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IPv4分组的格式及IP数据报分片
  • 二.IPv4地址
  • 三.网络地址转换NAT
  • 四.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
  • 五.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 六.ARP协议
  • 七.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协议)
  • 八.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协议)

网际协议版本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又称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是网际协议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议第一个被广泛部署的版本。IPv4是互联网的核心,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际协议版本,其后继版本为IPv6,直到2011年,IANA IPv4位址完全用尽时,IPv6仍处在部署的初期。

一.IPv4分组的格式及IP数据报分片


1.版本:指IP版本,目前广泛使用的版本号是4(IPv4)
2.首部长度:占4位,基本单位为4B。4位从0000-1111,若1111即15,乘单位4B=60B,此时取得首部长度最大值。固定部分20B,因此首部长度至少20B,20B/4B=5,即0101,因此范围0101~1111。若首部长度不是4B的整数倍,则使用填充字段,将其填充至4B的整数倍。最常用的首部长度是20B(即只有固定部分,没有可变部分)。因此首部长度可变
3.区分服务:指示期望获得哪种类型的服务
4.总长度:=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首部长度+数据部分,占16位。基本单位为1B。最大长度216-1=65535B

5.生存时间TTL:占8位。IP分组的保质期,经过一个路由器-1,变成0时丢弃,保证分组不会在网络中循环。生存时间字段值表示一个分组可以经过的最多的跳数。
6.协议:占8位。指出该分组使用的协议(6为TCP协议 17为UDP协议)

7.首部校验和:占16位。只校验分组的首部,而不校验数据部分
8.源地址字段:占32位。标识发送发的IP地址
9.目的地址字段:占32位。标识接收方的IP地址
10.可选字段:0~40B。用来支持排错、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
11.填充:把首部长度补成4B的整数倍。

以下三个字段(标识、标志、片偏移)与分片和重组相关↓

12.标识:占16位。一个数据报长度超过了链路层的MTU,就要进行分片(目的主机对分片后的数据报重组),每个分片都使用同一标识,是一个计数器用于保证数据报片能够正确组装称为原来的数据报。

*最大传送单元MTU:链路层数据帧可封装数据的上限。以太网的MTU是1500B,即IP数据报的最大值为1500B,即首部+数据部分=1500B,即数据部分最大为1480B

*当路由器准备将IP分组发送到网络上,而该网络又无法将整个分组一次发送时,路由器必须将该分组分片,使其长度能满足这一网络对分组长度的限制。IP分片可以独立地通过各个路径发送,而且在传输过程中仍然存在分片的可能(不同网络的MTU可能不同),因此不能由中间路由器进行重组。分片后的IP分组直至到达目的主机后才能汇集在一起,并且甚至不一定以原先的次序到达。这样,进行接收的主机都要求支持重组能力。

13.标志:占3位,只有2位有意义(x_ _),最高位保留。中间位DF=1禁止分片,DF=0允许分片;最低位MF=1代表后面还有分片,MF=0代表这是最后一片/不需要分片(没有超过MTU)。DF=0时MF才有意义。

*注:如果分组长度超过MTU,当DF=1时,丢弃该分组,并且用ICMP差错报文向源主机报告(ICMP下面讲)

14.片偏移:占13位,基本单位为8B。指出较长分组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如0000000000001,表示该分片在原来数据报中的相对位置是8B字节开始。除了最后一个分片,每个分片长度一定是8B的整数倍

【例1】对下面的IP数据报分片,MTU 1420B
DF=0(允许分片)
MF=0(是个整体,最后没有分片了)
片偏移=0
总长度3820B

以数据部分3800分片,不含首部
第一片1420B,除去首部20B,剩余1400B数据部分
第二片1420B,除去首部20B,剩余1400B数据部分
第三片剩余3800B-2×1400B=1000B

分别加上首部

设原数据报数据部分从0B开始,片偏移是针对数据部分的位置

①第一段:0~1399
片偏移0/8=0
标识与原始数据报相同
DF=0(允许分片)
MF=1(非最后一个)

②第二段:1400~2799
片偏移1400/8=175
标识与原始数据报相同
DF=0(允许分片)
MF=1(非最后一个)

