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有镜像思维

(一)大脑魔镜: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mirrorneuron)是一种具有特别能力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能使高级哺乳动物像照镜子一样在头脑里通过内部模仿而即刻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并且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

镜像神经元是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贾科莫·里佐拉蒂(GiacomoRizzolatti)等科学家在上个世纪末首先在猴脑上发现的,随后,美国科学家通过对一批癫痫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在人脑中也证实了镜像神经元的广泛存在,并且更进一步发现人类脑部的镜像神经元比猴子所拥有的更加敏锐,更富有弹性,进化程度也更高。

科研人员把这样一种具有特殊“魔力”的神经元,称作“脑中之脑”和“大脑魔镜”。

在2008年诺贝尔奖颁奖前期,瑞典第一大报《每日新闻》科技专栏作家卡林·伯杰斯预测,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会颁发给意大利科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等,以表彰他们在猴子和人身上发现“镜像神经元”的研究。

尽管最后的结果不是这样,许多科学家还是坚信,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理解人类早期智慧的形成和复杂的社会能力的进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终有一天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认知神经科学家、镜像神经元研究领域公认的权威维拉扬纳尔·S·拉马钱德拉(Viayanur·S·Ramachandran)甚至断言:“镜像神经元之于心理学,犹如DNA之于生物学”。

(见“人们为何喜欢模仿”,(美)戴维·多布斯(David·Dobbs),《环球科学》2006年第9期第31页)镜像神经元研究在基础教育上有广泛的运用价值,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的科学支柱,引发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全新理解和全面创新。

(二)镜像神经元对人类传承智慧、发展教育的巨大价值:“孔子神经元”镜像神经元是人类传承智慧和进行教育的生物学基础,因此,我们倾向于把它称作“孔子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把人类几万年前“文化爆炸”和几万年来文化进化的成果,压缩成具有内在化模仿(模拟)机制的特定的文化编码(如同电脑里的内存“芯片”),储存于人的神经细胞里,使人不须“推理”,可以在瞬间辨认和领悟所观察对象的行为动作的潜在意义。

它不是推导式的、推理式的,而是顿悟式的、直觉式的。这是大自然进化中创造出的伟大智慧,这种智慧直接“安放”在人的大脑细胞中,直接促成了人类成为万物之首,这难道不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特殊眷顾吗?

镜像神经元使早期人类获得了一种高级能力——掌握间接经验的能力,用不着事事都去直接试误来获得经验;“间接经验”可以通过“看见”来传递,而不需要依赖“直接经验”,不需要每次都亲身体验。

就像“火中取栗”一样,如果没有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每一个猴子都要被火中的栗子烫一下后才长了记性;而有了镜像神经元,猴子们看见同伴的经历,自己就能明白该怎样做,正如西方谚语所说:“monkeysee,monkeydo”(猴子看见了,它就会做)。

我们试问,教育是做什么的?教育的本质难道不正是传授间接经验吗?

而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恰在于领悟和承受间接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镜像神经元其实就是镶嵌在人的大脑中的“教育神经元”(“孔子神经元”是“教育神经元”人格化、形象化的提法)!

镜像神经元把教育作用变成了可以自动实现的神经—生理过程,变成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超验机能”,这实在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不得不为人类的先天禀赋而骄傲自豪!

(三)“镜像革命”:由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而重新理解的教育基本原理镜像神经元对于教育具有“广谱”的解读性,能够解释众多的教育现象;镜像神经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将促进基础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带来一个全新的基础教育“镜像时代”。

镜像神经元对基础教育的启发价值,涉及到了对教育基本原理的重新理解。

1、“所见即所思”——孩子们看见的,就是他们思维的传统上,我们都把人的眼睛看做是“感官”,即感性器官;我们并不认为眼睛是“理性器官”,具有“理性分析”的能力。

尽管我们口语里也说“眼睛是灵魂的窗口”,但这一般只是比喻,我们并不真正赋予眼睛以“心灵”、“智慧”、“思维”、“理性”等高级心理属性。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眼睛“刮目相看”:眼睛不仅仅是外界万千事物的“感受器”,而且由于它与镜像神经元的直接联系,而变成了一种“理性器官”;它本身具有判断和领悟的功能即理性能力,它在“看见”事物的同时就产生了对事物内在特性和深层关系的领悟。

换话话说,人的视觉有思维能力。思维,从“看见”的瞬间就同时开始了;他所看见的,就是他所思维的,所以叫“所见即所思”。

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人类有一种对本质的直接直觉能力,使“我们在一个个别事中一眼便‘看’出了我们正想理解的‘道理’,与此同时又直觉到它在其他事物中也必定如此。

”(《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藤守尧译,四川人们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这种一眼看出本质的能力,不正是镜像神经元的特有能力吗?

由此看我们的学校教育,就应该明白:孩子们的视觉和思考是在一起的,不是两件事,而是同一件事!感性识器官和理性认识器官是合一的。由镜像神经元带来的“镜像革命”,其实是孩子眼睛里的革命!

