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什么是JVM
    • 定义
    • 好处
    • 比较
  • 二、内存结构
    • 整体架构
    • 1、程序计数器
      • 作用
      • 特点
    • 2、虚拟机栈
      • 定义
      • 1. 局部变量表
      • 2. 操作栈
      • 3. 动态链接
      • 4.方法返回地址
    • 3、本地方法栈
    • 4、堆
      • 1.Eden区
      • 2.Survival from to
      • 3.老年代
      • 总结
    • 5、方法区
      • 常量池
      • 运行时常量池
      • 字符串常量池
      • intern方法 1.8
      • intern方法 1.6
    • 6、直接内存
      • 释放原理
      • 直接内存的回收机制总结
  • 三、垃圾回收
    • 1、如何判断对象可以回收
      • 引用计数法
      • 可达性分析算法
      • 五种引用
        • 强引用
        • 软引用
        • 弱引用
        • 虚引用
        • 终结器引用
        • 引用队列
    • 2、垃圾回收算法
      • 标记-清除
      • 标记-整理
      • 复制
    • 3、分代回收
      • Minor GC、Major GC、Full GC
        • Minor GC
        • Major GC
        • Full GC
      • GC 分析
        • 大对象处理策略
        • 线程内存溢出
    • 4、垃圾回收器
      • 相关概念
      • 串行
        • Serial 收集器
        • ParNew 收集器
        • Serial Old 收集器
      • 吞吐量优先
        •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
        • Parallel Old 收集器
      • 响应时间优先
        • CMS 收集器
      • G1
        • 定义:
        • 适用场景
        • G1垃圾回收阶段
        • Young Collection
        • Young Collection + CM
        • Mixed Collection
        • Full GC
        • Young Collection 跨代引用
        • Remark
        • JDK 8u20 字符串去重
        • JDK 8u40 并发标记类卸载
        • JDK 8u60 回收巨型对象
      • 5、GC 调优
  • 4、类加载与字节码技术
    • 图解方法执行流程
      • 1.常量池载入运行时常量池
      • 2.方法字节码载入方法区
      • 3.执行引擎开始执行字节码
        • 3.1 bipush 10
        • 3.2 istore 1
        • 3.3 ldc #3
        • 3.4 istore 2
        • 3.5 iload1 iload2
        • 3.6 iadd
        • 3.7 istore 3
        • 3.8 getstatic #4
        • 3.9 iload 3
        • 3.10 invokevirtual 5
        • 3.11 return
    • 通过字节码指令来分析问题
      • x=x++
      • 构造方法
      • 方法调用
      • 多态原理
      • 异常处理
        • try-catch
        • 多个single-catch
        • finally
        • finally中的return
        • 被吞掉的异常
        • finally不带return
      • Synchronized
    • 编译期处理
      • 默认构造函数
      • 自动拆装箱
      • 泛型集合取值
      • 可变参数
      • foreach
      • 集合使用foreach
      • switch字符串
      • switch枚举
      • 枚举类
      • 匿名内部类
    • 类加载阶段
      • 加载
      • 链接
        • 验证
        • 准备
        • 解析
      • 初始化
        • 发生时机
    • 5、类加载器
      • 类与类加载器
      • 启动类加载器
      • 拓展类加载器
      • 双亲委派模式
      • 自定义类加载器
        • 使用场景
        • 步骤
      • 破坏双亲委派模式
    • 运行期优化
      • 分层编译
      • 即时编译器(JIT)与解释器的区别
      • 对象逃逸状态
        • 全局逃逸(GlobalEscape)
        • 参数逃逸(ArgEscape)
        • 没有逃逸
      • 逃逸分析优化
        • 锁消除
        • 标量替换
        • 栈上分配
      • 方法内联
        • 内联函数
        • JVM内联函数
      • 反射优化

一、什么是JVM

定义

Java Virtual Machine,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JAVA二进制字节码的运行环境)

好处

  • 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 自动内存管理,垃圾回收机制
  • 数组下标越界检查

比较

JVM JRE JDK的区别

二、内存结构

整体架构

JDK8之前的内存布局

在HotSpotJVM中,永久代中用于存放类和方法的元数据以及常量池,比如Class和Method。每当一个类初次被加载时,它的元数据都会放到永久代中。永久代有大小限制,如果加载的类太多,可能会导致永久代内存溢出: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JDK1.8以后

注意:常量池分为静态常量池、运行时常量池。运行时常量池位于元空间中,字符串常量池、缓存池位于堆内存中 JVM中除了字符串常量池,8种基本数据类型中除了两种浮点类型剩余的6种基本数据类型的包装类,都使用了缓冲池技术,但是Byte、Short、Integer、Long、Character 这5种整型的包装类也只是在对应值在 [-128,127]时才会使用缓冲池,超出此范围仍然会去创建新的对象。

Java8之后PermGen被移出JVM

  1. 由于 PermGen 内存经常会溢出,引发恼人的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因此 JVM 的开发者希望这一块内存可以更灵活地被管理,不要再经常出现这样的 OOM
  2. 移除 PermGen 可以促进 HotSpot JVM 与 JRockit VM 的融合,因为 JRockit 没有永久代。根据上面的各种原因,PermGen 最终被移除,方法区移至 Metaspace字符串常量池被抽离Metaspace移至 Java Heap

1、程序计数器

作用

用于保存JVM中下一条所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特点

  • 线程私有

    • CPU会为每个线程分配时间片,当当前线程的时间片使用完以后,CPU就会去执行另一个线程中的代码

    • 程序计数器是每个线程所私有的,当另一个线程的时间片用完,又返回来执行当前线程的代码时,通过程序计数器可以知道应该执行哪一句指令

  • 执行java方法时,程序计数器是有值的,执行native本地方法时,程序计数器的值为空。

  • 唯一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OutOfMemoryError的区域。

  • 程序计数器占用内存很小,在进行JVM内存计算时,可以忽略不计。

2、虚拟机栈

定义

  • 每个线程运行需要的内存空间,称为虚拟机栈

  • 每个方法在执行的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帧(St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每一个方法从调用直至执行完成的过程,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从栈道出栈的过程。

  • 在活动线程中,只有位于栈顶的帧才是有效的,称为当前栈帧。正在执行的方法称为当前方法,栈帧是方法运行的基本结构。在执行引擎运行时,所有指令都只能针对当前栈帧进行操作。

1. 局部变量表

局部变量表是存放方法参数和局部变量的区域。 局部变量没有准备阶段, 必须显式初始化。如果是非静态方法,则在 index[0] 位置上存储的是方法所属对象的实例引用,一个引用变量占 4 个字节,随后存储的是参数和局部变量。字节码指令中的 STORE 指令就是将操作栈中计算完成的局部变呈写回局部变量表的存储空间内。
       虚拟机栈规定了两种异常状况:如果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虚拟机所允许的深度,将抛出 StackOverflowError 异常;如果虚拟机栈可以动态扩展(当前大部分的 Java 虚拟机都可动态扩展),如果扩展时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就会抛出 OutOfMemoryError 异常。

2. 操作栈

操作栈是个初始状态为空的桶式结构栈。在方法执行过程中, 会有各种指令往栈中写入和提取信息。JVM 的执行引擎是基于栈的执行引擎, 其中的栈指的就是操作栈。字节码指令集的定义都是基于栈类型的,栈的深度在方法元信息的 stack 属性中。

3. 动态链接

每个栈帧中包含一个在常量池中对当前方法的引用, 目的是支持方法调用过程的动态连接。

4.方法返回地址

方法执行时有两种退出情况:
1.正常退出,即正常执行到任何方法的返回字节码指令,如 RETURN、IRETURN、ARETURN 等;若有返回值,则将返回值压入上层调用栈帧。
2.异常退出。在方法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异常,只要在本方法的异常处理器表中没有搜索到匹配的异常处理器,就会导致方法退出。不会给它的上层调用者产生任何返回值的。

不管以哪种方式退出方法,都会导致当前栈帧出栈,被调用方法的栈帧变成当前栈帧,程序计数器将重置为调用这个方法的指令的下一条指令。

3、本地方法栈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与虚拟机栈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相似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不过是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 Java 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为虚拟机使用到的 Native 方法服务。Sun HotSpot 虚拟机直接就把本地方法栈和虚拟机栈合二为一。与虚拟机栈一样,本地方法栈区域也会抛出 StackOverflowError 和 OutOfMemoryError 异常。
       线程开始调用本地方法时,会进入 个不再受 JVM 约束的世界。本地方法可以通过 JNI(Java Native Interface)来访问虚拟机运行时的数据区,甚至可以调用寄存器,具有和 JVM 相同的能力和权限。 当大量本地方法出现时,势必会削弱 JVM 对系统的控制力,因为它的出错信息都比较黑盒。对内存不足的情况,本地方法栈还是会抛出 nativeheapOutOfMemory。
       JNI 类本地方法最著名的应该是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JNI使 Java 深度使用操作系统的特性功能,复用非 Java 代码。 但是在项目过程中, 如果大量使用其他语言来实现 JNI , 就会丧失跨平台特性。

4、堆

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Java 堆(Java Heap)是 Java 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Java 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

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很多时候也被称做“GC堆”(Garbage Collected Heap)。从内存回收的角度来看,由于现在收集器基本都采用分代收集算法,所以 Java 堆中还可以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再细致一点的有 Eden 空间、From Survivor 空间、To Survivor 空间等。
       新生代分为三个区域,一个Eden区和两个Survivor区,默认比例为8:1:1,比例可修改。通常情况下,对象主要分配在新生代的Eden区上,少数情况下可能会直接分配在老年代中。虚拟机每次使用新生代中的Eden和其中一块Survivor,在经过一次Minor GC后,将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的对象一次性复制到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上(标记-复制),最后清理掉Eden和刚才用过的Survivor空间。并将此时Survivor空间存活下来的对象的年龄设置为1,以后这些对象每在Survivor中熬过一次GC,它们的年龄就+1,当对象年龄达到15(默认)时,就会把它们移到老年代中。
       在新生代中进行GC时,有可能遇到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上一次新生代收集下来的存活对象,这些对象将直接通过分配担保机制进入老年代;

