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Genetic disruption of Arabidopsis secondary metabolite synthesis leads to microbiome-mediated modulation of nematode invasion.

杂志:ISME J

日期:2022.06.27

影响因子:11.217

DOI:https://doi.org/10.1038/s41396-022-01276-x

1

背景

线虫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后生动物,其中植物寄生线虫(PPNs)在全世界造成超过10%的产量损失。植物和PPNs的互作依赖复杂的化学信号,植物可以释放一些代谢物如硫代葡萄糖苷、植保素(camalexins)和黄酮类化合物到根际吸引或排斥线虫,或影响线虫发育、繁殖及生存。植物次生代谢物也影响微生物,例如外源硫代葡萄糖苷发生改变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CYP79A1,其根和根际相关微生物群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硫代葡萄糖苷和植保素降低的拟南芥根结线虫根瘿数量更高。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根发育、色素沉积、紫外保护、吸引传粉者、根瘤菌和豆类共生以及与根微生物互作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此外它还参与植物对PNNs的防御反应,如在大豆和苦楝中防御根结线虫、在大豆中防御包囊线虫、在香蕉中防御香蕉穿孔线虫、在白花苜蓿中防御鳞球茎茎线虫。体外实验也表明它对根结线虫和包囊线虫有毒杀作用。此外,它还影响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速率。

先前研究大多是基于单种线虫、体外或合成培养基等条件下进行的。而在自然土中,要阐明微生物组介导的植物-线虫互作机制,同时需要体内和体外实验。同时,关于植物代谢物对线虫群体的影响的研究依然缺乏。根微生物可以调控根-代谢物-线虫之间复杂互作,因此在植物-线虫互作的研究中把微生物组考虑进来是非常必要的。

2

研究内容

硫代葡萄糖苷、植保素(camalexins)和黄酮类化合物发生变化的拟南芥突变体在耕作土壤中根相关线虫和微生物群落。分析了线虫和微生物群落的共现模式,并在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自然宿主番茄上测试了从拟南芥突变体中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组对M. incognita入侵的影响。

所测扩增子区域

线虫:18S rRNA基因的V6-V8区

真菌:ITS2区

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

3

摘要

深入研究代谢物介导的植物-线虫互作可以引导我们探索新的线虫管理策略。为提升我们对次级代谢物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理解,我们种植了硫代葡萄糖苷、植保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通路发生遗传改变的拟南芥,并利用元条形码(metabarcoding)技术分析了它们根相关的线虫群落。为测试相关微生物群落对线虫应答的调控效应,我们还对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了表征。最终,作为微生物组操控线虫入侵效果的媒介,我们从突变体分离了根相关微生物组并测试了它们对于植物寄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穿透番茄根能力的影响。大部分突变体拥有一些相对丰度改变的线虫类群,对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的影响比对其它根食线虫的影响大。这可能反映了M. hapla入侵并留在根内,因此与宿主有亲密关联。当转移到番茄时,来自黄酮类化合物产生过量突变体pap1-D的微生物组增加了M. incognita的根入侵,而来自黄酮类合成不足突变体的微生物组则降低了M. incognita的根入侵。这表明微生物组介导的黄酮类化合物对Meloidogyne感染性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所转移的微生物组中特定微生物类群的丰度实现的,尽管我们不能最终确定这些类群。

4

结果

干扰硫代葡萄糖苷、植保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通路影响了线虫群落

根相关线虫群落:PCoA图表明,硫代葡萄糖苷突变体几乎都与Col-0分开(myb51除外,作者讨论中说可能是由于它对硫代葡萄糖苷比较弱的影响);植保素突变体可以与Col-0分开;而黄酮类合成缺陷的突变体中tt3-1tt3-1tt5-1可以与其亲本株系Ler-0分开,而过表达突变体pap1-D不能与Col-0分开(图1)。作者讨论说虽然pap1-D突变体可以积累更多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羟基肉桂酸、S-和G-木质素,单Col-0中已有足够的量,因此没有与Col-0分开。

图1 基于Bray-Curtis距离,拟南芥根相关线虫群落的PCoA图

次级代谢物特异性影响了PPN类群

突变体对线虫类群有各自的富集模式,黄酮类化合物过量合成的pap1-D突变体没有显著变化的线虫类群(图2)。根结线虫(Meloidogyne)在除了pap1-D的所有突变体中富集(图2),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和根外寄生针线虫属(Paratylenchus)在几乎所有的突变体中降低,而Bitylenchus在大部分硫代葡萄糖苷突变体而不是黄酮类突变体中富集(图2)。自由生活的线虫在突变体中有富集也有降低,如食细菌线虫Pseudoacrobeles在硫代葡萄糖苷和植保素突变体中富集而在黄酮类合成中断的突变体中减少(图2)。

