的秘密.doc

    小班科学教案:泡泡龙的秘密 [活动目标] 1.观察小苏打的特征,了解小苏打在生活中的用途. 2.尝试用小苏打和醋制作泡泡龙实验,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实验材料:小苏打.醋.装饰成 ...

  8. 《走进计算机教室》教案,《走进数码城》大班科学教案

    第1篇:<走进数码城>大班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数码产品,了解它们的用处. 2.对科技新产品感兴趣,感受它们为生活带来的方便. [环境与材料] 1.<科学> ...

  9. 科学计算机的盖子,小班科学活动瓶子和盖子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瓶子和盖子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学活动瓶子和盖子教案,欢迎 ...

最新文章

  1. java 把char转换成int型,java如何把char型数据转换成int型数据(转)
  2. Linux内核网络设备驱动
  3. 设置 JAVA_HOME
  4. mysql.cnf utf8_mysql通过my.cnf修改默认字符集为utf-8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别说了,叫爸爸吧! | 今日最佳
  6. javafx css_JavaFX技巧13:研究Modena CSS文件
  7. 牛客网--字符串合并处理(Java)
  8. 更改Linux系统的Hostname的四种方式
  9. 百度DOC php,PHP对接百度文档服务DOC
  10. nsinteger转float_int、NSInteger、NSNumber和NSString以及相互转换
  11. 易语言网页填表取不到cookie_易语言置外部浏览器Cookie例子(支持所有浏览器)...
  12. java gps_用Java解析GPS经纬度
  13. 关于NI CompactRIO自定义模块中FPGA与Labview FPGA中编程的一点理解
  14. 数学中倒三角:梯度;正三角:拉普拉斯
  15. Android 高德地图marker位置刷新操作
  16. LLC谐振变换器工作模态分析
  17. 语句摘抄——第12周
  18. 7-9 部落 (25分)
  19. 【白苹果系统镜像】macOS Big Sur 11.6.6正式版(20G608)镜像
  20. Unity中获取一个物体下所有的子物体的方法

热门文章

  1. 昆仑叶哲华是块难啃的骨头
  2. 程序员的一往情深朋友圈1
  3. 慧通教育——python进阶习题第二关(二)
  4. 复杂网络K-Shell算法及其Python实现
  5. Surface pro3 无法开机
  6. Java URL转义
  7. aarch64架构的linux安装gcc
  8. vivo悟空活动中台 - 微组件多端探索
  9. Nmap的常用命令和高级用法
  10. 关于IIS URL 重写, 规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