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AI/CV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篇文章转自:清湛人工智能研究院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8月30日09版。

   张钹: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

张钹近影

张钹(左一)在实验室与博士生讨论。(1995年)

张钹(右)与张铃讨论人工智能学术问题。(1992年)

参与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建设的科研人员合影。

左一为张钹。(1985年)

科学家寄语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战略重点之一,近年来获得长足进步,给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亮眼,已成为世界人工智能主要创新中心之一。根据《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在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数量和专利申请量等关键指标上,中国位居世界前列。这亮眼表现的背后离不开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等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作出的奠基性、开创性贡献。

  早在40多年前,张钹就开始投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发表了中国第一篇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论文、获得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个国际重要奖项、领衔成立国内首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培养了本土第一位人工智能领域博士毕业生,组建中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第一”树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个里程碑,推动中国在此领域大踏步前进。

从不被看好到刮目相看

中年成功转型研究人工智能

  今天,“人工智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热词,但是在40多年前,中国科技界对该词汇还很陌生,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对该领域也知之甚少。1978年,已从清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20年的张钹由于所在系调整而改变专业方向,进入一个全新研究领域——人工智能。

  张钹时年43岁,中年转型不仅知识结构上面临很大挑战,而且对人工智能领域国内知之甚少,求教无门。张钹回忆说:“当时国内科研人员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认识很有限,甚至相关资料也非常少。”当时,国际上人工智能已经有了约20年发展历程。随着国门打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兴起,张钹获得了与国际同行交往的机会。

  1980年初,张钹赴美访学。然而,抵达美国后,他就在与外国同行交流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尴尬和郁闷。“你们是从中国来的?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吗?”有外国研究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张钹很受刺激,立志让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赢得外国同行的尊敬。

  在访学过程中,张钹率先发现数学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广阔前景。张钹说:“当时,我觉得人工智能要深入发展下去,提高算法效率,必须要很好利用数学这个工具。”于是,他选择跟数学出身当时尚在安徽大学任教的张铃教授合作,一起推进人工智能研究。

  由于跨国电话资费昂贵,两人只能通过邮寄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对当年与张铃中美飞鸿、合作科研的往事,张钹介绍说:“当时,中美间一封航空信大概要人民币8角钱,寄给对方约10天才能收到,一来一回就要约20天。我们计算过,一封信如果超过5张纸,就会超重,须多付邮资。为了省钱,我们特意挑相对薄的纸,写非常小的字。”

  就这样,张钹跟张铃开始了一场跨越大洋的人工智能合作研究。约1年后,他们联手完成了一篇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实际上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成功发表于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期刊《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这让张钹等中国学人颇为扬眉吐气,也增强了他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从少年郎到白发翁

水木清华育人六十余载

  1982年初,张钹结束访学回国,着手进一步开拓人工智能研究。为了解产业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更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张钹与其他科研人员一起深入从西南到东北的很多工厂调研,形成了基本判断:机器人将来会成为国内一项重大需求。

  根据上述判断,张钹领衔组建了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并着手购置重要试验装备。为此,张钹与同事们多方奔走、筹措经费,联系国内外相关厂家,进行洽谈协商。在有关方面的大力协助下,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成功添置了中国第一台进口机械臂。

  机械臂是高精度、高度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系统,是人工智能的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典型。对于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而言,引入这款机械臂对于科研和教学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张钹对此非常期待并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回忆说:“当我知道机器臂已经装上飞机,正在飞往北京时,那种兴奋真的难以言表。” 机械臂运抵北京后,张钹亲自跟车到机场“迎接”,直到搬运、装车、运抵清华园,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关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张钹曾这样概括说:“我一辈子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读书,另一件就是在清华大学教书育人。”

  从毕业留校至今,张钹在清华大学的三尺讲台上坚守了超过一甲子。从不满24岁初登讲台的青涩年华到耄耋之年,他可谓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输送一批高科技专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据统计,他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近九十名。

  万事开头难。人工智能作为当时中国的新兴学科,科研和教学的条件都很艰苦。张钹介绍说,那时候,虽然他们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是软硬件条件与国际同行相比,差距很大,研究资料也不足,特别是专业、权威资料匮乏,更多是靠自力更生摸索。在那样的环境下,想留住优秀人才着实不易。面对徘徊在出国或留校读博士并向他请教的学生,张钹语重心长地说:“国外知名导师的科研、教学水平比我高,培养条件也比我这里好。你们选择出国深造和科研,我非常支持。但是如果你选择留下来,我会全心全意地培养你,绝不辜负。”肺腑之言感人至深,与他交谈的学生大部分选择了留下来,与他并肩奋战在人工智能领域并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

从一片空白到创新中心

中国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钹和志同道合者正视差距、风雨兼程,一路追赶着国际人工智能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成果。

  1983年是张钹人工智能科研的丰收年。当年,国际人工智能大会在德国召开,张钹和张铃一起成为率先在国际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表论文的中国科学家。1984年,他和张铃摘得一项欧洲人工智能奖项,成为首次获得该领域国际重要奖项的中国人。1985年,他领衔成立了中国首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1987年,他培养的中国第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士生毕业。1990年,他和同事一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987-1994年,张钹出任国家“863计划”即高技术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专家,承担国家重点攻关课题。2018年,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张钹出任研究院院长。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主要奠基者和发展推动者,40多年来,张钹矢志不渝致力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表或共同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出版系列专著。他获得了诸多奖项,其中包括ICL欧洲人工智能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和产业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创新应用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全球排名第一,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在第三代人工智能发展上,中国科学家今天与国际同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已经摸索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正在向新的科技高峰继续攀登,我们有能力为造福国家和民族、造福全人类作出更多、更大贡献。”张钹表示。

