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AI/CV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点击进入—>【计算机视觉】微信技术交流群

本文转载自:募格学术 |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实习生 孙小鹏)

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诉吴庆龙侵权:

被恶意诋毁故意造假

日前,澎湃新闻从北京互联网法院获悉,现年6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原副校长陈发虎诉现年49岁的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吴庆龙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原定2月23日线上开庭,因被告提交“延期开庭”申请和“线下开庭”申请,将重新排期,延后开庭审理。

陈发虎院士,图源兰州大学官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诉吴庆龙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将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

吴庆龙此前在网络发文质疑称,陈发虎院士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的一篇考古研究论文未展示考古地层学证据,“该论文结论错误且涉嫌操纵证据造假”;并呼吁陈发虎院士公布该研究中的考古地层学证据

起诉状显示,陈发虎院士起诉称被告在无任何证据证明原告涉嫌学术不端的情况下,仍向中科院系统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成员及相关专家“强制群发邮件”,以及在网络上陆续实名发表多篇文章等方式,持续恶意诋毁原告“故意造假”“幕后运作”“辱骂”“滥用职权”“蒙骗合作者”等等;并以“弄虚作假的投机分子”侮辱原告,严重扰乱了行业内的学术讨论秩序,并对原告正常工作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

陈发虎院士的诉讼请求包括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并承担相关维权及诉讼费用;判令被告在其涉案各平台账号上持续30日发布不少于1000字的致歉声明,为原告恢复名誉

时任兰州大学副校长的Science论文:

距今3600年前人类永久定居青藏高原

涉事论文的标题是《农业帮助人类在距今3600年前永久定居青藏高原》(Agriculture facilitated permanen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fter 3600 B.P.),于2014年11月2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其正式发表的日期是2015年1月16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1259172

中国政府网2014年11月30日援引新华社发表的“我国科学家揭示人类定居青藏高原原因”的报道。

报道称,“以陈发虎、董广辉、张东菊等为主的研究团队从2008年至今对青藏高原东北部200余处史前遗址进行调查,选择在考古地层保存完整的53个新石器——青铜文化遗址开展了动物和植物遗存分析工作……根据新获得的数据,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发现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上的活动从短期季节性游猎,到大规模永久定居,经历了漫长的适应过程。古人类大规模向青藏高原扩散发生于距今3600年之后,以大麦为主的麦作农业为当时人类提供长期的食物来源……陈发虎表示,过去学界一般认为,温暖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促使史前人类永久定居青藏高原的主要因素,但史前人类恰恰是在全球气候变冷的背景下才向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大规模扩张的,农业技术革新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陈发虎,也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陈发虎时任兰州大学副校长,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一年后,2015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公布,来自兰州大学环境变化专业的陈发虎是地学部十位新当选院士之一。2016年,陈发虎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官网显示,陈发虎是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历任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杂志副主编、《Science Bulletin》执行主编。

涉事论文的另一名通讯作者是董广辉。两人的署名单位均是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董广辉现为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环境考古与环境变化”资助

2016年8月5日,吴庆龙作为通讯作者,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标题是《公元前1920年的溃决洪水支持中国传说中大洪水和夏王朝的存在》(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其第一署名单位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af0842

Science论文遭人实名公开质疑:

请公布其考古地层学证据

前述起诉状提及的、吴庆龙实名发表的其中一篇网络文章的标题为《陈发虎院士,请公布你2015年1月Science论文的考古地层学证据,接受学术界和公众对你科研诚信的监督》,落款日期为2022年12月17日。但该网络文章随后被投诉、删除

该网络文章称,“该论文(记者注:陈发虎院士的《科学》期刊论文)在线发表后,你曾向新华社等媒体宣称选择了地层完整的53个遗址展开研究(http://www.gov.cn/xinwen/2014-11/30/content_2784867.htm )……但是你的这篇论文的正文部分和补充部分中并没有公布任何一个遗址的考古地层学证据,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时,一位对你的研究区域十分熟悉的考古学家曾称:‘这项研究很有意义,做了大量的植物考古研究和碳十四测年,但很遗憾的是没有地层’。”

