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分章节复习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第三章 免疫原及抗血清制备

第四章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第五章 凝集反应

第六章 沉淀反应

第七章 放射免疫分析

第八章 荧光免疫技术

第九章 酶免疫技术

第十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第十一~十三章

第十四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

第十五章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第十六~十八章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二十~二十一章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免疫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第二十二章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六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七章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分章节复习

第一章 概论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IgM的结构为()。

A、单体

B、二聚体

C、三聚体

D、四聚体

E、五聚体

2、某部位黏膜受抗原刺激后,无抗原诱导的其他粘膜部位是否同样产生抗原活化细胞()。

A、同样产生

B、不产生

C、不一定

D、微量产生

E、部分产生,部分不产生

3、乳汁中富含抗体,初乳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

A、IgA

B、IgE

C、IgM

D、IgG

E、IgD

4、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低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M

B、IgA

C、IgD

D、IgE

E、IgG

5、下列关于NK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NK细胞形态具有异质性,所有的LGL细胞均为NK细胞

B、NK细胞发源于骨髓干细胞,其发育、成熟依赖胸腺微环境

C、具有非特异杀伤作用,无MHC限制性

D、对所有肿瘤细胞均有作用

E、NK细胞不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6、BCR基因表达区别于TCR最大的特点是()。

A、同种异型排斥

B、共显性

C、同种型排斥

D、具有更多的N-插入

E、高频率体细胞突变

7、关于初次免疫应答的显著特点错误的是()。

A、诱导潜伏期长

B、最先产生IgM

C、抗体滴度低

D、维持时间短

E、抗体滴度高

8、补体系统的激活必须有下列哪种成分参与()。

A、C1q

B、B因子

C、C3

D、C4

E、C567

9、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E受体

B、IgG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

10、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可表现为()。

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B、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C、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D、巨噬细胞缺陷

E、NK细胞活性低下

1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组成()。

A、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

B、两条重链

C、两条轻链

D、可变区与恒定区

E、Fab与Fc段

12、机体及时发现与杀死癌变细胞的功能是()。

A、免疫防御

B、免疫耐受

C、免疫监视

D、免疫稳定

E、免疫清除

13、CD4+T细胞又称()。

A、细胞毒性T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抑制性T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自然杀伤细胞

14、与细胞免疫密切相关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大单核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嗜碱性细胞

15、实验动物新生期摘除胸腺可引起()。

A、脾脏红髓区T细胞缺乏

B、淋巴结副皮质区T细胞缺乏

C、脾脏白髓区B细胞缺乏

D、淋巴结浅皮质区T细胞缺乏

E、淋巴结副皮质区B细胞缺乏

16、在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

A、抗感染的功能

B、识别、杀灭与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排斥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消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17、HIV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

A、CD2+T细胞

B、CD3+T细胞

C、CD4+T细胞

D、CD8+T细胞

E、B细胞

18、适应性免疫应答()。

A、时相是在感染后数分钟至96小时

B、可遗传

C、具有特异性

D、先天获得

E、吞噬是主要效应细胞

19、细胞因子免疫学方法测定的是()。

A、细胞因子的活性

B、细胞因子的蛋白含量

C、细胞因子的基因及基因表达

D、细胞因子的功能

E、细胞因子的结构

20、补体活化替代途径开始于()。

A、C1的活化

B、C2的活化

C、C3的活化

D、C4的活化

E、C567

21、关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防御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作用

B、杀灭作用

C、清除损伤或已死亡细胞

D、处理抗原

E、参与超敏反应

22、MBL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

A、抗原抗体复合物

B、脂多糖

C、聚合IgA

D、甘露糖

E、酵母多糖

23、免疫球蛋白()。

A、有抗体作用,但也可作为抗原

B、不能做抗原,只有保护作用

C、是抗原和球蛋白的产物

D、都是抗体

E、无抗体活性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24、缺乏下列哪种T细胞,则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或产生低水平的抗体()。

A、辅助性T细胞

B、抑制性T细胞

C、杀伤T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E、调节T细胞

25、免疫球蛋白中与变态反应关系密切的是()。

A、IgG

B、IgD

C、IgM

D、IgE

E、IgA

26、宫内感染时,胎儿血液中含量升高的抗体是()。

A、IgA类抗体

B、IgM类抗体

C、IgG类抗体

D、IgD类抗体

E、IgE类抗体

27、膜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多是经由()。

A、血液

B、扁平上皮细胞

C、淋巴

D、巨噬细胞

E、单核细胞

28、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APC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

B、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C、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29、人的IgM分子主要特征是()。

A、个体发育中最晚合成的免疫球蛋白

B、能通过胎盘

C、成人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出现的抗体

D、比IgG移向阳极快

E、分子量小

30、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3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脾和胸腺

B、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

C、淋巴结和脾

D、胸腺和骨髓

E、胸腺和淋巴结

32、机体免疫系统排斥或杀灭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防御

D、免疫识别

E、免疫应答

3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防御

D、免疫识别

E、免疫耐受

34、在无抗体存在时仍然可以发生的免疫作用是()。

A、病毒中和作用

B、补体经典途径激活

C、ADCC作用

D、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E、毒素中和作用

35、关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产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

B、合成和分泌是一种自我调控的过程

C、主要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D、以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

E、生物学效应强

36、人T细胞可根据下列哪个特征区别于B细胞及其他细胞()。

A、形态

B、Fc受体的存在

C、胞浆颗粒是否存在

D、CD2

E、Ig表面标志

37、日本学者Tonegawa最初证明BCR在形成过程中有()。

A、体细胞突变

B、N-插入

C、重链和轻链随机重组

D、可变区基因片段随机重排

E、类别转换

38、免疫应答抗原与下列哪类分子密切相关()。

A、MHCⅠ类分子

B、MHCⅡ类分子

C、MHCⅢ类分子

D、免疫球蛋白

E、补体

39、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连

D、能结合补体

E、能促进吞噬

40、下列关于T细胞亚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D2和CD3是所有T细胞共同的表面标志

B、CD4存在于TH表面

C、反抑制性T细胞的表型为CD3+、CD4+、CD8+

D、若Ts功能低下,机体易发生感染

E、T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受体

41、免疫细胞间的相互调节作用发生在免疫应答的哪一阶段()。

A、感应阶段

B、反应阶段

C、效应阶段

D、三个阶段都有

E、三个阶段都没有

42、白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形成的抗原为()。

A、HLA抗原

B、MHC抗原

C、CD抗原

D、La抗原

E、OKT抗原

43、再次应答能迅速产生效应是因为机体内有()。

A、被激活的巨噬细胞

B、一定水平的致敏淋巴细胞

C、记忆细胞的存在

D、初次应答的残留抗原

E、T淋巴细胞的存在

44、免疫系统不包括()。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免疫分子

D、免疫组织

E、免疫活性

45、出生后,人类的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是()。

A、胸腺

B、淋巴结

C、骨髓

D、肝脏

E、卵黄囊

46、脾脏的功能不包括()。

A、储存和调节血量

B、全身血液的滤过器

C、合成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D、合成干扰素、补体、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

E、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基地

47、CD8细胞可称为()。

A、辅助性T细胞

B、NK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

48、.机体接种疫苗后,最先出现的Ig是()。

A、IgM

B、IgG

C、SIgA

D、IgD

E、IgE

49、可激活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剂是()。

A、IgG4抗原的复合物

B、一个IgG与抗原的复合物

C、一个IgD与抗原的复合物

D、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

E、一个sIgA与抗原的复合物

50、关于记忆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已接受抗原刺激

B、仅限于B细胞

C、可自下而上数月至数年

D、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

E、再次遇到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

51、血清电泳时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于()。

A、α1区

B、α2区

C、β区

D、γ区

E、α3区

52、下列哪一类细胞产生IgE()。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53、下列关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造血干细胞形态和淋巴细胞相似

B、在特定条件下,可在脾内形成造血细胞结节

C、既能产生骨髓干细胞,又能产生淋巴细胞

D、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向下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E、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血液中不存在

54、唾液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A和IgM

B、sIgA和IgM

C、IgM和IgG

D、sIgA和IgG

E、sIgA

55、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在()。

A、外周血

B、中枢免疫器官

C、外周免疫器官

D、黏膜组织

E、细胞表面

56、B淋巴细胞是通过以下哪一种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

A、IgGFc抗体

B、E受体

C、C3受体

D、SmIg受体

E、IgEFc受体

57、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指()。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58、关于细胞因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因子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B、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C、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D、成纤维细胞、基质细胞也可产生细胞因子

E、可以旁分泌、自分泌、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59、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的免疫分子是()。

A、TCR

B、BCR

C、Ab

D、补体

E、NK

60、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在()。

A、感染后0~4小时内

B、感染后4~96小时内

C、感染后24~48小时内

D、感染后96小时内

E、感染后4~5天

二、B

1、A.CTL

B.TNF

C.TH

D.NK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1>、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的是()。

<2>、具有CD8分子表面标志的是()。

<3>、具有CD4分子表面标志的是()。

2、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1>、可以替代途径激活补体,并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抗体是()。

<2>、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也是惟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是()。

<3>、介导Ⅰ型超敏反应,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抗体是()。

<4>、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是()。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IgM为五聚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Ig中分子量最大者。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某部位黏膜受抗原刺激后,与无抗原诱导的部位可以分布数目相似的抗原活化细胞,说明这种免疫共享不是由抗原分散刺激引起,而是由淋巴细胞迁移引起的。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乳汁中富含抗体,初乳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IgA。分泌型IgA(SIgA)性能稳定,主要存在于胃肠道、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泪液中,局部浓度大。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IgE为单体结构,正常人血清中IgE水平在5类Ig中最低,仅为0.1~0.9mg/L。IgE为亲细胞抗体,介异Ⅰ型超敏反应,与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在特异性变态反应和寄生虫早期感染患者血清中可升高。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NK细胞又称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它无需抗原刺激,可非特异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有广谱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无肿瘤特异性和MHC限制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通过ADCC作用杀伤IgG包裹的肿瘤细胞。NK细胞杀伤肿瘤的能力可被细胞因子所增强,包括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是一类在肿瘤早期起作用的效应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B细胞对抗原产生应答后,其BCR基因发生高频突变,产生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被选择,产生低亲和力BCR的B细胞被淘汰,所以抗体的亲和力提高。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初次免疫应答:是机体第一次接触某一抗原物质所发生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产生抗体的潜伏期长,产生的抗体滴度低,维持的时间短且多为亲和力较低的IgM。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由病原微生物等细胞壁成分提供接触面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替代途径的激活物主要是细胞壁成分,如脂多糖、肽糖苷及酵母多糖等。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T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有:①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识别蛋白抗原的特异性受体,如E受体、病毒受体、致有丝分裂原受体等;②CD3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主要识别单位,具有稳定TCR结构和传递活化信号的作用;③CD4和CD8分子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黏附分子;④CD28分子是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⑤CD2分子是细胞间黏附分子,也是信号传导分子,是T细胞活化的第二途径;⑥极迟活化VLA可与细胞外基质配体分子相结合,为T细胞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⑦细胞因子受体;⑧CD44和CD45分子,CD44分子为一种归巢受体,CD45对各种活化途径有调节作用。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激素与胸腺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协同作用,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发挥细胞免疫功能,并辅助调节体液免疫。所以如果胸腺发育不全,患者可表现为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球蛋白Ig的基本结构:Ig分子由4条肽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即2条相同的重链(H)和2条相同的轻链(L)和几对二硫键连接成四肽结构,是构成Ig一个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微生物的侵袭及其他外源性抗原异物的能力,此种功能高易产生变态反应,过低引起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破损组织的能力,借以维持内环境稳定,此功能失调易引起生理平衡紊乱,引起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是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机体借以防止,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一旦功能低下,宿主易患恶性肿瘤。

1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CD4+T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

1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T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有抗原识别、细胞免疫、免疫调节。所以与细胞免疫密切相关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B细胞与体液免疫关系密切。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促进T细胞生成CD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T细胞抗原受体和T细胞其他受体(如丝裂原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细胞因子受体);胸腺激素与胸腺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协同作用,使T细胞生长、分化、发育,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亚群,并自胸腺输出定位于外周淋巴器官及组织,发挥细胞免疫功能,并辅助调节体液免疫功能。所以实验动物新生期摘除胸腺可引起淋巴结副皮质区T细胞缺乏。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功能。而这种反应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是有害的。

1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征为:①特异性。即T、B淋巴细胞仅能针对相应抗原表位发生免疫应答。②获得性。是指个体出生后受特定抗原刺激而获得的免疫。③记忆性。即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迅速而增强的应答。④可传递性。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致敏T细胞)可直接输注使受者获得相应的特异免疫力(该过程称为被动免疫)。⑤自限性。可通过免疫调节,使免疫应答控制在适度水平或自限终止。

1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免疫学检验的检测对象首先是具有免疫活性的物质,如免疫活性细胞、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鉴于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一大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所以细胞因子免疫学检验的方法测定的是细胞因子的蛋白含量。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补体活化替代途径又称旁路途径,它与经典途径的不同之处主要是越过C1、C4和C2,直接激活C3,然后完成C5~C9的过程。所以补体活化替代途径开始于C3的活化。

2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表达MHCⅡ类分子及具有吞噬作用,本身不参与超敏反应。

2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MBL激活途径是由急性炎症期产生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病原体结合后启动激活。

2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一组球蛋白。所有的抗体均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2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辅助性T细胞激活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介素,反过来B细胞也可以激活T细胞,两者相互作用导致大量的自身抗体产生。如果缺乏辅助性T细胞,则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或产生低水平的抗体。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IgE为亲细胞抗体与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在特异性变态反应和寄生虫早期感染患者血清中可升高。

2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IgM为五聚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Ig中分子量最大者。分子结构呈环形,是个体发育最早合成的抗体,也是抗原刺激后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水平升高,说明近期感染;新生儿脐血中若IgM增高,提示有宫内感染。

2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膜免疫系统接受抗原不通过血液和淋巴,而是经由一种具有吞噬功能的扁平上皮细胞(称膜细胞或M细胞)从粘膜表面获取。

2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物质为目的的反应过程。同其他生理效应相比,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特征是识别自身和非己、特异性和记忆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APC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等。

2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IgM为五聚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Ig中分子量最大者。分子结构呈环形,是个体发育最早合成的抗体,也是抗原刺激后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水平升高,说明近期感染;新生儿脐血中若IgM增高,提示有宫内感染。

3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也是惟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3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中枢免疫器官(一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由不成熟发育为成熟的免疫功能细胞的场所,并对外周淋巴器官的免疫功能的强弱起调控作用。它包括胸腺、骨髓、鸟类法囊或类囊器官。

3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监视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机体藉以防止、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一旦功能低下,宿主易患恶性肿瘤。

3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免疫防御:指机体排斥微生物的侵袭及其他外源性抗原异物的能力。这一功能过高产生超敏反应,过低引起免疫缺陷病。

3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NK细胞又称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它无需抗原刺激,可非特异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3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一大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介导多种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大都为低分子量的蛋白或糖蛋白,细胞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通过作用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而表现其生物活性,其生物活性常表现为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

3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CD2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和NK细胞表面,因其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又称绵羊红细胞受体,据此利用E花环试验,用以测定外周血中T细胞总数。也可以用CD2来区别于B细胞及其他细胞。

3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日本学者Tonegawa最初证明BCR在形成过程中有可变区基因片段随机重排。

3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被局部的单核-巨噬细胞或其他辅佐细胞吞噬和处理,然后以有效的方式(与MHCⅡ类分子结合)递呈给TH细胞;B细胞可以利用其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直接与抗原结合,并且可将抗原递呈给TH细胞。T细胞与B细胞可以识别不同种类的抗原,所以不同的抗原可以选择性地诱导细胞免疫应答或抗体免疫应答,或者同时诱导两种类型的免疫应答。

3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H链和L链可通过二硫键折叠成若干球状功能区,即2条相同的重链(H)和2条相同的轻链(L)。其中,VH和VL是抗原结合部位。

4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淋巴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使某些病毒在病毒受体介导下,病毒选择性感染某个T细胞亚群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或导致疾病,而不是因为Ts功能低下,机体才易发生感染。

4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和最终效应是一个相当复杂、但又规律有序的生理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人为地分成三个阶段。免疫细胞间的相互调节作用同时发生在这三个阶段。

4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白细胞分化抗原(CD抗原)是白细胞(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谱系(lineage)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

4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少量T和B淋巴细胞在增殖、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而作为记忆细胞存在,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效应细胞,执行高效而持久的免疫效应功能。

4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免疫系统是由具有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是机体免疫机制发生的物质基础。

4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出生后,人类的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是骨髓。骨髓是哺乳动物和人的造血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由骨髓基质细胞构成微循环,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生成更多多能造血干细胞。

4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脾是富含血管的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脾富含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抗原物质随血流进入淋巴靶间隙,由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加工递呈外来抗原信息,刺激B细胞、T细胞活化并产生免疫应答效应,这些B细胞、T细胞又随血液运出脾分布全身进行再循环。脾又是血液通路中的滤过器官,血流进入脾脏,脾窦内外巨噬细胞可吞噬、清除血液中异物、病原体、衰老细胞以净化血液。

4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CD4/CD8表达于外周血不同T细胞亚群表面,是区别T细胞亚群的重要标志,表达CD4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表达CD8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

4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IgM是五聚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Ig中分子量最大者。分子结构呈环形,是个体发育最早合成的抗体,也是抗原刺激后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

4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补体激活经典途径是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补体C1~C9共11种成分全部参与的激活途径。

5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记忆细胞在机体内可存活数月至数年或更长,当再次受到同样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大量分化增殖成浆细胞和淋巴母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和淋巴因子。不仅限于B细胞,少量T和B淋巴细胞也可以。少量T和B淋巴细胞在增殖、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作为记忆细胞存在,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效应细胞,执行高效而持久的免疫效应功能。

5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血清电泳时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于γ区,因而以往曾称抗体为γ球蛋白。其实具抗体活性的球蛋白除存在于γ区外,也可延伸到β区,甚至α2区,这反映了抗体由不同细胞克隆产生的不均一性和结构的多样性。5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B细胞主要免疫功能是产生抗体,也产生IgE。

5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进一步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生成更多多能造血干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为各种血细胞、生成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也存在于血液中。

5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唾液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是sIgA。分泌型IgA(SIgA)性能稳定,主要存在于胃肠道、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泪液中,局部浓度大。