1.Eden区

Eden区位于Java堆的年轻代,是新对象分配内存的地方,由于堆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因此在堆上分配内存需要加锁。而Sun JDK为提升效率,会为每个新建的线程在Eden上分配一块独立的空间由该线程独享,这块空间称为TLAB。在TLAB上分配内存不需要加锁,因此JVM给线程中的对象分配内存时会尽量在TLAB上分配。如果对象过大或TLAB用完,则仍然在堆上进行分配。如果Eden区内存也用完了,则会进行一次Minor GC。

2.Survival from to

Survival区与Eden区相同都在Java堆的新生代。Survival区有两块,一块称为from区,另一块为to区,这两个区是相对的,在发生一次Minor GC后,from区就会和to区互换。在发生Minor GC时,Eden区和Survival from区会把一些仍然存活的对象复制进Survival to区,并清除内存。Survival to区会把一些存活得足够久的对象移至老年代。

3.老年代

老年代里存放的都是存活时间较久的,大小较大的对象。因此老年代使用 [ 标记整理法 ]。当老年代容量满的时候,会触发一次MajorGC(full GC),回收老年代和年轻代中不再被使用的对象资源。

总结

  1. Minor GC是发生在新生代中的垃圾收集,采用的复制算法;
  2. 新生代中每次使用的空间不超过90%,主要用来存放新生的对象;
  3. Minor GC每次收集后Eden区和一块Survivor区都被清空;
  4. 老年代中使用Full GC,采用的标记-整理算法(取决于哪种垃圾回收器,po是标记整理,cms是标记清除)

Java 堆可以处于物理上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只要逻辑上是连续的即可,当前主流的虚拟机都是按照可扩展来实现的(通过 -Xmx 和 -Xms 控制)。如果在堆中没有内存完成实例分配,并且堆也无法再扩展时,将会抛出 OutOfMemoryError 异常。

5、方法区

方法区(Method Area)与 Java 堆一样,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它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虽然
Java 虚拟机规范把方法区描述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但是它却有一个别名叫做 Non-Heap(非堆),目的应该是与 Java 堆区分开来。

Java 虚拟机规范对方法区的限制非常宽松,除了和 Java 堆一样不需要连续的内存和可以选择固定大小或者可扩展外,还可以选择不实现垃圾收集。垃圾收集行为在这个区域是比较少出现的,其内存回收目标主要是针对常量池的回收和对类型的卸载。当方法区无法满足内存分配需求时,将抛出 OutOfMemoryError 异常。

JDK8 之前,Hotspot 中方法区的实现是永久代(Perm),JDK8 开始使用元空间(Metaspace),以前永久代所有内容的字符串常量移至堆内存,其他内容移至元空间,元空间直接在本地内存分配。

为什么要使用元空间取代永久代的实现?

  1. 字符串存在永久代中,容易出现性能问题和内存溢出。
  2. 类及方法的信息等比较难确定其大小,因此对于永久代的大小指定比较困难,太小容易出现永久代溢出,太大则容易导致老年代溢出。
  3. 永久代会为 GC 带来不必要的复杂度,并且回收效率偏低。
  4. 将 HotSpot 与 JRockit 合二为一。

常量池

通过反编译来查看类的信息
在.class文件所在目录使用:

javap -v 你需要反编译的类名.class  //JDK自带  可直接运行
  • 类的基本信息
  • 常量池
  • 虚拟机中执行编译的方法(框内的是真正编译执行的内容,#号的内容需要在常量池中查找)

运行时常量池

常量池是.class文件中的,当该类被加载以后,它的常量池信息就会放入运行时常量池,并把里面的符号地址变为真实地址

字符串常量池

特征

  • 常量池中的字符串仅是符号,只有在被用到时才会转化为对象
  • 利用字符串常量池的机制,来避免重复创建字符串对象
  • 字符串变量拼接的原理是StringBuilder
  • 字符串常量拼接的原理是编译器优化
  • 可以使用intern方法,主动将串池中还没有的字符串对象放入串池中
  • 注意:无论是串池还是堆里面的字符串,都是对象
public class StringTableStudy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a = "a"; String b = "b";String ab = "ab";}
}

常量池中的信息,都会被加载到运行时常量池中,但这是a b ab 仅是常量池中的符号,还没有成为java字符串

0: ldc           #2                  // String a
2: astore_1
3: ldc           #3                  // String b
5: astore_2
6: ldc           #4                  // String ab
8: astore_3
9: return

当执行到 ldc #2 时,会把符号 a 变为 “a” 字符串对象,并放入串池中(hashtable结构 不可扩容)

当执行到 ldc #3 时,会把符号 b 变为 “b” 字符串对象,并放入串池中

当执行到 ldc #4 时,会把符号 ab 变为 “ab” 字符串对象,并放入串池中

最终StringTable(字符串常量池) [“a”, “b”, “ab”]
注意:字符串对象的创建都是懒惰的,只有当运行到那一行字符串且在串池中不存在的时候(如 ldc #2)时,该字符串才会被创建并放入串池中。
使用拼接字符串变量对象创建字符串的过程

public class StringTableStudy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a = "a";String b = "b";String ab = "ab";//拼接字符串对象来创建新的字符串String ab2 = a+b; }
}

反编译后的结果:

  Code:stack=2, locals=5, args_size=10: ldc           #2                  // String a2: astore_13: ldc           #3                  // String b5: astore_26: ldc           #4                  // String ab8: astore_39: new           #5                  // class java/lang/StringBuilder12: dup13: invokespecial #6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init>":()V16: aload_117: invokevirtual #7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append:(Ljava/lang/String
;)Ljava/lang/StringBuilder;20: aload_221: invokevirtual #7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append:(Ljava/lang/String
;)Ljava/lang/StringBuilder;24: invokevirtual #8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toString:()Ljava/lang/Str
ing;27: astore        429: return

通过拼接的方式来创建字符串的过程是:StringBuilder().append(“a”).append(“b”).toString()

最后的toString方法的返回值是一个新的字符串,但字符串的值和拼接的字符串一致,但是两个不同的字符串,一个存在于字符串常量池之中,一个存在于堆内存之中

String a="a";
String b="b";
String ab = "ab";
String ab2 = a+b;
//结果为false,因为ab是存在于串池之中,ab2是由StringBuffer的toString方法所返回的一个对象,存在于堆内存之中
System.out.println(ab == ab2);//false

使用拼接字符串常量对象的方法创建字符串

public class StringTableStudy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a = "a";String b = "b";String ab = "ab";//使用拼接字符串的方法创建字符串String ab3 = "a" + "b";System.out.println(ab3==ab);//true}
}

反编译后的结果

       Code:stack=3, locals=6, args_size=10: ldc           #2                  // String a2: astore_13: ldc           #3                  // String b5: astore_26: ldc           #4                  // String ab8: astore_39: new           #5                  // class java/lang/StringBuilder12: dup13: invokespecial #6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init>":()V16: aload_117: invokevirtual #7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append:(Ljava/lang/String;)Ljava/lang/StringBuilder;20: aload_221: invokevirtual #7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append:(Ljava/lang/String;)Ljava/lang/StringBuilder;24: invokevirtual #8                  // Method java/lang/StringBuilder.toString:()Ljava/lang/String;27: astore        429: ldc           #4                  // String ab31: astore        533: getstatic     #9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36: aload         538: aload_339: if_acmpne     4642: iconst_143: goto          4746: iconst_047: invokevirtual #10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Z)V50: return
  • 使用拼接字符串常量的方法来创建新的字符串时,因为内容是常量,javac在编译期会进行优化,结果已在编译期确定为ab,而创建ab的时候已经在串池中放入了“ab”,所以ab3直接从串池中获取值,所以进行的操作和 ab = “ab” 一致。
  • 使用拼接字符串变量的方法来创建新的字符串时,因为内容是变量,只能在运行期确定它的值,所以需要使用StringBuilder来创建

intern方法 1.8

调用字符串对象的intern方法,会将该字符串对象尝试放入到串池中

  • 如果串池中没有该字符串对象,则放入成功
  • 如果有该字符串对象,则放入失败
    无论放入是否成功,都会返回串池中的字符串对象

注意:此时如果调用intern方法成功,堆内存与串池中的字符串对象是同一个对象;如果失败,则不是同一个对象
例一: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b" 被放入串池中,str则存在于堆内存之中String str = new String("a") + new String("b");//调用str的intern方法,这时串池中没有"ab",则会将该字符串对象放入到串池中,此时堆内存与串池中的"ab"是同一个对象String st2 = str.intern();//给str3赋值,因为此时串池中已有"ab",则直接将串池中的内容返回String str3 = "ab";//因为堆内存与串池中的"ab"是同一个对象,所以以下两条语句打印的都为trueSystem.out.println(str == st2);System.out.println(str == str3);}
}

例2: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此处创建字符串对象"ab",因为串池中还没有"ab",所以将其放入串池中String str3 = "ab";//"a" "b" 被放入串池中,str则存在于堆内存之中String str = new String("a") + new String("b");//此时因为在创建str3时,"ab"已存在与串池中,所以放入失败,但是会返回串池中的"ab"String str2 = str.intern();//falseSystem.out.println(str == str2);//falseSystem.out.println(str == str3);//trueSystem.out.println(str2 == str3);}
}

intern方法 1.6

调用字符串对象的intern方法,会将该字符串对象尝试放入到串池中

  • 如果串池中没有该字符串对象,会将该字符串对象复制一份,再放入到串池中
  • 如果有该字符串对象,则放入失败
    无论放入是否成功,都会返回串池中的字符串对象