2020年我发现你的论文的结论完全是错误的并进而推测你的这篇论文存在一定的操纵证据造假的可能。后来的调查和研究进一步确证了该论文的结论错误,并增加了该论文涉嫌操纵造假的嫌疑。”

上述网络文章称,“2021年5月以来,为了排除该论文操纵证据造假的可能,我曾写了多封群发邮件给兰州大学、中科院学部道德委,要求敦促你公开该论文53个遗址的考古地层学证据,我也曾多次直接要求你和董广辉公布考古地层学证据,但你却一直予以推诿拒绝。

上述网络文章附录了三篇其他中国学者发表的考古学重要论文,并援引了这些论文中展示的相关考古地层学证据,以作示例,并称“请在准备你论文的考古地层学证据时予以参考”。

上述网络文章援引的论文及其考古地层学证据示例包括:

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团队关于仙人洞2万年前陶器研究的2012年《科学》(Science)期刊论文中,Fig.3提供了仙人洞考古遗址东剖面的线条图,并标注了实验样品的采集位置;

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团队2018年的《科学》(Science)期刊论文中也提供了其考古地层学证据。他们用图片展示了遗址的地理位置、遗址的考古探坑及沉积地层的序列划分,并且考古探坑东侧剖面照片上标注了绝大多数实验样品的采集位置;

三、兰州大学张东菊教授团队2020年的《科学》(Science)期刊论文在正文或补充材料中也提供了考古遗址的地层证据。其中,其正文Fig.2展示了考古遗址的地层柱状图,并标注了实验样品的采集位置;补充材料Fig.S2是考古探坑中的剖面地层照片,并标注了地层层位;补充材料Fig.S3提供了剖面图,并标注了相关实验样品的采集位置。

点击进入—>【计算机视觉】微信技术交流群

最新CVPP 2023论文和代码下载

后台回复:CVPR2023,即可下载CVPR 2023论文和代码开源的论文合集

后台回复:Transformer综述,即可下载最新的3篇Transformer综述PDF

目标检测和Transformer交流群成立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CVer333,即可添加CVer小助手微信,便可申请加入CVer-目标检测或者Transformer 微信交流群。另外其他垂直方向已涵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目标跟踪、人脸检测&识别、OCR、姿态估计、超分辨率、SLAM、医疗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计、自动驾驶、强化学习、车道线检测、模型剪枝&压缩、去噪、去雾、去雨、风格迁移、遥感图像、行为识别、视频理解、图像融合、图像检索、论文投稿&交流、PyTorch、TensorFlow和Transformer等。
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地点+学校/公司+昵称(如目标检测或者Transformer+上海+上交+卡卡),根据格式备注,可更快被通过且邀请进群▲扫码或加微信号: CVer333,进交流群
CVer学术交流群(知识星球)来了!想要了解最新最快最好的CV/DL/ML论文速递、优质开源项目、学习教程和实战训练等资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CVer学术交流群,已汇集数千人!▲扫码进群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整理不易,请点赞和在看

中科院院士起诉原北大博士后侵权:被其恶意诋毁学术不端相关推荐

  1. 中央任命!中科院院士北大副校长,出任985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来源:教育部.科学网 编辑:双一流高校 据教育部官网1月7日消息,中共中央组织部在东南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命决定,黄如任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小新,教育部党组成员. ...

  2. 中科院院士:几乎没有任何研究课题会完全按照预期发展;如果有,这种研究不会有任何突破、不会给人带来任何惊喜...

    来源:iNature 作者:Philip Ball(<国家科学评论>特约作者) 今年是中科院院士唐本忠及其同事提出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20周年. 2001年,唐本忠团队偶然观察到了这 ...