5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聚集增殖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无论在何处得到抗原刺激,淋巴细胞都会迁移到附近淋巴组织,并通过归巢受体定居于各自相应的区域,在那里分裂增殖、产生抗体或细胞因子。

5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B细胞的表面标志是膜免疫球蛋白(SmIg),又称为BCR,表达于所有成熟B细胞和大多数B细胞瘤的细胞表面,是B细胞最具特性的表面标志。主要作用是结合特异性抗原。成熟B细胞的SmIg主要为SmIgM、SmIgD。

5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细胞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分三大类:第一类是淋巴细胞;第二类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第三类是以其他方式参加免疫应答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其中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指淋巴样细胞。

5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细胞因子(CK)是由活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如某些基质细胞)合成分泌的,介导多种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大都为低分子量的蛋白或糖蛋白,细胞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通过作用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而表现其生物活性,其生物活性常表现为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

5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补体系统是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最重要的一类免疫效应分子。

6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0~4小时之内。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发生在感染后4~96小时之内。

二、B

1、

<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肿瘤坏死因子(TNF)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杀伤或抑制作用,敏感性因肿瘤细胞类型而异。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CD4/CD8表达于外周血不同T细胞亚群表面,是区别T细胞亚群的重要标志,表达CD4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表达CD8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TH属于辅助性T细胞,CTL属于细胞毒性T细胞。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2、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IgE为单体结构,正常人血清中IgE水平在5类Ig中最低,仅为0.1~0.9mg/L。IgE为亲细胞抗体,介异Ⅰ型超敏反应,与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在特异性变态反应和寄生虫早期感染患者血清中可升高。

<4>、【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IgM是个体发育最早合成的抗体,也是抗原刺激后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用嗜异性凝集来鉴别吸收试验结果正确的是()。

A、血清中绵羊红细胞凝集素不被(或不完全被)Forssman抗原吸收可被牛红细胞吸收

B、血清中绵羊红细胞凝集素不被(或不完全被)Forssman抗原吸收,可被马红细胞吸收

C、血清中绵羊红细胞凝集可被Forssman抗原吸收,也可被牛红细胞吸收

D、血清中绵羊红细胞凝集素可被Forssman抗原吸收,不被牛红细胞吸收

E、血清中绵羊红细胞凝集素被(或不完全被)Forssman抗原吸收,亦可被马红细胞吸收

2、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合出现的沉淀现象称为()。

A、等价带

B、带现象

C、前带

D、后带

E、中带

3、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

A、半抗原

B、完全抗原

C、TD-Ag

D、TI-Ag

E、共同抗原

4、凡具有强免疫原性的物质,一般的分子量应是()。

A、≥10000

B、<1000

C、<5000

D、1000000

E、100000

5、容易引起免疫耐受性的抗原注射途径为()。

A、静脉>皮下>肌内>腹腔

B、静脉>腹腔>皮下>肌内

C、腹腔>静脉>皮下>肌内

D、皮下>肌内>腹腔>静脉

E、腹腔>皮下>肌内>静脉

6、抗原的反应原性是指()。

A、抗原对机体的反应性的特性

B、抗原与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C、抗原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D、抗原与载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E、抗原引起自身反应淋巴细胞活化的特性

7、下列不是凝集反应试验的是()。

A、直接凝集试验

B、间接凝集试验

C、凝集抑制试验

D、协同凝集试验

E、毒素中和试验

8、对人类而言属于异嗜性抗原的物质是()。

A、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

B、BSA

C、破伤风抗毒素

D、ABO血型抗原

E、大肠杆菌O14

9、决定免疫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载体

B、佐剂

C、抗原决定簇

D、TI-Ag

E、TD-Ag

10、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半抗原

E、类脂

11、不同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是()。

A、抗原与抗体比例不合适

B、抗体的分子量较大

C、抗原和抗体的大小相近

D、抗体为多聚体

E、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

12、对人体来说细菌的菌体(O)抗原属于()。

A、自身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半抗原

1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出现高峰和持续时间是()。

A、出现于发病后1周内,高峰2~4,持续时间1~3个月

B、出现于发病后1~2周,高峰为3~4周,持续时间3~6个月

C、出现于发病后2~3周,高峰为3~4周,持续时间6~9个月

D、出现于发病后3~4周,高峰为4~5周,持续时间9~12个月

E、出现于发病后1~2周,高峰为4~5周,持续时间3~6个月

14、从抗原化学性质来讲,免疫原性较好的是()。

A、脂多糖

B、脂肪

C、糖类

D、DNA

E、蛋白质

15、抗原分子诱导宿主产生应答的能力称为()。

A、宿主反应性

B、免疫原性

C、免疫反应性

D、抗原刺激性

E、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16、天然抗原多属于哪种抗原()。

A、TI抗原

B、TD抗原

C、既是TI抗原又是TD抗原

D、既不是TI抗原又不是TD抗原

E、超抗原

17、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A、前带

B、后带

C、带现象

D、等价带

E、拖尾现象

18、兼有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物质称为()。

A、简单半抗原

B、复合抗原

C、阻断抗原

D、完全抗原

E、封闭抗原

19、在抗原抗体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多而出现对反应的抑制现象称为()。

A、亲和性

B、抑制性

C、前带现象

D、后带现象

E、解离现象

20、抗原必需具备的基本特性是()。

A、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B、无免疫原性,有免疫反应性

C、分子量大,化学结构复杂

D、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E、异物性、复合性

21、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抗原的分子量

B、抗原决定簇的性质

C、抗原的异物性

D、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E、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

22、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合适的条件是()。

A、0.65%NaCl、pH 2~6、35℃

B、0.85%NaCl、pH 6~8、37℃

C、0.85%NaCl、pH 2~6、35℃

D、0.85%NaCl、pH 2~6、37℃

E、0.65%NaCl、pH 6~8、37℃

23、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该抗体属于IgM

B、该抗体可被含有Forssman抗原组织吸收

C、该抗体与正常人血清中Forssman抗体不同

D、该抗体在起病后第1~2周出现,高峰为3~4周

E、该抗体持续时间为3~6个月

24、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

A、同种异型抗原

B、共同抗原

C、改变的自身抗原

D、抗原

E、半抗原

25、纯化抗原常用的葡聚糖法(sepharose)适用于()。

A、凝胶过滤

B、离子交换层析

C、亲和层析

D、密度梯度离心

E、沉淀

26、来源于其他物种的抗原物质称为()。

A、完全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自身抗原

E、半抗原

27、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现象称为()。

A、前带

B、后带

C、等价带

D、带现象

E、前后带

28、患者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滴度为1:224,用豚鼠肾吸收后为1:56,用牛红细胞吸收后为0,可以辅助诊断()

A、血清病

B、霍奇金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病毒性肺炎

E、冷凝激素综合征

29、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无关的物质特性是()。

A、异物性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化学结构

D、分子的立体结构

E、物质的纯度

30、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抗原的化学组成

B、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及空间构型

E、抗原表位的数量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存在嗜异性抗体,该抗体是IgM,能使绵羊和马的红细胞凝集,故又称嗜异性凝集素。该抗体不被或不完全被含有Foresman抗原组织,如豚鼠肾、马肾所吸收,但可被牛红细胞吸收。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剩时,称为后带。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指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高度的特异性,是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础,但多数天然抗原具有不止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另一物质可能有共同抗原,对检验结果产生交叉反应,但这交叉反应仍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原性良好的物质分子量一般都在10000以上。分子量小于5000其免疫原性较弱。分子量在1000以下的物质为半抗原。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抗原的注入途径也能影响耐受性。一般是口服或静脉注入最易诱发耐受性,腹腔注射次之,皮下注射及肌内注射最难。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抗原的反应原性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抗原和蛋白质抗原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可有异嗜性抗原存在;大肠杆菌O14型的脂多糖与人体结肠黏膜间也有异嗜性抗原存在。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和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其中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含酪氨酸的蛋白质抗原性更强。多糖中只有复杂多糖才具有抗原性。核酸的免疫原性很低,但若与蛋白质载体连接则能刺激抗体产生。类脂一般无抗原性。

1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抗原的理化性状、分子量、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及数目均可影响反应结果。颗粒性抗原出现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出现沉淀反应,单价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不出现沉淀现象。不同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是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

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异种抗原是与宿主不是同一种属的抗原物质,与医学有关的异种抗原主要有: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抗毒素、异嗜性抗原。

1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存在嗜异性抗体,该抗体是IgM,能使绵羊和马的红细胞凝集,故又称嗜异性凝集素。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出现于发病后1~2周,于病后3~4周达高峰,持续3~6个月。

1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其中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含酪氨酸的蛋白质抗原性更强。多糖中只有复杂多糖才具有抗原性。核酸的免疫原性很低,但若与蛋白质载体连接则能刺激抗体产生。类脂一般无抗原性。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物质称为免疫原。

1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TD-Ag可诱导细胞介导免疫和(或)抗免疫应答,但无一例外地需要T细胞的参与。天然抗原的绝大多数都是TD-Ag。

1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当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形成快而多,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剩时,称为后带。

1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只有当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形成快而多,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剩时称为后带。

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抗原必需具备的基本特性是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2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借此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借此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2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条件:①为了促成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0.85%NaCl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②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为6~9进行,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7.2~7.4,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③抗原抗体反应温度为37℃,温度如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

2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存在嗜异性抗体,该抗体是IgM,能使绵羊和马的红细胞凝集,故又称嗜异性凝集素。该抗体与正常人血清中Forssman抗体不同。该抗体不被或不完全被含有Foresman抗原组织所吸收。但可被牛红细胞吸收。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出现于发病后1~2周内,于病后3~4周达高峰,持续3~6个月。

2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异嗜性抗原有些微生物与人体某些组织有交叉反应性抗原,可引起宿主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本质是共同抗原。例如溶血性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和心肌组织、大肠杆菌某些O抗原与结肠黏膜等。

2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法就是利用抗原抗体的可逆性这个原理来纯化抗原或抗体。

2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2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2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该患者可以判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的嗜异性抗体不被或不完全被Foresman抗原组织,如豚鼠肾、马肾所吸收,但可被牛红细胞吸收。

2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某一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是物质本身所具备的条件决定的,包括异物性、分子大小、物理性状、化学结构。

3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借此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

第三章 免疫原及抗血清制备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下列不是提取高纯度特异性IgG的方法是()。

A、亲和层析

B、离子交换层析

C、凝胶过滤

D、超速离心法

E、酶解法

2、可有效激发机体抗肿瘤效应的佐剂为()。

A、福氏佐剂

B、胞壁肽

C、细胞因子

D、羊毛脂

E、多聚核苷酸

3、鉴定可溶性抗原纯度的方法有()。

A、单向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法

B、对流免疫电泳和血凝法

C、双向免疫扩散和补体结合法

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电泳

E、补体结合法和结晶法

4、关于半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必须与载体结合后才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B、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

C、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可与相应抗体发生可见反应

D、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5、最常用的盐析剂是哪种饱和度的硫酸铵()。

A、10%~20%

B、10%~33%

C、33%~50%

D、70%~80%

E、100%

6、下列哪种抗原不是颗粒性抗原()。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伤寒杆菌

C、红细胞

D、抗原包被的乳胶微粒

E、细菌外毒素

7、天然的佐剂是()。

A、多聚核苷酸

B、福氏不完全佐剂

C、福氏完全佐剂

D、百日咳杆菌

E、外毒素

8、福氏佐剂分为不完全佐剂和完全佐剂,佐剂和抗原比例为()。

A、1:1

B、1:2

C、1:3

D、2:1

E、3:1

9、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

A、破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B、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C、破坏蛋白质水化膜而改变溶解度

D、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沉淀

E、使蛋白质电荷发生改变

10、与蛋白质载体或高分子聚合物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A、变应原

B、完全抗原

C、半抗原

D、佐剂

E、载体

11、IgG分子经木瓜酶分解为()。

A、2个Fab段和1个Fc段

B、2个Fc段为1个Fab段

C、2个F(ab)’段和1个Fc’段

D、2个Fc’段和1个F(ab)’段

E、2个Fab段

12、下列生物制品中一般对人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人血浆丙种球蛋白

B、动物来源的抗毒素

C、类毒素

D、多肽

E、BSA

13、自抗体中提取纯化IgG应采用的方法是()。

A、硫酸铵沉淀法

B、亚硫酸钠法

C、离子交换层析法

D、免疫单扩散

E、免疫双扩散

14、欲鉴定抗原是否纯化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单向免疫扩散法

B、血凝法

C、沉淀试验

D、免疫电泳法

E、补体结合试验

15、抗血清可保存5年左右的温度为()。

A、-10℃

B、-15℃

C、-20~-40℃

D、-18℃

E、-45℃

二、B

1、A.琼脂糖凝胶电泳

B.凝胶过滤

C.速率免疫比浊法

D.免疫固定电泳

E.等电聚焦电泳

<1>、用于分离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的方法是()。

<2>、用于鉴别多发性骨髓瘤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类型的方法是()。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关于特异性IgG抗血清制备,常用的方法有离子交换层析法、凝胶过滤、亲和层析法和酶解法。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纯化抗原的鉴定常用方法有酚试剂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免疫电泳法、免疫双扩散法等。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某些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这些物质称为半抗原,如一些分子量小于4000的有机物质,大多数的多糖和某些小分子量的药物等。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或高分子聚合物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用不同饱和度的硫酸铵或硫酸钠,可将组织溶液分成若干组分。最常用的盐析剂为33~50%的硫酸铵。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如各种细胞、细菌、寄生虫等皆为颗粒性抗原。细菌外毒素不属于颗粒性抗原。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射于机体能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辅助物质称免疫佐剂,具有免疫原性的佐剂是天然的佐剂,如卡介苗、百日咳杆菌、脂多糖、细胞因子。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福氏佐剂分完全福氏佐剂和不完全福氏佐剂两种。佐剂和抗原比例为1:1。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破坏蛋白质水化膜而改变其溶解度。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某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这些物质称为半抗原。如一些分子量小于4000的有机物质,如多肽、大多数的多糖、甾族激素、脂肪胺、类脂质、核苷、某些小分子量的药物等。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或高分子聚合物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木瓜酶可将IgG裂解成2个Fab片段及1个Fc段。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半抗原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如多肽、大多数的多糖、甾族激素、脂肪胺、类脂质、核苷、某些小分子量的药物等。

1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自抗体中提取纯化IgG常用的方法有:离子交换层析法、凝胶过滤法、亲和层析法、酶解法。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纯化抗原的鉴定:主要对纯化抗原的含量、理化性质、纯化及免疫活性进行鉴定,常用方法有酚试剂法、聚丙烯酰凝胶电泳法、免疫电泳法、免疫双扩散法等。

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动物血采集后,室温自然凝固后立即分离出血清,妥善保存。抗血清保存有三种方法:①第一种是4℃保存,通常可保存3个月~半年,效价高时可保存1年左右;②第二种是-20~-40℃低温保存,可保存5年左右,但需防止反复冻融;③第三种是真空冰冻干燥保存,可保存5~10年。

二、B

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凝胶过滤又称分子筛层析。通过凝胶分子筛作用,可将大、中、小三类分子分开,选择凝胶柱时应注意选用适于分离范围内的凝胶。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免疫固定电泳:类似免疫电泳,将待测血清或体液标本在琼脂平板上作区带电泳,分离后于其上覆盖抗。轻链或各类重链的抗血清滤纸,当抗体与某区带中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结合后,便形成复合物而沉淀,再漂洗、染色,呈现浓而狭窄的着色区带,可判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和重链型别,如多发性骨髓瘤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

第四章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阳性杂交瘤细胞常用的保存方法是()。

A、4℃冰箱保存

B、37℃保存

C、-20℃保存

D、-30℃保存

E、液氮(-196℃)保存

2、培养骨髓细胞时为避免返祖,定期用于处理细胞的是()。

A、PEG

B、TK

C、8-AG

D、HAT

E、ConA

3、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为获得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采用()。

A、B细胞体外培养

B、小鼠腹腔内接种抗原

C、大白鼠体内接种抗原

D、小鼠肌肉内接种抗原

E、小鼠皮下注射B细胞

4、能在HAT培养基生长繁殖的细胞是()。

A、小鼠脾细胞

B、小鼠骨髓瘤细胞

C、饲养细胞

D、杂交瘤细胞

E、以上都可以

5、免疫治疗中,同时具有特异性结合Tc和肿瘤细胞的抗体是()。

A、单链抗体

B、人源化抗体

C、双价抗体

D、嵌和抗体

E、双特异性抗体

6、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用于阻断瘤细胞通过正常途径合成DNA的化合物是()。

A、次黄嘌呤

B、胸腺嘧啶核苷

C、叶酸

D、聚乙二醇

E、甲氨蝶呤

7、人源化抗体是()。

A、由鼠抗体的Fc与人抗体的Fab组成

B、由鼠体内编码人抗体的基因指导合成的抗体

C、由2个相串联的人抗体Fab段连接而成

D、用鼠抗体CDR嵌如人抗体可变区而成

E、完全的人体合成抗体

8、制备单克隆抗体常选用小鼠的哪类细胞作为饲养细胞()。

A、中性粒细胞

B、K细胞

C、肥大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腹腔细胞

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A、肿瘤的诊断

B、肿瘤的定位

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检测

E、抗原物质的提取及纯化

10、单克隆抗体制备时作为细胞融合剂的是()。

A、HAT

B、PEG

C、TK

D、DNA

E、ConA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克隆化培养后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应及时冻存,最好保存在-196℃液氮中。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细胞在传代过程中,部分细胞可能有返祖现象,应定期用8-氮鸟嘌呤(8-AG)进行处理,使生存的细胞对HAT呈均一的敏感性。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可采用动物体内诱生方法:先在小鼠腹腔注射液体石蜡或福氏不完全佐剂,一周后将杂交瘤细胞悬液注射腹腔,1~2周后,无菌抽取腹水,离心取上清液即可。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细胞融合的选择培养基中有三种关键成分:次黄嘌呤(H)、甲氨蝶呤(A)、胸腺嘧啶核苷(T),所以取三者的字头称为HAT培养基。只有融合细胞具有亲代双方遗传性能,才能在HAT培养基上长期存活与繁殖,如杂交瘤细胞。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双特异性不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在一起可得到双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结合两种抗原,因而可介导标记物与靶抗原结合或某些效应因子定位于靶细胞,在免疫学检测中可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检验质量;应用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药物杀伤效应可用于肿瘤等的治疗。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甲氨蝶呤(A)是叶酸的拮抗药,可阻断瘤细胞利用正常途径合成DNA。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人源化抗体主要指鼠源单克隆抗体以基因克隆及DNA重组技术改造,重新表达的抗体,其大部分氨基酸序列为人源序列取代,基本保留亲本鼠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又降低了其异源性,有利于人体。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制备单克隆抗体常选用小鼠的腹腔细胞作为饲养细胞。先在小鼠腹腔注射液体石蜡或福氏不完全佐剂,一周后将杂交瘤细胞悬液注射腹腔,1~2周后,无菌抽取腹水,离心取上清液即可。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中用于:①作为诊断试剂,用于诊断各类病原体,目前这是McAb应用最多的领域之一;②肿瘤特异性抗原和相关抗原的检测。用于肿瘤的诊断、分型及定位;③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用于区分细胞亚群和细胞分化阶段;④抗原微量成分的检测及对酶类、激素、维生素、药物等的检测;⑤在防治工作中如恶性肿瘤的治疗,“生物导弹”的研制等都有广泛前景;⑥研究工作中用作“探针”,确定大分子生物物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⑦用于抗原物质的提取及纯化。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时最佳的融合效果应是最低程度的细胞损伤而又产生最高频率的融合。聚乙二醇(PEG1000~2000)是目前最常用的细胞融合剂,一般应用浓度为40%(W/V)。