看来,我们对于“眼睛是灵魂的窗口”这句再熟悉不过的熟语的理解,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2、“所见即所悟”——孩子们的思维,首先是顿悟型的“母思维”镜像神经元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视觉有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不是一般理解的“思维”,而是一种顿悟的思维,所以叫“所见即所悟”。

我们认为,人类应该有两种思维方式,即直观的、直觉的、顿悟的思维,和一般理解的那种抽象的、推理的、分析的思维。

前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更为远古、更为基本、更为重要、更为有效的思维形式,我们把它称为“母思维”,它在人类几万年的进化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后一种思维方式,则是在抽象的文字符号出现以后形成,日渐逻辑化、规则化、技巧化的思维方式,我们将其称作“子思维”(也称“精致思维”),它在人类几千年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占据了人类理性判断的主导地位。

过去我们曾经把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种分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不足以显示二者之间的真正差别——原生性思维与派生性思维的差别、“母”与“子”的差别。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不论是就整个人类的发展而言,还是就个体生命活动而言,第一,“母思维”和“子思维”是同时发挥作用的;第二,“母思维”是“子思维”的基础。

“母思维”之所以是“子思维”的基础,在于:第一,它为“子思维”提供丰富的思维材料——意象;第二,它为“子思维”提供思维动力源泉;第三,它为“子思维”提供快速印证的悟性;第四,它为“子思维”提供创新的能力。

3、“所见即所教”——在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藏着一位饱经沧桑的伟大的教育家人的视觉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都是人对环境影响进行判断、思考、吸收和反馈的互动过程,都有主体的改变和结果形成,也就是说,都有教育意义。

教育作用在孩子“看见”的瞬间就产生了。这就是所谓的“所见即所教”。镜像神经元原理说明,在每个孩子的眼里,都藏着一个活了至少5万年的大教育家!我们能肯定自己的说教比这个伟大的远古圣贤更有力量吗?

当孩子们看见(某种现象)的时候,教育作用已经“自动”地发生了,这属于无声无息的“首次教育”,此时教育他们的,就是那个进化了至少5万年的大教育家,而我们大人、老师在孩子们“看见”之后对他们的教育,已经“晚”了一步,属于“二次教育”。

如果“二次教育”与“首次教育”在性质上、方向上是统一、协调、互补的,那自然是好事;怕就怕二者是背离的、冲突的、矛盾的,如果这样,孩子的心灵世界就必然产生混乱、冲突或虚伪。

经常的情况是,我们的“小教书匠”跟伟大的“历史教育家”在较劲、在吵架,让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另外,在这里,顺便重新体会一下柏拉图的“教育回忆说”,也是饶有兴味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曾经引用苏格拉底的话说:“一切探询和学习都只能是回忆。心灵本身作为一种不朽的东西,已经是诞生过若干次了。

”他自己还说:“它(指心灵)已经看到过存在于这个世界和位于这个世界之下的那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它认识它们当中的每一个。

毫不奇怪,它能够将它曾经认识到的有关德行的一切和其他所有东西回忆起来;由于所有的自然物都是相通的,由于心灵已经认识了所有事物,所以对它来说,把这一切吐露出来时不难的。

”(见《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第9页)这些话,过去我们读起来,确实有点不知所云。

但现在,有了镜像神经元这个视角,我们就可以理解柏拉图的伟大猜测: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机能,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历史进化的文明成果,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把它“回忆”起来。

4、“所见即所学”——每一个孩子无一例外,都是“无师自通”的学习天才藏在孩子们眼睛里的教育家,并不是什么外在的神秘力量,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他们内在的潜能。

这个饱经沧桑的“大教育家”,在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的新生儿身上不断进化,演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学习者”。体现为整个族类合目的性的“教育”,在个体身上则变成了合规律性的“学习”。

镜像神经元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天生的学习者”。这就是说,在他们的身体内部,天然地具备学习的生物学基础,它一旦与外部事物相接触,就自动“启动”,变成学习机制。

我们成人,包括许多教师和专家,经常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在这方面,历史上最有名的当属洛克的“白板说”。

洛克是英国近代经验论哲学家,他认为人生下来的时候心灵里一无所有,好像一块干干净净的白板,一切观念都是生后印到心灵上的。

洛克的“白板说”表明,他是一个极其缺乏历史感的人;他对历史进化的观念、文化积淀的观念,几乎是一无所知,这种无知恰如他所比喻的空空荡荡的“白板”。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持有洛克这种观念的人也不在少数。

在他们看来,孩子的心灵本来只是一张“白纸”,需要成人“教”,从外面“输入”(“灌”)现成的知识,孩子才开始学习。这些无知的偏见无法解释:为什么婴幼儿有那么惊人的学习能力?

为什么在孩子身上会出现“无师自通”的现象?在我们看来,孩子的学习成长是预成与生成的统一、超验与经验的统一、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两个方面都不能否定。

说孩子的学习有“预成”的方面、“超验”的方面、“历史因素”的方面,即是讲每一个孩子生而为人,都有生物遗传的天赋(例如镜像神经元的天赋),使得他们先天地具备学习的潜在条件、潜在机制;说孩子的学习又有“生成”的方面、“经验”的方面、“现实因素”的方面,即是讲他们的潜在的学习机制,要通过与外部事物(学习对象)的接触、结合,才能够唤醒、启动,变成现实的学习过程。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神经网络伪原创

关于模仿,与镜像神经元,模仿究竟是如何进行的

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好文案。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儿童方面,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

可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外部模仿和内部模仿等多种类型。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如何提高意志力?