  虽已经86岁高龄,但是张钹仍担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活跃在科研创新领域。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永远在路上,矢志不移、创新不止的科学家永远年轻。这是张钹的写照。

  (原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8-30 09版)

ICCV和CVPR 2021论文和代码下载

后台回复:CVPR2021,即可下载CVPR 2021论文和代码开源的论文合集

后台回复:ICCV2021,即可下载ICCV 2021论文和代码开源的论文合集

后台回复:Transformer综述,即可下载最新的两篇Transformer综述PDF

重磅!Transformer交流群成立

扫码添加CVer助手,可申请加入CVer-Transformer微信交流群,方向已涵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目标跟踪、人脸检测&识别、OCR、姿态估计、超分辨率、SLAM、医疗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计、自动驾驶、强化学习、车道线检测、模型剪枝&压缩、去噪、去雾、去雨、风格迁移、遥感图像、行为识别、视频理解、图像融合、图像检索、论文投稿&交流、PyTorch和TensorFlow等群。

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地点+学校/公司+昵称(如Transformer+上海+上交+卡卡),根据格式备注,可更快被通过且邀请进群

▲长按加小助手微信,进交流群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整理不易,请点赞和在看

人民日报撰文!张钹: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相关推荐

  1. 人民日报撰文—— 张钹: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

    导语 本篇文章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8月30日09版.    张钹: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 张钹近影 张钹(左一)在实验室与博士生讨论.(1995年) 张钹(右)与张铃讨论人工智能学 ...

  2. 张钹: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

    导语 本篇文章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8月30日09版.    张钹: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 张钹近影 张钹(左一)在实验室与博士生讨论.(1995年) 张钹(右)与张玲讨论人工智能学 ...

  3. AI开发者大会:2020年7月3日09:10--09:30张钹《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人才培养》

    AI开发者大会:2020年7月3日09:10--09:30张钹<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人才培养> 目录 2020年7月3日09:10--09:30张钹<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人才培养&g ...

  4. 人物| 张钹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

    开篇语 <人民日报>海外版于2021年8月30日刊发了中国人工智能主要奠基者和发展推动者--张钹院士在人工智能领域奋斗不息.矢志不移.创新不止.诲人不倦的历程.以下全文转发: 当前,全球科 ...

  5. AI TIME 发起人张钹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奠基者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I TIME欢迎每一位AI爱好者的加入! 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8-30 09版) 张钹院士近影 张钹(左1)在实验室与博士生讨论(1995年 ...

  6. 【WRC 大咖观点】张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一天线下主论坛--"领航峰会"群星璀璨,产.学.研各领域大咖齐聚首,共话巅峰,为机器人未来发展领航. 峰会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 ...

  7.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在某些行为上尽量接近人

    https://www.toutiao.com/a6697353909372977672/ 今日,由搜狐参与举办的"AI Time:论道AI安全与伦理"主题沙龙在清华科技园举办,会 ...

  8. 张钹院士: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出品:新基建访谈 采访:张楠 整理:广胜 脑科学被誉为自然科学研究的"终极疆域",脑科学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人类对于意识诞生机制的探索,也对推动当前 AI 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 ...

  9. 【人工智能】清华大学张钹院士: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第三代

    来源:经济观察报 近日,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已经触及天花板.从长远来看,必须得走人类智能这条路,最终要发展人机协同,人类 ...

最新文章

  1. 1.简单认识PHP和环境搭建
  2. Dubbo架构设计详解
  3. java内存问题怎么排查,java占内存高排查 java应用占用内存过高排查的解决方案...
  4. c语言如何定义比较大的数组_C语言:数据结构-数组的定义、逻辑结构和特点
  5. 大型分布式网站架构设计与实践 第一章《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
  6. ejb 2.0 3.0_EJB 3.1全局JNDI访问
  7. PostgreSQL的postmaser的fork的学习体会
  8. pypi的embeddings包踩坑
  9. 在编程中,为何说数据仍占主导地位?
  10. 【图像增强】基于matlab暗通道图像去雾【含Matlab源码 101期】
  11. maplesoft maple 2020
  12. MASM32汇编SDK安装
  13. 微信小程序 input ,阻止冒泡事件,catchtap的使用
  14. 添加MSN客服代码,可显示MSN在线和不在线,自动打开MSN聊天窗口
  15. 长盛兴业入股宝沃背后:为神州优车相关方 王百因是陆正耀同学
  16. 丈母娘刚需支撑中国经济
  17. 2021年终总结,程序员的日子
  18. Android NDK thread 回收crash, signal 4 (SIGILL), code 1 (ILL_ILLOPC) , fault addr 地址
  19. 【Bug】HTC Vive Pro连接电脑后,一带在头上就会发生卡顿现象,头盔内白屏,信号丢失
  20. 吾爱破解论坛非官方客户端0.1

热门文章

  1. 怎么制作和维护在线帮助文档?
  2. 小程序推广的官方规则
  3. Deepson在Jetson Nano上进行视频分析的入门
  4. 理解WebKit和Chromium: Web应用和Web运行环境
  5. TeamSpeak服务器无法运行,Teamspeak docker两步快速搭建运行 及 服务器权限丢失解决办法...
  6. 菜鸟推荐!海量3D模型、轻松动画绑定。这个网站你要是不知道就亏了
  7. 原生html+js网页版简陋音乐播放器
  8. CSP-S 2019 游记【完结】
  9. jBPM-jPDL学习
  10. SteamVR 插件脚本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