第五章 凝集反应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下列哪项实验不是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

A、肥达试验

B、外斐试验

C、输血交叉配血试验

D、ABO型鉴定

E、寒冷凝集试验

2、下述各项论述中,正确的是()。

A、SPA能同IgM的Fc段结合

B、SPA同IgG的Fab段结合

C、SPA能同抗原结合出现凝集现象

D、SPA同IgG的Fc段结合

E、SPA能同IgM的Fab段结合

3、下列有关协同凝集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属于间接凝集反应

B、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成了反应的载体

C、SPA一个分子内有4个相似的活性部位,可与IgG非特异性结合

D、IgG通过其Fab段结合菌体

E、可用于微生物的快速诊断,定种及定型

4、临床中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玻片凝集法

D、试管凝集法

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5、协同凝集试验与间接凝集试验的区别在于()。

A、载体上包被的抗原不同

B、前者只能包被抗原,后者包被抗原或抗体均可

C、前者的载体颗粒只能是聚苯乙烯胶乳,而后者可以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作为载体

D、前者是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中的SPA具有与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而“标记”上抗体,而后者是用理化方法将抗原或抗体结合于载体颗粒表面

E、载体上包被的抗体不同

6、肥达反应的原理是()。

A、直接凝集

B、间接凝集

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D、沉淀反应

E、补体结合

7、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是()。

A、胶乳颗粒

B、红细胞

C、明胶颗粒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8、用于检测抗溶血素O的方法属于()。

A、直接凝集试验

B、双向琼脂扩散

C、单向琼脂扩散

D、明胶凝集试验

E、胶乳凝集试验

9、由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正常人群的转化率为()。

A、30%~50%

B、40%~60%

C、50%~70%

D、60%~80%

E、70%~90%

10、下列有关SPA的特点正确是()。

A、SPA可与IgG的Fab和Fc段非特异结合

B、SPA可与IgG的Fab段非特异结合,Fc段不受影响

C、SPA可与IgG的Fc段非特异结合,Fab段不受影响

D、SPA可与IgG的F(ab)段非特异结合

E、SPA可与IgG的Fab和Fc段都不结合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试管凝集反应是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递度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保温静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可以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原调查研究。例如Widal反应、Weil-Felix反应、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玻片法凝集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时间便能观察结果,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也用于人类ABO血型的测定。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葡萄球菌A蛋白质(SPA)一个分子内有4个相似的活性部位,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猪、兔、豚鼠等)血清中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葡萄球菌A蛋白质(SPA)一个分子内有4个相似的活性部位,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猪、兔、豚鼠等)血清中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IgG的Fc段与SPA结合后,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菌体表面,仍保持其结合抗原的活性和特异性,当其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能出现特异的凝集现象。在此凝集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成了反应的载体,故称协同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可用于微生物的快速诊断,定种及定型,以协助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玻片法凝集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时间便能观察结果,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也用于人类ABO血型的测定。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协同凝集试验是指:葡萄球菌A蛋白质(SPA)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猪、兔、豚鼠等)血清中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IgG的Fc段与SPA结合后,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菌体表面,仍保持其结合抗原的活性和特异性,当其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能出现特异的凝集现象。间接血凝试验其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成为致敏载体,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使红细胞被动地凝聚在一起,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直接凝集反应是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肥达反应原理是直接凝集中的试管凝集反应。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间接凝集反应适用于各种抗体和可溶性抗原的检测。以载体来分,常用的为红细胞、胶乳颗粒及明胶颗粒等。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间接凝集反应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例如间接凝集试验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以诊断艾滋病,胶乳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溶血素O等。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用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测定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正常人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在60%~80%之间。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葡萄球菌A蛋白质(SPA)一个分子内有4个相似的活性部位,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猪、兔、豚鼠等)血清中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IgG的Fc段与SPA结合后,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菌体表面,仍保持其结合抗原的活性和特异性,当其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能出现特异的凝集现象。

第六章 沉淀反应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单向琼脂扩散法是将相应的()。

A、抗体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

B、抗原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

C、补体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

D、抗原抗体复合物均匀地混人琼脂糖凝胶内制板

E、抗原抗体同时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

2、下列有关沉淀反应第一阶段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B、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

C、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

D、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

E、肉眼见不到免疫复合物

3、沉淀反应形成的反应现象()。

A、肉眼可见

B、肉眼不可见

C、必须用精密仪器测定

D、必须染色才可见

E、经电泳后可见

4、环状沉淀试验中要求()。

A、抗原澄清

B、抗体澄清

C、抗原和抗体都必须澄清

D、对抗原和抗体没有特别要求

E、抗原比重大于抗血清

5、沉淀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价取决于抗原的分子量,一般说来,抗原的分子量与结合价的关系是()。

A、抗原分子量越大,结合价越小

B、抗原分子量越大,结合价越大

C、两者没有关系

D、两者呈函数关系

E、抗原结合价为二价

6、下列关于光学检测原理的叙述何者正确()。

A、荧光检测时,激发光与发射光处于同一直线上

B、反射比色检测时,入射光与反射光处于同一直线上

C、透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透射光处于同一直线上

D、散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散射光处于同一直线上

E、磷光计检测时,入射光与发射光处于同一直线上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单向琼脂扩散法是将抗体混入9g/L琼脂糖,未凝固前倾注成平板,然后在上打孔,将抗原加入孔中,让其自由扩散,24~48小时后可见孔周围出现沉淀环,测定环的直径与待检标本的关系有两种方法:一是Mancini曲线,适用大分子抗原和长时间扩散的结果,扩散环直径的平方与抗原浓度是呈线性关系;二是Fahey曲线法,适用于小分子抗原和较短时间扩散结果,浓度对数与扩散环直径呈线性关系。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复合物,肉眼不可见。通常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复合物,肉眼不可见。通常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环状沉淀试验:在一定内径(1.5~2.0mm)的玻璃管中先加入抗血清,再沿管壁加入抗原溶液,因抗血清比重大于抗原,故在两者交界处形成清晰界面,此处抗原抗体生成物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白色环为阳性。要求:抗原抗体溶液澄清。适用于微量抗原测定。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所出现的沉淀现象。该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价取决于抗原的分子量,一般说来,抗原分子量越大,结合价越大。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透射比浊法的基本原理是测定一定体积的溶液通过的光线量,当光线通过时,由于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引起透射光的减少,测定的光通量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成反比。透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透射光处于同一直线上。

第七章 放射免疫分析

一、A1

1、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中其结合率用B/(B+F)表示,其意义是()。

A、结合态的标记抗原与总的标记抗原之比

B、结合态的标记抗原与游离的标记抗原之比

C、总标记抗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之比

D、结合态的抗原与总的抗原之比

E、结合态的抗原与总的抗原之比

2、免疫放射测定(IRMA)与RIA的区别中,论述不正确的是()。

A、RIA使用标记抗原,IRMA使用标记抗体

B、RIA反应速度较慢,IRMA反应速度较快

C、RIA针对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较低,IRMA针对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较强

D、RIA的标记物可过量,IRMA的标记物需要限量

E、IRMA为非竞争结合,RIA为竞争抑制

3、免疫放射测定(IRMA)的最大特点是()。

A、应用过量标记抗原

B、应用过量标记抗体

C、有分离步骤

D、无分离步骤

E、应用放射标记物

4、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

A、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

B、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

C、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

D、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

E、游离的标记激素浓度越低

5、在RIA中,放射强度测定所用的单位是()。

A、cpm或cps

B、OD

C、G或mCi

D、mCi/μg

E、IU

6、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优点不包括()。

A、灵敏度高

B、特异性强

C、重复性好

D、样品及试剂用量小

E、核素的放射性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方法分三个步骤:①待测标本中未标记抗原,标记抗原和抗体进行竞争抑制反应。②将标记抗原和抗体相结合的复合物(B)和未结合的标记抗原(F)的分离。③对B进行放射性强度的测定。根据标准曲线查得待测抗原浓度。

由上可知,B/(B+F)意义是结合态的标记抗原与总的标记抗原之比。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免疫放射测定属于非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用过量的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反应,待充分反应后,除去游离的标记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与待测抗原成正比关系。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RIA原理:标记抗原与非标记抗原(待测物)对有限量特异性抗体竞争性结合,Ag-Ab复合物放射性越大,则表示被标记的抗原结合越多,而非标记标原(待测物)浓度越低。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放射免疫分析(RIA)中,放射强度测定所用的单位是cpm或cps。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放射免疫分析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可探测的灵敏性、精确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技术。此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样品及试剂用量小是其优点,但核素的放射性,对工作人员和环境易造成危害或污染,是其缺点。

第八章 荧光免疫技术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

A、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B、四乙基罗丹明RB200

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D、镧系螯合物

E、藻红蛋白R-BE

2、免疫荧光显微技术中,特异性最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因素最少的方法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补体结合法

D、双标记法

E、多标记法

3、作为荧光抗体标记的荧光素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可以提高观察效果的是()。

A、必须具有化学上的活性基团能与蛋白稳定结合

B、性质稳定不会影响抗体的活性

C、荧光效率高,荧光与背景组织色泽对比鲜明

D、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简便快速

E、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

4、荧光抗体试验所没有的类型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补体结合法

D、间接抑制法

E、双标记法

5、要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应使()。

A、激发光必须很强

B、样品浓度应适中

C、待测物吸光系数必须很大

D、光源与检测器应与样品在同一线上

E、液槽厚度要足够厚

6、下列有关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简单易行,特异性好

B、敏感性较间接法差

C、可对抗原或抗体作检测

D、检测一种抗原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E、结果直观,易于判断

7、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中,只制备一种标记抗体,却可检测几乎所有的抗原抗体的方法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补体结合法

D、双标记法

E、混合法

8、荧光效率是指()。

A、荧光色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百分率

B、荧光色素产生荧光的强度

C、接受激发光后,荧光物质所产生的荧光的色调

D、特异性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的强度比

E、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直接法:用将特异荧光抗体直接滴加于标本上,使之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本法优点是操作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因素最少,缺点是敏感度偏低,每检查一种抗原需制备相应的特异荧光抗体。不可对抗原或抗体作检测。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作为标记的荧光素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应具有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健的化学基团,与蛋白质结合后不易解离,而未结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易于清除。②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③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④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与免疫性质。⑤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⑥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易于保存。其中,②③与提高观察效果有关。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荧光抗体试验的类型包括:直接法、间接法、补体结合法和双标记法。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要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应使样品的浓度适中。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直接法是用特异荧光抗体直接滴加于标本上,使之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本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特异性高,结果直观,易于判断,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因素最少,缺点是敏感度偏低,每检查一种抗原需制备相应的特异荧光抗体。不可对抗体作检测。间接法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荧光抗体染色法中,间接法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本法有两种抗体相继作用,第一抗体为针对抗原的特异抗体,第二抗体(荧光抗体)为针对第一抗体的抗抗体。本法灵敏度高,而且只制备一种标记抗体,却可检测几乎所有的抗原抗体系统。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荧光分子不能将全部吸收的光能都转变成荧光,总或多或少地以其他形式释放。荧光效率指荧光分子将吸收的光能转变成荧光的百分率,与发射荧光光量子的数值成正比。

第九章 酶免疫技术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下图所示的为哪一种ELISA技术的反应原理示意图()。

A、双抗原夹心法

B、双位点一步法

C、间接法测抗体

D、竞争法

E、捕获法

2、钩状效应是指用ELISA一步法测定标本中待测抗原时,抗原浓度过(),实测值偏()的现象,极易造成假阴性

A、低,高

B、高,高

C、高,低

D、低,低

E、高,不变

3、ELISA试验中最常用的标记酶是()。

A、AST

B、HRP

C、ACP

D、LDH

E、ALT

4、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是最早取得实际应用的()。

A、均相酶免疫测定

B、异相酶免疫测定

C、固相酶免疫测定

D、液相酶免疫测定

E、固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5、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的方法,通常称为()。

A、双抗体夹心法

B、双位点一步法

C、间接法

D、竞争法

E、捕获法

6、ELISA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

A、聚氯乙烯

B、聚苯乙烯

C、三聚氧胺

D、琼脂糖

E、尼龙膜

7、均相酶免疫测定不具有的特点是()。

A、常用于半抗原和小分子的检测

B、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

C、不易受样品中的内源性酶的干扰

D、酶与抗原结合后仍保留酶和抗原的活性

E、灵敏度不及异相酶免测定

8、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是一种()。

A、非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

B、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

C、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D、酶免疫测定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

E、电泳技术

9、ELISA板包被后,最常用的封闭物质是()。

A、人白蛋白

B、人球蛋白

C、牛血清白蛋白

D、牛血清球蛋白

E、鼠白蛋白

10、可用免疫渗滤试验和免疫层析试验检测的项目没有()。

A、抗HCV

B、HIV

C、HCG

D、HBsAg

E、HAV

11、制备抗体酶结合物的方法通常采用()。

A、戊二醛交联法

B、糖原染色法

C、免疫印迹法

D、酶耦联测定法

E、捕获竞争法

12、下列不属于ELISA测定方法中所必需的试剂()。

A、固相的抗原或抗体

B、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C、酶作用的底物

D、戊二醛交联剂

E、稀释的血清

13、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最常用的载体材料是()。

A、乙酸纤维素膜

B、尼龙膜

C、滤纸

D、硝酸纤维素膜

E、玻璃纤维膜

14、用ELISA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

A、酶标记A抗体

B、未标记的抗A抗体

C、未标记抗原A

D、酶标抗球蛋白抗体

E、酶标记的A抗原

15、ELISA检测中“钩状效应”(hookeffect)是指()。

A、间接法检测抗体时抗体过量

B、双抗体夹心一步法检测抗原时抗原过量

C、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时RF的干扰

D、检测的假阳性反应

E、竞争法检测抗体时特异性问题

16、ELISA试验以HRP为标记酶时,常用的供氧底物为()。

A、OPD

B、OT

C、YMB

D、ABTS

E、PNP

17、艾滋病病毒检测的确诊试验通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A、竞争法

B、免疫印迹法

C、化学发光法

D、斑点-ELISA法

E、斑点免疫渗滤试验

二、B

1、A.免疫印迹法

B.ELISA(双抗体夹心法)

C.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D.ELISA(间接法)

E.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 、测定HIV抗体确诊HIV感染常用的方法是()。

<2> 、对相应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是()。

<3> 、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是()。

<4> 、可用于HIV抗体、HBsAg的检测的方法是()。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位点一步法是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则可如图中所示,在测定时可使标本的加入和酶标抗体的加入两步并作一步。此法不但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如应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显著提高。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测定抗原的ELISA提高到新水平。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在ELISA中,常用的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应用AP系统,其敏感性一般高于应用HRP系统,空白值也较低。但由于AP较难得到高纯度制剂,稳定性较HRP低,价格较HRP高,制备酶结合物时得率较HRP低等原因,国内在ELISA中一般均采用HRP。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均相酶免疫测定方法有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和克隆酶供体免疫分析方法。其中,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是最早取得实际应用的酶免疫测定方法。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只要更换不同的固相抗原,就可以用一种酶标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酶免疫技术的主要试剂为固相的抗原或抗体、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和与标记酶直接关联的酶反应底物。最常用的固相载体物质是聚苯乙烯。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均相酶免疫测定是将半抗原或小分子抗原如药物、激素、毒品、兴奋剂等与酶结合制成酶标记物,酶与抗原(半抗原)结合后仍保留酶和抗原(半抗原)的活性。均相酶免疫测定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自动化,应用广泛,不仅可检测药物、激素、毒品、兴奋剂等半抗原或小分子抗原,也可测定大分子蛋白质、病毒及细胞性抗原成分。

最大缺点是易受样品中非特异的内源性酶、酶抑制药及交叉反应物的干扰,而且由于采用竞争性结合分析原理,灵敏度不及异相酶免测定。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是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EMIT的基本原理:半抗原与酶结合成酶标半抗原,保留半抗原和酶的活性,当酶标半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所标的酶与抗体密切接触,使酶的活性中心受到影响而活性被抑制,反应后酶活力大小与标本中的半抗原量呈一定的比例,从酶活力的测定结果可推算出标本中半抗原的量。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的过程称为包被。由于载体的不同,包被的方法也不同。如以聚苯乙烯ELISA板为载体,通常将抗原或抗体溶于缓冲液(最常用的为pH9.6的碳酸缓冲液)中,加于ELISA板孔中在4℃过夜,经清洗后即可应用。如果包被液中的蛋白质浓度过低,固相载体表面有能被此蛋白质完全覆盖,其后加入的血清标本和酶结合物中的蛋白质也会部分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最后产生非特异性显色而导致本底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如在包被后再用1%~5%牛血清白蛋白包被一次,可以消除这种干扰。这一过程称为封闭。包被好的ELISA板在低温可放置一段时间而不失去其免疫活性。