图2 DESeq2方法分析得到的突变体相对于亲本株系差异富集的线虫类群,蓝色代表在突变体中富集。

与差异富集分析一致,相对丰度图也表明根结线虫在大多数突变体中增加,但是没有在pap1-D突变体中增加(图3a)。针对M.hapla的qPCR也从绝对丰度方面证明了它在五个硫代葡萄糖苷突变体中丰度显著升高(图3b)。

图3 线虫群落组成情况以及qPCR验证结果。

次级代谢物影响微生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线虫的共现模式

PCoA图发现除了pap1-D株系外,硫代葡萄糖苷、植保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突变体的微生物群落都可与Col-0/Ler-0分开(附图)。线虫和微生物组之间有正和负的相互作用。根结线虫(Meloidogyne)与细菌Rhizobium、AdhaeribacterDeinococcusGemmatimonasIamia、Nocardioides、以及Oceanobacillus负相关;与Bacillus、Castellaniella、Gemmata、Haliangium、Leptolyngbya、Pirellula、RhodopirellulaTaibaiella正相关(图4a)。真菌类群AcremoniumDichotomopilusExophialaLachnumMeliniomycesMonocilliumMetapochoniaPseudogymnoascusTrichoderma与一些线虫类群呈负相关,包括根结线虫(Meloidogyne)。真菌Clonostachys与线虫FilenchusPratylenchus负相关,真菌MortierellaBitylenchusAcrobeles呈负相关。真菌AuxarthronParaphomaOidiodendronMetarhizium与根结线虫正相关(图4b)。作者在讨论中提到了这些负相关的菌,其中有一些已报道具有拮抗线虫的功能,算是解释。

图4 通过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得到的线虫和土壤细/真菌之间的相关性(p<0.01)

来自黄酮类化合物合成改变的根相关微生物组影响根结线虫(M. incognita)入侵番茄根的能力

来自黄酮类合成过量突变体pap1-D的微生物组可以增加根结线虫的入侵,而来自黄酮类合成缺陷突变体ttg1ttg2tt3-1tt5-1的微生物组则降低根结线虫的入侵(图5)。(这里和前面的实验结果pap1-D没有显著影响线虫类群不一致,作者讨论说Col-0相较于pap1-D已有足够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羟基肉桂酸、S-和G-木质素来抵御线虫入侵,还轮不到微生物组的效应。而后面结果表明,过高的上述代谢物会降低杀线虫的微生物)注意,所用的微生物群落生物量是相似的(附图)。PCoA图表明pap1-D来源的细菌群落与其亲本株系不能分开,而ttg1ttg2tt3-1tt5-1可以(附图)。对于真菌群落,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突变株与其亲本株系不能分开(附图)。

DESeq2分析表明,pap1-D突变体没有显著影响大多数纲水平的细菌(附图)。然而在OTU水平的t-test发现,Chitinimonaspap1-D中减少(Chitinimonas已知具有代谢甲壳素的能力,而甲壳素是线虫表皮和卵壳的主要成分)Halomonas、Chitinophagaceae、TerracidiphilusPseudogulbenkianiaHerminiimonasSalinimicrobium则富集(附表)。类似的,DESeq2分析发现一些物种在tt3-1tt5-1中富集,其中一些也在黄酮类合成缺陷突变体ttg1ttg2中富集(附图)。

对于真菌群落,Cladosporiumpap1-D突变体中显著富集,而在tt3-1tt5-1突变体中显著降低,而Vishniacozymapap1-D中显著降低(附图)。成对t-test发现Gibellulopsis nigrescensKeithomycesSolicoccozymaterricolaTetracladiumClonostachys roseaMortierellaAcremoniumAcrostalagmuspap1-D中显著降低,未观察到显著富集的真菌(附表)。大部分在pap1-D中降低的菌在ttg1ttg2中也降低,而Fusicolla、TrichodermaChloridiumPyrenochaetopsisMonocillium griseo-ochraceumtt3-1tt5-1中降低(附表)。然而几乎没有在此突变体中富集的菌(附表)。

图5 拟南芥根相关微生物群落对根结线虫入侵番茄根的影响。

5

通讯作者

Mogens Nicolaisen,丹麦奥胡斯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群落及其与植物的互作,研究植物健康如何被叶际、根际和土壤微生物组影响。主要借助于二代测序进行研究。此外还进行植物病原菌诊断、检测和监测的分子实验的开发。

H指数35,发表文章情况见https://scholar.google.dk/citations?user=FPhRF5wAAAAJ&hl=da

Reference:

Sikder, M.M., Vestergård, M., Kyndt, T. et al. Genetic disruption of Arabidopsis secondary metabolite synthesis leads to microbiome-mediated modulation of nematode invasion. ISME J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396-022-01276-x

猜你喜欢

iMeta简介 高引文章 高颜值绘图imageGP 网络分析iNAP
iMeta网页工具 代谢组MetOrigin 美吉云乳酸化预测DeepKla
iMeta综述 肠菌菌群 植物菌群 口腔菌群 蛋白质结构预测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生信宝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讨论群,己有国内外6000+ 科研人员加入。请添加主编微信meta-genomics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高级职称请注明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

ISME | 拟南芥次生代谢物调控微生物组介导的线虫入侵相关推荐

  1. Frontiers | 北林邬荣领/何晓青-网络作图揭示拟南芥与叶际微生物组互作机制

    网络作图揭示拟南芥与叶际微生物组互作机制 Disentangling leaf-microbiome interaction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by network m ...