《自控力》机子解读关于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也是“科学助人”这一新领域的领先专家。她曾获得斯坦福大学的最高教学荣誉奖。

《自控力》这本书的内容就取自于她在斯坦福大学开设的“意志力科学”这门课程。

关于本书在本书里,作者不仅提供了各种简单易行的提高意志力的方法,比如5分钟冥想,10分钟延迟满足,增加1小时睡眠等等,而且还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分析我们为什么会控制不了自己。

作者博采众长,从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行为经济学等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以说,这既是一本提高意志力的练习册,同时也是一本增进自我了解的书。

核心内容意志力并非单纯的主观态度,意志力实际上是由大脑前额叶三个区域的能力构成,是自控系统对冲动系统的比拼。“心率变异度”可以反映意志力的强弱,总而言之,意志力是人的生理活动,冲动和自控都是人的天性。

削弱意志力的因素除了生理基础之外,还与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糟糕以及群体影响有关。因此,提高意志力就可以相应地从强身健体、去道德化、自我原谅、驾驭冲动以及交朋结友等方面入手。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

本期为你解读的是斯坦福大学教授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这本书还有一个副书名,叫“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在介绍本书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有关这本书蔚为壮观的社会现象。

这本书自2012年发行以来就畅销全球,很多网络平台都有专门讨论本书的帖子,民间还有不少以本书为基础的自控力小组。而就像这本书的副书名所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这本书内容为基础的课程被誉为最受欢迎的课。

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了这本书的内容很受欢迎,另一方面却也说明了人们是有多渴望增强自控力。当然,人们有多渴望自我控制,就说明了人们感觉自己有多失控。确实,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那如何才能提高意志力呢?

这本书就提供了答案。在书里,作者介绍了很多以科学为依据的提高意志力的方法,比如5分钟冥想,10分钟延迟满足,增加1小时睡眠等等。这些方法简单可行,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但如果仅仅是这些经验之谈的话,这本书也没有什么高明的地方。那么,本书还有什么至关重要的内容吗?确实有。除了提供各种方法技巧,作者还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分析我们为什么会控制不了自己,是态度的问题吗?

意志力有没有极限?为什么做了好事容易使人失控?意志力会不会传染?

作者博采众长,从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行为经济学等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而分析的结果也是让人意外,比如意志力实际上是大脑前额叶的生理活动,冲动和自控都是人的天性,内疚和自责容易使人破罐子破摔等等。

所以,作者不仅要告诉我们“是什么”,还要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本书的作者是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她是斯坦福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和讲师,也是“科学助人”这一新领域的领先专家。

她曾获得斯坦福大学的最高教学荣誉奖。《自控力》这本书的内容就取自于她在斯坦福大学开设的“意志力科学”这门课程。

接下来,我就为你详细讲述这本书的重点内容,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意志力,然后再了解有哪些因素会削弱意志力,最后,再看看如何提高意志力。第一部分我们来看第一个要点,什么是意志力?

在介绍之前,我们干脆先来个总结,意志力绝不是纯粹的主观态度,它与大脑和身体紧密相关,可以概括为三分天下,两虎相争,一个指标。三二一,我就按照这个顺序来介绍。先来说意志力的“三分天下”。

讲一个心理学上非常著名的病人,他的名字叫做盖奇。1848年9月13号,一根钢筋刺穿了盖奇的左脸,然后穿过他的大脑前额叶飞了出去。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但不幸的是,他从此变了一个人。

以前的他性格温和,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力,很受人喜欢。但是现在的他脾气暴躁,缺乏耐心,脏话连篇,热衷于制定计划,却从来没有实施过。

换句话说,盖奇自控力完全消失了,就好像他脑袋里用来控制冲动的刹车失灵了一样,现在他变成了一头横冲直撞的怪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盖奇丧失了意志力,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呢?

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肯定与被钢筋损坏的大脑有关。的确,那根钢筋损害的不是别的大脑区域,而是前额叶。前额叶在哪呢?它在大脑前部,相当于我们额头的位置。

前额叶被称为人类大脑的“脑中脑”,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有多厉害了。

因为它管理着其他脑区呢,其他脑区先是从身体和环境那里接收信号,自动生成各种冲动,然后跑到前额叶那里报告说,大王,这里有沙发,要不要躺,这里有美食,好想吃啊,微博又有大新闻了,怎么能不看呢,衣服又在打折,先来说意志力的“三分天下”。

讲一个心理学上非常著名的病人,他的名字叫做盖奇。1848年9月13号,一根钢筋刺穿了盖奇的左脸,然后穿过他的大脑前额叶飞了出去。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但不幸的是,他从此变了一个人。

以前的他性格温和,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力,很受人喜欢。但是现在的他脾气暴躁,缺乏耐心,脏话连篇,热衷于制定计划,却从来没有实施过。

换句话说,盖奇自控力完全消失了,就好像他脑袋里用来控制冲动的刹车失灵了一样,现在他变成了一头横冲直撞的怪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盖奇丧失了意志力,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呢?