③第三段:2800~3799
片偏移2800/8=350
标识与原始数据报相同
DF=0(允许分片)
MF=0(最后一个)

【例2】(需要用到传输层UDP相关知识)
一个UDP用户的数据报的数据部分长为8192字节。那么通过以太网来传播该UDP数据报时,最后一个IP分片的数据长度是______

背景:将UDP数据报交付给网络层时,UDP数据报将作为IP分组的数据部分封装起来UDP头部长8B,以太网帧的最大数据域1500B,IP头部占20B

解:UDP数据报总长度=8192B+8B=8200B=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长度,每个IP分片的最大长度=以太网帧的最大数据域1500B=20B首部+1480B数据部分,由8200÷1480=5…800,因此最后一个分片的数据长度应该是800B。六个分片的总长度分别为1500,1500,1500,1500,1500,820
答案:800

注:若将题目的UDP改为TCP数据部分长为8192字节,因TCP帧头20B,则TCP数据报总长度8192B+20B=8212B=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长度,则8212÷1480…

超链接
UDP知识点见
TCP知识点见

【例3】
假设主机192.168.1.1向主机192.168.1.208发送一个总长度为1500B的IP分组,IP分组的头部长度为20B,路由器在通过接口F1转发该IP分组时进行了分片。销售部子网的MTU=1500B,技术部子网的MTU=800B。若分片时尽可能分为最大片,则一个最大IP分片封装数据的字节数是多少?至少需要分为几个分片?每个分片的片偏移量是多少?

解:总长度1500B,数据部分1480B。F1口MTU为800,数据部分最大为780B。
除了最后一个分片,每个分片长度一定是8B的整数倍。⌊780/8⌋×8=776B,因此最大IP分片的数据部分为776B。1480/776=1…704,因此共需要两个分片。
①第一片0~775
数据部分:776B
片偏移:0/8=0
总长度:796B
标识与原始数据报相同
DF=0
MF=1
②第二片776~1479
数据部分704B
片偏移776/8=97
总长度724B
标识与原始数据报相同
DF=0
MF=0

答案:776 2 0和97

【串记】
总长度单位1B
片偏移单位8B
首部长度单位4B

二.IPv4地址

1.IP地址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互联网协议地址,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全世界唯一的32位(4字节)标识符,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都会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

组成:<网络号>,<主机号>

11011111 00000001 00000001 00000001
分别转为十进制
----223---------1--------------1---------------1
即233.1.1.1

2.分类的IP地址


1.A类地址
网络号占8位,主机号占24位

(1)网络号部分
网络号占8位,第1位固定为0,剩余7位,最大可用网络数=27-2
其中-2包括:
①网络号后7位全0,即00000000,表示本网络,不能使用
②网络号后7位全1,即01111111(值为127,表示环回地址,不能使用)

(2)可用范围:00000001~01111110,即 1~126
在00000000~01111111中排除本网络(00000000)和环回(01111111)

(3)主机号部分
主机号占24位,最大主机数224-2
其中-2为:
①主机号全0(本网络)
②主机号全1(广播地址)

2.B类地址
网络号占16位,主机号占16位

(1)网络号部分
网络号占16位,前两位固定10,剩余14位,最大可用网络数=214-1
其中-1为:后14位全0,即1000000000000000
(因为环回是127,为7个1,此处不会出现环回,所以不用减去全1)

(2)可用范围:1000000000000001~1011111111111111,即 128.1~191.255

(3)主机号部分
主机号占16位,最大主机数216-2
其中-2包括:
①主机号全0(本网络)
②主机号全1(广播地址)

3.C类地址
网络号占24位,主机号占8位

(1)网络号部分
网络号占24位,前三位固定110,剩余21位,最大可用网络数=221-1
-1为减去全0(即110000000000000000000000)

(2)可用范围
110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1111111111111111,即 192.0.1~223.255.255

(2)主机号部分
主机号占8位,最大主机数28-2
其中-2为:主机号全0(本网络)和主机号全1(广播地址)