  2. 专家点评Science:中英合作揭示拟南芥三萜化合物特异调控根系微生物组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0/eaau6389 本周五,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白洋组与JIC的Anne Osbourn组合作在拟南芥代谢物调 ...

  3. Science:中英合作揭示拟南芥三萜化合物特异调控根系微生物组

    文章目录 新闻稿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与John Innes Centre合作揭示拟南芥三萜化合物对植物根系微生物组的调控规律 通讯作者简介 白洋简介 Anne Osbourn简介 文章要点总结 猜你喜欢 ...

  4. Nature Protocols | 密歇根州立大学何胜阳/Tiedje团队建立拟南芥微生物组研究的标准化生长体系!...

    多细胞生物体与栖息在其身体各部位的各种微生物群落不断接触.这些微生物统称为微生物群,在宿主的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Nature Microbiology | 微生物组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

  5. 中国科学: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揭示拟南芥二半萜对根系微生物组的调控机制

    植物产生超过20万种代谢物(主要是指分子量小于1,000的化合物),这些代谢物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由于植物是固着生长,而根系周围有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植物代谢物 ...

  6. 中国科学:拟南芥二半萜类化合物调控根系微生物组

    2019年5月10日关于王国栋组和白洋组二半萜化合物对微生物组调控的文章发表于<中国科学>,新闻稿如下: 中国科学: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揭示拟南芥二半萜对根系微生物组的调控机制 同一天由白洋组 ...

  7. SCLS:拟南芥二半萜类化合物调控根系微生物组

    2019年5月10日关于王国栋组和白洋组二半萜化合物对微生物组调控的文章发表于<中国科学>,新闻稿如下: 中国科学: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揭示拟南芥二半萜对根系微生物组的调控机制 同一天由白洋组 ...

  8. SCLS:中科院遗传发育在拟南芥二半萜类化合物调控根系微生物组取得突破进展

    文章目录 摘要 结果 拟南芥中进化出新的二半萜基因簇 图1. 十字花科中广泛共线性的TPS-GFPPS-P450基因簇 单个氨酸取代决定二半萜的特异性 图2. 十字花科植物二半萜特异的底物 拟南芥二半 ...

  9. Nature:拟南芥根系微生物组的结构

    拟南芥根微生物组的结构和组成 课题组介绍 这篇文章来自德国马普 Paul Schulze-Lefert 教授 研究组2012年发表的Nature.虽然文章己发表了7年,作为植物微生物组的开山之作,截止 ...

最新文章

  1. word插入公式快捷键_用WORD写论文时好用到哭的技巧-插入公式
  2. java---编写一个方法,返回一个int型的二维数组,数组中的元素通过解析字符串参数获得。
  3. Beautiful Soup的用法
  4. java小编程----给定一个只包含 '(' 和 ')' 的字符串,找出最长的包含有效括号的子串的长度。
  5. 小说不“好看”,读者就给你“好看”
  6. sublime text3安装js提示的插件
  7. printk与日志优先级设置
  8. Atitit java js groupby 分组操作法
  9. Mysql创建锁芯_A级锁规格释疑
  10. 无线音箱解决方案开发过程
  11. Android三级缓存机制工具类的实现
  12. A Linux Kernel Miracle Tour - 启程
  13. Golang中的并发:如何使用Goroutines?详细指南
  14. Swift 基础 高阶函数 forEach filter map compactMap compactMapValues flatMap reduce sort sorted shuffled ...
  15. centos启动停留在started GNOME display manager
  16. 2月14,情人节双语送祝福!
  17. Word文档中怎么删除空白页?删除空白页的五种方法
  18. 渗透测试-内网横向移动专题
  19. 联想拯救者Y7000P鼠标卡顿问题(已解决)
  20. html-盒子模型-垂直布局

热门文章

  1. 2014年国考行测错题集(省级)
  2. iphone新旧手机数据传输已取消_iPhone新旧手机怎样互传备忘录便签里记的东西?...
  3. 利用 Python 让图像变卡通
  4. php获取下拉菜单多选值,PHP 下拉菜单多选
  5.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举例
  6. 基于SSH的宝马车销售网站
  7. 合力金桥软件被评为中国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
  8. 移为通信董事长廖荣华:物联网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5G将推动行业爆发
  9. 蝴蝶曲线及python实现
  10. F#基础篇_(1)F#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