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肯定与被钢筋损坏的大脑有关。的确,那根钢筋损害的不是别的大脑区域,而是前额叶。前额叶在哪呢?它在大脑前部,相当于我们额头的位置。

前额叶被称为人类大脑的“脑中脑”,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有多厉害了。

因为它管理着其他脑区呢,其他脑区先是从身体和环境那里接收信号,自动生成各种冲动,然后跑到前额叶那里报告说,大王,这里有沙发,要不要躺,这里有美食,好想吃啊,微博又有大新闻了,怎么能不看呢,衣服又在打折,不买就亏。

但喊得再热闹也没用,前额叶通常都会冷面拒绝,它会让我们静一静,想一想将来,想一想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盖奇的前额叶受到了伤害,就像是原来坐镇拿主意的大王生病了,盖奇就变成了即时行乐,冲动的盖奇。

之所以会举盖奇这个例子,其实就是要说明,意志力并不是像我们日常理解的那样,是一种美德,或者是一种态度,意志力和我们的大脑前额叶有关,前额叶出了问题,钢铁般的意志也会立马消失。不买就亏。

但喊得再热闹也没用,前额叶通常都会冷面拒绝,它会让我们静一静,想一想将来,想一想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盖奇的前额叶受到了伤害,就像是原来坐镇拿主意的大王生病了,盖奇就变成了即时行乐,冲动的盖奇。

之所以会举盖奇这个例子,其实就是要说明,意志力并不是像我们日常理解的那样,是一种美德,或者是一种态度,意志力和我们的大脑前额叶有关,前额叶出了问题,钢铁般的意志也会立马消失。

所以,这样看来,前额叶简直就是意志力的化身。

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介绍说,从意志力的角度来看,前额叶可以大致分成三个区域:左边的专门让我们迎难而上,如果跑步很难,它就会让我们迈开腿,作者把这个叫做“我要做”的意志力;前额叶右边的区域专门让我们克制冲动,比如美食真好吃啊,它会让我们闭上嘴,作者把这个叫做“我不做”的意志力;前额叶中间靠下方的区域专门让我们记住长远的目标和梦想,这个区域越是活跃,我们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作者把这个叫做“我想要”的意志力。

这就是意志力的“三分天下”,我要做,我不做和我想要,它构成了人类大脑的自控系统。

与之相对的是大脑的另一个系统,叫做冲动系统,顾名思义,冲动系统让我们变得冲动,脾气来了就要发,美食来了就要吃,怎样舒服怎样来。很多动物都有这样的冲动系统,它们出于各种本能来行动。

而人类,除了这个冲动系统之外,还有一个自控系统。在几十万年的自然演化过程中,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容量增加了一倍,主要增加的就是前额叶。

你看,人类大脑前额叶占大脑皮层的30%,黑猩猩是20%,而猴子只有10%。

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只有一个大脑,却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受冲动系统控制的自我,它的座右铭是即时行乐,一个是受自控系统控制的自我,它的特点是深谋远虑。

当自控系统马力全开的时候,我们就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而如果冲动系统占了上风,我们就会“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就是意志力的“两虎相争”。

无论是前额叶的“三分天下”,还是冲动系统和自控系统的“两虎相争”,说的都是意志力的大脑基础,但实际上意志力不仅跟大脑有关,还跟身体有关。具体说来,是跟“一个指标”有关。

想象一下,现在我们被扔到了老虎窝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有哪些反应呢?

首先,大脑的警报系统会立即拉响,一方面向身体发送危险信号,让我们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随时战斗或者逃跑;另一方面警报系统会在大脑里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阻止专门思前想后的前额叶发挥作用,因为这个时候如果有任何的迟疑,都可能落入虎口。

现在再想象一下,我们通过身心应激反应成功地从老虎窝里逃了出来,闯进一个摆满美食的房间,这会是一次美妙的享受,还是一次可怕的挑战呢?我们曾经发誓,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这时候,我们内心的两个系统就开始吵架了,一个说“我要吃”,另一个说“不能吃”。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痛苦。这种内在冲突带来的紧张感,让我们的大脑又拉响了警报,危险啊危险。

不过,这个时候的危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来自于我们想要即时满足的欲望对长远目标的威胁。怎么办?

我们在几十万年演化过程中增加的前额叶可不是白长的,大脑自控系统开始发挥作用,它会让我们从长计议,什么对我们是好的,什么对我们是不好的。

于是我们深吸一口气,减缓心跳,平复冲动,身体进入平静状态,终于抵制住了美食的攻击,自控力胜出。这样的身心反应,概括起来,就相当于大脑加油门,身体踩刹车,也就是“三思而后行”。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意志力和身体有关,特别是与心跳有关。实际上科学家确实会用“心率变异度”来测量意志力的强弱,心率变异度越高,意志力越强,心率变异度越低,意志力越弱。

这个“心率变异度”就是我们最后要说的“一个指标”。什么叫“心率变异度”呢?简单来讲,就是某一刻你的心率是多少,下一刻你的心率是多少,这两个心率之间的差值就是心率变异度。

在刺激情况下,不管意志力是高是低,人都会心率加速,只不过意志力高的人,心率能够迅速恢复,保持在一个较低或较正常的水平;而意志力差的人,遇到刺激以后,心率会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因此,自控力高的人心率变异度高。变化量越高,说明心脏调节弹性越大,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整状态。

当我们内心充满矛盾需要自控的时候,较高的心率变异度有助于我们迅速做出调整,让心跳恢复正常,大脑满满都是正能量。

好了,这一部分在说什么是意志力,它由大脑前额叶三个区域的能力构成,是自控系统对冲动系统的比拼。有一个生理测量指标叫做“心率变异度”,可以反映意志力的强弱。概括来说,就是三分天下,两虎相争和一个指标。

第二部分在了解了意志力是什么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因素会削弱意志力。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意志力来讲,也是一样的,如果大脑和身体疲劳或受到伤害,必然会削弱意志力。