【总结】

4.D类地址(多播地址)
表示组播地址,不能分配给单台主机使用,因此在ABCD类地址中D类包含的主机数量最少

【特殊的IP地址】
(1)0.0.0.0:只可以作为源地址。表示本网范围内的主机
(2)网络号全0,主机号特定值:只可以作为源地址。表示本网范围内的某个特定主机
(3)255.255.255.255:只可以作为目的地址。表示本网络内的广播地址
(4)网络号特定值,主机号全0:既不能做源地址,也不能做目的地址。表示一个网络。如202.98.174.0
(5)网络号特定值,主机号全1:只可以作为目的地址。直接广播地址,对特定网络上的所有主机进行广播。如202.98.174.255
(6)网络号127,主机号任意(非全0/1)。既可以做源地址,也可以做目的地址。此地址表示任意主机本身,用于本地软件环回测试,目的地址为环回地址的IP数据报永远不会出现在任何网络上

【私有的IP地址】
只适用于内部网络,不允许出现在因特网上,路由器对目的地址是私有IP地址的数据报一律不进行转发。

三.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安装了NAT软件的路由器叫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

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AT),可以使一些使用本地地址的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上,进而使得一些机构的内部主机可以使用专用地址,只需给此机构分配一个IP地址即可,并且这些专用地址是可重用的——其他机构也可使用,所以大大节省了IP地址的消耗。


若A向B发数据报,在网络层加上源IP地址(A:192.168.0.3)和目的IP地址(B:213.18.2.4),在传输层封装加上端口号(30000)。传到路由器,源IP地址改为路由器的IP地址(172.38.1.5)和端口号(改为40001)

可以看出:公网的IP不变,专用网的IP需要换成路由器IP(通过NAT)

NAT转发表

WAN端 LAN端
172.38.1.5(40001) 192.168.0.3(30000)

*注:NAT表项需要管理员添加,因此如果主机发送的分组在NAT表项中找不到,则不转发,直接丢弃


若B向C(192.168.0.4的主机)发数据报,在网络层加上源IP地址(B:213.18.2.4)和目的IP地址(专用网的代表人物是路由器IP:172.38.1.5),在传输层封装加上端口号(40002)。传到路由器,目的IP地址改为C的IP地址(192.168.0.4),端口号改为30001

NAT转发表

WAN端 LAN端
172.38.1.5(40002) 192.168.0.4(30001)

本地地址的主机和外界通信时,NAT路由器使用NAT转换表将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地址,或将全球地址转换成本地地址。普通路由器(仅工作在网络层)在转发IP数据报时,不改变其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NAT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需要查看和转换传输层的端口号,一定要更换其IP地址。

[例]
某校园网有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R1,R2和R3互联后接入Internet, S1和S2 为以太网交换机,局域网采用静态IP地址配置,路由器部分接口以及各主机的IP地址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H2和H3能够访问Web服务器(使用默认端口号),需要进行什么配置?

解:
(1)当路由器R2从WAN口收到H2或H3发来的数据时,根据NAT表发送给Web服务器的对应端口。外网IP地址应该为路由器的外端IP地址203.10.2.2,内网IP地址应该为Web服务器的地址192.168.1.2。Web服务器的默认端口是80,因此内网端口号固定为80,当其他网络的主机访问Web服务器时,默认访问的端口也应该是80,但是访问的目的IP地址是路由器的IP地址,因此NAT表中外部端口最好也统一为80。题目中并未要求对H1进行访问,因此H1的NAT表项可以不写。
R2的NAT表配置如下

外网 内网
IP地址 端口号 IP地址 端口号
203.10.2.2 80 192.168.1.2 80


(2)若H2主动访问Web服务器时,将HTTP请求报文封装到IP数据报P中发送, 则H2发送P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经过R3转发后,P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经过R2转发后,P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

解:H2发送的P的源IP地址是H2的内网地址,即192.168.1.2。目的地址是R2的外网地址203.10.2.2。R3转发后,源IP地址改为R3的外网IP地址203.10.2.6,目的IP地址不变(203.10.2.2)。R2转发后,将P的目的IP地址改为Web服务器的内网地址192.168.1.2,源地址不变(202.10.2.6)

