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比赛,需要写程序做一个智能小车。C语言的基础和编程的能力我是有的,但是我对单片机等硬件不是很了解,特意进行了一番学习。估计以后也用不了多少,特此写一篇笔记,方便后人参考学习。

我不喜欢翻着教材或视频一节一节地学习,我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启发式学习:直接切入正题,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找度娘,学会之后再次进入正题,遇到问题再查阅资料,循环往复,直到走通为止~整个学习下来,虽然可能会有些漏洞,但是已经基本进入状态了。

由于我是业余的,所以难免会有错解或不妥之处,还请读者能以挑剔的眼光为我指出。

一、C语言相关

Q1:sbit与sfr代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A1:sfr用来声明特殊功能的寄存器,sbit用来声明特殊功能位。

sfr占用一个内存单元(8位,取值范围为0 ~ 255 = 2^8-1。对于I/O端口来说,刚好每一位对应一个引脚),例如sfr P0  = 0x80;这一句定义了P0端口与地址0x90对应。特殊功能的寄存器一般在开发工具(Keil)中自带的头文件,例如reg52.H中声明好了,只需要在程序中引入该头文件就好了;

w用法:sfr变量名=地址值;

w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例如P0对应的是一个”8“字型的数码管,若要显示3,则可对P0口赋值:P0 = 0x0D,若要将其熄灭,只需对其赋值:P0=0xFF。这里的值并不代表地址,而是一个16进制的数(值的前两位0x代表16进制,后两位。刚好FF代表十进制的255)。

wsfr16也是用来声明特殊功能寄存器,所不同的是它用于操作占两个字节(取值范围为0~65535)的寄存器,比如定时器T0和T1。

sbit只占用一个位,也就是说用它定义的变量只能取0和1两个值。一般用来给引脚取别名,例如sbit P1_0 = P0^1;就是定义用符号P1_0来表示P1.0引脚。 需要注意的是,一单用了sbit定义某个变量,这个变量的地址就是确定的了(不能修改了);

w对于引脚来说,这个0和1是有物理意义的:0代表低电平,1代表高电平。而机器是不懂代码只能识别高低电平。(脑补:这样我们就打通了从代码/软件通往硬件的大路~) 高电平就是5伏正电压,低电平就是0伏,这个是理想值,实际上它也有一个范围......(参考自)

w用法1:sbit位变量名=地址值;

w用法2:sbit位变量名= SFR名称^地址值;

w用法3:sbit位变量名= SFR地址值^变量位地址值;

Q2:#define OSC_FREQ  22118400L这句宏命令里的“L”是什么意思?

A2:长整型数字在数字的后面加字母L,如104L,034L等。总结如下:

w十进制:直接用一般数字来表示,例如123,111,-999等;

w十六进制:以0x开头,如0xFF,0x01等;

w长整型:在数字后面加字母L,如104L,034L等

w浮点型:分为十进制形式和指数形式两种,统一格式为[±](数)(.数){e[±]数},其中[ ]为可选项,( )表示二者必有其一,{ }十进制不填,指数必填。例如:3.14,-.1,+2;.3e-3,12e+3,6.66e13

w字符型:用单引号括住括住,例如'a','c'等。对于特殊字符,例如换行符、反斜杠等请参考C语言等教材。

w字符串:略

Q3:我粘贴了别人的代码,怎么发现没有unit这个类型?

A3:别人的代码只给了函数部分,没有给头文件中的预处理命令。可以在自己的头文件中加入:#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后面要加分号),这样就可以用uint类型来代表unsigned int类型了。

Q4:为什么好多变量都是char类型?它不是字符类型吗?怎么可以用来计数?

A4:int在8位的51单片机是占用2个字节,char在占用1个字节,所以说char类型占用空间更小。单片机的存储器很小,尽量不要浪费空间,能用小的就用小的,且一般都用无符号的。

至于它为什么可以计数,因为字符本来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所以当你对char类型的变量赋值时(例如char a = 'A'),它(a)底层仍然是二进制,将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当然可以用来计数。

Q4.1:51单片机中的char,int,long,float,double各占多少个字节,取值范围多大?

