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MySQL后,配置文件my.cnf在MySQL安装目录/share/mysql目录中,该目录中还包含多个配置文件可供参考,有my-large.cnf ,my-huge.cnf,  my-medium.cnf,my-small.cnf,分别对应大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的配置。win环境下即存在于MySQL安装目录中的.ini文件。

下面列出了对性能优化影响较大的主要变量,主要分为连接请求的变量和缓冲区变量。
一、连接请求的变量

max_connections

MySQL的最大连接数,增加该值增加mysqld要求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如果服务器的并发连接请求量比较大,建议调高此值,以增加并行连接数量,当然这建立在机器能支撑的情况下,因为如果连接数越多,介于MySQL会为每个连接提供连接缓冲区,就会开销越多的内存,所以要适当调整该值,不能盲目提高设值。数值过小会经常出现ERROR 1040: Too many connections错误,可以过‘conn%’通配符查看当前状态的连接数量,以定夺该值的大小。show variables like ’max_connections‘    查看最大连接数
show  status like ‘max_used_connections’   查看响应的连接数

如下: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connections‘;+———————–+——-+| Variable_name | Value |+———————–+——-+| max_connections | 256  |+———————–+——-+mysql> show status like ‘max%connections‘;+———————–+——-+| Variable_name       | Value |+—————————-+——-+| max_used_connections | 256|+—————————-+——-+
max_used_connections / max_connections * 100% (理想值≈ 85%)
如果max_used_connections跟max_connections相同 那么就是max_connections设置过低或者超过服务器负载上限了,低于10%则设置过大。

back_log

MySQL能暂存的连接数量。当主要MySQL线程在一个很短时间内得到非常多的连接请求,这就起作用。如果MySQL的连接数据达到max_connections时,新来的请求将会被存在堆栈中,以等待某一连接释放资源,该堆栈的数量即back_log,如果等待连接的数量超过back_log,将不被授予连接资源。back_log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回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有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只有如果期望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你需要增加它,换句话说,这值对到来的TCP/IP连接的侦听队列的大小。当观察你主机进程列表(mysql> show full processlist),发现大量264084 | unauthenticated user | xxx.xxx.xxx.xxx | NULL | Connect | NULL | login | NULL 的待连接进程时,就要加大back_log 的值了。默认数值是50,可调优为128,对于Linux系统设置范围为小于512的整数。

interactive_timeout

一个交互连接在被服务器在关闭前等待行动的秒数。一个交互的客户被定义为对mysql_real_connect()使用CLIENT_INTERACTIVE 选项的客户。 默认数值是28800,可调优为7200。

二、缓冲区变量
全局缓冲:

key_buffer_size

key_buffer_size指定索引缓冲区的大小,它决定索引处理的速度,尤其是索引读的速度。通过检查状态值Key_read_requests和Key_reads,可以知道key_buffer_size设置是否合理。比例key_reads / key_read_requests应该尽可能的低,至少是1:100,1:1000更好(上述状态值可以使用SHOW STATUS LIKE ‘key_read%’获得)。key_buffer_size只对MyISAM表起作用。即使你不使用MyISAM表,但是内部的临时磁盘表是MyISAM表,也要使用该值。可以使用检查状态值created_tmp_disk_tables得知详情。

举例如下: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key_buffer_size‘;+——————-+————+| Variable_name | Value      |+———————+————+| key_buffer_size | 536870912 |+———— ———-+————+key_buffer_size为512MB,我们再看一下key_buffer_size的使用情况:mysql>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key_read%‘;+————————+————-+| Variable_name   | Value    |+————————+————-+| Key_read_requests| 27813678764 || Key_reads   |  6798830      |+————————+————-+一共有27813678764个索引读取请求,有6798830个请求在内存中没有找到直接从硬盘读取索引,计算索引未命中缓存的概率:key_cache_miss_rate =Key_reads / Key_read_requests * 100%,设置在1/1000左右较好默认配置数值是8388600(8M),主机有4GB内存,可以调优值为268435456(256MB)。