注意:此时无论调用intern方法成功与否,串池中的字符串对象和堆内存中的字符串对象都不是同一个对象

6、直接内存

  • 属于操作系统,常见于NIO操作时,用于数据缓冲区
  • 分配回收成本较高,但读写性能高
  • 不受JVM内存回收管理
  • 直接内存并不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也不是Java 虚拟机规范中农定义的内存区域。

文件读写流程

使用了DirectBuffer

直接内存是操作系统和Java代码都可以访问的一块区域,无需将代码从系统内存复制到Java堆内存,从而提高了效率。

释放原理

直接内存的回收不是通过JVM的垃圾回收来释放的,而是通过unsafe.freeMemory来手动释放

//通过ByteBuffer申请1M的直接内存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_1M);

申请直接内存,但JVM并不能回收直接内存中的内容,它是如何实现回收的呢?
allocateDirect的实现

public static ByteBuffer allocateDirect(int capacity) {return new DirectByteBuffer(capacity);
}

DirectByteBuffer类

DirectByteBuffer(int cap) {   // package-privatesuper(-1, 0, cap, cap);boolean pa = VM.isDirectMemoryPageAligned();int ps = Bits.pageSize();long size = Math.max(1L, (long)cap + (pa ? ps : 0));Bits.reserveMemory(size, cap);long base = 0;try {base = unsafe.allocateMemory(size); //申请内存} catch (OutOfMemoryError x) {Bits.unreserveMemory(size, cap);throw x;}unsafe.setMemory(base, size, (byte) 0);if (pa && (base % ps != 0)) {// Round up to page boundaryaddress = base + ps - (base & (ps - 1));} else {address = base;}cleaner = Cleaner.create(this, new Deallocator(base, size, cap)); //通过虚引用,来实现直接内存的释放,this为虚引用的实际对象att = null;
}

这里调用了一个Cleaner的create方法,且后台线程还会对虚引用的对象监测,如果虚引用的实际对象(这里是DirectByteBuffer)被回收以后,就会调用Cleaner的clean方法,来清除直接内存中占用的内存

public void clean() {if (remove(this)) {try {this.thunk.run(); //调用run方法} catch (final Throwable var2) {AccessController.doPrivileged(new PrivilegedAction<Void>() {public Void run() {if (System.err != null) {(new Error("Cleaner terminated abnormally", var2)).printStackTrace();}System.exit(1);return null;}});}

对应对象的run方法

public void run() {if (address == 0) {// Paranoiareturn;}unsafe.freeMemory(address); //释放直接内存中占用的内存address = 0;Bits.unreserveMemory(size, capacity);
}

直接内存的回收机制总结

  • 使用了Unsafe类来完成直接内存的分配回收,回收需要主动调用freeMemory方法
  • ByteBuffer的实现内部使用了Cleaner(虚引用)来检测ByteBuffer。一旦ByteBuffer被垃圾回收,那么会由ReferenceHandler来调用Cleaner的clean方法调用freeMemory来释放内存

三、垃圾回收

1、如何判断对象可以回收

引用计数法

弊端:循环引用时,两个对象的计数都为1,导致两个对象都无法被释放

可达性分析算法

  • JVM中的垃圾回收器通过可达性分析来探索所有存活的对象
  • 扫描堆中的对象,看能否沿着GC Root对象为起点的引用链找到该对象,如果找不到,则表示可以回收
  • 可以作为GC Root的对象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JNI(即一般说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五种引用

强引用

只有GC Root都不引用该对象时,才会回收强引用对象

  • 如上图B、C对象都不引用A1对象时,A1对象才会被回收
    注意: 当内存不够时,JVM会抛出溢出异常也不会回收强引用。

软引用

当GC Root指向软引用对象时,在内存不足时,会回收软引用所引用的对象

  • 如上图如果B对象不再引用A2对象且内存不足时,软引用所引用的A2对象就会被回收
        final int _4M = 4*1024*1024;//使软引用ref指向一个byte数组SoftReference<byte[]> ref= new SoftReference<>(new byte[_4M]);byte[] start = ref.get();//获取ref指向的数组System.out.println(start.toString());//打印不为nullSystem.gc();//手动开启一次垃圾回收Thread.sleep(10);//暂停一下,避免垃圾回收未完成就进行其他代码byte[] end = ref.get();//获取ref指向的数组System.out.println(end.toString());//打印不为null

我们可以发现,当垃圾回收时,若内存足够,软引用是不会被回收的。当内存不够才会回收软引用。

如果在垃圾回收时发现内存不足,在回收软引用所指向的对象时,软引用本身不会被清理。比如上述代码中的ref是不会被回收的。

如果想要清理软引用,需要使用引用队列

 final int _4M = 4*1024*1024;//使用引用队列,用于移除引用为空的软引用对象ReferenceQueue<byte[]> queue = new ReferenceQueue<>();SoftReference<byte[]> ref= new SoftReference<>(new byte[_4M]);//遍历引用队列,如果有元素,则移除Reference<? extends byte[]> poll = queue.poll();while(poll != null) {//引用队列不为空,则从集合中移除该元素list.remove(poll);//移动到引用队列中的下一个元素poll = queue.poll();}

当引用的对象将要被JVM回收时,会将其加入到引用队列中。

弱引用

只有弱引用引用该对象时,在垃圾回收时,无论内存是否充足,都会回收弱引用所引用的对象

  • 如上图如果B对象不再引用A3对象,则A3对象会被回收
        final int _4M = 4*1024*1024;WeakReference<byte[]> weakReference = new WeakReference<>(new byte[_4M]);//创建弱引用System.out.println(weakReference.get());//打印不为nullSystem.gc();//手动开启一次垃圾回收Thread.sleep(10);//暂停一下,避免垃圾回收未完成就进行其他代码System.out.println(weakReference.get());//打印为nullSystem.out.println(weakReference);//不为null,弱引用自身仍然未被回收

我们可以发现,当垃圾回收时,无论内存是否足够,弱引用都会被回收。但是弱引用自身仍然未被回收,如果想要清理弱引用,需要使用引用队列。

虚引用

相当于无引用,使对象无法被使用,必须与引用队列配合使用

当虚引用对象所引用的对象被回收以后,虚引用对象就会被放入引用队列中,调用虚引用的方法

  • 虚引用的一个体现是释放直接内存所分配的内存,当引用的对象ByteBuffer被垃圾回收以后,虚引用对象Cleaner就会被放入引用队列中,然后调用Cleaner的clean方法来释放直接内存
  • 如上图,B对象不再引用ByteBuffer对象,ByteBuffer就会被回收。但是直接内存中的内存还未被回收。这时需要将虚引用对象Cleaner放入引用队列中,然后调用它的clean方法来释放直接内存

终结器引用

所有的类都继承自Object类,Object类有一个finalize方法。当某个对象不再被其他的对象所引用时,会先将终结器引用对象放入引用队列中,然后根据终结器引用对象找到它所引用的对象,然后调用该对象的finalize方法。调用以后,该对象就可以被垃圾回收了

  • 如上图,B对象不再引用A4对象。这是终结器对象就会被放入引用队列中,引用队列会根据它,找到它所引用的对象。然后调用被引用对象的finalize方法。调用以后,该对象就可以被垃圾回收了

引用队列

  • 软引用和弱引用可以配合引用队列

    • 在弱引用和虚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回收以后,会将这些引用放入引用队列中,方便一起回收这些软/弱引用对象
  • 虚引用和终结器引用必须配合引用队列

    • 虚引用和终结器引用在使用时会关联一个引用队列

2、垃圾回收算法

标记-清除


定义: 标记清除算法顾名思义,是指在虚拟机执行垃圾回收的过程中,先采用标记算法确定可回收对象,然后垃圾收集器根据标识清除相应的内容,给堆内存腾出相应的空间

  • 这里的腾出内存空间并不是将内存空间的字节清0,而是记录下这段内存的起始结束地址,下次分配内存的时候,会直接覆盖这段内存

缺点: 容易产生大量的内存碎片,可能无法满足大对象的内存分配,一旦导致无法分配对象,那就会导致jvm启动gc,一旦启动gc,我们的应用程序就会暂停,这就导致应用的响应速度变慢

标记-整理


标记-整理 会将不被GC Root引用的对象回收,清楚其占用的内存空间。然后整理剩余的对象,可以有效避免因内存碎片而导致的问题,但是因为整体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所以效率比标记-清除低

复制




将内存分为等大小的两个区域,FROM和TO(TO中为空)。先将被GC Root引用的对象从FROM放入TO中,再回收不被GC Root引用的对象。然后交换FROM和TO。这样也可以避免内存碎片的问题,但是会占用双倍的内存空间。

3、分代回收


新创建的对象都被放在了新生代的伊甸园

当伊甸园中的内存不足时,就会进行一次垃圾回收,这时的回收叫做 Minor GC
Minor GC 会将伊甸园和幸存区FROM存活的对象先复制到 幸存区 TO中, 并让其寿命加1,再交换两个幸存区


再次创建对象,若新生代的伊甸园又满了,则会再次触发 Minor GC(会触发 stop the world, 暂停其他用户线程,只让垃圾回收线程工作),这时不仅会回收伊甸园中的垃圾,还会回收幸存区中的垃圾,再将活跃对象复制到幸存区TO中。回收以后会交换两个幸存区,并让幸存区中的对象寿命加1


如果幸存区中的对象的寿命超过某个阈值(最大为15,4bit),就会被放入老年代中


如果新生代老年代中的内存都满了,就会先触发Minor GC,再触发Full GC,扫描新生代和老年代中所有不再使用的对象并回收

Minor GC、Major GC、Full GC

Minor GC

  • 当年轻代空间不足时,就会触发Minor GC,这里的年轻代满指的是Eden满,Survivor满不会触发GC。(每次Minor GC 会清理年轻代的内存)
  • 因为Java对象大多都具备朝生熄灭的特性,所以Minor GC非常频繁,一般回收速度也比较快。
  • Minor GC会引发STW,暂停其他用户的线程,等垃圾回收结束,用户线程才恢复运行。

Major GC

  • 出现major gc经常伴随至少一次的Minor GC(但非绝对的,在Paraller Scavenge 收集器的收集策略中就有直接进行Major GC的策略选择过程)
  • 也就是说在老年代空间不足时,会先尝试触发Minor GC,如果之后空间还不足,会触发Major GC。
  • Major GC的速度一般会比Minor GC慢10倍以上,STW的时间更长。
  • 如果Major GC后,内存还不足,就会报OOM.