表:Keil uVision4面向51单片机的基本数据类型各种属性一览表

Q5:unsigned char data是什么数据类型?

A5:定义一个变量的格式为:[存储种类]数据类型[存储器类型]变量名表

在定义格式中除了触及类型和变量名表是必要的,其他都是可选项。存储种类有四种:

wauto(自动)、extern(外部)、static(静态)和register(寄存器),默认类型为自动。

存储器类型的说明是指定该变量在C51硬件系统中所使用的存储区域,并在编译是准确定位。如果省略存储器类型,系统则会按编译模式SMALL,COMPACT或LARGE所规定的默认存储器类型去指定变量的存储区域。89C51中的存储器类型有:

wdata:可直接寻址的内部数据存储区(128B),访问速度最快;

widata:间接寻址的内部数据存储区(256B),允许访问全部内存地址;

wbdata:可位寻址内部数据存储区(16B),允许位与字节混合访问;

wpdata:分页的外部数据存储区(256字节),用MOVX @Ri指令访问;

wxdata:外部数据存储区(64KB),用MOVX @A+DPTR指令访问;

wcode:程序存储区(64KB),用MOVC @A+DPTR指令访问;

——《51单片机C语言入门教程》,磁动力工作室,第六课 变量

一般需要严格控制变量读取速度的时候用data。例如变量更新速度很快,或者需要很短时间内读取或者修改的变量。一般容量要求大的,但速度并没有太大要求的,放在xdata里面。

如果所有变量都不加这些关键字的话,编译器会自动分配,但编译器的分配方案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而且一般都不会非常合理。

Q6:void timer() interrupt 1 using 2是什么意思?

注:关于“中断”的详细学习放在第二节:51单片机相关

A5:关键字interrupt表示这是一个中断函数,具体的书写格式为:

void函数名() interrupt n [using m]

{ do something; }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中断函数没有参数传递其无返回值。n表示中断源,m为单片机工作寄存器编号。[using m]为非必须内容。在设计中断时,尽量让中断函数做少量的工作,这样中断服务时间短,系统可以及时的响应其他中断。有些系统如果丢失中断或对中断反应太慢将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时有充足的时间等待中断是十分重要的。

89C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有5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可以实现二级中断嵌套。(中断服务进行中再进行一次优先级更高的中断)

所以n的取值为0,1,2,3,4共5个,对应了5种中断源,这5种中断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外部中断,定时器中断,串口中断。

w0:外部中断0(INT0)

w1:定时器0(T0)

w2:外部中断1(INT1)

w3:定时器1中断(T1)

w4:串行口中断(RX/TX)

m的取值有0,1,2,3共4个,它涉及到中断的优先权,如果用不到二级中断,using m可以不加,系统会为你自动分配。如果加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冲突。

Q7:如何写一个1ms延迟的函数?

A6:在写函数之前首先要认识到,假如采用for循环,则循环一次所花费的时间是多少?这就涉及到单片机深层的概念:机器周期。而单片机的机器周期并不是最小的周期,在计算它之前还要了解一下其他几个周期的定义:

w晶振频率OSC:单片机的最小系统中有一个晶振,它能够使得CPU跑起来,这个晶振为单片机的CPU提供主频。这个晶振的频率就称为晶振频率(外加频率)。

w时钟周期Tc:又称为“震荡周期”,它等于晶振频率的导数。这是最基础的周期。

w机器周期Tm:1机器周期= 12个震荡周期;单片机复位至少需要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

w指令周期T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机器周期数。1指令周期= 1、2、4个机器周期;

²一条赋值语句(j = 0)2个机器周期,j是unsign char类型;

²一条判断语句(j < 1)4个机器周期,j是unsign char类型;

²一条自增/减语句(j++)1个机器周期,j是unsign char类型;