换句话说,意志力是有生理极限的,用一点就会少一点。神经科学家发现,我们每次使用意志力之后,大脑的自控系统活跃程度就会下降。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是第一位系统观察和测量意志力极限的科学家,他通过无数的实验发现,无论是用意志力拒绝饼干,还是控制怒火,人们的意志力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弱,这可以用来解释很多失控的生活现象。

比如人们在忙碌一天之后,夜晚就比较容易放纵。那些在某个方面需要高度自控的人,在其他方面很可能就是喜欢飙车的老司机。而想要在各个方面都完美自控的人也最容易失控。

但是,从生理角度解释失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两个人身体状况差不多,大脑前额叶都完好无损,意志力也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我们还需要从其他方面来理解失控。

现在,我们来构造一次失控现场,然后看作者是如何分析的。

还是以前面虎口逃生为例,我们假设被扔到老虎窝的人叫做小明,小明从老虎窝里逃出来之后,又被扔进一个满是食物的房间,里面摆着各种高热量美味的蛋糕,还有可以填饱肚子的胡萝卜。

小明的眼睛已经盯上了那些蛋糕,他想,自己居然能从危险中挺过来,还是非常了不起的,应该犒劳一下自己,于是高高兴兴地吃了第一块蛋糕。

小明又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生苦短,所以还不如该享受的时候就享受,第二块蛋糕下肚了。小明有些后悔,觉得不应该放纵自己,心里充满了愧疚,但是吃都吃了,那就不如敞开吃一回吧,从明天起绝对不吃了。

这样,小明吃下了第三块蛋糕。正在小明犹豫要不要再来一块的时候,屋子里来了一群人,每个人都在吃蛋糕,小明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吃下了第四块。好了,现在小明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小明了,他现在是小明盖奇。

盖奇因为前额叶受损而无法自控,小明虽然前额叶完美无缺,但仍然失控了。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作者是如何分析的。小明第一次失控,想到的是自己虎口逃生的勇猛,现在应该犒劳一下自己。

作者说这里隐藏着一个常见的失控原因,叫做“道德许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人做了好事情之后,就容易放纵自己做坏事。

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有句话叫做“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怎么高尚反而成了卑鄙的通行证呢?普林斯顿大学两位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会让我们大吃一惊。

实验者让AB两组学生对两组不同的句子发表意见,A组学生看到的句子是“大多数女人都很蠢”,B组学生看到的句子是“有些女人很蠢”。

A组学生很气愤,因为那个句子是明显的性别歧视,B组学生的反应比较中立。接着,实验者又让这两组学生模拟招聘,他们要对男女候选人进行判断,看谁适合担任某个高级职位,而这个职位通常都会由男性担任。

按照常理,我们猜测A组学生对男女候选人会更加公平一些,因为他们刚刚看到了“大多数女人都很蠢”这句话,对性别歧视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然而,实验结果恰恰相反,与B组学生相比,A组学生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歧视,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男性担任那个职位。是不是很吃惊?

作者说,站在道德高点上的人容易自我感觉良好,这种感觉良好就像一种许可,类似于你都这么好了,当然不会错,或者你都这么好了,放松一下也无所谓。这就是“道德许可”造成的失控。

更可怕的是,不仅实际发生的好事情,会让我们得意忘形,而且假设自己做了好事,或者想象未来会做好事,都会让我们掉进道德许可的坑里。

还记得前面的小明吗,他说明天再也不吃蛋糕了,正是想到自己明天会更好,因此今天失控没关系。其实啊,一切给我们带来良好感觉的道德标签,都容易造成失控。

比如节约是好的,所以年年双11都剁手;环保是好的,所以在手机里捐了一棵树,现实中草坪就被踩成了路。自我感觉良好容易让人失控,那么自我感觉糟糕呢?答案是,一样会失控。

小明有两次自我感觉糟糕,一次是他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虚无,于是吃了一块蛋糕压压惊。另一次是他为自己失控感到内疚,破罐子破摔再吃了一块。

我们分开来说,首先是吃蛋糕压压惊,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恐惧管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当我们想到自己不能再活500年的时候,大脑就会产生恐惧,而这会驱使我们去找任何能让自己感觉安全和有力量的东西。

比如书中提到一项调查发现,新闻中的死亡报道会让观众更愿意购买劳力士手表,虽然劳力士手表并不能挡子弹,但这种高档用品确实会让人感觉自己充满力量。再来说小明因为内疚又吃了一块蛋糕,是怎么回事呢?

作者说,这跟大脑的保护机制有关,大脑不仅想让我们的身体安全,而且想要我们的心情舒畅。当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大脑就会像哄小孩一样,“别哭了,来给你一颗糖吃”。

比如心理学家让减肥的人想象自己的体重增加了10斤,以此制造消极情绪,“天啦10斤!我太没用了”!喊完之后他们并没有闭上嘴,而是立刻吃下了更多的东西,来抚慰自己的情绪。

所以,表面上看,是自我感觉糟糕容易让人失控,实际上是大脑为我们的身心安全操碎了心。最后,小明的房间来了一群人,他们吃蛋糕的行为,让小明又忍不住吃了一块。这种失控又与什么有关呢?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镜像神经元”理论,说的是我们的大脑里有一类神经元,它唯一的任务就是像照镜子一样反映别人的动作和情绪,让我们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言行举止。

比如,看到别人打哈欠,我们也忍不住打哈欠,就是镜像神经元发挥作用的典型例子。这样就容易理解小明在看到一群人都在吃的时候,自己也忍不住吃两口了。

科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身边的朋友超重了,那么他变胖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原因就在于此。好了,在这一部分,我们从四个角度,也就是生理基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糟糕,以及群体影响分析了失控的原因。