Full GC

  • 调用System.gc()时。系统建议执行Full GC,但是不必然执行
  • 老年代空间不足
  • 方法区空间不足
  • 通过Minor GC后进入老年代的平均大小大于老年代的可用内存
  • 由Eden区,幸存者0区向幸存者1区复制时,对象大小大于1区可用内存,则把该对象转存到老年代,且老年代的可用内存大小小于该对象大小。
    注意:full GC是开发或调优中尽量要避免的,这样STW会短一些

GC 分析

大对象处理策略

当遇到一个较大的对象时,就算新生代的伊甸园为空,也无法容纳该对象时,会将该对象直接晋升为老年代

线程内存溢出

某个线程的内存溢出了而抛异常(out of memory),不会让其他的线程结束运行

这是因为当一个线程抛出OOM异常后,它所占据的内存资源会全部被释放掉,从而不会影响其他线程的运行,进程依然正常

4、垃圾回收器

相关概念

并行收集:指多条垃圾收集线程并行工作,但此时用户线程仍处于等待状态。

并发收集:指用户线程与垃圾收集线程同时工作(不一定是并行的可能会交替执行)。用户程序在继续运行,而垃圾收集程序运行在另一个CPU上

吞吐量:即CPU用于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与CPU总消耗时间的比值(吞吐量 = 运行用户代码时间 / ( 运行用户代码时间 + 垃圾收集时间 )),也就是。例如:虚拟机共运行100分钟,垃圾收集器花掉1分钟,那么吞吐量就是99%

串行

  • 单线程
  • 内存较小,个人电脑(CPU核数较少)

    **安全点:**让其他线程都在这个点停下来,以免垃圾回收时移动对象地址,使得其他线程找不到被移动的对象

因为是串行的,所以只有一个垃圾回收线程。且在该线程执行回收工作时,其他线程进入阻塞状态

Serial 收集器

Serial收集器是最基本的、发展历史最悠久的收集器

特点: 单线程、简单高效(与其他收集器的单线程相比),采用复制算法。对于限定单个CPU的环境来说,Serial收集器由于没有线程交互的开销,专心做垃圾收集自然可以获得最高的单线程手机效率。收集器进行垃圾回收时,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直到它结束(Stop The World)

ParNew 收集器

ParNew收集器其实就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

**特点:**多线程、ParNew收集器默认开启的收集线程数与CPU的数量相同,在CPU非常多的环境中,可以使用-XX:ParallelGCThreads参数来限制垃圾收集的线程数。和Serial收集器一样存在Stop The World问题

Serial Old 收集器

Serial Old是Serial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

**特点:**同样是单线程收集器,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吞吐量优先

  • 多线程
  • 堆内存较大,多核CPU
  • 单位时间内,STW(stop the world,停掉其他所有工作线程)时间最短
  • JDK1.8默认使用的垃圾回收器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

与吞吐量关系密切,故也称为吞吐量优先收集器

特点: 属于新生代收集器也是采用复制算法的收集器(用到了新生代的幸存区),又是并行的多线程收集器(与ParNew收集器类似)

该收集器的目标是达到一个可控制的吞吐量。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GC自适应调节策略(与ParNew收集器最重要的一个区别)

GC自适应调节策略: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可设置-XX:+UseAdptiveSizePolicy参数。当开关打开时不需要手动指定新生代的大小(-Xmn)、Eden与Survivor区的比例(-XX:SurvivorRation)、晋升老年代的对象年龄(-XX:PretenureSizeThreshold)等,虚拟机会根据系统的运行状况收集性能监控信息,动态设置这些参数以提供最优的停顿时间和最高的吞吐量,这种调节方式称为GC的自适应调节策略。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使用两个参数控制吞吐量:

  • XX:MaxGCPauseMillis 控制最大的垃圾收集停顿时间
  • XX:GCRatio 直接设置吞吐量的大小

Parallel Old 收集器

是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

**特点:**多线程,采用标记-整理算法(老年代没有幸存区)

响应时间优先

  • 多线程

  • 堆内存较大,多核CPU

  • 尽可能让单次STW时间变短(尽量不影响其他线程运行)

CMS 收集器

Concurrent Mark Sweep,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老年代收集器

**特点:**基于标记-清除算法实现。并发收集、低停顿,但是会产生内存碎片

**应用场景:**适用于注重服务的响应速度,希望系统停顿时间最短,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等场景下。如web程序、b/s服务

CMS收集器的运行过程分为下列4步:

初始标记:标记GC Roots能直接到的对象。速度很快但是仍存在Stop The World问题

**并发标记:**进行GC Roots Tracing 的过程,找出存活对象且用户线程可并发执行

重新标记:为了修正并发标记期间因用户程序继续运行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仍然存在Stop The World问题

并发清除:对标记的对象进行清除回收

CMS收集器的内存回收过程是与用户线程一起并发执行

G1

定义:

Garbage First

JDK 9以后默认使用,而且替代了CMS 收集器

适用场景

  • 同时注重吞吐量和低延迟(响应时间)
  • 超大堆内存(内存大的),会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区域
  • 整体上是标记-整理算法,两个区域之间是复制算法

相关参数: JDK8 并不是默认开启的,所需要参数开启

G1垃圾回收阶段


新生代伊甸园垃圾回收—–>内存不足,新生代回收+并发标记—–>回收新生代伊甸园、幸存区、老年代内存——>新生代伊甸园垃圾回收(重新开始)

Young Collection

分区算法region
分代是按对象的生命周期划分,分区则是将堆空间划分连续几个不同小区间,每一个小区间独立回收,可以控制一次回收多少个小区间,方便控制 GC 产生的停顿时间

E:伊甸园 S:幸存区 O:老年代

  • 存在STW



Young Collection + CM

CM:并发标记

  • Young GC 时会对 GC Root 进行初始标记
  • 在老年代占用堆内存的比例达到阈值时,对进行并发标记(不会STW),阈值可以根据用户来进行设定

Mixed Collection

会对E S O 进行全面的回收

  • 最终标记
  • 拷贝存活
  • 因为指定了最大停顿时间,如果对所有老年代都进行回收,耗时可能过高。为了保证时间不超过设定的停顿时间,会回收最有价值的老年代(回收后,能够得到更多内存)

Full GC

G1在老年代内存不足时(老年代所占内存超过阈值)

  • 如果垃圾产生速度慢于垃圾回收速度,不会触发Full GC,还是并发地进行清理
  • 如果垃圾产生速度快于垃圾回收速度,便会触发Full GC

Young Collection 跨代引用

  • 新生代回收的跨代引用(老年代引用新生代)问题

  • 卡表与Remembered Set

    • Remembered Set 存在于E中,用于保存新生代对象对应的脏卡

      • 脏卡:O被划分为多个区域(一个区域512K),如果该区域引用了新生代对象,则该区域被称为脏卡
  • 在引用变更时通过post-write barried + dirty card queue

  • concurrent refinement threads 更新 Remembered Set

Remark

重新标记阶段

在垃圾回收时,收集器处理对象的过程中

黑色:已被处理,需要保留的
灰色:正在处理中的
白色:还未处理的

但是在并发标记过程中,有可能A被处理了以后未引用C,但该处理过程还未结束,在处理过程结束之前A引用了C,这时就会用到remark

过程如下

  • 之前C未被引用,这时A引用了C,就会给C加一个写屏障,写屏障的指令会被执行,将C放入一个队列当中,并将C变为 处理中 状态
  • 并发标记阶段结束以后,重新标记阶段会STW,然后将放在该队列中的对象重新处理,发现有强引用引用它,就会处理它

JDK 8u20 字符串去重

过程

  • 将所有新分配的字符串(底层是char[])放入一个队列
  • 当新生代回收时,G1并发检查是否有重复的字符串
  • 如果字符串的值一样,就让他们引用同一个字符串对象
  • 注意,其与String.intern的区别
    • intern关注的是字符串对象
    • 字符串去重关注的是char[]
    • 在JVM内部,使用了不同的字符串标

优点与缺点

  • 节省了大量内存
  • 新生代回收时间略微增加,导致略微多占用CPU

JDK 8u40 并发标记类卸载

在并发标记阶段结束以后,就能知道哪些类不再被使用。如果一个类加载器的所有类都不在使用则卸载它所加载的所有类

JDK 8u60 回收巨型对象

  • 一个对象大于region的一半时,就称为巨型对象
  • G1不会对巨型对象进行拷贝
  • 回收时被优先考虑
  • G1会跟踪老年代所有incoming引用,如果老年代incoming引用为0的巨型对象就可以在新生代垃圾回收时处理掉

5、GC 调优

待续。。。

4、类加载与字节码技术

图解方法执行流程

代码

public class Demo3_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10;        int b = Short.MAX_VALUE + 1;        int c = a + b;        System.out.println(c);   }
}

