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午睡时节(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096371/

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是很多职场妈妈的生活常态。每天大事小事忙不完,只觉得疲于奔命,心里还不时担忧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亦或是内疚不能像全职妈妈那样给孩子充足的陪伴,更别提维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了。

然而有一群人,看起来却游刃有余,照顾家庭似乎丝毫不影响她们发展事业或爱好。

比如,日本女医生吉田穗波在全职工作期间生了5个孩子、留学哈佛两年(期间辞职),还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作家亦舒也是如此,照顾家庭与女儿丝毫不耽误她写作,她在50年中出了300本书,是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

她们是如何做到的?

在阅读《深度工作》这本书时,我意识到了她们的共同点——都具备深度工作的能力。如果掌握这种能力,我们是不是也能像她们这样,不放弃自己重视的任何一方面,活出真正想要的样子?

这本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同时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卡尔·纽波特本人就是一位深度工作拥趸者,他在写这本书的一年中,不但完成了书稿的写作、陪伴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两岁),而且在坚持晚上不工作的前提下,发表了9篇同行审评文章。可以说,他本人的经历,就是深度工作巨大威力的最好证明!

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卡尔·纽波特介绍了深度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实现深度工作的4条准则。对于职场妈妈来说,有3条最实用的促进深度工作的技巧,下面一一介绍。

职场妈妈为什么需要深度工作?

高质量的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职场妈妈通常不能无限加班,因此,要保证高质量的工作产出,就只能在专注度上下功夫。这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深度工作。

卡尔·纽波特认为,“深度工作就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比如,J.K.罗琳在写作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死亡圣器》时,为了避免干扰,入住了爱丁堡市中心的五星巴尔默勒尔酒店,在那里完成了《哈利•波特》的最后一本书。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每年都会设定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繁杂的日常事务(通常是在湖边小屋),只读书,思考大局。

作为职场妈妈,我们或许很难像J.K.罗琳那样大手笔地给自己创造单纯的环境,也无法像比尔·盖茨那样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其中的核心——严肃认真致力于手头任务的心理。这种全情投入会将我们的认知能力逼到极限,甚至达到“心流”的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产出的数量与质量,并且提升幸福感。

实现深度工作的3个技巧

1.将深度工作变成一种日常工作习惯

我们小时候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疯玩了一个暑假,刚刚开学时,总是很难静下心来上课。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暑假的自由散漫时光,尽管理智上想要专注地学习,却时常会有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些肤浅事物上的冲动。因此,需要用很大的意志力去克服这种冲动。然而,意志力是有限的,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被不断消耗,就像肌肉会疲劳一般,导致我们最终败给自己的欲望。

如果把专注地学习看作是深度工作的一种,我们就很容易意识到,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关键在于,要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得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状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卡尔·纽波特在书中介绍了4种深度哲学: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和新闻记者哲学。其中,节奏哲学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恐怕是最适合普通职场妈妈的。这种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为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

比如,亦舒婚后要操持家务、要参加各种应酬,为了不耽误出书,她每天早晨4点就会起床,到阁楼上写作2小时,然后下楼来给家人和孩子做早餐。这种“设定一个启动时间”,即每天都在这个时间开始深度工作的方法,可以降低进入深度状态的门槛。

另一个技巧是采用“视觉辅助工具”。比如,你决定每天都要写作800字。那么,你完成后,就在日历上划一个大红的★,几天以后,这些★会连成一条链子,而你要做的,就是不要让这个链子断掉。这种“链条法”将一种简单的启发式调度(每天都要做这项工作)和一种提醒你做这项工作的简单方法(日历上的大红★)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

2.减少手机和网络的使用

你一天会花多少时间看手机呢?平均隔多久看一次呢?如果做个记录的话,你可能会被结果吓一跳。

我曾经用“小容”APP记录过自己使用手机的习惯,发现自己平均一天要花3~5个小时看手机,每隔不到15分钟就会看一次。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再仔细想想,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吃饭等上菜的时间、工作间隙的休息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候,我都在刷手机,加在一起,有3-5个小时在正常不过了。