1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免疫渗滤试验和免疫层析试验具有简便、快速、单份测定、可立等结果等优点,无需任何仪器设备,试剂稳定,因此多用于急诊检验。这类试验不能准确定量,所以主要限于检测正常体液中不存在的物质以及正常含量极低而在特殊情况下异常升高的物质。目前临床检验中已开展的项目有HCG、抗HCV和抗HIV、HBsAg等,新项目正在不断发展中。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制备抗体酶结合物的方法通常有戊二醛交联法、过碘酸盐氧化法和标记抗体鉴定法。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ELISA是在固相载体上包被抗原或抗体后,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使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结合到载体上,经洗涤使结合的酶标抗体和游离的酶标抗体分离,洗去游离的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间接法和捕获法还使用稀释的血清标本做试剂。戊二醛是一种双功能团试剂,可以使酶与蛋白质或其他抗原的氨基通过它而耦联。与ELISA的方法相反。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斑点免疫层析试验以硝酸纤维素为载体,利用微孔滤膜的毛细管作用,滴加在膜条一端的液体慢慢向另一端渗移,犹如层析一般。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ELISA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未标记的抗A抗体。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在双位点一步法测定中,应注意钩状效应,类同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钩状效应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1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许多化合物可作为HRP的供氧体,在ELISA中常用的供氢体底物为邻苯二胺(OPD)、四甲基联苯胺(FMB)和ABTS。OPD为在ELISA中应用最多的底物,灵敏度高,比色方便。

1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中免疫印迹法作为确诊试验。

二、B

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印迹法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中作为确诊试验。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指酶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测定的一项技术。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可用于HIV抗体、HBsAg的检测,灵敏度与间接血凝试验相仿。

第十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电化学发光法的检测范围很广,其检测灵敏度可达

A、g/L

B、mg/dl

C、pg/ml

D、ng/dl

E、mg/L

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临床应用广泛,在日常工作中一般不用于检测

A、肿瘤标记物

B、甲状腺素

C、病毒标记物

D、血药浓度

E、免疫球蛋白

3、发光物吖啶酯标记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应在何种环境中进行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酸性或中性

E、碱性或中性

4、具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信号接收的灵敏度

B、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产生足够的先量子

C、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有发光物质对光的吸收

D、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产生足够的激发能

E、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有发光物质对光的发射

5、影响发光剂标记的因素有

A、被标记蛋白的性质

B、原料比

C、标记率

D、温度

E、以上都是

6、下列关于化学发光效率说法错误的是

A、又称化学发光反应量子产率

B、发光效率决定于生成激发态产物分子的化学激发效率

C、发光效率决定于激发态分子发射效率

D、发光效率、光辐射的能量大小以及光谱范围,完全有发光物质的性质决定

E、所有的发光反应都具有相同的化学发光效率

7、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荧光剂不包括

A、鲁米诺

B、吖啶酯

C、碱性磷酸酶

D、异鲁米诺

E、三联吡啶钌

8、有关化学发光错误的说法是

A、化学发光是指伴随着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

B、化学发光与荧光形成激发态分子的激发能相同

C、化学发光是吸收了化学能使分子激发而发射的光

D、大多数化学发光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E、化学发光必须提供足够的化学能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生物素-亲和素技术、化学发光分析技术、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技术、电化学发光技术等,使免疫检验手段更先进、方法更可靠、测定更快速、结果更准确、灵敏度达到纳克(ng)甚至皮克(pg)水平,可与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相媲美。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除E选项,其余选项均常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吖啶酯在碱性条件下被H2O2氧化时,方能发生波长为470nm的光。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化学发光的首要条件是吸收了化学能而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必须释放出光子或将能量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的分子上并使这种分子发光,故必须产生足够的激发能是重要条件。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影响发光剂标记的因素有被标记蛋白的性质、原料比、标记率、温度。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每一个发光反应都有其特征性的化学发光光谱和不同的化学发光效率。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除选项C外,其余均可作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发光剂。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化学发光是吸收了化学能使分子激发而发射的光,而荧光是吸收了光能使分子激发而发射的光。

第十一~十三章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不属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基本类型的是()。

A、BAB

B、ABC

C、LAB

D、ELISA

E、BAS

2、关于生物素标记蛋白质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抗原或抗体分子结构中所带可标记基团的种类以及分子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活化生物素和反应条件

B、活化生物素与待标记抗原或抗体可以为任意比例

C、在生物素与被标记物之间加入交联臂样结构可减少空间位阻影响

D、生物素与抗原、抗体等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后者的免疫活性

E、生物素标记酶时会影响其免疫活性

3、在使用胶体金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检测样本时,发现胶体金检测质控正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ELISA检测为阳性,可能的原因是()。

A、样本中待检物含量低,胶体金方法灵敏度不够

B、ELISA试剂的非特异反应

C、胶体金试剂不稳定

D、胶体金方法比ELISA特异性好

E、ELISA试剂灵敏度过高

4、下列有关胶体金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胶体金颗粒稳定、均匀地分散悬浮在液体中

B、电解质可使胶体金沉淀

C、较大颗粒的胶体金是橙黄色的

D、蛋白质有保护胶体金稳定性的作用

E、胶体金颗粒越小,其吸收波长越短

5、当前免疫电镜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标记物是()。

A、辣根过氧化物酶

B、硝酸银

C、胶体金

D、铁蛋白

E、SPA

6、下列有关直接法荧光抗体试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简单易行,特异性好

B、敏感性较间接法差

C、可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

D、检测一种抗原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E、只能检测抗原

7、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上CD4抗原,荧光素应标记在()。

A、CD4抗原上

B、CD4单克隆抗体上

C、固相载体上

D、抗人Ig抗体上

E、某种动物红细胞上

8、最先被用作标记免疫技术的标记物是()。

A、荧光素

B、放射性核素

C、酶

D、激素

E、生物素-亲和素

9、下列不符合荧光免疫技术直接法的描述是()。

A、荧光抗体直接加于标本上

B、常用于抗核抗体的检测

C、每检查一种抗原需制备特异的荧光抗体

D、灵敏度偏低

E、特异性高,非特异荧光染色因素少

10、为了保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的准确性,排除某些非特异性染色,必须在初次实验时进行对照试验。下列选项中不必要的是()。

A、自身对照

B、吸收试验

C、阴性对照

D、阳性对照

E、补体对照

11、关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细胞抗原性物质能准确、敏感地进行检测和定位

B、在细胞学中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和抗原结构的研究

C、检测人体大多数寄生虫,且具有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好等优点

D、确定肿瘤的组织学发生,进行肿瘤的转移性和特异性的鉴别

E、应用免疫荧光抗体直接法可以检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中的自身抗体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生物素标记蛋白质的注意事项包括:①应根据抗原或抗体分子结构中所带可标记基团的种类以及分子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活化生物素和反应条件。②标记反应时,活化生物素与待标记抗原或抗体应有适当的比例。③为减少空间位阻影响,可在生物素与被标记物之间加入交联臂样结构。④生物素与抗原、抗体等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后者的免疫活性;标记酶时则结果有不同。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在使用胶体金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检测样本时,由于样本中待检物含量低,胶体金方法灵敏度不够等原因,胶体金检测质控正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ELISA检测为阳性。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胶体金的呈色性为:较大颗粒的胶体金呈紫红色;中等大小的胶体金是酒红色;最小的胶金是橙黄色。故C选项说法错误。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是利用胶体金在碱性环境中带有负电的性质,使其与抗体相吸附,从而将抗体标记。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直接免疫荧光法是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用已知特异性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制成荧光特异性抗体,直接与细胞或组织中相应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见抗原存在部位呈现特异性荧光。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直接免疫荧光法是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用已知特异性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制成荧光特异性抗体,直接与细胞或组织中相应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见抗原存在部位呈现特异性荧光。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荧光免疫技术直接法检查抗原时,是用已知特异性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制成荧光特异性抗体,直接与细胞或组织中相应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见抗原存在部位呈现特异性荧光。一种荧光抗体只能检查一种抗原,敏感性较差。

1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为保证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准确性,排除某些非特异性染色,在实验中通常针对第一抗体设立对照,包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替代对照、自身对照和吸收试验等。

1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第十四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B细胞经抗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染色后,其表面呈现的荧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

A、环状-帽状-斑点状-消失

B、环状-斑点状-帽状-消失

C、斑点状-环状-帽状-消失

D、帽状-斑点状-环状-消失

E、斑点状-帽状-环状-消失

2、用Ficoll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时离心后,细胞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A、单个核细胞沉于管底,红细胞悬浮于血浆层中,血小板分布于界面

B、血小板沉于管底,红细胞悬浮于血浆层中,单个核细胞分布于界面

C、单个核细胞沉于管底,血小板悬浮于血浆层中,红细胞分布于界面

D、红细胞沉于管底,血小板悬浮于血浆层中,单个核细胞分布于界面

E、血小板沉于管底,单个核细胞悬浮于血浆层中,红细胞分布于界面

3、下述有关淋巴细胞冷冻保存的叙述中,哪条是错误的()。

A、液氮内可长期保存

B、深低温环境可中断细胞的代谢

C、应迅速解冻

D、可采用两步降温法

E、不需加冷冻保护剂

4、染色体检查时常用的有丝分裂原是()。

A、ConA

B、PHA

C、美洲商陆A

D、秋水仙素

E、秋水仙胺

5、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层液的比重为()。

A、1.066

B、1.072

C、1.080

D、1.093

E、1.099

6、分离纯化淋巴细胞亚群的基本原理是()。

A、相应细胞体积不同特点

B、相应细胞具有不同的表面标志

C、形态不同特点

D、相应细胞贴壁生长特点

E、相应细胞具有吞噬性的特点

7、关于NK细胞错误的是()。

A、来源于骨髓

B、CD16、CD56是其特有标志

C、表达TCR-CD3复合物

D、大多数为CD4-CD8-

E、识别CD1分子提呈的脂类或糖类抗原

8、以下受体中,哪一项是B细胞所特有的()。

A、Fc受体

B、补体受体

C、SmIg

D、EB病毒受体

E、小鼠红细胞受体

9、胸腺细胞发生阴性选择时发生在()。

A、双阳性期

B、双阴性期

C、单阳性期

D、前T细胞期

E、祖T细胞期

10、长期保存细胞的温度为()。

A、-196oF

B、-85oF

C、-196℃

D、-85℃

E、20℃

11、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中,每一个空斑表示()。

A、一种抗体

B、一种抗体形成细胞

C、一种细胞

D、一个细胞

E、一个抗体形成细胞

12、不属于人B淋巴细胞膜上的表面标志有()。

A、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分子(smIg)

B、Fc受体

C、补体受体

D、丝裂受体

E、SRBC受体

13、T、B细胞表面共有的标志是()。

A、CD3

B、PWM-R

C、绵羊红细胞受体

D、补体受体

E、CD80分子

14、可判断出淋巴细胞对有关刺激的反应性与功能状态的试验是()。

A、噬菌体裂解实验

B、溶血试验

C、空斑形成试验

D、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E、T细胞表面标志检测

15、T细胞阳性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A、选择出对自身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的细胞克隆

B、选择掉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细胞克隆

C、实现自身免疫耐受

D、实现对自身MHC分子的限制性

E、实现TCR功能性成熟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B细胞经荧光标记的抗Ig抗体染色,细胞膜表面呈现的荧光着色可有不同的形式,开始均匀分布呈环状,其后集中在某些部位呈斑点状,然后又可集在一个部位呈帽状,最后可被吞饮入胞浆直至荧光消失。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Ficoll分层液法主要用于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是一种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其分布从上到下依次为稀释的血浆层,单个核细胞层,粒细胞层和红细胞层。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淋巴细胞长期保存可采用液氮深低温(-196℃)环境保存细胞,加入二甲亚砜作为保护剂。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非抗原性刺激物:如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A(ConA)、美洲商陆(PWM)、脂多糖(LPS),通称促有丝分裂原。其中染色体检查时常用PHA。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重与红细胞、多核细胞、血小板不同,介于1.075~1.099之间,红细胞和粒细胞在1.092左右,血小板在1.030~1.035之间,因而利用比重介于1.075~1.092之间,近于等渗的溶液做密度梯度离心,使一定比重的细胞按相应密度分布而加以分离。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根据相应细胞的特性和不同的标志加以选择性纯化。根据细胞的特性和标志选择纯化所需细胞的方法是阳性选择法,而选择性去除不要的细胞,仅留下所需的细胞为阴性选择。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NK细胞表面至少存在CD2、CD11b、CD11c、CD16、CD56和CD69等多种抗原,但均非NK细胞所特有,因此极少以CD系列抗原为指标鉴定和计数NK细胞。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SmIg是B细胞特有的受体。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在体内抗CD3的阴性选择模型中,胸腺细胞发生阴性选择时处于发育阶段的早期双阳性期;而在内源性超抗原的阴性选择模型中.则发生于双阳性向单阳性发育的过程之中。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长期保存细胞的技术要求:液氮深低温(-196℃)环境,加入二甲亚砜为保护剂。

1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溶血空斑试验可用于检测实验动物抗体形成细胞的功能,其原理是将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小鼠,4天后取出脾细胞,加入SRBC及补体,混合在温热的琼脂溶液中,浇在平皿内或玻片上,使成一薄层,置37℃温育。因脾细胞内的抗体生成细胞可释放抗SRBC抗体,使其周围的SRBC致敏,在补体的参与下导致SRBC溶血,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圆形透明溶血区而成为溶血空斑。每一个空斑表示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大小表示抗体生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

1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表面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最具特征性的表面标志。Fc受体、补体受体、丝裂受体都是B细胞的表面标志。另外,B细胞表面还有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2,IL-4,和IFNγ等)的受体,与不同细胞因子的结合可使B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物活性。

1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T、B细胞表面共有的标志是PWM-R。PWM可刺激T和B类细胞。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T细胞增殖试验又称T细胞转化试验。T细胞在体外经某种物质刺激,细胞代谢和形态相继发生变化,在24~48h内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增加,产生一系列增殖的变化,如细胞变大、细胞浆扩大、出现空泡、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疏松等,由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因此,这种淋巴细胞增殖又称为淋巴细胞转化。据此可判断出淋巴细胞对有关刺激的反应性与功能状态。

1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T细胞阳性选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自身MHC分子的限制性。MHC限制性是指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时,T淋巴细胞识别自身的MHC分子。

第十五章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可形成不完全吞噬的吞噬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γδT细胞

E、NK细胞

2、检测淋巴因子对下列哪项变态反应最有意义()。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Ⅲ型和Ⅳ型变态反应

3、中性粒细胞吞噬时外环境中可不需哪种物质()。

A、Ca2+离子

B、K+离子

C、Mg2+离子

D、ATP

E、Na+离子

4、NBT还原试验常用来检测()。

A、吞噬细胞吞噬能力

B、吞噬细胞细胞内杀伤能力

C、嗜酸性粒细胞活力

D、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

E、NK细胞活力

5、抵御对化脓性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TCRγδ+细胞

E、肥大细胞

6、大吞噬细胞的功能是()。

A、参与细胞Ⅰ型变态反应

B、参与抗原识别和递呈

C、参与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D、参与速发变态反应

E、参与补体活化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单核巨噬细胞是可形成不完全吞噬的吞噬细胞。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淋巴因子在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检测淋巴因子对变态反应的研究和临床方面都有一定意义。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中性粒细胞吞噬时外环境中可不需K+离子。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NBT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用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由于中性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能量消耗剧增,耗氧量亦随之增加,磷酸己糖旁路代谢活力增强,葡萄糖-6-磷酸氧化脱氢,此时,加入NBT可接受所脱的氢,使原先呈淡黄色的NBT还原成点状或块状甲颗粒,并沉积在胞浆。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体内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群按其形态的大小分两类:一类为大吞噬细胞;另一类为小吞噬细胞,亦即中性粒细胞。其中,大吞噬细胞除能非特异性的吞噬杀灭病原体,衰老病残和突变的细胞外,还在特异性免疫形成过程中,参与抗原识别和递呈,生成多种细胞因子。

第十六~十八章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对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检测,可考虑使用的方法为()。

A、反向间接血凝法

B、对流免疫电泳

C、放射免疫测定

D、双向琼脂扩散法

E、单向琼脂扩散法

2、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方法不包括()。

A、放射免疫测定法

B、荧光免疫测定法

C、ELISA

D、免疫电泳技术

E、流式细胞仪分析

3、FCM通过荧光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对细胞表面抗原分析,可对细胞()进行分析。

A、形状

B、质量

C、大小

D、病理性

E、亚群

4、流式细胞术可对单个细胞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的()分析。

A、定性

B、定量

C、直接

D、间接

E、定性及定量

5、根据Ig轻链恒定区肽链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可将Ig分为哪几型()。

A、IgG和IgA

B、IgA和IgD

C、IgM和IgA

D、κ和λ

E、IgE和IgG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A、VL+VH

B、VL+CL

C、铰链区

D、CH

E、CL

7、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Ig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8、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9、分泌型IgA由几个单体组成()。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10、由黏膜下浆细胞合成,具有局部抗感染作用的Ig主要是()。

A、IgG

B、IgM

C、IgA

D、IgE

E、IgD

11、冷球蛋白血症是指血中含有()。

A、淀粉样变性蛋白

B、在4℃时自发沉淀,而在37℃时又可溶解的特殊蛋白

C、冷凝集蛋白

D、嗜异性凝集蛋白

E、本周蛋白

12、不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

A、IgM

B、IgG2

C、IgA

D、IgG1

E、IgG3

13、多发性骨髓瘤最少见的型别是()。

A、IgA

B、IgE

C、IgD

D、IgG

E、IgM

14、临床使用胎盘丙种球蛋白的副作用是()。

A、容易引起超敏反应

B、抗病毒感染

C、容易引起肿瘤

D、容易出现荨麻疹

E、容易引起自身免疫病

15、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IgM

B、IgE

C、IgG

D、IgA

E、IgD

16、关于IgE性质,错误的是()。

A、H链有4个CH区

B、有亲细胞性

C、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D、寄生虫感染时IgE水平降低

E、在个体发育中合成最晚

17、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诱导潜伏期短

B、抗体维持时间长

C、抗体滴度高

D、主要抗体为IgG

E、主要抗体为IgM

18、下列疾病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的是()。

A、支气管哮喘

B、药物过敏性荨麻疹

C、过敏性鼻炎

D、过敏性休克

E、血清病

19、关于Ig的生物学功能,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形成攻膜复合体

C、激活补体

D、介导ADCC

E、与细胞表面FcR结合

20、下列备选答案中正确的是()。

A、IgG各亚类分子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均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B、抗体具有免疫功能