1.常量池载入运行时常量池

常量池也属于方法区,只不过这里单独提出来了

2.方法字节码载入方法区

(stack=2,locals=4) 对应操作数栈有2个空间(每个空间4个字节),局部变量表中有4个槽位

3.执行引擎开始执行字节码

3.1 bipush 10

  • 将一个 byte 压入操作数栈(其长度会补齐 4 个字节),类似的指令还有

    • sipush 将一个 short 压入操作数栈(其长度会补齐 4 个字节)
    • ldc 将一个 int 压入操作数栈
    • ldc2_w 将一个 long 压入操作数栈(分两次压入,因为 long 是 8 个字节)
    • 这里小的数字都是和字节码指令存在一起,超过 short 范围的数字存入了常量池

3.2 istore 1

将操作数栈栈顶元素弹出,放入局部变量表的slot 1中

对应代码中的

a = 10


3.3 ldc #3

读取运行时常量池中#3,即32768(超过short最大值范围的数会被放到运行时常量池中),将其加载到操作数栈中

注意 Short.MAX_VALUE 是 32767,所以 32768 = Short.MAX_VALUE + 1 实际是在编译期间计算好的

3.4 istore 2

将操作数栈中的元素弹出,放到局部变量表的2号位置

3.5 iload1 iload2

将局部变量表中1号位置和2号位置的元素放入操作数栈中

因为只能在操作数栈中执行运算操作


3.6 iadd

将操作数栈中的两个元素相加。

3.7 istore 3

将操作数栈中的元素弹出,放入局部变量表的3号位置

3.8 getstatic #4

在运行时常量池中找到#4,发现是一个对象

在堆内存中找到该对象,并将其引用放入操作数栈中


3.9 iload 3

将局部变量表中3号位置的元素压入操作数栈中

3.10 invokevirtual 5

找到常量池 #5 项,定位到方法区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 方法

生成新的栈帧(分配 locals、stack等)

传递参数,执行新栈帧中的字节码

执行完毕,弹出栈帧

清除 main 操作数栈内容

3.11 return

完成 main 方法调用,弹出 main 栈帧,程序结束

通过字节码指令来分析问题

x=x++

public class Demo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0;int x=0;while(i<10) {x = x++;i++;}System.out.println(x); //接过为0}
}

为什么最终的x结果为0呢? 通过分析字节码指令即可知晓

Code:stack=2, locals=3, args_size=1   //操作数栈分配2个空间,局部变量表分配3个空间0: iconst_0  //准备一个常数01: istore_1    //将常数0放入局部变量表的1号槽位 i=02: iconst_0  //准备一个常数03: istore_2    //将常数0放入局部变量的2号槽位 x=0  4: iload_1      //将局部变量表1号槽位的数放入操作数栈中5: bipush        10    //将数字10放入操作数栈中,此时操作数栈中有2个数7: if_icmpge     21    //比较操作数栈中的两个数,如果下面的数大于上面的数,就跳转到21。这里的比较是将两个数做减法。因为涉及运算操作,所以会将两个数弹出操作数栈来进行运算。运算结束后操作数栈为空10: iload_2     //将局部变量2号槽位的数放入操作数栈中,放入的值是011: iinc          2, 1    //将局部变量2号槽位的数加1,自增后,槽位中的值为114: istore_2   //将操作数栈中的数放入到局部变量表的2号槽位,2号槽位的值又变为了015: iinc          1, 1 //1号槽位的值自增118: goto          4 //跳转到第4条指令21: getstatic     #2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24: iload_225: invokevirtual #3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28: return

构造方法

cinit()V

public class Demo3 {static int i = 10;static {i = 20;}static {i = 30;}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i); //结果为30}
}

编译器会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收集所有 static 静态代码块和静态成员赋值的代码,合并为一个特殊的方法 cinit()V

stack=1, locals=0, args_size=00: bipush        102: putstatic     #3                  // Field i:I5: bipush        207: putstatic     #3                  // Field i:I10: bipush        3012: putstatic     #3                  // Field i:I15: return

init()V

public class Demo4 {private String a = "s1";{b = 20;}private int b = 10;{a = "s2";}public Demo4(String a, int b) {this.a = a;this.b = b;}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emo4 d = new Demo4("s3", 30);System.out.println(d.a);System.out.println(d.b);}
}

编译器会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收集所有 {} 代码块和成员变量赋值的代码,形成新的构造方法,但原始构造方法内的代码总是在后

Code:stack=2, locals=3, args_size=30: aload_01: invokespecial #1                  //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4: aload_05: ldc           #2                  // String s17: putfield      #3                  // Field a:Ljava/lang/String;10: aload_011: bipush        2013: putfield      #4                  // Field b:I16: aload_017: bipush        1019: putfield      #4                  // Field b:I22: aload_023: ldc           #5                  // String s225: putfield      #3                  // Field a:Ljava/lang/String;//原始构造方法在最后执行28: aload_029: aload_130: putfield      #3                  // Field a:Ljava/lang/String;33: aload_034: iload_235: putfield      #4                  // Field b:I38: return

方法调用

public class Demo5 {public Demo5() {}private void test1() {}private final void test2() {}public void test3() {}public static void test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emo5 demo5 = new Demo5();demo5.test1();demo5.test2();demo5.test3();Demo5.test4();}
}

不同方法在调用时,对应的虚拟机指令有所区别

  • 私有、构造、被final修饰的方法,在调用时都使用invokespecial指令
  • 普通成员方法在调用时,使用invokespecial指令。因为编译期间无法确定该方法的内容,只有在运行期间才能确定
  • 静态方法在调用时使用invokestatic指令
Code:stack=2, locals=2, args_size=10: new           #2                  // class com/nyima/JVM/day5/Demo5 3: dup4: invokespecial #3                  // Method "<init>":()V7: astore_18: aload_19: invokespecial #4                  // Method test1:()V12: aload_113: invokespecial #5                  // Method test2:()V16: aload_117: invokevirtual #6                  // Method test3:()V20: invokestatic  #7                  // Method test4:()V23: return
  • new 是创建【对象】,给对象分配堆内存,执行成功会将【对象引用】压入操作数栈
  • dup 是赋值操作数栈栈顶的内容,本例即为【对象引用】,为什么需要两份引用呢,一个是要配合 invokespecial 调用该对象的构造方法 “init”: ()V (会消耗掉栈顶一个引用),另一个要 配合 astore_1 赋值给局部变量
  • 最终方法(final),私有方法(private),构造方法都是由 invokespecial 指令来调用,属于静态绑定
  • 普通成员方法是由 invokevirtual 调用,属于动态绑定,即支持多态 成员方法与静态方法调用的另一个区别是,执行方法前是否需要【对象引用

多态原理

因为普通成员方法需要在运行时才能确定具体的内容,所以虚拟机需要调用invokevirtual指令

在执行invokevirtual指令时,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 先通过栈帧中对象的引用找到对象
  • 分析对象头,找到对象实际的Class
  • Class结构中有vtable
  • 查询vtable找到方法的具体地址
  • 执行方法的字节码

异常处理

try-catch

public class Dem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 = 0;try {i = 10;}catch (Exception e) {i = 20;}}
}

对应字节码指令

Code:stack=1, locals=3, args_size=10: iconst_01: istore_12: bipush        104: istore_15: goto          128: astore_29: bipush        2011: istore_112: return//多出来一个异常表Exception table:from    to  target type2     5     8   Class java/lang/Exception
  • 可以看到多出来一个 Exception table 的结构,[from, to) 是前闭后开(也就是检测2~4行)的检测范围,一旦这个范围内的字节码执行出现异常,则通过 type 匹配异常类型,如果一致,进入 target 所指示行号
  • 8行的字节码指令 astore_2 是将异常对象引用存入局部变量表的2号位置(为e)

多个single-catch

public class Dem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 = 0;try {i = 10;}catch (ArithmeticException e) {i = 20;}catch (Exception e) {i = 30;}}
}

对应的字节码

Code:stack=1, locals=3, args_size=10: iconst_01: istore_12: bipush        104: istore_15: goto          198: astore_29: bipush        2011: istore_112: goto          1915: astore_216: bipush        3018: istore_119: returnException table:from    to  target type2     5     8   Class java/lang/ArithmeticException2     5    15   Class java/lang/Exception

因为异常出现时,只能进入 Exception table 中一个分支,所以局部变量表 slot 2 位置被共用

finally

public class Demo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 = 0;try {i = 10;} catch (Exception e) {i = 20;} finally {i = 30;}}
}

对应字节码

Code:stack=1, locals=4, args_size=10: iconst_01: istore_1//try块2: bipush        104: istore_1//try块执行完后,会执行finally    5: bipush        307: istore_18: goto          27//catch块     11: astore_2 //异常信息放入局部变量表的2号槽位12: bipush        2014: istore_1//catch块执行完后,会执行finally        15: bipush        3017: istore_118: goto          27//出现异常,但未被Exception捕获,会抛出其他异常,这时也需要执行finally块中的代码   21: astore_322: bipush        3024: istore_125: aload_326: athrow  //抛出异常27: returnException table:from    to  target type2     5    11   Class java/lang/Exception2     5    21   any11    15    21   any

可以看到 finally 中的代码被复制了 3 份,分别放入 try 流程,catch 流程以及 catch剩余的异常类型流程

注意:虽然从字节码指令看来,每个块中都有finally块,但是finally块中的代码只会被执行一次

finally中的return

public class Demo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 = Demo3.test();//结果为20System.out.println(i);}public static int test() {int i;try {i = 10;return i;} finally {i = 20;return i;}}
}

对应字节码

Code:stack=1, locals=3, args_size=00: bipush        102: istore_03: iload_04: istore_1  //暂存返回值5: bipush        207: istore_08: iload_09: ireturn //ireturn会返回操作数栈顶的整型值20//如果出现异常,还是会执行finally块中的内容,没有抛出异常10: astore_211: bipush        2013: istore_014: iload_015: ireturn    //这里没有athrow了,也就是如果在finally块中如果有返回操作的话,且try块中出现异常,会吞掉异常!Exception table:from    to  target type0     5    10   any
  • 由于 finally 中的 ireturn 被插入了所有可能的流程,因此返回结果肯定以finally的为准
  • 至于字节码中第 2 行,似乎没啥用,且留个伏笔,看下个例子
  • 跟上例中的 finally 相比,发现没有 athrow 了,这告诉我们:如果在 finally 中出现了 return,会吞掉异常
  • 所以不要在finally中进行返回操作