²一条空语句(循环体内)1个机器周期。

晶振频率OSC

11.0592 MHz

12.0000 MHz

时钟周期

9.04225e-5 ms

8.33333e-5 ms

机器周期

1.08507e-3 ms

1.00000e-3 ms

假如采用for循环,例如for(j=X;j>0;j--){ };这行代码有X个循环,每次循环有一条判断语句(j>0,4Tm),一条空语句({ },1Tm),一条自减语句(j--,1Tm),略去第一个循环的赋值语句(j=X,2Tm),共6X个机器周期。略去最后一次的判断语句(j=0时,4Tm),若要延迟一秒,只需令6X*Tm = 1,当采用12MHz的晶振时,X≈167。被略去的语句达6Tm,刚好等于一次循环所耗费的时间,所以对X进行X=X-1的修正,最终可得:X≈166。

这里讲的是j为char类型的变量,它最大只能取到255,所以要获得更大的延时,需要用到int类型。前面也学到int类型是16位的,而单片机是8位的,所以这会更加复杂。

下面给的两个延时函数。这里多说一句:我查阅网络资料发现延时1ms的程序不尽相同,甚至相差很大,如果你需要非常准确的延时,推荐你参考正规的教材或采用其他方法比如计时系统。

两种晶振的单片机,延时1ms的函数

11.0592MHz晶振

12MHz晶振

void delay_ms(unsigned int i){

unsigned int j;

for(;i>0;i--)

for(j=114;j>0;j--);

}

void delay_ms(unsigned int i){

unsigned int j;

for(;i>0;i--)

for(j=123;j>0;j--);

}

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缺点:延迟过程中,CPU被占用,无法进行其他任务,导致系统效率降低。延迟时间越长,该缺点便越明显,因此软件延时只适用于短暂延时,或简单项目。

Q8:经常看到TH0与TL0,例如TH0 = 0xD8;TL0 = 0xEF;这起什么作用?

A6:从上面的学习可知TH0与TL0是与定时器/计数器有关的SFR寄存器。这两句的含义是给定时/计数器赋初值,寄存器会按固定的时间间隔累加,当寄存器的值达到最大时会触发中断,这时可以利用中断函数进行一系列操作。而计时T就等于时间间隔*(最大值 –初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二、51单片机相关

Q1:单片机的引脚电压是多少?它的电压是由谁控制的?

A1:单片机的引脚有两种电平:高电平与低电平。高电平的电压与单片机的工作电压有关,一般有5V和3.3V两种。低电平一般为0V。

P0,P1,P2,P3又称为并行I/O端口,它的输出/入是双向的:当其作为输出时,单片机可以通过程序指令控制其为高电平1还是低电平0;当其作为输入时,单片机可以检测其是高或低电平,例如扩展了红外寻迹模块,对应的引脚的高低电平由红外模块控制,低电平0代表红外光被反射并被接收管接收,高电平1代表红外光被外界(黑线等)吸收。

P1称为端口,P1.1称为P1端口的引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Q2:P3口的8个引脚有哪些复用功能(第二功能),默认开启吗?

A2:

当复用功能没有开启时,P3可以做为普通I/O口使用。一般情况下,复位后第二功能都是关闭的,需要设置对应寄存器才能打开。

²P3.0 RXD串行输入口

²P3.1 TXD串行输出口

²P3.2 INT0外部中断0输入口

²P3.3 INT1外部中断1输入口

²P3.4 T0定时器/计数器0外部时间脉冲输入端

²P3.5 T1定时器/计数器1外部时间脉冲输入端

²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脉冲

²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脉冲

问题解决1:程序通过USB口无法烧入单片机

我的单片机插座要用一个USB转TTL设备才能从电脑上给单片机烧程序,当时我就在P3.0和P3.1上连了其他模块,结果每次下载都失败。后来我才明白TTL插口是和单片机上的RXD,TXD连着的,下载时是开启了它们的复用功能的。

Q3:我的程序编译后生成的HEX文件超过了8k,烧进单片机不会有问题吗?