query_cache_size

使用查询缓冲,MySQL将查询结果存放在缓冲区中,今后对于同样的SELECT语句(区分大小写),将直接从缓冲区中读取结果。通过检查状态值Qcache_*,可以知道query_cache_size设置是否合理(上述状态值可以使用SHOW STATUS LIKE ‘Qcache%’获得)。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的值非常大,则表明经常出现缓冲不够的情况,如果Qcache_hits的值也非常大,则表明查询缓冲使用非常频繁,此时需要增加缓冲大小;如果Qcache_hits的值不大,则表明你的查询重复率很低,这种情况下使用查询缓冲反而会影响效率,那么可以考虑不用查询缓冲。此外,在SELECT语句中加入SQL_NO_CACHE可以明确表示不使用查询缓冲。与查询缓冲有关的参数还有query_cache_type、query_cache_limit、query_cache_min_res_unit。query_cache_type指定是否使用查询缓冲,可以设置为0、1、2,该变量是SESSION级的变量。query_cache_limit指定单个查询能够使用的缓冲区大小,缺省为1M。query_cache_min_res_unit是在4.1版本以后引入的,它指定分配缓冲区空间的最小单位,缺省为4K。检查状态值Qcache_free_blocks,如果该值非常大,则表明缓冲区中碎片很多,这就表明查询结果都比较小,此时需要减小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举例如下:

mysql>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qcache%‘;+——————————-+—————–+| Variable_name                  | Value        |+——————————-+—————–+| Qcache_free_blocks        | 22756       || Qcache_free_memory     | 76764704    || Qcache_hits           | 213028692 || Qcache_inserts         | 208894227   || Qcache_lowmem_prunes   | 4010916      || Qcache_not_cached | 13385031    || Qcache_queries_in_cache | 43560 || Qcache_total_blocks          | 111212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Variable_name            | Value      |+————————————–+———–+| query_cache_limit         | 2097152     ||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 4096    || query_cache_size         | 203423744 || query_cache_type        | ON           || query_cache_wlock_invalidate | OFF   |+————————————–+—————+查询缓存碎片率= Qcache_free_blocks / Qcache_total_blocks * 100%如果查询缓存碎片率超过20%,可以用FLUSH QUERY CACHE整理缓存碎片,或者试试减小query_cache_min_res_unit,如果你的查询都是小数据量的话。查询缓存利用率= (query_cache_size – Qcache_free_memory) / query_cache_size * 100%查询缓存利用率在25%以下的话说明query_cache_size设置的过大,可适当减小;查询缓存利用率在80%以上而且Qcache_lowmem_prunes > 50的话说明query_cache_size可能有点小,要不就是碎片太多。查询缓存命中率= (Qcache_hits – Qcache_inserts) / Qcache_hits * 100%示例服务器查询缓存碎片率=20.46%,查询缓存利用率=62.26%,查询缓存命中率=1.94%,命中率很差,可能写操作比较频繁吧,而且可能有些碎片。

每个连接的缓冲:

record_buffer_size

每个进行一个顺序扫描的线程为其扫描的每张表分配这个大小的一个缓冲区。如果你做很多顺序扫描,你可能想要增加该值。默认数值是131072(128K),可改为16773120 (16M)

read_rnd_buffer_size

随机读缓冲区大小。当按任意顺序读取行时(例如,按照排序顺序),将分配一个随机读缓存区。进行排序查询时,MySQL会首先扫描一遍该缓冲,以避免磁盘搜索,提高查询速度,如果需要排序大量数据,可适当调高该值。但MySQL会为每个客户连接发放该缓冲空间,所以应尽量适当设置该值,以避免内存开销过大。一般可设置为16M

sort_buffer_size

每个需要进行排序的线程分配该大小的一个缓冲区。增加这值加速ORDER BY或GROUP BY操作。默认数值是2097144(2M),可改为16777208 (16M)。

join_buffer_size

联合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record_buffer_size,read_rnd_buffer_size,sort_buffer_size,join_buffer_size为每个线程独占,也就是说,如果有100个线程连接,则占用为16M*100

table_cache

表高速缓存的大小。每当MySQL访问一个表时,如果在表缓冲区中还有空间,该表就被打开并放入其中,这样可以更快地访问表内容。通过检查峰值时间的状态值Open_tables和Opened_tables,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增加table_cache的值。如果你发现open_tables等于table_cache,并且opened_tables在不断增长,那么你就需要增加table_cache的值了(上述状态值可以使用SHOW STATUS LIKE ‘Open%tables’获得)。注意,不能盲目地把table_cache设置成很大的值。如果设置得太高,可能会造成文件描述符不足,从而造成性能不稳定或者连接失败。1G内存机器,推荐值是128-256。内存在4GB左右的服务器该参数可设置为256M或384M。