四.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

1.两级IP地址的缺点:IP地址空间的利用率有时很低、两级的IP地址不够灵活、会使路由表变得太大而使网络性能变坏

因此引入了三级IP地址:把主机号较高的一部分拿出来作为子网号。某单位划分子网后,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通过划分子网:
(1)减小了广播域的大小(规模),减小了冲突域的大小
(2)子网号占据了主机号位,减少了主机可分配的数量
(3)IP地址的利用率提高,网络的数量整体不变

主机号至少2位,子网号可以全0/1,主机号不能全0(本网络)/1(广播分组)

划分子网通过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若干比特作为子网号,从而使原来较大规模的网络细分为几个规模较小的网络,提高了IP地址的利用率。

2.子网掩码
对于两级IP地址,网络号全写1,主机号全写0;
对于三级IP地址,网络号和子网号写1,主机号写0


子网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与IP地址二进制逐位相与



IP地址:141.14.72.24=10001101 00001110 01001000 00011000
子网掩码:255.255.192.0=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
相与得
10001101 00001110 01000000 00000000
即141.14.64.0

若将子网掩码改为255.255.224.0,网络地址仍为141.14.64.0

因此同一IP地址与不同的子网掩码,可能得到相同的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中主机号为全0,其他全1
255.255.252.0对应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0 00000000
可以看出后10位为主机号
前22位为网络号+子网号

由IP地址180.80.77.55可以看出180属于B类地址128.1~191.255
B类地址有16位网络号和16位主机号,其中16位主机号分为了6位子网号和10位主机号。因此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0 00000000]
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得到子网网络地址
10110100 01010000 01001101 00110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0 00000000
得到
180.80.76.0
广播分组使主机号全为1,即将最后10位改为1
即将10110100 01010000 01001100 00000000
改为10110100 01010000 01001111 11111111
即180.80.79.255
选D

3.使用子网掩码进行分组转发
每个路由器都有一个路由表,路由表包括:目的网络地址、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路由器转发分组算法:
(1)提取目的IP地址
(2)是否直接交付:将目的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若和子网的网络地址相同即可直接交付
(3)特定主机路由:对特定的目的主机指明的一个路由
(4)检测路由表中有无路径:目的地址和路由表中每一行的子网掩码相与,如果是目的网络,则按照该行的下一跳进行
(5)默认路由0.0.0.0:发给另外的路由器,重复上面步骤,直到找到。时间限制生存时间(TTL)
(6)仍未找到:丢弃,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五.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消除了传统A、B、C类地址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可以更有效地分配IPv4的地址空间,把小的网络汇聚成大的超网。融合了子网地址与子网掩码,方便网络划分。即 IP={<网络前缀>,<主机号>}

CIDR是比划分子网更为灵活的一种手段,它消除了A、B、C类地址及划分子网的概念。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将网络前缀都相同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网络前缀越短,地址块越大。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再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分配合适大小的CIDR地址块,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IPv4的地址空间。


1.最小/大地址,地址块与地址掩码

[例] 128.14.35.7/20是某CIDR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

表示20位的网络前缀,剩下的12位表示主机号,包含212=4096个IP地址
变为二进制
[10000000 00001110 0010]0011 00000111
------------网络前缀------------
最小地址(主机号全0)[10000000 00001110 0010]0000 00000000,即128.14.32.0(本网络)
最大地址(主机号全1)[10000000 00001110 0010]1111 11111111,即128.14.47.255(广播地址)

CIDR地址块(与最小相同)128.14.32.0/20
地址掩码(子网掩码):网络前缀1,主机号0,即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例]192.199.170.82/27
82的二进制01010010
包含IP地址个数:25=32
最小地址:192.199.170.64
最大地址:192.199.170.95
地址块:192.199.170.64/27
地址掩码(子网掩码):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00000,即255.255.255.224

2.构成超网(路由聚合)
构成超网:将多个子网聚合成一个较大的子网

同接口合体。聚合后的合体网络=两个网络的网络地址取交集(相同的保留,从第一个不同的起往后(右)均写0)
网络1: 206.1.00000000.00000000(不规范写法)
网络2: 206.1.10000000.00000000
合体后:206.1.00000000.00000000,网络前缀由17变为16
即206.1.0.0/16