这些时间,看起来都是无用的碎片时间,刷刷手机,似乎也没什么不妥。然而,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斯坦福大学通讯学博士克利福德•纳斯研究发现,在网上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会对大脑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等到你想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因此,卡尔·纽波特提出了一种可以帮助减少手机和网络使用的简单策略——计划网络时段,即预先计划好你使用网络(或手机)的时间,然后再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或手机)。这一策略旨增强我们控制自己注意力的力量,从而帮助我们从容地抵挡令人分心的刺激。

我曾经尝试使用“番茄工作法”进行工作:在一个番茄钟(25分钟)内,不看手机不上网,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之后休息5分钟,再开始第二个番茄钟。刚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时,会觉得,25分钟怎么这么久?!感觉百爪挠心,非常想上网、看手机。可是,一旦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可以提高近一倍。这就是卡尔·纽波特所说的“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吧。

卡尔·纽波特提出的另一个建议是远离社交媒体。这是因为在所有可以占用你时间和注意力的网络工具中,利用不当的社交媒体对深度工作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些社交媒体具有很高的致瘾性,会严重妨害你按计划行事和专注行动的能力。拿微信来说,调查数据显示,微信覆盖了我国90%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约6亿;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然而,在微信上花那么多时间,真的值得吗?朋友圈的“点赞”也许会给你带来“我很重要”的错觉,公众号文章也许会让你产生“学了很多知识”的快感,然而,等到一天结束,仔细回想一下,你会发现,看了那么久的微信,根本没记住几条真正有用的。对于职场妈妈来说,远离社交媒体不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让我们更加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3.减少浮浅工作,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2007年,一家名为37signals的公司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每周5天工作制缩短成4天,并且每天仍旧工作8小时。结果发现,尽管工作日少了一天,但是员工似乎仍然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这是怎么回事呢?秘密就在于,他们砍掉了很多浮浅工作。

与深度工作相对,浮浅工作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往往充斥着各种浮浅工作:收发邮件、打电话、网页浏览、整理各种单据、参加会议等等。这些浮浅工作往往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重要。因此,卡尔·纽波特建议,应该减少浮浅工作在我们日程中的分量,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有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点,即对每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卡尔·纽波特采取的方法是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在每个工作日开始的时候翻开新的一页。在页面的左侧,每隔一行写下这一天的每一个小时,包括普通工作日的全部时间,再将工作日的每一天划成方格,把活动放在这些空格中。并不是每一个方格都要安排活动,也可以安排午饭或是休息的方格,关键在于利用这些可视化的方格来帮助自己在时间的推进中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新东方老师艾力发明的“34枚金币管理法”与上述方法如出一辙。这一方法是指:从早上7点起床到晚上 12点睡觉,一共17个小时,按每半个小时分开,分成34块,就有了34枚金币。通过记录每一枚金币的用途,让虚幻的时间可视化,从而更高效地管理时间。

总之,如果没有计划,我们的时间可能不知不觉就被浮浅事务占用了:比如漫不经心地浏览网页,频繁地查看邮箱等等,而借助计划,我们可以确保自己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用于深度工作。

另一种方法是确定每天结束工作的时间,卡尔·纽波特将之称为“固定日程生产力”,即确定一个坚定的目标,在某个固定时间后不再工作,然后在工作中寻找提高产出的策略以达成目标。卡尔·纽波特认为,“固定日程生产力”就好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高悬在工作日上,会迫使我们减少浮潜行为的配额,更加紧凑地安排工作。

作为职场妈妈,我们或许都有过与吉田穗波医生相同的感受:越是没时间的时候,想做的事情就越多。无论是工作,还是孩子,哪一头,我们都舍不得放弃。事实上,也无需放弃。我们要学会的,是深度工作,以及更进一步,舍弃无谓的浮浅事务,活出专注的人生。

你期待的,凭你实现。

深度学习-兼顾工作与孩子相关推荐

  1. 方法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通用工作流程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通用工作流程 Deep Learning with Python 4.5节 1. 定义问题并装载数据集(Defining the problem and assembling a ...