max_heap_table_size

用户可以创建的内存表(memory table)的大小。这个值用来计算内存表的最大行数值。这个变量支持动态改变,即set @max_heap_table_size=#这个变量和tmp_table_size一起限制了内部内存表的大小。如果某个内部heap(堆积)表大小超过tmp_table_size,MySQL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将内存中的heap表改为基于硬盘的MyISAM表。

tmp_table_size

通过设置tmp_table_size选项来增加一张临时表的大小,例如做高级GROUP BY操作生成的临时表。如果调高该值,MySQL同时将增加heap表的大小,可达到提高联接查询速度的效果,建议尽量优化查询,要确保查询过程中生成的临时表在内存中,避免临时表过大导致生成基于硬盘的MyISAM表。
mysql>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created_tmp%‘;+——————————–+———+| Variable_name             | Value |+———————————-+———+| 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21197  || Created_tmp_files   | 58  || Created_tmp_tables  | 1771587 |+——————————–+———–+
每次创建临时表,Created_tmp_tables增加,如果临时表大小超过tmp_table_size,则是在磁盘上创建临时表,Created_tmp_disk_tables也增加,Created_tmp_files表示MySQL服务创建的临时文件文件数,比较理想的配置是: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Created_tmp_tables * 100% <= 25%比如上面的服务器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Created_tmp_tables * 100% =1.20%,应该相当好了默认为16M,可调到64-256最佳,线程独占,太大可能内存不够I/O堵塞

thread_cache_size

可以复用的保存在中的线程的数量。如果有,新的线程从缓存中取得,当断开连接的时候如果有空间,客户的线置在缓存中。如果有很多新的线程,为了提高性能可以这个变量值。通过比较 Connections和Threads_created状态的变量,可以看到这个变量的作用。默认值为110,可调优为80。

thread_concurrency

推荐设置为服务器 CPU核数的2倍,例如双核的CPU, 那么thread_concurrency的应该为4;2个双核的cpu, thread_concurrency的值应为8。默认为8

wait_timeout

指定一个请求的最大连接时间,对于4GB左右内存的服务器可以设置为5-10。

三、配置InnoDB的几个变量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对于InnoDB表来说,innodb_buffer_pool_size的作用就相当于key_buffer_size对于MyISAM表的作用一样。InnoDB使用该参数指定大小的内存来缓冲数据和索引。对于单独的MySQL数据库服务器,最大可以把该值设置成物理内存的80%。根据MySQL手册,对于2G内存的机器,推荐值是1G(50%)。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主要控制了innodb将log 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日志文件并flush磁盘的时间点,取值分别为0、1、2三个。0,表示当事务提交时,不做日志写入操作,而是每秒钟将log 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日志文件并flush磁盘一次;1,则在每秒钟或是每次事物的提交都会引起日志文件写入、flush磁盘的操作,确保了事务的ACID;设置为2,每次事务提交引起写入日志文件的动作,但每秒钟完成一次flush磁盘操作。实际测试发现,该值对插入数据的速度影响非常大,设置为2时插入10000条记录只需要2秒,设置为0时只需要1秒,而设置为1时则需要229秒。因此,MySQL手册也建议尽量将插入操作合并成一个事务,这样可以大幅提高速度。根据MySQL手册,在允许丢失最近部分事务的危险的前提下,可以把该值设为0或2。

innodb_log_buffer_size

log缓存大小,一般为1-8M,默认为1M,对于较大的事务,可以增大缓存大小。可设置为4M或8M。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该参数指定InnoDB用来存储数据字典和其他内部数据结构的内存池大小。缺省值是1M。通常不用太大,只要够用就行,应该与表结构的复杂度有关系。如果不够用,MySQL会在错误日志中写入一条警告信息。根据MySQL手册,对于2G内存的机器,推荐值是20M,可适当增加。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8

推荐设置为 2*(NumCPUs+NumDisks),默认一般为8

原文作者:破修电脑的
分享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Bozh/archive/2013/01/22/2871545.html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asaderas/1706679

Mysql配置优化浅谈相关推荐

  1. mysql 提高电脑配置_Mysql配置优化浅谈

    Mysql配置优化浅谈安装MySQL后,配置文件my.cnf在MySQL 安装目录/share/mysql目录中,该目录中还包含多个配置文件可供参考,有my-large.cnf ,my-huge.cn ...