A3:HEX文件不只包含了实际的操作指令,还包含了地址代码,这个文件是为了易于下载器的理解。真正下载到单片机上的并不是HEX文件,参考下面的链接,给单片机烧入160+K的HEX文件仍然没有问题。

问题解决2:Keil生成超过8K的HEX文件会报错,提示Target

not created

这是因为你所使用的Keil没有经过注册,需要注册一下就可以生成超过8K的文件了。至于如何注册这里就不多说了。

注意:如果真的是代码量超过所选单片机的容量(STC89C52RC的容量为8K),那么编译器在生产HEX文件时会提示xxx code limit之类的。

Q4:为了写中断程序,我需要详细了解一下中断系统。

A3:CPU在处理某一事件A时,事件B请求CPU迅速去处理,CPU暂时中断当前工作A,转去处理事件B,待CPU将事件B处理完后再返回继续处理A事件,这一过程称为中断。在这之中有几个专业名词需要解释一下:

w中断发生:事件B请求CPU迅速去处理;

w中断响应:CPU暂时中断当前工作A;

w中断服务:CPU转去处理事件B;

w中断返回:CPU再返回继续处理A事件;

w断点:程序A被中断的地方;

w中断源:引起CPU中断的根源。断源能够向CPU提出中断请求;

中断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w第一列解释:INT0:外部中断0,INT1:外部中断1,T0定时器中断0,T1定时器中断0,RX、TX:串口中断(包装在一起的)。中断引起原因如下:

²INT0:P3.2引脚低电平或下降沿信号;

²T0:定时/计数器0计数回0溢出;

²INT1:P3.3引脚低电平或下降沿信号;

²T1:定时/计数器1计数0溢出;

²串行通信完成一帧数据发送或接受引起中断。

w第二列TCON解释:该列的第二列代表了五种中断源的中断标志,所谓中断标志就是“中断请求的标志”,CPU要进行中断服务,首先要判断中断请求标志,再判断中断使能标志是否Enable,最后才会响应这个中断。——

²对于外部中断,当中断到来时(引脚的电平发生变化),硬件会自动将中断标志置为1;而对于计时器中断,中断标志的值是可以认为修改,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人为中断(通过软件/程序),可以达到计数、时钟累加、自检、扫描等目的。

ü外部中断需要外部条件触发,计时器中断不用。

²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机器中断还是人为中断,在中断服务完成后机器并不一定会清除该中断标志位(不同的MCU情况不同),所以为安全起见,我们一般利用程序清除。

²外部中断的中断标志前(第一列)各有两个开关,对应了外部中断的两种触发方式:当IT0/IT1=0时,选择为低电平0触发;当IT0/IT1=1时,选择为下降沿触发(从高电平1过渡到低电平0的过程)。这两种触发方式有不同的效果,低电平可以持续一段时间,而电平下降却是一瞬间的事,所以两种触发方法在延时效果上不同。

w第三列IE解释:IE代表中断允许/使能寄存器,它控制了所有中断的开放和屏蔽。共有两列开关,EA是总开关(EA=1时,第二列的5个开关全部闭合),第一列的5个开关:EX0、ET0、EX1、ET1、ES分别对应了第一列的5个中断源。

²如需开启INT0中断,需要将EX0与EA都合上,即EX0=1;EA=1;

w第四列IP解释: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其中IP.7、IP.6与IP.5为保留位,其他位(PS=IP.4, PT1=IP.3,

PX1=IP.2, PT0=IP.1, PX0=IP.0)值为1时表示对应中断源具有高优先级,值为0表示其具有低优先级。

²若这5个中断源被设置为同等优先级,则按自然优先级排序依次执行中断服务。如下表所示:

89C51单片机的中断优先级有三条原则:

1、CPU同时受到几个中断时,首先响应优先级别最高的中断请求。

2、正在进行的中断服务不能被新的同级或低级的中断请求所打断。

3、正在进行的低级中断服务能被高级的中断请求所打断。

CPU响应中断的条件:1、中断源有中断请求;2、此中断的中断允许/使能标志为1;CPU开总中断(EA=1)。

程序示例1:蜂鸣器滴两次、进入中断服务——数码管显示8,延迟1秒后熄灭。

#include //预处理命令

#define Led

P0     //定义数码管显示端口

#define Buzz

P2_3   //定义蜂鸣器的端口

// 11.0592M的晶振延迟1ms。这个函数要放在Buzz_didi的上面,否则会报错。

void delay_ms(unsigned int i){

unsigned int

j;

for(;i>0;i--)

for(j=114;j>0;j--);

}

//蜂鸣器发出滴滴声

void

Buzz_didi(){

Buzz=0;

delay_ms(100);