对于意志力这件事,真的是,欢喜不得,悲伤不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好像怎样都会失控一样,那么意志力到底还能不能提高呢?其实是可以的。第三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提高意志力。

第一种提高意志力的方法就是强身健体。原因很简单,因为意志力与大脑前额叶和心率有关,所以一切有利于恢复和增强它们健康的活动都能提高意志力。作者介绍了四种方法,分别是睡眠、冥想、运动和呼吸训练。

睡眠和冥想主要针对的是前额叶,睡眠让前额叶得到休息,从而恢复意志力,而冥想能够锻炼前额叶,就像举重能让更多血液流进肌肉从而锻炼肌肉一样,冥想能让更多血液流进前额叶从而锻炼前额叶,增强意志力。

实际上,研究发现,仅仅3个小时的冥想练习,人们的意志力就会有大幅提高。运动和呼吸训练则是通过提高“心率变异度”,来增强意志力。

运动就不说了,作者介绍了一种非常简单的呼吸训练,具体做法是,将呼吸频率降低到每分钟4到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到15秒时间。这样有没有效果呢?

一项研究发现,滥用药物的成年人,每天进行20分钟的呼吸训练,就能提高心率变异度,减少冲动。我们前面提到“感觉良好”的“道德许可”是削弱意志力的一大杀手,这个要怎么破呢?

对策是“去道德化”,激活自控自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要给事情贴上“好与坏”的道德标签,我不是做了好事,而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你可能觉得这听起来很空,但实际上背后大有文章。

还记得意志力的“两虎相争”吗,冲动自我和自控自我,如果我们为控制了冲动而干杯的话,是不是实际上我们认为冲动自我才是真实的自己呢?

比如我刚刚发动全身力气去跑了步,回来觉得自己真了不起啊,于是给自己加了一个鸡腿。这说明我内心深处认为,真正的自己是不想跑步的,现在居然跑了,当然应该犒劳一下。

看到了吧,当我们把真实的自己看作是冲动自我的时候,就容易掉进道德许可的坑里。但是,实际上,我们并不只是冲动自我,而且也是自控自我,出去跑步的就是自控自我,是我本人。换句话说,跑步是我分内的事。

当我们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时候,就能激活自控自我,我不是在做好事,而是在做我自己,从而避开道德许可的陷阱。这就是提高意志力的第二种方法,“去道德化”,激活自控自我。

但是,如果最后还是冲动自我占了上风,做出了令自己后悔的事情,从而破罐子破摔,越来越刹不住车造成失控要怎么办呢?作者说,最有效的方法是原谅自己。这是否可靠呢?我们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

研究人员请来关注自己体重的年轻女性参与实验,以科研的名义鼓励她们在4分钟之内吃完糖果,并且喝掉一大杯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她们产生罪恶感,“天哪,吃了这么多,腰又变粗了”。

接着,研究者给其中一半的人发信息说,有人会因为吃了糖果而自责,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太苛求自己。另外一半人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之后,研究者端来了各种糖果,请所有参与者试吃每一种糖果,并填写糖果的味道,然后按好吃的程度排序,想吃多少都可以。

结果显示,那些收到自我原谅信息的人只吃了28克糖果,没收到信息的人则吃掉了差不多70克糖果。看到自我原谅的威力了吧,这就是提高意志力的第三种方法。

通过“去道德化”唤醒自控自我,然后通过“自我原谅”接纳冲动自我,这个完整的自我就一定能抵御诱惑吗?不一定的。比如“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忍不住”,怎么办呢?

不要担心,这里还有防止失控的第四个武器,叫做“驾驭冲动”。来看一个堪称残酷的实验。华盛顿大学上瘾行为研究中心的学者鲍文,请来了已经忍耐12个小时没抽烟的12名老烟枪。

这些人走进实验室,发现桌子上摆着12盒他们各自喜欢的香烟。

鲍文要求这些人严格按照他的指令做事,这些指令是这样的:“拿起烟盒,停,看着它2分钟”“拿出香烟,停,看着它2分钟”“把烟放到嘴里,停,2分钟”,诸如此类,这样折腾了一个半小时,真是令人发指的实验。

实验完毕,鲍文要求他们在接下来的一周,记录自己每天抽了多少烟,心情如何。一周结束后,有6个人抽烟情况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但是有6个人的抽烟冲动减少了37%。那么,这6个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原来这6个人在做实验之前,鲍文对他们进行了驾驭冲动的训练。正是这个训练提高了他们的意志力。

这个训练是这样的,当冲动来了的时候,在思维上,不要去控制它,花至少一分钟的时间去感觉它,观察它,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有哪些变化。然后,在行为上,不要按冲动去做事,而是按照自己的目标做事。

前面这些强身健体,去道德化,自我原谅和驾驭冲动的方法,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在提高意志力,但是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而且大脑的镜像神经元可不是吃干饭的,别人打个哈欠我们都会忍不住跟着打,又何况意志力呢?