  2. MYSQL优化浅谈,工具及优化点介绍,mysqldumpslow,pt-query-digest,explain等

    MYSQL优化浅谈 msyql是开发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快速.稳定.开源等优点就不说了. 个人认为,项目上线,标志着一个项目真正的开始.从运维,到反馈,到再分析,再版本迭代,再优化- 这是一个漫长且考 ...

  3. 从MySQL Bug#67718浅谈B+树索引的分裂优化

    从MySQL Bug#67718浅谈B+树索引的分裂优化 1月 6th, 2013 发表评论 | Trackback 问题背景 今天,看到Twitter的DBA团队发布了其最新的MySQL分支:Cha ...

  4. Mysql性能优化、Mysql参数优化、Mysql配置优化

    码字不易,转载请附原链,搬砖繁忙回复不及时见谅,技术交流请加QQ群:909211071 Mysql性能优化.Mysql参数优化.Mysql配置优化.Mysql参数优化对于不同的网站,及在线量等,以及机 ...

  5. 服务器不知别内存_程序优化浅谈服务器实现高并发的原理

    我们每天刷手机都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看到这篇文章时,不知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些信息是如何组织,然后通过服务器发送给我们的呢? 其实也很简单,不就是一条一条请求嘛,服务器根据不同的请求分别去不同的数 ...

  6. 支付宝的数据库是MySQL变种_浅谈MySql的储存引擎(表类型)

    浅谈mysql的存储引擎(表类型) 什么是MySql数据库 通常意义上,数据库也就是数据的集合,具体到计算机上数据库可以是存储器上一些文件的集合或者一些内存数据的集合. 我们通常说的MySql数据库, ...

  7. 4G内存服务器的MySQL配置优化

    公司网站访问量越来越大(日均超10万PV),MySQL自然成为瓶颈,关于 MySQL 的优化,最基本的是 MySQL 系统参数的优化. MySQL对于web架构性能的影响最大,也是关键的核心部分.My ...

  8. 浅谈html的语义化和一些简单优化,浅谈HTML的语义化和一些简单优化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浅谈HTML的语义化和一些简单优化.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就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1.什么是语义化? 必应网典的解释 语义化是指用合理HTML标 ...

  9. .net mysql和php mysql数据库连接_浅谈PHP连接MySQL数据库的三种方式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下PHP连接MySQL数据库的三种方式(mysql.mysqli.pdo),结合实例形式分析了PHP基于mysql.mysqli.pdo三种方式连接MySQL数据库的相关操作技巧与 ...

最新文章

  1. C++_STL——map、multimap、set、multiset
  2. AI产业智能化白皮书 | 清华x百度:全面解读AI产业化的现在和未来(附下载)...
  3. 部署分布式文件系统(DFS)
  4. Angular 服务器端渲染的一个错误消息 - No provider for InjectionToken REQUEST
  5. html生成xml文件,字符串xml生成xml文件
  6. 递归函数斐波那契数列python_使用Python函数递归实现斐波那契数列时为什么运行速度很慢?...
  7. 盘点世界上最奇怪的6种编程语言
  8. 关于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的两个方法
  9. 学会这三种贷中调额方法,今年优化list没我
  10. 华为和谷歌在全球开发者眼里二选一,谁会获得胜利?
  11. 通过FreeMarker生成word文档
  12. 拓端tecdat|R语言实现绘制Sankey桑基图(河流图、分流图)流程数据可视化
  13. TiDB RC1 Release
  14. python结巴分词代码_结巴分词Python代码
  15. 打印机共享计算机密码,打印机共享需要密码怎么办?
  16. OneWay广告后台注册申请
  17. 某农业学校python(七)
  18. 什么是UI设计,深入了解UI
  19. 怎样选择合适的ADC芯片
  20. Tomcat(4)-集群

热门文章

  1. PythonOpenCV--Rtrees随机森林
  2. scala 主构造函数_在Scala中,如何在类的主构造函数中定义局部参数?
  3. spring boot中利用mybatis-generator插件生成代码
  4. iOS技术周报-第28期
  5. Android学习笔记——数据库
  6. 重写ScrollView实现两个ScrollView的同步滚动显示
  7. ubuntu下用命令行安装Qt
  8. URL中允许携带sessionid带来的安全隐患。
  9. 擴展PictureBox的一個組件
  10. spring和springboot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