被吞掉的异常

public class Demo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 = Demo3.test();//最终结果为20System.out.println(i);}public static int test() {int i;try {i = 10;//这里应该会抛出异常i = i/0;return i;} finally {i = 20;return i;}}
}

会发现打印结果为20,并未抛出异常

finally不带return

public class Demo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 = Demo4.test();System.out.println(i);}public static int test() {int i = 10;try {return i;} finally {i = 20;}}
}

对应字节码

Code:stack=1, locals=3, args_size=00: bipush        102: istore_0 //赋值给i 103: iload_0 //加载到操作数栈顶4: istore_1 //加载到局部变量表的1号位置5: bipush        207: istore_0 //赋值给i 208: iload_1 //加载局部变量表1号位置的数10到操作数栈9: ireturn //返回操作数栈顶元素 1010: astore_211: bipush        2013: istore_014: aload_2 //加载异常15: athrow //抛出异常Exception table:from    to  target type3     5    10   any

Synchronized

public class Demo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 = 10;Lock lock = new Lock();synchronized (lock) {System.out.println(i);}}
}class Lock{}

对应字节码

Code:stack=2, locals=5, args_size=10: bipush        102: istore_13: new           #2                  // class com/nyima/JVM/day06/Lock6: dup //复制一份,放到操作数栈顶,用于构造函数消耗7: invokespecial #3                  // Method com/nyima/JVM/day06/Lock."<init>":()V10: astore_2 //剩下的一份放到局部变量表的2号位置11: aload_2 //加载到操作数栈12: dup //复制一份,放到操作数栈,用于加锁时消耗13: astore_3 //将操作数栈顶元素弹出,暂存到局部变量表的三号槽位。这时操作数栈中有一份对象的引用14: monitorenter //加锁//锁住后代码块中的操作    15: getstatic     #4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18: iload_119: invokevirtual #5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加载局部变量表中三号槽位对象的引用,用于解锁    22: aload_3    23: monitorexit //解锁24: goto          34//异常操作    27: astore        429: aload_330: monitorexit //解锁31: aload         433: athrow34: return//可以看出,无论何时出现异常,都会跳转到27行,将异常放入局部变量中,并进行解锁操作,然后加载异常并抛出异常。      Exception table:from    to  target type15    24    27   any27    31    27   any

编译期处理

所谓的 语法糖 ,其实就是指 java 编译器把 .java 源码编译为 .class 字节码的过程中,自动生成和转换的一些代码,主要是为了减轻程序员的负担,算是 java 编译器给我们的一个额外福利

注意:以下代码的分析,借助了 javap 工具,idea 的反编译功能,idea 插件 jclasslib 等工具。另外, 编译器转换的结果直接就是 class 字节码,只是为了便于阅读,给出了 几乎等价 的 java 源码方式,并不是编译器还会转换出中间的 java 源码,切记。

默认构造函数

public class Candy1 {}

经过编译期优化后

public class Candy1 {//这个无参构造器是java编译器帮我们加上的public Candy1() {//即调用父类 Object 的无参构造方法,即调用 java/lang/Object." <init>":()Vsuper();}
}

自动拆装箱

基本类型和其包装类型的相互转换过程,称为拆装箱

在JDK 5以后,它们的转换可以在编译期自动完成

public class Demo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eger x = 1;int y = x;}
}

转换过程如下

public class Demo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基本类型赋值给包装类型,称为装箱Integer x = Integer.valueOf(1);//包装类型赋值给基本类型,称谓拆箱int y = x.intValue();}
}

泛型集合取值

泛型也是在 JDK 5 开始加入的特性,但 java 在编译泛型代码后会执行 泛型擦除 的动作,即泛型信息在编译为字节码之后就丢失了,实际的类型都当做了 Object 类型来处理:

public class Demo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list.add(10);Integer x = list.get(0);}
}

对应字节码

Code:stack=2, locals=3, args_size=10: new           #2                  // class java/util/ArrayList3: dup4: invokespecial #3                  // Method java/util/ArrayList."<init>":()V7: astore_18: aload_19: bipush        1011: invokestatic  #4                  // Method java/lang/Integer.valueOf:(I)Ljava/lang/Integer;//这里进行了泛型擦除,实际调用的是add(Objcet o)14: invokeinterface #5,  2            // InterfaceMethod java/util/List.add:(Ljava/lang/Object;)Z19: pop20: aload_121: iconst_0//这里也进行了泛型擦除,实际调用的是get(Object o)   22: invokeinterface #6,  2            // InterfaceMethod java/util/List.get:(I)Ljava/lang/Object;
//这里进行了类型转换,将Object转换成了Integer27: checkcast     #7                  // class java/lang/Integer30: astore_231: return

所以调用get函数取值时,有一个类型转换的操作

Integer x = (Integer) list.get(0);

如果要将返回结果赋值给一个int类型的变量,则还有自动拆箱的操作

int x = (Integer) list.get(0).intValue();

可变参数

public class Demo4 {public static void foo(String... args) {//将args赋值给arr,可以看出String...实际就是String[] String[] arr = args;System.out.println(arr.length);}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oo("hello", "world");}
}

可变参数 String… args 其实是一个 String[] args ,从代码中的赋值语句中就可以看出来。 同 样 java 编译器会在编译期间将上述代码变换为:

public class Demo4 {public Demo4 {}public static void foo(String[] args) {String[] arr = args;System.out.println(arr.length);}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oo(new String[]{"hello", "world"});}
}

**注意:**如果调用的是foo(),即未传递参数时,等价代码为foo(new String[]{}),创建了一个空数组,而不是直接传递的null

foreach

public class Demo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数组赋初值的简化写法也是一种语法糖。int[] arr = {1, 2, 3, 4, 5};for(int x : arr) {System.out.println(x);}}
}

编译器会帮我们转换为

public class Demo5 {public Demo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new int[]{1, 2, 3, 4, 5};for(int i=0; i<arr.length; ++i) {int x = arr[i];System.out.println(x);}}
}

集合使用foreach

public class Demo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ist<Integer> list = Arrays.asList(1, 2, 3, 4, 5);for (Integer x : list) {System.out.println(x);}}
}

集合要使用foreach,需要该集合类实现了Iterable接口,因为集合的遍历需要用到迭代器Iterator

public class Demo5 {public Demo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ist<Integer> list = Arrays.asList(1, 2, 3, 4, 5);//获得该集合的迭代器Iterator<Integer> iterator = list.iterator();while(iterator.hasNext()) {Integer x = iterator.next();System.out.println(x);}}
}

switch字符串

public class Demo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tr = "hello";switch (str) {case "hello" :System.out.println("h");break;case "world" :System.out.println("w");break;default:break;}}
}

在编译器中执行的操作

public class Demo6 {public Demo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tr = "hello";int x = -1;//通过字符串的hashCode+value来判断是否匹配switch (str.hashCode()) {//hello的hashCodecase 99162322 ://再次比较,因为字符串的hashCode有可能相等if(str.equals("hello")) {x = 0;}break;//world的hashCodecase 11331880 :if(str.equals("world")) {x = 1;}break;default:break;}//用第二个switch在进行输出判断switch (x) {case 0:System.out.println("h");break;case 1:System.out.println("w");break;default:break;}}
}

过程说明:

  • 在编译期间,单个的switch被分为了两个

    • 第一个用来匹配字符串,并给x赋值

      • 字符串的匹配用到了字符串的hashCode,还用到了equals方法
        使用hashCode是为了提高比较效率,使用equals是防止有hashCode冲突(如BM和C.)
    • 第二个用来根据x的值来决定输出语句

switch枚举

public class Demo7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EX sex = SEX.MALE;switch (sex) {case MALE:System.out.println("man");break;case FEMALE:System.out.println("woman");break;default:break;}}
}enum SEX {MALE, FEMALE;
}

编译器中执行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emo7 {/**     * 定义一个合成类(仅 jvm 使用,对我们不可见)     * 用来映射枚举的 ordinal 与数组元素的关系     * 枚举的 ordinal 表示枚举对象的序号,从 0 开始     * 即 MALE 的 ordinal()=0,FEMALE 的 ordinal()=1     */ static class $MAP {//数组大小即为枚举元素个数,里面存放了case用于比较的数字static int[] map = new int[2];static {//ordinal即枚举元素对应所在的位置,MALE为0,FEMALE为1map[SEX.MALE.ordinal()] = 1;map[SEX.FEMALE.ordinal()] = 2;}}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EX sex = SEX.MALE;//将对应位置枚举元素的值赋给x,用于case操作int x = $MAP.map[sex.ordinal()];switch (x) {case 1:System.out.println("man");break;case 2:System.out.println("woman");break;default:break;}}
}enum SEX {MALE, FEMALE;
}

枚举类

enum SEX {MALE, FEMALE;
}

转换后的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Sex extends Enum<Sex> {   //对应枚举类中的元素public static final Sex MALE;    public static final Sex FEMALE;    private static final Sex[] $VALUES;static {       //调用构造函数,传入枚举元素的值及ordinalMALE = new Sex("MALE", 0);    FEMALE = new Sex("FEMALE", 1);   $VALUES = new Sex[]{MALE, FEMALE}; }//调用父类中的方法private Sex(String name, int ordinal) {     super(name, ordinal);    }public static Sex[] values() {  return $VALUES.clone();  }public static Sex valueOf(String name) { return Enum.valueOf(Sex.class, name);  } }