所以,第五种提高意志力的方法就是交朋结友。那么,有助于促进我们意志力的小伙伴都长什么样呢?他们往往都是有健康生活习惯的,不让我们得意忘形的,不让我们觉得羞愧内疚的。遇见这样的人,赶紧去交个朋友吧。

如果种种原因,交不上这样的朋友怎么办呢,那就把他们当作榜样来靠近。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大白话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总结说到这儿,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说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来为你简单总结一下本书的三个重要内容。首先,我们重点说了什么是意志力。

意志力并非主观的态度,而是以大脑前额叶以及身体为基础的生理活动,可以概括为三分天下,两虎相争和一个指标。

“三分天下”是指大脑前额叶三个区域的能力构成,也就是“我要做,我不做和我想要”,这三种能力构成了人类大脑的自控系统。而“两虎相争”指的是自控系统与冲动系统的比拼。

最后一个生理测量指标叫做“心率变异度”,这个指标可以反映我们自控力的强弱。然后,我们又说了削弱意志力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它们是生理基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糟糕,以及群体影响。

第三,提高意志力的方法主要有五个,分别是强身健体,去道德化,自我原谅,驾驭冲动以及交朋结友。然了,这里说的朋友,主要是指那些意志力比较强的,可以作为榜样的人。以上就是《自控力》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据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意志力。的确,毕竟我们说的是“坚持就是胜利”,而不是说“聪明就是胜利”。作者甚至断言,“顽强的意志力是一个人最突出的优点。

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拿高分,比个人魅力更有助于领导别人,比同理心更有助于维持婚姻幸福”。不过,意志力再好,还是首先得保证自己走在正确的方向上,那么正确的方向在哪里呢?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我们的内心。

通常我们都会说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但是可能忘了也要对自己保持好奇心。认识自我,关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才是自我控制的基石。

如果想对自我有更多的了解,推荐你去看看乔纳森的《自我》,或者达马西奥的《当自我来敲门》。

镜像神经元的历史沿革

镜像神经元是20世纪末由意大利帕尔马大学首先发现的,这个发现证明在猴脑存在一种特殊神经元,能够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仿而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并且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

这个发现在一经公布,立即在全世界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科研人员把这样一种具有特殊能力的神经元,称作“大脑魔镜”。

1996年里佐拉蒂和同事们发现,恒河猴的前运动皮质F5区域的神经元不但在它做出动作时产生兴奋,而且看到别的猴子或人做相似的动作时也会兴奋。他们把这类神经元命名为镜像神经元。

1998年里佐拉蒂根据经颅磁刺激技术和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得到的证据提出,人类也具有镜像神经元,而且有一部分存在于大脑皮层的布洛卡区(控制说话、动作和对语言的理解的区域)。

他进一步提出,人类正是凭借这个镜像神经元系统来理解别人的动作意图,同时与别人交流。1999年亚科博尼等人发现,镜像神经元系统会在动作模仿和模仿性学习中起作用。

他们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到了自愿者在模仿动作时大脑皮层布洛卡区的活动。2000年西谷信行和哈里(女)的研究表明,布洛卡区是镜像神经系统的协调中心。

2001年威廉姆斯等人提出,镜像神经元系统损伤与自闭症有内在联系。

2002年西谷信行和哈里报道了他们的实验结果:当他们让自愿者们观看画有各种口形的图片时,这些自愿者的镜像神经系统中的各部位会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被激活。

这个顺序是:视觉皮层—上颞叶皮层—下顶叶—布洛卡区—初级活动皮层。亚科博尼指出,在大脑皮层上,镜像神经系统与大脑的“边缘系统”是相连的。边缘系统是与产生情感及记忆紧密相关的区域。

科勒通过在恒河猴身上的实验,鉴别出了一类镜像神经元:这类神经元能处理抽象的信息,比如特定动作的意义,以及与这些动作相关的声音或描述动作的语言。

2003年科勒随后又发现视听镜像神经元具有分辨不同动作的能力,特别是当两个动作同时具有听觉和视觉信息时,镜像神经元对它们的分辨率达到97%.分别由真第卢奇和迈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证实,镜像神经元系统是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交流的共同基础,从而揭示了这一系统在语言从肢体动作到现代语言的进化中的作用。

2005年费拉里在猴子的大脑皮层中鉴别出又一类镜像神经元:工具反应镜像神经元。当猴子看到实验人员手持工具,比如杆子或钳子时,这类镜像神经元的反应十分强烈,而当实验人员徒手做动作时则没有这样强的反应。

阿尔比布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镜像神经系统可能受到损害,以至于不能识别自己的动作和语言。这些患者把自己说出的话当作另一个人说出的,从而产生幻听。

约瑟夫等人对自闭症患者的大脑皮层厚度进行了测量,发现这些患者的镜像神经元所在的皮层要比正常人薄,而且病情越重,这部分皮层越薄。

2006年格里德利撰文称,镜像神经元的功能或许可以解释部分听众为什么会错误地感受萨克斯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理解成愤怒。桑顿认为自闭症的形成与婴儿时期受到的干扰有关。这种环境干扰可能是电磁辐射。

处于发育阶段的婴儿的镜像神经系统对电磁辐射十分敏感。

乔瓦尼等人正尝试利用镜像神经元的特性来系统地训练中风后上肢瘫痪的病人,让他们观察并在脑中模仿一些动作,使他们的神经系统恢复对动作的控制和协调能力,从而得到康复。

威克等人发现,当自愿者看到录像中的人物作出感到恶心、难受的表情时,他们的大脑皮层反应与自己闻到难闻的气味时是一样的。这种大脑皮层反应集中在有镜像神经元分布的区域。

皮内达通过比较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脑电图发现,吸烟使人的镜像神经系统改变,让人的烟瘾更大。

舍甫勒等人的研究显示,人在观察机器人的动作时,不会有观察人类动作时产生的那种大脑皮层反应,这表明镜像神经系统偏好动物的运动。

对镜像神经元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开发,在机器人对动作的识别和协调中有了突破性进展。

镜像神经元训练方法图解,镜像神经元怎么训练相关推荐

  1. Xshell+docker镜像/容器+tensorflow环境下的模型训练全过程

    首先介绍实验背景,需要在远程服务器上搭建tensorflow1.0版本环境并训练一个实体识别模型 xshell 首先,看看本地服务器是否有需要的镜像 docker images 可以看到我所用的服务器 ...