Buzz=1;

delay_ms(300);

}

void main(){

EA  =

1;         //打开总中断开关

ET0 =

1;         //开定时器中断0

while(1){

Buzz_didi(); //蜂鸣器滴一次

Buzz_didi(); //蜂鸣器滴两次

TF0 = 1;     //定时器中断0的中断标志置1

}

}

//中断函数一般放在main函数的下面

void LED_Show8() interrupt 1{

Led =

0x01;     //数码管显示为8

delay_ms(1000); //延迟1秒钟

Led =

0xFF;     //数码管不显示

//    TF0 =

0;        //定时器中断0的中断标志置0

}

Q5:为了理解某段程序的作用,我需要详细了解一下计时/计数系统。

A5:单片机中有多个小闹钟(T0,T1;52单片机还有一个T2小闹钟),可以用来计数、定时等。它们的结构图如下

w定时/计数器0,T0,它的触发引脚为P3.4,计数器为8位寄存器TL0和TH0,用于存放数值,TL0是低八位,TH0是高八位。当低八位计数满了之后会向高八位进一位。对于T1同理。

w配置寄存器TCON:控制寄存器,控制T0、T1的启动和停止及设置溢出标志,与之相关的sbit由TF1、TR1、TF0、TR0;T2CON是T2时钟的控制寄存器,52单片机才有。

²TF0、TF1是溢出中断请求标志为,详细参考“本节 Q4:为了写中断程序,我需要详细了解一下中断系统。”

²TR0、TR1是运行控制位,TRX=1时,TX开始工作;TRX=0时,TX停止工作。TRX由软件置1或清0,所以可以用软件控制定时/计数器的启动与停止。

w配置寄存器TMOD: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寄存器,用来确定工作方式(M0和M1)和功能(GATE和C/T)

²C/T:定时器或计数器功能的选择位。C/T=1时为计数器,通过外部引脚P3.4或P3.5输入计数脉冲,这样可以设置外部时钟源,不过比较复杂一般不用;C/T=0时为定时器,由内部系统时钟提供计时工作脉冲。,加1计数器的计时间隔为1个机器周期(计数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12)。所以定时时间T =计数值N *机器周期Tm。

²GATE:门控位。当GATE=0时,只要用软件使TCON中的TR0或TR1为1,就可以启动定时/计数器工作;当GATE=1时,要用软件是TR0或TR1为1,同时外部中断引脚为高电平时,才能启动定时/计数器工作。我们一般让GATE=0。

T0、T1定时/计数器可以在四种方式下工作,由M0和M1的取值来确定。

方式1,以T0为例:定时/计数器0的实质是的由计数脉冲触发的按递增规律(即累加方式)工作的循环累加计数器,这个寄存器是16位的,由高八位的TH0与第八位的TL0组成。从预先设定的初始值开始,每来一个计数脉冲(时间间隔固定)就加计数器1,当TL0溢出后,对TH0进位,当TH0溢出后,TF0会被硬件置1,从而发出中断请求。

²溢出:当计数器的每一位都是1时,对计数器再加1就会溢出,结果就是计数器的每一位都回0。

²计数值N =溢出时计数器的值(65536=2^16)-计数初值X

²当TF0=1时,cpu可以不做响应。学习了后面的中断系统后就会知道,cpu对中断做出响应需要两个判断条件,另外一个就是开启中断使能标志:EA=1;ET0=1;

Q6:如何用定时/计数器进行1ms的延迟?

A5:定时器的操作步骤(下面的X代表0或1):

w选择工作方式(设置M0,M1),这里选用方式1,即M0=1;M1=0;;

w选择控制方式(设置GATE),一般设GATE=0;;

w选择定时器还是计数器模式(设置C/T),一般采用定时器模式即C/T=0;;

w给定时/计数器赋初值(设置THX和TLX),注意结合一下两个公式:

²计数值N =溢出时计数器的值(65536=2^16)-计数初值X

²定时时间T =计数值N *机器周期Tm = N*12 /晶振频率

n如果频率的单位是MHz(兆赫兹),则时间的单位为us(微秒)