C、抗体均可与FcR结合,发挥调理素吞噬作用

D、除IgG外,其他类型Ig也能穿过胎盘

E、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均可使抗原破坏

21、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网络调节的最终效应是()。

A、抑制抗体产生

B、维持抗体产生

C、促进抗体产生

D、产生循环免疫复合物

E、产生免疫效应

22、本身具有调理作用的Ig是()。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23、何种部位的浆细胞一般情况下不能产生IgE()。

A、脾脏

B、扁桃体

C、支气管

D、鼻腔

E、胃肠道黏膜

24、定量检测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方法是()。

A、间接血凝试验

B、双向琼脂扩散

C、单向琼脂扩散

D、外斐试验

E、间接免疫荧光法

25、病原体感染后,血清中出现最早的特异性抗体是()。

A、IgA

B、IgM

C、IgG

D、IgE

E、IgD

26、血清内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是()。

A、IgD、IgG、IgM、IgE、IgA

B、IgA、IgG、IgD、IgE、IgM

C、IgG、IgA、IgM、IgD、IgE

D、IgE、IgD、IgM、IgA、IgG

E、IgM、IgG、IgA、IgE、IgD

27、新生儿脐血中哪类Ig水平增高表示有宫内感染()。

A、IgM

B、IgA

C、SIgA

D、IgE

E、IgG

28、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是()。

A、定性实验、不能定量

B、定量实验、不能定性

C、可进行IgG的定性定量测定

D、沉淀环大小不可直接反映待测样本含量

E、不可定性,也不可定量

29、单向琼脂扩散试验通常不用来检测()。

A、IgM

B、IgA

C、IgG

D、IgD

E、IgE

30、关于IgG的特性,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是惟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B、介导ADCC的作用

C、有4个亚类

D、是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

E、可介导Ⅲ型变态反应

31、免疫球蛋白的型及亚型分类依据是()。

A、VH抗原性的不同

B、CL抗原性的不同

C、CH抗原性的不同

D、VL抗原性的不同

E、CV抗原性的不同

32、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A、IgA

B、IgM

C、IgG

D、IgE

E、IgD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检测有:①放射免疫测定法;②荧光免疫测定法;③酶免疫测定法;④其他方法:如酶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流式细胞仪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等。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测定法、荧光免疫测定法、酶免疫测定法、酶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流式细胞仪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FCM通过荧光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对细胞表面抗原分析,进行细胞分类和亚群分析。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流式细胞术是以流式细胞仪为检测手段的一项能快速、精确的对单个细胞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新技术。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根据轻链恒定区肽链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各类Ig可分为κ和λ两型。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根据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CH)肽链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可将Ig分为IgG、IgA、IgM、IgD、IgE五个类。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IgG分子能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可与不同的细胞结合产生不同免疫效应。IgGFc段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产生调理作用;与NK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ADCC效应;与胎盘膜细胞Fc受体结合能使IgG穿过胎盘合胞体滋养层。IgAFc段与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也可发挥调理作用。IgEFc段与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表面受体结合,当再遇相应抗原时,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IgM为五聚体,是免疫球蛋白中分子量最大者,IgM凝集抗原能力比IgG大得多,激活补体的能力超过IgG1000倍,当有补体存在时,具有吞噬调理作用。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Ig分子由4条肽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即2条相同的重链(H)和2条相同的轻链(L)和几对二硫键连接成一个基本单位,称为单体。IgG、IgE、IgD及多数血清型IgA皆为单体,分泌型IgA为双体,IgM为五聚体。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血清型IgA主要是单体,以无炎症形式清除大量抗原,分泌型IgA为双聚体,性能稳定,在局部浓度大,能抑制病原体和有害抗原黏附在黏膜上,阻挡其进入体内,同时,也具有调理吞噬和溶解作用,构成了黏膜第一线防御机制。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冷球蛋白(cryoglobulin)是一种异常免疫球蛋白,当温度降至4℃时,发生沉淀,而在37℃时又可溶解的特殊蛋白,故称之为冷球蛋白。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补体C1q与游离Ig分子结合非常微弱,而与免疫复合物中的IgG或IgM(经典途径)或凝聚κ(替代途径)结合则很强。C1q与IgGFc段的CH2功能区起反应,其结合位点在3个氨基酸侧链上。所有IgG亚类的单独Fc片段对C1q具同样的亲和性;但完整蛋白则主要是IgG1和IgG3才能结合C1q而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IgG2激活补体能力较差;IgG4、IgA不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这可能与它们的铰链区结构对C1q结合的影响有关;IgM激活补体能力最强;IgG最少需两个紧密并列的分子才能有效地激活C1q;而IgM单个分子在结合抗原后即可激活补体。

1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IgA、IgD、IgG、IgM的升高均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只有IgE少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从胎盘球蛋白提取的丙种球蛋白,称为胎盘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

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IgG合成速度快,分解慢,半衰期长,在血中含量最高,约占整个Ig的75%。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IgE为单体结构,分子量大于IgG和单体IgA,含糖量较高,L链有6个低聚糖侧链。在特应性过敏症和寄生虫感染者血清中IgE水平升高;IgE不能激活补体及穿过胎盘,但它的Fc段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因此又称亲细胞抗体。

1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IgG。

1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IgE的Fc段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因此又称亲细胞抗体。IgE多由鼻腔、扁桃体、支气管、胃肠道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所产生。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休克等。

1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Ig的生物学特性包括:

(1)与抗原结合作用: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补体活化作用:IgM单个分子在结合抗原后可激活补体;

(3)亲细胞作用:IgG与NK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ADCC效应;与胎盘膜细胞Fc受体结合能使IgG穿过胎盘合胞体滋养层;

(4)调理作用;

(5)膜传递作用。

2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合成分泌产生的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即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IgM不能通过胎盘。

2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同一种种属某一个体产生的抗体分子具有独特的抗原决定簇,不但与其他个体受同一抗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不同,而且与自身的特异性抗体也有区别,称为独特型。独特型抗原在正常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独特型抗体(Ab1),Ab1的独特型抗原诱导产生抗Ab1-抗体(Ab2),Ab2再诱导另一B细胞产生抗Ab2-抗体(Ab3),如此下去,形成一个独特型网络。独特型网络调节的最终效应是抑制抗体的产生,使免疫应答终止。

2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IgG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本身具有吞噬调理作用、中和毒素作用、介导ADCC、激活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并可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IgM是当有补体存在时,才具有吞噬调理作用。分泌型IgA具有调理吞噬和溶解作用。

2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IgE多由鼻腔、扁桃体、支气管、胃肠道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所产生。是发生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抗体。因此,过敏体质的患者,尤其是发病时,不仅血中IgE含量升高,且在唾液、痰、鼻腔、肠黏膜等分泌液中的IgE亦有明显升高。

2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测定是检查体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检测IgG、IgM、IgA。测定方法有单向琼脂扩散法、速率散射比浊法等。

2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在感染或疫苗接种以后,最先出现的抗体是IgM。

2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血清内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顺序是:IgE<IgD<IgM<IgA<IgG。

2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脐血中若IgM增高,提示有宫内感染。

2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单向琼脂扩散实验又称单向免疫扩散实验。指可溶性抗原在相应抗体的琼脂介质中的扩散,可定性、定量抗原。可进行IgG、IgA、IgM、IgD的测定。

2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单向琼脂扩散实验又称单向免疫扩散实验。指可溶性抗原在相应抗体的琼脂介质中的扩散,可定性、定量抗原。可进行IgG、IgA、IgM、IgD的测定。

3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IgG为标准的单体分子,含1个或更多的低聚糖基团,电泳速度最慢,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具有吞噬调理作用、中和毒素作用、中和病毒作用、介导ADCC、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并可透过胎盘传输给胎儿。IgG有四个亚类,分别是IgG1、IgG2、IgG3、IgG4。

3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根据免疫球蛋白轻链恒定区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各类免疫球蛋白分为κ和λ两型。

3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在感染或疫苗接种以后,最先出现的抗体是IgM。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在总补体活性测定时,所测定的是()。

A、红细胞与补体结合的能力

B、补体溶解红细胞的活性

C、补体溶解致敏红细胞的活性

D、溶血素与补体结合的能力

E、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的能力

2、CH50试验测定的是()。

A、总补体量

B、总补体浓度

C、总补体溶血活性

D、总补体体积

E、单个补体

3、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具有趋化因子活性的片段是()。

A、C3a

B、C5a

C、C4a

D、C4b

E、ic3b

4、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

A、特异性抗体和补体

B、特异性抗原和补体

C、红细胞和溶血素

D、加热灭活的病人血清

E、特异性抗原和抗体

5、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识别的亚单位是()。

A、C1

B、C2

C、C3

D、CA

E、C9

6、补体结合试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新鲜豚鼠血清作为补体

B、补体、SRBC和溶血素应预先定量

C、出现溶血反应即为反应阴性

D、不出现溶血反应即为反应阳性

E、待测定系统中的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形成复合物激活补体,出现溶血

7、梅毒确诊试验为()

A、RPR

B、USR

C、TRUST

D、FTA-ABS

E、VDRL

8、下列补体组分中参与吞噬调理作用的是()。

A、C1q

B、C1

C、C3b+C4b

D、C5

E、C1γ

9、C1多聚体复合物形成时,必须有下述哪种无机离子参与()。

A、Ca2+

B、Mg2+

C、Cu2+

D、Fe3+

E、Fe2+

10、可抑制MAC形成的补体膜调节因子是()。

A、S蛋白

B、H因子

C、DAF

D、MCP

E、HRF

11、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的酶前状态存在

B、多数补体分子属于γ球蛋白

C、补体固有成分对热稳定

D、补体的含量因抗原刺激而增加

E、补体各成分均由肝细胞合成

12、补体成分灭活的标准温度和时间是()。

A、0℃,24小时

B、4℃,2小时

C、37℃,30分钟

D、56℃,30分钟

E、100℃,15分钟

13、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

A、50%溶血试验比100%溶血试验简单

B、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

C、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可节约时间

D、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为节省成本

E、50%溶血作为终点好判断

14、关于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物质是细胞壁成分

B、从C3激活开始

C、发挥效应比经典途径晚

D、亦有激活效应的扩大

E、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15、以免疫黏附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A、C3a

B、C2a

C、C3b

D、C5b

E、Clq

16、以下哪项与补体结合试验无关()。

A、抗原

B、抗体

C、补体

D、溶血素

E、酶

17、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阴性时出现()。

A、血凝

B、血凝抑制

C、溶血

D、不溶血

E、沉淀

18、补体受体4(CR4)是哪一种受体()。

A、C4b

B、C4a

C、iC3b

D、C5a

E、C1q

19、MBL激活途径发生在()。

A、感染刚刚形成

B、抗体产生之后

C、脂多糖的激活

D、感染早期的急性期反应

E、感染恢复期

20、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顺序是()。

A、C3→C5→C9

B、C1→C2→C4→C3→C5→C9

C、C1→C4→C2→C3→C5→C9

D、C1→C2→C3→C4→C4→C9

E、C1→C3→C2→C4→C5→C9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补体总活性测定原理: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水分渗入细胞,引起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补体的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有关,但非直线关系。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CH50试验是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所反映的是补体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较低。

【答疑编号100066368】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趋化性是将细胞吸引至炎症区,C5a同时具有过敏毒素和趋化活性,而C3a和C4a无趋化性。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绵羊红细胞与溶血素。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经典途径是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补体C1~C9共11种成分全部参与的激活途径。补体识别的亚单位为C1。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补体结合试验中,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SRBC,与相应溶血素),因反应中无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如待测系统中不存在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剂时会出现溶血,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WHO推荐:用VDRL、RPR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查的过筛试验,出现阳性者用FTA-ABS、MHATP、ELISA、免疫印迹试验等做确证试验。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补体在活化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对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很强的亲和力,可共价结合到免疫复合物上,然后通过补体的吞噬调理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免疫复合物抑制作用等清除免疫复合物。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C1多聚体复合物形成时,必须有Ca2+的参与。

1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MAC形成的调节同源限制因子(HRF)也称C8结合蛋白(C8bp),可干扰C9与C8结合;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MIRL)即CD59,可阻止C7、C8与C5b-6结合,从而抑制MAC形成。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补体的大多数组分都是糖蛋白,且多属于β球蛋白,补体的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如加热、机械振荡、酸碱、乙醇等均可使其失活;补体系统的各组分在体液中通常以非活性状态、类似酶原的形式存在,当受到一定因素激活,才表现出生物活性。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如加热、机械振荡、酸碱、乙醇等均可使其失活;在0~10℃下活性只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min可使血清中绝大部分补体组分丧失活性,称为灭活或灭能。

1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在一个稳定的、适当的反应体系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如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可见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处,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S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补体量的少许变动也会造成溶血程度的较大变化,即曲线此阶段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实验常用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它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实验,即CH50。

1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补体旁路激活途径是越过C1、C4和C2,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参与此途径的血清成分尚有B、D、P、H、I等因子。替代途径的激活物主要是细胞壁成分,如内毒素、某些蛋白水解酶、IgG4、IgA聚合物等。替代途径是通过研究C4缺陷而仍保持补体系统活化的患者而发现的。

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C3b是以免疫黏附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补体活性片段。

1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补体结合试验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三个系统:反应系统(抗原与抗体)、指示系统(绵羊红细胞与溶血素)、补体系统(补体)。

1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补体结合试验原理:补体结合试验是用免疫溶血机制作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如先加入反应系统和补体,若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SRBC与相应溶血素),由于反应中无游离的补体,不出现溶血,为该试验阳性;反之,为阴性。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CR4是iC3b、C3d、C3dg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上的受体。

1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补体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简称MBL途径。此途径开始于急性期蛋白与病原体的结合,而不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经典途径是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补体C1~C9共11种成分全部参与的激活途径。其激活顺序是C1→C4→C2→C3→C5→C9。

第二十~二十一章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免疫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1、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中常用的发光底物为()。

A、FITC

B、鲁米诺

C、三联吡啶钌

D、HRP

E、AP

2、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标记物中常用的标记物为()。

A、吖啶酯类

B、鲁米诺

C、三联吡啶钌

D、HRP

E、AP

3、对新批号质控品应确定控制限,控制限通常以下述哪一个表示()。

A、平均值

B、变异系数

C、标准差

D、标准差倍数

E、中位数

4、在有组织的国际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成员国完全同意,并确定了国际单位(U)的生物制品为()。

A、国际标准品

B、二级标准品

C、三级标准品

D、控制物

E、样品

5、质控图制作的关键是对()的选择。

A、标准差

B、控制限

C、质控血清

D、试剂盒

E、操作人员

6、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它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所含杂质也已经定量,该物质为()。

A、一级标准品

B、二级标准品

C、校准品

D、样品

E、质控品

7、病毒性肝炎酶免疫检验中,有高值、中值、低值及阴性值的质控物,我们认为其中哪种质控物最重要()。

A、高值

B、中值

C、低值

D、阴性值

E、高值和低值

8、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中,判断阴、阳性结果的标准是以()为依据的。

A、阴性对照

B、阳性对照

C、临界值血清

D、以试剂盒说明书上提供的Cutoff值为准

E、最终的颜色变化

9、在质控中,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超过±3SD时,则表示该结果()。

A、质控

B、失控

C、无解释意义

D、仍然有效

E、在控

10、Grubbs法中若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处于n2s~n3s值之间时则表示()。

A、处于质控范围之内

B、该值在2~3s范围,处于“警告”状态

C、该值已在3s范围之外,属“失控”

D、不可继续进行测定,但可重复以上计算

E、该值在1s范围之内

11、“即刻法”质控,只需检测几次,即可进入质控状态()。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12、在“即刻法”质控中,当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n2s时,表示()。

A、失控

B、警告

C、处于控制范围内

D、该值不在2s范围内

E、要重复测定

13、作为标准品的生物制品,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

A、稳定性好,无传染危险性

B、没有任何杂质

C、蛋白质含量多

D、非常干燥

E、价格低廉

答案部分

一、A2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LEIA)是采用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的酶标记免疫测定。经过酶和发光两级放大,有很高的灵敏度。以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以鲁米诺为发光底物、并加入发光增强剂以提高敏感度和发光稳定性。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标记物在化学结构上有产生发光的特殊基团,在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直接参与发光反应,并没有本底发光。最常用的标记物主要有吖啶酯类化合物。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对新批号质控品应确定控制限,控制限通常以标准差倍数表示。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国际标准品是在有组织的国际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成员国完全同意,并确定了国际单位(U)的生物制品。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质控图制作的关键是对控制限的选择。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它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所含杂质也已经定量,该物质为一级标准品。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病毒性肝炎酶免疫检验中,有高值、中值、低值的质控物,我们认为其中以低值的质控物为最重要,设置临界于Cutoff值(CO值)的低值弱阳性质控物是室内质控的关键。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临界值血清是室内质控血清,不是判断阴、阳性的标准,判断样品阴、阳性结果的标准是以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Cutoff值为依据。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一般认为:①一次超出3SD;②连续二次超出2SD;③3~5次连续处于一侧的2SD之内;④5~7次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均为失控。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对于某些不是实验室每天开展的项目,有效期短的试剂盒项目,可采用Grubbs法来对检验结果进行检验和控制。当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处于n2s~n3s值之间时说明该值在2s~3s范围,处于“警告”状态。

1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即刻法”质控方法是在对同一批外部质控血清连续测定3次后,即可对第3次检验结果进行质控。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在“即刻法”质控中,当SI上限和SI下限<n2s时表示处于控制范围内,可以继续测定。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对标准品的要求主要有其量值可溯源;准确性高;基质效应小;无传染危险性;稳定性好等。

第二十二章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HLA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肿瘤特异性抗原

D、改变的特异性抗原

E、异嗜性抗原

2、乙型肝炎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是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s