  3. 北京大学,新迎3位副校长!其中一人为中科院院士!

    本文来源:北京大学 双一流高校,编辑:募格学术 近日,北京大学网站"现任领导"一栏更新信息:宁琦.董志勇.张锦已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宁琦简历 宁琦,女,1969年3月出生.1987 ...

  4. 量子计算机院士,厚积薄发!中科院院士宣布重要消息,又一技术世界领域领先全球...

    文案:烨华 编辑:俊熙 计算机技术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从高新技术的开发,到普通民众的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为此国内外均有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投身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和升级事业中,而中国也 ...

  5. 华为为什么要“囤”700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告诉你!

    去年5月,在华为被美国封禁的风口浪尖,甚少露面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芯片光砸钱不行,企业更需要物理学家.数学家.他透露,华为至少有700名数学家. 说这话的20年前,1999年,华 ...

  6. 2021中科院院士候选名单出炉:清华胡事民、南大周志华等人在列

    8 月 1 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 2021 年院士增选的初步候选人名单,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胡事民.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等 191 人进入了该名单. 这份名单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 ...

  7. 量子信息先行者中科院院士郭光灿:“要把中国量子计算机卖到国外”

    边策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在中科大校园里,有这样一位院士,他留校任教56年,年近耄耋却仍站在科研一线,还自嘲做了几十年的"少数派". 今年6月,他 ...

  8. 中科院院士指出“万物互联”只是开始,“万物控制”是物联网下一个挑战

    日前,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承办的第七届中国物联网产业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年会在京举行.中科院院士.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尹浩表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qu ...

  9. 华为为什么要“囤”700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告诉你

    去年5月,在华为被美国封禁的风口浪尖,甚少露面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芯片光砸钱不行,企业更需要物理学家.数学家.他透露,华为至少有700名数学家. 说这话的20年前,1999年,华 ...

最新文章

  1. appium-java自动化框架设计学习
  2. 深度神经网络对脑电信号运动想象动作的在线解码
  3. 【WPF】监听WPF的WebBrowser控件弹出新窗口的事件
  4. 分布学在flash当中的应用体现
  5. c语言枚举变量自增报错,C_数据结构与算法(1):C语言基础
  6. 薪资是跳出来的,不是涨出来的!
  7. matlab 等高线_MATLAB作图实例:39:更改等高线图的填充颜色
  8. 基于JavaWeb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9. Ubuntu安装OpenCV4记录
  10. node下运行js文件实时更新文件变化
  11. OpenCV4 视频目标检测 场景文本检测 手写数字识别 案例
  12. b5纸尺寸_【收藏款】平面设计标准尺寸规范总结
  13. 新书推荐 |《企业私有云建设指南》
  14. 计算机二级考试每一科的时间,计算机二级考试的时间安排
  15. 苹果电脑(mac)的快捷键大全
  16. [OHIF-Viewers]医疗数字阅片-医学影像-事件总线管理器
  17. 终于弄懂 CRC 循环冗余校验 辽
  18. java 苹果vcf解析,VCF格式解析 | Public Library of Bioinformatics
  19. 用JavaSwing也能写出win10扁平风的软件
  20. python计算圆周率100万位要多久_python圆周率计算小程序(非常慢)

热门文章

  1. 百度语音识别JAVA代码_【百度语音识别】JavaAPI方式语音识别示例MP3转PCM
  2. Android笔记系列--超详细DownloadManager使用,兼容到版本8.0
  3. 《Linux那些事儿之我是USB》我是U盘(34)迷雾重重的批量传输(三)
  4. Oracle 9i 10g编程艺术-深入数据库体系结构——第3章:文件
  5. Windows 编程 之 使用图片资源
  6. 如何挑选购买一台热成像仪?
  7. 大数据就业薪资:学完大数据后就业薪资如何
  8. rgbdslam_V2安装教程
  9. IOS 基于ffmpeg VR播放器
  10. JAVA实现简单的阻塞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