²计算出初值X后将其转化为16进制,THX就等于前2个数,TLX就等于后2个数。或者将其转化为10进制,它除以256的商为THX,余数为TLX。

w开启定时器中断(ETX=1;);

w开总中断(EA=1;);

w打开计数器(TRX=1)。

程序示例2:定时器的配置

void TimerConfiguration(){

TMOD =

0x01;  //定时器0选择工作方式1

TH0 = 0x3C;

TL0 = 0xB0;  //设置初始值

EA  =

1;  //打开总中断

ET0 =

1;  //打开定时器0中断

TR0 =

1;  //启动定时器0

}

程序示例3:蜂鸣器持续滴滴,利用定时器完成Nms的延时,进入中断服务——数码管显示8,延迟1秒后熄灭。

#include

//预处理命令

#define

Led     P0     //定义数码管显示端口

#define

Buzz    P2_3   //定义蜂鸣器的端口

// 11.0592M的晶振延迟1ms。

void

delay_ms(unsigned int i){

unsigned int j;

for(;i>0;i--)

for(j=114;j>0;j--);

}

//初始化定时器0

void

TimerConfiguration(){

//延迟1ms的计数N的精确值为921.6,这里舍入为921

//以计数的方式,一次性最多可以延迟70ms

TMOD

= 0x01;  //定时器0选择工作方式1

TH0

= (65536-921)/256; //设置初始值

TL0

= (65536-921)%256;  //设置初始值

EA

= 1;  //打开总中断

ET0

= 1;  //打开定时器0中断

TR0

= 1;  //启动定时器0

}

unsigned int

count = 1; //用于计数

void main(){

TimerConfiguration();

while(1){

Buzz=0; delay_ms(100);

Buzz=1; delay_ms(200);

}

}

//中断函数一般放在main函数的下面

void inter_t0()

interrupt 1{

count++;

//中断一次(1ms)计数加一

TH0

= (65536-921)/256; //设置初始值

TL0

= (65536-921)%256;  //设置初始值

//TF0 = 0;    //定时器0的中断标志置0

if(count>1000){

//延迟1000ms,这里可以修改为Nms

count

= 1;      //重置计数

Led = 0x01;     //数码管显示为8

delay_ms(1000);  //延迟200ms

Led

= 0xFF;     //数码管不显示

}

}

从程序示例1与程序示例3的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l利用定时器中断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只需将定时器0的中断标志置1(TF0 = 1;即程序示例1),另一种方法需要开启定时器0(TR0 = 1;即程序示例3)

l利用定时器进行延时,这个计时进程与main进程是并行的。

l无论采用定时器延时中断还是手动中断,中断服务与mian进程总是串行的。

l改程序的测试结果表明:有时候,当数码管显示8时,蜂鸣器是静音的;而有时候,当数码管显示8时,蜂鸣器在一直鸣响。这说明两点:

²定时器中断可以中断函数类型的延迟。

²单片机在服务中断的时候,既定的事实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若中断发生在蜂鸣器响的中间时刻,则蜂鸣器会一直响下去,直到中断服务返回。

Q7:单片机的有好多特殊寄存器,我需要总结一下他们的名称及用途

A6:关于8051单片机特殊功能寄存器的说明,可以查阅:

为防止链接失效,这里给出文件名:《8051,STC89C52单片机特殊功能寄存器》

下面给出第一页的预览图:

51单片机mysql_[学习笔记]15个QA让你快速入门51单片机开发相关推荐

  1. 技术沙龙|学习路径+案例分享,3小时快速入门区块链开发(西安)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2018年3月开始,HiBlock区块链社区在全国多个城市发起区块链技术沙龙活动,目前已陆续在北京.杭州等地开展,4月22日我 ...

  2. Python学习笔记:7.5.7 Django快速建站 - Web开发实战 微信公众号开发2

    前言:本文是学习网易微专业的<python全栈工程师 - Django快速建站>课程的笔记,欢迎学习交流.同时感谢老师们的精彩传授! 一.课程目标 实现消息回复 利用测试公众号进行测试 二 ...

  3. Python学习笔记:7.5.8 Django快速建站 - Web开发实战 微信公众号开发3

    前言:本文是学习网易微专业的<python全栈工程师 - Django快速建站>课程的笔记,欢迎学习交流.同时感谢老师们的精彩传授! 一.课程目标 自定义菜单 利用测试公众号进行测试 二. ...