匿名内部类

public class Demo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running...");}};}
}

转换后的代码

public class Demo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用额外创建的类来创建匿名内部类对象Runnable runnable = new Demo8$1();}
}//创建了一个额外的类,实现了Runnable接口
final class Demo8$1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Demo8$1()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running...");}
}

如果匿名内部类中引用了局部变量

public class Demo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x = 1;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x);}};}
}

转化后代码

public class Demo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x = 1;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x);}};}
}final class Demo8$1 implements Runnable {//多创建了一个变量int val$x;//变为了有参构造器public Demo8$1(int x) {this.val$x = x;}@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val$x);}
}

类加载阶段

加载

  • 将类的字节码载入方法区(1.8后为元空间,在本地内存中)中,内部采用 C++ 的 instanceKlass 描述 java 类,它的重要 field 有:

    • _java_mirror 即 java 的类镜像,例如对 String 来说,它的镜像类就是 String.class,作用是把 klass 暴露给 java 使用
    • _super 即父类
    • _fields 即成员变量
    • _methods 即方法
    • _constants 即常量池
    • _class_loader 即类加载器
    • _vtable 虚方法表
    • _itable 接口方法
  • 如果这个类还有父类没有加载,先加载父类
  • 加载和链接可能是交替运行的
  • instanceKlass保存在方法区。JDK 8以后,方法区位于元空间中,而元空间又位于本地内存中
  • _java_mirror则是保存在堆内存中
  • InstanceKlass和*.class(JAVA镜像类)互相保存了对方的地址
  • 类的对象在对象头中保存了*.class的地址。让对象可以通过其找到方法区中的instanceKlass,从而获取类的各种信息

链接

验证

验证类是否符合 JVM规范,安全性检查

准备

为 static 变量分配空间,设置默认值

  • static变量在JDK 7以前是存储与instanceKlass末尾。但在JDK 7以后就存储在_java_mirror末尾了
  • static变量在分配空间和赋值是在两个阶段完成的。分配空间在准备阶段完成,赋值在初始化阶段完成
  • 如果 static 变量是 final 的基本类型,以及字符串常量,那么编译阶段值就确定了,赋值在准备阶段完成
  • 如果 static 变量是 final 的,但属于引用类型,那么赋值也会在初始化阶段完成

解析

将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解析为直接引用

  • 未解析时,常量池中的看到的对象仅是符号,未真正的存在于内存中
  • 解析以后,会将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解析为直接引用

初始化

初始化阶段就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虚拟机会保证这个类的『构造方法』的线程安全

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块(static{}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
注意

编译器收集的顺序是由语句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决定的,静态语句块中只能访问到定义在静态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它之后的变量,在前面的静态语句块可以赋值,但是不能访问,如

发生时机

类的初始化的懒惰的,以下情况会进行初始化

  • main 方法所在的类,总会被首先初始化
  • 首次访问这个类的静态变量或静态方法时
  • 子类初始化,如果父类还没初始化,会引发
  • 子类访问父类的静态变量,只会触发父类的初始化
  • Class.forName
  • new 会导致初始化

以下情况不会进行初始化

  • 访问类的 static final 静态常量(基本类型和字符串)
  • 类对象.class 不会触发初始化
  • 创建该类对象的数组
  • 类加载器的.loadClass方法
  • Class.forNamed的参数2为false时

验证类是否被初始化,可以看该类的静态代码块是否被执行

5、类加载器

Java虚拟机设计团队有意把类加载阶段中的“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描述该类的二进制字节流”这个动作放到Java虚拟机外部去实现,以便让应用程序自己决定如何去获取所需的类。实现这个动作的代码被称为“类加载器”(ClassLoader)

类与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虽然只用于实现类的加载动作,但它在Java程序中起到的作用却远超类加载阶段

对于任意一个类,都必须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这个类本身一起共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每一个类加载器,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类名称空间。这句话可以表达得更通俗一些:比较两个类是否“相等”,只有在这两个类是由同一个类加载器加载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否则,即使这两个类来源于同一个Class文件,被同一个Java虚拟机加载,只要加载它们的类加载器不同,那这两个类就必定不相等
以JDK 8为例

名称 加载的类 说明
Bootstrap ClassLoader(启动类加载器) JAVA_HOME/jre/lib 无法直接访问
Extension ClassLoader(拓展类加载器) JAVA_HOME/jre/lib/ext 上级为Bootstrap,显示为null
Application ClassLoader(应用程序类加载器) classpath 上级为Extension
自定义类加载器 自定义 上级为Application

启动类加载器

可通过在控制台输入指令,使得类被启动类加器加载

拓展类加载器

如果classpath和JAVA_HOME/jre/lib/ext 下有同名类,加载时会使用拓展类加载器加载。当应用程序类加载器发现拓展类加载器已将该同名类加载过了,则不会再次加载

双亲委派模式

双亲委派模式,即调用类加载器ClassLoader 的 loadClass 方法时,查找类的规则
loadClass源码

protected Class<?> loadClass(String name, boolean resolve)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synchronized (getClassLoadingLock(name)) {// 首先查找该类是否已经被该类加载器加载过了Class<?> c = findLoadedClass(name);//如果没有被加载过if (c == null) {long t0 = System.nanoTime();try {//看是否被它的上级加载器加载过了 Extension的上级是Bootstarp,但它显示为nullif (parent != null) {c = parent.loadClass(name, false);} else {//看是否被启动类加载器加载过c = findBootstrapClassOrNull(name);}}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thrown if class not found// from the non-null parent class loader//捕获异常,但不做任何处理}if (c == null) {//如果还是没有找到,先让拓展类加载器调用findClass方法去找到该类,如果还是没找到,就抛出异常//然后让应用类加载器去找classpath下找该类long t1 = System.nanoTime();c = findClass(name);// 记录时间sun.misc.PerfCounter.getParentDelegationTime().addTime(t1 - t0);sun.misc.PerfCounter.getFindClassTime().addElapsedTimeFrom(t1);sun.misc.PerfCounter.getFindClasses().increment();}}if (resolve) {resolveClass(c);}return c;}
}

自定义类加载器

使用场景

  • 想加载非 classpath 随意路径中的类文件
  • 通过接口来使用实现,希望解耦时,常用在框架设计
  • 这些类希望予以隔离,不同应用的同名类都可以加载,不冲突,常见于 tomcat 容器

步骤

  • 继承ClassLoader父类
  • 要遵从双亲委派机制,重写 findClass 方法
  • 不是重写loadClass方法,否则不会走双亲委派机制
  • 读取类文件的字节码
  • 调用父类的 defineClass 方法来加载类
  • 使用者调用该类加载器的 loadClass 方法

破坏双亲委派模式

  • 双亲委派模型的第一次“被破坏”其实发生在双亲委派模型出现之前——即JDK1.2面世以前的“远古”时代

    • 建议用户重写findClass()方法,在类加载器中的loadClass()方法中也会调用该方法
  • 双亲委派模型的第二次“被破坏”是由这个模型自身的缺陷导致的

    • 如果有基础类型又要调用回用户的代码,此时也会破坏双亲委派模式
  • 双亲委派模型的第三次“被破坏”是由于用户对程序动态性的追求而导致的

    • 这里所说的“动态性”指的是一些非常“热”门的名词:代码热替换(Hot Swap)、模块热部署(Hot Deployment)等

运行期优化

分层编译

JVM 将执行状态分成了 5 个层次:

  • 0层:解释执行,用解释器将字节码翻译为机器码
  • 1层:使用 C1 即时编译器编译执行(不带 profiling)
  • 2层:使用 C1 即时编译器编译执行(带基本的profiling)
  • 3层:使用 C1 即时编译器编译执行(带完全的profiling)
  • 4层:使用 C2 即时编译器编译执行
    profiling 是指在运行过程中收集一些程序执行状态的数据,例如【方法的调用次数】,【循环的回边次数】等

即时编译器(JIT)与解释器的区别

  • 解释器

    • 将字节码解释为机器码,下次即使遇到相同的字节码,仍会执行重复的解释
    • 是将字节码解释为针对所有平台都通用的机器码
  • 即时编译器
    • 将一些字节码编译为机器码,并存入 Code Cache,下次遇到相同的代码,直接执行,无需再编译
    • 根据平台类型,生成平台特定的机器码

对于大部分的不常用的代码,我们无需耗费时间将其编译成机器码,而是采取解释执行的方式运行;另一方面,对于仅占据小部分的热点代码,我们则可以将其编译成机器码,以达到理想的运行速度。 执行效率上简单比较一下 Interpreter < C1 < C2,总的目标是发现热点代码(hotspot名称的由 来),并优化这些热点代码

对象逃逸状态

全局逃逸(GlobalEscape)

即一个对象的作用范围逃出了当前方法或者当前线程,有以下几种场景:

  • 对象是一个静态变量
  • 对象是一个已经发生逃逸的对象
  • 对象作为当前方法的返回值

参数逃逸(ArgEscape)

即一个对象被作为方法参数传递或者被参数引用,但在调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全局逃逸,这个状态是通过被调方法的字节码确定的

没有逃逸

即方法中的对象没有发生逃逸

逃逸分析优化

针对上面第三点,当一个对象没有逃逸时,可以得到以下几个虚拟机的优化

锁消除

我们知道线程同步锁是非常牺牲性能的,当编译器确定当前对象只有当前线程使用,那么就会移除该对象的同步锁

例如,StringBuffer 和 Vector 都是用 synchronized 修饰线程安全的,但大部分情况下,它们都只是在当前线程中用到,这样编译器就会优化移除掉这些锁操作

锁消除的 JVM 参数如下:

  • 开启锁消除:-XX:+EliminateLocks
  • 关闭锁消除:-XX:-EliminateLocks

锁消除在 JDK8 中都是默认开启的,并且锁消除都要建立在逃逸分析的基础上

标量替换

首先要明白标量和聚合量,基础类型和对象的引用可以理解为标量,它们不能被进一步分解。而能被进一步分解的量就是聚合量,比如:对象

对象是聚合量,它又可以被进一步分解成标量,将其成员变量分解为分散的变量,这就叫做标量替换

这样,如果一个对象没有发生逃逸,那压根就不用创建它,只会在栈或者寄存器上创建它用到的成员标量,节省了内存空间,也提升了应用程序性能

标量替换的 JVM 参数如下:

  • 开启标量替换:-XX:+EliminateAllocations
  • 关闭标量替换:-XX:-EliminateAllocations
  • 显示标量替换详情:-XX:+PrintEliminateAllocations

标量替换同样在 JDK8 中都是默认开启的,并且都要建立在逃逸分析的基础上

栈上分配

当对象没有发生逃逸时,该对象就可以通过标量替换分解成成员标量分配在栈内存中,和方法的生命周期一致,随着栈帧出栈时销毁,减少了 GC 压力,提高了应用程序性能

方法内联

内联函数

内联函数就是在程序编译时,编译器将程序中出现的内联函数的调用表达式用内联函数的函数体来直接进行替换

JVM内联函数

C++是否为内联函数由自己决定,Java由编译器决定。Java不支持直接声明为内联函数的,如果想让他内联,你只能够向编译器提出请求: 关键字final修饰 用来指明那个函数是希望被JVM内联的,如

public final void doSomething() {  // to do something
}

总的来说,一般的函数都不会被当做内联函数,只有声明了final后,编译器才会考虑是不是要把你的函数变成内联函数

JVM内建有许多运行时优化。首先短方法更利于JVM推断。流程更明显,作用域更短,副作用也更明显。如果是长方法JVM可能直接就跪了。

第二个原因则更重要:

如果JVM监测到一些小方法被频繁的执行,它会把方法的调用替换成方法体本身,如:

private int add4(int x1, int x2, int x3, int x4) { //这里调用了add2方法return add2(x1, x2) + add2(x3, x4);  }  private int add2(int x1, int x2) {  return x1 + x2;  }

方法调用被替换后

private int add4(int x1, int x2, int x3, int x4) {  //被替换为了方法本身return x1 + x2 + x3 + x4;  }

反射优化

public class Reflect1 {public static void foo() {System.out.println("foo...");}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NoSuchMethodException,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Method foo = Demo3.class.getMethod("foo");for(int i = 0; i<=16; i++) {foo.invoke(null);}}
}

foo.invoke 前面 0 ~ 15 次调用使用的是 MethodAccessor 的 NativeMethodAccessorImpl 实现

invoke方法源码

@CallerSensitiv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obj, Object... args)throws IllegalAccessException,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f (!override) {if (!Reflection.quickCheckMemberAccess(clazz, modifiers)) {Class<?> caller = Reflection.getCallerClass();checkAccess(caller, clazz, obj, modifiers);}}//MethodAccessor是一个接口,有3个实现类,其中有一个是抽象类MethodAccessor ma = methodAccessor;             // read volatileif (ma == null) {ma = acquireMethodAccessor();}return ma.invoke(obj, args);
}


会由DelegatingMehodAccessorImpl去调用NativeMethodAccessorImpl

NativeMethodAccessorImpl源码

class NativeMethodAccessorImpl extends MethodAccessorImpl {private final Method method;private DelegatingMethodAccessorImpl parent;private int numInvocations;NativeMethodAccessorImpl(Method var1) {this.method = var1;}//每次进行反射调用,会让numInvocation与ReflectionFactory.inflationThreshold的值(15)进行比较,并使使得numInvocation的值加一//如果numInvocation>ReflectionFactory.inflationThreshold,则会调用本地方法invoke0方法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var1, Object[] var2) throws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f (++this.numInvocations > ReflectionFactory.inflationThreshold() && !ReflectUtil.isVMAnonymousClass(this.method.getDeclaringClass())) {MethodAccessorImpl var3 = (MethodAccessorImpl)(new MethodAccessorGenerator()).generateMethod(this.method.getDeclaringClass(), this.method.getName(), this.method.getParameterTypes(), this.method.getReturnType(), this.method.getExceptionTypes(), this.method.getModifiers());this.parent.setDelegate(var3);}return invoke0(this.method, var1, var2);}void setParent(DelegatingMethodAccessorImpl var1) {this.parent = var1;}private static native Object invoke0(Method var0, Object var1, Object[] var2);
}
//ReflectionFactory.inflationThreshold()方法的返回值
private static int inflationThreshold = 15;
  • 一开始if条件不满足,就会调用本地方法invoke0
  • 随着numInvocation的增大,当它大于ReflectionFactory.inflationThreshold的值16时,就会本地方法访问器替换为一个运行时动态生成的访问器,来提高效率
    • 这时会从反射调用变为正常调用,即直接调用 Reflect1.foo()

jvm万字总结(图文+代码示例)相关推荐

  1. java网络编程阻塞_Java网络编程由浅入深三 一文了解非阻塞通信的图文代码示例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组成非阻塞通信的几大类:Buffer.Channel.Selector.SelectionKey 非阻塞通信的流程ServerSocketChannel通过open方法获取ServerSo ...

  2. JVM - 结合代码示例彻底搞懂Java内存区域_对象在堆-栈-方法区(元空间)之间的关系

    文章目录 Pre 示例demo 总体关系 代码示例论证 反汇编 Pre JVM - 结合代码示例彻底搞懂Java内存区域_线程栈 | 本地方法栈 | 程序计数器 中我们探讨了线程栈中的内部结构 ,大家 ...

  3. 泪雪博客:百家号图文同步示例代码

    昨天子凡发现百家号提供了开发者服务后,第一时间就在泪雪博客与大家做了分析,下午也一气呵成发布了 WordPress 百家号同步插件(Fanly Baijiahao),也已经在子凡的 WordPress ...

  4. 【DDD】2万字讲解DDD,从理论到实战(代码示例)

    文章目录 基础概念 领域 限界上下文 贫血模型和充血模型 贫血模型 充血模型 实体和值对象 实体 值对象 聚合 聚合根 领域事件 领域事件相关案例 事件风暴 DDD分层架构 用户接口层 应用层 领域层 ...

  5. Android Java使用JavaMail API发送和接收邮件的代码示例

    JavaMail是Oracle甲骨文开发的Java邮件类API,支持多种邮件协议,这里我们就来看一下Java使用JavaMail API发送和接收邮件的代码示例 使用Javamail发送邮件,必需的j ...

  6. java转换ip地址格式转换_Java编程IP地址和数字相互转换代码示例

    最近才知道,将ip地址转换成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同样可以访问网站. IP转为数字(第二种算法.用左移.按位或实现.效率更高.): public long ipToLong(String ipAdd ...

  7. 【IOC 控制反转】Android 事件依赖注入 ( 事件依赖注入代码示例 )

    文章目录 总结 一.Android 事件依赖注入示例 1.创建依赖注入库 2.声明注解 (1).修饰注解的注解 (2).修饰方法的注解 3.Activity 基类 4.动态代理类调用处理程序 5.依赖 ...

  8. 【IOC 控制反转】Android 视图依赖注入 ( 视图依赖注入步骤 | 视图依赖注入代码示例 )

    文章目录 总结 一.Android 视图依赖注入步骤 二.Android 布局依赖注入示例 1.创建依赖注入库 2.声明注解 3.Activity 基类 4.依赖注入工具类 5.客户端 Activit ...

  9. 【Android NDK 开发】JNI 引用 ( 局部引用 | 局部引用作用域 | 局部引用产生 | 局部引用释放 | 代码示例)

    文章目录 I . JNI 引用数据类型 II . JNI 引用 与 指针 III . 局部引用 作用域 IV . 局部引用 产生 与 释放 V . 局部引用 代码示例 I . JNI 引用数据类型 1 ...

最新文章

  1. hdu3714 水三分
  2. CSS教程:div垂直居中的N种方法
  3. Outlook 2010 配置关联QQ邮箱
  4. python print放同一行_python基础篇:python基础语法原来如此简单
  5. Map集合中的一些具体方法的体现
  6. 九龙擒庄指标源码破译_九龙擒庄指标源码破译_破译股市密码
  7. Bzoj 2154: Crash的数字表格(积性函数)
  8. 微信小程序获取地理位置源码
  9. Cocos2d-x游戏开发_战斗算法
  10. Apabi Reader-强大的免费pdf文档阅读器(方正出品)
  11. 记一次 CentOS7部署 可道云(kodexplorer)私有网盘
  12. vs2005安装opengl
  13. 最新资料!工银亚洲开户见证业务受理网点(广东地区,除了深圳)
  14. 公司员工后台管理系统界面设计-Axure9原型设计
  15.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16. 云服务器延迟测试,云服务器网络延迟和丢包
  17. 单片机c语言小车转圈,用51单片机编写的智能小车全程前进的C程序
  18. WLS(适用于Windows的Linux子系统)的安装
  19. corex9服务器组装攻略,超频极速散热 Tt Core X9水冷最佳拍档
  20. 过滤器、vue内置指令

热门文章

  1. 【C语言】(用函数实现)判断给定的自然数是否为降序数。所谓降序数是指对于n=d1d2d3d4...,满足d1>d2>d3...
  2. 农妇做自媒体爆红背后的故事
  3. 室内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特点及应用简介
  4.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_土壤重金属测定仪介绍#
  5. 怎样免费下载收费网站的资料
  6. java判断一个整数是否是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3位数,其各个位上数字立方和等于其本身。例如: 153 = 1*1*1 + 3*3*3 + 5*5*5
  7. python支持什么系统_python什么系统
  8. 那些有游戏版号的手游为什么还不上线?
  9. 植物创建与种植插件大全
  10. 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系列基础篇-测距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