E、抗-HBe

3、肥达氏反应的凝集效价阳性的判断标准是

A、≥1:20

B、≥1:40

C、≥1:80

D、≥1:160

E、≥1:320

4、主要决定伤寒沙门菌毒力因素的抗原是

A、O抗原

B、H抗原

C、Vi抗原

D、荚膜多糖抗原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那种情况下ASO不升高

A、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B、急性咽炎

C、风湿性心脏病

D、急性肾小球肾炎症

E、以上都不是

6、最常用于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学实验有

A、ASO实验

B、抗DNA酶B实验

C、抗透明质酸酶

D、抗链球菌多糖体

E、抗链激酶试验

7、感染性疾病出现最早,消失快可做为感染早期指标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M

B、IgG

C、IgA

D、IgE

E、以上都是

二、B

A、A.A、B

B.A、B、C

C.DP、DQ、DR

D.A、DR、DQ

E.C2、C4、B因子等

<1>、HLA-Ⅲ类基因区包括哪些位点

<2>、HLA-Ⅰ类基因区包括哪些位点

<3>、HLA-Ⅱ类基因区包括哪些位点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HLA基因复合体所表达的基因产物,除直接构成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靶抗原外,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也反映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因易感性。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HBsAg为乙肝患者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可作为乙肝的早期诊断和普查。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肥达反应伤寒沙门菌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三者的抗体均非保护性抗体。由于(O)与(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故常用于作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辅助临床诊断。产生凝集时抗体效价≥1:80为阳性,或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作出诊断。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以高纯度的伤寒沙门菌Vi抗原包被反应板,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Vi抗体,有助于检出伤寒带菌者及慢性带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SO增高常见于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风湿性关节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患者中,免疫功能不全或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ASO水平可不升高。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链球菌感染最常用的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检测。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IgM类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常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IgG类抗体出现晚,维持时间长,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根据。

二、B

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HLA-Ⅲ类基因区位于HLA-Ⅰ、Ⅱ类之间,由一些与补体和某些炎症因子编码相关的基因组成。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HLA-Ⅱ类基因区包括经典的HLA-DP、DQ、DR,非典型的HLA-DN、DO、DM等。

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关于Ⅳ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

A、无明显个体差异

B、发生慢

C、与抗体、补体有关

D、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E、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

2、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3、无需补体组分参与的效应是()。

A、免疫黏附

B、溶解细菌

C、抗B抗体与B型红细胞的溶解

D、ADCC

E、调理作用

4、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Arthus反应

B、肾小球肾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类风湿关节炎

E、传染性变态反应

5、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的细胞是()。

A、B细胞

B、MΦ

C、Th1

D、Th2

E、嗜碱性粒细胞

6、下列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的是()。

A、过敏性哮喘

B、过敏性鼻炎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胃肠炎

E、荨麻疹

7、为了更准确的估计患者皮试反应性,皮试时设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液常用()。

A、变应原的稀释保存液

B、变应原提取液

C、生理盐水

D、二硝基氟苯

E、盐酸组胺

8、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对于这一实验结果,最可能的解释是()。

A、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无特异性

B、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

C、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

D、抗体2对二硫键有特异性

E、B和C正确

9、寄生虫学免疫诊断皮内试验,24小时后局部出现阳性反应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以上都不是

10、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肾小球肾炎

B、风湿病

C、过敏性休克

D、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接触性皮炎

11、对金属镍的皮肤变态反应()。

A、是由IgE介导的

B、由嗜碱性粒细胞的浸润

C、可用P-K试验诊断

D、是由对镍和蛋白复合物致敏的T细胞引起

E、可用组胺拮抗药进行有效治疗

12、Ⅱ型超敏反应又称()

A、速发型超敏反应

B、迟发型超敏反应

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D、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E、Arthus反应

13、可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K细胞

D、NK细胞

E、致敏Tc细胞

14、可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过敏性介质的成分是()。

A、C1q,C1s

B、C3b,C4b

C、C3a,C2b

D、C2a,C5a

E、C3a,C5a

15、速发型超敏反应中引起皮肤奇痒的物质是()。

A、白三烯

B、前列腺素

C、组胺

D、激肽

E、ECF-A

16、过敏原皮肤试验准备前,制备抗原的步骤错误的是()。

A、收集原料

B、粉碎与匀浆

C、脱脂与提取

D、过滤与分离

E、装载一起保存

17、在Ⅱ型超敏反应中()

A、细胞毒性抗体直接引起靶细胞溶解

B、TC细胞参与反应而导致细胞被杀伤

C、组胺的释放在早期起重要作用

D、补体活化导致细胞或组织损伤的机制

E、中性粒细胞杀伤作用导致组织损伤

18、DTH反应()。

A、去除补体可以增强

B、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C、依赖于T细胞

D、抗体可以增强其反应

E、去除巨噬细胞可以增强

19、脱敏疗法治疗Ⅰ型超敏反应机制错误的是()。

A、大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

B、治疗过程中防止发生超敏反应

C、小剂量变应原进入机体,仅与少数致敏细胞上的IgE结合

D、脱颗粒后释放活性介质较少,不足以引起临床反应

E、少量的介质可被体液中的介质灭活物质迅速破坏

20、Ⅰ型变态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患者的红细胞

21、高亲和性的可结合到肥大细胞上的IgE分子部位是()。

A、Fab段

B、CH2功能区

C、H链恒定区

D、HVR区

E、Fc段

22、新生儿溶血症可能发生于()。

A、Rh-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B、Rh+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C、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D、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E、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23、重症肌无力在损伤机制上属于()。

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B、Ⅱ型超敏反应

C、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D、巨噬细胞缺陷

E、NK细胞活性低下

24、Ⅲ型超敏反应重要病理学特征是()。

A、红细胞浸润

B、巨噬细胞浸润

C、淋巴细胞浸润

D、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E、中性粒细胞浸润

25、检测淋巴因子与下列哪项超敏反应有关()。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Ⅰ、Ⅱ型超敏反应

26、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病人的皮损部位活体组织学检查,其特点为()。

A、动脉壁有Ig和补体沉积

B、表皮坏死

C、水肿

D、中性粒细胞浸润

E、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

27、不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A、嗜碱性粒细胞

B、肥大细胞

C、浆细胞

D、NK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28、补体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是()。

A、免疫复合物

B、酵母多糖

C、细菌脂多糖

D、肽聚糖

E、凝聚的IgA

29、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的马血清所引起血清病的发病机制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Ⅴ型超敏反应

30、不可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有()。

A、结核菌素

B、染料

C、真菌

D、麻风杆菌

E、破伤风类毒素

31、DTH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物质有关()。

A、抗体、补体和CK

B、抗原、抗原致敏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C、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和中性粒细胞

D、IgG抗体、抗原和肥大细胞

E、抗原、巨噬细胞和补体

3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变态反应。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Ⅶ型

33、某孕妇为Rh-,第一胎分娩Rh+胎儿,为防止再次妊娠的Rh+胎儿产生溶血症,应给Rh母亲注射()。

A、抗Rh因子抗体

B、Rh抗原

C、免疫抑制剂

D、免疫增强剂

E、以上都不是

34、属过敏性鼻炎确诊常用依据的诊断方法是()。

A、皮肤试验

B、非特异性鼻黏膜激发试验

C、特异性鼻黏膜激发试验

D、血清总IgE测定

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

二、A3/A4

1、患儿,男性,7岁,肺炎,经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后静脉滴注青霉素,15min后,患儿诉腹部稍痛,10min后加剧,哭闹不止,面色变黄,呈痛苦状,诊断为青霉素过敏。立即改用10%葡萄糖250ml加10%的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滴注,并肌注肾上腺素0.25mg,地塞米松5mg,异丙嗪12.5mg。30min后,患儿症状消失。

<1>、该患儿发生的超敏反应类型为()。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不确定

<2>、输血反应属于()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混合型

<3>、下列不是血清中总IgE的测定方法的是()。

A、放射免疫吸附试验

B、酶联免疫测定法

C、化学发光法

D、凝胶扩散法

E、电化学发光法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Ⅳ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是:①发生慢,接触变应原后24~72小时发生,故称迟发型超敏反应;②与抗体、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③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和过程基本同细胞免疫应答,无明显个体差异,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Ⅰ型超敏反应的致敏阶段是由变应原进入机体引起,凡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称为变应原。常见的变应原有:鱼虾、蟹贝、牛奶、鸡蛋;花粉、尘螨及其排泄物。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DCC效应:对固定的组织细胞,在抗体IgG和IgM介导下,与具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的巨噬细胞、NK细胞等结合,释放蛋白水解酶、溶酶体酶等,使固定组织溶解破坏。不需要补体组分参与。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有:

(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如Arthus反应及类Arthus反应。

(2)全身免疫复合物病:①血清病;②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③慢性免疫复合物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④过敏性休克样反应:见于临床上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时出现的与过敏性休克相同的临床表现。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Ⅳ型超敏反应中,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Ⅱ类或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具有相应抗原识别受体的Th细胞和Tc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熟为效应T细胞,即炎性T细胞(Th1细胞)和致敏Tc细胞。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超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胃肠炎和荨麻疹。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为了更准确的估计患者皮试反应性,试验时同时作阴性和阳性对照。阳性对照常用盐酸组胺,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对于这一实验结果,可以解释为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或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Ⅳ型变态反应在接触抗原后48~72h内观察结果。皮内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硬结为主,斑贴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水疱为主。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胃肠炎和荨麻疹。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皮肤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如二硝基氟苯以及镍、铬等可引起接触性超敏反应。此种反应属于Ⅳ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所以对金属镍的皮肤变态反应是由对镍和蛋白复合物致敏的T细胞引起。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即为Ⅱ型变态反应,又称为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1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致敏Tc细胞可通过释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坏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引起组织坏死。

1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免疫复合物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C3a、C5a,C567等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使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和水肿。

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速发型超敏反应中引起皮肤奇痒的物质是组织胺。组织胺可以引起鼻塞、打喷嚏、流涕、喉咙发痒、眼皮肿胀等现象。

1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过敏原皮肤试验准备前,不同抗原的制备方法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收集原料;②粉碎与匀浆;③脱脂与提取;④过滤与分离;⑤分装保存。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Ⅱ型超敏反应是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Ⅳ型超敏反应也称为DTH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发生慢,接触变应原后24~72小时发生,故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1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在治疗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时,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30min)、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的方法进行脱敏,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不致发生超敏反应。脱敏注射的原理:可能是小剂量变应原进入机体,仅与少数致敏细胞上的IgE结合,脱颗粒后释放活性介质较少,不足以引起临床反应,而少量的介质可被体液中的介质灭活物质迅速破坏。短时间内,经多次注射变应原,体内致敏细胞逐渐脱敏,直至机体致敏状态被解除,此时再注射大量抗毒素不会发生变态反应。但这种脱敏是暂时的,经一定时间后,机体又可重建致敏状态。

2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低,而变态反应病患者血清中IgE含量较高,特别是特异性IgE含量异常增高。所以Ⅰ型变态反应可以通过血清转移给正常人。

2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可与IgE的Fc段结合。

2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新生儿溶血症主要见于母子间Rh血型不合的第二胎妊娠。血型为Rh阴性的母亲因流产或分娩过Rh阳性的胎儿时,Rh阳性RBC进入体内产生了抗Rh抗体(IgG类),当她再次妊娠Rh阳性的胎儿时,母体内的抗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阳性RBC结合,通过激活补体和调理吞噬,使胎儿RBC溶解破坏,引起流产或新生儿溶血。

2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重症肌无力在损伤机制上属于Ⅱ型超敏反应型疾病。重症肌无力是抗受体抗体介导的功能受抑制的病症。80%以上患者有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补体参与发病过程。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导致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可减轻的渐进性骨髓无力及各种受累器官的症状。因受体内吞和在胞内的降解,受体数目减少。

2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中性粒细胞浸润是Ⅲ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病理特征。局部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免疫复合物的过程中,释放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弹性纤维酶和碱性蛋白等,使血管基底膜和周围组织损伤。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Ⅳ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Ⅱ类或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具有相应抗原识别受体的Th和Tc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熟为效应T细胞,即炎性T细胞(Th1)和致敏Tc细胞,当致敏Tc细胞再次遇到相应抗原刺激后,炎性T细胞可通过释放TNF-β、IFN-γ、IL-2、IL-3等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引起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致敏Tc细胞则通过释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坏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引起组织坏死。

2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所以皮损部位活体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

2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Ⅰ型超敏反应的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特异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针对特异变应原的IgE抗体。此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与肥大细胞结合释放储存的组胺、嗜酸粒细胞激肽原酶等。

2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补体的作用:免疫复合物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C3a、C5a,C567等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使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和水肿;并吸引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浸润。膜攻击复合物可加剧细胞损伤。

2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血清病是通常在初次接受大剂量抗毒素(马血清)1~2周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荨麻疹等症状。主要是体内马血清尚未清除就产生了相应抗体,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血清病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之一。

3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由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染。如结核病人肺部空洞的形成、干酪样坏死、麻风病人皮肤的肉芽肿形成、以及结核菌素反应等均是由Ⅳ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组织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性炎症。

3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Ⅳ型变态反应在接触抗原后48~72h内观察结果。皮内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硬结为主,斑贴试验的阳性结果以红肿和水疱为主。皮肤试验阳性与抗原、抗原致敏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关。

3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一般发生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3周,由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如M蛋白结合后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所致。常发生Ⅲ型超敏反应。

3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新生儿溶血症主要见于母子间Rh血型不合的第二胎妊娠。血型为Rh阴性的母亲因流产或分娩过Rh阳性的胎儿时,Rh阳性RBC进入体内产生了抗Rh抗体(IgG类),当她再次妊娠Rh阳性的胎儿时,母体内的抗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阳性RBC结合,通过激活补体和调理吞噬,使胎儿RBC溶解破坏,引起流产或新生儿溶血。若该母亲曾接受过Rh阳性输血则第一胎胎儿也可发生溶血。预防措施为:分娩Rh阳性胎儿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Rh抗体(抗D抗体),预防再次妊娠Rh阳性胎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3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过敏性鼻炎的诊断试验主要包括特异性过敏原皮肤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这两种诊断试验都是检测人体内是否对某些过敏原敏感。但是皮肤试验较为便宜,过敏原浸出物获得容易,得出结果较快,为过敏性鼻炎常用的确诊依据。

二、A3/A4

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由抗体IgE引起;发生快;引起效应器官功能紊乱,无实质性病理损害;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趋向。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血清中总IgE是针对各种抗原的IgE的总和,正常情况下血清IgE含量很低,仅在ng/ml水平,故用凝胶扩散法不能测出。

第二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

A、抗ssDNA抗体和ANA

B、抗dsDNA抗体和ANA

C、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

D、抗DNP抗体和ANA

E、抗SS-A抗体和抗核蛋白抗体

2、产生TNF-β的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E、血管内皮细胞

3、交感性眼炎的发生机制是()。

A、隐蔽抗原释放

B、自身组织改变

C、共同抗原诱导

D、先天易感性

E、同种异型抗原诱导

二、A2

1、32岁,女性患者,不规则发热伴大小关节疼痛月余。查体面部未见红斑,口腔、鼻腔有溃疡,右膝及左踝关节轻度红肿,有压痛,但无畸形。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颗粒管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5×109/L,网织红细胞2.1%,抗核抗体1:1000(+),LE细胞(-),可诊断为()。

A、SLE

B、类风湿关节炎

C、肾小球肾炎

D、上呼吸道感染

E、风湿性关节炎

2、32岁女性患者,不规则发热伴大小关节疼痛月余。查体面部未见红斑,口腔、鼻腔有溃疡,右膝及左踝关节轻度红肿,有压痛,但无畸形。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颗粒管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5×109/L,网织红细胞2.1%,抗核抗体1:1000(+),LE细胞(-),该患者进一步实验室检查,还可能出现以下结果,其中不包括()。

A、血小板减少

B、红细胞增多

C、抗Sm抗体

D、补体C3降低

E、抗双链DNA抗体

3、患者,女性,40岁关节僵硬疼痛半年,关节肿胀。最近全身乏力,低热RF:206/ml,ASO:10.6,ANA:1:320,CCP:135IU/ml。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最可能诊断为()。

A、风湿性关节炎

B、类风湿关节炎

C、多发性肌炎

D、骨性关节炎

E、硬化症

4、患者关节痛、腰痛、各种皮疹、反复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口干/眼干、眼睛充血伴红肿疼痛、视力下降、耳朵红肿疼痛、鼻梁红肿疼痛、听力下降、咳嗽伴呼吸困难、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血尿、心包/胸腔积液、肺部阴影/包快等。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血沉快、类风湿因子增高、抗核抗体阳性等。SSA(+),SSB(+)。该患者最可能为()。

A、类风湿关节炎

B、舍格伦综合征

C、骨性关节炎

D、红斑狼疮

E、硬皮病

5、女性,18岁。发热1个月,近1周来两面颊出现对称性红斑、手指关节红肿,化验: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3.0×109g/L,尿蛋白(+++),抗ds-DNA抗体阳性,应首先考虑诊断为()。

A、缺铁性贫血

B、慢性肾炎

C、类风湿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风湿热

6、老年女性,病程1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肝硬化有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反复消化道大出血;实验室检查,ALT、ALP升高;RF升高;ANA1:1000+颗粒型。有口干、眼干,口腔科、眼科检查均支持口、眼干燥症,抗SSA阳性。舍格伦综合征(SS)诊断也比较明确。此外: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及M2亚型高滴度阳性,且肝病表现以胆汁淤积为主,ALP升高较ALT升高明显。应诊断为()。

A、肝硬化

B、舍格伦综合征(SS)

C、PBC(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D、PBC和SS

E、肝腹水

三、A3/A4

1、一女性患者,年龄25岁,鼻翼两侧出现对称性蝶形红斑,主诉乏力,消瘦,关节肿痛,双手中、小关节呈对称性非畸形性的关节肿胀、压痛,持续低热近2个月,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无效,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3.1×109/L,尿常规检查蛋白一个加号。