  2.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通用工作流程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通用工作流程 翻译 Deep Learning with Python 4.5节 1. 定义问题并装载数据集(Defining the problem and assembling ...

  3. 0基础怎样理解深度学习的工作原理?做个票价预测工具就懂了

    原作:Radu Raice 安妮 编译自 Medium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这篇文章颇!具!人!气! 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Radu Raice近日发表了文章<Want to k ...

  4. 一文带你深入了解,什么是深度学习及其工作原理

    作者 | CraigStedman 编译 | CDA数据科学研究院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ML)和人工智能(AI)的一种,它模仿人类获取某些类型的知识的方式.深度学习是数据科学的重要元素,其中包括统计 ...

  5. 深度学习的工作原理学习方式

    14天学习训练营导师课程: 李立宗<讲给入门者的深度学习> 工作原理 以培育水稻为例,影响水稻生长的因素包括:施肥量.灌溉量.施肥时间.插秧密度等. 想要获得影响生长因素的各项参数的最优值 ...

  6. 图深度学习前沿工作汇总与解析

    图深度学习除了可以应用于标准图推理任务以外,还广泛应用于推荐.疾病或药物预测.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交通预测等领域. 可见,基于图的深度学习不仅有助于挖掘现有图数据背后的丰富价值,而且还通过将关系 ...

  7. 深度学习最新工作CookNet

    1. 背景介绍 随着深度学习研究的深入,神经网络已经可以完成各种任务,例如图像分类,实例分割,自然语言处理.然而目前神经网络的设计需要大量的代码工作和文献阅读,因此本文认为提高神经网络的效果需要同时关 ...

  8. 深度学习一般工作流程

    一.定义问题,收集数据集. 注意确保数据集特征丰富程度足以作出预测 二.定义模型预测性能指标 平衡分类问题常用精度.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不平衡分类问题常用精度和召回率: 标量回归常用平均绝对误 ...

  9. 深度学习工作机制通俗介绍

    在本文之前,写过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性文章,比如人工智能为什么能起作用.模型是什么以及如何去创建模型.还原论和整体论以及降维过程(需外网).这些基础性的文章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机器学习,感兴趣的读 ...

最新文章

  1. Echarts读取本地json文件渲染轨迹,亲测ok
  2. 特征工程(一)countvectororizer
  3. CodeForces - 551C GukiZ hates Boxes(二分+贪心)
  4. STL中算法锦集(二)
  5. ubuntu 20 /CentOS 8.x/MAC 系统 中安装GO LANG(GO语言)
  6. C语言 求平方 求开方
  7. 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doc...
  8. Substrate源码分析:启动流程
  9. RuntimeError: Couldn‘t resolve requests
  10. 2021年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免费试题及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考试总结
  11. element-ui el-table 表格渲染错位以及高度计算错误问题
  12. IM模块-UiCollectionView列表显示气泡图片
  13. 计算机专业英语一国家线,从以往国家公布的数据,客观来看2010年英语国家线...
  14. 【今晚7点】:以歌会友,对话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 X 银河音效
  15. Sketch入门基础-画布、Artboard(画板)功能介绍
  16. 年度目标进度和完成进度对比
  17. JAVA项目的目录结构分析
  18. 卷子打印用什么软件,什么软件可直接扫描试卷打印
  19. windows10/11安全中心怎么关闭
  20. matlab的幅度调制函数ammod

热门文章

  1. powertop代码走读记录
  2. Unity3D 实现录音小案例
  3. 近期准备秋招的一些体会
  4. .bin 文件用excel文件打开_如何用最少的python代码合并多个Excel文件
  5. 统计学(第七版)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
  6. 南京工业大学乐学python答案_乐学Python
  7. Java中的偏向锁是什么
  8. 数据分析sql面试必会6题经典_数据分析师SQL面试必备50题
  9. "无招胜有招"nbsp;史上最全的互…
  10. Kafka的ISR收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