[例]

00100000
00101000
00110000
00111000
合体00100000
即35.230.32.0/19
答案C

3.最长前缀匹配
(1)使用CIDR时,查找路由表可能得到几个匹配结果(跟网络掩码按位相与),应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
(2)前缀越长,地址块越小,路由越具体。

[例] 目的地址206.0.71.130
A:206.0.68.0/22
B:206.0.71.128/25
C:206.0.71.0/25

目的地址:206.0.01000111 10000010
A网络掩码22个1,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0 00000000
B: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0000000
C: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0000000

与A相与:206.0.01000100 00000000,即206.0.68.0/22,与A相同
与B相与:206.0.01000111 10000000,即206.0.71.128/25,与B相同
与C相与:206.0.01000111 10000000,即206.0.71.128/25,与C不同

选择匹配成功且最长的网络前缀的B

[例]
路由器R0的路由表见下表:若进入路由器R0的分组的目的地址为132.19.237.5,请问该分组应该被转发到哪一个下一跳路由器()。
A. R1 B. R2
C. R3 D. R4

目的网络 下一跳
132.0.0.0/8 R1
132.0.0.0/11 R2
132.19.232.0/22 R3
0.0.0.0/0 R4

解:
表格对应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11111111 11100000 00000000 0000000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目的地址:10000100 00010011 11101101 00000101
相与得
100001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即132.0.0.0/8成功
100001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即132.0.0.0/11成功
10000100 00010011 11101100 00000000,即132.19.236.0/22失败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即0.0.0.0/0成功。可以看出,R4作为默认路由,若R1~R3均不匹配,则转向R4,交给下一个路由,重复以上过程
因此选第二个R2

4.优点
(1)有利于减少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信息的交换,提高网络性能
(2)网络前缀长度具有灵活性

5.查找路由表使用的数据结构方法:二叉线索树

六.ARP协议

实现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1.主机1向主机3发送(同一局域网)
传输层:对大文件分段
网络层:加目的IP和源IP
数据链路层:加源MAC(已知)和目的MAC(未知)

对于每个主机/路由器都有一个ARP高速缓存,在这里有局域网内部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
初始ARP高速缓存为空,使用ARP协议,首先广播一个ARP分组请求,1号主机发送数据帧。包括源IP、目的IP、源MAC、目的物理地址全1

该广播ARP请求分组到达交换机,从所有端口广播出去,3号收到后响应,返回一个单播响应分组(直接到达1号主机),包括3号主机的IP和MAC地址

同时ARP高速缓存更新数据

数据链路层加上MAC3和FCS,放到物理层传输

2.1号主机与5号主机通信(跨局域网)
只有主机和路由器有MAC地址,交换机没有
1号主机用自己的子网掩码和IP5相与,发现不在同一网段内,查询默认网关(6路由器)的MAC地址
1的下一跳为2号主机、3号主机或6的路由器端口

1广播ARP请求,企图获取MAC6

单播返回ARP响应分组,成功获得MAC6

目前从1传到6路由器

6路由器,将MAC1和MAC6改为MAC7和MAC8,进行下一次传输。源IP和目的IP保持不变。此处不考虑点对点协议,填入MAC8,此过程也使用了ARP协议


下一步,MAC改为9到5,此过程使用了ARP协议(广播ARP请求分组:源IP为IP9,目的IP为IP5,MAC9和全1)。

3.总结
检查ARP高速缓存,有对应表项则写入MAC帧,没有则用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的帧封装并广播ARP请求分组,同一局域网中所有主机都能收到该请求。目的主机收到请求后就会向源主机单播一个ARP响应分组,源主机收到后将此映射写入ARP缓存(10-20min更新一次)。
(1)主机A发到本网络上的主机B:用ARP找到B的硬件地址
(2)主机A发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主机B:用ARP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网关)的硬件地址,剩下的工作由这个路由器来完成
(3)路由器发给本网络上的主机A:用ARP找到A的硬件地址
(4)路由器发给另一个网络上的主机B:用ARP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网关)的硬件地址,剩下的工作由这个路由器来完成

七.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协议)