<1>、SLE在活动期补体水平()。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先升高后降低

E、不确定

<2>、若怀疑是SLE,下列选项中特异性最高的两个自身抗体是()。

A、抗核抗体和抗dsDNA抗体

B、抗磷脂抗体和抗核抗体

C、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

D、RF和抗Sm抗体

E、抗组蛋白抗体和抗ssDNA抗体

2、女性,45岁。双手和膝关节肿痛伴晨僵1年。体检:肘部可及皮下结节,质硬,无触痛。RF高,ASO正常。

<1>、最有助于确定诊断的是()。

A、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

B、滑液检查

C、抗核抗体

D、ESR

E、CRP

<2>、诊断首先考虑为()。

A、系统性硬化症

B、骨关节炎

C、痛风

D、类风湿关节炎

E、风湿性关节炎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临床症状可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肾损害、心血管病变(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和脉管炎)、胸膜炎、精神症状、胃肠症状、贫血等;疾病多呈渐进性,较难缓解。免疫学检查可见IgG、IgA和IgM增高,尤以IgG显著;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主要是抗核抗体系列)和免疫复合物,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抗dsDNA和抗Sm抗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标志。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致敏的T淋巴细胞主要有二类:其中,CD4+Th1细胞再次遇到并识别相同靶细胞时,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IFN-γ、TNF-β、IL-2、IL-3、GM-CSF等。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隐蔽抗原是指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隔绝的抗原成分。如精子、眼内容物等。手术、外伤、感染等因素破坏隔绝屏障,隐蔽抗原释放入血流或淋巴液,与免疫系统接触,引发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二、A2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根据该患者有关节炎,肾脏病变,血液学异常,口腔及鼻腔溃疡,抗核抗体阳性等特征,符合SLE的诊断。SLE患者仅有80%可能出现皮肤损害,而出现典型面部蝶形红斑者更少,其特异性抗体ds-DNA抗体和Sm抗体阳性检出率更低。所以诊断时应引起注意。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性免疫性疾病,血清中有大量多种自身抗体,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表面都有抗体存在,与细胞膜及细胞核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即可导致细胞破坏,减少。多数SLE患者都有轻中度贫血,所以B显然是错误的。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学特点之一是存在类风湿因子,在临床上测定的通常是IgM型类风湿因子,已证明还存在IgG、IgA型。RF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敏感指标。其他对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较强的自身抗体由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环瓜氨酸肽(CCP)等。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舍格伦综合征(SS)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表现为眼和口的干燥;眼觉干燥、痒痛,可有异物或烧灼感咽喉干燥,有声音嘶哑,痰液稠黏。约有半数病例白蛋白减少和多株峰型球蛋白增高,主要在γ球蛋白部分,亦可有α2和β球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IgM增高,约3/4病人类风湿因子阳性,常为IgM型;抗核抗体阳性(17%~68%),抗dsDNA抗体少见,巨球蛋白和冷球蛋白可阳性;原发性SS中抗SS-A抗体阳性率达70%~75%,抗SS-B抗体达48%~60%。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起病可急可缓,多数早期表现为非特异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尤以低热常见,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等。皮疹常见,约40%患者有面部典型红斑称为蝶形红斑。约90%以上患者有关节肿痛,且往往是就诊的首发症状,最易受累的是手近端指间关节,膝、足、髁、腕关节均可累及。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约半数患者有晨僵。抗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志抗体。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PBC是自身免疫病,特点为持续性肝内胆汁淤积,肝硬化结节不明显,女性多,女:男为10:1,临床表现以黄疸、ALP升高为主,SS为系统性疾病,SS中抗SS-A抗体阳性率达70%~75%,PBC患者AMA的阳性率达90%以上,成为诊断PBC的主要检查项目。近年研究发现,AMA存在若干亚型,迄今发现M1~M99种,其中与PBC有关的是M2、M4、M8、M9四种。M2靶抗原的主要成分为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2组分,高滴度M2在PBC中的阳性率达96%,被认为是PBC敏感、特异性的标志抗体。

三、A3/A4

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SLE主要免疫学特征之一:在疾病活动期血清补体水平降低。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抗Sm抗体是SLE血清标志抗体,它的出现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确诊SLE患者,抗dsDNA抗体也是SLE的特异抗体,并与病情活动度相关,在SLE活跃期患者中明显增高,随病情缓解该抗体可转阴。

2、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抗体。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断抗原决定诛的抗体,是以变形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轻链病患者本周蛋白检测时应考虑到()。

A、化学法较灵敏

B、化学法操作烦琐

C、血标本的检出率不如尿标本

D、免疫学方法常用的是ELISA

E、化学法可确定轻链的型别

2、当临床上考虑为巨球蛋白血症时,首先应该进行()。

A、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B、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C、免疫电泳

D、本周蛋白检测

E、骨髓检查

3、哪一型重链病尿中可出现本周蛋白()。

A、γ型

B、α型

C、μ型

D、δ型

E、ε型

4、介导体液免疫的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巨噬细胞

D、肥大细胞

E、浆细胞

5、能用免疫比浊法进行快速定量的项目有()。

A、葡萄糖

B、免疫球蛋白

C、胆固醇

D、尿素

E、肌酐

6、免疫增殖病主要是指()。

A、因白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

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

C、巨噬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

D、单核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

E、嗜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

7、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具有特征性蛋白是()。

A、白蛋白

B、Tamm-Horsfall糖蛋白

C、免疫球蛋白

D、免疫球蛋白轻链

E、β球蛋白

8、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具有决定诊断意义的是()。

A、血沉加快

B、骨髓内大量异常浆细胞

C、X线示广泛骨质疏松

D、血清钙增高

E、血清中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

9、下列哪一项不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临床表现()。

A、贫血

B、骨痛

C、病理性骨折

D、皮肤瘙痒

E、反复感染

10、下列哪一疾病不属于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A、艾滋病

B、多发性骨髓瘤

C、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D、淀粉样变性

E、重链病

二、A3/A4

1、患者,男性,45岁,骨盆骨折住院。X线检查发现多部位溶骨性病变。实验室检查:骨髓浆细胞占25%,血沉50mm/60min,血红蛋白为80g/L,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呈现M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IgG8g/L、IgA12g/L、IgM0.2g/L。

<1>、除何者外,下列均为该患者目前可选用的治疗方法()。

A、化疗

B、使用干扰素

C、造血干细胞移植

D、控制并发症

E、使用免疫增强剂

<2>、目前最常用的鉴定M蛋白类型的方法为()。

A、免疫固定电泳

B、免疫扩散

C、ELISA

D、比浊法

E、对流电泳

<3>、如进一步对该患者进行分型,则应为()。

A、IgG型

B、IgA型

C、IgD型

D、IgE型

E、非分泌型

<4>、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一过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B、持续性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C、多发性骨髓瘤

D、冷球蛋白血症

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轻链病的免疫学特征包括:尿中和血清中可检出同类型的轻链片段;本周蛋白尿阳性,血中本周蛋白检出率不如尿中。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巨球蛋白血症是以分泌IgM的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多见于老年男性。当临床上考虑为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或其他浆细胞恶变疾病时,首先应该做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如果发现有异常球蛋白区带,继而进行免疫球蛋白测定与免疫电泳,做进一步定量分析和免疫球蛋白分类鉴定。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根据重链的类别分为四型IgG(γ)、IgA(α)、IgM(μ)和IgD(δ),后一种罕见。μ型重链病的主要免疫学特征是骨髓中出现空泡浆细胞或者淋巴细胞,血清中出现类游离重链但含量较低,尿中可有本周蛋白。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正常的体液免疫是B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效应,细胞因子可有序地启动、调节B细胞的这一过程,以发挥正常的体液免疫。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法准确、快速、敏感、检测阈值可达0.1mg/L,可自动化,常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可测Ig和补体成分。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免疫增殖病主要是指因免疫器官,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淋巴和单核-巨噬细胞)异常增生(包括良性或恶性)所致的一组疾病,表现出免疫功能异常或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具有特征性蛋白是免疫球蛋白轻链。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学特征有:①血清中有大量的M蛋白,IgG≥30g/L、IgA≥10g/L、IgM≥10g/L、IgD≥2.0g/L、IgE≥2.0g/L或尿中有本周蛋白(>2.0g/24h尿)。②骨髓中有大量不成熟的浆细胞(>15%),组织活检证实有浆细胞瘤。因此骨髓内大量异常浆细胞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具有决定诊断意义。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临床特征:骨质破坏(骨痛、骨折)、贫血、感染、肾功能损害、其他组织损害,如神经系统以及预后不良等。

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可分为三类:原发性恶性、原发性良性、继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其包括疾病有: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性、重链病等。

二、A3/A4

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多发性骨髓瘤可采用化疗、使用干扰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控制并发症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固定电泳最常用于M蛋白的鉴定,此外免疫固定电泳也用于尿液中本周蛋白的检测及κ、λ分型、脑脊液中寡克隆蛋白的检测及分型。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本题中的患者IgA为12g/L,大于10g/L。应为IgA型。IgA型占25%,高钙血症明显,合并淀粉样变,出现凝血异常及出血倾向机会较多,预后较差。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此患者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X线检查可见溶骨性损害。溶骨性损害多见于颅骨、骨盆、脊柱、肋骨、股长骨和肱骨的近端。免疫学特征包括:①血清中有大量的M蛋白,IgG≥30g/L、IgA≥10g/L、IgM≥10g/L、IgD≥2.0g/L、IgE≥2.0g/L或尿中有本周蛋白(>2.0g/24h尿);②骨髓中有大量不成熟的浆细胞(>15%),组织活检证实有浆细胞瘤;③正常的Ig水平明显↓。本题中的患者IgA为12g/L,大于10g/L。浆细胞为25%,大于15%。免疫学特征3项中具备2项即可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第二十六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易发生在()。

A、新生儿期

B、出生半年内

C、婴幼儿

D、青少年

E、青壮年

2、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直接侵犯哪种细胞造成细胞免疫缺陷引起的疾病()。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K细胞

E、巨噬细胞

3、AIDS患者痰液检查中常可见下列哪种寄生虫()。

A、阿米巴原虫

B、卡氏肺孢子虫

C、细粒棘球蚴虫

D、多房棘球蚴虫

E、卫氏并殖吸虫

4、NBT还原试验可用于吞噬细胞免疫缺陷病的检查,其正常值范围一般为()。

A、>15%

B、<5%

C、>20%

D、5~10%

E、>10%

5、以下不属于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性病的是()。

A、裸淋巴细胞综合征

B、腺苷酸脱氨酶缺陷症

C、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缺陷症

D、慢性肉芽肿病

E、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6、血小板MPV减少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May-Hegglin异常,Alpport综合征

B、Wishtt-Aldrich综合征

C、蒙特利尔血小板综合征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和Swiss-cheese血小板综合征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T细胞活化及功能缺陷与哪种成分无关()。

A、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B、MHC-Ⅱ类分子

C、IL-1R

D、IFN-γ

E、IL-2

8、下列不属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是()。

A、选择性IgA缺乏症

B、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C、艾滋病

D、慢性肉芽肿

E、C1抑制剂缺陷

9、AIDS是何种疾病()。

A、细胞免疫缺陷病

B、体液免疫缺陷病

C、联合免疫缺陷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E、吞噬细胞和补体缺陷病

10、有关免疫缺陷病常见发病原因错误的是()。

A、遗传基因正常

B、中枢免疫器官发育障碍

C、免疫细胞内在缺陷

D、免疫细胞间调控机制异常

E、继发性免疫缺陷

11、检查体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

A、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测定

B、溶血空斑试验

C、B淋巴细胞数目测定

D、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E、SmIgG的测定

12、一婴儿接种卡介苗后,出现致死性、弥散性感染,其原因为()。

A、对佐剂变态反应

B、补体缺陷

C、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D、联合免疫缺陷

E、B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二、A2

1、一男性,根据临床:发热,咳嗽,腹泻,消瘦,及血清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T淋巴细亚群CD4计数明显下降,考虑为艾滋病,最终经哪一项检查确定了艾滋病的诊断()。

A、免疫印迹试验

B、便培养

C、痰培养

D、胸X线片

E、T细胞亚群计数

2、患儿反复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临床检查结果显示:血清IgG<2g/L,淋巴结无生发中心,但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无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D、缺铁性贫血

E、淋巴细胞核苷酸磷酸化酶缺陷症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α连锁婴幼儿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于婴幼儿,发病率:男婴>女婴。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IDS是由HIV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HIV的机会性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以卡氏肺孢子菌、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新型隐球菌和弓形虫感染最常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卡波济(kaposi)肉瘤。所以AIDS患者痰液检查中常可见卡氏肺孢子虫。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NBT还原试验主要检测了解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正常NBT阳性细胞在5%~10%,免疫缺陷时其值下降,如慢性肉芽肿常<5%。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裸淋巴细胞综合征、腺苷酸脱氨酶缺陷症、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缺陷症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属于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属于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性病的一种,主要由于先天性T、B细胞发育不全,导致T、B细胞缺乏和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复杂,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慢性肉芽肿病属于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以儿童为多见,重者多死于儿童期,呈X-连锁隐性遗传。临床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湿疹和免疫缺陷三联征。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T细胞活化及功能缺陷的发生机制有:①TCR/CD3分子表达缺失;②TCR/CD3复合物信号传导异常;③协同刺激分子(如B7分子)表达缺失;④细胞因子(IL-2、IL-4、IL-5、IFN-γ)缺失;⑤细胞因子受体(IL-1R、IL-2R等)表达缺失。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是HIV直接或间接损害、破坏CD4+T细胞,导致细胞的免疫缺陷。最后B细胞的免疫同时受损,其他免疫细胞也受损,引起免疫功能下降,促使并发感染和肿瘤等发生。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

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缺陷病常见的发病原因有:

(1)遗传基因异常:①性染色体隐性遗传(XL);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2)中枢免疫器官发育障碍:可因遗传缺陷所致。

(3)免疫细胞内在缺陷:多由先天酶缺陷引起,如ADA(腺苷脱氨酶)、PNP(嘌呤核苷磷酸化酶)、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乏。

(4)免疫细胞间调控机制异常:调控机制异常,如辅助不足或抑制过剩,均可导致免疫缺陷。

(5)继发性免疫缺陷:常因感染、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引起。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测定是检查体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由于目前还没有发现由IgD和IgE缺陷所致疾病,所以通常检测IgG、IgM、IgA。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联合免疫缺陷的临床特征:表现为严重、持久的病毒及机会性感染。接种麻疹、牛痘、BCG等减毒活疫苗,可引起全身弥散性感染而致死,多在1~2岁死亡。

二、A2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印迹试验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均高的抗HIV抗体确证试验,此试验在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检查合格在有效期内的试剂进行检测。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Bruton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通常患儿于生后6~9个月出现症状,表现为血循环中B细胞数目减少或缺乏,各类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或缺失,临床已反复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为主要特征。

第二十七章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2

1、不属于分化抗原的是()。

A、唾液酸

B、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C、组织多肽抗原

D、铁蛋白

E、甲胎蛋白

2、临床上常用于监测甲状腺髓样瘤(MTC)治疗状况的是()。

A、甲状旁腺激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肾上腺素

D、降钙素

E、以上都是

3、结合()可用于精原细胞瘤的分型和分期。

A、AFP和hCG

B、AFP和睾酮

C、睾酮和hCG

D、AFP和雌激素

E、hCG和雌激素

4、肿瘤标志物联合基本原则是选用不同性质、互补的、相对敏感的()个标志物组成标志群。

A、1~2

B、3~4

C、5~6

D、6~7

E、7~8

5、常用于胃癌检测的主要标志是()。

A、CA153

B、CA125

C、CA724

D、SA

E、AFP

6、具有抗肿瘤效应的第一道防线是()。

A、Tc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Th细胞

D、B细胞

E、NK细胞

7、α-L岩藻糖苷酶是诊断下列哪种疾病的有用指标()。

A、前列腺癌

B、乳腺癌

C、肝癌

D、肺癌

E、卵巢癌

8、检测浆膜腔积液何种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胰腺癌诊断()。

A、癌胚抗原

B、甲胎蛋白

C、CA199

D、CA125

E、CA724

9、对卵巢癌诊断的补充标志物为()。

A、CEA

B、BJP

C、降钙素(CT)

D、组合指标CEA、hCG、CA125

E、组合指标CEA、hCG、CA19-9

10、如AFP超过()μg/L,谷丙转氨酶基本正常,意味着可能存在肝癌。

A、100

B、200

C、300

D、400

E、1000

11、常用于诊断小细胞肺癌的酶类肿瘤标志物是()。

A、乳酸脱氢酶

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C、碱性磷酸酶

D、谷胱甘肽-S-转移酶

E、组织多肽特异抗原

12、肿瘤免疫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肿瘤的抗原性

B、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

C、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D、肿瘤的免疫检验和免疫治疗

E、肿瘤的病理生理

13、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阳性率约为()。

A、31%以上

B、40%以上

C、50%以上

D、65%以上

E、70%以上

14、常用于判断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是()。

A、CA153

B、雌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

C、CEA

D、CA125

E、CA19-9

15、巨噬细胞在体内抗肿瘤作用的证据大多是间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处理和呈递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以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

B、活化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通过释放溶解细胞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C、巨噬细胞表面上有Fc受体,可通过特异性抗体介导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

D、活化的巨噬细胞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毒性因子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E、产生超氧化代谢产物发挥杀瘤效应

16、NK细胞主要杀伤()。

A、肿瘤细胞

B、微生物感染细胞

C、自身衰老细胞

D、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E、病毒感染细胞

17、关于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敏感性高

B、特异性好

C、无器官特异性

D、肿瘤标志物水平与临床分期相关

E、可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

18、通常将最高()时的临界值定为决定值。

A、敏感性

B、特异性

C、敏感性和特异性

D、精密度

E、准确度

19、对乳腺癌诊断最好的指标是()。

A、CA15-3

B、CEA和hCG

C、CA50

D、AFP

E、hCG

20、属于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是()。

A、胚胎抗原

B、甲胎蛋白

C、黑色素瘤抗原

D、癌胚抗原

E、CA199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肿瘤标志物具有相对特异性

B、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越多越好

C、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应结合临床

D、肿瘤标志物的动态监测,应用价值较高

E、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浓度与肿瘤组织大小成有时呈正相关

22、作为结肠癌辅助诊断的最重要肿瘤标志物是()。

A、CA199

B、CEA

C、CA50

D、CA724

E、CA153

23、具有抗原提呈能力的吞噬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并指状细胞

E、巨噬细胞

24、不作为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的是()。

A、CEA

B、CA199

C、SA

D、CA724

E、CA15-3

25、异位激素临床应用较多的是()。

A、CT

B、ACTH

C、HCG

D、儿茶酚胺类

E、前列腺素

26、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最佳肿瘤标志物是()。

A、CA19-9

B、CA125

C、CA50

D、CA153

E、CEA

27、分泌激素最多的肿瘤是()。

A、肝癌

B、胃癌

C、乳腺癌

D、肺癌

E、胰腺癌

28、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细胞是()。

A、Tc细胞

B、Ts细胞

C、TH细胞

D、NK细胞

E、TD细胞

29、可采用免疫增强治疗的疾病是()。

A、超敏反应

B、移植排斥

C、炎症

D、自身免疫性疾病

E、肿瘤

30、临床不常用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有()。

A、酶免法

B、放免法

C、凝集法

D、发光法

E、免疫电泳法

31、常用于淋巴瘤检测的主要标志是()。

A、CEA

B、VMA

C、NSE

D、β2M

E、AFP

32、属于被动免疫治疗的是()。

A、接种肿瘤疫苗

B、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C、使用卡介苗

D、接种狂犬疫苗

E、应用短小棒状杆菌疫苗

33、消化道肿瘤最常用的疗效考核指标是()。

A、AFP

B、CEA

C、CA125

D、CA15-3

E、PSA

34、生化标志最低检测限为()个肿瘤细胞。

A、105

B、106

C、107

D、108

E、109

35、应用肿瘤标志物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所遵循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早期肿瘤的发现有较高的灵敏度