  2. MindSpore:云道mindspore自定义镜像不能使用mindspore进行多卡训练

    问题描述: 云道mindspore自定义镜像不能使用mindspore进行多卡训练. hccl无法初始化,可能是IP配置文件的IP是192.168开头的内网IP导致? 基础镜像地址:D910+ME版本 ...

  3. jar构建docker镜像_dockerfile构建docker镜像详细说明,主要是springboot的jar包构建镜像样例...

    dockerfile构建docker镜像详细说明,主要是springboot的jar包构建镜像样例 1.镜像构建命令:docker build 图解 启动命令:(注意最后面有一个点,不要忘记) doc ...

  4. Docker 入门系列(2)- Docker 镜像, 免 sudo 使用 docker 命令、获取查看、修改镜像标签、查找删除创建镜像、导入导出镜像

    1. 免 sudo 使用 docker 命令 如果还没有 docker group 就添加一个 sudo groupadd docker 将用户加入该 group 内 sudo gpasswd -a ...

  5. 查处的数据如何乱序_老司机总结常用镜像方法,让镜像数据更加可靠

    在做数据包分析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话,"Packets never lie(数据包不会说谎)",即数据包会真实反应网络服务和应用服务的真实状态.基于网络镜像的流量分析同样如此,如果 ...

  6. (五)Docker镜像管理1之镜像操作

    这篇文章将介绍镜像的一般操作,包括查看.查找.下载.删除等. 下载镜像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下载镜像 1 docker pull 镜像名称或者镜像名称:标签 1 2 #如果不加标签则表示最新的 docke ...

  7. docker 镜像重命名_Docker镜像管理(二)

    在<Docker镜像管理(一)>中介绍了使用Docker Hub来管理你的Docker镜像,小伙伴们在创建仓库时,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再次创建private类型的仓库时,不能创建了,如下 ...

  8. docker如何实现重新打tag并删除原tag的镜像([仓库名: tag] 可以查询到指定id的镜像,同一个id镜像能有多个[仓库名: tag])(增加\删除镜像仓库:标签)

    文章目录 打tag 删除镜像(或删除镜像的不同[仓库名:tag]) 删除方法一 删除方法二 我的示例:删除镜像的多余tag docker镜像id是唯一的,可以物理性的标明一个镜像,repository ...

  9. Docker怎样提交镜像(把容器打成镜像)

    场景 docker拉取一个容器之后,做了一些相应的修改,怎样将这个容器打成镜像, 下次能直接使用一样的容器. 比如从dockerhub中拉取一个tomcat的镜像,然后往容器里面添加了一个war包,怎 ...

  10. Python中使用pip安装库时指定镜像源为豆瓣镜像源

    场景 在使用pip进行安装库时,使用默认的库会很慢,甚至有时会出现远程主机中断了一个现有连接. 怎样在使用pip install 时指定镜像源为豆瓣镜像源. 实现 pip install moviep ...

最新文章

  1. 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 第六章
  2. 高级SQL优化(二) ——《12年资深DBA教你Oracle开发与优化——性能优化部分》
  3. java--遍历自定义数组
  4. POJ 2492 A Bug's Life 带权并查集
  5. Django_前端显示Matplotlib画的图(亲测)
  6. Istio Pilot 源码分析(一)
  7. Lindley equation
  8. Tomcat配置JNDI数据源
  9. matlab直扩序列生成,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毕业论文
  10. linux系统微内核,科普:微内核操作系统现状
  11. 学习common-upload源码,理解上传原理
  12. JavaScript实现飞机大战小游戏
  13. 软件程序设计中的N-S图、PAD图、程序流程图、E-R图
  14. 纯CSS3绘制的小猫笑脸动画
  15. Listary 配置常用搜索
  16. python11——随机点名
  17. 今日分享——《青春》(李大钊)
  18. 李小璐JAVA,李小璐和马蓉为什么都会婚内出轨?
  19. 从《道德经》看项目经理修炼的7条法则,你做到了几条?
  20. 怎么在FLASH的场景中控制影片剪辑的播放和停止

热门文章

  1. ISO4443A与ISO14443B的区别
  2. logback日志配置教程
  3. 《麦肯锡方法》读书笔记10
  4. asp.net mvc 中使用async/await异步编程
  5. 抓取异常信息 服务器错误,抓取异常信息: socket 读写错误 - 狸窝
  6. Qt 基于Google引擎的拼音输入法
  7. WIN10禁用security center、自动更新、Defender Service
  8. 复现IIS PUT任意上传漏洞(过程,步骤,说明)
  9. 2020年 显卡天梯图 / Top Graphics Ranking
  10. 黑莓手机BlackBerry Servicebook(简称SB)应用详解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