应用层协议,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广播方式进行交互,基于UDP。
DHCP提供即插即用联网的机制,主机可以从服务器动态获取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名称与IP地址,允许地址重用(可重复分配),支持移动用户加入网络,支持在用地址续租。

步骤:
(1)主机广播DHCP发现报文:询问谁有。
(2)DHCP服务器广播DHCP提供报文:我有。拟分配,先到先得
(3)主机广播DHCP请求报文:我要用了。
(4)DHCP服务器广播DHCP确认报文:好。正式分配

注:
(1)DHCP服务器分配给DHCP客户的IP地址是临时的,因此DHCP客户只能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使用这个分配到的IP地址
(2)DHCP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需要通过广播方式来进行交互
(3)新入网的计算机一般可以从DHCP服务器取得IP地址,获得租约。在租期内计算机重新启动,而且没有改变与网络的连接,允许该计算机维持原租约。当租约执行到50%时,允许该计算机申请续约。
(4)DHCP可以动态地为新入网的计算机分配IP地址,但不是计算机获取IP地址的唯一方式,比如可以手动设置静态IP地址。

八.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协议)

IP缺乏差错控制机制,缺乏主机和网络管理查询机制,为了提高IP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在网络层使用了ICMP来让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异常情况。


在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是网络层的协议。由IP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


1.ICMP差错报告报文
(1)终点不可达:无法交付。当路由器或主机不能交付数据报时,就向源点发送终点不可达报文
(2)源点抑制:拥塞丢数据。当路由器或主机由于拥塞而丢弃数据报时,就向源点发送源点抑制报文,使源点知道应当把数据报的发送速率放慢
(3)时间超过:TTL=0。当路由器收到生存时间(TTL)为零的数据报时,除丢弃该数据报外,还要向源点发送时间超过报文。当终点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收到一个数据报的全部数据报片时,就把已收到的数据报片都丢弃,并向源点发送时间超过报文。Traceroute
(4)参数问题:首部字段有问题。当路由器或目的主机收到的数据报的首部中有的字段的值不正确时,就丢弃该数据报,并向源点发送参数问题报文。
(5)改变路由(重定向):择优。路由器把改变路由报文发送给主机,让主机知道下次应将数据报发送给另外的路由器(可通过更好的路由)


注:不应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1)对ICMP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IP数据报首部不检查数据部分,即使有错也不发送
(2)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只发第一个(若有)
(3)对具有组播(一点到多个结点)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4)对具有特殊地址(如127.0.0.0或0.0.0.0)的数据报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2.ICMP询问报文
(1)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测试目的站是否可达以及了解其相关状态。主机或路由器向特定目的主机发出的询问,收到此报文的主机必须给源主机或路由器发送ICMP回送回答报文。(Ping)
(2)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用来进行时钟同步和测量时间。请某个主机或路由器回答当前的日期和时间。
(3)掩码地址请求和回答报文
(4)路由器询问和通告报文

3.ICMP的应用
(1)分组网间探测PING
测试两台主机之间的连通性,使用了ICMP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2)Traceroute
用来跟踪分组经过的路由(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使用了ICMP时间超过差错报告报文

4-3网络层-IPv4相关推荐

  1. 29、Internet网络层——IPv4协议IP地址(网络层)

    引言 Internet网络层今天成功的原则在RFC 1958中有描述.这里简单总结一下10大原则(从最重要的到最不重要的)(RFC中应该不止10个,寒注):(1)保证工作(可以工作)(2)保持简单(3 ...

  2.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 IPv4 地址 ( IP 地址分类 | 特殊 IP 地址 | 私有 IP 地址 | A 类、B 类、C 类 IP 地址网络号主机号数量 )★

    文章目录 一.IP 地址 发展 二.分类 IP 地址 三.特殊 IP 地址 四.私有 IP 地址 五.分类 IP 地址 网络号 主机数 详情 一.IP 地址 发展 IP 地址 发展 : 第一阶段 : ...