B、测定方法的灵敏度高

C、测定方法的特异性高

D、测定方法的重复性好

E、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但无症状和体征者,可以不用复查

36、当tPSA在4.0~10.0μg/L时,fPSA/tPSA比值为()可作为良性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点。

A、0.05

B、0.16

C、0.25

D、0.35

E、0.45

37、下列肿瘤标志物中,组织器官特异性最高的是()。

A、SA

B、PSA

C、CEA

D、CA125

E、CA153

38、酶类肿瘤标志物的特点是()。

A、特异性较高,敏感性较高

B、特异性不高,敏感性不高

C、特异性不高,敏感性较高

D、特异性较高,敏感性不高

E、无特异性,无敏感性

39、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是()。

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

B、CA153

C、CA125

D、CA199

E、CEA

二、A3/A4

1、某男,62岁,半年前上腹隐痛不适,6个月后发现上腹肿块,B超显示227.5px×190px实质性占位,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既往有乙肝史12年。治疗前检查:肝右肋下100px,剑突下150px可触及,质硬、移动性浊音阴性。舌红、苔黄、脉弦。GPT44U、Akp215IU、r-GT241IU、HBsAg(+)。CT检查肝左叶及右叶巨块型肝癌(300px×225px呈不均匀增强),门脉左支有癌栓形成。诊断原发性肝癌Ⅱ期,血淤郁结型。

<1>、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升高的是()。

A、AFP

B、NSE

C、CA125

D、CA153

E、PSA

<2>、下列不参与肿瘤免疫的细胞是()。

A、T细胞

B、NK细胞

C、巨噬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下列不是肿瘤相关抗原中的胚胎抗原是()。

A、AFP

B、PSA

C、CEA

D、FSA

E、POA

三、B

1、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LAK细胞

E.DC细胞

<1>、常被称为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的是()。

<2>、具有产生抗体、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的细胞是()。

<3>、可诱导出的一种新的杀伤细胞,具有广谱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的细胞是()。

<4>、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是指()。

<5>、不需抗体参与即可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

答案部分

一、A2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组织多肽抗原、铁蛋白、唾液酸等属于分化抗原。甲胎蛋白属于胚胎抗原。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怀疑患有MTC的病人以及需要随访的病人应进行降钙素的检测,因为降钙素水平的升高对MTC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在肿瘤的其他临床指标出现之前,就可以检测到降钙素水平的升高;肿瘤的大小和循环系统中降钙素的浓度也呈正相关。病人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后,降钙素的检测用于对疾病的复发进行监控。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FP和hCG结合用于精原细胞瘤分型和分期,精原细胞瘤可分为精原细胞型、卵黄囊型、绒毛膜上皮细胞瘤和畸胎瘤。精原细胞型AFP正常,hCG升高;卵黄囊型AFP升高,绒毛膜上皮细胞瘤hCG升高,而畸胎瘤两者均正常。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肿瘤标志物联合基本原则是选用不同性质、互补的、相对敏感的3~4个标志组成标志群。过多的标志浪费人力和财力,也会增加假阳性比例。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常用于诊断胃癌的标志物有CEA、CA724、CA19-9、CA50、AFP、CA242等。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NK细胞是一类在肿瘤早期起作用的效应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在诊断肝细胞癌中敏感性好,阳性率高,是AFP阳性率的三倍以上,对AFP阴性病例及小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极大,是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有用指标。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CA199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血清CA199阳性的临界值为37μg/L,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当CA199小于1000μg/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

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对卵巢癌的首选标志物为CA125。补充标志物为CEA、hCG、CA19-9。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成人血清AFP:正常值<20μg/L;AFP>400μg/L时,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烯醇化酶是催化糖原酵解途径中甘油分解的最后的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母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

1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肿瘤免疫学是研究机体的免疫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免疫学方法在肿瘤诊治中应用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肿瘤的抗原性、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肿瘤的免疫检验、肿瘤的免疫治疗等。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子宫颈癌,肺癌,头颈部癌时,血清中SCC升高,其浓度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Ⅲ期头颈部癌阳性率为40%,Ⅳ期时阳性率增至60%。子宫颈癌的阳性率较高,可达80%左右。肺鳞癌阳性率约为46.5%,食管癌约为31.3%。临床上还用于监测这些肿瘤的疗效μ,复发和转移以及评价预后。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常用于判断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否有效。类似的还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癌基因c-erB-2编码蛋白。

1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巨噬细胞的作用:①作为抗原提呈细胞;②杀伤肿瘤效应细胞;③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④活化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通过释放溶解细胞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⑤处理和呈递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以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⑥巨噬细胞表面上有Fc受体,可通过特异性抗体介导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⑦活化的巨噬细胞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毒性因子和产生超氧化代谢产物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NK细胞具有广谱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是一类在肿瘤早期起作用的效应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1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的特点为:①敏感性高;②特异性好;③有器官特异性,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④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体积大小、临床分期相关,用以判断预后;⑤可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⑥可为临床选择化疗药提供依据;⑦可为临床提供靶向治疗依据。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通常将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时的临界值作为决定值,在各种确定决定值的统计方法中,最为常用的是ROC曲线法,一般把曲线顶端一点定为决定值。

1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对乳腺癌诊断最好的指标是CA15-3。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正常健康者血清CA15-3含量小于28μg/L,30%~50%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它也是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最佳指标,当CA15-3大于100μg/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结果密切相关。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是指该类抗原系肿瘤细胞所特有,只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任何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正常细胞。黑色素瘤抗原属于肿瘤特异性抗原。

【答疑编号100067371】

2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该敏感性高、特异性好。但肿瘤标志物并非联合越多越好,应以最少的联合达到最佳的效果,选择出常见肿瘤的最佳标志物组合。

2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CEA可作为成人结肠癌辅助诊断的重要项目,还有助于疗效评价和预后监测。

2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巨噬细胞可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也是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但不属于吞噬细胞。

2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目前对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如CYFRA21-1、CEA、CA199、CA724、SA等仅是一些肿瘤相关抗原而非肿瘤特异性抗原,同时一种肿瘤标志物可以出现在多种肿瘤中,一种肿瘤也可以出现多种肿瘤标志物,这样就为联合检测提高诊断阳性率提供了相关物质基础。

2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除良性肿瘤外,恶性肿瘤异位激素分泌量少,且不恒定,临床应用较多的是HCG。

2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CA125是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浆液性子宫内膜样癌、未分化卵巢癌患者的CA125含量可明显升高。当卵巢癌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尤其卵巢癌转移患者的血清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35μg/L)。

2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除少数情况外,大部分肿瘤和激素关系并不固定,有时同一种肿瘤可分泌多种激素,有时几种肿瘤分泌同一种激素。分泌激素最多的恶性肿瘤是肺癌。

2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Tc细胞能杀伤表达抗原的靶细胞,它在抗毒感染、急性同种异型移植物排斥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重要的效应细胞。

2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肿瘤可采用免疫增强治疗。

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常用肿瘤标志物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有免疫电泳法、放免法、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技术、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发光、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法、蛋白芯片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3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常用于淋巴瘤检测的标志组合是β2M、Ki﹣67、LASA、LD2等。

3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是指给机体输注外源的免疫效应物质,由这些外源性效应物质在机体内发挥治疗肿瘤作用。免疫细胞在体外处理,可绕过体内肿瘤免疫障碍的种种机制,从而选择性地操作抗肿瘤免疫反应。如新鲜分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往往缺乏抗肿瘤效应,而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恢复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肿瘤抗原特异性耐受的免疫细胞可被逆转。

3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CEA的性质:胎儿肠和结肠癌病人提取肿瘤相关抗原,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血清CEA<2.5μg/L,若超过20μg/L提示患有消化道肿瘤。

3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物理仪器检测肿瘤的最低检测限是25px(109个肿瘤细胞),而生化标志最低检测限为108细胞,而用免疫学方法测定灵敏度为106个细胞。

3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应用肿瘤标志物对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应遵循下列原则:①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肿瘤的发现有较高的灵敏度;②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高和重复性好;③筛查费用经济、合理;④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但无症状和体征者,必须复查和随访。

3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总PSA(tPSA),游离PSA(fPSA)升高,fPSA/tPSA降低,高度提示前列腺癌的可能。目前应用fPSA/tPSA比值来辅助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增生获得广泛使用。参考值为0.16,即其比值<0.16则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高。

3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一种单链糖蛋白,产生于前列腺上皮细胞,存在于导管上皮细胞浆及前列腺腺泡,不在其他任何正常和癌变组织中表达,具有极高的组织器官特异性。

3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酶类肿瘤标志物的特点:①存在广泛,涉及多种酶类;②特异性不高;③敏感性较高;④同工酶的应用提高了酶标志物的敏感性和脏器特异性;⑤酶活性测定影响因素多,稳定性差,应以酶质量测定代替酶活性测定。

3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子宫颈癌,肺癌,头颈部癌时,血清中SCC升高,其浓度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Ⅲ期头颈部癌阳性率为40%,Ⅳ期时阳性率增至60%。子宫颈癌的阳性率较高,可达80%左右。肺鳞癌阳性率约为46.5%,食管癌约为31.3%。临床上还用于监测这些肿瘤的疗效,复发和转移以及评价预后。

二、A3/A4

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一般认为,AFP>400μg/L时,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该注意的是,约有15%左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始终不高。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细胞免疫是肿瘤免疫的重要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的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肿瘤相关抗原包括癌胚胎抗原和分化抗原两种类型,胚胎抗原是胚胎的某一时期表达的膜结合或可溶性成分,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或含量极微。分化抗原存在于正常细胞表面,是特定组织正常分化到一定阶段所特有的标志。

三、B

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树突状细胞常被称作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其极强的抗原提呈作用,辅助T、B细胞参与特异性杀伤肿瘤的过程。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B细胞主要免疫功能有:①产生抗体;②递呈抗原;③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LAK细胞在IL-2存在下,经4~5天培养后,诱导出的一种新的杀伤细胞,具有广谱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淋巴细胞,故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NK细胞又称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它无需抗原刺激,可非特异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第三章 免疫原及抗血清制备

第四章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第五章 凝集反应

第六章 沉淀反应

第七章 放射免疫分析

第八章 荧光免疫技术

第九章 酶免疫技术

第十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第十一~十三章

第十四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

第十五章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第十六~十八章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二十~二十一章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免疫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第二十二章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六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七章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答案及解析见文末)

一、A1

1、在移植配型时,HLA各位点中抗原相配程度最为重要的是()。

A、HLA-D和HLA-DR

B、HLA-B和HLA-DR

C、HLA-A和HLA-DQ

D、HLA-C和HLA-DR

E、HLA-A和HLA-DR

2、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测()。

A、受者血清中有无抗供者淋巴细胞的抗体

B、供者血清中有无抗受者淋巴细胞的抗体

C、受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

D、供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

E、受者和供者淋巴细胞亚群

3、下列属于化学性免疫抑制药的是()。

A、左旋咪唑

B、转移因子

C、卡介苗

D、西咪替丁

E、硫唑嘌呤

4、骨髓移植的主要作用是()。

A、抑制实体肿瘤生长

B、治疗自身免疫病

C、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

D、治疗病毒感染

E、治疗排斥反应

5、环孢素A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是抑制()。

A、造血干细胞

B、K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E、NK细胞

6、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

A、CD1

B、CD2

C、CD19

D、CD20

E、CD34

7、人类中起主要作用,针对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的抗原是()。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白细胞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8、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物与受者血管接通的()。

A、数分钟到数小时

B、6~10天

C、数周

D、数月

E、数年

9、在组织器官移植时,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强烈而迅速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C、白细胞抗原

D、移植抗原

E、H-2系统

10、关于TD抗原和TI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TI抗原高剂量才能诱导B细胞耐受

B、TD抗原低剂量与高剂量均可诱导耐受

C、TD抗原低剂量仅能诱导T细胞耐受

D、TI抗原低剂量也能诱导T细胞耐受

E、TI抗原低剂量不能诱导T细胞耐受

二、A2

1、一肾移植患者,检测T细胞亚群,NK细胞增加,CD4细胞增加,CD8细胞正常,CD4/CD8>1.2表明该患者可能有()。

A、急性排斥反应

B、术后正常反应

C、慢性排斥反应

D、病毒感染

E、细菌感染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目前认为HLA-D和HLA-DR位点的抗原对移植最为重要,其次为HLA-A、HLA-B、HLA-DQ和HLA-DP,HLA-C在移植免疫过程中没有明显作用。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淋巴细胞交叉配合试验是检测受者是否有抗供者的特异性抗体,LD抗原的相容程度如何。细胞毒性>10%,则说明受者体内已存在细胞毒性抗体,应另选供者;若小于10%,表明供受者相配。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化学性免疫抑制药有环孢素A、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骨髓移植是指将他人骨髓移植病人的体内,使其生长繁殖,重建免疫和造血的一种治疗方法。骨髓移植,实质上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环孢素A抑制T细胞活化过程中IL-2基因的转录,从而阻断IL-2依赖性的T细胞分化增殖。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造血干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记是CD34。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同种异体移植物移植后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引起这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在同种异体移植时,决定组织相容性的同种抗原种类很多,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物与受者血管接通的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坏死性血管突表现,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的原因是受者体内存有抗供者移植物的预存抗体,与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导致血管内凝血。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同种异体移植物移植后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引起这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决定组织相容性的同种抗原种类很多,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人或动物在组织器官移植时引起的排斥反应叫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高剂量的TI抗原可诱导B细胞产生耐受,低剂量与高剂量的TD抗原均可诱导T细胞产生耐受。抗原剂量过低,不足以激活T及B细胞,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导致低带耐受。抗原剂量过高,抑制性T细胞被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导致高带耐受。T细胞较B细胞更易于诱导耐受。

二、A2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移植患者用免疫抑制剂,NK细胞较低,在急性细胞排斥反应,表现为NK细胞增加,CD4细胞活化,CD8细胞正常,CD4/CD8>1.2。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基础测试题相关推荐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测试成绩截图,计算机应用基础测试题图文稿.docx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

  2. 第二章java编程基础测试题_Java编程基础测试题分享

    单选题:(每道题目2分) 1. 下列哪个声明是错误的?(B) A. int i=10; B. float f=1.1; //float f=1.1f C. double d=34.4; D. byte ...

  3. 苹果7手机html5测试,HTML5 基础测试题

    HTML5 基础测试题 1.HTML5 之前的 HTML 版本是什么?() A.HTML 4.01 B.HTML 4 C.HTML 4.1 D.HTML 4.9 2.HTML5 的正确 doctype ...

  4. oracle数据库基础测试,ORACLE数据库基础测试题oracle数据库复习题.docx

    <ORACLE数据库基础测试题oracle数据库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RACLE数据库基础测试题oracle数据库复习题.docx(18页珍藏版)&g ...

  5. excle计算机基础测试,计算机基础测试题--Excel--雨课堂版本--手机版课件.pptx

    <计算机基础测试题--Excel--雨课堂版本--手机版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提供在线免费全文阅读可下载,此文档格式为pptx,更多相关<计算机基础测试题--Excel--雨课 ...

  6. 电子警察是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测试题.doc

    文档介绍: 计算机应用基础测试题姓名:班级:成绩:1."妈妈把鹏鹏的照片放在快盘里,远方的爷爷奶奶也能看到."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共享性     B.真伪性 C ...

  7. 黑马程序员------黑马基础测试题参考

    ------Java培训.Android培训.iOS培训..Net培训.期待与您交流! ------- 黑马基础测试题抽中了几道比较复杂的题目,,已测试完美运行. 因为是零基础所以写的不好请见谅.如果 ...

  8. FPGA基础测试题 verilog

    设计4位全加器. 能实现四位二进制数全加的数字电路模块,称之为四位全加器. 所谓全加器就是就是带进位(低位向上进位 和 向高位进位)的加法器.其一位全加器的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对于多位的全加器可以使用 ...

  9. iqc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_IQC工作职责及IQC检验基础知识

    IQC 工作职责及 IQC 检验基础知识 1. IQC 工作职责 : 1 t0 J8 \ _6 G% e, f" w$ a A. 对供应商之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 记录到进料检验记录表上 , ...

最新文章

  1. 阿里云提示WordPress“/wp-includes/http.php输入IP验证不当”的解决办法
  2. redis和memcached的区别(总结)
  3. 排序方法整理Java - 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
  4. 即时通讯 IM 开发指南 1:如何进行技术选型
  5. 清分日期是当天还是第二天_年底了,您的驾驶证是该清分了吗?
  6. vue --- 使用字符串'api'跨域请求资源
  7. 深度长文:地球真的进入“人类世”时期了吗?
  8.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简介
  9. Python解析JSON数据的基本方法
  10. 前端架构最全总结——GUI 应用程序架构的十年变迁:MVC、MVP、MVVM、Unidirectional、Clean...
  11. od的简单使用--(1)
  12. 达梦数据库SQL语句执行
  13. Ajax的回调函数(js与JQuery写法)
  14. win10:为U盘设计图标
  15. 如何写优雅的代码(5)——远离临界区噩梦
  16. 奇数值结点链表(C语言实现)
  17. 深度学习理论总结(1)
  18. 批量进行数字变下标的处理
  19.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排名
  20. 班尼机器人维修方法_工业机器人常见故障和修理方法

热门文章

  1. 数据中心碳中和之路,新华三如何全栈赋能?
  2. 有哪些基础设施保证了网络答题的顺利进行
  3.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二分类--以Creditcard DataSet数据集为例
  4. 实现app直播源代码开发,完成短视频切换功能
  5. 轻松DIY智能硬件,开源电子原型平台Hippo-ADK
  6. cpp iconv 字符集转换函数
  7. Anders Hejlsberg访谈:Checked Exceptions的问题
  8. 近20年最全目标检测综述
  9. 《Delving Deep into Rectifiers: Surpassing Human-Level Performance on ImageNet Classification》阅读笔记与实现
  10. 爬取微博用户公开信息,分析听李逼的逼粉们他们的真实年龄