  4. 【C++ Primer学习笔记】第1章:快速入门

    本章介绍C++的大部分基础要素 1.1编写简单的C++程序 操作系统通过调用main函数来执行程序,main函数再来调用其它函数,main函数返回值为状态指示器. 1.2初窥输入\输出 C++并没有直 ...

  5. Hadoop学习笔记—15.HBase框架学习(基础知识篇)

    Hadoop学习笔记-15.HBase框架学习(基础知识篇) HBase是Apache Hadoop的数据库,能够对大型数据提供随机.实时的读写访问.HBase的目标是存储并处理大型的数据.HBase ...

  6. C++语言学习笔记15:Clean 垃圾清理插件

    C++语言学习笔记15:Clean 垃圾清理插件 对话框 STET1 图片切换功能 导入位图资源 插入图片控件并修改属性 添加消息处理函数 step2 开发思路及类关系图 step3 添加控件及MFC ...

  7. 区块链学习笔记15——ETH状态树

    区块链学习笔记15--ETH状态树 学习视频:北京大学肖臻老师<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笔记参考:北京大学肖臻老师<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公开课系列笔记--目录导航页 引入 要实现的功 ...

  8.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笔记15:最大流问题 / 二分图 / 有权无权二分图的匹配 / 匈牙利算法 / 银行家算法 / 稳定婚配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笔记15:最大流问题 / 二分图 / 有权无权二分图的匹配 / 匈牙利算法 / 银行家算法 / 稳定婚配 引入小题:最短路径 最大流问题(maximum flow problem) ...

  9. 点云学习笔记15——PCL常用的基础代码

    点云学习笔记15--PCL基础 命名规范 常用代码 1.时间计算 2.pcl::PointCloud::Ptr和pcl::PointCloud的两个类相互转换 3.如何查找点云的x,y,z的极值? 4 ...

  10. 凸优化学习笔记 15:梯度方法

    前面的章节基本上讲完了凸优化相关的理论部分,在对偶原理以及 KKT 条件那里我们已经体会到了理论之美!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求解算法的部分,这也是需要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毕竟我们学习凸优化就是为了解决实际当 ...

最新文章

  1. delphi中的函数传参如何传枚举参数_shell脚本的函数介绍使用和工作常用案例。建议收藏...
  2. linux下设置mysql不区分大小写
  3. Java 单列模式(Singleton)
  4. 自己实现苹果安装app动画
  5. ubuntu 系统分配固定 ip--
  6. python输出字体的大小_Python密码学编程:文件的加密与解密
  7. 龙神契约为什么显示服务器错误,龙神契约连服BOSS玩法介绍
  8. azure webjob java_使用 WebJobs 运行后台任务 | Azure Docs
  9. C#面向对象17 23种设计模式
  10. 搜索引擎如何评估外贸网站内容?
  11. 【转】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简介
  12. Codeforces Round #FF (Div. 2):Problem A - DZY Loves Hash
  13. 基于JSP的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含论文)
  14. Java架构师技术进阶路线图详解
  15. 基于臻图ZTMAP 3DGIS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展览中心
  16. 基于JavaScript的Web端股票价格查看器——大道
  17. 0xc0000225无法进系统_0xc0000225无法进系统 - 卡饭网
  18. OceanBase-概述
  19. Arduino造轮子—FlashSRAM优化代码
  20. 【好工具】安利一款优秀的图片浏览器

热门文章

  1. 如何让4年前的电脑装win10开机跑进15秒
  2. python之路_数据备份及pymysql模块
  3. 20170831_安装软件
  4. linux下串口工具minicom
  5. LVS+Keepalived 高可用环境部署记录(主主和主从模式)
  6. poj 3616 Milking Time
  7. C++中regex库静态正则表达式库的好处及事例
  8. 拓端tecdat|R语言机器学习实战之多项式回归
  9. js基础知识汇总12
  10. rhel linux 自动 fsck,red hat as 4 启动报错:checking filesystems fsck.ext3: bad magic numb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