  3.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 总结 ( 功能 | 数据交换 | IP 数据报 | IPv4 地址 | IPv6 地址 | 路由选择协议 | 路由算法 )★★★

    文章目录 一.网络层功能 二.数据交换方式 ★ 三.IP 数据报 ★ 四. IPv4 地址 ★★ 1 . IP 地址 发展 : 2 . 分类 IP 地址 3 . NAT 转换 4 . 子网划分 5 . ...

  4. 网络层协议之IPv4

    网络协议分层之网络层 IPv4协议:Internet网络层最核心的协议.定义了如何封装上层协议( 如UDP. TCP) 的报文段:定义了Internet网络层寻址( IP地址) 以及如何转发IP数据报 ...

  5. 怎样解决IPv4网络和IPv6网络的共存互通?

    现在,业界一致认为IPv6技术是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的唯一可行的根本办法.但由于IPv6与IPv4技术不兼容,且现有的IPv4设备和用户数量庞大,在网络演进过程中,需要解决异构网络的共存互通问题. 解 ...

  6. Cisco ❀ IPV4协议数据报头部

    IPV4 数据报头部格式 图解 图片来自:http://blog.163.com/qhj4433210@126/blog/static/165975282201592251248584/ 图片来自:h ...

  7.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网络层

    文章目录 第四章--网络层 4.1 网络层概述 4.1.1 网络互连 4.1.2 网络层的两个核心功能 4.1.3 连接建立 4.1.4 网络层服务模型 4.1.5 虚电路vc网络 信令协议 4.2 ...

  8. IPv4与IPv6数据包格式

    https://blog.csdn.net/frank_jb/article/details/45093615 本文给出IPv4与IPv6数据报格式示意图,并整理了各个字段含义,最后对比IPv4与IP ...

  9. OSI,TCP,UDP,IPV4,PDU,ARP

    OSI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7层模型 应用层-抽象语言和编码间转换 表示层-编码和二进制间转换 会话层-应用程序地址 传输层-分段-受MTU限制 TCP/UDP-端口号 网络层-----IP ...

最新文章

  1. [JOISC2014]ストラップ
  2. 从头开始学py,列表,字符串
  3. 检查传递给Bash脚本的参数数量
  4. mysql为什么表大了要重建_为什么MySQL分库分表后总存储大小变大了?
  5. python 量化交易_Quantsrat让R语言像Python一样进行策略回测和量化交易
  6. matlab and操作,系统建模 | Control Tutorials for Matlab and Simulink
  7. 【C++的深度剖析教程21】类型转换函数下
  8. 江小白包装设计原型_雪碧和江小白的品牌跨界合作之旅可谓是一场品牌包装的视觉盛宴...
  9. PS亮度蒙版扩展插件:Lumenzia for Mac 支持ps2021
  10. 如何在markdown(csdn)中打出某个字符上面的三角帽子符号
  11. linux配置ssh免密钥登录
  12. Mysql type字段值1改为2,2改为1
  13. 关于SAIL-IMX6Q和SAIL-IMX7D和SAIL-AM335X的环境变量配置文件
  14. vivado_hls 与 modelsim 联合仿真时报错,Failed to access library ‘unisims_ver‘ at “unisims_ver“
  15. 杰出人物的四大法宝——与成功学大师对话
  16. HTTPS TSL/SSL详解
  17. 安装MySQL 5.7.11版本,64位绿色版安装【亲测可用】
  18. 【艺术硕士论文】现代婚嫁服饰中传统缠花艺术的运用分析(节选)
  19. ssh-keygen处理gitee
  20. Cocos2d-x2.1.1-ClippingNodeTest 深入分析

热门文章

  1. 雷达成像 Matlab 仿真 3 —— 多目标检测
  2. linuxping百度未知的名称或服务_公司起名取名丨最新简单大气的公司名称大全
  3. RabbitMQ+PHP演示实例二
  4. VP9如何给Twitch的电竞直播带来价值?
  5. vue2实现井字棋小游戏附代码
  6. 双11,前端程序员别漏了这几样
  7. 程序员的100条座右铭
  8. 美学心得(第一百九十七集) 罗国正
  9. 初到深圳工作的一些感受
  10. 王者荣耀张大仙用计算机,同样是玩王者荣耀张大仙用手机, 嗨氏用模拟器, 哪个更简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